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_第1页
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_第2页
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_第3页
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34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 教案的作用有很多。作为老师,教案的重要性是不容小觑的。首先在编写教案的过程中,要熟知教材,教参和作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1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本课8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继续培养独立识字、合作识字的能力。 2.熟读课文,理解“倒塌、堵塞、叮嘱、开凿、垒、长年、欣欣向荣、敬仰、爱戴、英雄”等词语,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理清思路。 3.自主阅读课文,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使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明白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感受大禹的奉献

2、精神,培养学生的奉献意识。 教学重点 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通过重点词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教学难点 抓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在课文情景和语言文字中受到熏陶。 课前准备 1.教师查阅有关大禹治水的资料,制作有关课件。 2.学生预习课文,自学字词,查阅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第一课时 一、了解预习,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课前都读过那些古代的神话故事呢? 2.今天我们还要学习一篇流传千古的神话故事,题目就叫大禹治水(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3.读完课题你们想知道什么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提炼: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 设计意图 从学生课外预习入手

3、,了解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针对课题,引导质疑,为学文创设条件,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自主读文,独立识字 1.大禹为什么要治水?怎样治水的?结果如何?请同学们走进课文,边读边想,遇到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划出来,先自己解决。 2.有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吗?请组长组织小组同学互相学习。 3.在刚才小组学习中,还有那些字你们觉得容易读错和写错呢?根据学生的情况重点指导:“丘、禹、野”几个难检字的读音和写法和妻、凿、雄的部首、写法;会通过词语辨别多音字“处”与“塞” 4.学会了生字,小组比赛读课文达到熟读课文。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让学生自主读文,练习独立识字,再通过小组互学,教师点拨,学会生字

4、,熟读课文,为进一步的学习奠定基础。 三、解决问题,理清层次 1.同学们,通过刚才的阅读,你一定知道了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故事,请你们用自己的话说说。 2.上古时代禹率领民众治理洪水的故事印在了人们心里。对于这个故事,你们刚才提出了自己的问题还记得吗?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找一找课文那些地方写了大禹为什么要之水?那些地方写了大禹怎样治水的?那些地方又写了结果如何呢?引导学生学会默读,解决问题。 3.根据学生的回答,理出文章的层次,第一部分(1)描写了洪水肆虐的危害;第二部分(2-4)主要写大禹率领民众治水的过程;第三部分(5)些治水的结果洪水终于退了,大地又恢复了欣欣向荣的景象。 设计意图围绕问题,再

5、次引导学生走进文字,通过默读思考、解决问题,理清文章的思路,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培养语言文字的感受能力。 四、回归整体,朗读检测 1.请同学们分段读文,熟读课文。 2.检测学生本节课所学的重点字词,学生交流、改错。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归整体,熟读课文,在读中体会感悟、在读中受到熏陶和感染、在读中培养语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学习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大禹治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内容呢?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板书。 (设计意图回忆课文内容,理清文章层次。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切入,为进一步学习课文,品味语言创设条件。 二、自主读文

6、,捕捉信息 1.今天让我们再次沿着时间的隧道,走进这个远古时代的动人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认真地读课文,看看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能获得那些信息?一会儿要通过抢答题接受检查,引导学生自主读文,捕捉信息。 2.出示抢答题,检测学生自渎情况: (1)从那些词语可看出洪水对人们的危害大? (2)文中出现两个人物分别是谁?他们什么关系? (3)鲧和禹分别用什么办法治水,请概括回答。 (4)鲧临死前对儿子禹说了一句什么话?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5)鲧和禹治水的结果如何? 3.根据学生的回答,指导朗读有关对应的文字。 设计意图 给学生时空引导他们自主阅读,捕捉文本信息,是培养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重要手段。出示抢答

7、题,既检测学生自渎情况,有调动了学生的阅读积极性。 三、走进文字,自主学习 1.刚才我们大家说了,禹治水和他父亲不同,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方法,禹主要采取疏通的方法,那么,禹具体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走进课文第二部分,一边默读一边画出描写禹做法的词语,写写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2.先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点拨提升: (1)引导学生抓“开凿、挖通、垒起、引到”体会禹的卓越的战略眼光和超群的智慧,相机指导朗读。 (2)引导学生从“常常、泡在、只好、才、仅仅、就、却”等词语体会大禹抛家舍业的奉献精神,相机指导朗读。 4.创设情境,引导想象。(出示图画、配音乐)同学们,大禹为了治水曾

8、经三过家门而不入,请你们想想大禹每次都是怎么想,怎么做的,请写下来。 5.引导交流所想的内容,进一步感受大禹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走进文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感情,学会通过想象深入体会人物的品质。 三、讨论探究,升华情感 1.孩子们,大禹为什么成为“人们世世代代敬仰和爱戴的英雄呢?”请同学们小组讨论。 2.全班交流,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大禹卓越的战略眼光、超群的智慧和无私的奉献精神。 设计意图 问题是思维的发端,引导学生围绕重要问题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精神。 四、拓展延伸,升华感情 1.请同学们自读补充的有关大禹治水的小故事。 2

9、.读后交流体会。 设计意图 树立大语文观,打通课内外的联系,拓展视野,丰富知识,提高综合素养。 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2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沿、答”等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哪”,理解“井沿、大话、无边无际”,会写“井、观、渴、喝”4个生字。 2.分角色朗读课文,读懂、读好小鸟和青蛙的前两次对话,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进入新课的学习 1.播放动画故事坐井观天,学生欣赏。 2.板书课题:坐井观天。 3.指导书写“井和“观。 (1)指导“井字:“井”字是独体字,在书写时找准接近横中线的“一”和接近竖中线的“|”的位置,就能把“井”字写好。 学生独立观察,自己练写

10、。 (2)指导“观”字:汉字的美体现在“避让”上,你看“又”字作偏旁时,为了不影响到“见”字的书写,第二笔捺变点,“见”第一笔竖紧贴竖中线,下端过横中线,要写得内紧外松。 教师范写,学生练写。 4.提问:故事中的主人公是谁?(青蛙、小鸟) 5.导入:这个故事内容浅显易懂,老师相信大家自己就能读正确、读流利、读明白,但里面藏着的道理需要我们好好思考。今天我们就借助“学习单”这位老朋友,一起来看看故事里藏着一个什么道理。 二、合作学习,扫清字词障碍 1.学生自由读课文5分钟,完成“学习单”第1题。 把课文认真读了()遍,全文一共有()个自然段。 2.同桌合作读,每人一个自然段,完成“学习单”第2题

11、的“评价”。 同桌互读评价:字音正确;没丢字添字;句子读得比较流利。 3.学生拿岀词语卡片,自己练习认读,遇到不会的字向同学或老师请教。 4.同桌互测,完成“学习单”第3题。 同桌合作,能读正确的词画“”,暂时不能读正确的词画“o”。 井沿回答喝水口渴大话弄错抬头无边无际 (1)要求:同桌如果有不会读的词语,请你想办法教会他,如果两个人都不会,就举手示意老师。 (2)教师相机巡视,关注哪些词语是学生学习的难点,有针对性地解决。 预设: “井沿”:请学生找一找插图中的“井沿,说一说还知道生活中哪些“沿”。结合图画和生活实际,认识“沿”。 “喝”和“渴”:请学生说一说有什么办法记住这两个字。可以通

12、过比较记忆、编口诀记忆、看图记忆等方式加以区分。 5.开展游戏活动,巩固认字。 (1)字卡游戏。学生问学生答,如,一位学生问:“井沿”的“沿”在哪里?学生举起字卡回答:“井沿”的“沿”在这里。 (2)踩地雷游戏。一位学生选择一个字卡给全班同学看后,请另一位同学猜。猜的同学问:“地雷地雷是x吗?”如猜的不对,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地雷地雷不是x。”则猜的同学继续猜。如果猜对了,全班同学一起回答:“地雷地雷就是x,轰!”则该同学游戏结束,换下一人。 设计意图: 通过合作的方式了解学生识字的学情基础,为教师的教学提供较为准确的起始点。 三、分角色朗读,读懂对话 1.默读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完成“学习单

13、”第4题。 课文中青蛙和小鸟的对话很多,我能把青蛙说的话用_标出,把小鸟说的话用标出。 我发现,青蛙和小鸟一共有()次对话。 2.课件出示第一次对话,谈话:像这样一问一答为一次对话。请你数一数,青蛙和小鸟一共有几次对话? 3.同桌分角色,一人读青蛙的话,一人读小鸟的话,做到读正确、读流利。 4.指名一组同学读第一次对话。 (1)要求:请你边听边在插图中圈出青蛙和小鸟的位置。练习表达:青蛙在(),小鸟在()。 (2)课件出示:我从天上来,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儿水喝。”谈话:小鸟的回答比较长,这句话中有三个逗号,同学们在读时不要着急,遇到逗号就稍微停顿一下再接着读。 (3)引导想象:小鸟

14、飞过了,飞过了,飞过了,飞了一百多里,口渴了,下来找点水喝。小鸟飞过了这么多地方,看得出,天真大呀! 5.指名一组同学读第二次对话。 (1)引导思考:青蛙和小鸟在争论什么?青蛙为什么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 (2)指导学生亲身感受:把书卷成筒,感受从筒中看天花板和直接看天花板有什么不同。 (3)引读:青蛙不相信小鸟说的话,他说(指名读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青蛙非常怀疑小鸟说的话,他说(指名读句子) “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 指导朗读:当我们不相信、怀疑的时候,语调自然就会上扬。 (4)引导学生学习“无边无际 提问:“无边”和“无际”是近义词,请你猜一猜,“际”

15、是什么意思? 提问:在你心中,除了天空,还有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5)引导学生学习多音字“哪”。提问:你能发现这两句话中的“哪”有什么不同吗? “你从哪儿来呀? “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 6.指名一组同学读第三次对话。 (1)指导朗读,读出青蛙的自以为是。教师启发读:哪些词突出了青蛙的自信,你能读出来吗? 预设:天天、一就、不会。 (2)启发思考:第三次对话,青蛙和小鸟都是笑着说的,他俩的笑一样吗? 预设:青蛙的笑是自以为是的笑,而小鸟的笑是无奈的笑。 (3)同桌讨论:青蛙和小鸟的说法为什么不一样? 教师小结: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小鸟和青蛙所处的位置不同,眼界也不同,说法也就不一样了。青蛙在

16、井底,高高的井壁挡住了他的视线,所以他目光狭小,所见有限,才会说天不过井口那么大;小鸟在高高的天空中飞翔,站得高看得远,所以他目光远大,看得更全面,才会说天无边无际。 四、自主观察,练写“喝”和“渴” 1.教师出示本课要写的两个字“喝”和“渴”,提问:仔细观察、比较这两个字,在书写时有什么相同点,有什么不同点?先自己说一说,再和同桌交流。 2.全班交流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左窄右宽,“人”的末笔捺改点,先写“人”,再写竖折。不同点:“渴”字头齐脚不齐;“喝”字头不齐脚不齐,“口”要写得高且小。 3.教师范写,学生练写,师生互评。 4.学生自主用这两个字组成词语,再写下来。 第2课时

17、 课时目标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知道青蛙和小鸟说法不一致的原因,初步体会课文讲述的道理。积累近义成语“井底之蛙”。 3.会写“沿、答、话、际”4个生字。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分角色表演 1.组内练习。一人读青蛙的话,一人读小鸟的话,一人读旁白。 2.指名表演。根据课文内容和青蛙、小鸟的身份,加入适当的表情、动作。 朗读提示: “朋友,别说大话了!天不过井口那么大,还用飞那么远吗?”这句话虽然是问句,但其实没有表达疑问的语气,而是青蛙很肯定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要读出青蛙自以为是的语气。 “你弄错了。天无边无际,大得很哪!”这句话是小鸟的解释,要读出小鸟认真、诚恳的语气。 “朋友,我天天坐

18、在井里,一抬头就能看见天。我不会弄错的。”适当重读“天天、一就、不会”等词语,读出青蛙的自信。 “朋友,你是弄错了。”重读“是”,读出小鸟着急、无奈的语气。 3.提问:这是一只怎样的青蛙?读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道理? (1)学生讨论,汇报。 预设: 这是一只目光短浅的青蛙,因为生活在井中,被井壁挡住了视线,所以对“天”的认识不够全面,却从不真正跳出来看一看。 这是一只自大的青蛙,一点都听不进小鸟说的话。 我们不能像小青蛙那样自以为是,要多学习、多请教,丰富自己的见识。 (2)教师小结:认识事物、看待问题,站得高才能看得全面,同时要谦虚,向别人学习。 二、创编对话,拓展思维 1.提问:假如你

19、是那只青蛙,你跳出井口后,会看到什么,想说些什么?同桌合作完成第四次对话: 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了_。青蛙对小鸟说:“_。”小鸟回答说:“_。” 预设:青蛙跳出井口,它看到了广阔无垠的天空。青蛙对小鸟说:“原来世界这么广大,天果然是无边无际的,小鸟,你说得对。”小鸟回答说:“以后,我带你多走走、多逛逛,感受这广阔世界的美丽。” 2.指名汇报对话,教师点评,引导学生大胆想象。 三、拓展阅读,比较积累 1.过渡:“坐井观天”既是寓言又是成语,和这个成语意思相近的成语是“井底之蛙”。 2.学生阅读“教学资源”中的故事井底之蛙。 3.启发思考:这个故事里的青蛙和咱们课文里的青蛙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读

20、了这个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小组交流。 4.总结:“坐井观天”和“井底之蛙”都是比喻眼界狭窄、目光短浅的人,希望同学们能成为见多识广的人! 设计意图: 通过井底之蛙的拓展阅读,既帮助学生加深了对坐井观天寓意的理解,又进行了相似成语的积累。 四、自主观察,练习书写 1.对比指导“话”和“际”。 指导“话”的书写要点:“讠”的点、横折的折笔、提的折笔在一条竖线上;“讠”的横和“舌”的横水平对齐;“舌”的首笔撇收笔于竖中线,长横在横中线上,四个横向笔画之间的距离相等。 学生练写,生生互评。 学生自主练习“际”。先观察、交流书写要注意的问题:“阝”在左,横撇弯钩要写得小,“丨”为垂露竖。然后练写,生生互

21、评。 2.迁移练写“沿”字。 学生先观察,再交流书写要点:“沿”字左窄右宽,头齐脚齐,竖瞄插到左半格,右上部分第二笔是横折弯。 学生练写,师生互评。 3.教师范写“答”字。 提示书写要点:上下结构,上紧下松,竹字头要写得居中紧凑,“合”的起笔在竖中线上,撇捺舒展对称。 学生练写洞桌互评。 4.学生完成“学习单”第5题,回顾课文内容,练习书写。 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3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朱德同志和红军战士一起挑粮的生动事迹,体会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群众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培养热爱革命领袖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难点: 理解

22、课文内容,感悟革命领袖以身作则,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高贵品德。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出示歌曲) 小朋友们刚才欣赏了一首歌曲,你知道歌中唱的是什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朱德的扁担(板书:朱德的扁担),生齐读课题。 师:你见过扁担吗?它是用来干什么?课文中朱德的扁担用来干什么? 二、细读课文,感悟内涵。 1、学习第二自然段 课件:读一读,想一想,朱德军长为什么要挑粮? 指名生说(课件出示句子) 生再读这个句子。 2、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过渡:是啊,人是铁,饭是钢,要打败敌人,我们红军还要储备足够的粮食。所以,朱德也和战士们一块到茅坪去挑粮,你瞧,朱德正挑着担子从远处走来了。(出示朱德挑粮的画面)

23、 看一看,说一说,图上的人是谁?他在干什么?什么样的表情?为什么是这个表情?(从穿戴、年龄、挑的粮食等说说) 师:小朋友说的真好呀!那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样写的? 课件出示句子:他穿着草鞋,戴着斗笠,挑起满满的一袋粮食,跟大家一块儿爬山。 从“满满”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说明担的粮食重、沉、多) 小结:是呀,朱德和战士们一块儿去挑粮,总是挑着满满一担粮食走在队伍的最前面,和战士们同甘共苦。(板书:同甘共苦)在挑粮过程中,尽管离敌人那样近,随时可能遇到敌人的偷袭,随时有生命危险,但他一点也不怕,仍然和战士们去挑粮。我们用一个词语来说就是“身先士卒”。(板书:身先士卒) 再读这句话,读出粮食的

24、沉重。 他们挑粮容易吗?(不容易),你从哪能看出不容易?出示课件山路陡峭 师:现在老师给小朋友带来了小朋友们最喜欢看的动画片,要边看边想。课件出示:(播放动画视频) 看了动画片后,你都知道了些什么? (师随机问:朱德同志为什么要在自己的扁担上写上“朱德记”三个字?) 语言训练:(课件出示)比一比:看看谁的本事大? 看到朱德爷爷这么辛苦,你心疼吗?如果你是朱德身边的战士,你怎么来劝劝朱德军长不要挑粮? 战士们这样劝行不行? 3、总结 是啊,不管大家怎么劝,他总是不肯,坚持要去挑粮。所以当时在井冈山流传着这么一首歌谣。 课件出示:朱德挑粮上坳,粮食绝对可靠;大家齐心协力,粉碎敌人围剿。这首歌谣表现

25、了老百姓对朱德爷爷的爱戴和信任,有了像朱德这样和战士同甘共苦的总司令,一定可以粉碎敌人的围剿。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读一读这首民谣吧! 三、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你还想知道更多关于朱德的故事吗?请阅读朱德的故事、我的父亲朱德等课外书。 四、板书: 朱德的扁担 同甘共苦 身先士卒 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4 教学目标: 1.认识“洪、毒”等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会写“洪水、经常”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按照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3.拓展积累“洪水、防洪”等词语。 教学重点: 按照课后提示,讲讲“大禹治水”的故事。 教学难点: 理解“

26、.年、三次、一次、到处奔走”等词语,体会大禹心系百姓、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出示课题 1.教师板书课题,请学生齐读。提问:结合课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谁,写了什么事? 2.出示大禹头像,简介大禹:传说是我国部落联盟的领袖,曾经带领百姓治理洪水,是为民造福的英雄。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同桌合作读,一人读一段,相互正音。 3.出示三组词语,检查词语认读情况。 (1)第一组:洪水泛溢、毒蛇猛善、伤害、灾难。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聚焦“灾”字,看字形猜猜“灾”字的意思。揭示“

27、宀”表示房子,房子里边着火表示灾难。 说说读了这组词,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 出示句子,放在语境中再次练读。指导读好第二句的停顿。 (2)第二组:教训、驱赶、恢复。 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请学生结合课文内容给3个词语搭配短语。如“吸取教训、驱赶毒蛇猛兽、恢复农业生产”。 读词语想画面,说说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相机理解“恢复”就是变成原来的样子,文中是指百姓又像以前一样生活了。 (3)第三组:淹没、灾难、重新、耕种。 自由练读这组多音字,根据词语的语境练习读准带点字的读音。 指名读,及时正音。 出示一组新词,如“沉没、重新再来、难民、种花”,巩固读音。 三、学习第一自然段了解治水前的景象 1.自

28、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说说“洪水泛滥”是怎样的景象。 2.出示洪水泛滥的影像(洪水横流、田地被淹、房屋被冲毁、人们无家可归等场景),说说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仿佛听到了什么。 3.课文中怎样描写的?自己练读第一自然段。 4.指导朗读: (1)出示“泛滥、淹没、冲毁、伤害”,连起来说说洪水泛滥的情景。 (2)通过朗读表现出洪水的凶猛,表现人们所遭遇的痛苦。 相机评价,预设如下: “很久很久以前”可以拖长,让人觉得时光倒流,回到几千年以前。 读到“淹没了田地,冲毁了房屋”,仿佛看到了滔滔的洪水 着重强调了“无数的灾难”,听得出你们很为那些百姓难过、担心呢! (3)再读课文:抓住这些词语展开想象,满怀同情

29、地齐读本段。 (4)用一句话说说这一段的内容。(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出示“灾、难”二字,引导学生观察,说说结构,说说写好这两个字需注意什么。 (1)教师范写“难”字,发现“隹”与“住”的区别,书写时四横等距,学生认真观察并书空。 (2)学生描红、临写:看清位置,找准重点明确笔顺,练习临写对照品评,二次临写。 (3)反馈评价:展示书写的优秀作业;指出书写中的问题,纠正;学生再练写。 2.出示“洪、认、被”。 (1)先整体观察,说说这三个字结构上有何共同点,书写时需注意什么? (2)学生自主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3)反馈评价。 五、作业布置 1.朗读课文。 2.借

30、助板书讲述“治水前”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 1.检查词语认读并用上以下词语说一说洪水带来的灾害。 泛滥、淹没、冲毁、伤害 2.面对如此悲惨的景象,一个名叫鲧的人开始领着大家治水。这节课继续学习课文。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练习讲述 1.自由朗读,说一说:谁?怎么治水?结果怎样?(稣筑坝挡水,治水没有成功。) 2.指名朗读鲧治水的方法。(他只知道筑坝挡水,九年过去了,洪水仍然没有消退。) (1)说说什么叫“筑坝挡水”,结果怎样。 (2)出示“继续”词卡,练习用“继续”说一句话。 3.练习讲述本段。讲述时可以借助哪些词?学生交流,教师帮助梳理。 可提炼:谁?怎么治理?结果? 鲧、筑坝挡水、

31、没有成功 禹、继续治水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鲧的儿子禹继续担起治水的重任。在禹治水期间,还流传着一个感人的故事,教师范读“三过家门而不入”。 2.出示语段,指名填空。 禹离开了家乡,一去就是()年。这()年里,他到处奔走,曾经()次路过自己家门口。可是他认为治水要紧,()次也没有走进家门看一看。 3.体会“治水时间之长、之艰辛”“心系百姓之切”。 (1)创境朗读:禹治水13年,13个365天没回过一次家,传说禹的儿子很大了还没有见过自己的父亲。禹为什么急于把洪水治理好?练习用上“因为所以”的句式说一说。 (预设:因为洪水害得老百姓无家可归,禹心里装着百姓,所以他急于把洪水治理好。) (2)

32、指导朗读:这些数字读好了,这段话的意思也就读明白了。学生练读。 (3)教师介绍:为了治水,禹到处奔走。晚上,他常常睡在草丘山冈,天蒙蒙亮就又出发了。他的脚长年泡在泥水中,脚跟都烂了,他只好挂着棍子走路。课文用了一个词“到处奔走”。 (4)说一说:读到这里,你最想用哪个词赞美禹?(一心为民、无私奉献) (5)小结:13年里,禹3次经过家门都没有回家看一看,老百姓们听说了这件事,非常感动。于是就给这个故事取了个名字三过家门而不入(板书)。现在,人们常用这个成语,赞扬像禹这样“不顾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的人”。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感受大禹的功绩 1.自由读文,练习按“谁、怎么治理、结果如何”的思路说一

33、说这段话的内容。 2.学习第一层,了解“大禹治水”的经过,体会大禹的智慧。 (1)读第四自然段,画出禹治理洪水的句子。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禹是怎么让洪水乖乖听话的。 (3)借助插图,理解“疏导”的意思。 (4)齐读禹治理洪水的语句,感受禹的智慧。 3.学习第二层,体会百姓“安居乐业”。 (1)指名读写禹“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出示百姓“安居乐业”的场景图片,说说看到了什么。 (孩童无忧无虑地玩耍,百姓在田里耕作,闲暇之余吹笛歌唱、聊天品茶等) (2)理解“安居乐业”:洪水终于被治理好了,老百姓有屋可住,有田可种,幸福地过日子,这样的生活就叫安居乐业。 (3)指名对比朗读课文写“治水前”

34、和“治水后”的景象的句子。 (4)从洪水泛滥到乖乖地听话,百姓会怎么感激禹?(治水有方、智慧过人,心中装着百姓安危) 小结:人民非常感谢禹的功绩,因此尊称他为“大禹”,也就是伟大的禹。 五、讲述故事 过渡;大禹治水的故事代代相传,让我们来完整地讲述这个故事。 1.借助板书,提示四人小组合作讲述,每人讲述一段,重点把禹的治水方法讲清楚。 2.展示,相机评价。 3.擦掉部分词语,只留下(泛滥、筑坝挡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疏通河道),学生独立练习讲故事。 六、写字指导 七、推荐阅读 在我国历,像大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出示课件),如愚公移山后羿射日女娲补天等,建议课后找来读一读。 八、板书设计 15.

35、大禹治水 (1)洪水使人们生活痛苦。(泛滥、淹没、冲毁、伤害) (2)稣用筑坝挡水的方法,没有治好洪水。大禹治水(九年、继续) (3)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 (4)禹用疏通河道的办法,带领人们治好了洪水。(安居乐业) 语文课堂教学备课教案5 教学目标: 1.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难”,会写“扁、担”等8个字,会写“扁担、同志”等10个词语。借助图片和生活实际理解“扁担、会师”等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以及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1.正

36、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正确识字、写字。 2.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认识“朱、德”等14个生字,会写“扁、担、伍、师、战”5个字,会写“扁担、会师、队伍、战士”4个词语。 2.通过看图,借助关键词的办法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挑粮环境的恶劣。 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正确识字、写字。 教学难点: 通过看图,借助关键词的办法了解故事内容,感受挑粮环境的恶劣。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认识朱德,知道扁担作用 1.谈话导入。 师:还记得一年级学的吃水.挖井人吗?这

37、感人的故事让我们对关怀人民的革命领袖毛.产生了敬爱之情。出示.的画像,认识(泽)字。站在他旁边的是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老一辈领导人。 2.学习课题中的生字。 (1)学习生字“朱、德”,借助图片认识朱德。 师:他就是今天我们要认识另一位伟人,你对朱德爷爷有什么了解? 引入课外资料:(教师补充) 生:朱德爷爷与毛.、周总理一样,是我们老辈的革命家。他当过红军总司令、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深受人民的爱戴。 板书:朱德。 师:读准“朱德”两个字,说说这两个字怎么记?生活中你还在哪见过这两个字? 预设1: 学发现(朱)表示姓氏,身边也有姓朱的人。 我们道德与法治的书上有(德)这个字。 (2)学习生字“扁

38、、担”,借助图片认识扁担。 出示图片:扁担 师:“担”本身都四声,在(扁担)一词中要读成轻声,说一说怎么记住这两个字。 生:“担”是提手旁的字,与手的动作有关系,我们担起的责任就叫“重担”。 “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生活中我还知道有(扁豆)(扁桃),鸭子的嘴是(扁扁的)。 师:你对(扁担)有什么了解? 生:扁担是一种挑东西用的工具,大多用竹子做成。 3.再读课题,引发思考 师:这篇课文讲的是朱德的什么事呢?指导读课题,复现生字(朱德的扁担)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整体感知内容 1.小声朗读课文,把字音读准确。 2.学习生字新词。 第一组词语:(同志队伍) (1)朗读句子,出示图片,介绍井冈山

39、,看图理解“会师”。 朱德同志带领队伍到井冈山,跟.的队伍会师了。 (2)读出高兴的语气。 第二组词语:(同志队伍敌人打仗) 朱德同志带领一支队伍跟敌人打仗。 师: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志伍敌仗”这几个字?鼓励学生用形声字归类的办法自主识记。 志:下边表示心意,与上边合起来就是意向的意思,“同志”就是志同道合之人。 伍:指古代的军队编制的最小单位,五人为伍,后引申为军队,队伍。 第三组词语:(陡)(难) 从井冈山上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1)指导读句子,读准字音。 (2)学习多音字(难) 师:在大禹治水中出现了“灾难”nàn复习读音,再引导学生发现“难走”读n&

40、#225;n,认读时除了文中的词语,你还知道哪些词? 生:难过为难难忘 师:当读二声时,有不好、不容易、不好办的意思。 3.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设计意图】:低年级学习生字是教学的重要内容,本环节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学生在一定的语境中识记生字,巩固生字,加深记忆。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完成填空。 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一起去()挑粮,战士们()朱德,就把扁担(),后来朱德同志又(),并写上了()。 【设计意图】:本环节让学生在通读课文之后,采用填空的形式,降低难度,学生自然而然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 三、走近文本,借助关键词,感受困难重重 1.朱德同志和战士们为什

41、么去挑粮?读一、二自然段。 2.集体交流。 生:粉碎敌人围攻,需要储备粮食。 生:产粮食不多,抽出人下山挑粮。 3.挑粮时战士们还遇到哪些困难,再联系生活体验了解路之长,读出路途遥远。 4.结合图片,想象路途之险,读出“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联系生活展开想象。 结合字理:左耳旁表示山陵,山陵坡度接近于垂直为“陡”。 展开想象:说说你见过的陡峭的山路什么样?读词语(陡峭)(陡坡) 从井冈山到茅坪,来回有五六十里,山高路陡,非常难走。 生:读句子,说感受,读出自己的感受。 5.朗读第二自然段,读出山路难走,战士们不怕困难争相挑粮的情景。 【设计意图】:借助图片、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理解关键词句的

42、意思,通过朗读加深对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四、归类比较,指导书写生字和新词 1.指导书写“扁、担、伍、师、战”5个字。 师:请你用已有的观察方法自己先看看这写字有什么特点? 一看汉字结构二看高矮和宽窄三看重点笔画 生:“担伍师战”是左右结构的字,“扁”是半包围结构的字。 2.观察汉字间架结构,明确关键笔画。 生:左窄右宽的字有“担、伍、师”,“战”要写的做紧凑右舒展,观察“戈”的斜钩从竖中线起笔,写至右下格向上提,拉长舒展。 3.描一个写一个。 师:大家互评,夸夸他哪儿写得好?或纠正没写好的地方,再写一遍,争取越写越好。 4.自主书写(扁担、会师、队伍、战士)4个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43、.流利地朗读课文,继续巩固识字,会写“士、志、军”3个字,会写“同志、带领、红军、来回、白天、起来”6个词语。 2.通过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3.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教学重点: 1.学习动宾短语的搭配并积累运用。 2.抓住关键词语,懂得为什么大家越发敬爱朱德同志。 教学难点: 感受朱德同志以身作则,和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对革命先辈产生敬意。 教学过程: 一、复习词语,感受扁担的作用 1.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很多生字,你们还认识吗? 课件出示词语,指名学生认读。 朱德同志队伍敌人抽出难走打仗心疼 不料敬爱带领队伍山高路陡 2.复习内容。 课件出示,请学生填空说一说,感受“扁担的作用” 敬爱的朱德同志用扁担()。 心疼领袖的战士们()扁担。 敬爱的朱德同志()新扁担,写上“()扁担”。 【设计意图】紧扣课题中的“扁担”进行复习,既渗透学生对篇章结构的整仁把握能力,又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抓住关键词,感悟伟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