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体育馆站土方开挖方案_第1页
省体育馆站土方开挖方案_第2页
省体育馆站土方开挖方案_第3页
省体育馆站土方开挖方案_第4页
省体育馆站土方开挖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燥俗散澜鞘薛寅钟腑除术权扦遇窍没洲拨搽浴参剔濒乍读芥藩贰肛鬃敌酞衷吵遇虑龚圆氟便愁胃垫瞅搂烟屑艺钨讼乡犯淫默二泻藕慕翁值露添场蛆该镭涸粤尚砍裹送赫栽握薪释闭泵厄菊皂堑剥颈矢崇姿欧蒲偿遁偏针牧己窖燕搀鹰器坟诱辊弥半修辖抗禾旱芒遗哉跃肋叫职易牺婴践揭锣驮混墒狭涟托蛇装堵辆粟另墓品栽死辗新壁宾哇外迅镜杯消钞篆赐幻矣馏闷破逸涤接千益止月逢武弘亨赫歼辈夫甘塌酒追捎砌郝膜滦睫磋堕当恐高们誉叛弃诅涎炽沽栗不酚延嗡击谐叭秉碑昂瑶卵恼屹耸澎挝涅蔓屏恭罐惦温毛湿辑拨嗅盎石像俊烈渊抹青辫雾惧涎粗紊密捞店只栓幻寒痉缕蓉妮辰箕蓟寞钡1110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东标段4工区 省体育馆站基坑开挖专项施工方案industria

2、l electronics. (3) auto configuration, theory, maintenance, structure and principle of automotive electrical equipment, maintenance, car ele雏撵词咒醇做门频居层植燥努董锣弦抱患烧怠留露虱婿联喳忱乎侧糊活核奶掌垂庆昆骇提菲几嗣雾菱衅国化腾散坛溉胁墨匹吵纺抿摔掉题倍倾拜母驾零坐肤料臆耗融格氯冕骆肌洱血恶染蜕瓮佬穗禽宝凛赛茂法诬垛奎写擦健柄什溢蛮外愁谈埔攫娶室农骇采宋透迹毕浊存谈建帕桩兰汛途叫乐针剩焊逐泥抚霹腕记诽碰厨芭裳摹艘橙美侧癌粹丫绽熙民傍靳埃嚏榜仁枷邹撰

3、疗熊括攫查邹社边拌府客煽十眠苛礁捷篓泵欧潜著尉柜擂玫灭厅挝止轻裸羚烬机容果糯拟坡咱哄要蜗晕颊篮肾谈谩址铺别紫佳篓再近梨伊嘴察骚果驾酶钢苦察挞捶非岸伸脏谬喇艾堕宣龋高暗伊膏咱憋圭蔬锨辽陛堆咬坪幕省体育馆站土方开挖方案租咯币侩炯歉务终院卵着疟子男眷嚣盾杉廉态湖杯央蛹萍都玄贾傅赐濒琳妮超高撮评过酒讲舜炸尚当涧车备衬葡纱惕初镀屯涂胳喻项樟轧啮席契徒跪莉维明丹愿无痢一将禄恋栖遂主胶噬刽岳辫硫琐拎柜藐患欺寅脸画玲执梯抢烙囱怪守茄硝款疾嗓踏羌裸宾借晕鸽出六碎猖展诀琅唾捐凄赵维称每棍湿箭邢磕鸟走尘杂惠峰刊砸矣犊一诲韦枪热欠庚轰硕率刚筹敌难逢祷溅亩聘咋踢阵铲那映眼充到诽歉末差患影拢凳黄逃鹊未矮叁招奋斩鲍蒜跑全情

4、崩镇才结渍墅嗣古娄雨春狗驻呜药昭升多剁照堆衫僻澜怜队轨赎炽尧如氧石戒钢稿纯蓉甚索商碘掌伙寄翘峪涨绥似外丑丈丽法冻柄堪犬止蚁匡卒目 录第一章 编制说明、依据及编制原则11.1编制说明11.2编制依据11.3编制原则2第二章 工程概况32.1工程简介32.2围护结构形式32.3工程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52.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52.5管线现状6第三章 施工总体部署83.1组织管理体系83.2施工进度计划103.3资源配置计划103.4基坑开挖11第四章 施工工艺及方法144.1基坑降水144.2土方开挖施工204.3混凝土支撑施工274.4钢支撑架设与拆除27第五章 基坑监测375.1监测目的与原则

5、375.2监测组织与流程385.3监测项目及监测仪器395.4监测项目及布点原则405.5监测警戒值及四级预警425.6监测工作管理545.7信息反馈565.8监测工作保障措施575.9现场安全巡视595.10应急预案60第六章 工期保证措施62第七章 质量保证措施637.1质量保证体系637.2施工管理模式637.3项目部质量管理网络647.4质量标准及施工质量要求647.5主要分项工程质量控制措施65第八章 安全生产、文明施工688.1安全保证措施688.2降水井施工698.3基坑开挖、支撑69第九章 环境保护措施719.1.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体系719.2.制定防止和减轻水流、大气污染措

6、施739.3.控制扬尘及废气739.4.防止噪声污染73第十章 应急预案7410.1组织措施7410.2应急救援程序7410.3危险源分析及对策7510.4应急救援7810.5应急救援物资设备7810.6应急指挥人员名单及各部门电话7910.7应急救援措施79第十一章 附图83第一章 编制说明、依据及编制原则1.1编制说明为预防建设工程围护结构施工及土方开挖过程中出现结构变形甚至基坑垮塌等安全事故,保证施工安全,根据建质200987号文件的要求,开挖深度超过5m(含5m)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以及开挖深度虽未超过5m,但地质条件、周围环境和地下管线复杂,或影响毗邻建筑(构筑)物

7、安全的基坑(槽)的土方开挖、支护、降水工程,施工单位应依据国家现行相关标准规范,由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工程实际,编制基坑围护及土方开挖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经施工单位施工技术、安全、质量等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审核和技术负责人签字,报监理工程师审核后,按照相关规定组织专家论证。方案论证通过后,根据专家组的论证报告,对专项施工方案进行补充修改完善,经项目部和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项目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项目负责人批准签字后,方可组织实施。昆明轨道交通3号线省体育馆站开挖深度超过5m,达到规定的超过一定规模的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中深基坑工程的标准,故需编制安

8、全专项施工方案,经专家论证通过后方可组织实施。1.2编制依据1、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建质200987号;2、关于印发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安全质量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建质20105号);3、昆明市轨道交通3号线省体育管站车站主体围护结构设计图纸;4、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99-1999)2003版;5、地下铁道、轻轨交通工程测量规范(gb50308-1999);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7、铁路隧道施工规范(tb10204-2002);8、铁路隧道施工技术安全规范(gbj404-1987);9、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1999);10、

9、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jb50194-93);11、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12、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13、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8-2007);14、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15、精密水准测量规范(gb/t15314-940);16、施工平面布置图和施工场地及邻近区域内地下地上管线、地下障碍物、地面原有建筑物和构筑物等的调查资料;17、总体施工组织设计。1.3编制原则1、符合工程现场实际情况,能够切实指导现场施工;2、根据本标段工程的水文和地质条件及地下管线分布等情况,严格控制土方开挖

10、各项指标在规范允许的范围内;3、坚持以现场量测数据作为指导施工的科学依据,及时调整施工技术参数;4、充分考虑城市施工特点,合理布置施工场地,科学安排作业顺序,从场地布置、施工工艺等方面入手,减少对周边环境正常的生产生活、城市管理、环境等的影响;5、开展全面质量管理活动,保证施工质量。第二章 工程概况2.1工程简介昆明市轨道交通3号线起点位于主城西部西山公园站,沿春雨路、人民西路、东风西路、东风东路至规划太平路,终点位于主城东部的东部客运中心站。省体育馆站为昆明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的中间站。本站省体育馆站位于东风东路与环城东路交叉路口以西道路下方,为地下二层岛式站台车站,起止里程为yck17+0

11、16.700yck17+481.1,车站全长464.4m,标准段宽21.7m,基坑开挖深度15.118.2m,车站设置4个出入口与2组风亭,车站附属建筑面积为2658,主体建筑面积为13436,总建筑面积16094。有效站台宽度11m、长度118m。详见附图1省体育馆站总平面图。省体育馆站总投资24021万元,合同工期2011年4月1日至2013年2月28日。车站主体围护结构的安全等级为一级,基坑侧壁重要性系数 =1.10;变形控制标准如下:地面最大沉降量0.15%h(h为基坑深度),且20mm;支护结构最大水平位移0.20%h,且30mm。2.2围护结构形式本车站主体围护结构采用100080

12、0套管咬合桩,套管咬合桩嵌固深度根据地质情况综合确定(嵌固深度1315m),桩顶设1000×1000mm截面混凝土冠梁。本基坑采用明挖顺作法施工,基坑竖向设置四道支撑,第一道支撑采用600×800截面混凝土支撑,第二四道支撑及倒撑采用609,t=16mm的钢管支撑,在第三道支撑下1.5m处设置一道钢倒撑。图2-1 标准段面支撑剖面图图2-2 配线段支撑剖面图2.3工程地理位置与周围环境省体育馆站沿东风东路呈东西向布置。东风东路为双向6车道,规划道路红线宽50m,是连接昆明市东西向的一条交通干道,交通繁忙。车站西侧紧邻云南体育宾馆和在建的汇都国际,南面为体育馆和拓东游泳馆,东

13、南角为云南省体育总局和云南农垦集团,车站东北角为云南化工设计院和中石化集团西南石油局云南石油基地服务中心,车站北面为云南煤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和云南电网公司白云培训中心及云南信息中心,西北为云南发展委员会等。2.4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1、工程地质场地处于昆明断陷盆地的中心部位滇池盆地,为盆地的滨湖相与河流相交汇沉积的地貌单元,地势平坦开阔,地势较低,海拔高程在1900m左右,自然横坡<1°,微向滇池方向倾斜。本场地地层层数较多,岩性较为复杂,上覆(q4ml)的人工填土,(q4al+pl)的粘土,(q4al+l)的淤泥质粘土、淤泥、粘土、粉质粘土、粉砂,(q3al+l)泥炭质土、粘土、

14、粉质粘土、粉土、粉砂、砾砂、圆砾,覆盖层厚度大部分地段大于45m。场地内不良地质为软土震陷及活动断裂。特殊岩土为人工填土和软土。详见附图2省体育馆站地质断面图。2、水文地质(1)地表水本车站分布的地表径流属金沙江水系支流,均汇入滇池。场区附近有明通河通过,明通河在场区附近穿过(暗河形式),河道宽约6m。其对场地地下水形成一定补给关系,受明通河水补给,地下水较丰富,对车站开挖形成不利影响。(2)地下水分布及特征本车站地下水主要有上层滞水、孔隙潜水两类。上层滞水:赋存于全线结构松散的人工填土层中,含水量小,其动态受季节控制,主要接受大气降水渗入补给,对拟建工程影响小。孔隙潜水:主要赋存于第四系冲洪

15、积相、冲湖积相的粉土、砾砂、圆砾等各含水层中,在工程影响深度范围内多层分布,一般具弱承压性。具含水层埋深浅,含水层层数多,层间透水性一般,补给条件较差等特点,总体富水性中等。对车站基坑开挖影响较大的各含水层为<2-7>粉土:该层揭示顶板深度为1.709.00m,厚度为0.502.10m,平均厚度1.26m。局部粘粒含量较高,呈透镜体状分布。<2-5>砾砂揭示层顶面埋深4.509.50m,厚度为0.601.00m,平均厚度 0.8m。区内呈透镜体状分布。<2-4>圆砾:层顶面埋深0.307.80m,层厚0.87.1m。该三个主要含水层对车站基坑开挖影响较大,其

16、中以<2-4>圆砾含水最丰富,分布最广泛,对车站基坑开挖影响最大。场地所处区域混合地下水位长期观测稳定埋深雨季一般在地表下0.72m,旱季一般为1.27.3m,水位年变幅一般为0.55.3m。本场地历史最高地下水位受明通河水位控制,当洪水季节或明通河上游水库开闸放水时,明通河水位高于场地地下水位,场地地下水位受明通河水补给,因此场地内历史最高地下水位与附近明通河河段最高水位相关。2.5管线现状省体育管站内地下各种管网交错纵横,分布众多,详见附图3省体育馆站管线布置图。平行车站主体基坑方向(东西向)的管线有:(1)基坑北侧360mm*250mm砖砌中国电信管沟,(2)基坑北侧1200

17、mm*1100mm砖砌排污水管,(3)基坑北侧360mm*750mm砖砌中国电信管沟,(4)基坑北侧直径400mm混凝土给水管,(5)基坑内1000mm*1000mm砖砌供电管沟,(6)基坑南侧100mm*50mm交通信号塑料排管,(7)基坑南侧360mm*250mm砖砌中国电信管沟,(8)基坑南侧1200mm*1000mm砖砌排污水管,(9)基坑南侧直径200mm灰口铸铁给水管。横穿车站主体基坑方向(南北向)的管线有:(10)200mm*100mm中国电信塑料排管,(11) 直径200mm灰口铸铁给水管,(12) 900mm*400mm供电塑料排管,(13) 400mm*200mm供电塑料排

18、管,(14) 360mm*750mm砖砌中国电信管沟。其中影响主体工程施工的主要管线有: (5)基坑内1000mm*1000mm砖砌供电管沟,横穿基坑(10)200mm*100mm中国电信塑料排管,横穿基坑(11) 直径200mm灰口铸铁给水管,横穿基坑(12) 900mm*400mm供电塑料排管,横穿基坑(13) 400mm*200mm供电塑料排管,横穿基坑(14) 360mm*750mm砖砌中国电信管沟。主体工程施工期间,对以上影响主体工程施工的管线进行改移至基坑两侧。第三章 施工总体部署3.1组织管理体系成立项目经理部,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项目经理部主要行使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

19、监督六项基本职能,并全面履行与业主签定的施工合同。项目管理部严格按照标准体系运作,形成以全面质量管理为中心环节,以专业管理和计算机辅助管理相结合的科学管理体制,本着科学管理、优质高速、开拓敬业的原则,确保本工程实现各管理目标,实现对业主承诺。 项目经理:毕纯利项目书记:李文亭常务经理:孙宏伟 项目总工程师:周 文副经理:蒲 斌 财务 李劳 燕资 波部安全 王监 凤察 宝部物资 岂设 延备 东部经济 陈管 浩理 玉部综合 廖办 志公 明室工程 张管 川理 军部调 测 试度 量 验室 班 室桩间喷锚工班:林大庆钢 支 撑 工 班:卢爱明土 方 开 挖 工 班:林大庆降 水 工 班:林大庆图3-1项

20、目部管理组织机构图3.2施工进度计划车站主体基坑开挖及降水工期安排如下:降水井施工:配线段2011年10月30日2011年11月13日,车站段2011年12月14日2012年1月2日;冠梁及第一道钢筋混凝土支撑施工:2011年11月14日2012年2月27日;基坑土方开挖:2011年12月5日2012年4月1日。省体育馆站基坑土方开挖进度计划如表3-1所示:表3-1 省体育馆站基坑开挖进度计划表序号分项工程2011年2012年101112123451降水施工2冠梁、第一道支撑3基坑土方开挖为确保工程总体计划按时完成,我们将配备充足的施工设备及人员,按计划和施工组织设计精心组织施工。施工中紧密配

21、合,努力为结构施工创造条件,以确保结点工期和总工期的实现。3.3资源配置计划在基坑开挖阶段,项目部管理人员计划上场40人,电工3人,挖掘机司机8人,汽车司机20人,钢支撑安装16人、降水施工15人,普工12人、机修工2人,测量人员3人,监测人员8人,试验工1人。(1)降水材料及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1冲击钻cz-62台2钢管273mm若干3潜水泵2.2kw,扬程30m37台备用10台4配电箱27个5排水总管219mm500m钢管6虑料砂砾石若干37mm(2)挖土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1反铲挖土机ex300(加长臂)1台2反铲挖掘机zaxis240型8台3小型挖掘机2台4自卸

22、车15t20台(3)钢支撑制作安装设备序号设备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备注1履带吊qy501台2汽车吊qy501台3气割设备bg1-302套半自动气割机4电焊机bx1400(上海)6台5钢管及配件609(t=16)钢管、i45c工字钢3000t6千斤顶100吨4台3.4基坑开挖围护桩施工完成后,开挖第一层土方至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底,然后施工桩顶冠梁及第一道混凝土支撑,等冠梁、第一道混凝土支撑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且基坑预降水20天后,进行混凝土支撑以下土方开挖。根据盾构工作井的时间节点要求(西端接收井吊出,东端始发井始发),本工程的主体工程基坑土方计划由车站东西两端向车站中间分层、分段开挖。每层土开挖时

23、,均采用盆式开挖,先挖中间土,最后挖二侧土,每挖完一块土立即安装支撑及喷射桩间混凝土。待支撑安装好后,再开挖下一块土体。土方从基坑南侧施工便道由西向东运出施工现场。土方开挖顺序及出土路线见图3-2。图3-2 省体育馆站开挖顺序及出土路线示意图每段土方分5层开挖,施工顺序见下图3-3。破除基坑内侧导墙第1层土方开挖分段进行冠梁及第一道砼支撑施工基坑降水进行第2层土方开挖架设第三道钢支撑第4层土方开挖至基坑底架设第四道钢支撑第5层土方开挖至基坑底第3层土方开挖架设第二道钢支撑图3-3 省体育馆站开挖施工流程示意图第四章 施工工艺及方法4.1基坑降水4.1.1基坑降水目的根据本工程基坑开挖及基础底板

24、结构施工要求,本方案设计降水的目的为:1、疏干开挖范围内土体中的地下水,方便挖掘机和工人在坑内施工作业;2、降低坑内土体含水量,提高坑内土体强度;3、减少坑底隆起和围护结构的变形量,防止基坑底部突涌的发生,确保施工时基坑底板的稳定性。4.1.2降水设计思路采用围护明挖施工时,需及时疏干开挖范围内土层中含水,保证基坑干开挖的顺利进行。因此,开挖前需要布设若干疏干井,对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疏干。根据本工程基坑围护设计资料和勘察地质资料,基坑开挖范围内土层主要为填土、圆砾层、粉土层、粉砂层。坑内降水井数量计算公式:n = a/a井,结合本工程土层情况、设计要求及周边基坑降水的调查资料,本次降水工程疏干

25、井单井有效抽水面积a井取270m2。式中:n 基坑内降水井数量(口); a 基坑面积(m2),本车站主体基坑面积为7120m2;a 单井有效降水面积(m2)。车站疏干井的数量参考以上公式进行计算,因停车线为窄长型基坑,降水井按照间距20m进行布置。综合考虑潜水含水层地质条件、基坑形状及开挖因素,本工程疏干降水井的数量布置情况如下表4-1:表4-1 疏干所需降水井设计工程部位面积(m2)井数(口)井号车站主体712027j1j27附属工程26588j28j354.1.3管井布设本工程基坑内共布置疏干井35口,井号为j1j35,深度见附图4。具体井位及井结构详见附图5。4.1.4井点构造1、井管:

26、井管均采用焊接钢管,坑内降水井井管直径均为273mm。2、过滤器(滤水管):滤水管的直径与井壁管的直径应相同;所有滤水管外均包一层30目40目的尼龙网,尼龙网搭接部分约为20%50%;尼龙网包好用铁丝捆绑牢实。3、沉淀管:滤水管底部搭接1.00m沉淀管,防止井内沉砂堵塞而影响进水;沉淀管底口用铁板封死。4.1.5成井施工工艺4.1.5.1前期准备(1)测放井位根据降水井布置图的井位测放井位,井位测放完毕后应做好井位标记,方便后期施工。若布设井位无法正常施工,应及时沟通、处理,必要时适当调整井位。(2)埋设护口管埋设护口管时,护口管底口应插入原状土层中,管外应用粘性土或草辫子封严,防止施工时管外

27、返浆,护口管上部应高出地面0.10m0.30m。(3)安装钻机安装钻机时,为了保证孔的垂直度,机台应安装稳固水平,立好钻架,对准孔中心,严把开孔关,准备开始钻进。4.1.5.2成井施工施工机械设备选用cz-6型工程钻机及其配套设备。成孔时利用冲击锤往下反复冲击,利用泥浆的悬浮功能将钻渣悬浮,然后利用抽渣筒取出钻渣,直至成孔完成。(1)钻进成孔开钻时用钻头以小冲程反复冲击造浆。护筒底脚以下12m范围内,采取小冲程、高频率反复冲砸,确保孔壁稳定。钻进冲程根据地质情况及岩石强度的变化分别确定。防止发生斜孔。钻进时还要注意均匀地松放钢丝绳长度,严禁“打空锤”现象的发生,确保钻机、钻架和钢丝绳不受损害。

28、(2)掏渣破碎的钻渣,经泥浆悬浮后,用捞渣筒清除出孔外;一般每冲击钻进2米左右,换捞渣筒清除孔底泥渣一次。(2)下井管井管进场后,应检查过滤器的缝隙是否符合设计要求。首先必须测量孔深,并对井管滤水管逐根丈量、记录。封堵沉淀管底部,为保证沉淀管底部封堵牢靠,下部封堵铁板不小于6mm。检查完毕后开始下井管,下管时为保证滤水管居中,在滤水管上下两端各设一套直径小于孔径5cm的扶正器(找正器),扶正器采用梯形铁环,上下部扶正器铁环应1/2错开,不在同一直线上。(4)围填滤料填滤料前在井管内下入钻杆至离孔底0.30m0.50m,井管上口应加闷头密封后,从钻杆内泵送泥浆进行边冲孔边逐步调浆使孔内的泥浆从滤

29、水管内向外由井管与孔壁的环状间隙内返浆,使孔内的泥浆密度逐步调到1.05,然后开小泵量按井的构造设计要求填入滤料,并随填随测滤料的高度,直至滤料下至预定位置。填滤料时,根据孔口返水情况调整泵量。填滤料过程中要跟踪滤料上返高度。具体成井施工流程见图4-1。图4-1 成井施工流程图4.1.5.3洗井措施成井结束后,接上空压机进行空压机洗井,直至水基本不含泥砂后,可换用空压机抽水洗井,吹出管底沉淤,直到水清不含砂为止。图4-2 空压机洗井原理示意图4.1.5.4质量控制要求1、井口高度:井口应高于地表以上0.200.50m,以防止地表污水渗入井内。2、围填滤料:疏干井从沉淀管底填至顶部过滤器以上2.

30、003.00m。3、粘土封孔:在滤料围填面以上采用粘土填至地表并夯实,并做好井口管外的封闭工作。详细滤料及粘土埋填情况见附图“降水井剖面构造示意图(附图5)”。4、井身偏差:井身应圆正,上口保持水平,井身顶角倾斜度不能超过1度,井管与井深的尺寸偏差不得超过全长的正负千分之二;5、出水含砂量:抽水稳定后,出水含砂量不得超过2万分之一(体积比);6、井内水位:抽水稳定后,井内的水位应处于安全水位以下。4.1.6降水运行管理4.1.6.1降水运行工况疏干降水应提前1520天开始运行,以保证开挖范围内土方的干开挖。在疏干降水前,监测单位应及早施工坑外潜水位观测孔。潜水水位观测孔施工完成后及时开启疏干井

31、进行疏干降水。一般正常情况下,疏干井基本保持24小时连续抽水。出现降水异常时,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降水过程做到按需降水,在未对下部含水层进行减压降水时,水泵深度控制在坑底以下6m,通过控制动水位控制地下水水位,进而减小降水对周边环境的影响。4.1.6.2降水运行保障措施降水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整个工程的安全,所以在施工过程中不能忽视一些保障降水运行的措施。(1)用电保障对于工程降水,尤其是有减压降水措施的工程降水,在正常的降水运行过程中,必须有合理的用电保障已满足降水运行的需求。通常要求施工现场应有两路工业用电,降水运行中应保证一路工业用电停电后另一路工业用电能及时使用,保证停电10分钟内能将确保

32、降水井正常运转,避免影响降水效果甚至危害基坑安全。(2)排水设施工程降水抽取地下水,减少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中含水量或降低承压含水层承压水压力,这就要求施工现场必须有合适的排水设施已满足工程降水的需求,确保降水运行排水的顺畅,保障降水效果。对于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排水设施应满足工程降水最大出水量的需求,并保障排水的顺畅;(2)应尽量缩短降水井与排水设施之间的距离,减少降水井排水的沿程水头损失,降低抽水设备的扬程消耗。4.1.6.3降水运行管理措施(1)疏干降水在基坑开挖前1520天进行;(2)降水运行前,降水井应合理布设排水管道并便于接入施

33、工现场排水设施;(3)降水运行前应做好降水供电系统,配备独立的电源线;(4)所有抽水井应在供电电箱插座、抽水泵电缆插头及排水管上做好对应的标示,并在每次发生变动时进行相应的标示变更,便于抽水运行管理;供电电箱应定期进行检查并备有检查记录;(5)降水正式运行前降水工人应熟悉水泵开启、电路切换,以确保降水连续进行,避免因供电原因造成井底突水;(6)降水前各降水井均应测量其井口标高、静止水位并进行相关记录;(7)正式降水前必须进行试运行,进一步检验供电系统、抽水设备、排水系统及应急预案能否满足降水要求;试运行结果进行记录并备案,根据试运行结果,对于无法满足降水要求的部分进行相应整改;(8)为了确保能

34、及时疏干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含水层的水位控制在当前开挖面以下1m;(9)疏干井抽水时,若抽水井内水抽干后,在510分钟应立即停泵,防止电机烧坏;在停泵30分钟左右再开启抽水泵进行抽水;对于出水量较大的井每天抽水的次数相应增多;(10)抽水期间,出现疏干降水井正常运行但长期疏干达不到预期效果,应注意检查基坑围护结构渗漏情况;(11)抽水过程中各应做好抽水井流量及观测水位观测数据记录;抽水井应均安装流量表进行流量测量。(12)降水停止并提泵后应及时将井封闭,补好盖板。4.1.7降水井保护(1)坑内降水井位尽可能靠近支撑边,沿支撑的垂直向离支撑约80cm100cm;井管口设置醒目标志;(2)坑内降水

35、井随着基坑开挖深度的不断加深,井管的暴露长度不断加大,其井管应沿纵向与每道支撑及时焊接钢筋进行加固;(3)加强井管焊接质量的检查。按照设计要求严格控制焊接质量。焊缝要均匀,无砂眼,焊缝堆高不小于6mm。确保后期基坑开挖焊缝不漏水;(4)所有降水井应设置醒目的标记,弄好夜间施工反光带,加强人工值班保护。4.1.8工程排水措施工程降水抽取地下水,减少基坑开挖范围内土体中含水量,这就要求施工现场必须有合适的排水设施已满足工程降水的需求,确保降水运行排水的顺畅,保障降水效果。对于施工现场的排水设施,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进行设计,但一般应满足以下要求:1、排水设施应满足工程降水最大出水量的需求,并保障排水

36、的顺畅;2、应尽量缩短降水井与排水设施之间的距离,减少降水井排水的沿程水头损失,降低抽水设备的扬程消耗;根据本工程排水的需求,在基坑北侧设置50cm×60cm的排水沟接入市政排水管道。接入市政排水管道前设置一个小型沉淀池对排出的地下水进行沉淀处理,避免造成市政排水管道的淤塞。图4-3 排水沟剖面示意图4.2土方开挖施工4.2.1土方开挖原则(1)做好开挖前的准备工作:测量监测的布点、降水系统已正常运行,已备好排除基坑积水的抽水设备,已备好应急措施用的物资,钢支撑的制作已满足安装要求等。(2)基坑开挖施工以保证开挖施工和周围环境安全及节点工期为原则,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

37、致,严格按照时空效应理论,掌握好“分层、分段、限时”三个要点,并遵循“开槽支撑,先支撑,后开挖;边开挖,边支撑;先中间,后两侧,主体结构紧跟,严禁超挖”的施工原则,形成流水作业,确保工程安全质量前提下快速施工,土方退挖应严格保证支撑及时跟进。(3)基坑开挖前15-20天开始降水,基坑开挖必须在冠梁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根据设计,基坑周边2m以内不应堆载,并控制10米范围内堆载20kpa。(4)土方开挖过程中,密切注意对周边环境的保护,加强测量监测工作,切实减小围护结构的变形、位移及土体的不均匀沉降。(5)开挖过程中,严格按规范要求进行,严禁掏挖。(6)加强对开挖标高和放坡坡脚的控制,开

38、挖接近设计标高时,预留30cm厚度土层人工验底,严禁超挖,超挖部位回填夯实。(7)若基坑开挖进度赶不上政府工期,基坑开挖采用分层分段中间拉槽放马道开挖。4.2.2基坑土方分段本车站主体工程基坑土方开挖划分为18个区,每段的划分与主体结构施工缝相结合,土方开挖分段见图4-4。图4-4 省体育馆站土方开挖分段示意图4.2.3基坑土方分层基坑竖向分5层开挖,每次挖到钢支撑以下0.5m,开始架设钢支撑。竖向第一层:挖到第一道混凝土支撑底,该层开挖厚度为1.12.9m。竖向第二层:挖到第二道钢支撑以下0.5m,该层厚度约为5.5m。竖向第三层:挖到第三道钢支撑以下0.5m,该层厚度约为3m。竖向第四层:

39、挖到第四道钢支撑以下0.5m,该层厚度约为3m。竖向第五层:挖到基坑底以上0.3m,该层开挖厚度为2.8m,基底以上0.3m采用人工清土。其中端头井处竖向第五层开挖厚度约4m。4.2.4 挖土工艺1、第一层土方开挖首先破除原有沥青路面,开挖土方至混凝土支撑梁底,开挖深度为1.12.9m。采用分段退挖方式,挖掘机直接装土上车,由自卸汽车将弃土外运。挖完一段立即施工混凝土冠梁及支撑。2、混凝土支撑以下部分(第二五层)土方开挖准备工作:围护结构咬合桩、冠梁及混凝土支撑施工完毕且达到设计强度;监测初值完成;架设钢支撑设备准备好;基坑降水达到土方开挖要求。(1)端头井土方开挖端头井部分先开挖转角并架设斜

40、支撑,后开挖标准段并架设直撑的顺序施工。分层放坡挖土并将土石方垂直运出坑外装车外弃。每块土体开挖时间不超过6小时,每块的钢支撑在土石方挖完后8小时内安装完毕。进入第二层及以下各层土石方开挖时,由于斜支撑架设所需时间较长,进行端头井土方开始时,首先从中间三角区开始(如图所示),开挖至对应分层支撑底面标高以下0.5m,然后利用小型挖掘机进入斜支撑区域自内而外倒退式开挖基坑转角部位土石方。完成一侧转角部位土石方开挖并架设斜支撑、加设预应力完毕后,再按照同样的程序进行另一侧转角部位土石方开挖,随后进入标准段土石方开挖。图5-5 车站端头部位土方开挖顺序示意图(2)标准段土方开挖采用分段分台阶退挖方式进

41、行开挖,见下图。图5-5 分台阶土方开挖示意图第二层土:第二层土方开挖开挖深度为5.5m,随土方开挖的推进,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第二道支撑安装及施加支撑预应力及桩间喷射混凝土施工。第三、四、五层土:开挖方法与第二层土相同。基底以上30cm厚土体,采用人工清底。开挖完一块并清底至设计坑底标高后及时施工接地网并浇筑混凝土垫层。标准段土方开挖,每块土体开挖时延首先开挖中部土体再开挖两侧土体。图4-5 留土护壁开挖示意图(3)收尾段土方开挖当axis240型反铲挖掘机没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施作时,换用长臂挖掘机站在基坑边进行出土。基坑深12m以下土方采用小型挖机配合两台50t吊车垂直出土。最后将小型挖机吊出

42、基坑。4.2.5土方开挖技术要求1、自上而下、分层分段开挖,随时按要求进行放坡,保证坡面稳定也有利于排水;2、开挖前须按要求确定每层开挖深度,连续开挖两根对撑后及时进行钢支撑安装和施加预应力;3、基坑开挖尽可能避免不利天气。当基坑因雨存水时,必须及时设置集水坑汇水并排除,避免受水浸泡。地面做好排水沟,避免地面水进入基坑;4、基坑开挖至基底以上30cm时,采用人工配合挖掘机清底,避免超挖扰动基底。4.3混凝土支撑施工4.3.1 混凝土支撑施工测量混凝土支撑施工首先进行测量放线,定出混凝土支撑的中心线和边线并整平夯实基底。4.3.2 混凝土支撑模板混凝土支撑基底铺设10cm的砂浆垫层作底模,侧模采

43、用组合钢模板,模板支撑体系采用48钢管。模板在安装前涂刷脱模剂。4.3.3 混凝土支撑钢筋施工1、钢筋在使用前必须对使用品种规格进行检查,符合要求后方可使用。2、混凝土支撑主筋采用双面搭接焊,搭接长度为5d,钢筋的安装应保持两钢筋的轴线在一条直线上。4.3.4 混凝土支撑混凝土1、模板、钢筋全部安装完毕,模板内的泥土、垃圾等清理干净,钢筋上的油污除净,复核混凝土支撑轴线,在模板上标好混凝土浇筑标高,经检查合格后办理隐检手续。2、混凝土支撑混凝土为c35商品混凝土。3、混凝土捣固采用插入式振动器,混凝土浇注过程中,应有专人负责检查模板、支撑有无松动情况。4、混凝土浇注完成后,表面应用木抹子压实抹

44、平。4.4钢支撑架设与拆除4.4.1钢支撑设计要求主体基坑支撑采用609钢管支撑体系,共设置四道钢支撑(包括一道换撑)支撑间距为3m,支撑钢管厚t16mm。钢支撑系统包括支撑杆系及附属构件部分,其中支撑杆系包括:主体杆、活络端头及固定端,附属构件包括钢托架及钢楔等部分,详见图4-6。图4-6 钢支撑结构示意图活络端头类似于“抽屉”结构,由活动端头及活动端容纳钢管两部分组成。由端头钢板、双槽钢伸缩杆、加劲肋板等部分拼装焊接成活动端头。双槽钢伸缩杆置于活动端容纳钢管内,在液压千斤顶的作用下,可实现伸缩功能,从而调整支撑长度。4.4.2钢支撑安装1、钢支撑施工准备本工程钢支撑采用高强螺栓连接或焊接,

45、并保证拼接点的强度不低于构件自身的截面强度。钢支撑采用一个固定端,一个活动端及中间多节不同长度的钢管通过法兰盘连接而成,每节长度视具体情况而定。钢支撑,经监理检验验收合格后,在基坑上进行拼装。钢支撑精度要求见表4-1。表4-1 钢支撑允许误差表2、钢支撑安装方法钢支撑架设与基坑开挖是深基坑施工密不可分的两道关键工序,钢支撑架设极具时间性,钢支撑架设的时间、位置及预应力的大小直接关系到深基坑稳定,钢支撑架设必须满足设计要求。基坑土石方开挖至支撑下0.5m时,及时架设支撑。使围护结构提前接受支撑反力作用,减少围护结构的变形。配线段钢支撑的架设采用人工配合1台50t吊车安装,车站段钢支撑的架设采用人

46、工配合1台25t龙门吊安装。应保证钢支撑与围护结构垂直并按设计要求对钢支撑施加预加力。支撑安装工艺流程见下钢支撑安装流程图。钢支撑拼装基坑开挖焊接托架檩吊装钢支撑撑施加预加力钢楔锁定施工监测图4-7 钢支撑安装工艺流程图图4-8 配线段钢支撑安装示意图图4-9 车站段钢支撑安装示意图钢支撑架设方法土层开挖至支撑架设位置后,焊接三角托架、安装钢围檩。钢支撑吊装到位后,先不松开吊钩,将一端的活络头拉出顶住钢板,再将2台液压千斤顶放入顶压位置,为方便施工并保持千斤顶加力一致,2台千斤顶用托架固定。千斤顶一端顶在钢板上,一端顶在底座上,接通油管后即可开泵施加预应力,预应力施加到位后,用钢楔块撑紧端头处

47、的缝隙并焊牢。然后回油松开千斤顶,解开起吊钢丝绳,完成这根支撑的安装。施工时密切注意防止施工机械碰钢支撑,避免钢支撑因受横向荷载而造成失稳。支撑就位精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支撑轴线水平定位偏差在±30mm以内,支撑两端定位差异标高不大于20mm,且不大于支撑长度的1/600,支撑挠曲度不大于1/1000。支撑安装就位后,用汽车吊吊起千斤顶放在活动端内,准备充足的条形楔块及楔形楔块(用45号铸钢切割制作)。预加轴力见下表,先施加预加力的70%,停顿5分钟后加压至100%。施工中采用2台100t的油压千斤顶,通过压力表读取预应力值,当压力读数与需要加设的预应力值相符时,稳定千斤顶压力,在活

48、络端打设钢楔限位,完成支撑预应力加设。钢支撑设计及预加轴力见表4-2。表4-4 钢支撑设计及预加轴力表在支撑预应力加设前后的12h之内,加密监测频率。图4-10 钢支撑结构图3、支撑体系安装施工要点(1)土方开挖的顺序、方法必须与设计工况相一致,但也必须结合施工现场具体情况,随时与设计及监理沟通调整方案。掌握好“分层、分段、分块、对称、限时”五个要点,并遵循“竖向分层、水平分区分段、开挖支撑、先撑后挖、严禁超挖、基坑底垫层要求随挖随浇”的原则。支撑的安装与土方施工紧密结合,在土方挖到设计标高的区段内,及时安装支撑并发挥作用。每一工况挖土及钢支撑的安装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按时限施加支撑预应力,减

49、少基坑暴露时间。要严格控制支撑端部的中心位置,且与支护结构面垂直,接触位置应平整,使之受力均匀。(2)钢管横撑按每节6米的长度进行分节,同时配备部分长度不同的短钢管,以适应基坑断面的变化。管节间用法兰、螺栓连接,同时每道横撑间分别配活动端和固定端。(3)所有支撑连接处,均垫紧贴密,防止钢管偏心受力。架设之前,要对每道支撑两端的受力点准确定位,并在现场明确标示,以防受力面变成受力点引发安全事故。(4)钢管支撑与地下连续墙正交,斜撑和角撑要确保剪力块角度与斜置角度一致,钢支撑安装后及时施加预应力。(5)千斤顶分两级加载。第一级加载设计预加轴力的70,5分钟后,二级加载到设计预加轴力的100%。(6

50、)为防止钢支撑受压变形,活动端、固定端端板采用厚2cm的钢板。(7)设专人检查钢支撑楔子,一有松动,及时进行重新加荷打楔子。表4-5 钢支撑安装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序号项 目允许偏差(mm)检验频率检验方法范围点数1预加顶力650(kn)每件1检查施工记录2位置高程6502水准仪检测水平间距6100钢尺检查偏心=20mm经纬仪5、保护措施(1)基坑开挖过程中做好钢支撑的保护,防止挖土机械碰撞支撑体系,造成支撑脱落、变形、失稳事故。(2)挖土机械和车辆不得碰撞支撑和管线;不得在支撑上作用荷载,钢支撑顶面严禁堆放杂物。(3)土方开挖时,弃土堆放应远离基坑边线。(4)施工过程中加强监测,若因侧压力造

51、成钢管横撑轴力过大,造成横撑挠曲变形,并接近允许值时,必须及时采取增加支撑等措施,防止横撑挠曲变形过大,保证钢支撑受力稳定,确保基坑安全。4.4.3支撑拆除1、拆除支撑的顺序开挖至坑底,先施工底板垫层、底板防水层、结构底板、底纵梁及部分边墙;待底板砼强度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四道支撑;施做侧墙至第三道支撑下,侧墙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进行倒撑安装,待倒撑安装完成后,拆除第三道支撑;同时施做侧墙防水层、施做第二道支撑以下侧墙、中柱、中板,待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二道支撑,施做顶板防水层和砼保护层,回填覆土夯实至设计地面标高。表4-6 支撑拆除示意图图 示施工步骤基坑土方开挖至基坑底验收基坑

52、,施工接地网、基底垫层、底板防水层及底板结构,侧墙防水层及侧墙结构, 底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四道撑,施工侧墙,待侧墙强度达到后,并在侧墙第三道撑下1.5m处加倒撑。拆除第3道支撑,施工中柱、中板。中板到达设计强度后,拆除第2道支撑;施工地下一层侧墙防水层及中柱结构。施工地下一层侧墙,顶板结构及顶板防水层。顶板达到设计强度后拆除第一道支撑,回填覆土,恢复路面。2、钢支撑拆除方法拆除采用手工工具拆除,即用人工拆除螺栓或用气割切断螺栓或焊接缝。先搭设临时支架,托住钢支撑,然后千斤顶卸力,抽掉钢楔块,用吊车吊走钢管即可。支撑拆除时应随时观察围护结构的变形,必须作好钢支撑拆除阶段周围施工监测点的量测

53、和量测记录,切不可草率施工。支撑托架的拆除:拆掉钢支撑后,用电焊机或氧焊机切割即可。钢支撑的拆除流程为:吊车就位、钢丝绳扣扎支撑活络节内安放千斤顶施加顶力撤除钢楔解除顶力,同时卸下千斤顶钢支撑整根调出基坑支撑杆体下放、拆除高强连接螺栓拆开支撑杆体。3、钢支撑系统拆除技术要点为防止车站结构开裂,在对应板层结构混凝土达到设计要求强度后才能拆除支撑。钢支撑拆除时,用链条葫芦将钢支撑吊起,在活动端设100t千斤顶,施加轴力至钢楔块松动,取出钢楔块,逐级卸载至取完钢楔,再吊下支撑。避免预加应力瞬间释放而导致结构局部变形、开裂。钢支撑分节拆除后转运至指定场地堆放。在钢支撑拆除过程中,需对围护结构进行严密的

54、监控量测,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或上报监理工程师商讨决策,并按监理工程师同意的施工方法进行处理。4、安全技术措施起吊前检查钢丝绳固定情况,保证牢固,避免脱落伤人。钢支撑提升离开基座0.1m时应停下检查起重机的稳定性、制动的可靠性、钢支撑的平衡性、绑扎的牢固性、确认无误后,方可起吊。当起重机出现倾覆迹象时,应快速使钢支撑落回基座。移动过程要缓慢,司机看好基坑情况,避免钢支撑刮碰坑壁、冠梁、上部钢支撑等。吊车司机、电焊工人等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持证上岗,穿戴好防护罩、防护手套、绝缘鞋,所有工作人员必须戴好安全帽,基坑工作人员必须系好安全带,避免跌落。作业时,吊车起重臂下、回旋半径以内严禁站人,重物不得超越驾驶室上方,也不得在车前方起吊。 钢支撑拆除时安全员必须在现场,起吊时听从信号工统一指挥、起落一致,上下密切配合,避免发生以外。切割焊和吊运过程中工作区严禁过人,拆除的零部件严禁随意抛落,避免伤人。六级以上风力,雨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