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第二学期科学教案_第1页
五年第二学期科学教案_第2页
五年第二学期科学教案_第3页
五年第二学期科学教案_第4页
五年第二学期科学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教 学 设 计20152016学年度第二学期 科学 学科 铁 东 小学 五年 班 教 者 尹玉玲 2016年3月周次时间内容课时备注13月14日第一单元1,.2.3课323月711日第一单元3.4.5课333月1418日第一单元6课单元总结343月2125日第二单元1.2课353月284月1日第二单元3.4课364月58日单元总结阶段复习274月1115日第三单元1.2课384月1822日第三单元3课单元总结阶段复习394月2529日第四单元1.2课3105月46日学校文化艺术节等活动3115月911日第四单元2.3课单元总结3125月1620日第五单元1.2课3135月2127日第五单元3课

2、单元总结3145月306月3日阶段性复习评价3156月610日第六单元1.2课3166月1317日单元总结阶段评价3176月2024日综合实践活动3186月277月1日期末复习3197月48日期末复习期末复习3第二学期五年级科学学科教学进度表本学期提高本学科教学质量措施学生基本情况:1、整体学习状况:学生整体学习比较认真,对科学实验比较感兴趣,不喜欢死记硬背的知识,理解不甚深刻,运用能力差。 2、已有知识、经验:独立探究能力和主动探究意识不强。家长和学校偏重于语、数、英教学,使学生没能很好地在观察、实验、调查等实践活动中获取知识、发展能力、培养思想情感。 3、儿童心理分析:儿童对周围世界有着强

3、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而我们的科学课程内容贴近小学生的的生活,强调用符合小学生年龄特点的方式学习科学,学生必将对科学学科表现出浓厚的兴趣。提高措施: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3、各班建立科学学习合作小组,让学生在相互交流、合作、帮助、研讨中学习。4、给学生提问和假设机会,并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寻找证据进行验证,经过思维加工,自己得出结论,并把自己的认识用于解决问题的实践。 年级下册科学科教材通览1、“神奇的机械”这一单元就是要引导、鼓励孩子对生活中一些典型的简单机械进行研究,让他们通过

4、一个个亲历的活动,探索简单机械的秘密,发现它们的规律,体验成功的乐趣。本单元包括怎样撬动它、旗杆上的简单机械、汽车方向盘的研究、盘山公路的启示、动力的传递、研究自行车这六课组成。2、“形状与结构”这单元是由折形状、搭支架、建桥梁、造房子、建筑的艺术等五课组成。本单元就是让学生在认识了常见材料、常见力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形状与结构的初步知识,掌握科技制作的初步技能,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新兴趣、创新胆量。真正感受科技技术在人类发展、社会进步中的重要地位。3、“它们是怎样延续后代的” 这单元是由不用种子也能繁殖吗?、动物怎样繁殖后代、孵小鸡、我是怎样出生的、小羊多利是怎样出生的等五课组成。本单元围

5、绕“它们是怎样繁殖后代的”这个话题,比较全面地讨论了植物、动物、人的繁殖问题。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每个人都认识到繁殖是生命的共同特征,体会到生命的来之不易,从而产生珍惜生命、热爱生活的感情。4、“人体的司令部”这单元是由人体指挥中心-大脑、信息传递的路径-神经、巴甫洛夫的狗、精心保护我的大脑等五课组成。本单元从趣味性、适切性、系统性、发展性、探究性几方面原则出发,选择身体作为研究对象,依据课程标准中“健康生活”的一级主题,“生理健康”、“良好的生活方式”两个二级主题进行教学。5、“岩石与矿物”这单元是由认识常见岩石、认识矿物的性质、日益减少的矿物资源等三课组成。能够用相关的分类标准(如颜色、形

6、状、软硬等)给岩石分类。总计第1节课题1.什么叫机械第1 课时教 具 教学目标1. 能够通过分析,判断哪些物品属于机械。2. 能够通过对比,知道机械能够降低工作难度或省力。3. 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4. 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重点知道什么是机械。难点判断哪些物品是机械。教学流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复习导 入探索新 知巩固练 习游戏导入新课1、谈话:校园里有个大石头,需要移动位置,你么有什么好办法吗?2、活动,学生说出自己方法。3、回报交流;讨论哪种方法实用、便捷、有效?4、引出出什么是机械1.认识机械劳动过程使用的撬

7、杠、学校升旗的装置就是机械。教师出示几个简单机械实物图片让学生判断是否属于机械2、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含义教师归纳,以上简单的工具就是机械它们用哪些部分在工作?给人们带来哪些便利?揭示机械的概念,归纳简单机械和复杂机械的区别与联系3、指导学生认识机械的作用讨论:要是没有一些机械帮助人们工作,将会出现什么现象? 4、介绍古代机械(1)看书了解古代人们使用机械的图片,讲解认了使用、制造机械历史悠久(2)分析古代机械使用如何让降低劳动难度或省力,体会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布置作业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或观察哪些物体属于机械,他们怎样方便了我们的生活?将学生从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引导到科学探究的机械选用中来。让学

8、知道机械是人们生产及生活中一种常用的工具或用具。板书设计 1. 什么叫机械机械优点:方便、降低劳动难度或省力。 简单机械的特征:简单的劳动工具组合而成、 反思知道复杂机械是由简单机械组成的,复杂机械又叫机器。知道人类很早就开始制造和使用机械,科学在不断发展。总计第 2 节课题2. 怎样移动重物第 1 课时教 具 书中图片教学目标1.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2.知道杠杆的特点,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3.能够通过实验发现杠杆省力的原理。4.知道杠杆在生活中被广泛运用,能够说出生活中运用杠杆的一些事例。重点研究杠杆省力的秘密。难点探究利用支点使木尺平衡的方法。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

9、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一创设情境,导入研究主题二认识杠杆的结构,探究杠杆的功能三巩固应用、拓展延伸四课后小结1.谈话:老师需要你们帮我解决一个问题,现在我打不开罐头。你们谁能帮助我?2.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和体验。3.提问:如果现在要你移动的不是罐头的盖子而是一块你根本搬不动的大石头,你怎么办?(学生讨论并发表意见)4.操作演示后揭示:这种用来撬开或者提升物体的工具叫杠杆,是人们最早使用的最为简单的机械之一。相传古埃及人就是用这种“棒”搬动巨石,建造了金字塔。5.谈话:这些“棍”、“棒”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能产生如此大的力?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种能撬动大石头的装置杠杆。1.谈话:在力的

10、作用下能够绕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叫杠杆。所以要构成一个杠杆,必须有哪些材料?(一个支点和一根能绕支点转动的硬棒。)2.教师画杠杆的示意图,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分析,认识杠杆的支点、动力和阻力等。3.分组实践操作活动。要求每个小组有一把尺子、一支铅笔和一些硬币。把铅笔(支点)放在尺子的中间刻度下方。在尺子两端各放一枚硬币,观察发现了什么。指导学生记录他们的观察结果。预测:如果在尺子一端的一枚硬币上再加一枚,会发生什么?做测试,并记录结果。找出一种方法,在尺子的一端放两枚硬币而使尺子仍然保持平衡,实验并记录他们的答案。在尺子两端放不同枚硬币的前进下,寻找到多种使尺子平衡的方法。4.分析讨论实验数据。通过

11、实验你有什么收获?5.讨论:杠杆是否都省力?杠杆在什么情况下省力?在什么情况下费力?在什么情况下不省力也不费力?(作简单示意图表示。)1. 认一认大家带来的工具,你知道是怎么使用的吗2. 说说杠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生活中有哪些省力的杠杆?(剪刀、起钉锤、开瓶器、撬棒、老虎钳、手推车、夹壳器、园艺剪刀等。)生活中用到哪些费力的杠杆?为什么费力还要用它?它还有什么作用?(铁锹、扫帚、镊子、钓鱼杆等,因为使用它们可以使操作活动变得更加方便。)生活中哪种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天平、跷跷板3. 观察课本插图:哪些是省力的?哪些是费力的?4. 讨论:阿基米德曾经说过,如果能找到一个支点,就能把整个地球

12、撬起来。他说得有道理吗?你觉得是否可行?5. 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在交流讨论后认识杠杆。结合教师的示意图了解杠杆各部分。通过平衡尺了解杠杆省力的原理。了解杠杆在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作用。板书设计2. 怎样移动重物杠杆是各种简单机械中最基本的一种。指甲剪、跷跷板、起子启瓶器等都是杠杆。教学反思知道杠杆是一种简单机械,利用杠杆可以省力。知道杠杆的特点,能够找出杠杆上的支点。 总计第 3 节课题3. 斜坡的启示第 1 课时教 具 课件教学目标1.知道斜面是简单机械,了解它就是一面斜坡。2.能够就斜面坡度角度的大小与用力关系提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观察记录,解释规律。3.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

13、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4.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5.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重点知道斜面可以省力。难点发现斜面的角度越小越省力。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一、创设情景,揭示研究主题 二、动手实践,探究斜面省力作用三、实验探究,发现斜面省力规律四、拓展应用,结合生活实践五总结全课1、图片引入:今天老师遇到了一个小麻烦,想请同学们帮我解决一下。今天晚上我要参加一个宴会,于是决定把电动车放在学校,你们有没有好的办法帮我把电动车推进教学楼呢?2、学生交流解决方法。3、介绍斜坡,揭示斜面。4、出示南京古塔和金字塔的图片,介绍很多古建筑就是通过斜面

14、来搬运石头和泥土的。5、根据你的经验,运用斜面往高处搬运重物,它有什么作用呢?1、提出问题:运用斜面搬运重物真的能省力吗?你有办法证明吗?2、学生设计实验:3、学生动手实验注意事项分析:师:实验怎样做已经知道了,在做实验之前谁还能说说我们在做实验时要注意什么?怎样拉?怎样读数?(1)拉动木块时要匀速、缓慢。(2)拉动方向需与斜面平行。(3)在拉动的过程中读数,视线要与刻度一致。4、学生分组实验,做好有关数据记录。5、小组汇报实验结果。6、观察实验数据,你有什么发现?7、交流发现,得出实验结论:使用斜坡能省力。注意事项)1.实验要求:(注意分工合作、记录数据、分析研讨)(1)控制条件:斜面的高度

15、一定。(2)反复实验取平均数,确保实验准确。(3)实验结束后,请及时整理好实验器材。(4)组长组织分析数据,准备汇报实五、课堂小结验结论。2.学生分组开展课内探究实践活动。3.组织汇报、交流并分析实验数据。4.汇报实验结果。小结:当高度相同时,斜面越长坡度越平缓越省力。简单地说,斜面越平缓越省力。(一)斜坡就是斜面1、通过实验,我们可以得出怎样的结论?2、小结:螺旋是一种变形的斜面。盘山公路(s形)和螺钉上的螺纹都是变形的斜面。(二)斜面在生活中的应用1、讨论生活中哪些地方应用了斜面和螺旋,它们的作用是什么?(小组讨论,相互说一说,组长汇报)2、出示斜面应用图片:老师也带来了一些斜面和螺旋,你

16、能找到并指出来吗?并说说它的作用。(1)引桥(2)斧头、凿子(3)立交桥(4)旋转楼梯(5)开瓶器(6)骑自行车上比较平缓的斜坡1、通过今天的学习,请你用一句话来说说得到了哪些启示呢2、课后思考:同样长的螺钉,其螺纹圈数越多越省力,还是越少越省力?了解何为斜面。学生通过实验了解斜坡和拉力的关系。教师巡视,提示定时记录,填写记录表。)通过讨论交流了解斜坡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设计3. 斜坡的启示斜坡就是一种斜面,斜面也是一种简单机械。螺旋式斜面的变形。教学反思知道斜面的角度影响拉力的大小,角度越小,所需的拉力越小。知道螺旋是斜面的一种变形。能发现身边一些利用斜面省力的事例。总计第 4 节课题4.

17、拧螺丝的学问第 1 课时教 具 课件教学目标1. 知道轮轴是一种简单机械。2. 能够通过观察,描述轮轴是由一个轮固定在可转动的轴上构成的。3. 能够组装器材探究运用轮轴可以省力。4. 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5. 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重点通过组装器材进行试验,发现运用轮轴可以省力。难点通过实验、测量,发现轮与轴的直径相差越大,越省力。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一、游戏创情境   提出问题 二、合作探究    解决问题三、师生交流  

18、总结归纳四、实践操作 拓展应用五课后延展 生成创新1.教师组织学生利用啤酒瓶进行“比力气”竞赛。2.学生竞赛产生问题:平时不如自己力气大的同学怎么还赢了呢?3.教师利用问题导入新课。1.教师带领学生仔细观察啤酒瓶,引导学生发现奥秘。2.学生观察汇报。3.教师讲解:其实,我们刚才进行比赛时,老师使用了一个小计谋。老师刚才利用了一种简单机械轮轴。也正如大家观察到的:有一个轮固定在可以转动的轴上的机械就是轮轴。4.教师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有哪些是轮轴呢?5.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进行回忆、汇报、交流。6.教师指导学生验证假设:轮轴省力气。7.学生动手制作轮轴,(1)小组同学合作设计实验方案,汇报交流。(2

19、)教师辅导完善实验方案。(3)组内学生按照既定方案进行实验探究。记录分析数据(4)组内同学探讨交流实验数据1.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2.教师指导学生在轮轴的轮上和轴上分别挂一个勾码,看看能发现什么?3.生观察汇报。4.师根据学生汇报进行演示轮轴省力的秘密。1.谈话:每组的木块上都有一个螺丝钉,你能否用铁棍、螺丝刀和扳子将螺丝钉又快又轻松的拧进木块里。2.小组商量后进行比赛。3.冠军组介绍操作方法,并说明理由。4.教师小结,引出变形轮轴。5.指导学生看教材的图片,并指出图片中哪些地方用到了轮轴,说出轮与轴。6.学生汇报交流。1.教师与学生一同总结学习收获。2.教师引导学生提出与本节有关但还弄不

20、懂的问题,留待课后解决。3.教师布置课后任务。激发学习兴趣。教师介绍轮轴。学生了解生活中的轮轴。在实验中了解轮轴省力的秘密。再次了解轮轴在生活中的应用。板书设计  4. 拧螺丝钉的学问                 轮轴省力教学反思能够寻找出与螺丝刀相同性质的轮轴用具。知道轮轴在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能够识别出轮轴。总计第 5 节课题5 .国旗怎样升上去的第 1课时教 具 多媒体教学目标1.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

21、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2.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动滑轮 和定滑轮。3.会在做滑轮的实验中通过数据分析说明动滑轮和定滑轮的作用。4.知道两种滑轮在生活生产中的一些应用。重点知道动滑轮、定滑轮各有什么作用;难点组装滑轮装置进行实验。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一)引入新课,观察滑轮    (二)了解滑轮的分类及作用             (三)学习应用,迁移拓展1.有谁做过升旗手。2.能告诉我,你升旗

22、的时候是向下用力还是向上用力的呢?3.为什么向下用里,国旗却会向上走呢?4.讲解滑轮的概念。  1.演示提升重物2.在用滑轮提升重物时,两个滑轮的位置有什么不同?3.它们分别是什么滑轮呢?4.我们在利用滑轮提升物体的过程中,用力的大小跟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5.定滑轮和动滑轮各有什么作用?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6.为什么两种滑轮具有不同的作用?7.你可以用杠杆和平衡原理来分析定滑轮和动滑轮分别是什么样的杠杆吗?8.解释一下为什么使用定滑轮不能省力,使用动滑轮可以省力?9.小结。  1.你周围哪些地方用到了滑轮?2.它们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1.学生进

23、行猜测。 2.学生交流。1.学生留心观察演示。2.讨论、提出假设。3.分组实践。4.汇报、交流。1.学生找一找。2.学生答一答板书设计5           国旗怎样升上去定滑轮: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只能改变用力方向动滑轮: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教学反思知道滑轮的构造和作用,知道滑轮有动滑轮和定滑轮之分。能够在具体的情境中识别动滑轮 和定滑轮。总计第 6 节课题6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第 1 课时教 具 多媒体教学目标1. 能够在比较现代自行车与过去自行车的差别中发现自行车的传动

24、方式。2. 能够识别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比较出齿轮传动和链条出动的特点。3. 会利用瓦楞纸和塑料瓶盖组装链条传动和齿轮传动的装置。4. 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5. 能够在玩具和常见机械中找出它们的传动装置。重点发现机械中的传动装置及其作用。难点了解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一、导入 二、探究几种传动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三,回顾和解释1.你们知道自行车为什么会向前进吗?学生交流。2.比较两种自行车的差别。重点观察现代自行车。 让学生交流使自行车向前进的动力来源。教师讲解部分结构,齿轮、链条。1.自行车是如何利用齿轮和链条行

25、进的,请学生画出示意图。2.展示、交流示意图。3.制作链条传动的模型。4.展示制作的模型。5.讲解链条传动的概念。6.让学生解释,链条传动需要哪些基本构件。7.让学生说,链条传动的作用。8.如果没有了条,两个齿轮之间可以构成简单机械吗?9.出示齿轮传动装置。10.讲解齿轮传动的构成和名称。11.比较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的区别。12.观察传动装置的正转和反转。(大轮带小轮和小轮带大轮的区别)13.齿轮传动和链条传动在生活中分别适用于什么地方。1.研究自行车蹬一脚踏板,后轮转几周。2.量量自行车车轮转一圈,在地上行进多长距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板书设计6. 自行车车轮转动的奥秘传动装置包括链条传动和齿

26、轮传动。链条传动可以长距离传动。齿轮传动可以短距离传动。教学反思知道什么是传动装置及传动装置的作用。能够在玩具和常见机械中找出它们的传动装置。总计第 7 节课题1. 折形状第 1 课时教 具蛋壳、百科书、A4纸;多媒体课件。教学目标1.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2.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3.能够通过实验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实验。4.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5.知道改变形状增大承受力的方法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重点探究物体形状和承受力大小的关系难点使蛋壳的切口尽量平直。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激趣导入 、认识物体的基本形状、探究不同形状的

27、纸的承受力 、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拓展应用:蛋壳的启示1.       谈话:老师想用这张纸托起一本书(教师操作),可总是失败,你们有什么好办法帮助老师吗?2.       生尝试用纸托起科学书。3.       提问:为什么现在这张纸可以承受这本书的重量呢?4.       学生汇报(师板书:形状)5、启发:为什么改变这张纸的形状,就使这张纸的(

28、板书:承受力)承受力增大?1.       讲述:(出示4种基本形状)物体有各种形状,但大多数物体是由台形、锥形、柱形、球形等4种基本形状构成的。2.       (出示乌龟、建筑物、帐篷等图片)仔细观察下面的物体是由哪些形状构成的?这样的形状有什么好处?3.       生讨论、交流1、揭示问题:物体的形状对其承受力究竟有什么影响?下面我们就借助这张的纸来进行研究。2、谈话:薄薄的纸片能改变成各种形状,如长方形、正

29、方形、三角形等,也可以把纸折成纸筒的形状,如方形、六边形、圆形、三角形等(出示方形、五边形、圆形、三角形纸筒)。你会折出这些纸筒的形状吗?3、出示做一做,学生按要求折纸。4、谈话:我们把纸折成这些形状,目的是为了检测它们的承受力。那么我们刚才折的这些形状的纸筒,谁的承受力最大、谁的承受力最小呢?你能预测一下吗?5、学生讨论。(教师提醒:它们能放在一起比较吗?为什么?比较的时候在哪些方面应该保持相同的呢?)6、记录好预测的结果:不同形状的纸的承受力是多少?7、谈话:刚才仅仅是我们的预测,那是不是这样的呢?我可以通过证据来证明我们的想法。接下来我们怎么来比较这不同形状的纸,谁的承受力大呢?8、学生

30、讲述方法:只要在上面放重物就行了,比一比,哪种形状上放的重物多就是谁的承受力大。9、提问:同学们想一想,放在上面的重物应该怎么样?10、讲述:为了使实验的标准相同,放在上面的重物也应该是相同的。好,我们就用我们的练习本或书来作为重物。如果在某一个形状上放了3本本子,它就塌下去了。那么,这个纸筒的承受力是多少呢?11、学生实验,并做好记录。(提醒:使重物在纸形状上保持平衡,然后才能松开手。)12、交流各种形状的承受力。13、提问:通过刚才的实验,说明了什么?14、小结:通过实验我们知道:薄薄的一张纸,如果改变形状,的确可以托起较重的物体。科学家经过反复实验,发现薄的材料用不同方式折叠和弯曲,可以

31、提高材料的承受力。1、讲述:通过上面的研究,我们发现不同形状的物体,它们的承受力是不同的。我们通过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增大它们的承受力。下面物体是根据什么原理做成的,为什么要这样设计?2、讨论:我们周围还有哪些物体也具有牢固的形状?1、(出示鸡蛋)这是什么?请你仔细观察,看看它是什么形状?生:椭圆形的2、讲述:椭圆形有的时候也叫拱形。3、师请一名学生把鸡蛋放在掌心使劲捏,蛋会破吗?其余生观察4、提问:你有什么发现?为什么蛋不易捏破呢?你觉得可能是什么原因呢?生:可能和鸡蛋的形状有关系吧。5、教师演示:用鸡蛋壳托起百科书6、讨论:从鸡蛋壳的形状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7、小结:对呀,鸡蛋的这种形状

32、有一个优点,它比较坚固,能承受比较大的物体。根据这个道理,人们发明了表面弯曲、形如蛋壳的薄壳建筑结构,既坚固又节省材料8、播放录像:蛋壳的启示了解本课学习内容。认识四种基本形状,在讨论交流中了解这四种形状的好处。学生按要求折纸。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各种形状的承受力。了解各种形状在生活中的运用。了解蛋壳托起重物的奥秘。 板书设计1. 折形状    承受力                  &#

33、160;                                                 &#

34、160;                  三角形               方 形                五边形 &#

35、160;           圆 形               教学反思认识常见的四种形状。能够识别一些物体的主要形状。知道改变物体形状,承受力的大小会改变。总计第 8节课题2. 搭支架第 1 课时教 具两种长短不同的小棍、皮筋等教学目标1.能够分析稳固性结构的特点。2.会搭建平面之架,并能够比较不同结构的稳定性。3.会设计和制作立体支架。4.知道不同的形

36、状、结构,稳定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5.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重点知道不同的形状稳定性不同。难点搭建承受力大的高塔。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一、导入设计二、 认识三角形结构的稳固性特点三、三角形结构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1.出示图片(多媒体):蜘蛛网、各地建筑等请学生观察2.提问:这几幅图在结构上有什么共同点?3.交流归纳:他们都有三角形的结构在其中。为什么都采用了这样的三角形结构,是不是三角形结构有什么特殊之处呢?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搭支架这一课。1. 提问:生活中除了三角形还有哪些常见图形?那么为什么都采用三角形的结构能,三角形的

37、结构有什么优点呢?2. 提出预测:三角形稳固、结实,不易变形3. 组织讨论:我们怎么来证明三角形的具有这些优点呢?(教师出示已经做好的三角形、四边形、五边形、梯形等)4. 小组讨论,提出方案。a.制作好这些形状 b.通过拉扯比较承受力 c.给他们排序5. 师指导制作各种形状,强调要做到同学协作共同完成。6. 小组合作比较各种形状的稳定性和承受能力。7. 小组汇报试验结果。(一)介绍材料,进行拼装,交流拼装方法(2-8)1.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我们的实验材料:每个人有长短不同的若干根小棍、皮筋。2.利用这些材料,可以怎么把小棍拼起来呢?(学生会说,用毛线绳把小棍缠上)3.对,可以用绳子缠上,现在

38、就请你试着自己拼一个图形,开始。精彩天地 幸福摇篮4.老师发现好多同学都拼完了自己的图形,谁想给大家展示一下你的图形?再说说,拼的时候有什么要注意的吗?(学生可能会说:拼的时候,要缠紧点,绳子留长点好系紧。)(二)探究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8-18)1. 看来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小尝试,已经有了一定的经验,现在就请你把所有图形都拼完。2.学生拼图形,教师指导。3.在拼的过程中,你有什么发现吗?试试哪些容易变形,那些不容易变形?(学生会发现三角形最不容易变形)4.其他同学发现了吗?5.你们观察太仔细了,真不错。三角形是最不易变形的结构(板书:三角形 不易变形),那其他形状呢?(其他形状不容易变形)(

39、板书:容易变形)6.容易变形的结构,变形的程度一样吗?7.我们发现支架的结构不同,变形的程度也不同。(三)进一步验证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1.你能想办法让容易变形的形状变得稳定吗?同桌两个人讨论一下2.谁想把你的想法跟我们大家交流一下(可能有同学认为多用一些橡皮筋,弄紧点;有同学认为可以多加一些小棍。)3.同学们的想法很多,那现在我们就来试试,到底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容易变形的结构变得稳定。请你将结论记在实验报告册P29。4.学生自己搭支架,探究使结构变稳定的方法,教师指导。5.刚才同学们搭支架的时候,特别认真,老师觉得你们肯定有了重大发现,谁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你发现什么了?6.所以说什么情况时,

40、支架才最稳定?7.总结:只有当模型中出现三角形时,整个模型才会“稳固”。1.刚才我们一起搭了支架,在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的支架,我们一起来看看都有什么?(衣架、塔吊等)2.这些用具都有什么特点?(如果学生找不到,可以说,找找里面有没有特殊结构,即不容易变形的三角形)生活中这些用具为什么做成这样?3.它们都是三角形结构的,就是因为三角形不容易变形。把不同的图形拼在一起,可以搭成立体的支架。4.生活中还有哪些物品的结构组成需要不容易变形的支架?出示图片,进行补充(自行车、桥、埃菲尔铁塔)5.我们再来看看一个著名的建筑物,展示埃菲尔铁塔图片,你认识这个建筑物吗?6. 对,是法国巴黎的埃菲尔铁塔。在埃菲

41、尔铁塔建成之前,世界上没有哪座塔的高度能超过200米,而埃菲尔铁塔竟高达320米。建造埃菲尔铁塔总共用了7000吨钢铁呢! 仔细观察埃菲尔铁塔的塔身,它有什么特点呢?(三角形结构)7.正是由于它的塔身应用了三角形结构,才使得这么重的铁塔屹立不倒。8.展示啄木鸟吃虫的图片,为什么啄木鸟能站在树上,不滑下去?9.形成一个三角形稳定结构。10.总结:在生产和生活中,为了增加结构的牢固程度,很多东西被做成三角形。衣帽架,起重机塔身的三角形结构都是应用了三角形不容易变形的原理,来增加它的牢固程度。四、易变形支架在生活中的应用(34-36)1.三角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多,那容易变形的支架在生活中有用吗?

42、哪里用到了?2.同学们观察真仔细,展示图片,伸缩门用的就是容易变形的支架。那你知道为什么要用容易变形的支架吗?(这样门才可以打开关上)五、反馈(36-40)精彩天地 幸福摇篮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能解释这个玩具为什么能变成许多东西了吗?2.今天回家后,请你开动脑筋,用最少的材料,搭建一个高约20厘米的稳定支架,下节课,我们来比比看谁的支架能承受的重物最多。激发学习兴趣。小组合作比较各种形状的稳定性和承受能力。进一步验证三角形是最稳定的结构。了解三角形结构在生活生活中的应用。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板书设计2 . 搭支架结构? 形状? 弹性?正方形 菱形 长方形 容易变形三角形 不容易变形教学反

43、思知道不同的形状、结构,稳定性不同,知道三角形结构不容易变形。知道三角形结构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总计第 9 节课题3. 建桥梁第 1 课时教 具 铅笔4根、A4纸三张、线绳、一角硬币30枚、一次性塑料杯底一个教学目标1. 知道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2. 能自定标准将桥梁分类。3. 能开展研究不同桥面承受力大小差异的实验。4. 能用西瓜皮建成“瓜皮桥”。重点研究三座桥的承受力大小差异。难点建“瓜皮桥”。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一、创设情境,产生问题二、引领探究,解决问题三、拓展与应用1、同学们,你们都见过什么桥?2、大家说了这么多种桥,说明你们平时都很留心

44、观察生活。3、谁愿意把你们收集到的桥梁资料向大家汇报一下。(根据学生的汇报及时播放桥梁图片的课件)4、现在请大家把书翻到22页,看图,这几种桥都有什么共同的结构?有几部分构成?(板书:   桥梁结构:桥面   桥墩)5、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桥的桥面,这些桥面有什么不同?6、点拨:桥面表面是平的,叫做平板桥;表面是弯曲的叫做拱形桥;表面有绳索牵拉的叫做斜拉桥。(板:平板桥拱形桥斜拉桥)7、预测:这三种形状的桥面承受力相同吗?那种桥的承受力大一些?为什么这样想呢?8、今天,我们就来仿照这三种形状桥面来建桥梁,研究这三种桥的特点及承受力有什么不同。1、老师跟大家

45、准备了相同的材料,看看都有什么?2、用两个实验盒做什么?(桥墩),用A4纸做什么?3、用这些材料如何来建平板桥和拱形桥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演示两种桥的建法。4、思考:要比较这三种形状的桥面谁承受力大?建桥梁时要注意什么?让什么条件相同?什么条件不同?5、怎么比较哪种桥承受力大?6、怎么放?7、如果放4枚硬币桥踏了,说明它能承受几枚硬币的重量?(3枚)8、现在老师演示斜拉桥的建法,请仔细观察。9、现在请同学们依次建三种桥,分别测它们的承受力,注意合作,把你们的实验结果记录在记录单上。10、 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11、 汇报:汇报你们的数据,由此得出什么结论?12、 教师小结:在实际生活中,我

46、们不能破坏桥梁进行试验,只要桥面稍有变形,就说明到了它承受力的极限。通过以上研究我们发现:桥面形状不同,承受力也不同。那么相同形状的桥面承受力大小又会受哪些因素影响呢?1、以平板桥为例,研究它的承受力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桥面厚度、宽度、材料、桥墩距离)。请同学们选择桥面厚度和桥墩距离这两个条件,设计实验研究桥梁承受力大小受什么因素影响。2、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汇报结果。3、教师总结:看来影响桥梁结构结实程度的因素还真不少,课后请大家用这种方法继续研究桥梁承受力与与身因素有关。学生交流收集到的桥梁资料。预测不同类型桥的承受力的大小。学生通过实验了解各种桥的承受力。学生设计实验并操作实验汇报结

47、果。板书设计3. 建桥梁 桥梁结构:桥面  桥墩形状:平板桥      拱形桥   形状不同,承受力不同。      斜拉桥教学反思知道拱桥、斜拉桥比平板桥的承受力大。能开展研究不同桥面承受力大小差异的实验。能用西瓜皮建成“瓜皮桥”。总计第 10 节课题4. 造房子第 1 课时教 具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教学目标1.能过运用结构知识设计房屋框架,并能反思和改进自己的设计。2.能够和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卷棒制造纸房子。3.会计算造房子的材料。4.能够收集

48、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重点用报纸卷棒建造房子。难点设计房子。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一、认识古代和现代的房子 二、设计纸房子的框架结构三、估算造房子用料数量,准备材料1.谈话:同学们,今天老师带你们坐火箭穿越时光隧道去古代玩一趟好吗?2.课件演示:古代人类居住的房子。3.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用什么材料建造的吗?这些房子有什么特点?4.课件演示:现代的各种房屋。5.提问:你知道这些房子是怎么建造的吗?1.谈话:辛勤的劳动换来了漂亮的高楼,你们想不想也用自己的双手来建造自己的房子呢?2.讲解要求提问:建筑工人在造房子之前的第一件事是什么呢?讲述:是呀!图纸对

49、于建筑工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够反映出设计师的智慧。房子盖得好坏,以设计的图纸有很大的关系。3.学生分组活动:设计图纸,画出房屋整体样式以及墙体的框架结构图,标注房屋框架的长、宽、高。学生分组展示本组设计的房屋结构设计图,全班学生就一个或两个小组房屋框架结构设计的优势与不足提出评价意见。4.学生分组完善各自的房屋设计。1.教师出示几根卷好的报纸棒,谈话:报纸棒的长度大约是多长?你们小组设计的房屋需要多少根纸棒?这一切都需要通过计算来完成。2.学生分组估算:根据设计图上的房屋尺寸确定报纸棒数量。3.教师演示报纸棒的制作方法,学生卷纸联系。4.小组长带领组员做好准备工作:(1)卷报纸棒(2)商讨

50、需要准备的其他工具和材料。(3)学生分头完成各自承担的准备任务。 感官认识古代和现代的房子。了解要求。进行房屋设计。各组长带领组员准备材料。板书设计4. 造房子形状、结构、承受力、稳定性以及美学教学反思能够和小组同学合作,用报纸卷棒制造纸房子。会计算造房子的材料。能够收集有关著名建筑的图片和文字资料。总计第 11 节课题4. 造房子第 2 课时教 具 报纸、吸管 、透明胶、针线教学目标 重点难点教 学 流 程教学环节师生活动备注(补充、学法或反思)一、分组建造纸房子 二、评价三、欣赏古今中外建筑,体会科学和技术的完美结合1. 学生分组讨论并全班交流:再造房子活动中,每个小组应做好哪些工作?注意

51、哪些事项?2. 学生小组内商讨:造房子中,每个成员分担什么任务?出现问题怎么解决?在规定时间内,每分钟预计完成的工作是什么?3. 全班交流后教师补充说明要求。4. 教师带领学生到操场,教师计时,学生造房子竞赛活动开始。5. 教师巡视,随时学生剩余时间,并对出现问题的小组给予指导和帮助。1. 各组给自己建造的房子起名,并书写在适当的位置上。2. 教师宣布评比标准:坚固、宽敞、新颖、速度快。3. 全班评比:哪一组的房子造的最好。4. 学生交流:造房子的感受与体会。5. 教师提出要求:根据造房子的经历,写一篇体验日记,谈谈收获和感受。1. 学生看教材第26页,欣赏古今中外建筑。2. 学生讨论:工程师和建筑师是用哪些方法解决房子的承重和稳固性问题的?3. 教师小结:大型建筑物质量非常大,工程师和建筑师想出许多办法,如先把建筑物的重量转移到建筑物的其他部分,最后转移到地面。另外还在高大的建筑物上安装减震装置,减震装置能够起到平衡作用避免建筑物斜向一侧。确定小组成员的工作。学生开始造房子比赛。全班评比哪一组的房子造的最好。学生交流造房子的感受与体会。学生欣赏古今中外建筑,体会科学和技术的完美结合。板书设计4. 造房子教学反思在造房子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建造房屋需要考虑的方面。通过欣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