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_第1页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_第2页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_第3页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_第4页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    摘要 目的 分析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方法 方便选择2017年3月2019年12月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接受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护理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度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4.812,p<0.05);观察组溶栓开始时间、急诊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关键词 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临床护理路径 r47&#

2、160;         a          1674-0742(2020)09(b)-0154-03application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 i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gao yue-qindepartment of nursing, the second people's hospital of taizhou city, taizhou, jiangsu

3、 province, 2255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linical nursing pathways i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methods from march 2017 to december 2019, 60 patients with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convenient selected as subjects. they all received intraven

4、ous thrombolysis and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30 patients in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routine nursing intervention,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applied clinically in nursing path, compare the nursing effects of the two groups. results the complianc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0.

5、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mpliance of the control group, which was 66.67%,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2=4.812, pkey words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clinical nursing path临床对于确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最重要的治疗目标是恢复脑部血液循环,再通闭塞的脑动脉,迅速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对神经细胞损伤

6、给予挽救1。静脉溶栓治疗是当前得到公认的可有效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法,通过及时的静脉溶栓能够有效挽救缺血组织,帮助闭塞的脑动脉恢复再通2。临床认为,急性脑梗死患者越早实施静脉溶栓治疗,可获得越好的预后,不过考虑到急性脑梗死病情严重、病情进展迅速,所以在开展静脉溶栓治疗的同时也需要注重做好护理干预工作3-4。临床护理路径是以时间为参照开展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对于减少护理盲目性,提升护理主动性有重要作用5。该研究以该院2017年3月2019年12月收治的6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治疗中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的作用,现报道如下。1  对象与方法1.1  研究对象方

7、便选择该院收治的6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均接受静脉溶栓治疗,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龄4483岁,平均年龄(62.38±12.19)岁。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2.42±12.15)岁。两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纳入标准:经脑部ct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符合静脉溶栓适应证;发病至溶栓时间不超过60 min;近1个月没有应用过抗凝药物;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排除标准:合并溶栓禁忌证;合并凝血功能障碍;合并认知障碍;伴有颅脑损伤;有脑血管疾病史。1.2

8、  方法对照组在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常规护理干预,主要为遵医嘱进行溶栓基础上的各项护理操作。观察组患者在静脉溶栓治疗的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由科室内高年资护理人员组成路径护理小组,参照相关文献,总结以往经验,以时间为横轴,以护理内容为纵轴,进行护理路径表的制订。具体实施如下。1.2.1 入院30 min 在患者入院后马上协助其保持平躺休息,解开衣裤扣子,实施吸氧。入院5 min内迅速开通静脉通路共2条,留取血样本。实施血氧监测以及心电监护,对患者生命体征进行准确观察记录,完成脑部ct拍摄。入院30 min内准备好急救用品,遵医嘱实施溶栓治疗,密切监测病情变化,就知情同意

9、书详细向患者介绍,并指导完成同意书的签署。主动向患者介绍各类药物使用的目的、流程、作用、注意事项。1.2.2 入院1 d时间内 对患者病情进行持续严密观察,做好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叮嘱患者严格卧床休息。在患者病情恢复稳定后护理人员详细向患者介绍病情状况,以及之后需要实施的治疗内容,护理人员每次与患者的沟通要保持在30 min以上,对于患者提出的疑问要耐心回答,以减轻患者心理负担。患者溶栓治疗期间要对瞳孔、意识、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监测,最初2 h内每15分钟监测1次,随后6 h内每30分钟监测1次,此后每小时监测1次直至24 h。如果患者有出血表现,要对穿刺点进行加压包扎,最大程度避免对患者进行导

10、尿、采血等创伤性操作。观察患者牙龈是否出血、皮肤是否出现瘀斑、皮下是否有出血点、是否有黑便表现。如果患者有恶心呕吐、头痛、躁动表现,要警惕颅内出血的发生,注意复查24 h后头颅ct。及时评估溶栓效果。1.2.3  入院第2天 继续遵医嘱完成溶栓后的各项治疗,做好各类并发症预防工作,进行血常规以及凝血功能复查,判断神经功能,做好患者饮食指导,做好保暖工作,避免受凉,叮嘱患者不要用力排便,防止升高血压水平。1.2.4  入院3 d到出院 继续完成各项检查,继续做好并发症预防工作,开始指导患者进行康复训练,做好生活以及心理层面的护理。在患者临近出院时做好患者出院宣教,就出院后应该

11、注意的事项、生活、复查等相关知识详细向患者进行介绍,发放科室联系卡,指导患者有需要时通过电话寻求专业指导。1.3  观察指标患者依从度:完全依从:治疗期间严格按照医生要求接受规范性治疗;部分依从:基本能够遵医嘱接受各项治疗,极少时间存在不遵医嘱的情况;不依从:大部分时间患者都没有做到遵医嘱接受治疗,或者中途主动要求停止治疗。依从度=完全依从率+部分依从率。溶栓效果:比较两组溶栓开始时间、急诊室治疗时间、溶栓再通率、住院时间。1.4  统计方法采用spss 23.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其中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

12、组间比较采用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2.1  患者依从度观察组患者的依从度为90.00%,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依从度6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2  溶栓效果观察组溶栓再通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73.33%(22/30)(2=4.320,p=0.038)。观察组溶栓开始时间、急诊室治疗時间、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3  讨论临床护理路径强调对护理工作流程进行优化,路径的实施能够避免护理开展的滞后性,防止护理存在盲目性

13、,护理人员的护理实施直接依据路径表内容进行,护理效果更高,能保证患者获取到最高质量的护理服务6-7。在临床护理路径下,从患者入院开始,一直到患者完全全部治疗出院,护理人员的护理服务均始终贯穿,通过路径表将护理内容提前标示出来,能够使护理实施预见性更强,保证整个护理更有规范性8-9。该研究观察组在静脉溶栓治疗基础上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显示患者的依从度为90.00%,较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依从度66.67%明显更高(p<0.05)。表明临床护理路径在静脉溶栓护理中的应用能够使患者对治疗的实施有更高的依从度,这是保证治疗顺利进行、确保治疗预期效果的基础。分析观察组患者依从度更高的原

14、因是由于在临床护理路径下,护理人员更注重对患者的认知干预与心理干预,通过全面的知识介绍、心理疏导,患者对疾病与治疗相关知识能够更多的了解,且能够保持更平和的心态应对治疗,对医师安排的各项治疗能够做到良好依从10-11。另外该研究观察组溶栓开始时间、急诊室治疗时间、住院时间分别为(15.34±2.19)min、(62.38±15.42)min、(12.86±2.38)d,均短于对照组(22.42±5.42)min、(81.19±16.38)min、(18.72±3.21)d,观察组溶栓再通率为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p

15、<0.05),与该研究结果具有一致性,提示临床护理路径的应用能够获得更好的溶栓效果,分析是由于临床护理路径下各项护理的实施更有根据、更为明确,护理实施更准确迅速,所以患者在入院后能够更迅速开始溶栓治疗,治疗持续时间也能明显缩短,治疗效率更高,因而可获得更高的溶栓再通率13-14。综上所述,对接受静脉溶栓治疗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在护理中应用臨床护理路径有助于提升溶栓效果,保证患者更高的依从度。参考文献1  高一咏,黄晔,姚莉.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溶栓患者康复水平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9,25(21):121-123.2  潘雅娟,吕建萌,张国梅.临床护理路径对提

16、高急性脑梗死急诊溶栓治疗后神经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的效果观察j.山西医药杂志,2019,48(16):2077-2079.3  冯婉芬,区洁崧.临床护理路径和常规护理在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中的价值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30(10):1747-1749.4  方海霞.临床护理路径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的应用效果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6):226-228.5  徐丽.急性缺血性脑梗死应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溶栓并发症的预防性护理j.护理研究,2019,33(4):699-700.6  骆玲娟,黄永华,邓新红.临床护理路

17、径在急性脑梗死超早期静脉溶栓治疗中的应用j.白求恩医学杂志,2019,17(1):95-96.7  liu x, rao s, wang j.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in combination with mild hypothermia therapy in the treatment of acute cerebral infarctionj. pakistan   journal of medical sciences, 2019, 35(4):1161.8  孙英,李娟.急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学工程,2016,24(12):128-130.9  黄娥列,王芳.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7):66-67.10  卿婷.脑梗死实施超早期溶栓的临床护理探究j.中外医学研究,2017,15(12):97-99.11  姜冬辉,宋振华.急诊护理流程应用于脑梗死溶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