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若为王》两个英文译本的文体特征分析_第1页
《我若为王》两个英文译本的文体特征分析_第2页
《我若为王》两个英文译本的文体特征分析_第3页
《我若为王》两个英文译本的文体特征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若为王两个英文译本的文体特征分析    【摘要】我若为王是一部极具讽刺意味的杂文,在翻译时需要很强的文字功底。本文会以文学文体学作为理论依据,从而对张培基及刘士聪的译本进行文体特征方面的对比分析。【关键词】文学文体学 文本特征一、引言我若为王的作者是聂绀弩。该文写于解放前夕,主旨是批判王权意识和奴才思想,呼唤当时的中国人要为建设一个平等民主的新社会而奋斗。作者通过不断假设的手法,层层递进,达到反讽的表达效果。该文短小精湛,内涵丰富。因此在分析该文的英译本时,要使用适合的翻译理论。文体学作为发展已久的学科,能够有效指导翻译实践活动。本文会从文体学

2、的角度对张培基、刘士聪两人英译本的文体特征做一比较分析。二、文体学的定义根据widdowson和leech对其的定义,文体学属于文学批评和语言学的交叉学科,它以文学语篇作为研究目标并采用语言学的方法进行分析。这种定义可以打破两种学科的界限:该学科在某种程度上以语言学为中心但不与文学阐述直接相关,并且在分析风格时不使用语言学的实例及原理。文学文体学指以阐释文学文本的主题意义和美学价值为目的的文体学派。它的任务是通过描写和分析作者选择的语言成分(语言、句法、词汇与篇章)及其产生的特定文体效果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本的意义和艺术价值。三、对比分析我若为王的两个译本文学文体学强调分析文本的词、句

3、以及篇章等问题。该部分以举例分析的形式分析张培基、刘士聪两人在翻译我若为王时对于词、句及篇章的处理方式。1.在词和短语的处理上上,两人都较为灵活。但张的译本更贴近原文,刘的版本则跳脱于原文。(1)一个王后是如何地尊贵呀zhangs version:imagine how noble and dignified a queen (2007:200)lius version:how honorable and respectable a queen (2002:237)在翻译“尊贵”时,两位译者都采用了两个形容词词组,这样一来,可以在语气上加深反讽的意思,符合原文的语境。而在词语选择上,张的版本选

4、用了意思相近于原文的词;刘的版本里两个词的意思更偏向于“受尊重的”。2.句式的处理上,两者的相似之处是忠实于原文的表达结构。但是,张培基比较注重原文整体性;而刘士聪的句子则比较简洁。(2)除非把我从王位上赶下来。但是赶下来,就是我不为王了。zhangs version:unless i was removed from the throne,which meant that i was no long the king (2007:201).lius version:unless they pulled me of the throne (in which case i would be no

5、 king at all) (2002:239).张的译本中使用非限制性定语从句处理这段话,这样的处理方式将两句合并,改变了源语的句型结构。刘的译本也改变了句型结构,他也是将两句整合,之后以加括号解释说明的手法将第二句话变为对第一句话的阐释,使文章充满逻辑性,这在写作中是常见的手法。3.篇章結构的处理上,两者都选择保留原文框架形式,忠实于原文。(3)我若为王,自然我的妻就是王后了。zhangs version:if i were king,my wife would of course be queen (2007:200).lius version:if i were king,natura

6、lly my wife would be queen (2002:237).原文第2-5段均采用例(3)的形式开头,译者在翻译这几段时也保留了这样的形式,这样的处理方式可以帮助读到译作的读者了解原文的整体框架。译者对于原文整体脉络保持忠实,使得译文文化色彩得以保留。四、结论通过对其文体风格的分析,可以发现两位译者在翻译时整体都选择了忠实于原作的翻译方法。但是在词和句处理上,张的译本比较符合西方人思维,会更容易被英语国家的读者接受;而刘的译本可能会更受文学研究者的欢迎。不论怎样,两位译者都成功地翻译了这篇杂文,两个翻译没有优劣之分,只是译本的受众群可能会不同。本文旨在为分析文本提供一种有效手段,希望能对学习翻译鉴赏的人有所帮助。参考文献:1wang,shouyuan,ed.a course in stylistics.shandong:shandong education press,1990.2陈兵.文体学的发展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3.7:97-10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