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伤寒论》英译研究_第1页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伤寒论》英译研究_第2页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伤寒论》英译研究_第3页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伤寒论》英译研究_第4页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伤寒论》英译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伤寒论英译研究    内容摘要:目前伤寒论的英译并没有考虑到伤寒论的特点和中医的特点。本文从生态翻译学视角探析魏迺杰和罗希文对伤寒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方法和翻译原则,探讨生态翻译学对中医典籍英译的解释力,以期促进伤寒论的英译研究,推动中医在国际上的传播与交流。关键词:生态翻译学 伤寒论 英译一.伤寒论英译的重要性随着中医药走向世界的进程不断加快,中医典籍深奥的语言给传播带来了一定障碍,尤其是黄帝内经伤寒论神农本草经等经典中医典籍,由于其翻译难度大, 成为制约中医药国际化的瓶颈之一。伤寒论和金匮要略合称伤寒杂病论,是继内经难经等中医

2、经典理论著作之后,我国第一部理法方药完备,理论联系实际的临床著作,具有很高的科学水平和实用价值,长期以来指导着历代医家的临床实践,是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药学的必读书籍1。二.伤寒论英译概况虽然国内外伤寒论的译本层出不穷,但对其英译研究却较少。这也是本文选取伤寒论作为研究对象的原因之一。国内对伤寒论的英译研究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对伤寒论方剂名的翻译及方法研究。柴舟等在研究伤寒论英译时首先从中文角度对伤寒论方的命名方法做了归纳,列出了八种命名方法,包括:根据药物名称命名,如麻黄汤、桂枝汤、乌梅丸等;根据方剂的作用命名,如大承气汤;根据药物与作用合而命名,如半夏湾心汤;根据病机而命名,如大、小陷胸汤;

3、根据主症命名,如四逆汤;根据方剂外观命名,如三物白散;根据药物或功效结合症状命名,如当归四逆汤;根据古代哲学名词而命名,如小青龙汤。然后根据这八种命名方法,结合仲景方的命名规律将翻译方法归纳为直译法、音译法、意译法和释译法。蒋基昌从归化和异化的角度来探讨方剂名的翻译,如其提出为避免文化冲突和误解,像白虎汤这样包含中国哲学思想的特殊方剂名则可以采用归化的方法,使中医文化被西方本土文化读者接受,获得读者的身份认同。二是对伤寒论条文的翻译及方法研究。奚飞飞对罗希文和黄海的伤寒论两个英译本从语言与文化两个屈面进行比较与分析,以多元系统理论为理论框架,采用描述性的比较分析法,总结出在翻译中医典籍时要保持

4、民族特色和独有概念,形神兼备,音意结合等。惠佳搭选取伤寒论英译本在国外发行的二部译作,一为魏西杰(wiseman)和冯晔合作完成“on cold damage translation and commentaries",中文名为伤寒论译释,一为杨洁德(greta yang)与罗宾(robin)合作完成的“shang han lun explained",中文名为伤寒论讲解与临床心得,以伤寒论条文中出现的文化负载词为切入点,验证了关联理论的解释力同时指出由于历时差异与人类心智的变化,翻译也在不断发展中。但这些英译研究都存在一个问题,即这些翻译理论都是将翻译理论生搬硬套用于伤寒

5、论的英译,并没有考虑到伤寒论的特点和中医的特点,所以这些翻译理论也不可能是最适合伤寒论英译并能有效指导伤寒论英译的理论。什么样的翻译理论才适合中医英译尤其是伤寒论英译?这就要从中医学的特点入手。中医学强调“天人合一”,强调万物之间的相关性,而生态翻译学理论肇始于华夏生态智慧,以“天人合一”、“重生尚和”等生态思想为主要支点。所以生态翻译学理论来指导伤寒论英译更显合理性。三.生态翻译学生态翻译学将翻译方法解释为“三维”转换,即在“多维度适应与适应性选择”的原则之下,相对地集中于语言维、文化维和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2。“语言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对语言形式进行不同方面,不同層次的

6、适应性选择转换。“文化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即译者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双语文化内涵的传递与阐释,译者在进行原语语言转换的同时,关注适应该语言所属的整个文化系统。“交际维的适应性选择转换”要求译者除语言信息的转换和文化内涵的转递之外,把选择转换的侧重点放在交际的层面上,关注原文中的交际意图是否在译文中得以体现3。四.伤寒论的语言特点伤寒论不仅具备古代中医典籍的抽象性和文化特性,而且还有一些特有语言性质。如后人对伤寒论核心内涵的总结,其主要包括5点特征即“变、辩、严、活、简”。这里所说的“变”指伤寒论主要举证一些常见症候的变证和较复杂、少见的症候。“辩”主要指作者对于症候、用药等的辩证思维方式体现于全书

7、。“严”主要体现在伤寒论中所介绍的方剂用药严谨。“活”即为对待患者和病症需要灵活施治。后两点也为现代医学所提倡的精准医疗和个体化医疗提供了宝贵的借鉴之源。“简”是指全文语言精练,伤寒论所有篇章不足一万四千字,但所涵盖的症候、方剂、例证等内容极为丰富,可谓言简意赅,字字珠玑4。这也为该著作的翻译工作带来了挑战,只有把原著省略的内容使用英文全面补充才能让读者有更好地理解。五.伤寒论的英译伤寒论的对外翻译过程历时27年,从多元系统理论出发,有利于对不同时期出现的伤寒论译介进行综合分析。因此,我们将伤寒论的英译过程分为2个阶段。第一阶段:19811991年。这一阶段出现了4种伤寒论译介:hong-ye

8、n hsu译本、dean c.epler,jr译本、paul.lin译本和罗希文译本。在这一阶段,伤寒论的英译多以个人为主,分散进行,翻译方法和选词方面均不统一。第二阶段:19922007年。这一阶段出现了2种伤寒论译介:魏迺杰(nigel wiseman)译本和黄海译本。本文选取择罗希文译本和魏迺杰译本(以下分别简称为罗本和魏本),由于2个译本是对伤寒论的全面翻译,包含了通行本的398条原文,内容完备,认可程度高,影响较大;这2位译者分别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罗希文研究员和英国的中医翻译专家魏迺杰,他们母语不同,教育背景、文化和工作经历迥异。这些不同点使其具有很大的代表性,能够反映国内外不同译者的

9、典型翻译取向和策略。中医是以中國古代哲学为基础建立起来的传统医学,具有丰富的文化色彩和人文内涵,是中华文化的代表,因此中医古籍中包含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例如“阴阳”“五行”“气”等5。伤寒论中文化负载词主要分为中医疾病、症状、病因病机、哲学以及其他这几大类6。由于篇幅所限,本文仅选取中医疾病中较为典型的文化负载词,从生态翻译学“三维”转换视角,分析和探讨其翻译方法,翻译原则和翻译效果。笔者现将伤寒论中出现的六经病名进行分析。如“太阳病”魏本greater yang disease,罗本为taiyang (initial yang) syndrome;“阳明病”魏本为yang brightnes

10、s disease,罗本为yangming (greater yang) syndrome;“少阳病”魏本为lesser yang disease,罗本为shaoyang (lesser yang) syndrome。由这几个例子我们可以发现,魏本主要采用了直译加音译的方法,罗本主要采用了音译加注解的方法。魏本多采用形容词加名词的偏正结构,可以很好地嵌入句子当中,使译文简洁自然;罗本采用的是音译加注释的方法,稍显冗长,因此魏本的语言维转换更可取一些。魏本有易于译语读者理解接受中医,促进交际进行,因此魏本的文化维转换和交际维转换更成功。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魏本主要采用直译法,注重原词意思的表达;

11、而罗本则倾向于意译,言语符合读者习惯,便于理解。由于中医英译的特殊性,译者不仅是一个文字翻译者,也必须熟练掌握中医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实现三维转换。综上所述,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文化负载词中的确切含义一定要解释清楚,其语言维的转换一定要准确;其次要最大限度将词汇所承载的文化内涵传达出来,文化维转换要到位;最后翻译一定要达到沟通交流的目的,促进交际维转换成功。生态翻译学为研究伤寒论英译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为中医典籍英译提供了新的翻译标准,为译本研究提供了新的解释力。注 释1王庆国.伤寒论讲义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2胡庚申.翻译适应选择论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4:24-28.3胡庚申.从术语看译论-翻译适应选择论概观j.上海翻译,2008,22(2):2-3.4范延妮,田思胜.语言国情学视角下的伤寒论文化负载词英译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30(5):1333-1337.5张璇,施蕴中.黄帝内经常用文化负载词英译j.中国中西医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