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开发方案编制_第1页
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开发方案编制_第2页
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开发方案编制_第3页
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开发方案编制_第4页
辽河油田潜山油藏开发方案编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潜山油藏开发方案编制规范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规范规定了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开发设计编制的内容、方法与要求。2、引用标准SY/T 5355-2000 油藏地质特征描述技术要求碳酸盐岩潜山油藏部分SY/T 6165-1995 碳酸盐岩油藏地质特征描述方法 SY/T 6286-1997 碳酸盐岩储层精细描述方法SY/T 5388-2000 碳酸盐岩储层的划分方法3、潜山油藏开发方案设计3.1油田概况3.1.1地理与交通3.1.1.1地理位置省(市、自治区)、县(旗)、乡(镇)、村。3.1.1.2交通公路、铁路、水运状况。3.1.1.3气候四季温度、风力、降水量变化及地震等特殊情况。3.1.1.4与油

2、田开发有关的经济状况3.1.2 区域地质3.1.2.1油田所处沉积盆地、构造单元及位置3.1.2.2含油、气层系,储盖组合3.1.3勘探成果及开发准备情况3.1.3.1发现井、发现时间与发现经过3.1.3.2地震方法、工作量、测线密度及成果3.1.3.3完钻探井、评价井井数、取心情况及岩心分析工作量、测井系列情况3.1.3.4试油情况3.1.3.5试采情况3.2潜山油藏描述3.2.1地层划分对比3.2.1.1地层特征描述各个组系的岩性组合特征、厚度及其变化、旋回性及韵律变化、地层接触关系、生储盖组合等。3.2.1.2确定对比标志标志层应具有特殊的岩性特征及明显的电性特征,横向分布稳定。3.2.

3、1.3分层、对比。碳酸盐岩地层为海湖相成因,油层分布稳定,应根据标志层或按照旋回级次,将含油层、段细分对比。在对比过程中,根据电性和岩性组合特征结合单井地震合成记录对相位的追踪,采用从高级次到低级次逐级对比的方法。3.2.2地层产状及保存状况3.2.2.1地层产状利用地层倾角资料、成像测井资料分析地层产状,包括地层的倾向、倾角等参数,进而落实地层分布状况。3.2.2.2地层保存状况结合地层产状研究、地震资料,分析地层保存状况(剥蚀或断失)及潜山顶面地层出露状况。3.2.2构造特征3.2.2.1区域构造特征概述区域构造特征、二级构造带的分布特征及油藏所处的构造位置。3.2.2.2构造形态根据完钻

4、井资料及地震资料,解释潜山顶面及内部层面(如有可能及必要)构造。背斜构造详细描述构造形态、轴向、长短轴比例关系、两翼地层产状、闭合高度、闭合面积、含油气高度等。断块构造描述构造形态、高点埋深等。3.2.2.3断裂系统详细描述各级断层的产状、性质、分布状态、断距、延伸长度、封闭状况、断层两侧地层的接触情况,并描述断层的力学性质,分析断层的形成时期,预测区域应力场的分布特征,分析断裂发育的继承性及对油藏形成的控制作用。3.2.2.4油藏圈闭类型根据构造解释结果,以及形成圈闭的主要控制因素,确定油藏的圈闭类型。3.2.3储层特征3.2.3.1储集层岩性通过岩心分析资料,确定储集层岩石类型。碳酸盐岩成

5、分可分为石灰岩和白云岩两大类,石灰岩与白云岩之间、碳酸盐岩与碎屑岩之间还存在着许多过渡类型的岩性,如灰质白云岩或白云质灰岩、泥质白云岩或泥质灰岩等。3.2.3.2储集空间类型按照成岩阶段划分,储集空间可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按照孔隙的几何形态及成因储集空间可分为孔、洞、缝三大类。根据岩心、分析化验及录井、测井等资料,研究、确定油藏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3.2.3.3确定储集类型,统计孔、洞、缝三者在储层中所占的比例,应用三角图解确定储集类型。3.2.3.4描述裂缝网络针对裂缝型潜山油藏,应用岩心资料,FMI成像资料、野外露头观测等资料,根据裂缝的产状、形态及规模对裂缝进行分级和分类。描述各类裂

6、缝的组系、密度、力学性质、产状、规模、形态、充填情况,以及在地层条件下裂缝张开度及其分布密度。利用井点资料描述微、小裂缝发育规律,利用野外露头资料研究大中裂缝发育规律,最终建立研究区裂缝网络模型,研究裂缝发育规律,指导储层预测。3.2.3.5描述岩溶发育特征针对岩溶型潜山油藏,应用岩心资料,常规测井资料、FMI成像资料、野外露头观测等资料,研究古岩溶发育规律,确定如下古岩溶研究思路:确定岩溶模式;进行岩溶演化史研究;进行古地貌恢复确定岩溶纵向分带:结合地质情况及岩溶水动力分带将岩溶剖面在纵向上分带进行分带特征总结并进行充填情况总结;分带综合评价。揭示岩溶发育规律及其对储层的控制。3.2.3.6

7、储集体物性参数研究综合应用完钻井的录井、岩心、测井、测试、实际生产资料等多种信息,对油藏有效储集层的岩性、物性、电性、含油性进行全面分析、研究,制定有效储集层的电性特征和解释标准,确定储层的电性特征和测井识别方法;并依据储集体的物性好坏,对储集体进行分类解释及评价,主要解释以下参数:总孔隙度基质孔隙度裂缝系统、岩块系统孔隙度裂缝系统、岩块系统渗透率裂缝系统、岩块系统含油饱和度3.2.3.7储层分布特征及控制因素根据完钻井资料,统计、分析单井钻遇储层情况:总厚度,单层最大、最小和平均厚度。描述储层埋深。分析、总结储层在平面上、纵向上的变化规律,以及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3.2.3.8井间储层预测通

8、过地质、地震相结合的方法,对井间储层分布可以进行较为准确地预测。常用的定性预测技术有应力场模拟技术、相干体分析技术、多尺度边缘检测技术;定量预测技术有合成声波测井反演技术、随机反演技术、多属性反演技术等。由于储层极强的非均质性、地震资料达不到应有的精度、各种预测方法的适应性及预测结果的多解性,目前还没有哪种方法能够准确的预测储层的平面变化。多根据潜山油藏的特征选择适应的方法并采用几种方法综合预测相互补充。3.2.4油藏系统研究3.2.4.1流体性质根据试油、试采及室内分析化验资料,分析以下流体性质:a.原油性质(包括地面、地下物性) b.天然气性质 c.地层水性质(包括地面、地下物性)3.2.

9、4.2流体分布 a.油水关系及其分布特征 b.控制气、油、水分布的地质因素3.2.4.3压力、温度系统a.油藏压力、压力梯度、压力系数。b.油藏温度与地温梯度。3.2.4.4缝洞单元划分综合应用群井干扰试井、井间干扰试井、压力恢复解释、油井生产动态资料,以及地震反演的储集体三维立体显示图像,并结合地质规律,综合多种信息,分析、评价储集体的连通状况,在平面上、纵向上进行不同岩溶缝洞单元的划分,研究油藏连通状况。3.2.4.5潜山油藏类型根据对潜山类型、构造特征、储层特征、油水关系、流体性质及温度压力系统、油藏连通状况的研究认识,综合确定油藏类型。3.2.5储量计算3.2.5.1储量计算方法对于潜

10、山双重介质油藏,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的原始含油性和开发采收率相差很大,因而需要针对两大系统分别计算储量,以便科学地评价总储量的构成。计算方法采用容积法。3.2.5.2储量计算参数确定3.2.5.2.1含油面积圈定3.2.5.2.2、有效厚度取值3.2.5.2.3、孔隙度取值(分两大系统)3.2.5.2.4、含油饱和度取值(分两大系统)3.2.5.2.5、地面原油密度取值3.2.5.2.6、原油体积系数取值3.2.5.3储量计算结果3.2.5.4 储量评价3.3油藏工程设计3.3.1设计原则(1)坚持少投入、多产出,具备较好经济效益。(2)从充分动用油气资源和生产潜力出发,划分和组合开发层系。(3

11、)在合理利用油藏天然能量的同时,搞好人工能量接替,处理好开发过程中驱动方式的转化。(4)确定并控制油藏在合理采油速度下生产,保证油藏有较长的无水采油期和较高的采收率。(5)井网密度和布井方式要充分考虑潜山形态、储层发育情况和边底水分布。(6)注水方式要适合油藏特点。(7)建立适合于油藏特点的动态监测系统。3.3.2试油试采特征根据试油、试采资料分析油藏的天然能量状况、油井产能、油藏流体性质和含水等情况,为油藏工程设计提供依据。3.3.2.1天然能量分析根据探井试采资料分析和研究天然能量大小,以便开发过程中充分而合理地利用天然能量。潜山油藏的天然能量主要包括两类:一是地层及其所含流体(油、气、水

12、)弹性膨胀能量,与其对应的驱动方式是弹性驱动,二是与油藏相连通的边底水能量,与其相对应的是弹性水压驱动。一般情况下油藏内部弹性能量是有限的,油藏的主要天然能量是边底水。3.3.2.1.1油藏弹性能量根据岩石、原油、水的压缩系数,估算油藏封闭未饱和弹性能量大小。3.3.2.1.2估算边底水体积根据地质资料,分析研究边底水分布面积、厚度、储渗条件等,估算边底水体积大小。3.3.2.1.3天然能量评价根据试采过程中总压降与累加产油量关系、每采1%地质储量地层压降值、弹性产率、边底水水体体积与油区体积比值等指标,综合判断天然能量大小。3.3.2.2油井产能分析3.3.2.2.1油井产能评价根据试油试采

13、资料,计算油井采油指数,分析研究油井产能变化规律及影响因素,重点研究不同储集类型油井生产能力、平面上和纵向上油井产能变化规律。3.3.2.2.2油井产能变化分析根据试采资料,分析油井产能随地层压力下降变化情况。3.3.2.3试井分析3.3.2.3.1系统试井根据系统试井结果,分析研究油井产能,确定油井合理工作制度和产量。3.3.2.3.2压力恢复试井根据压力恢复试井结果,计算地层渗流特征参数,确定油井完善程度,为下步增产措施及评价其效果提供依据。3.3.2.4自喷能力分析根据试采资料,分析研究油井自喷能力,为下步开采方式确定提供依据。3.3.3油藏工程参数3.3.3.1原油高压物性根据油藏流体

14、PVT分析结果,分析确定确定油藏原油密度、粘度、体积系数和溶解气油比与压力关系。3.3.3.2天然气高压物性根据原油流体PVT分析结果,分析确定天然密度、粘度、体积系数与压力关系。3.3.3.3地层水性质根据地层水资料,分析确定地层水粘度、密度、压缩系数等性质。3.3.3.4相对渗透率曲线按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分别确定油水和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裂缝系统油水、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通常取对角直线关系;岩块系统油水、油气相对渗透率曲线根据岩心分析结果综合确定。3.3.3.5毛管压力曲线按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分别确定毛管压力曲线。裂缝系统毛管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岩块系统毛管压力曲线根据岩心分析结果综合确定。

15、3.3.3.6岩石压缩系数按裂缝系统和岩块系统分别确定岩石压缩系数。3.3.4关键开发技术政策、以油藏描述结果为基础,综合应用相似油藏类比、油藏工程方法、油藏数值模拟和经济评价等方法,研究确定与油藏特点相适应的开发层系、开发方式、布井方式等关键开发技术政策。3.3.4.1开发层系正确划分开发层系的目的是防止或减小各层系在开发过程中的干扰现象,合理利用油藏资源,尽力实现均衡开采,达到开发方案所要求的开发指标。根据开发原则和地质特点确定是否需要划分层系,层系的组合与划分必须符合下述原则:(1)油藏中存在分布稳定、裂缝不发育的泥质岩、泥质碳酸盐岩及致密碳酸盐岩隔层;(2)各层系的油藏类型和储层及流体

16、性质差异很大;(3)每套层系具备单独开采的条件,即具有一定的储层厚度、地质储量和生产能力。(4)能够达到比较好的经济效益。3.3.4.2开发方式3.3.4.2.1天然能量开发可行性研究充分合理利用天然能量开发,同时研究人工能量补充能量的可能性和必要性。3.3.4.2.2注水开发可行性研究(1)注水方式(2)注采比(3)压力保持水平3.3.4.3井网部署研究对于潜山油藏,合理的井网密度和布井方式,应当满足以下条件:(1)对油藏储量的控制程度高,利于充分而均衡地动用油气资源;(2)形成合理有效的注采井网系统;(3)有利于延长高产稳产期,见水低产低效井,提高最终采收率;(4)可以达到比较好的技术经济

17、效益。3.3.4.3.1井网密度合理井网密度是指在经济效益为中心的原则下综合优化各项有关技术、经济指标,包括水驱控制储量、最终采收率、采油速度、钻井和地面建设等投资、原油价格、成本、商品率、贷款利率、净现值、内部收益率、投资回收期等,最后得到经济效益最佳、采收率较高的井网密度。合理井网密度确定方法,a.谢尔卡乔夫公式:根据谢尔卡乔夫公式,并结合经济指标,导出经济合理井网密度的计算公式;b.相似油田类比:借鉴开发效果较好、储层物性和原油性质相似油田井网部署的成功经验,进行合理井网部署。c.油藏数值模拟: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不同井网密度下的开发指标和开发效果,并结合经济评价结果,确定合理井网密度

18、。3.3.4.3.2布井方式根据储层发育情况,采用不均匀布井方式,同时根据裂缝发育方向,确定合理注采关系。3.3.4.3.3水平井开发可行性潜山油藏一般高角度裂缝比较发育,适合采用水平井开发,优选有利部位部署水平井。3.3.4.4单井日油能力确定潜山油藏储层非均质性强,油井产能在平面和纵向上差异较大,因此应根据试油试采资料,结合储层发育情况,分区确定油井产能。(1)采油指数(2)生产压差(3)储层厚度(4)油井日油能力确定3.3.4.5注水井吸水能力确定(1)吸水指数确定根据理论计算(利用相渗曲线计算)和同类油田类比两种方法综合确定。(2)破裂压力及启动压力计算(3)单井注水量测算3.3.4.

19、6最终采收率预测(1)天然能量开采采收率预测包括封闭弹性驱动开采和枯竭式开采采收率预测两种情况。(2)注水开发采收率预测类比法推断采收率根据相似油田实际的生产情况,类比预测出本油田的采收率值。数值模拟方法预测采收率对不同注水方式、不同井距、不同注采方式部署的方案,采用数值模拟进行指标预测和最终采收率预测。3.3.5开发方案设计3.3.5.1开发原则(1)坚持经济效益最大化原则,(2)根据油藏地质条件和当时、当地的政策、法律制定油藏的开发技术政策。(3)充分利用新技术3.3.5.2方案部署(1)部署原则在构造、储层比较落实的区域布井;在类有效厚度较大的范围内布井;充分利用目前正在生产和可利用的老

20、井;充分利用水平井开发。(2)方案部署采用不同井数、不同的布井方式、注采方式部署多套方案,分析每套方案的优缺点,优选确定最佳方案。3.3.5.3指标预测(1)一般使用数值模拟方法,以年为时间步长进行计算;(2)各方案10年以上的总井数、油井数、注入井数、平均单井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区块日产液量、日产油量、全油田年产液量、年产油量、综合含水、生产气油比、注水井平均单井注水量、年注水量、全油田累积产液量、累积产油量、累积产气量、累积注水量、采油速度、采出程度等开发指标。(3)根据经济技术指标,优选最佳方案作为推荐方案。3.3.5.4风险分析及实施要求3.3.5.4.1风险分析综合考虑研究资料基础及

21、品质和目前研究技术水平,对开发方案设计和实施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因素及对方案实施影响程度进行分析,主要有:(1)构造风险分析(2)储层风险分析(3)储量风险分析(4)产能风险分析3.3.5.4.2实施要求(1)钻井实施顺序(2)测井要求(3)投产要求(4)取资料要求4、开发方案报告的编写4.1开发方案报告内容第一章 油田概况1、地理及构造位置2、勘探历程3、取资料情况4、研究区范围第二章 地质特征1、地层发育特征2、潜山形态及构造特征3、储层特征4、油藏类型5、三维地质模型建立6、储量计算及评价第三章 油藏工程设计1、试油试采特征2、油藏工程参数研究3、关键开发技术政策4、方案部署5、开发指标预测第四章 风险分析及实施要求1、风险分析2、实施要求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