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为什么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_第1页
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为什么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_第2页
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为什么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_第3页
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为什么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_第4页
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为什么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再谈“管理”“管理”是一种艺术一一为什么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张建华先生的也谈“管理”一文中提出了很多问题, 鉴于各种原因,本人在这里只谈与“科学”和“管理”这 两个语词有关的某些问题,即说明为什么管理学不能成为 “管理学科”的核心基础科学。从“科学”这一语词较为通常的意义上来说,管理学 自然是一门科学。一般来说,任何一门学问,只要同时坚 持如下两个原则,就可以成为一门通常意义上的科学。第一,坚持用人们在社会实践中获得的客观规律、从 可控制实验中获得的各种“机理”、通过逻辑思维过程得出 的各种“原则”作为解释自然现象和文化现象的理论依据。第二,坚持以人们可以共同感知的、可共同把握的实 验数据

2、、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等作 为研宄的起点。由于人们的认识是有限的,因而许多客观规律、“机理” 和原则在很大程度上也只是相对可靠的。同样,大量的实 验数据、观察结果、基本事实、基本事件、历史记录本身 也会因人的解释的不同而只是相对可靠的。但这并不要紧, 这些东西发展或变化了,科学本身也会发展和变化。这也 就不妨碍我们把坚持这两个原则“作”出的学问当作科学。现在的管理学完全遵守了这两个原则,完全符合这两 个条件,自然是一门科学。本人说“管理”或管理学不是一门“科学”,是有几 个前提的。第一,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第二,在“管理学科”中,必须有一门核心学科,这

3、个核心学科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管理学不具备这 样的条件。第三,在本人说“管理”不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强调 了 “管理”是一门艺术。无论从任何角度来说,艺术对人 类生活_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生活一一的影响都比 科学要大得多。管理学不是一门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一点是 毫不疑问的。这门科学不可能成为“管理学科”的核心基 础科学,这一点,后面将予以说明。至于“管理”,无论是 谁,只要他在从事“管理”或从事过“管理”,他都会知道 在这一过程中,“艺术”比“科学”更为重要。这里没有丝 毫否定“科学”在管理中的作用的含义,这里只是说,仅 仅把“管理”当作一门科学,仅仅只用所谓的管理学的科 学原理

4、来教育学生,根本不可能培养出管理人才。本人可以在此作出预测,今后中国涌现出来的企业管 理人才,绝大部分不会是管理学硕士和管理学博士。尽管这些拥有硕士或博士头衔的人在企业中可以比其他人享有 更多的管理“特权”,但“特权”本身既不会成为才能,更 不会成为智慧。就象美国的法律人才根本不是通过教授 “法律条文”,而是通过学生理解大量的“法律判例”培养 出来的一样,管理人才也只有在大量的“个案教学”中才 能培养出来。只是,中国有几个“管理学科”的教授作过个案研究 呢?中国又有几个“管理学科”的教授会作个案研究呢? 管理是一门协调人的社会活动的艺术,就象律师是一种调 节人与人的纠纷的艺术一样,艺术及个人的

5、艺术才能只能 在个人实践和吸收他人的经验中潜移默化地获得和提高。 普遍原理的教学当然不可缺少,但想仅仅只靠这种教学就 能够培养出管理人才,无异于白日做梦。象管理学这样的科学与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的差 别是非常明显的。但这并不妨碍人们用那些非机械论意义 上的科学来把握世界。现在的问题的核心并不在这里,而 在于人们把诸如“政府的行政部门依据宪法和法律对社会 成员实施普遍强制使社会成员依原则行事的行政管 理”、“企业领导人协调组织成员为目标奋斗的企 业管理”、“社会保存和传播人们在社会活动中形成的文献 与记录的文献记录管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存储和传输 人们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的数据、文字和语音语词、

6、图形像的信息管理 ”这四种“本质”上有着重大差别的 “管理”当作一类“学科”,并以“管理学”作为这个学科 的核心基础科学。从这样的角度来说,管理学确实还不够“资格”。也正 因为管理学不够资格,所谓的“管理学科”也就是一个没 有基石的空中楼阁,以此空中楼阁为条件拼凑起来的用于 优化组织教学资源的“管理学院”本身就只会是一个“大 杂烩”。我们看英美国家是怎样定义“ science”的:“ thestudyo fknowledge whichdepen dsontestingfactsands tatinggene ralnutural laws” 即“以那些通过测定获得的事实的知识和陈述了普遍的自

7、然规律的知识为 基础的研究”。这里用“of knowledge”修饰“study”,就 是说,“scien ce”的研宄从属于后面“知识”,或者说,后 面的通过测定获得的事实和陈述了普遍性的自然规律这两 个方面知识控制了整个科学研究。在英语中,“管理学”使用首字母大写的“manageme nt” 即“manag ement”来表示。按照上述标准,英美国家自然 不会将“man agement”当作一门严格意义上的科学。这很 明显,管理学中的大量的知识或者不是通过测定获得的, 或者不是普遍的自然规律,或者二者都不是。按照这个标准,大量的“科学”也就不成为科学了。当然,除了专门研究“科学”本身的科学

8、在特定的条件之 下,人们一般不会在如此严格的意义上使用“科学”这一 语词。大体上,人们对这两个标准放宽了尺度,其大致范但是,如果一门科学要成为一个“科学群”的核心基 础学科,则其必须达到或在很大程度上达到上述标准。换 句话说,这门科学必须是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科学。这也 就是说,如果管理学要成为“管理学科”中的核心基础科 学,管理学就必须是机械论意义上的科学。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系统,到目前为止,人类还没有 一种有效的方法对这个复杂系统进行整体的、不“损伤” 这个整体的科学研究。这样,人们就只能采取“简化”的 方式来对人类社会进行研宄,这种简化世界的方法,就是 机械论科学的方法。一般来说,这个简化

9、过程分为两个步 骤。第一个步骤是先确定从什么样的角度研究这个复杂系 统。第二个步骤则是在确实这个角度之后,再将从这个角 度“划分”出来的人类社会进行“机械化”。这样,就可能 从某种角度、某种方式来把握人类社会这个复杂系统,而 这种把握,只能是一种机械论科学意义上的把握。本人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一直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 观经济学)是一门科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首先,经济 学从“经济”即人类通过劳作与交换增加社会财富的角度将人类社会看作一个经济系统,这就完成了前面所说的第 一步。随后,在这种简化的基础上,在将人类社会的组成 要素即个人“机械化”为“理性自利”的“经济人”。这就 完成了上述简化的第二步

10、。在这样的基础上,通过逻辑和经验的方法,逐步作出 假设,获得观察数据(实际上是人们在经济活动中的记录), 验证假设,一步一步地构造起了经济学的理论大厦。至于机械论科学为什么具有探索“机理”和鉴别事实 的独特功能,限于篇幅,本文不作解释。张先生说有人否定经济学是一门科学,这本是很正常 的事情。但是,我们要知道,诺贝尔的遗愿只是希望奖励 在“实验科学”中作出贡献的人(文学和人类和平是另外 一回事)_诺贝尔奖最初只有物理、化学和医学三项科 学奖,很多涉及到生物学的科学成果都是通过化学和医学 获得诺贝尔奖的。或许诺贝尔奖的评选机构“违背” 了诺 贝尔的遗愿,但经济学总得多少有些“科学”资格才能成 为诺

11、贝尔奖之一。一般来说,仅仅只是从微观经济学本身来说,它确实 够得上严格意义上的科学。但是,由于其研宄对象的特殊, 其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也受到很大的影响。第一,经济学研究不仅不可能进行实验设计,连控制 观测也不可能进行,而只能以人们在经济过程中形成的记录为研宄起点,而人们对这些记录的保存、收集、使用具 有很大的任意性。第二,经济学研宄的结果本身会影响人们的行为,人 们的行为本身又会使得经济学的研宄结果“变形”。但这两 点是由于研宄对象的特点产生的,而不是经济学的理论与 方法本身原问题。因此,经济学,或者说微观经济学是一门机械论科学, 这己经基本上获得了科学界,包括不少极其苛刻使用“科 学标准”的科

12、学家的基本认同。目前的经济学己经有很多的分支,很多经济学家正在 试图用经济学“取代”其他一切社会科学。本人承认经济 学是一门科学的同时就是强调经济学(主要是微观经济学) 是一门机械论科学。这样说的目的就是要强调机械论科学 在解释历史、文化、社会中的缺陷和不足。尽管机械论科 学能够获得有关复杂系统的某些“机理”,但是,机械论科 学根本不可能从整体上说明复杂系统,这就决定了机械论 科学在解释复杂系统中的作用是非常有限的。那种试图用经济学解释人类一切活动的想法本身就是 荒谬的。本人在网上专门写了几篇文章就是反对中国的不 少经济学家用机械论科学的经济学解释中国社会的一切。但是,无论经济学的分支如何多,

13、涉及到人类生活的 何种领域,这些分支都是以目前的“微观经济学”及其研 宄结果为基础。目前的宏观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以及法律 的经济分析、家庭的经济分析、社会的经济分析等名目众 多的经济分析,都是以“微观经济学”及其研宄结果为基 础的。现代科学的任何分支都是一个庞大的合作系统,每一 个科学家只是在某一部分的某一层次从事科学研宄。为了 确定科学的分支,人们用“学科”即“科学群”来指称这 些分支。无论一个“科学群”研究的是什么,建立一个科 学群的不可缺少的条件就是,必须有一门机械论科学作为 其核心基础科学。否则,这个科学群就是空中楼阁。无论一门科学建立了怎样庞大的理论体系,它最终都 必须作到如下一点,

14、即必须将其中的很多语词与客观事物 联系起来,否则,这门庞大的理论体系就不是科学,而是 哲学、神学或玄学了。“伪气功”也自称为“科学”,柯云 路先生为其建立了庞大的理论体系,但其语词根本不可能 与客观事物即人体内的“气”的运行联系起来,近几年也 破产了。但是,我们仔细思考一下,那些相信“伪气功”的人 确实在其思维过程中将某些“理论”与自己体内的“气” 的运行联系在一起,并且,还有众多的人认为这些“理论” 确实能够解释为什么自己体内的“气”能够这样或那样运 行,还有不少人认为自己确实能够控制自己体内的“气”的运行。如果不是这样,就不会有那么多人相信“伪气 功”了。这里就涉及到用什么标准将一门科学理

15、论的语词 与客观事物联系在一起。我们知道,由于现代科学的分工,有相当多的从事科 学研究的人员基本上不从事直接的探索“机理”、数据获 取、事实鉴定的工作,而只是依据某些“机理”对数据和 事实作出解释,或者对这些“解释”再作出解释。就象本 人如果要研究中国某一阶段的历史,一般不会去“考证” 历史事件,而只会以其他的史学家的“考证”的结果以及 研究结果为起点。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相信这些“机理”、 数据和事实呢?或者说,我们用什么标准来判断这些“机 理”、数据和事实是可靠的呢?一般来说,采用机械论科学的方式获得的数据和事实, 其可靠程度最大(要说明这个原因,需要很大的篇幅,这 里从略)。

16、要使一门科学理论中的很多概念能够“恰当”地 与客观事物联系起来,人们就应该尽可能地消除那些个人 情感与价值的东西、尽可能地控制那些关于世界的各种 “先见”。而能够在最大程度做到这些的,只有机械论科学。 这一点无须作更多的说明,目前西方的“反科学主义”反 对的正是机械论科学的“无情”和“客观”。反科学主义”的很多观点对我们有效地控制人们滥用科学及科学成果确有其可取之处,对于控制“唯科学主 义”也有一定的作用。但是,如果要把科学变成一种“有 情”和“主观”的东西,那科学就不成为科学,而是神话 或玄思了。大量的相信“伪气功”的人并不是象某些“科学家” 所说的那样是“愚昧无知”的。这些人思维、心理各方

17、面 都很正常。那些鼓吹“伪气功”的理论都只是一些“中间 理论”,这些理论根本没有一个坚实的基础,没有一种具有 共同标准的将“气”、“功”等语词与人体内的“气”的运 行联系起来的可控制观测的科学方法。语词的神话作用很 快就将这些相信“伪气功”的人“说服”了。只是,这种 毫无根基的“伪气功”的“科学”的理论大厦很快就崩溃 了。即使我们假设或承认诸如“行政管理”、“企业管理” 以及其他各种关于“管理”的学科有着共同之处,可以合 成一个“学科”,但是,这些学科必须有一个核心基础科学, 这个科学必须拥有其他科学共同认同的探索“管理”过程 的“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从“管理”过程中获得的数据的 标准。很明显,

18、现在的管理学这门科学根本不具备这种功 能。科学的核心原则是按照事物的自然状态来解释事物的 现象及其现象变化的过程。什么是事物的自然状态呢?这 本身就没有一个客观的标准。大量的人是将自己大脑中的 价值观念强加给事物本身。科学家也是人,科学家在这一 点上并不比其他人“高明”。科学并不是依靠科学家在这一 点上的“高明”获得发展的,或者说,科学并不仅仅只是 依靠“科学家客观地看待世界”获得发展的,而是用一套 严格的程序来迫使科学家采用“机械”的方法来探索事物 现象变化的“机理”,采用客观的标准来鉴别观察事物变 化之中获得的数据和事实。没有这一条,科学就不成为科 学了。现代科学的“理念”比起古希腊时代,

19、并没有什么特 别之处。柏拉图的“理念论”、毕达哥拉斯的数学神秘主义、 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等等,这些东西直到今天仍然控制或 影响着科学。但是,古希腊时代并没有产生现代科学。现 代科学的产生,离不开古希腊的这些“神秘主义”,离不开 中世纪经院哲学以拉丁语为基础的思维逻辑训练,但更离 不开人们社会实践中技术水平的提高,更离不开以英语文 化为基础的经验主义。科学离不开有关世界的某种“理念”,科学离不开思 维逻辑,但是,科学离开了经验的检验,最终只会成为 “神秘主义”或哲学思辩,就象古希腊的科学。为了使科 学不成为“神秘主义”或哲学思辩,任何一门“科学群” 都必须有一个可以通过经验验证的坚实的基础:探索

20、“机理”的方法和鉴别事实的标准,这个基础就是机械论科学。 科学对自然和文化的解释并不是绝对的和万能的。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不能用科学来解释。这是因为,机械论科 学所获得的只是事物现象变化的“机理”。而这些机理之 中,有很多通过了人类无数次的验证,但由于人类社会实 践的条件所限,还有很多“机理”不可能真正获得验证, 也就只能作为假设。人类生活,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 生活,都必须有着某种程度的确定性。这样,虽然有很多 “机理”还只是假设,但我们仍然必须用其来作为解释自 然和文化的基础。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很多预设,基本上还没有获得 验证。达尔文的理论出现才多少年,按照现有的科学研究 结果,生命进化的

21、过程是这个时间的无数倍。要验证达尔 文进化论中的很多预设根本是不可能的。但是,目前除了 进化论,还没有一种理论能够合逻辑地解释生命演化的过 程,我们也就姑且接受这种理论,用其来解释生命演化过 程。从表面上看来,历史学似乎比管理学更不科学。但是, 历史学目前己经够得上资格称为科学了。从广泛义的意义 上来说,历史是研究人的活动的历时性变化。但是,目前 的历史学一般主要指通过对“历时”性的历史事件的解释 来说明历史过程。在历史学中,正好有一门专门对“历史事件”进行“考证”的学科。当然,这种对历史事件的 “考证”的结果也是相对的。但是,有了这一学科,各个 领域的历史学家在依据自己的历史观来解释历史的时

22、候,就有了一个共同的基础。而“考证”历史事件的这一学科, 已经有了很多得到历史学各学科科以及其他相关科学领域 的共同认同的方法和标准。如果失去了这种“考证”,历史 也就会成为“神话”。政治学、社会学这些学科都已经有了一定的科学基础。 政治学研究对象中的要素是“公共生活中的人”。这些人可 以在很大程度上“机械化”为“政治人”。社会学研究对象 中的要素是“社会生活中的人”,这些人也可以在很大程度 上“机械化”为“社会人”。根据本人的研究,与管理学关系非常紧密的一门学科 即“组织学”倒可以成为组织领导学以及与其相应的各种 有关组织“管理”的基础学科。因为,组织学的研究对象 “组织”可以高度的抽象化和

23、形式化,组织的组成要素人也同样可以通过高度的抽象化和形式化而成为“组织中的人”即“组织人”。任何自然人一旦进入一个 组织,就可以表现出很多“组织人”的特点。通过对这些特点的抽象,可以将“组织人”机械化。以这样的研究为基础,可以将组织高度形式化,并以此作 为模型探索“组织”产生、发展的机理,并依据这些“机 理”建立起组织的概念模型,并将这个模型转化为语词模 型或数学模型。利用语词模型,人们可以组织和解释各种 “事件”,利用“数学模型”,人们可以获得有关组织的数 据。这就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共同认同的探索“机理”的方 法和鉴别事实的标准。管理学,作为“管理学科”的基石的管理学还缺乏上 述条件。以这样的

24、管理学为基础的“管理学科”只是一坐 毫无基础的空中楼阁;以这样的“管理学科”所引导的优 化大学教学和科学研究资源的“管理学院”之类做法根本 不可能优化资源;以此科学、学科以及专业设置和课程设 置为基础的教育体系培养出来的“管理人才”根本算不了什么人才。关于科学中使用数学,这是一个很特殊的问题。一般 来说,没有经过数学训练的人是很难有效地进行科学研宄 的。中国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这样落后,中国的人文社会 科学研宄者基本上或很少接受数学训练,只会使用左脑 (使用语词)而不善于使用右脑(使用概念)或许也是一 个重要原因。科学研宄必须使用双脑即左脑和右脑。数学的基本功 能就是训练人们使用右脑,大脑中的数

25、学推导、演算过程 大部分是在右脑中进行的。概念模型(概念不是语词,而 是由左脑的语词所指称的右脑中的表象)也同样存放在右 脑。任何科学研宄都离不开对右脑的概念模型的构造、改 变、运转。想像、灵感与直觉都源于右脑,但是,这些东 西并不是随意而发的,一般应该与研究者的研宄内容有关 有效地使用概念模型,正好会使想像、灵感和直觉与研宄 者的研究内容相关地产生。而不通过严格的数学训练,是 很难自觉地、主动地利用语词构造概念模型、改变概念模 型、运转概念模型。本人在给学生上计算机公共课时经常强调,作为一个 非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生,用什么标准衡量你真正掌握了与 你的工作要求相应的计算机技术呢?这就是在你大学毕

26、业 的时候,你的右脑中有了一个计算机的概念模型。如果没 有做到这一点,你就永远只是一个打字员,而不是一个能 够有效地利用计算机技术处理办公室业务的文职人员。只 是,中国的大学毕业生在毕业之时,虽然花了十个学分来 学习计算机技术或信息技术,但绝大部分也都只是一个打 字员,有的连打字员都还不够格。这当然不能完全怪学生 整个计算机技术教学体系本身的问题之大,使得任何人, 包括本人这样意识到这个问题的人,都无法解决。无论如何,我们用一个语词即“管理”指称四种不同 的对象是一种很不科学的做法。科学提供给人们的首先是 一种简化世界的方法。而简化世界的基本方法就是分类和 抽象。“管理”这一语词指称的四种对象

27、具有什么共同点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它们具有什么不同点。既然这四种对象 具有如此明显的差异,用四个语词来指称它们,虽然在现 实生活中不一定要这样做,但在科学研究中却是不可缺少 的。“管理”这个语词最终要通过与其相应的“语词模型 与客观事物即管理过程中的事件或事实联系起来。象“管 理”这样一个几乎可以指称任何对象的语词,根本就不具 备成为“科学”语词的基本条件。至于张先生要为“管理”下一个普遍性定义,要探索 “普遍管理学原理”,这完全是一个个人学术研究的问题。 张先生认为这个内容值得研究,只要能够获得相应的研究 资源,就可以从事研究。根本没有任何客观的标准来衡量 某种研宄有价值,某种研究无价值。本人

28、以前也曾有过此 念头,只是后来认为这种研宄价值不大,自然也就放弃 了。这中间谈不上谁“是”谁“非”。不过,我本人总认为, 或许张先生的研究属于哲学更为妥当。哲学只需要建立语 词之间的关系就行了,科学则必须把语词与客观事物联系 起来,这或许是哲学与科学的重要区别之一。哲学总是在语词世界中问“人是什么”,科学则要在现 实世界中寻找“人有什么”。科学以哲学的“人是什么”作 为指导,但在科学研究的过程中,则始终坚持只在现实世 界中寻找“人有什么”。科学在现实世界中寻找出“人有什 么”之后,哲学又会重新据此在语词世界中再问一问“人 是什么”。这或许是哲学与科学的关系。为此,本人一般在 科学思考时从来不问

29、“是什么”而只是寻找“有什么”,而 在哲学思考时则经常问一问“是什么”。这也是本人在“漫 谈”管理时不给“管理”下定义的原因。不过,很多没有从事严格意义上的、涉及到外部世界 的科学研宄的学者是很难体验到哲学与科学的这些差异 的。本人虽然不是科学家,但大学毕业之后毕竟从事了四 年的专门的科学研究,并独立地开发过一个管理信息系统, 对此多少有些体验。如果在一项具体的、涉及到外部世界的科学研究中,不能为那些被使用的语词明确地标定出外部对象,用一些 含含糊糊的语词引导研宄与思维,这种研究得出的结果简 直就是自己“欺骗”自己。中国绝大部分的人文社会科学 学者都几乎没有从事过严格的、涉及到外部世界的科学研

30、 宄,自然也就难以有效地把握科学思维和哲学思维的差异, 经常也就将哲学思维引入科学研究之中(经常要寻找世界 的“道”而不是探索事物的“理”)。这或许也是中国的人 文社会科学研宄如此落后的另一原因吧。另外,张先生在强调“行政管理”也同样有“目标”, “企业管理”也有原则,这完全是事情的两个方面。政府 的行政部门是一个组织,这个组织当然有目标,这个组织当然也有领导,这个组织的领导也同样会协调其成员为实 现目标奋斗。并且,“企业管理”研宄出的很多原理出同样 适用于对行政组织管理本身的管理。但是“行政管理”或 “公共行政”这门学问或科学本身不是研宄这种管理,而 是研究政府行政部门如何治理社会公共事物如制定公共政政府的行政首脑既没有权力也不可能为社会成员制定 一个目标,让社会成员为这个目标奋斗。政府的行政首脑 只能依据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力对社会成员实施普遍的强 制使社会成员依据法律行事。“企业管理”当然也有原则, 但是,作为法人的企业、作为自然人的企业成员,作为企 业成员的领导者,作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