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营养元素改善的探讨_第1页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营养元素改善的探讨_第2页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营养元素改善的探讨_第3页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营养元素改善的探讨_第4页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营养元素改善的探讨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玉米秸秆还田对土壤营养元素改善的探讨    孙德生王静玉米秸秆还田方式不同,对秸秆还田效果影响较大,一般情况下使用大马力机械深翻后将秸秆进入土壤30-40cm效果较好,不仅有利于作物增产增收,还有利于土壤各项指标的改善,特别是土壤有机质、土壤的紧实度、阳离子交换性等多项指标。当前春玉米产量一般667平方米能够达到600-750公斤,而相应的秸秆产量也较高,其干基产量在600-700公斤,秸秆资源作为重要的碳资源,可以代替农家肥进行还田,还田后土壤的各项综合指标会有一定的改善。但是,在生产实践中,不同的还田方式对土壤的质量影响差异较大,本课题通过采

2、取不同的还田方式,每亩还田量按300公斤的标准进行,并对土壤有机质含量、容重、土壤紧实度、水稳性大团聚体、全氮、阳离子交换量、缓效钾等方面的差异性进行数据分析比较,并通过评价和筛选出最佳的还田方式。1、秸秆还田的不同方式将秋季用收割机收获的玉米秸秆进行收集、晾干后,按每亩300公斤数量进行还田,通过一个玉米生育期来观察其效果。处理1:地表覆盖还田方法,利用免耕方式,将秸秆覆盖地表,玉米生长拔节期进行中耕还田。处理2:通过翻地、起垄后将秸秆旋耕机旋入地下20-25cm处。处理3:用大马力机械通过翻地、起垄后将秸秆深耕地下30-40cm处。处理4:未秸秆还田的处理(ck)。2、不同还田方式效果分析

3、(1)对0-35cm土壤有机质含量的影响玉米生长期结束后,未使用秸秆还田的地块(ck)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值為27.6g/kg,土壤处理1有机质含量平均值27.8g/kg,分布范围在26.5-28.2g/kg之间;处理2有机质含量平均值28.2g/kg,分布范围在26.8-29.6g/kg;处理3的有机质含量平均值28.7g/kg,分布范围在27.8-31.4g/kg。处理1比对照区有机质含量增加了0.2g/kg,处理2比对照区增加了有机质0.6g/kg,处理3比对照区有机质含量增加了1.1g/kg。试验期间,从5月至9月份的降雨量较高,累计降雨量达到520mm,对于秸秆腐解成有机质有一定的

4、促进作用,而深埋入土壤中30-40cm处的秸秆转化有机质效果最好,其次为深埋入20-25cm的处理,而表层覆盖,后期中耕还田则效果不一般,而如果玉米生育期间降雨量远低于500mm,则秸秆的腐解程度会下降,有机质转化的速度会降低,有机质提高的幅度可以会降低。(2)对土壤容重的影响分析土壤容重的测试分析一般为表层0-8cm的土壤,未秸秆还田的地块容重为1.34g/cm3,处理1的土壤容重为1.29g/cm3,分布范围在1.29-1.38g/cm3;处理2的土壤容重为1.32g/cm3,分布范围1.30-1.36g/cm3;处理3的土壤容重为1.34g/cm3,分布范围在1.31-1.40g/cm3

5、。通过土壤的变化分析,由于处理2和处理3的相对处理1所处的深度较深,对于表层土壤容重改变较小,而表层覆盖的秸秆处理还田对土壤容重改善效果较好。(3)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分析未进行秸秆还田处理的土壤紧实度为2.1mpa,属于中等水平,总体而言,中等的紧实度是不利于作物生长的,一般情况下,土壤的紧实度<2.0的情况下,有利于耕作和作物根系生长。处理1的土壤紧实度为1.9mpa,分布范围在1.8-2.2mpa;处理2的土壤紧实度为1.9mpa,分布范围在1.7-2.2mpa;处理3的土壤紧实度为1.9mpa,分布范围在1.8-2.3mpa。处理1、处理2、处理3的紧实度均比对照区下降0.2mpa

6、,以上数据说明秸秆还田量相同的情况下,对土壤紧实度的影响效果基本相同,差异几乎没有,这也反映出想要降低土壤的紧实度,应增加秸秆还田的数量。(4)对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的影响分析土壤水稳性大团聚体是衡量土壤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土壤在水中直径>0.25mm所占的比例,一般情况下比例>40%为高水平,20%-40%为中等水平,<20%为低水平含量。未进行秸秆还田的地块水稳团聚体数量为34.3%,处理1的水稳团聚体数量为35.8%,分布范畴在30.5%-39.4%;处理2的水稳团聚体数量为36.9%,分布范围32.5%-40.3%;处理3的水稳团体数量为40.1%,分布范围在33.

7、9%-43.4%。处理1比对照增加水稳团聚体1.5%,处理2比对照区增加2.6%,处理3比对照区增加4.8%,以上数据显示,秸秆还田埋深在30-40cm所产生的腐殖质数量多,胶结剂数量多,有利于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也有利于养分的贮存。(5)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影响分析土壤全氮是土壤中能够被植物所吸收利用的氮素,它不同于速效氮,它包括速效性氮、潜在供应的氮素,也包含氨基酸类物质,或者是小分子的有机氮。未进行秸秆还田的土壤全氮含量平均值1.10g/kg,而处理1全氮含量平均值1.12g/kg,分布范围在1.08g/kg-1.19g/kg的区间;处理2的全氮含量平均值在1.13g/kg,分布区间在1.0

8、8g/kg-1.21g/kg区间;处理3全氮含量的平均值分布在1.15g/kg,分布范围在1.09g/kg-1.23g/kg。处理1比对照区全氮含量增加0.02g/kg,处理2比对照区增加0.03g/kg,处理3全氮比对照增加0.05g/kg,以上数据说明,秸秆深埋的分解效果好,秸秆中的全氮释放的数量比表施覆盖数量高,秸秆分解数量越高越有利于土壤对氮素的吸附,降低土壤氮素的分解、转移、淋溶等,从而提高土壤全氮的含量。(6)不同秸秆还田方式对土壤缓效钾含量的影响分析缓效钾是土壤中钾素存在的一种形式,它是处于全钾和速效钾中间的一种动态钾形式,缓效钾可以有效地反映出土壤钾的供应水平,秸秆中平均钾含量

9、在2.1%左右,还田后秸秆中的钾素可以释放到土壤中去,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缓效的含量,通过对未秸秆处理的土壤钾素检测,缓效钾含量平均值在563.4mg/kg,而处理1覆盖秸秆的处理缓效钾含量在575.6mg/kg,分布范围在560mg/kg-600mg/kg;处理2的秸秆深埋处理后的土壤缓效钾含量平均值在584.6mg/kg,分布范围在570.7mg/kg-623.9mg/kg;处理3的秸秆深埋到30-40cm处则缓效钾的含量平均值在583.3mg/kg,分布范围在576.8mg/kg-629.5mg/kg之间。处理1比对照区增加12.2mg/kg,处理2比对照区增加21.2mg/kg,处理3比对照区增加19.9mg/kg,以上说明,秸秆还田后在同等施肥条件下,是可以提高土壤缓效钾的含量,而深翻还田后缓效钾含量提高数量最多。综上所述,通过实施不同种方式的秸秆还田后,均有一定的改土效果。特别是有益于土壤的有机质、全氮、大分子水稳团聚体缓效钾等元素的含量提高,也有利于土壤的紧实度和容重的降低,改善作物的根部的生长环境。通过地表覆盖还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