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振国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宿州学院2010_第1页
李振国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宿州学院2010_第2页
李振国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宿州学院2010_第3页
李振国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宿州学院2010_第4页
李振国水文地质实习报告—宿州学院2010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文地质实习报告 宿州学院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2014届毕业生实习报告学生姓名: 李 振 国 学 号: 2010103225 班 级: 10地质工程 实习课程: 水文地质 实习时间:2013.9.92013.9.15 指导老师: 林 曼 利 2013年9月15日 - 27 -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 10地质工程 目录第一章 前言- 1 -1.1 实习目的与任务- 1 -1.1.1实习目的- 1 -1.1.2实习任务- 1 -1.2 实习内容- 1 -1.2.2 芦岭矿实习简介- 1 -1.2.1 清大煤矿实习简介- 2 -第二章 实习区概况- 3 -2.1 地理位置- 3 -2.1.1芦岭矿- 3

2、-2.1.1 大演武煤矿- 3 -2.2 交通- 3 -2.2.1芦岭矿- 3 -2.2.2大演武矿- 3 -2.3 气候- 5 -2.3.1 芦岭矿- 5 -2.3.2 大演武煤矿- 5 -第三章区域地质- 7 -3.1 区域构造- 7 -3.2区域地层- 8 -3.2.1震旦系- 8 -3.2.2寒武系- 9 -3.2.3奥陶系- 10 -3.2.4石炭系和二叠系- 11 -3.2.5 第四系- 12 -第四章 区域水文地质- 13 -第五章 水样测试及分析- 16 -5.1水样测试- 16 -5.2结果分析- 16 -5.3水文地球化学图件的绘制- 16 -第六章 结束语- 21 -第一

3、章 前言1.1 实习目的与任务1.1.1实习目的水文地质实习属教学实习性质。其目的在于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水文地质赋存条件,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阔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等);了解野外地质、水文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掌握一定的操作技能以及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此外,走出校门在野外或水文地质各种勘探工程现场进行水文地质实习,还可培养我们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我们增强体魄和磨炼意志。1.1.2实习任务 1)观察芦岭矿塌陷塘以及了解塌陷塘的形成原因。采取塌

4、陷水样进行测试。 2)观察芦岭13-观2水文长观孔及与工作人员交流了解钻机的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了解钻孔的工作流程。 3)观看清大煤矿生产的全过程、运输巷道、回风大巷以及矿井的排水系统。 采取清大煤矿四含水水样进行测试。4)了解淮北煤田与宿州地区煤田松散层厚度差异的原因。5)对采取水样进行测验。1.2 实习内容1.2.2 芦岭矿实习简介 1)路线:宿州学院芦岭矿芦岭13-观2孔宿州学院 2)内容:塌陷塘水文调查、水样采集、水文长观孔的施工技术现场观摩芦岭矿塌陷唐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塌陷区最高水位为23.06m,正常水位平均在20.76m;西塌陷区最高水位为22.43m,正常水位平均在20.33m

5、。芦岭矿塌陷区总面积4.72Km2,水深0-15m,平均6.0m,蓄水量3172.42万m3。水文长观孔的施工技术现场观摩:钻机主要有动力系统、提升系统、旋转系统、循环系统、井控系统组成。1.2.1 清大煤矿实习简介1)路线:宿州学院萧县清大煤矿大演武灰岩出露区宿州学院2)内容:了解清大煤矿的整个生产过程、观察了解煤矿生产过程和部分设备、采取四含水样。根据实习区内地层发育、构造演化、地下水含隔水层分布等情况,结合煤矿生产实践来研究煤系基底灰岩出露区水文地质。观摩了煤从主井提升到煤的筛选全过程,及通风井、出水口、蓄水池、绞车房等设备。在清大煤矿通过四含井采集了四含水样,观看了大演武山地区的灰岩出

6、露情况,并分析了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情况。第二章 实习区概况2.1 地理位置2.1.1芦岭矿芦岭煤矿位于宿州市东南20km处,西北距淮北市82km。矿井范围由采矿许可证33个拐点圈定,东以F32断层为界,经淮煤地1998300号文批准,西以补13线和6-7线为界与朱仙庄煤矿相邻,浅部以10煤层露头为界,深部以8煤层-800m等高线为界,走向长约8.2km,倾斜宽3.6km,面积19.0894km2。矿井主、副井筒位于矿井中央,井口标高均为25.3m,工广平均标高为24.0m,其中主井坐标为:东经117°0630,北纬33°3559。2.1.1 大演武煤矿大演武煤矿位于萧县城西南

7、15km处,距淮北市约22km,距徐州市约40km。大演武煤矿北东到10勘探线,南西至F6断层,南东以C1煤层露头线为界,北西至中3上煤层600m等高线,走向长5km,倾向宽0.30.5km,面积约4.929km2。2.2 交通2.2.1芦岭矿芦岭煤矿西临京沪铁路,距芦岭火车站9km,矿区专用铁路在此与京沪铁路接轨。矿井西部20km左右有合(肥)徐(州)高速公路南坪出口,矿井北有宿(州)一泗(县)省道、南有宿(州)蚌(埠)101省道穿过,矿区公路与之相连。铁路、公路构成了本矿便利的交通条件(见图2-1)。2.2.2大演武矿矿区交通便利,萧(县)永(城)、萧(县)黄(口)公路在矿区北约7.9km

8、通过。区内各村庄有简易公路与干线相接。陇海铁路在矿区北约26km通过,东部有符夹铁路。经公路、铁路可达淮北市、宿州市、徐州市、阜阳市等地(见图2-2)图2-1 交通位置图大演武矿 八公山五矿图2-2清大煤矿示意图2.3 气候2.3.1 芦岭矿本区气候温和,属北温带季风区海洋大陆性气候。气候变化明显,四季分明,冬季寒冷多风,夏季炎热多雨,春秋两季温和。据宿州气象站资料,本区自建井以来,年最大降水量1107.2mm,年最低降水量594.5mm,年平均降雨量766mm,雨量多集中在7、8月份。最大风速20m/s,年平均风速2.2 m/s,主导风向为东东北风。每年68月为炎热天气,当年的12月份至翌年

9、2月份为寒冷季节,降雪量主要集中在这期间,最大积雪厚度0.35m,初雪在11月中旬前后,终雪在3月下旬前后,无霜期210240天,冻结期一般在12月上旬至次年2月中旬,冻结深度0.30.5m。2.3.2 大演武煤矿本区属北温带淮北区,具长江流域与黄河流域过渡的性质,又有接近北方气候的特点,入冬和回暖较早,冬季气候干燥,夏季湿热多雨,春、秋旱突出,常有寒潮、霜冻、旱风、冰雹、暴雨等灾害出现。据萧县气象站19571991年气象资料,气温(摄氏度),日照,降水量(mm),蒸发量、温度、风、雪、雷等有关数据分别见表1-2表1-5。表1-2 研究区气温()日照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年平均历年月平均最高当年月平

10、均最低日 照1972.6.11969.2.5195719917月1月年平均(时)占全年(%)42.223.613.831.842319.852.9表1-3 研究区降水量mm19511991年最高年最低一日最大降水一次最大连续年平均198219881982.7.221958年67月832.081073.3556.8374.63666(11天)表1-4 研究区蒸发量和湿度蒸 发 量 mm湿 度19571991年平均月平均最高(6月)月平均最低(1月)年平均%(相对)年平均Pa(绝对)1505.18284.453.772.113.8表1-5 研究区风、雷、雪风积 雪 日雷最大风速(m/s)最大风向年

11、最多风向年平均(日)年最多年最少最早最晚19NNEE1138270.2.2457.12.17第三章 区域地质3.1 区域构造宿州地区处于华北板块东南缘的豫淮坳陷之东部,和华北的其他地区类似,以燕山运动以后形成的断裂隆起或凹陷为主。受多期构造运动影响,形成了由一系列近东西向和北北东向构造复合的网状格局(如图3.1)。其中近东西向的隆起主要为蚌埠隆起,它形成了两淮煤田的分界。北西西向大断裂主要有中部的宿北断层和南部的板桥断层;北北东向断裂主要有东部的固镇长丰断层、中部的丰涡断层和西部的夏邑固始断层。而宿北断裂北、南两侧尚发育有一系列的褶曲构造,石炭、二叠纪煤系大部分保存在断凹之中。其中北侧主要为轴

12、向北北东的紧密断隆、断凹;南侧由于受次一级北北西向褶曲的影响多发育轴向北东、北北东、近南北及北西的短轴宽缓复式向、背斜,次级断层的展布方向以近南北向和北东向为主,近东西向和北西向次之。岩浆岩多分布于宿北断裂以北。本矿区共发现断层300余条,其中最大落差大于等于50m的有50余条;断层展布方向多为北北东向和近东西向,近南北向和北西向次之。此外宿州及周边地区还发现10个较大的褶皱。由此可见,淮北煤田的总体构造复杂程度介于中等复杂之间。图3-1 区域构造纲要图-丰沛断层 -宿北断层 -光武-固镇断层 -太和-五河断层 -刘府断层 -夏邑断层 -丰县-口子断层 -固镇-长丰断层 -灵壁-武店断层 -郯

13、庐断裂1、蚌埠复向斜 2、童亭背斜 3、永城复背斜 4、大吴集复向斜3.2区域地层实习区在地层区划上属华北地层区淮河地层分区淮北地层小区,上奥陶统到下石炭统缺失外,从太古界到第四系均有发育。出露地层仅为震旦亚界震旦系至奥陶系中统和石炭系中、上统,二叠系下统下石盒子组。地层总厚11323.7米。3.2.1震旦系区内出露的震旦系有倪园组、九顶山组、张渠组和史家组部分地层。岩性以白云岩为主,其次为石灰岩,夹有多层叠层石,形成礁体。除史家组见有较多的砂岩外,其它层位很少见有碎屑岩。一、倪园组以微晶白云岩和极细晶白云岩为主,分上、下两段,未见底。厚>252.65m。下段以灰色中薄层、薄层微晶白云岩

14、为主,夹含砾级细晶白云岩,微层理发育。在老山口地区下部还见有杂色薄层微层钙质白云质石英细砂岩,具波痕、干裂纹和小型斜层理。在唐山子地区,本段主要为灰色中层粉砂屑微晶灰岩、微晶灰岩,夹细晶白云岩、叠层石灰岩、叠层石白云岩。区内倪园组下段未见底,厚>48.76m。上段以灰色中薄层中厚层微晶、极细晶白云岩为主,含有燧石结核和条带、石膏溶洞及叠层石灰岩透镜体,微层理发育。厚203.89m。二、九顶山组以细晶、极细晶白云岩为主,局部见灰岩夹层或透镜体,夹有多层叠层石灰岩。区内九顶山组出露不全,上部与张渠组整合接触或与下寒武统猴家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164.31m。三、张渠组下部灰色中层

15、微晶灰岩与竹叶状砾屑灰岩互层,夹中薄层细晶白云岩,微层理发育。厚23.36m。中部以深灰色薄层板状微晶灰岩微晶泥屑灰岩为主,微层理发育,见浸染状、结核状黄铁矿。厚35.49m。上部以灰色、薄层细砂屑灰岩、白云质细砂屑灰岩为主,夹白云岩透镜体,见波痕,顶部为灰白色中薄层细晶白云岩,见有低缓丘状叠层石。厚76.3m。张渠组与上覆下寒武统猴家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四、史家组仅见于望山一带,岩性以紫红色、灰白色中细粒石英砂岩与紫红色、灰绿色粉砂质页岩、页岩互层为主,下部夹有三层透镜状叠层石灰岩。上不见顶,下不见底,测量厚度为37.04m。3.2.2寒武系区内寒武系出露广泛,发育良好。自下而上为:猴家山

16、组、馒头组、张夏组、崮山组、炒米店组和三山子组,其中三山子组为跨寒武系与奥陶系的岩石地层单位。各组之间均为整合接触。猴家山组与下伏震旦系不同层位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一、猴家山组底部为砾岩或砂岩,厚不足1m;下部为土黄色、紫红色泥质白云岩、白云质微晶灰岩夹砂岩、叠层石灰岩,见有石盐假晶;上部为厚层凝块石灰岩、中薄层砂屑灰岩,产三叶虫:Megapalaeolenus fengyangensis,Redlichia等;顶部为灰色中薄层海绿石生物屑灰岩,产三叶虫,Redlichia及无铰腕足类化石。二、馒头组分为三段:一段下部以紫红色页岩为主,富产三叶虫:Redlichia chinensis, R.

17、murakamii 及软舌螺化石;上部由厚层至块状豹皮状微晶灰岩为主,向上逐渐变为中层至中薄层。在夹沟八山,其底部见有核形石、叠层石灰岩。厚84.82m。二段以紫红色页岩、砂屑灰岩、瘤状微晶、鲕粒灰岩为主,中部夹有多层叠层石灰岩,顶部发育藻灰岩。厚228.49-239.19m。下部三叶虫以莱得利基虫为主,中部以莱得利基虫类和褶颊虫共同发育为特征,上部以Shantungaspis为代表褶颊虫类发育。三段以紫红色、灰黄色中薄层长石石英砂岩、粉砂岩为主,夹豹皮状微晶灰岩、鲕粒灰岩、含砂灰岩和藻灰岩,富产三叶虫及遗迹化石。厚116.29m。三、张夏组以鲕粒碳酸盐岩发育为特征,夹有叠层石灰岩(上段为叠层

18、石白云岩)、核形石灰岩和藻灰岩,厚268.96m。以白云岩化与叠层石发育与否分为上下两段。下段以灰岩为主,厚224.54m;上段以叠层石白云岩发育为主,厚44.42m。四、崮山组下部以灰色薄层板状微晶灰岩、中厚层亮晶鲕粒灰岩夹多层竹叶状砾屑灰岩;中部以灰色中薄中厚层豹皮状白云质微晶灰岩夹鲕粒灰岩、竹叶状砾屑灰岩;上部为灰色中厚白云质微晶灰岩夹海绿石鲕粒灰岩、瘤状微晶灰岩。厚84.41m。五、炒米店组底部为厚约1m的大涡卷状叠层石灰岩,下部有少量鲕粒灰岩,上部夹有细晶白云岩透镜体,近顶部发育较多的垂直虫管。厚111.27m。六、三山子组指贾汪组之下,炒米店组之上以白云岩为主的一段地层,上部夹有燧

19、石结核和条带。厚61.6-86.61m。3.2.3奥陶系主要分布于本区的东南部和西北部,仅见下奥陶统三山子组上部、贾汪组和马家沟组。贾汪组与下伏三山子组为平行不整合接触,贾汪组与马家沟组为整合接触。一、贾汪组灰黄色、紫红色钙质页岩、粉砂质页岩、薄层泥质白云质微晶灰岩、泥质微晶白云岩互层,底部存在厚10cm左右的土黄色含砾钙质粉砂岩。厚11.52-14.11m。二、马家沟组可分为四段,一、三两段以白云岩为主,二、四两段以灰岩为主,第四段未见顶。厚>334.78m。一段主要为灰色、灰黄色薄层中薄层细晶或微晶白云岩,具微层理,含石膏假晶,膏溶角砾岩发育。厚41.92m。二段以灰色中层厚层豹皮状

20、白云质微晶灰岩为主,夹有燧石结核和条带,上部夹微晶白云岩,微层理发育,产头足类Armenoceras teicherti, Ormoceras,三叶虫Eoisotelus等。厚91.97m。三段下部为灰黄色中层灰质微晶白云岩与微晶灰岩互层,上部以灰黄色中薄层泥质微晶白云岩与页片状微晶灰岩互层为主,夹角砾状微晶白云岩,常呈阶梯状地貌。厚116.34m。四段在区内仅见下部,以灰色、深灰色中厚层豹皮状白云质微晶灰岩为主,下部夹有燧石结核和条带,上部夹有微晶白云岩,产头足类Stereoplasmoceras,Discoaotinocera等化石。厚>84.55m。3.2.4石炭系和二叠系区内石炭

21、系和二叠系分布零星,地表仅见上石炭统本溪组、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底部。太原组和山西组是查区内主要含煤地层。一、本溪组地表仅见于白土镇南的泰山,厚11.61m。下部为土黄色、黄褐色砾岩,砾石主要为含铁质泥质细晶白云岩,厚4.81m;中部为红褐色、紫褐色铁质粘土岩,含紫红色砂质赤铁矿结核,厚5.31m;上部为灰色、灰白色中中厚层生物屑微晶灰岩,含黄铁矿,产蜓Pseudowedekindellina,Eostaffella,Fusiella及珊瑚等化石,厚1.49m。二、太原组地表仅出露于白土镇泰山一带,露头出露不好,多被掩盖。其岩性为深灰色页岩、粘土岩、砂岩夹中层生物屑微晶灰岩及可采煤层,厚19

22、1.19m。灰岩中化石有蜓类Sphaeroschwagerina sphaera,Rugosofusulina stabilis等及非蜓有孔虫、腕足类、珊瑚及藻类等。三、山西组地表见于白土泰山一带,仅出露底部地层,厚31.27m。岩性为灰黄色中薄层中厚层细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斜层理发育。下部为灰、灰黑色页岩、砂质页岩、砂岩夹煤层,其上部的煤层为本区主要可采煤层之一,其底部为细至粗粒长石石英砂岩。上部为杂色页岩、砂质页岩夹灰、灰绿色中细粒砂岩夹薄煤层或煤线。3.2.5 第四系广泛分布于平原及山区沟谷地带,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为:更新统的潘集组、茆塘组和全新统的怀远组和大墩组。一、潘集组棕红色粘土,见

23、少量黑褐色斑点或铁锰小球,局部地区为含砂砾石的粘土层,主要分布于山前坡脚及沟谷中,冲积或冲洪积成因,厚>1.23m,与基岩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二、茆塘组棕黄色、灰褐色粉砂质粘土,含有黑褐色铁锰小球或砂姜,局部夹砂砾层,与下伏潘集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也可以角度不整合覆于基岩之上。厚>5.78m。三、怀远组浅棕黄色、灰褐色粉砂质粘土,属冲积成因。主要分布于山间盆地及丘陵山区周围。在鸭湖等地粉砂质粘土含有机质多,颜色较深,且含有铁锰质及钙质结核,属湖积成因。与茆塘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厚>1.10m。四、大墩组灰黄色、浅棕黄色粉砂质粘土及粉砂土夹浅肉红色淤泥质粘土。水平层理及斜层理发育

24、,属冲积及泛滥沉积。厚>1m。第四章 区域水文地质宿州地区位于石炭二叠纪煤田岩溶裂隙水水害区南缘。大地构造单元处于华北板块东南缘,豫淮坳陷带的东部,徐宿弧形推覆构造的中南部,东有固镇长丰断层及支河断层,南有光武固镇断层与淮南煤田相望,西以夏邑固始断层及丰涡断层与太康隆起和周口坳陷为邻,北以丰沛断裂为界与丰沛隆起相接。四周大的断裂构造控制了该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条件,使其基本上形成为一个封闭半封闭的网格状水文地质单元。淮北煤田中部还有宿北断层,其间又受徐宿弧形推覆构次一级构造的制约。因此,根据淮北煤田生产及勘探阶段矿井各种勘探结果为划分依据,以宿北断层为界将淮北煤田划分为两个水文地质

25、分区(见图4.1)。(1)区(南区)区(南区)包括宿县矿区、临涣矿区和涡阳矿区。新生界松散层覆盖于二叠系煤系地层之上,松散层厚80.45866.70m,一般350m左右。新生界松散层自上而下划分四个含水层(组)和三个隔水层(组)。三隔厚度大,分布稳定,隔水性好,是区内重要的隔水层(组)。由于三隔的存在,致使三含以上各含水层及地表水对矿床充水无影响。四含分布比较广泛,除局部地段沉积缺失外,全区多数都有沉积。岩性以砾石、砂砾、粘土砾石、砂层及粘土质砂等为主,厚度059.10m,q=0.000240.404l/s·m,k=0.00115.8m/d,富水性弱中等。在朱仙庄矿东北部,有侏罗白垩

26、系砾岩含水层。祁南矿西北部,许疃矿、徐广楼及花沟井田有下第三系砾岩含水层。砾岩厚度0111.40m,一般2050m,q=0.05683.406l/s·m,k=0.2329.53m/d,富水性弱强。四含水平径流、补给微弱,开采条件下通过浅部裂隙带和采空冒裂带渗入矿井排泄,是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之一。四含直接覆盖在二叠系煤系砂岩裂隙含水层和太原组、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之上,其地下水不仅与煤系砂岩裂隙水有水力联系,而且又是沟通基岩各含水层地下水之通道,使基岩各含水层之间有一定水力联系。尽管在隐伏煤层露头带附近,基岩各含水层之间地下水具有混流作用,但受基岩顶部岩石风化程度和四含富水性

27、及导水能力制约,所以各含水层之间水力联系程度也存在一定差异。已获资料表明,在一个含水层或几个含水层向矿床充水时,其余含水层可以通过四含向直接充水含水层补给,从而形成“共同效应”使得各含水层地下水位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下降幅度差异性较大。二叠系煤系地层可划分为三个含水层(段)和四个隔水层(段),即:3煤上隔水层(组)、34煤层间砂岩裂隙含水层(段)、46煤层间隔水层(段)、78煤层上下砂岩裂隙含水层(段)、8煤下铝质泥岩隔水层(段)、10煤层上、下砂岩裂隙含水层(段)、10煤层太原组一灰顶隔水层(段)。主采煤层顶板图4.1 宿州地区区域水文地质图砂岩裂隙含水层是矿井充水的直接充水水源。二叠系煤系

28、砂岩裂隙含水层(段)为承压含水层,各层间均被泥质岩类所隔离,除因导水张性断裂构造能使之沟通外,一般都为独立含水层。地下水储存和运移在以构造裂隙为主的裂隙网络之中,处于封闭半封闭的水文地质环境,其补给微弱,层间经流缓慢,基本上处于半停滞停滞状态,显示出补给量不足,以静储量为主的特征,一般富水性弱。开采条件下以突水、淋水和涌水的形式向矿井排泄。据抽水试验资料q=0.00220.87l/s·m,k=0.00662.65m/d。石炭系划分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和本溪组铝质泥岩隔水层(段)。另外还有奥陶系石灰岩岩溶裂隙含水层(段)。太灰和奥灰均隐伏于新生界松散层或二叠系煤系地层之下,灰岩埋

29、藏较深,径流和补给条件较差,富水层弱强,差异较大,矿化度较高,水质较差。开采条件下以10煤底板突水或井下疏放水的形式向矿井排泄。太灰与10煤层之间有5060m的泥岩隔水层,正常情况下太灰水对10煤层开采没有影响。但因受断层影响使其间距变小或“对口”时,易发生灰岩突水灾害,故太灰和奥灰水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2)区(北区)区(北区)位于宿北断层与丰沛断层之间,包括:濉萧矿区及砀山等区。新生界松散层厚度20.30601.40m,濉萧矿区东部新生界松散层厚度较薄,厚度20.30118.70m,可划分为上部全新统松散层孔隙含水层(组),下部更新统松散层隔水层(段)。上部全新统砂层孔隙含水层(组)

30、,q=0.00431.379l/s·m,k=0.0312.8m/d,富水性弱强,为矿区主要含水层之一。西部新生界松散层厚度比较大,砀山县关帝庙、朱楼勘查区松散层最大厚度达601.40m,新生界松散层含、隔水层的划分与南区(区)基本相似。二叠系煤系地层划分有二个含水层(段)和三个隔水层(段),即3煤上隔水层(段)、3-5煤层砂岩裂隙含水层(段)、5煤下隔水层(段)、6煤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段)、6煤下太原组一灰顶隔水层(段)。主采煤层顶底板砂岩裂隙含水层(段)是矿井充水的直接充水含水层。其富水性弱,具有补给量不足,以静储量为主的特征。据钻孔抽水试验q=0.001940.7563l/s

31、·m,k=0.001711.289m/d。濉萧矿区东部石灰岩埋藏较浅,寒武系,奥陶系石灰岩在山区裸露,岩溶裂隙发育,接受大气降水补给,补给水源充沛,径流条件好,富水性较强,构成淮北岩溶水系统的主要补给区。灰岩水以矿井排水、供水及天然泉等为排泄方式。石灰岩岩溶裂隙水是矿井充水的主要补给水源,也是矿井安全生产的重要隐患之一,同时也是城市及各矿井供水水源地。第五章 水样测试及分析5.1水样测试取芦岭煤矿塌陷塘水,大演武煤矿松散层四含水各550ml,用水质分析仪分别测试水样的总氯、钙、氨氮指标。测得数据如下表5-1和5-2。浓度(mg/L)吸光度透过率总氯0.360.1530.704钙6.0

32、11.2840.052氨氮0.950.240.575表5-1芦岭煤矿塌陷塘水样表5-2 大演武煤矿松散层四含水样浓度(mg/L)吸光度透过率总氯0.210.0820.829钙6.891.350.045氨氮0.160.3030.4985.2结果分析两表数据相对比可得芦岭煤矿塌陷塘水(地表水)总氯若含量高,可能由于生活及农业废水中的有机氯进入。芦岭煤矿塌陷塘水(地表水)氨氮高则可能由于生活污水,农药、化肥等进入造成,地下水中氨氮含量一般较低,大演武煤矿松散层四含水(地下水)Ca2+含量高则由于地下水与松散层中粘土矿物接触发了溶滤作用。5.3水文地球化学图件的绘制AquaChem 3.70是用于水溶

33、液地球化学数据的分析、作图和模拟的专业软件。由加拿大滑铁卢水文地质有限公司研发。该软件具有完全可以由用户自己定制的地球化学数据和参数数据库系统并提供在水文地球化学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的多种数据分析和作图工具。通过收集淮北煤田南北两区水文地质材料,得到水化学数据7个,其中混合水样2个,砂岩水样2个,四含水样3个,检测指标包括:K+Na+、Ca2+、Mg2+、CL-、SO42-、HCO3-、CO32-。现将所收集水化学数据列于下表(表5-1)。表5-1水样数据编号时间地点层位K+Na+(mg/L)Ca2+( mg/L)Mg2+(mg/L)CL-( mg/L)SO42-(mg/L)HCO3-(mg/L)

34、CO32-(mg/L)QD12011/4/26轨道石门混合水56.81132.9990.34245.95135.83413.290QD22011/4/26消防材料库混合水516.123.5719.9200.59549.07445.7325.53QD32011/12/8运输上山P6点前48米砂岩水939.821.4316.8230.191233.57617.8829.8QD42011/12/9运输上山P7点底板水砂岩水918.2318.5320.52230.881070.98716.4559.12QD52010/1/29顶板水四含水405.1748.930.88200.94456.88452.290QD62010/8/02工作面四含水467.113.166.99226.92273.3525.2559.4QD72011/6/02风巷四含水308.09111.9482.68223.18586.12444.230用Aqua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