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结题报告_第1页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结题报告_第2页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结题报告_第3页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结题报告_第4页
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结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课题编号:SGH10345课题名称: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结 题 报 告目 录一、课题研究的背景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六、课题研究的成果分析七、课题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前景展望八、附件1、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教学课程设置调整与改革方案; 2、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施方案;3、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学生素质教育实施方案;4、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计算机基础课程调整方案; 5、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语文课程

2、调整方案;6、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技术物理课程调整方案;7、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实用英语课程调整方案;8、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数学课程调整方案;9、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调整方案;10、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体育课程调整方案;11、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园林工程课程调整方案;12、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园林美术课程调整方案; 13、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语文课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和基本框架; 14、相关论文中

3、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结题报告摘 要:随着我国社会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按照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时代要求,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科学、有效地衔接已经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在中高职教育衔接问题上,虽然已经取得了一些经验,但是还存在很多滞约因素,不利于中高职教育健康、持续的发展。本课题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例,以初中后五年制高职教育为切入点,对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进行浅尝的研究。关键词:中职教育 高职教育 五年制高职 有效衔接一、课题研究的背景2010年7月29日,我国颁布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一2020年),指出:发展职业教育是推动经济发展、促进就业、

4、改善民生、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缓解劳动力供求结构矛盾的关键环节,必须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满足人民群众接受职业教育的需求,满足经济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需要。2011年8月30日,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该意见对于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积极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具有战略性的指导意义,其中“探索规范初中后五年制高等职

5、业教育”成为该指导意见的一大亮点。该意见指出: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要探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贯通的人才培养模式,研究确定优先发展的区域、学校和专业,探索规范初中

6、后五年制高等职业教育。该意见还指出: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实际需要和不同职业对技能型人才成长的特定要求,研究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修订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目录,做好专业设置的衔接,逐步编制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相衔接的专业教学标准,为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基本规范。初中后五年制和主要招收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的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要围绕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接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系统设计、统筹规划课程开发和教材建设,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制定课程标准,调整课程结构与内容,完善教学管理与评价,推进专业课程体系和教材的有机衔接。要合理确定中等和高等职业学校的人才培养规格,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为载体,强化学

7、生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注重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延续与衔接。目前,世界各国推行中职和高职教育衔接的模式大致有三种:一是国家确认职教与普教文凭等值的衔接模式。其特点是国家出台职业资格制度,认可不同层次职业资格与相应的普通教育文凭的等值关系,并使二者具有升学与就业的同等效力,职业资格的获得者由此取得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该衔接模式由英国在20世纪90年代初创立。二是经过专门的补习,学校以学历达标实现衔接的模式。其特点是由职教机构对中职毕业生进行一定时间的专门补习,使之达到高中段学历标准而实现中、高职衔接。法国和德国采用该模式。三是由一体化的中高等

8、职教大纲或课程实现衔接的模式。该模式的特点是,中等与专科层次职教大纲或课程呈现一体化,保证这两个层次职业教育的顺利衔接。俄罗斯和美国采取该模式。在我国,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发展趋势,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速发展,相当一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组建、改制、升格为高等职业技术院校,他们一方面继续承担着中等职业教育,另一方面又积极实施高等职业教育,其办学形式呈现多样化的趋势。如实行“3+3”或“3+2”的中高职衔接教育、开展初中毕业后五年一贯制的高职教育等等。与此同时,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与沟通出现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正确处理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与沟通,越来越成为职

9、业教育界关注的焦点和难点。近十年来,我省各地职业技术学院纷纷开展初中后的五年贯通制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同时也在不断地进行着基于五年制高职教育的中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积极探索。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从2005年开始招收五年制高职学生,现有在校五年制学生2616名,涉及石油化工生产技术、应用化工生产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勘探技术、钻井技术、工程造价、园林工程技术、动植物检疫与检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化工设备维修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煤炭深加工与利用技术、会计电算化、电子信息技术、旅游与酒店管理、学前教育、英语教育等近20个专业。特别是近三年来,学院的五年制招生数量呈现着逐年上升的势头,且攀升比例逐年

10、加大。随着学院五年制学生的不断增多,如何结合实际,有效地对五年制高职学生进行行为养成教育、思想道德教育和专业技能教育,培养合格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就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现实问题。二、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国家教育行政学院教育行政教研部主任、职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邢晖认为: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主要内涵之一,是技能型人才类型和层次结构科学化的必然要求,也是推进高职教育、拉动中职教育健康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进行有效衔接是我国高等教育逐步走向大众化的一种时代需求。而且,随着生产力的不断提高和社会的不断进步,教育受众期望正在逐渐转型,从过去10年对高等教育

11、的机会需求,转向对质量和品牌的追求。许多家长及其子女已经不满足中等层次的教育,而把目光投向高层次的教育,包括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因此,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推行中职和高职的有效衔接,是满足中职毕业生和初中毕业后未上高中的学生“圆大学之梦”的一条重要渠道。特别是近年来,许多学习成绩处在中下游的初中毕业生,纷纷选择五年制高职的求学之路。这就给同时实施三年制高职教育和五年制高职教育的高等职业院校提出了问题和挑战。这两类学生进口不一致,录取分数不一致,文化基础、行为养成、道德水准均不一致,但离校时手握的大专毕业证却是一致的。如何缩小这两张毕业证在含金量上的差距,如何进一步探索和规范初中毕业后的五年制高职教育

12、,在五年制高职的课程设置、培养目标、素质养成、教学内容等方面提出对策与建议,培养真正的德才兼备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推进五年制高职教育持续、健康发展,就是本课题需要研究的中心目的和实际意义。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自2005年由六所中专学校合并、组建以来,2005、2006连续招了两年三年制中专生,实行工学结合的教育模式。由于中专学历低,专业技能掌握不够扎实,真正实现稳定就业的人数聊聊无几。但自2005年,学院开始招的五年制高职学生,生源却逐年上升,到现在,五年制学生占整个学院学生人数三分之一多,因此五年制高职教育已成为学院的一大任务。在教育教学的管理模式上,从2009年起,学院把五年制的前三年(即中

13、职阶段)学生全部集中起来,统一归学院附属中专学校管理,实施相当于中职教育的教学和日常管理。当学生完成前三年的阶段学习进入第四年的学习时,就归入所在专业对应的系管理,即进入高职阶段的教育教学和日常管理。到2011年下半年,由于学院实现统一搬迁,撤销了附属中专学校,相应的把全部五年制高职学生根据专业划分到对应的各系管理。这样一来,好处是可以充分达到资源共享,专业目标鲜明。但是,经过近半年的实践,发现存在的问题很多。一是中职阶段的学生在年龄上和三年制高职学生要差两三岁,性格特点明显不同,教学与管理步调较难一致;二是中职阶段学生相对于高职学生来说,其知识层次肤浅,自制力差,对于高职这种接近大学的教学模

14、式不大适应,容易造成懒、散、混的不良习气,甚至影响到三年制高职学生的学习。为此,根据我院的实际情况,对中职与高职教育进行有效衔接的研究也势在必行。本课题立足地方职业技术学院,以五年制高职教育为切入点,对中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进行尝试性研究,即可对我省高职院校实施中、高职教育起到一定的借鉴意义,也对我们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学习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精神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三、课题研究的目标任务本课题立足延安市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衔接的现状,以初中毕业后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为切入点,对中职和高职教育的有效

15、衔接进行研究,通过调查和分析,探索“3+2”分段式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主要完成下列目标任务:1、对延安市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情况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2、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3+2”分段式的五年制高职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进行调查、统计和分析;3、形成基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高职教育课程设置调整方案;4、形成基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高职教育部分公共基础课课程教学调整方案;5、形成基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高职教育部分专业基础课课程教学调整方案;6、形成基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高职教育学生素质教育和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实施方

16、案;7、形成基于“中职教育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高职教育语文课校本教材编写方案。四、课题研究的主要过程第一阶段:课题准备阶段(2010年4月一2010年6月)1、论证、制定课题工作方案,并申报立项;2、确立课题研究组人员分工;3、制定计划、研究讨论各层面具体工作;4、举行开题论证,邀请有关专家对课题方案进行可行性分析与论证。第二阶段:研究调研阶段(20l0年6月一2011年6月)1、确定本课题的研究策略;2、对研究的实施过程进行管理和调控;3、分析五年制高职的形成与发展,以及中外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比较。4、采集研究有关数据,积累资料等,完成研究内容中规定的各成员承担的研究任务。形成书面论证

17、材料。第三阶段:总结评估阶段(2011年6月2011年11月)1、安排结题分工任务,制定结题报告提纲;2、收集整理资料,将研究数据转为有意义的统计量数,并借鉴国内外五年制高职教育的教改经验,探讨适合我院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模式与方案;3、整理分析研究结果,形成论文和校本教材,制定相应的基础课及专业基础课课程改革方案及素质教育实施方案,做结题论证。4、完成课题研究报告。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一)延安市职业教育现状调查分析1、整体情况延安市,目前共有各类职业学校25所,其中,高等职业技术院校1所(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中等专业学校3所,技工学校2所,职业中学(职教中心)13所,民办职业培训

18、学校6所。职业院校共开设9类32个专业,其中国家级骨干专业3个,省级骨干专业9个,市级骨干专业10个。13所职业中学(职教中心)中,有5所县级职教中心是省级重点,其中洛川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为省级示范中等职业学校。全市已基本形成以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为“龙头”,县级职教中心为骨干,乡村农民文化技术学校为依托的农科教相结合的职业教育网络体系,为我市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奠定了基础。但另一方面,我市职业教育又表现出相对滞后的局面。由于受传统观念、经费投入的制约和高校生源竞争的影响,我市职业教育同样存在生源数量不足、办学条件较差、师资水平不高、毕业生就业率低等问题。例如,2011年,延安市各类职业学校共有全日制在

19、校学生3.1万人,而普通中学在校学生是15.32万人,高中阶段在校生的职教和普教比例为1:4.9。这个数字表明,延安职业教育的现状距离国家和我省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还相差较远,这无论是与延安经济社会的发展,还是与延安职业教育的发展都是不相适应的。2、对延安市部分中职学校的学生情况调查在延安市的中职教育系统,我们选取了宝塔区职教中心、延安市卫生学校、富县职业中学、子长职教中心、洛川职业中专等五所具有代表性的中职学校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统计结果如下:- 46 -表一:延安市中职教育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调查选样学校接受调查学生数调 查 项 目专业兴趣课程设置所用教材教学形式文化活动管理与服务升学愿望就

20、业愿望所在年级调查人数有兴趣一般不感兴趣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适应基本适应不适应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好较好一般好较好一般直接就业升入高职高职以上家乡就业当地就业外地就业宝塔区职教中心一年级884241532488413413314314333025293623263428203830二年级76303792840837309273910292621253219223024163426三年级8238368243820373213262828292825302923233524152839延安市卫生学校一年级9030421832382031551429332832263216185635282715669

21、二年级56332032133228208202791815231319242426611405三年级8328523205211314841050239225211765393410106310富县职业中学一年级6132272371952518184513330141738716322547486二年级11641722551461632821461173三年级502519630182231512241214221414241610162410102812子长职教中心一年级98622214423422344816363329323432453122204919213146二年级8030321828

22、3319263618313910352619362618154718143036三年级87313422303324293523323025303522362922183930162843洛川职业中专一年级103315121335020244138464116362542472333146722151187二年级50202551628615251016211326159241971035581230三年级8137321230381328401329371530381335341213551312762合 计109647547414741050418241448221040645223839735

23、1348407338351311534241191471444占百分比100%43%43%14%37%46%17%38%44%19%37%41%22%36%32%32%37%31%32%28%50%22%17%43%40%表二:延安市中职学校毕业生去向抽样调查表调查选样学校跟踪调查毕业生人数调 查 项 目毕业时限调查人数升入大学升入高职参加成人教育参加就业培训直接就业其它宝塔区职教中心毕业一年2182363562659毕业二年10510312010304延安卫生学校毕业一年1109221216483毕业二年78712910364富县职业中学毕业一年13410382136236毕业二年80614

24、13152210子长职教中心毕业一年13232420325112毕业二年847151413269洛川职业中专毕业一年158124815205013毕业二年82530511247合 计11819229718516537577占百分比100%7.79%25.15%15.67%13.98%31.76%6.52%从抽样调查统计表可以看出,本地区只有40%左右的中职生对该校所设置专业感兴趣,60%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基本合理、或不合理,教材不太适用。同时有60%的学生对当前的教学形式基本满意、或不满意。在文化活动、管理服务等方面只有30%的学生基本认可。明显的特征是,70%左右的学生升学愿望很高,80%左

25、右的学生在市区和外地就业愿望也很大。再从毕业生去向数据显示,近几年已有30%左右的学生升入高职以上继续深造,30%左右的参加成人教育、或就业培训,剩余40%的直接就业或做其他等。就是说,已有三分之二的中职生不满足现有的学历水平,通过各种渠道提升自身的文化层次。所以,对升入高职继续学习的这部分学生,如何实现中高职教育的衔接,是急需探索的问题。 (二)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高职教育现状调查分析1、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05-2011级五年制学生入学录取成绩统计表表三: 时间项目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录取人数310126680367769211261660最高分457

26、541572553565570539最低分182183202187193182181平均分319.5339.4371.3329.8324.6345332.3根据上表分析:五年制学生入学成绩很不理想,最低分180左右,最高分570左右,平均分数是300分左右。实际情况是,约有三分之一学生达不到初中文化程度,三分之二学生属于初一、初二水平,极少部分是正常初中毕业生的水平,层次落差很大。如果按目前标准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教学,很难达到预期效果。而且这一阶段的文化基础课教育很重要,它是后续专业基础课的发展和保证,为使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提高社会对五年制学生的认可度,必须以学生实际出发,调整课程设置,补差

27、、平衡中学阶段的落差,加强基础教育,为中高职长期教育与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2、延安职业技术学院近两年五年制与三年制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统计表表四:学 制毕业时间调查就业人数是否按专业就业就业方式用人单位满意度专业对口专业不对口依靠社会关系就业依托学校推荐就业其他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五年制20101002773673123144252011100257574233324622三年制201010063372370768266201110070252071976195根据上表分析:五年制高职与三年制高职的就业相比较,五年制在就业上具有明显的差距。五年制高职学生,一是就业意识淡薄,主动就业意识不强,主要

28、依靠家长及亲朋好友介绍就业;二是学非所用,大部分学生就业后,专业不对口;三是专业基础较差,基本专业技能掌握不够全面,因此用人单位满意度较低。而三年制学生的就业,主要依托专业优势和自己掌握的实践技能,通过学院的招聘活动平台实现就业,含金量相对五年制要高,用人单位的满意度相对也较高。3、延安职业技术学院2009-2011级五年制教育基本情况调查统计表(表五)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五年制教育基本情况抽样调查统计表调查选样所在系接受调查学生数调 查 项 目选择五年制高职的动机选择专业的动机对所学专业是否感兴趣课程设置使用教材第二课堂活动实习实训三年制和五年制统一教学的模式三年制和五年制统一管理的模式三年制和

29、五年制的主要区别所在年级调查人数走捷径高学历中考失利家长决定自己决定就业需要感兴趣基本认可不感兴趣合理基本合理不合理适应基本适应不适应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适应基本适应不适应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年龄区别知识区别素质区别石油工程系2009级54930152815116351320259123661432816308182881132111615232010级298912118101235815611144818315958129714876162011级5017102326121253781923811345133071528717267103010151322化工化学系2009级3

30、21410815413914911174111747187131541115610166121282010级346171112715322932741415592051219382157234148122011级34169991213516131316511131015127131831211119151061513经济管理系2009级471211242751563011715251323111122141515171328662813616252010级5561138211915103969415943383314152515103510133572122122011级20299610471

31、3061227121974910161316122488农林建筑系2009级90182434506304235402703605314322010级90096033603603605406300903600902011级15474663609582311168167210416631104师范教育系2009级40515207132021163172032213514233201821420611209121992010级40171310151312102466304827582012161771918310255517182011级4010131772013251501525010291172

32、12231708239122082308机电工程系2009级40553015718822101415111220810228132161022811209713202010级4051520131413131710614205122361123121181201941917916152011级401032718166132708257102010112091317101115149191271518医学护理系2011级84132546382422374072652615511829421339301530401424546184422合 计7121592133402822092211924011

33、19202389121191398123205367140262327123209366137174397141166291255占百分比100%22%30%48%40%29%31%27%56%17%28%55%17%27%56%17%29%52%20%37%46%17%29%51%19%24%56%20%23%41%36%从我院五年制教育基本情况调查表可以看出,30%左右的学生选择上五年制是为了提高学历,50%左右的是出于中考失利。40%左右的学生所选专业是由家长决定。只有25%左右的学生对该校所设置专业感兴趣,70%的学生认为课程设置不够合理、教材不太适用,同时有70%的学生对第二课堂活动

34、、实验实训等方面基本满意、或不满意,而只有30%的学生对当前的教学模式、管理模式基本认可。明显的特征是,40%左右的学生认为他们与三年制学生在知识、素质上有明显的差距,还有待于提高与衔接。综上所述,我院五年制高职学生虽有一定规模,但整体情况不够理想。一是进校门槛低,学生基础差、底子薄,基本上属于高中录取后剩余的一拨学生,给教学和管理带来了很大难度;二是现行的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针对性不强,还不能很好的因材施教和循序渐进地进行人才培养,有待进一步改革和提高;三是学生毕业后的就业竞争优势不强,急需在专业技能掌握、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予以加强。(三)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衔接,对五年制高职的课

35、程设置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1、现状与分析现有的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是针对合格初中毕业生设置课程的,使用的教材基本都是国家十一五规划教材,既科学又系统,可就是调动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不学,教师难教,导致中职阶段与高职阶段人才培养目标衔接不上,工学结合无法适应。一般情况下,按五年一贯制3+2课程设置要求,前三年是基础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后两年是专业课。但对我院来说,一方面是近几年五年制招生量突增,五年制高职在校学生数增加,另一方面是学院师资力量短缺、实习实训条件还不完善、校企合作尚在探索阶段,结果是课程设置滞后,部分基础课与专业基础课程安排不能按计划执行,存在着按现有教师排课、课时随教师情

36、况增减、教学不能按计划进行等现象。重评教,轻评学,重专业,轻基础,重理论,轻实践,缺乏对学生整体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继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设置上对文化课删减过量,特别是减少了与专业联系不密切的课程,文化课和基础理论课的开设完全围绕专业而进行,这对基础文化课欠账较多的五年制学生来说,在进入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时,就如同“听天书”一般,其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也就可想而知。为了贯彻教育部关于推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指导意见(教职成20119号)文件精神,在总结近几年对五年制教育实践的基础上,突出以学生为本,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结合专业特点,根据五年制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改革现有的课程

37、设置方案是有必要的。2、课程设置调整的指导思想针对生源质量较差的五年制学生,通过调整课程设置,建议实行2+1+2的阶段性课程设置模式,即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这种梯进式教育模式。特别是前两年的基础教育很重要,主要是加强基本素质教育和基础文化课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重点是加强学生再学习能力的培养,为后续专业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注重学生基础文化知识学习,注重兴趣特长、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在教育教学和管理的过程中,注重欣赏学生,关爱学生,呵护学生,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努力使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和全面提高。3、课程设置调整的原则五年制课程设置方案调整,是

38、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教师和课程本身的教学安排及教材使用,而且还涉及到学生,涉及到与专业课程如何衔接等等。要搞好五年制课程设置调整改革,必须要坚持以下几个原则:素质教育原则。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是培养面向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素赁的应用性技术人才。尤其是对五年制的学生,在年龄尚未成熟之际,坚持素质教育,是高职教育的基本特征。在当今社会里,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知识更新的不断加快,不仅要重视基础知识的教育,而且要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方面下大功夫,要把以知识教育为主转变到素质教育上来,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结构优化原则。既要克服那种不考虑中职与高职教育的特点,照搬普通高等

39、教育的模式,以学科为中心,过分追求知识的系统性、完整性,以致影响专业技能的培养与训练,也要反对那种仅仅强调“专业课用什么,基础课就学什么”的功利主义片面观点。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要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和课程观,要按照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的标准,设计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相匹配、相适应的教学课程体系,正确处理好基础课与专业课,专业基础课与专业课,重点与非重点,理论课与实验实训课,课程与教材教法等诸方面的关系,提高中高职教育教学的综合效应和整体效应。要把握好教学内容选取的量度。基础理沦课程及内容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所有课程都要打破学科的束缚。针对

40、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重组和调整,实现人文科学、自然科学和应用技术的有机结合。可持续发展原则。当前社会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越来越快,对人才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一个高素质应用性人才不仅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娴熟的技术应用能力,而且要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的能力。现在许多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培养的毕业生,普遍存在着理论功底相对较差,缺乏自我学习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因此,我们在中职阶段的教学中,必须更新理念,要在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方面下功夫,“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式,为他们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要把“基础能力”、“关键能力”和“核心能力”作为

41、课程设置调整的主要依据,提高课程设置的针对性。4、形成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教学课程设置调整与改革方案 (见附件1)(四)对五年制高职的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案进行调整和改革1、现状与分析在五年制的公共文化基础课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现象是学生不学,教师难教。其主要原因,一是由于学生入学基础文化差,进入高职后,所学内容偏难,听不懂,失去自信心,要么睡觉、要么逃课,给教学和管理带来许多麻烦;二是学生对文化基础课的认识不够,认为到职业院校就是来学专业的,有急于求成的思想,忽视了基础课的重要性;三是基础课为专业课教学服务的针对性不强,激发不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五年制高职学生进校后,首先接

42、受的是基础课教学,但就教材而言,大多是篇幅厚、内容深、形式死、时效差,理论说教多,联系生活实际和专业、职业实际少。这对那些文化基础差、知识底子薄的初中毕业生来说,容易形成雾里看花,听不懂,学不透,也看不到专业的希望之光。其结果是教师失去了教书育人的激情,教师感到难教;学生对前途一片茫然,感到难学,失去了学习的自信心和耐心。一段时间的新鲜过后,一些学生便开始消沉泄气,自暴自弃,厌学甚至退学。长期下去,完不成教学目标,很难保证与后续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衔接。根据五年制高职教育培养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目标和专业教学标准,基于工作过程岗位能力的要求,公共基础文化课在高职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是明显的:一是

43、满足基础教育的需要,体现公共文化课的基础性地位,使学生具有较扎实的基础,以适应就业形势变化和科学技术发展所需的自我学习和持续发展能力;二是充分发挥公共基础文化课的工具性作用,为学生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做好铺垫,培养“可用、好用、经用”的人才。三是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不断调整、组合教学内容,以达到学以致用。公共基础文化课的教学,应从重知识传授转变为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从重理论推导、技巧强化转变为注重实际应用及素质的培养;从重教师的讲授转变为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兴趣式学习。基于上述的认识,我们选取了五年制实用英语、计算机基础、语文、数学、技术物理、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体育等7门

44、课程开展对公共基础文化课教学方案的调整。2、调整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方案以“立足基础,适当延伸、适应社会”的思想,重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课程教学模式。体现公共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性地位和工具性作用,形成一种将“知识、能力、态度”等因素进行“多元整合”的课程观,营造立体化的公共基础文化课教学环境,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文化素养。根据职业教育的新理念,中高职教育要脱离以学科为中心体系的影响,以能力为本位,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根据五年制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文化课的内容广度要求,加大文化课深度和课时数,使文化基础课的内容和高中相当,以满足职业需要为准,难度略低于

45、高中。这样既便于与高职衔接又不与高职教学内容重复,还便于学生接受,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有利于提高学生再学习能力。在课程内容的调整过程中,一是树立正确的育人观,从技能育人、知识育人到文化育人;从注重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向全面素质教育转变;既教人求真、求技,又教人求善、求美;人品第一,能力第二。二是树立正确的能力观,使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沟通、学会协作、学会创造;培养学生具备自主学习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三是树立正确的课程观,基于职业分析,落实培养目标,构建课程体系;基于工作分析,落实职业能力,构建课程内容结构;基于任务分析,落实能力培养,设计行动导向的教学模式。四是树立正确的教学观

46、,教学过程体现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践性是将职业要求和技术技能标准引入教学,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开放性是将企业、行业和社会的资源引入学校,将学校的教育过程融入社会;职业性是使教学过程不再遵循学科型知识系统的内在逻辑,而是遵循职业、岗位(群)对知识、能力和素质的综合要求的内在逻辑,是生产流程(或工作过程)导向的内在逻辑。3、改革教学方法,充分体现职业性特点职业教育不同于普通教育,它强调的是“会用就行”和“够用就行”,培养的是实用型、适用性技术人才。五年制高职教育更要充分体现这一特点。在教学的改革上,要增强教学活动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要始终贯穿对对学生职业生涯的设计和引导。力求在教学内容、

47、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上有所创新,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论是对基础课还是专业课都感到与专业、职业、就业紧密联系。首先,要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理念,突出实践性教学。坚持轻理论、重实践,突出基本技能和基本技巧的训练,如强化计算机操作、普通话表达、英语基础、规范礼仪等训练。其次,要紧扣市场、企业、职业需要,突出就业教育。加强对学生的敬业教育、规则教育、自律教育。4、形成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计算机基础课程调整方案(见附件4); 5、形成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语文课程调整方案(见附件5);6、形成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技术物理课程调整方案(见附件6)

48、;7、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实用英语课程调整方案(见附件7);8、形成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数学课程调整方案(见附件8);9、形成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职业生涯规划与职业指导课程调整方案(见附件9);10、形成基于“中职教育与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的五年制体育课程调整方案(见附件10);(五)、对五年制高职园林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园林美术和专业课园林工程两门课程教学方案进行调整1、现状专业基础课是专业课的基础,在基础课和专业课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联系基础课和专业课的桥梁和纽带。要达到高等职业教育培养应用性、技能型高级人才的目的,让学生掌

49、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在五年制高职教学的实践中,没有给予专业基础课自身应有的重视。一是专业基础课教学目标、标准含糊不清;二是不重视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环境的创造,把精力都集中放在了专业实训设施建设上,而忽视了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对学生创造力培养的潜在作用;三是教学计划重复,这种重复主要存在于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四是由于五年制学制长,有些专业过早地安排专业基础课的进程,造成与专业课程的脱节现象。2、调整的指导思想在调整的过程中,以专业需要、学科体系需要和学生的发展需要三者有机结合作为基点,来构建专业基础课教学的新框架。打破原有的教学体系,对课程内容进行重新设计,使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设计、教材教法,与学生特点、与后续专业课程的有效衔接达到协调。既能满足教学目标的要求,又能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一定的专业知识基础。注重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增强教学内容的适应性。切实做好实验实训教学,掌握科学实验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更主要的是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与科学技术的发展相适应的综合能力,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社会对人才知识和科学素质越来越高的要求。适应五年制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实际,改革与专业联系不紧密的内容,整合有关章节内容,突出重点,降低教材的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