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多季节通航的适航条件和经济性分析(武汉理工大学)_第1页
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多季节通航的适航条件和经济性分析(武汉理工大学)_第2页
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多季节通航的适航条件和经济性分析(武汉理工大学)_第3页
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多季节通航的适航条件和经济性分析(武汉理工大学)_第4页
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多季节通航的适航条件和经济性分析(武汉理工大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多季节通航的适航条件和经济性分析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武汉理工大学中远技术分中心2013 年 3 月 10 日、乙前言随着我国加入wto ,国际海运经济对我国经济的影响越来越凸显,海运经济已成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北极“东北航道”的通航会对十分依赖国际海运的中国经济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在“东北航道”的通航开发过程中, 由于航线本身特殊的地理特点和气候环境, 我们还面临着一些函待研究解决的关键问题,如:通航海域航行条件、海冰分布情况及研究、年通航时间、通航船舶要求及建造、航行区域的法律法规的制定、通航经济性分析等许多问题。虽然问题颇多,但“东北航道”巨大的航运经济价

2、值,吸引着许多国家趋之若鹜,除了北极地区的八国之外,日本和韩国也纷纷染指。中国是近北极国家,北极航道对国家有重要的战略安全意义,中远集团作为最重要的一支国家远洋运输船队,在执行国家战略部署、维护国家战略安全方面义不容辞。同时北极航道带来的战略和商业机遇,是中远集团作为国家海运主力船队所需要前瞻性考虑的。 相信在不远的将来, “东北航道”必会成为连接中欧海运贸易的关键纽带,它将继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后,第三次革命性地改变世界海运贸易格局,同时对我国海运贸易以及国民经济带来巨大的改 变。本文主要通过对东北航线的多季节通航的适航条件和通航的经济性进行了分析,得出了一定的有益结论,对于东北航线的通航

3、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依据。首先,对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多季节通航的适航条件进行了整体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1 ) 东北航线的通航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并初步给出了东北航道航线图;( 2 ) 但在近几年内的 5 月 -10 月份, 东北航道不能满足普通商船的通航, 必须建造冰区加强型船舶才能通行,且破冰能力至少是b*1 型(破冰能力 >75cm ) 。( 3 ) 通过综合考虑东北航道的地理特征、 通航水域冰情以及船舶选型的影响因素,船舶类型建议采用集装箱型船。最后,对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多季节通航的经济性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得出的结论是:( 1 )对于东北航线,最大的运营成本来自于燃油费和破冰护

4、航费;对于苏伊士运河航线,最大的运营成本来自于燃油费;(2)对于北欧港口,走东北航线的航程要比走苏伊士运河航线要缩短 30% 以上;( 3)绝大部分时段走东北航线要比苏伊士运河航线航行时间短,特别是:在8 月底至 9 月初 4000 teu 加强型集装箱船走东北航线(从上海至摩尔曼斯克)比普通商 船走苏伊士运河航线快11 天;而散货船的同类比较则要快18 天;( 4)当航行距离差距较大时,走东北航线比苏伊士运河航线利润高很多,例如:5 至 10 月份, 4000 teu 集装箱船走东北航线(从上海至摩尔曼斯克)的经济效益均高于走苏伊士运河航线;其中 ,最多的 8 月份可节省130.67 万美元

5、,最少的5 月份也可节省 46.32 万美元;当航程差距不是很大而且冰区范围较大时,走东北航线的燃油成本优势不足以抵消昂贵的破冰护航费,得不偿失;( 5)如果能通过一些方式(如组织编队通航等)降低单船破冰护航费,走东北航道的优势将进一步得到体现,当然,同时还必须从长远目光和战略眼光来看问题。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多季节通航的适航条件和经济性分析按照中国远洋运输(集团)总公司提出的“北极地区东北航道多季节通 航分析”的任务要求,武汉理工大学联系人钱作勤教授组织能源与动力工程 学院、交通学院以及航运学院的相关专家形成了项目领导小组和工作组, 多次召开了工作会议,严新平副校长主持了工作会议并做出了重要指示

6、。项目工作组紧扣任务要求对相关问题展开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初步形成 了以下分析研究报告。一、适航条件分析本文适航条件分析主要包括:船舶在北极地区东北航道航行的路线选 择、船舶类型选择(集装箱船或巴拿马型散货船)、东北航道区域的气候 条件以及东北航道区域地区的法律法规等。(一)东北航道的航线选择船舶在出海航行前必须根据航行的目的和具体要求,认真、全面地制 定出安全且经济的航线,这一过程不仅需要参照历史航行经验,而且需要 针对具体的航区分析其气象状况、航道情况以及服务设施等条件,还必须 考虑到船舶自身的性能参数、配载情况以及船员技术水平等。对于北极航线来说,由于自然条件和航行环境较恶劣,海冰的存在

7、不但严重影响航速,更重要的是会对船舶的安全航行造成障碍,同时由于缺乏在北极冰区的航行经验,因此对航线的选择和制定就显得尤为重要了。1 . 北极地区概况北极地区是指66°33'n以北的广大区域,北极地区的总面积约为2100万平方公里,其中陆地部分约占 800 万平方公里,北极地区与常年无人居住的南极大陆不同,其陆地、岛屿及近岸海域隶属于美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典、丹麦、冰岛、挪威和芬兰等 8 个环北极国家。北极地区的北冰洋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洲、欧洲和北美洲之间,被陆地包围,北冰洋面积 1475 万平方公里,只相当太平洋面积的 1/14 ,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 4.1% ,是世

8、界四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海洋。北冰洋平均水深1225 米,为太平洋的1/3 ;最大水深5449 米,不及太平洋的 1/2 。在北冰洋的周围有非常宽阔的大陆架,水深不足 200 米的面积约 440 万平方公里,约占总面积的 35.8% 。北极地区冬季极夜期长179 天, 夏季极昼期长180 天, 北极地区常年处于低温状态,一年有明显的四季之分,冬季为 11 月 - 次年4 月,平均气温在 -20- -30左右。 7 月-8 月为夏季,平均气温在5- -8左右。北冰洋冬季80% 水域为冰, 夏季超过 50% 水域为冰, 冬季沿岸由于潮汐的影响,会形成平均厚度2 米左右的破碎冰,严冬时,这些破碎冰会挤压

9、积聚成冰脊和冰丘,有时高达十几米。北冰洋每年11 月 -次年 3 月盛行南或西风, 4-8 月多为东北风或东南风。 夏季风力较小, 冬季风力较大, 在楚科奇海可达8 级, 最大可达 11-12级。北冰洋每年 11 月 - 次年 4 月封冻, 7-9 月沿岸冰融化,一般意义上讲北极水域是不适于普通商业船舶的航行,但近些年来受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在夏季,北极地区部分水域二年冰覆盖区域的冰层厚度会变薄,部分当年冰覆盖区域的冰层会全部或部分融化,这就为普通商业船舶在该区域的通行创造了外部的条件。北极地区的石油、天然气储量最为丰富,约占全世界总储量的 1/4 主要分布在北冰洋的巴伦支海、 挪威海和喀拉海

10、的大陆架, 可称为“地球尽头的中东”。2 .北极航道图1.1北极航道(东北航道、西北航道及北极点航道)示意图北极航线,也称北极航道,是指穿过北冰洋,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海上 航道。北极航线主要有三条航线:第一条是东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离岸海 域。从北欧出发,向东穿过北冰洋巴伦支海、喀拉海、拉普捷夫海、新西伯 利亚海和楚科奇海,直到白令海峡。这是连接西、北欧和太平洋西岸国家和 地区的最短航道;第二条是西北航道,以白令海峡为起点,向东沿美国阿拉斯加北部离岸 海域,穿过加拿大北极群岛,直到戴维斯海峡。这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最 短的航道;第三条是穿越北极点航线。这条航线从白令海

11、峡出发,不走俄罗斯或北 美沿岸,直接穿过北冰洋中心区域到达格陵兰海或挪威海。 由于北冰洋中心 区域为多年累积的海冰所覆盖,海冰最为密集和厚实,这条航线将是最后开 通的和被利用的。3 .东北航道的航线选择本报告所研究的北极航线主要针对东北航线。 这是因为一方面“东北航 道”海冰融化速度最快,将最早实现全年通航;另一方面,由于中国已经成 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而欧洲则是世界最大的消费品市场“,东北航道” 作为连接中欧最短的海上通道,必将成为我国重要的运输航线。图1.2东北航道和传统航道示意图1)未来全球气候变化趋势对航线的影响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就大规模地向大气中排放超量的温室气体而且愈演愈烈

12、,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自然气候变化也越来越快,随着气候变暖导致海冰面积的减小,夏季海冰融化后的洋面所吸收的太阳热量,到冬季也更易转移到大气中,由此也加快了大气温度的升高。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北极地区的温度升高速度两倍于全球平均值。现在,北极夏季冰面盖面积的大小仅有 50 年前的一半,自上世纪50 年代有观测记录以来, 北冰洋海冰区域正稳步减少, 2007 年 9 月更达到有记录以来的新低,比19792000年海冰面积平均值低39%; 2008年9月,海冰面积也较前述平均值低34% ,仅高于 2007 年的观测数据; 2009 年 9月,海冰面积同样大幅缩减,也仅高于 2007、 2008 年观测数

13、据。自 1979年,开始使用卫星监测北极夏季海冰面积以来,已有相当多的证据表明,北极夏季海冰面积在过去 30 年里呈缩减趋势。2)东北航道地理环境和特点东北航道从白令海出发 ,穿过楚科奇海、东西伯利亚海、拉普捷夫海和喀拉海直到北冰洋巴伦支海。东北航道大部分航段位于俄罗斯北部沿海的北冰洋离岸海域,其海岸线十分曲折, 形成了许多浅而宽的边缘海及海湾, 海岸类型中有侵蚀海岸、峡湾式海岸、三角洲型海岸及泻湖式海岸,沿岸地区岛屿众多,有些地势比较低洼,在融化时形成湿地、湖泊和大面积沼泽。f面分三部分来介绍东北航道的具体特点:别尔科夫厮基东北航道航线、臃夫岛上扬斯克就加取i噩东北肮道航线图1.3东北航道白

14、令海峡至东西伯利亚海部分图1.3中红色线路显示的东北航道的第一部分,经过白令海峡,到达楚科奇海,通过德朗海峡,进入东西伯利亚海,接着进入拉普捷夫海。其中桑尼科夫海峡是穿过新西伯利亚群岛,连接拉普捷夫海与东西伯利亚海的第二条海峡,长约402千米,水深12.8米,也是东北航道水位最浅的位置。图中所示的德米特里拉普捷夫海峡是新西伯利亚群岛与俄罗斯内陆之间最南端的通道,它连接着拉普捷夫海与东西伯利亚海。该海峡长约130 千米,水深1215米,但其东侧水深只有不到10米,仅限吃水小于6.7 米的船只通航。图1.4东北航道拉普捷夫海至扬斯克海峡和红军海峡部分图1.4所示的红色线路是东北航道第二部分,从拉普

15、捷夫海进入维利基茨基海峡,到达喀拉海。其中维利基茨基海峡长约111千米,最窄宽度为54千米,水深40230米之间,是连接喀拉海和拉普捷夫海最短且最148千米,最小水深 37米。在著名的一段航道。绍卡利斯基海峡位于维利基茨基海峡以北,是喀拉海进入拉普捷夫海的第二条可通航海峡,长约 其北面则是扬斯克海峡和红军海峡东北航道航联堂一耶夫菽图1.5东北航道喀拉海到摩尔曼斯克港口部分图1.5中红色线路是东北航道第三部分,航线从喀拉海到摩尔曼斯克的部分。从喀拉海通过喀拉海峡进入巴伦支海,然后到达摩尔曼斯克。喀拉海峡是巴伦支海和喀拉海之间海运经过的主要海峡,长约39千米,最窄为41千米,水深最浅15米,这里已

16、经建立起分道通航航制。3)目前东北航道冰情分析船舶在冰区航行,海冰密集度分布、海冰厚度和冰面堆积程度是影响船舶安全航行非常重要的因素。中国第5次北极考察于2012年6月27日开始,7月11日到达白令海,雪龙船于7月21日在弗兰格尔岛附近海域与俄罗斯引航编队会合,7月22日至8月3日自西向东从北极低纬度海域顺利穿越东北航道,13日顺利抵达冰岛附近海域。这次北极考察首次成功地穿越了东北航道,取得了一系列第一手的宝贵数据,提供了大量的珍贵资料。以下结合中国第5次北极考察以及相关资料对东北航道 5月-10月的 海冰情况进行分析。图1.6 2012年7月22日至8月2日的北冰洋海冰范围(红线为雪龙船的航

17、迹)图1.7 “雪龙号”沿高纬航线航行期间8月24日-9月3日)北冰洋海冰范围的变化图1.8 2012年中国北极考察沿东北航道和高纬航线海冰厚度的分布情况图1.9近年来东北航道海冰覆盖区域的分布情况由图1.6可以看出,7月下旬和8月初,在进入白令海不久,沿俄罗斯海岸线在东北航道上海冰密度还比较高;由图 1.7可以看出8月下旬和 9月初,东北航道上的海冰基本都已融化,只是在一些高纬度上还有一些 海冰;从图1.8中可以看出7月下旬和8月初,在进入白令海不久,沿俄罗 斯海岸线附近海冰厚度在80cm左右,在北地群岛和拉普捷夫海附近海冰 厚度也在80cm左右,有的局部区域甚至超过了 1m;从图1.9近年

18、来东北航道海冰密度的分布情况来看,也只有在 8月底 和9月初东北航道上的海冰已基本融化,同时在 5-10月份期间东北航道 区域的海冰密度大部分都在 7/10以下。4)航线的选择根据以上分析,在东北航道上初步确定航线,具体线路图为:由白令海峡,到达楚科奇海,通过德朗海峡,进入东西伯利亚海,再 到桑尼科夫海峡然后进入拉普捷夫海;从拉普捷夫海进入维利基茨基海峡, 到达喀拉海;从喀拉海通过喀拉海峡进入巴伦支海,然后到达摩尔曼斯克港口。(可参看前面图1.3、图1.4、图1.5)图1.7东北航道的航线图(红色线路表示东北航道航线,其中绿色线路是俄罗斯强制引航路段)(二)船舶类型选择船舶选型的影响因素有很多

19、,按照中远集团公司的要求,主要分析集 装箱船和巴拿马散货船。1 . 船舶吃水深度的影响:东北航线的最浅航道深度为 12.8 米(桑尼科夫海峡, 参看前面图 1.3) ,而 3000-4000teu 的集装箱船的吃水为 11-12 米, 4000teu 的集装箱船的吃水为 12.5 米,可以通过航道的最浅深度。 6-7 万吨的散货船和4000teu 的集装箱船相当,但其吃水深度超过了 13 米。一般而言,船舶吨位越大, 破冰能力也更强, 如果船舶吨位过小, 不足以达到破冰的效果。2 .船体形状的影响:集装箱船头下端较尖,而散货船船头下端宽大,因而集装箱船的破冰阻力相对于散货船较小。3 .货物性质

20、的影响:货物在低温条件下理化特性发生变化后给船舶带来的次生影响可能是整体的并且是危害更大的。例如,当船舶运载煤炭或精矿粉时,如货物中所含的水分因低温而发生结冰导致货物体积增大时,就完全有可能对船体结构造成破坏,相对于散货船影响较大。4 .风对船舶稳性的影响:由于集装箱船舶的重心相对于散货船较高,所以风对集装箱的船舶稳 性影响较大。但是,根据相关文献显示东北航道在通航时期风力较小,所 以,风对船舶稳性的影响较小。5 .货运贸易的构成及特点:目前矿砂、 原油贸易主要来源于巴西、 澳大利亚, 基本不走东北航线,而我国是轻工业品出口大国,与北美和欧洲的贸易比重最大,而且以集装箱运输货物为主,并且集装箱

21、船航运周期短,相比散货船利用率高,租金相对较高, 所以未来贸易格局将急剧需要一批适应此航线的极地集装箱船。适用于极地航行的集装箱船在大量减少海上运输成本的同时,也将降低和分担途径马六甲海峡、巴拿马运河、索马里海域和苏伊士运河等高敏感区所带来的政治风险和经济成本。综合以上的各因素的比较分析,选用集装箱船更有优势,对于北极航线集装箱船通航可行性的研究对于我国的国家战略和我国的航运企业更具现实意义。(三)东 北航道的气象条件和环境因素2012 年中国第五次北极科学考察, 在东北航道航行期间, 受气旋影响出现 2 次强风天气过程,分别是2012 年 7 月 20 日位于楚克奇海和 7 月29-30 日

22、经过维利基茨基海峡期间,风力达到 7-8 级。在楚克奇海,最低气压 1001.4 hpa ,短时风力达到 8 级。由于大风持续时间只有3-4 小时, 又临近浮冰区边缘,故没有形成较大涌浪,最大浪高 2 米以下。在北地群岛附近通过维利基茨基海峡期间, 观测到气旋系统最低气压994.7hpa , 由于狭管效应使风力加大,大风持续 24 小时以上,但沿岸有浮冰,亦没有大的涌浪影响船舶航行, 最大浪高 2.5 m 。 另外, 2012 年 07 月 24 日受气旋影响,出现较强降雪,持续12 小时以上。北冰洋夏季海表蒸发量较大,从而导致较高的相对湿度,在冰区和边缘区均在 80% 以上。同时北冰洋云量也

23、比较大,大多在9 成以上,云高较低。 上述因素使沿航线经常出现海雾天气, 能见度下降, 能见度小于 1 km ,甚至 500 m 的情况经常出现。相比较,沿东北航道的能见度比高纬航线更差。东北航道航行期间, 9 天有雾, 7 天能见度小于 1 km。 7 月 24-27 日相对湿度均在94% 以上, 7 月 25 日在东西比利亚海航行期间全天连续被浓雾笼罩,能见度小于 300 米。沿高纬航线,从8 月 25 日至 9 月 1 日相对湿度持续在90%以上,能见度时好时坏, 差时 100 m , 好时 10 km 以上。沿高纬航线,云量在7-8 成以上,个别时段出现5 成以下的晴天。能见度不好的天

24、气会严重影响船舶冰区航行,在东北航道编队航行时,容易导致难以跟随领航船破冰水道,这时需与领航船和前方船只及时沟通。在高纬度航行时,由于海冰密集度较大,水道呈现非线性和不连续分布,能见度不好时,也会影响船舶局地航线的合理选择。总之,从冰区航行角度来说,卫星遥感观测资料能为决策大方向的航 线选择提供重要信息,局地航线的选择则还需要依靠船载雷达和望远镜瞭 望的判断,若岸基雷达和航空器观测为冰区航线提供更多的保障信息则能 有利于船舶选择更合理的局地航线。(四)北极地区水域航行船舶的基本要求对于进入北极地区水域航行的船舶,由于气候条件恶劣、大量冰块的 存在、距离远、极昼与极夜等特殊因素,进入北极地区水域

25、航行的船舶, 不仅仅是要求其在船体结构和动力系统方面能够抵御严寒、抵御冰的不断 冲击以及保证足够的动力外,还要求在船员安全、通信导航、船舶与货物 安全、防污染等各个方面都要能够适应极地地区的特殊要求。为了抵御冰的冲击、低温及适应复杂航道的需要,航行于北极地区水 域船舶的船体结构必须经过加强,这种加强必须符合船级社的相关具体要 求。航行于北极地区水域的船舶往往会采用双壳船体,船形平滑,船脑和 船艇安装有高效的推进器,肥型船脑有利于船舶前行和破冰,同时采用特 殊涂层可以降低船体与冰块之间的摩擦。止匕外,对主机功率和操纵系统的 要求也会更高,还要配备适合极端寒冷环境的特殊主机冷却装置与启动装 置。进

26、入北极地区水域航行船舶的压载水系统和冷却水系统必须要能够保 证在低温下的正常工作。进入北极地区水域航行船舶的通信导航系统必须能够适应极地地区磁 场的变化。在一般情况下,通信系统可以正常工作,但普通的导航系统将面临失效的问题, 陀螺罗经的指向力矩随纬度的升高而变小, 纬度超过 70时准确率将会显著下降,当达到北纬 85 ° 的时候将失去作用,而磁罗经在磁极附近对航海的作用非常小。船上各类污水处理系统应尽可能地保证不在极地地区水域进行排放,船舶各类装备应能够保证船上人员在极地特殊环境下的安全和工作便利,船上的救生设备必须要能够保证紧急情况下船上人员的逃生和生存。由于北极地区水域的特点对航

27、行于这一区域的船舶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这必然会增加船舶建造的成本,因此在满足船舶安全性要求的前提下, 如何通过新技术、 新材料的采用和设计的优化, 降低船舶建造的成本,也是对航行于北极地区水域船舶的一项基本要求。由于冰区加强船舶所涉及技术的复杂性,因此冰区加强船舶的研发和建造,在一定的意义上也代表了世界船舶研发建造和运营的领先水平。(五) 东 北航道区域地区的法律法规1. 船舶航行安全方面1)国际层面极地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2002 年 imo 发布 msc/circ.506 通函 在北极冰覆盖水域内船 舶航行指南。2009年imo通过了 a.1024 (26)决议在极地水域内船舶航行指南,其

28、内容包括:对船舶结构、设备、操作和环境保护进行要求,应用范围延伸到所有的极地水域(南极和北极水域,不限于冰覆盖的水域),只允许部分或者全封闭救生艇,对冰区驾驶员进行资格认证,高标准进行环境保护,适用新修订的 solas 公约第 2 章第 1 条提出的破损稳性要求。2)区域层面目前还没有相关的法规。3)国家层面在国家层面上,加拿大针对船舶在北极地区水域发布了极地航行防污染规则。1.1 mo 强制性极地规则最新进展近几年, imo 一直在推进制定极地水域船舶航行安全规则( polarcode )(极地规则)草案,旨在对上述与极地航行安全以及防污染有关的法规、公约和指南进行整合,形成一个有关极地水域

29、船舶操作安全的国际公约。面对在冰雪覆盖的南极和北极地区航行船舶日益增多,极地规则还有很多问题正在讨论之中。 2012 年 7 月 6 日,英国皇家海军造船协会举办的研讨会透露,业界对imo 制定 极地规则在一些关键细节上也存在意见分歧,分歧主要体现在:是否应该把南极地区也纳入规则;是否要求船舶持有冰级证书的同时拥有航行许可证;对航行在不同厚度冰层的船舶如何进行分类; 如何对待极地区域航行的渔船等等。 考虑到 极地规则制定的复杂性,船舶设计与设备分委会计划将规则制定完成日期推迟至2014 年。3 .极地船级要求国 际 船级社协会组织编 写 了 极地航行船舶 统一要 求 ( unified req

30、uirements ,简称 ur ),即极地船级要求,于 2006 年正式颁布。imo 极地指南规定,只有基于 iacs 极地船级要求,按照极地船级设计的船舶,或者达到相应冰区加强标准的船舶,才能在极地水域航行;冰区定义按照世界气象组织( wmo )对海冰的术语描述。极地船级要求分成i1、 i2、 i3 三个部分: i1 部分为极地级( polarclass,简称pc)描述和应用,对极地级分成pc1-pc7七个等级(pc1为最严重冰况,随着数字递增,冰况依次递减)。各船级社陆续将iacs 颁布的统一要求极地船级要求纳入自身入级规范中。 ccs 在其钢质海船入级规范 ( 2009 版)第 8 篇

31、第 13 章首次编入极地航行船舶的补充规定,并适用于 2008 年 3 月 1 日及以后建造的、拟在有大量浮冰的极地水域航行的钢质船舶,但不适用于破冰船。冰区航行的船舶都需要进行“冰区加强根据不同的结冰海域和不同的海冰厚度,国际海事组织(imo)按照2002年芬兰-瑞典冰级规则 要求,国际船级社协会(iacs)各成员船级社规范全部纳入芬兰-瑞典 冰级规范为基础,作为船舶 冰区加强”。1976年中国船舶检验局钢 质海船入级与建造规范将冰级进行修改,其中 4个冰级与芬兰-瑞典冰 级规则对应,同时根据中国海冰状况,增加1个冰级b级。制定中国船 舶冰区加强等级详见表1.1 :表1.1船舶冰区加强等级冰

32、 级海冰厚度cmb*1 (特别加强)>75b 2 (强的加强)>60b 3 (比较加强)>45b 4 (轻度加强)>30b 5 (加强)> 15-20冰级对船体的建造有具体的要求,如船体舷侧结构和舵布置、推进器和轴系、功率等方面有一些具体的要求。在冰区航行的船舶 ,应该是冰区加 强级船舶。4 .俄罗斯管辖权和规章制度现今,俄罗斯援引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第234条冰封区域的规定“沿 海国有权制定和执行非歧视性的法律和规章,以防止、减少和控制船只在 专属经济区范围内冰封区域对海洋的污染,这种区域内的特别严寒气候和 一年中大部分时候冰封的情形对航行造成障碍或特别危险,而且海

33、洋环境污染可能对生态平衡造成重大的损害或无可挽救的扰乱。这种法律和规章 应适当顾及航行和以现有最可靠的科学证据为基础对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宣称对东北航道拥有管辖权。 该条款赋予沿海国单方面制定和执行非歧视性的法律,以及在其专属经济区内的执行环保法规的权利。俄罗斯法律规定, 所有船舶欲进入东北航道(包括俄罗斯200 海里经济专属区内的所有区域)应提前提出申请,必须接受俄罗斯的领航和破冰服务,支付固定的航道使用费 常被称为“破冰费”,俄罗斯联邦税务局目前规定东北航道的最高破冰费用为 19 美元/吨,这也会影响船东对于冰区航行的需求。俄罗斯破冰船服务费很高,并且这些费用与实际提供的服务有时没有

34、直接联系。 例如, 在夏季冰情较轻时, 抗冰船可以不需护航而通过航道,但仍需支付全额费用。该收费体制是过境运输业务的一个主要障碍。自东北航道 1991 年对外国船只开放以来,即使在有利于航行的条件下,俄罗斯当局也并未出台一个完善的体制来推动使用这条航道。(六) 小 结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北极海冰逐渐持续的减少,但在近几年内的 5 月-10 月份,普通商船不能通行,必须建造冰区加强型船舶才能通行,且破冰能力至少是 b*1 型(破冰能力 >75cm ),航行路线可参考本文图 1.7 路线;综合考虑东北航道的冰情以及船舶选型的影响因素,船舶类型建议采用集装箱船型。但由于在北极地区水域航行的船舶受

35、到严格技术条件要求、国际法规公约限制以及俄罗斯的管辖权、规章制度等,增加了北极地区水域航行的船舶航运成本,因此必须进行全面的经济性分析,进一步评定我国东北航道通航的可行性。二、 经济性分析影响船舶经济性的因素有很多 .其中主要的包括:船舶造价、燃油费、保险费、引水费、适冰证书、航行许可证、破冰船护航费、船员培训费、生活垃圾处理费、船舶检验费、航行天数、船舶折旧、人员工资、运河费用等。 而其中船舶造价(或船舶折旧费)、燃油费、保险费、武装保安护航费、破冰船护航费(或苏伊士运河航行费)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 人员工资、防污染费和船舶检验费等许多方面即使在不同航线目前差异也不是很大。以下选用了 400

36、0teu 集装箱船和 5.7 万吨散货船进行分析研究。(一) 船 舶折旧费船舶造价随时间性变化性较大,见表2.1 。一般情况下, 加强型的船舶的价格比同类型和吨位的集装箱船舶高 20% , 船舶折旧费用也高 20%左右。以2012年价格为例,4000 teu非加强型集装箱船平均价格为 4500 万美元,则4000 teu加强型集装箱船的平均价格为 5400万美元。5.7万 吨非加强型散货船造价为2400万美元,则5.7万吨加强型散货船造价为 2880万美元。4000 teu废集装箱船舶的净吨约为2.2万吨,5.7万吨废 散货船的净吨位约为1.2万吨。2012年后废船价格约为470美元/净吨,

37、船舶寿命按25年算可得到日折旧费见下表。表2.1不同年份4000 teu非加强型集装箱船和5.7万吨散货船平均价格和日折旧费单位:万美元平均造价日折旧费集装箱船散货船集装箱船散货船2010 年500028000.430.252011 年540028000.480.252012 年450024000.380.20(二)燃油费营运船舶的燃油费主要与消耗燃油量有关,而船舶消耗燃油量主要与 海运里程、船型、船舶吨位、船舶速度、船舶阻力等相关。上海经苏伊士 运河航线或东北航线到西欧各港口里程见表 2.2和图2.1。表2.2上海经苏伊士运河航线或东北航线到西欧各港口海运里程对照表抵达港口名称苏伊士运河航

38、线里程 (海里)东北航线里程 (海里)两条航线海运 里程差 (海里)节省里程比(%)鹿特丹(荷兰)109197668325130特隆赫姆(挪威)116736920475341摩尔曼斯克(俄罗斯)125126476603648传统航线东北航线图2.1上海经苏伊士运河航线或东北航线到西欧各港口海运里程对照图东北航道根据航线水域情况,大致分为:正常水域(非冰区)航段、冰区非引航段(海冰密度在 7/10以内),冰区引航段,各航段里程见表 2.3在正常水域航彳f (无冰),4000 teu集装箱船舶按20节航速航行油 耗0.245吨/海里,5.7万吨散货船按14节航速航行油耗0.12吨/海里。在冰区非引

39、航段航彳f (海冰密度在 7/10以内),4000 teu集装箱船 舶按5节航速航行油耗0.49吨/海里,5.7万吨散货船按5节航速航行油耗 0.24吨/海里。在冰区引航段航行,由于不同月份冰厚度不同,因而不同月份航速也 不同。其中,5月份冰情严重,设定引航航速为 7节;9月份基本无冰, 航道情况较好,引航航速可达 15节;其它月份根据冰情不同,分别设定为,6月份为8节,7月份为10节,8月份为11节,10月份为9节表2.3 5-10月份东北航线各航道里程(单位:海里)月份冰区非冰区引航段里程非引航 段冰区 里程上海至鹿特丹非 冰区里程上海至特隆赫姆 非冰区里程上海至摩尔曼斯 克非冰区里程5月

40、1541(7节)10085119437139276月1541(8节)7935334458641427月1541(10 节)1945933518547418月1541(11 节)666061531348699月1541(15 节)061275379493510月1541(9节)412571549674523根据近5年的平均油价,约为920美元/吨。由表2.2、表2.3及油价可以得到5-10月份上海港经东北航线航道到欧洲不同港口单航次油费,见表2.4,表2.5。由表2.2可计算得到上海经苏伊士运河到欧洲各港口的燃 油费。表2.4 5-10月份集装箱船上海经东北航线航道到不同港口单航次汕费(单位:万

41、美元)月份上海至鹿特丹上海至特隆赫姆上海至摩尔曼斯克5月165.1148.2138.26月161.5144.6134.67月151.1134.3124.38月150.1133.2123.29月157.7175.5165.510月154.5137.6127.6表2.5 5-10月份散货船上海经东北航线航道到不同港口单航次汕费(单位:万美元)月份上海至鹿特丹上海至特隆赫姆上海至摩尔曼斯克5月83.074.869.96月81.973.768.87月78.470.265.38月78.970.665.79月84.793.488.510月79.371.066.1上海经苏伊士运河航线到欧洲各港口的燃油费,见

42、表 2.6,表2.7。其中加强型船舶比同载重量非加强型船舶要重、其动力性要增强,即耗油量 增加,本课题计算中将取加强型船舶重量比非加强型船舶多耗油0.5%。表2.6集装箱船上海经苏伊士运河航线到欧洲各港口的燃油费(单位:万美元)上海至鹿特丹上海至特隆赫姆上海至摩尔曼斯克非加强型船舶246.1263.1282.0加强型船舶244.9261.8280.6表2.7散货船上海经苏伊士运河航线到欧洲各港口的燃油费(单位:万美元)上海至鹿特丹上海至特隆赫姆上海至摩尔曼斯克非加强型船舶120.5128.9138.1加强型船舶119.9128.2137.4(三)每航次运行时间在冰区航行的船舶在平均船速通常在

43、5节左右,在非冰区集装箱船通 常在20节左右,散货船通常在14节左右。由表2.2和表2.3以及船舶航 速可以得到不同月份船舶走东北航道每航次航行的天数。由下面的表2.8、表2.9和表2.10分析得知:每年的绝大部分时段走东北航线要比途苏伊士运河航线航行时间短。特别是:在8月底至9月初4000 teu加强型集装箱船走东北航道(从上海至摩尔曼斯克)比普通商船走苏伊士运河航线快11天;而散货船的同类比较则要快18天。表2.8 5-10月份4000 teu加强型集装箱船走东北航道单航次航行天数(单位:大)上海至鹿特丹上海至特隆赫姆上海至摩尔曼斯克5月2827266月2624237月2019188月19

44、18179月17151510月222120表2.9 5-10月份5.7万吨加强型散货船走东北航道单航次航行的天数(单位:天)月份上海至鹿特丹上海至特隆赫姆上海至摩尔曼斯克5月3331296月3128277月2623228月2522219月23211910月282524表2.10苏伊士运河航线单航次航行的天数(单位:天)上海至鹿特丹上海至特隆赫姆上海至摩尔曼斯克4000 teu非加强集装箱船2324265.7万吨非加强型散货船323537(四)保险费船舶航行的保险费主要包括海运保险费和海盗保险费。其中东北航线相对安全,基本不需要海盗险,苏伊士运河航线因为要经过索马里附近海 域,需要购买海盗险。海盗保险费通常为 0.125-0.2%船舶总价格,苏伊士运河海运保险和东北航线保险均取 2%船舶总价格。表2.9不同航线集装箱船保险费估算表(单位:万美元)费用类型4000 teu非加强型集装箱船4000 teu加强型集装箱船苏伊士运河航线东北航线苏伊士运河航线东北航线年海盗保险费7.3408.810年海运保险费9090108108年总保险费9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