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备案可研商业投资分析报告_第1页
河南省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备案可研商业投资分析报告_第2页
河南省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备案可研商业投资分析报告_第3页
河南省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备案可研商业投资分析报告_第4页
河南省乡镇基本农田整治项目备案可研商业投资分析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项目特性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 1项目概况1建设地点xx乡、xx乡2建设规模hm21329.473项目投资万元3171.754新增耕地hm277.325新增耕地率%6项目性质基本农田整治7建设期年1二建设内容(一)土地平整1土地平整hm2439.72(黄湖片 15.97,仁和片 423.75 )2土方量万方217.73(黄湖片 21.30,仁和片 196.43)(二)农田水利1提灌站个2变压器台80kv3清淤沟米140 (位于仁和片区)硬化4维修沟米39589 (位于黄湖片区)111硬化5农沟m16409 (黄湖片2780,仁和片13629)硬化6生产桥座4 (黄湖片3,仁和片1 )7涵座14

2、5 (黄湖片127,仁和片18)8清淤渠个1 (位于仁和片区)(三)田间道路1田间道规格1m12205 (黄湖片6296,仁和片5909)水泥路面2生产路规格1m28188 (黄湖片8981,仁和片19207 )砂石路(四)农田防护工1防护林栽植(1)田间道两侧株7252 (黄湖片3312,仁和片3940)冬青三综合经济指1投资标准元/亩1590.482年效益万元/年659.253静态回收期年61综合说明11.1项目综合说明12项目背景42项目所在县简况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42.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63项目区概况93.1自然条件93.2社会经济条件113.3自然灾害123.4 土地利用

3、现状123.4基础设施条件174项目分析184项目的合法性分析184.2 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分析194.3项目适宜性分析204.4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224.5水资源平衡分析244.6 土地适宜性评价274.7公众参与分析285项目规划方案及建设内容305.1规划原则305.2建设标准315.3规划方案比选315.4规划方案总体布局说明325.5建设内容346 土地权属调整416.1 土地权属现状416.2权属调整的原则416.3权属调整的依据和程序416.4权属调整方案编制说明437实施措施与工程管理457.1实施措施457.2工程管理488施工组织设计508施工条件508.2施工布置5

4、08.3主要工程施工518.4施工进度539投资估算549编制说明549.2估算成果569.3资金筹措589.4投资进度计划5810效益分析5910社会效益分析5910.2生态效益和环境影响分析5910.3经济效益分析5911可行性研究结论6311结论6311.2 建议63附:可行性研究摘要书65附:仁和片区工程量表70附:黄湖片区工程量表731综合说明1.1项目综合说明1.1.1项目名称项目全称为:河南省xx县xx等(二)乡土地整理项目。1.1.2项目类型国家级重点投资项目。1. 1.3项目性质项目性质为土地开发整理项目。1.1.4建设规模项目区建设规模为1329.47公顷,其中xx乡片区6

5、79.54hm2, xx乡片区649.93hm2o1. 1.5位置和范围仁和镇片区位于xx县仁和镇的连岗村,地理位置为:东经115。037 36 -115°05,50,北纬31° 53z 53 -31° 56,44。xx乡片区位于xx县北边,地理位置为:东经 115° 18 52 -115° 22 15,北纬 32。13 07 -32° 15 10。1.1.6地貌类型项目区地貌为平原地区,地势较平坦,局部有洼陷,高差1米左右。1.1.7 土地权属状况项目区土地所有权为分别属于xx县xx乡和xx乡,项目区土地四至明确,界 址清楚,面积无

6、误,权属无争议,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证书齐全。1.1.8新增耕地指标项目区建设规模1329.47公顷,预计新增耕地77.32公顷,新增耕地率为4.03%。1. 1.9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四个方面。土地平整工程:本项目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通过对丘陵地带的平整和对滩涂和草地 的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提高土地耕种质量。农田水利工程:项目区共修建硬化排水沟34条,其中仁和片区30条,共计13629 米,黄湖片区4条,共计2780米,清淤排水沟1条,位于仁和片区,140米;修建 生产桥4座,涵洞145个,在黄湖片区中维修渠33条,共计39589条,其中111硬 化,1233清淤,修建提灌站2个。田

7、间道路工程:项目区共新修田间道路9条,其中仁和片区3条,共5909米, 黄湖片区5条,共计6296米,都是3.5米宽水泥路面;新修生产路49条,其中仁 和片区38条,共计19207米,黄湖片区11条,共计8981米,都为2米宽的砂石路。农田防护工程:项目区在田间道路两侧共规划共种植冬青7252株,其中仁和片 区3940株,黄湖片区3312株。1.1.10耕地质量变化情况项目实施后,项目区原有土壤养分情况不会被破坏,通过农田水利工程、田间道 路工程和农田防护工程的建设,田间基础设施初步配套完善。耕地调整为灌溉有保障 的水浇地,田间防护工程有效保护农田,促进耕地的增产,农民增收。1. 1. 11建

8、设目标项目目标是整治原有耕地857.96公顷,其中仁和片区423.75公顷,黄湖片区 434.21公顷;整理其他草地和滩涂新增耕地77.32公顷,使耕地面积达到935.28公顷, 占项目区总面积的48.77%。使项目区达到路相通、渠相连、旱能浇、涝能排的高产 农业园区。1.1.12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期12个月,施工时间从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其中2010年 10月到11月组织项目招投标和委托监理等筹建工作,2010年12月到2011年9月完 成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和田间道路工程,2011年4月完成农田防护工程,2011 年10月完成初验、整改及竣工验收工作。1.1.13估算投资项

9、目估算总投资3171.75万元,单位面积投资2.39万元/公顷,即1590.48元/亩。2项目背景2.1项目所在县简况2. 1. 1地理位置xx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南依大别山,北临淮河,地处豫鄂皖三省的连接地带, 雄踞江淮之间。地理坐标东经114。53115。217 ,北纬31。527 32。227。县 境东连固始,西靠光山,南连商城,北与息县、淮滨隔淮河相望,为豫东南中心,既 是通往大别山的门户,又是沟通豫鄂皖的要地。全县人口 77.86万,其中汉族99.5%, 回、壮、满、蒙等18个少数民族占0.5%。土地面积1666平方公里,人口密度每平 方公里467.3人。2. 1.2自然条件xx县处

10、于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温暖 季节短;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天气晴朗。年平均日照2258.6小时,年平均日 照率为51%。在农作物生长的旺盛季节(4月-10月),日照时数多在190小时以上, 对农作物的光合作用非常有利。全年太阳辐射总量为495600焦耳/平方厘米以上,是 河南省太阳辐射比较丰富的地区。气温稳定通过(tc期间的光合有效辐射为225960焦 耳/平方厘米,气温稳定通过10°c期间的光合有效辐射为175980焦耳/平方厘米。全年 平均气温14.6摄氏度,大于0摄氏度的积温为5362摄氏度,大于10摄氏度的积温为4860 摄氏度,光热资

11、源能够充分满足一年两熟制作物的生长需要。年均无霜期223天,平 均初霜日是11月2日,终霜日为3月25 h o年平均降水738.6毫米。2. 1.3社会经济xx县下辖20个乡镇,489个行政村,2338个自然村,2003总人口 127.17万人,国 内生产总产值329594万元,其中第一产业产值169344万元,第二产业产值87657万元, 第三产业产值72593万元。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 2. 1项目提出的原由(1)人地矛盾日益突出xx县位于河南省东南部,信阳市中心,是全国粮食大县和商品粮基地县。 全县2007年耕地面积97万亩,人口 77.8万人,人均耕地面积仅为0.083公顷, 是

12、河南省人多地少的县份之一。基于以下几方面的原因,全县人地矛盾存在着日 益加剧的趋势:一是人口基数大,惯性增长导致人口总规模膨胀迅速;二是由于 历史原因,本县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城乡基础建设欠帐太多,近几年大量补偿性 建设占地日益增多;三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全县城镇化进程和工业发展速度 明显加快,各项建设对耕地的占用明显增多;四是农业结构调整导致耕地面积下 降。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日益加快,城镇建设用地规模日益扩 大,占用耕地现象不可避免发生,城镇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数量减少矛盾日益突出, 土地开发整理正是缓解这种矛盾的有效途径。为具体落实“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 和切实保护耕地

13、”的基本国策,确保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 土地管理法及河南省易地补充耕地管理办法,以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和xx县土地开发整理专项规划为指导,以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力、 增加耕地有效面积为目标,结合本区域实际情况,提出本次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进而 为建设项目占补平衡做好储备。(2) 项目区社会经济条件亟待改善项目区所在的xx乡片区位于xx县最北边,生产条件不便,当地农民生活 一直处于全县较低水平,2009年农民人均收入5500元。虽然政府也进行了一些 投资对农业生产条件进行了改善,但仍未摆脱“怕旱、怕涝”的被动局面,离高 产、稳产田的耕作条件仍有相当距离。致使当地群

14、众广种薄收,农业生产效益低 下,从事农业生产的积极性不高。这样的社会生态经济条件如得不到及时改善, 将阻碍xx县经济社会总体战略目标的实现。(3) 政府重视,群众积极xx县县委、县政府多年来一直重视土地开发整理工作,并把土地开发整理 作为实现全县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项战略措施,实施了目标管理,同时制定了一 系列优惠政策,鼓励土地开发整理。当地群众进行土地开发整理、挖掘已利用土 地潜力的热情高,曾多次利用农闲季节进行中、低产田的改造整治。1999年以 来,全县通过积极推行土地开发整理,积累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明显的成 效,并对已开发整理的土地实施了高效合理的开发利用,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 社会

15、的协调发展,取得了很大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 2. 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意义(1)有效缓解人地矛盾,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将较大幅度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可减缓xx县人口大 量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另一方面,项目区所在地的第二、三产 业所占比重极小,耕地是当地群众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但农业基础设施配套差, 农业生产效益低下,至今还没有摆脱落后的面貌。如果能以本次土地整理为契机, 不仅可以改善项目区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土地生产能力和土地生产效益,而且可 以直接提高当地农民的经济收入,进一步促进全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2)项目的实施可以改善区域生态环

16、境,具有较大的生态建设意义项目区将按照“田成方、路成框、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要求进行高 标准建设。农田防护林网的建设可以提高项目区的林木覆盖率,并起到涵养水源, 降低风速,改善田间小气候的效果,构成了稳定性强、生物生产能力较高的农业 生态系统,提高了项目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以土地整理为契机,积极 开展土壤改良,通过广施有机肥,秸杆还田、种植绿肥、合理轮作等措施,可使 项目区土壤团粒结构增加,保水保肥性能增强,耕地质量得到根本改善,因此, 项目建设对区内生态环境的改善有巨大意义。2. 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2. 3. 1有关法律法规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

17、地管理法实施条例c)基本农田保护条例d)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e)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 3. 2相关政策a)国土资源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开发整理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发1998 166 号)b)国土资源部“关于印发土地开发整理若干意见的通知壮国土资发2003363 号)c)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 策的意见(中发2005 1号)d)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资金管理办法e)关于做好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工作的意见(国土资发2003287号)f)豫国土资发200531号基本农田整治工作实施意见2.3.3相关规划a)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19972010)b

18、)xx县乡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19972010 )c)xx县土地开发整理规划(19972010 )2. 3.4技术标准a)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标准(td/t10122000)b)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c)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sl/t41999)d)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j992)e)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1991 )f)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 72-1994)g)水利水电工程制图标准(sl73j995 )h)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 50162-1992 )i)土地开发整理项目预算定额标准(财政部经济建设司、国土资源部财务司 编)j)

19、河南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试行)河南省国土资源厅2. 3.5相关基础资料a)xx县土地志b)xx县水利志c)项目区1: 10000现状图d)项目区土地利用台账e)xx县工程造价管理信息(2010年第一期)3项目区概况3.1自然条件3. 1. 1地形地貌xx片区与xx片区均位于平原地带,地势较平坦,局部有洼陷。3.1.2气候项目区位于处于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 温暖季节短;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天气晴朗。全年有效大阳辐射量495600 焦耳/平方厘米,日照时数多在190小时以上。历年平均气温14.6°c,无霜期223天, 全年雨季集中在七、八

20、、九三个月,洪水频繁。总之,本区光、热,水资源丰富,只 要土地肥力有保证,灌溉有保障,土地土产力就可提高.但由于年际间气象要素时空 分布不均,早、涝等灾害时有发生,也直接影响着土地利用方式和程度,因此,对项 目区的土地进行整理,对于进一步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生产能力具有积极的意义。3. 1.3 土壤项目区内土壤主要属两合土和砂姜黑土,两合土土质疏松通透性好,易于耕作, 耐旱耐涝,适种作物广,保苗保肥性能好,但养分含量较低;砂姜黑土养分较丰富, 含有机质、全氮、全磷高,潜在肥力高,粮食增产潜力大,但土质较粘重,通透性较 差。耕作层养分平均含量为:1、两合土:有机质0.853%,全氮0.060%,速

21、效磷(p2o5 ) 4.52ppm,速效钾253ppm; 2、砂姜黑土:有机质1.088%,全氮0.085%,速效磷(p2o5 ) 4.66ppm,速效钾220ppmo3. 1.4植被项目区由于耕作历史悠久自然植被已基本破坏,主要是栽培植被。目前只有少量 的园地和路旁沟边的次生林和护路护沟林存在。因此,也应该把扩大人工植被面积, 提高植被覆盖率作为本项目规划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保护土地资 源。3. 1.5水文地质xx县水资源比较丰富,水资源包括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两部分,水资源总 量为4.8亿立方米/年,其中地表径流为1.73亿立方米/年,地下水资源为3.07亿立方米。 此外

22、还有一定数量的过境水,由于河流多属季节性排水河道,地表径流和过境水多集 中于汛期,可利用率很低。全县可开发利用的水资源总量为2.54亿立方米,其中地下 水2.05亿立方米,地表水0.34亿立方米,过境水0.15亿立方米。按平均平水年考虑, 可基本保证工农业和人畜用水。xx县属淮河流域,河流均为西北东南流向,属排水系统,主要靠自然降水补给。 境内有黑茨河、新蔡河、西洸河、常胜沟、万福河5个水系。1、黑茨河水系。该水系 旬括黑河本干及其主要支流李贯河、老黑河、崔家沟、晋沟河和西洛河、皇姑河、宁 平沟等,境内控制流域面积786.7平方公里。2、新蔡河水系。该水系包括新蔡河本干 及52条大小支流,境内

23、控制流域面积315平方公里。3、西洸河水系包括由河和东洛河, 境内流域面积311.4平方公里。4、常胜沟水系。该水系在xx县控制流域面积很小, 仅有45平方公里。5、万福河水系。万福河是沙河左岸一条支流,发源于xx县宜路镇 小董庄,境内控制流域面积12.9平方公里。xx县处于黄河冲积扇的南缘,地质结构为第四系松散沉积物。境内在60米深度 内构成全新系统最新松散沉积所覆盖。由于古河道最新发育沉积或泛带沉积,含水层 分布十分广阔。项目区多属中等富水区,地下水位浅,水量丰富,岩性多为细粉砂和中砂,砂层 厚度多在10米以上,顶板埋深610米,底板埋深在3040米。成井深40米,静水位7米, 动水位12

24、米,单井出水量30立方米/小时,水质良好,矿化度小于1克/升,ph值6.5 7.5之间,适于人畜饮用、农田灌溉和水产用水。3. 1.6工程地质项目区地处淮阳地盾区(淮阳古陆),项目区地质结构为第四纪沉积物质, 成土母质主要是第四纪下蜀系黄土,区内地质构造稳定,无地质滑坡,适宜于土 地整理。3.1.7天然建筑材料两个项目片区内都没有水泥场、碎石场、沙场以及砖瓦窑场,但是项目片区 工程施工所需的主要材料都可以在项目片区所属镇政府驻地购买,其他材料可以 在xx县城购买。3. 2社会经济条件仁和镇位于县城南部,东西宽8公里,南北长16公里,面积91.4平方公里。仁 和镇位于xx县南部,潢(川)、光(山

25、)、商(城)三县交界处。106国道纵横贯 穿全境,自古便是商贾云集、流通活跃的重镇。辖14个行政村,一个街道居委会, 总面积91.4平方公里,总人口 3.5万人。首集占地2.4平方公里,街道5条,长3公里, 各类基础设施完备。改革开放以来,该镇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各项事业欣欣向荣。 先后被信阳市委、市政府授予“红旗乡镇”、“综合实力三十强乡镇”、“发展企业明星 乡镇"和“治安模范镇二镇党委先后被省、市、县委授予“先进党组织二被确定为市 综合体制改革试点镇。黄湖农场为中二型国有农垦企业,位于县境的东北边陲,北临白露河与淮滨县相 望,东至春河与固始县接壤。近年来,黄湖农场立足资源优势,始

26、终将“生态农业、 科技农业、观光农业、效益农业讨乍为发展的总方向,大力调整产业结构,走农业产 业化发展的道路,取得了显著成效。初步形成了种植业、水产业、畜牧业三个产业链 条和驻城黄湖宾馆作为对外联络窗口的经济发展新格局。先后建成了 300亩优质水产 苗种繁育、2500亩高中产渔业养殖、1.5万头规模生猪养殖、1000亩杉木林、600亩 花卉种植、300亩农业高新科技示范等六大基地。与此同时,社会事业发展日新月异。 拓宽改造了黄湖至全集5公里的水泥路,实施场区“村村通”工程13公里,硬化了场 区主干道;整修了支、斗渠和桥、涵、闸,新建了春河提灌站;架设了高、低压输变 电线路和移动电话通信基站,开

27、通了程控电话、有线电视和互联网业务,进一步改善 了生产生活条件;在团中央老首长、老领导的亲切关怀下,新建了黄湖爱乐希望小学 和共青图书馆、电脑室,有力地推动了农场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全面完成了国有农 场税费改革任务,大幅度减轻了农工负担;规划建设了场部新街和集贸市场,小城镇 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进一步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全面推广沼气建设,实施 安全饮用水工程,新建标准化公厕和垃圾池,配套完善相关公益设施;以团中央五七 干校旧址、休闲垂钓、科技观光农业为代表的生态旅游业初具规模,系信阳市“十一 五"旅游规划重点建设项目之一。3.3自然灾害项目区主要自然灾害是干旱、雨涝和干热风,另

28、外还有冰雹、低温、霜冻等,对 农业生产均有一定的影响。夏季多雨,加上分布洪河沿岸,易造成涝灾,地势较为平 坦,地下水位浅,涝灾频繁,往往是该收收不回,该种种不上,种上收不上。使宝贵 的土地资源没能得以充分的利用,如果有田间工程配套,可基本解除旱涝灾害。3. 4 土地利用现状3. 4. 1 土地利用结构项目区两个片区土地利用表情况如下:xx片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一级类二级类面积比例耕地水田317.2832.60%旱地106.4710.94%园地果园13.991.44%林地有林地50.985.24%其他林地14.031.44%草地其他草地151.8515.60%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水库水面15

29、7.1116.15%坑塘水面46.364.76%沟渠3.040.31%内陆滩涂2.360.24%水工建筑用地1.6507%其他土地设施农用地60.6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村庄101.0610.39%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0.9300%总计973.11100%xx片区土地利用现状表单位:公顷一级类二级类面积比例耕地水田358.6137.96%旱地75.608.00%林地有林地158.5616.79%其他林地27.112.87%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水库水面13.701.45%河流水面50.525.35%坑塘水面137.2314.53%沟渠6.350.67%内陆滩涂12.111.28%水工建筑用地14.34

30、1.52%其他土地设施农用地12.461.32%城镇村及工矿用地村庄65.706.96%风景名胜及特殊用地1.7609%采矿用地10.5512%,944.总计100%613. 4. 2 土地利用程度1 土地垦殖率土地垦殖率即项目区耕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开发和种植业发 展程度。项目区土地垦殖率为44.74%。土地垦殖率二耕地面积m项目区土地总面积x100%=857. 964-1917. 72x100%=44. 74%2土地利用率土地利用率即项目区已利用的土地面积与土地总面积之比,反映土地利用程 度。项目区土地利用率为99.39%。土地利用率=已利用土地面积m项目区土地总面积x100%

31、=1700. 881917. 72x100%=88. 69%项目区土地利用率为8& 69%, 土地垦殖率为44.74%, 土地垦殖率较低,其 主要因素是田块不规整,农田布局散乱,荒草地中路况不佳、缺乏水利设施致使 荒草地利用难度大,应对其加以综合规划,完善农田水利和道路设施,提高项目 区耕地的有效利用率。3.4.3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分析项目区分为两个片区,即xx片区和xx片区。1xx片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如下:1)旱地旱地多零星分布于水田周围,旱地的面积为106.47公顷,占项目区面积的 10.94%。通过土地平整,可以使旱地做到灌溉有水,排水有沟,防护有林,可提 高旱地的生产率,间接提高

32、了耕地的面积。2)水田水田分布于项目区大部分范围,面积为317.28公顷,占项目区面积的 32.60%。本项目水田田块之间高差较大。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田块归并 等工程措施,可实现水田格田化和田块归并等,有利于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项目区耕地一般为一年两熟,其中大冲水田全部种植 水稻,小冲田主要种植小麦;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经实地调查项目区主要作物产 量及种植面积如下:表3-7仁和片区现有农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统计表作物名称现有种植面积平均产量公顷公斤/公顷水稻317. 286900小麦106. 474500项目区各种作物产量较低,通过土地平整和配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产量可

33、有一定的提高,同一类型的旱涝保收的高产田产量,水稻平均550公斤/亩,小 麦平均400公斤/亩。3)未利用地现状分析项目区未利用地面积为154.21公顷,主要为滩涂和其他草地,分布于项目 片区湖桥水库边缘和项目区的南部。4)其他农用地沟渠和坑塘设施(面积为49.40公顷)占项目区面积的5. 07%,项目区的 沟渠和坑塘不完善,而且部分沟渠淤积严重,需要维修,部分坑塘需要维修。2. xx片区的土地利用现状如下:1 )旱地旱地多零星分布于水田周围,旱地的面积为149.94公顷,占项目区面积的 31.82%。通过土地平整,可以使旱地做到灌溉有水,排水有沟,防护有林,可提 高旱地的生产率,间接提高了耕

34、地的面积。2 )水浇地水浇地分布于项目区大部分,面积为200. 19公顷,占项目区面积的42.49%。 通过实施土地整理项目,进行田块归并等工程措施,可实现水浇地格田化和田块 归并等,有利于土地利用的集约化。受地形和气候的影响,项目区耕地一般为一年两熟,其中大冲田全部种植水 稻,小冲田主要种植小麦;旱地主要种植小麦。经实地调查项目区主要作物产量 及种植面积如下:项目区各种作物产量较低,通过土地平整和配套农业生产基础设施,产量可 有一定的提高,同一类型的旱涝保收的高产田产量。3)其他农用地坑塘和沟渠设施(面积为856公顷)占项目区面积的1.82%,项目区的沟 渠和坑塘不完善,而且部分沟渠淤积严重

35、,需要维修,部分坑塘需要维修。3. 4. 4 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项目区土地开发整理建设必须严格贯彻执行“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提高 耕地质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保持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和防止盲目开垦造成的 水土流失”的方针,切实改善土地质量。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国民经济建设规划,至2010年,项目区土地 仍将作为农用地使用,没有其它大型基础设施占用耕地的相关规划。3. 4基础设施条件3.4. 1交通条件项目区内有村级公路穿过,项目区周围有乡道经过,能满足项目施工交通要求, 但区内田间道、生产路路况较差,农用生产运输难以完成,农忙季节,严重影响农业 生产。项目区对外交通便利,县道和村村通

36、道路在附近交织。3.4. 2灌排设施项目区内有较多的沟渠、水库和坑塘,基本能满足项目区内现代农业生产的灌溉 需求,排水设施还不够完善。3. 4. 3.林网建设状况项目区内没有成片生态防护林带,现有道路两侧有少量防护林,田间林木不多, 没有形成林网。有待在土地整理中沿道路、沟渠和边界周围种植树木,建设林网。4项目分析4.1项目的合法性分析4. 1.1法律法规对项目的要求本项目符合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 国环境保护法、国家投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暂行办法、土地开发整理项 目资金管理暂行办法等有关文件和规定。4.1.2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项目的要求1.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对

37、项目的要求项目符合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以及土地管制原则的要求,本项目的 实施,可形成合理、高效、集约的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率,改善项目 区农业生产条件,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耕地动态平衡,不断提高耕地质量和土地 产出率,保障项目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2. 土地开发整理规划对项目的要求根据xx县土地开发整理复垦专项规划,项目区位于xx县平原地区,土地利 用生产率较低。本项目从选址定点,到建设规模、投资规模、项目规划方案和总 体布局,新增耕地数量、土地资源的合理规划与利用都符合xx县土地开发整 理复垦专项规划的要求,符合国家关于生态环境保护等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 的规定。4. 1.3其他规划

38、1.城镇建设用地规划对项目的影响和要求根据xx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县到2010年,建设用地面积将继续增加, 各类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的面积也会逐步加大,为保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通过实 施土地开发整理增加耕地面积是弥补因城镇建设占地等造成耕地减少的有效措 施,是实现“占补平衡”的主要途径。城镇建设用地规划间接地促进了本项目的 实施。2项目区农业发展方向对项目的要求项目符合xx县农业区域开发专题规划中关于项目区宜狠抓科学种田,提高单产,活跃市场等关于农业发展方向的要求。4.2 土地利用主要限制因素分析4.2.1 土地利用主要自然限制因素土地利用限制因素分析的重点是对可以通过工程措施加以改善的自然限制

39、因素 进行分析。影响项目区土地有效利用的自然因素主要有水分条件、排涝条件、生态保 护条件等,具体分析如下:a)项目区年降水量分布不均,多集中在6-8月份,多雨季节易形成涝灾。b)项目区内农田防护林网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差, 必须进行林网建设和长期的土壤培肥改良措施方能进行持续、高效的农业生产。4. 2. 2社会经济限制因素a)基础设施落后项目区农业、水利、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不配套,项目区田块零乱大小 不一,机械耕种十分不便,灌排设施水平低,道路等级较低,雨天泥泞不堪,田、水、 林、路没有形成综合生产能力。整体水平远远不能满足现代农业的需求。b)土地经营管理不善,重

40、用轻养从对项目区的农户调查问卷中了解到,农民对农业的投资主要用于施用化肥,投 入较少,重用轻养,导致土壤理化性质变化,耕地质量下降,土地的产出率极低;加 上部分农民缺乏科学知识,盲目种植、耕作粗放,缺乏必要的土壤涵养和保护。而且 项目区自然灾害,尤其是涝灾频繁,土地产出率低。c)科技落后,投入不足由于土地开发整理投资大,效益慢,从主观上看影响着人们的积极性;客观上分 析主要是难以拿出足量的资金投入开发。加上科技推广体系不健全,科技水平比较低, 直接影响着土地后备资源的开发利用。4. 2. 3主要对策通过对项目区内土地利用主要限制性因素的分析可以看出,通过土地开发整理, 对项目区内农田水利等基础

41、设施进行新建和维护将极大的提高项目区内土地利用效 果,降低不利因素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影响。4.3项目适宜性分析项目区现有耕地农民已耕种多年,满足目前的种植制度需要,仅需通过田块 归并、农田水利等基础设施配套等措施消除或缓解其土地利用限制因素,继续作 为耕地使用。所以,本评价确定的土地适宜性分析范围为耕地的后备资源,即项 目区待开发的未利用地。根据项目区土地利用现状,在广泛征求当地领导、技术人员和相关农民群众 意见的基础上,规划拟将项目区现有未利用土地开发为耕地。因此,本评价针对 项目区的未利用地对于耕地用途的适宜性进行分析评价。1.评价单元划分及评价农作物的确定本评价以土地利用现状图的图斑作为基

42、本评价单元,将项目区建设规模内未 利用地设计为评价单元,每块为一个评价单元。项目区的未利用地拟开发成水田 和旱地,根据项目的整理目标和规划设计的指导思想,遵循因地制宜的原则,并 结合现场踏勘的实际情况,在征求当地农民意见后,确定进行土地适宜性分析时, 以水稻作为评价作物。2评价因子的确定、分级及评价方法影响土地利用的因素有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土地适宜性评价主要 是考查土地的自然环境因素是否适宜某种土地利用方式。在自然环境因素中,气 候和海拔是在宏观上起作用的控制性因素,鉴于项目区本来就种植有水稻,所以 本评价不用再考虑气候和海拔因素。土壤、地形等是在微观上起作用的因素,在 本评价中作为

43、重点考查对象。参照耕地后备资源调查与分析技术规程 td/t1007-2003,结合项目区实际情况,选用土层厚度(保证耕作土壤)、土壤 质地(保证土壤肥力以及可改造程度)、坡度(是否属于可以开发范围)、排涝 能力(土地是否存在涝灾)、生态环境影响(是否存在生态退化)及水土流失程 度(是否造成水土流失)等6个评价因子对未利用地下的以水稻为代表做适宜性 评价。评价采用最小限制因子法,即在有关评价指标的分级中,以分级最低评价 因子的分级作为该评价单元的等级。评价因子分级如下表。未利用地适宜性评价因子分级表评价因最适宜适宜较适宜不适宜土层厚>100cm60 100cm30 60cm<30cm

44、土壤质a k壤土砂壤或粘壤砂土或石砾含石砾含量在50%以坡度<6°6° 15。15° 25。25°以上排涝能力常年不 引起洪涝, 不积水,排 水条件好, 不需改良 或简单改良。季节性洪涝或 季节性积水,可 采取防洪、排涝 措施加以改良。常年洪涝或长 期性积水,需采 取比较复杂的防 洪、排涝措施加 以改良。常年洪涝灾害严重 或长期性积水,即使 采取复杂的防洪、排 涝措施之后,其效果 也不明显。生态环境影响无或 较小潜在 的生态退 化可能性, 不需或采 取简单措 施可以防 止。有潜在生态退 化可能性,需采 取一定措施加以 防止。有较大的生态 退化可能性

45、,需 采取复杂的措施加以防止。生态退化可能性很 大,切在采取相应的 措施之后也难以防 范。水土流失程度较 轻,基本上 能够保证 保水保肥。程度比较适 中,水土流失程 度对土壤肥力影 响不大,需要采 取简单措施防 治。程度较强,水 土流失对土地肥 力影响较大,但 在采取相应措施 后能够改观。程度非常剧烈,水 土流失程度严重影响 作物生长,采取措施 也难以防止或投入成 本得不偿失。3适宜性分析评价过程根据实地踏勘,参考xx县土壤、xx县农业资源调查与区划资料报告 集等资料,对项目区未利用地进行综合分析。土层厚度:据实地踏勘,项目区未利用地的土层厚度都在60cm以上,不需 要客土。按耕地后备资源有效

46、土层厚度限制等级的有效土层厚度标准,该项为较 适宜或适宜。土壤质地:经实地勘测,项目区未利用地为壤泥土,均为适宜或较适宜。坡度:项目区待开发的未利用地分布于坡度0。6。范围之间,按耕地后备资 源坡度限制等级标准的规定,该项为最适宜。排涝能力:项目区未利用地位于0。6。坡度范围之间,土地开发整理后,通 过田块内的排水沟等设施,完全能够保证常年不积水,排水良好。该项为最适宜。生态环境影响:项目区未利用地面积较多,项目实施后虽然有潜在生态退化 的可能性,但由于与现有耕地一起进行田、水、路等综合配套,对生态环境的影 响不会很大,并可采取一定措施加以防止。该项为适宜。水土流失程度:项目区未利用地存在一定

47、程度的水土流失,但项目实施后, 耕地坡度将降低,且通过修筑田坎、排水沟等水土保持设施,水土流失程度将大 大降低,对土壤肥力影响不大。该项为较适宜。4 适宜性分析评价结果综合以上分析结论,6个参评因子都无不适宜的限制因子,故项目区全部未 利用地、打谷场以及面积在4亩以下的坑塘都可开发为耕地。4. 4项目区新增耕地潜力分析4. 4. 1新增耕地来源土地整理潜力是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预测性的确定项目区土地 整理后的土地利用结构与各类用地的面积,从而得出项目区新增耕地的面积规模。项目区新增耕地来源主要是对其坑塘水面和农村道路的开发。通过土地开发整 理,有效地提高耕地系数,充分挖掘土地利用

48、潜力。通过规划设计配套水利设施,使 新增和原有耕地全部变为高产田。项目区内的农路,宽窄不等,统一规划后,分为田间道、生产路两级道路,增加 项目区内的耕作便利度,有效地发挥土地潜力。通过有效措施项目实施后,项目区耕地总面积将达935.28公顷,新增耕地77.32公顷,新增耕地率为4.03%。4. 5水资源平衡分析项目区年平均降水量为1046mm,年平均降水量75%的保证率偏枯年为779mm, 降水量的年季变化较大,年降水量分布详见下表。表4-2项目区年降水量时空分布表单位:mm月份1月2月3月4月5月6月降雨量6. 78. 19. 910& 4107132. 5月份7月8月9月10月11

49、月12月降雨量214.216.94. 160. 455. 924. 9注:数据来自xx县志项目区雨、热同季,属典型的雨育农业区,降雨量较丰富,从上表可知,自 然降水量大于作物生长耗水量,如以一年两熟制需水量470-675111111计算,仍多出 100mm以上。常年降雨量基本能满足作物生长需求。4. 5. 1需水量分析本项目区土地整理范围不包括居民点和林地,所以需水量分析不考虑工业用水及 人畜饮用水,主要是农业灌溉用水。建设规模为1329.47公顷,其中耕地857.96公顷(其中仁和片区耕地423.75 公顷,黄湖片区耕地434.21公顷)。规划项目实施后,新增耕地77.32公顷(其中仁 和片

50、区耕地67. 32公顷,黄湖片区耕地10.00公顷),耕地总面积达到935.28公顷。 项目区主要种植水稻。1.灌溉设计保证率项目区属暖温带半湿润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季寒冷雨雪稀少;春季温暖季 节短;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天气晴朗,降雨季节分布不均。根据灌溉与排 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结合项目区所在的地理位置、水资源状况、作物种 植类型以及当地社会经济情况和近远期目标,选取灌溉设计保证率为75%。2 农业生产需水量分析项目区经过整理后,有效耕地面积可达到935.28公顷,同时需水量也增加,根 据当地农业种植传统、农产品的市场情况,确定项目区内农作物以适宜当地气候的水

51、 稻为主,在75%的灌溉保证率下,按水稻一季最大需水量为标准,进行灌溉用水量 分析。灌溉区水稻分为泡田期、生育期两个需水灌溉阶段。本次设计水稻的泡田期从灌水饱和土地,建立水层,机耕平地后到开始插秧的总 历时,泡田定额m泡即泡田期灌溉用水量结合当地种植的实际经验,确定泡田期净灌 溉定额为m泡=80nr7亩,即120mm。生育期净灌溉定额m生,由下式计算可得m 生=112一 hi- p+ e+ c式中:ht时段初田面水层深度(mm)h2时段末田面水层深度(mm)p时段内降雨量(mm)e时段内的田间耗水量(mm)c时段内的田间排水量(mm)生育期对田面水层深度要求不同,因此根据水层变化,将生育期按各

52、生育阶段划 分,利用上述公式可分别求出各阶段的灌水定额,所以各阶段灌水定额之和,就是生 育期灌溉定额(详见表4-3 x表4-3项目区作物灌各阶段灌水定额单位:mm生育期返青分菓前期分藥后期晒田拔节-孕穗抽穗_扬花乳熟黄熟合计灌水定额60304001006040落干330即生育期的灌水定额为m生=330mm,即220m3/亩。水稻各生育期灌溉定额包括:泡田、生育期两个阶段,计算项目区净灌溉定额为m=m生+ m泡=300 mv亩,即全年作物生育期需水量为450mm。根据资料和当地实际情况,项目区作物的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见表4 - 4。表4-4项目区作物灌水时间和灌水定额作物灌水次数灌水时间灌水定额

53、(nr7水稻15. 15-5. 192025. 27-5. 312036. 9-6. 133046. 22-6. 263057. 3-7. 75067. 15-7. 195077. 27-7. 314088. 10-8. 142098. 22-8. 2620109. 4-9. 820合计30075%灌溉保证率条件下水稻的毛灌溉定额为400 m7亩(水利用系数取0.75),作 物灌溉用水量计算如下所示:q = qi x si x 15 - 10000( 4 - 1 )式中:q-农业总用水量(万卅)qi-作物毛灌溉定额57亩)si-作物种植面积(公顷)其中仁和片区农业生产需水量为254.25万m;

54、黄湖片区农业生产需水量为 260. 53万m合计项目区农业需水量为514. 78万m4. 5. 2可供水量预测项目区供水来源主要是修建塘坝拦截雨水。项目区75%灌溉保证率条件下偏枯年 降水量为779mm,则降水总量为:年降水量x集雨面积,项目区集雨面积为1917.72 公顷,雨水总量为1493.90万na降水量有50%蒸发,10%形成地下径流,40%形成地 面径流,所以可利用的水量为地面径流,利用塘坝收集地面径流有一定损失,35%为 净地面径流,5%的地面径流已损失,所以项目区可收集雨水净径流总量的理论值为 522. 87万讥项目区内坑塘蓄积水量为798. 65万项目区总供水量为1321. 52万亿4. 5. 3水资源供求平衡分析经以上分析计算,项目区可供水量( 1 321.52万卅)大于农作物需水量(514.78 万m),能满足农作物需水要求。4. 5. 4节水措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第五十条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推行节水灌溉方式和 节水技术,对农业蓄水、输水工程采取必要的防渗漏措施,提高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