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课件03(先秦散文)_第1页
《中国文学》课件03(先秦散文)_第2页
《中国文学》课件03(先秦散文)_第3页
《中国文学》课件03(先秦散文)_第4页
《中国文学》课件03(先秦散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讲:先秦散文 主要内容主要内容 u百家争鸣与散文勃兴u诸子散文草创与发展u史传散文奠基与成熟 重点:左传的艺术特色 难点:作品难句分析及理解u精讲作品谏逐客书中国散文的发展源于文字记事。时代:始于商代内容:巫卜记事、史官记事萌芽:l殷墟甲骨卜辞l商周铜器铭文l周易卦爻辞l尚书殷、周文诰 尚书是我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内容朴实,有叙有议,标志着先秦散文的进一步发展。百家争鸣与散文勃兴 春秋战国时期,上承商周,下接秦汉,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大放异彩的时期。社会特征:礼崩乐坏,诸侯力征文化特征:处士横议,百家争鸣 政治上的需要和环境的驱使,使一大批知识渊博的文士纷纷走上政治舞台,思想空前活跃,各家著书立

2、说,由此带来了散文的勃兴。诸子百家的草创与发展 先秦诸子散文经历了由简短的语录、对话向长篇专题论文演进的过程。大体上,分为三个阶段:u 第一阶段(战国初期):以老子论语墨子为代表,基本上属语录体,有结论而少论证。老子老子:“:“道道”为核心、为核心、“无为而治无为而治”论语论语:儒家礼乐德治儒家礼乐德治墨子墨子:“兼爱兼爱”“”“非攻非攻”儒家经典:论语 论语是语录体散文,孔子门人及再传弟子纂录而成。辑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思想核心是“仁”。论语风格:l 言简意赅言简意赅l 平实深刻平实深刻l 形象隽永形象隽永孔子思想:l 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政治思想:为政以德l 经济思想:重利轻义经济思想:重

3、利轻义l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教育思想:有教无类l 美学思想:尽善尽美美学思想:尽善尽美道家经典:老子地位:第一部完整的哲学著作,含有丰富的辩证法思想,老子也因其深邃的哲学思想而尊为“中国哲学之父”。经典语录:l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l 是以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l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l 治大国若烹小鲜。u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以孟子庄子为代表,由对话式的论辩文向专题论文演进,且文学性最强。孟子:儒家仁政思想和性善说。庄子:道家“清静无为”“浩然之气浩然之气”、“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至人无己

4、,神人无功,圣人无名”、“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为善无近名,为恶无近刑”u第三阶段(战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已完全摆脱了对话体的束缚,发展成为专题论文。荀子:集儒、法、道等思想之大成。韩非子:严刑峻法、因时制宜荀子提出荀子提出“性恶论性恶论”,主张礼法并重、王霸,主张礼法并重、王霸兼行。兼行。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巧诈不如拙诚,惟诚可得人心。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夫妻者,非有骨肉之恩也。爱则亲,不爱则疏。诸子散文体裁多样,风格各异:u 老子微言大义,韵散结合老子微言大义,韵散结合u 论语简朴含蓄,富有哲理论语简朴含蓄,富有哲理u 墨子条理井然,质朴无华墨子条理

5、井然,质朴无华u 孟子犀利雄辩,气势充沛孟子犀利雄辩,气势充沛u 庄子构思奇特,汪洋恣意庄子构思奇特,汪洋恣意u 荀子整饬严密,透辟浑厚荀子整饬严密,透辟浑厚u 韩非子思精虑周,严刻峻峭韩非子思精虑周,严刻峻峭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诸子学术走向合流和总结期的产物,是先秦诸子学术、思想、文化的集大成者。史传散文的奠基与成熟史传散文与诸子散文交相辉映,以记事记言为主。u 春秋:第一部编年体史书,以年为经,以事为纬,记载了242年间(前722前480)各国大事,条理清晰,结构完整,行文简约,以严谨著称。u 春秋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其中左传的文学色彩最浓。左氏浮夸:左传 左传又称为春秋左氏传左氏春

6、秋,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为“春秋三传”。成书时代:战国早期所记历史:起于鲁隐公元年(722),迄于鲁哀公二十七年(468)。文本内容: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内容丰富,记述春秋列国政治、外交、军事等方面的活动,总结历史经验和教训,借鉴于当时,垂诫于后世。l 编纂方法:编纂方法: 以年为纲,以事为目,纲举目张,网络众事。以年为纲,以事为目,纲举目张,网络众事。l 取材广博:取材广博: 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l 善写战争:善写战争: 组织故事,曲折变化,步步设伏,照应有方。通过矛盾冲突,借助组织故事,曲折变化,步步设伏,照应有方。通过

7、矛盾冲突,借助细节写人。细节写人。l 语言特色:语言特色: 叙事简约含蓄,尽而不纡;人物语言委婉从容,符合个性。叙事简约含蓄,尽而不纡;人物语言委婉从容,符合个性。l 历史影响:历史影响: 直书无隐精神,直书无隐精神,“君子曰君子曰”史评影响后世。史评影响后世。“其言简而要,其事详其言简而要,其事详而博而博”。左传的记史特色:左传的文学色彩l 记事严谨而分明记事严谨而分明l 情节曲折而简洁情节曲折而简洁l 记言深邃而典雅记言深邃而典雅l 史充实而有生气史充实而有生气u 名篇晋楚城濮之战名篇晋楚城濮之战P16P16文学影响:影响后代史书及叙事散文的写作。u 成语:退避三舍成语:退避三舍精讲作品:

8、李斯谏逐客书基本内容:是李斯上给秦始皇的奏议。李斯原是楚国上蔡人,后游说于秦国,劝秦王统一天下,受到重用,拜为客卿。后郑国修渠事发,秦王下令逐客,李斯也在被逐之列。于是他写下这篇奏议,劝谏秦王收回成命。其文章打动了秦王,李斯官复原职。谏逐客书从秦王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反复阐明驱逐客卿的错误,理足词胜,雄辩滔滔,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传诵。结构布局:提出论点论证观点照应观点第一部分(开头):开门见山,提出论点臣闻吏议逐客,窃以为过矣。 窃:私下。自谦之辞。 过:错误。分析:论点提出极为策略,轻描淡写,点到为止。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第二部分(主体):从“昔缪公求士”到“此所谓藉寇兵而赍资粮者也。”从三

9、个方面论述任用客卿之利和驱逐客卿之过。l 首先道古首先道古,按时间先后,由远及近,按时间先后,由远及近,用四君用四君“以客之功以客之功”的事实,正面说的事实,正面说明秦国靠客卿才得以富强。明秦国靠客卿才得以富强。穆公用四子广纳贤才遂霸西戎孝公用商鞅变法治国民盛国强惠王用张仪四面扩张以横破纵昭王得范雎打击豪门强化集权l 继而论今,继而论今,从秦王重物轻人入手,从秦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切中要害指从秦王重物轻人入手,从秦统一天下的高度立论,切中要害指出逐客之过。出逐客之过。用异国物(客观事实与反而假设)取物原则:快意当前,适观而已用人原则:非秦者去,为客者逐重物轻人:此非所以跨海内、制诸侯之术列举大

10、量史实,说明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为。列举大量史实,说明重物轻人决非一代英主所为。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灵鼍之鼓;昆山之玉、随和之宝、明月之珠、太阿之剑、纤离之马、翠凤之旗、灵鼍之鼓;夜光之璧、犀象之器、郑卫之女、骏良駃騠、江南金锡、西蜀丹青;宛珠之簪、夜光之璧、犀象之器、郑卫之女、骏良駃騠、江南金锡、西蜀丹青;宛珠之簪、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佳冶窈窕傅玑之珥、阿缟之衣、锦绣之饰、佳冶窈窕l 最后劝谏,最后劝谏,用比喻、对比论证方法阐述以用比喻、对比论证方法阐述以“客客”治国和逐治国和逐“客客”资敌资敌的不同效果,从理论上驳斥逐客之过。的不同效果,

11、从理论上驳斥逐客之过。正面:天道和圣王的做法是以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王者不却众庶,故能明其德。是以地无四方,民无异国,四时充美,鬼神降福,此五帝三王之所以无敌也。反面:秦王目前的做法今乃弃黔首以资敌国,却宾客以业诸侯,使天下之士退而不敢西向,裹足不入秦,此所谓借寇兵而赍盗粮者也。第三部分(结尾):重申逐客之过,将逐客的危害(亡国)渲染到极点,从而成功地完成对秦王的劝谏。夫物不产于秦,可宝者多;士不产于秦,而愿忠者众。今逐客以资敌国,损民以益雠,内自虚而外树怨于诸侯,求国无危,不可得也。l 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得出结论,逐客必将造成秦国的危亡。国的危亡。l 抓

12、住要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层层递进;抓住要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层层递进; 李斯始终站在是否有利于一统天下的高度上发议论,高屋见瓴,环环扣李斯始终站在是否有利于一统天下的高度上发议论,高屋见瓴,环环扣击要害,由远到近,由轻到重,层层推进,步步升级。击要害,由远到近,由轻到重,层层推进,步步升级。l 援古证今,纵横捭阖,层层对比,结构严密;援古证今,纵横捭阖,层层对比,结构严密; 引用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正反论证引用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精心选择,因而显得可靠典型。正反论证中处处交织着昔与今、物与人、纳客与逐客、利与害、损民与益仇、统一中处处交织着昔与今、物与人

13、、纳客与逐客、利与害、损民与益仇、统一与亡国的多重对比。与亡国的多重对比。l 铺陈夸张,排比对偶,辞采富丽,生动有力;铺陈夸张,排比对偶,辞采富丽,生动有力; 本文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使全文句式整齐,文字优本文综合运用铺陈、排比、对偶的修辞方法,使全文句式整齐,文字优美,音节铿锵,琅琅上口,有不少赋的特点,体现了先秦散文向汉赋过渡美,音节铿锵,琅琅上口,有不少赋的特点,体现了先秦散文向汉赋过渡的骈偶化趋势。的骈偶化趋势。谏逐客书的写作特点:【课后小结】【课后小结】 _ 诸子散文:演进过程、论语、老子诸子散文:演进过程、论语、老子 史传散文:春秋、左传史传散文:春秋、左传 谏逐客

14、书:基本内容,论证结构,写作特点。谏逐客书:基本内容,论证结构,写作特点。【课后作业】【课后作业】 _一、名词解释:百家争鸣 春秋三传 二、问题解答 1.简述诸子散文演进过程。 2.试谈左传记史特色。 3.试分析谏逐客书写作特点。 三、预习课文:归园田居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横贯春秋战国,影响最大有儒家、道家、横贯春秋战国,影响最大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法家、墨家、阴阳家、刑名家。“百家争鸣百家争鸣”有两大特点:(有两大特点:(1)春秋和)春秋和战国前后两个时期有所变化。(战国前后两个时期有所变化。(2)诸子百家与时代的互动和相互选择。)

15、诸子百家与时代的互动和相互选择。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它所创立的各种观念对后世文化发百家争鸣是中国文化的黄金时期,它所创立的各种观念对后世文化发生过最深刻的影响。生过最深刻的影响。 春秋三传春秋三传 春秋时期诠释春秋的三部史著,即左丘明春秋春秋时期诠释春秋的三部史著,即左丘明春秋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左氏传、公羊高春秋公羊传、谷梁赤春秋谷梁传,合称“春春秋三传秋三传”。左传记事翔实,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史著。左传记事翔实,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史著。简述诸子散文演进过程简述诸子散文演进过程 先秦诸子散文经历了由简短的语录、对话向长篇专题论文演进的过先秦诸子散

16、文经历了由简短的语录、对话向长篇专题论文演进的过程。程。第一阶段(战国初期)第一阶段(战国初期)以老子论语墨子为代表,基以老子论语墨子为代表,基本上属语录体,有结论而少论证。本上属语录体,有结论而少论证。第二阶段(战国中期)第二阶段(战国中期)以孟子以孟子庄子为代表,由对话式的论辩文向专题论文演进。庄子为代表,由对话式的论辩文向专题论文演进。第三阶段(战第三阶段(战国末期)国末期)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已完全摆脱了对话体的束缚,以荀子韩非子为代表,已完全摆脱了对话体的束缚,发展成为专题论文。发展成为专题论文。试谈左传记史特点试谈左传记史特点 左传是“春秋三传”成就最高的一部史著,记史特色有五。(

17、1)编纂方法:以年为纲,以事为目,纲举目张,网络众事。(2)取材广博:涉及政治、经济、军事、社会风俗等各个方面。(3)善写战争:组织故事,曲折变化,步步设伏,照应有方。通过矛盾冲突,借助细节写人。(4)语言特色:叙事简约含蓄,尽而不纡;人物语言委婉从容,符合个性。(5)历史影响:直书无隐精神,“君子曰”史评影响后世。 试分析谏逐客书写作特点试分析谏逐客书写作特点 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如下:(谏逐客书的艺术特色如下:(1)抓住要害,动之以情,晓)抓住要害,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层层递进。之以理,层层递进。李斯始终站在是否有利于一统天下的高度上发议李斯始终站在是否有利于一统天下的高度上发议论,高屋见瓴,环环扣击要害,由远到近,由轻到重,层层推进,步论,高屋见瓴,环环扣击要害,由远到近,由轻到重,层层推进,步步升级。步升级。(2)援古证今,纵横捭阖,层层对比,结构严密。)援古证今,纵横捭阖,层层对比,结构严密。引用事引用事例都有所依傍,且经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