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单元教学计划(精编版)_第1页
面积单元教学计划(精编版)_第2页
面积单元教学计划(精编版)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面积单元教学计划一、教材分析:1. 本单元的容结构与其地位作用。本单元的主要容包括四部分:面积和面积单位,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面积单位的进率,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这部分容的结构如下:这些容的教与学, 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础上进行的。小学生从学习长度到学习面积,是空间形式认识发展上的一次飞跃。 学好本单元的容, 不仅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而且还能为以后学习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2. 教材编写特点。(1) )展现概念的形成过程。本单元的概念较多, 也较重要。 为帮助学生建立概念, 教材较充分地展现了

2、概念的形成过程。如,面积概念,是本单元的一个重要起始概念,教材从比较封面的 大小和比较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入手,由直接比较到间接比较, 以利于学生通过多种比较活动,在获得多种感性认识的基础上,抽象出面积的概念。(2) )重视常用面积单位表象的形成。形成常用面积单位的表象, 也就是形成常用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观念。这对学生巩固面积的概念, 学会根据实际情况选用适当的面积单位,以与进一步形成关于面积的估测能力, 都有重要意义。 教材除了介绍每个面积单位时,说明它的含义之外,还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用手比划等多种方式,让学生感受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米的实际大小,初步形成面积单位实际大小的

3、表象。进一步,再让学生经历各种估计面积的实践活动,来巩固表象。(3) )强化概念的比较辨析。这是防止概念混淆, 促成概念精确分化, 加强记忆的有效措施。 以面积单位为例, 教材所采取的措施, 一是加强不同大小面积单位之间的比较,二是加强面积单位与相应的长度单位之间的辨析。这些措施, 都有利于学生建立清晰的面积单位概念。(4) )让学生经历探究的过程。教材在讨论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时, 注意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 使学生在任务驱动下, 亲身经历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此外, 在讨论常用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时, 以与在部分习题中, 都注意给学生留下适当的探究空间,使他们能在完成练习的同时,获得探究的

4、体验。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结合实例使学生认识面积的含义,能用自选单位估计和测量图形的面积;体 会引进统一的面积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平方千米和公顷,建立1 平方米、 1 平方分米、 1 平方厘米的表象;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探究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获得探究学习的经历;会应 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给定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发挥各种直观手段的优势, 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8 /18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乐趣,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体会几何知识

5、的乐趣。三、教学重、难点1. 理解面积的含义, 建立正确的常用的面积单位的表象,掌握长方形、 正方形的面积的计算。2. 长方形、正方形面积单位的推导过程。3. 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认真观察,找出面积与边长的关系。四、课时安排 13 课时1、面积和面积单位3 课时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4 课时3、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课时4、 解决问题 4 课时面 积 和 面 积 单 位第 1 课时教学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1)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理解面积的意义。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过程与方法: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运用观察、重叠、数面积

6、以与估测等方法比较面积的大小。教学重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教学难点:1、从物体表面的大小和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两个方面理解面积概念。2、理解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新- 课-标-第 - 一- 网教具准备:边长1 厘米的正方形、等边三角形和直径1 厘米的圆,两个长方形。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引导学生看教材第60 页的图。提问:从图中看到了什么?2、引出新课,出示课题。同学们刚才观察到的物体都有面,而且通过操作我们还发现面是有大小的,今天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容就和面的大小有关。二、探究新知1、教学面积的意义。出示教材第61 页

7、例 1(1) )认识物体的表面有大小。教师谈话引入。 说明: 黑板面和国旗面的表面的大小相差比较大,靠观察就能看出。 (板书:观察比较)(2) )认识平面封闭图形的大小。出示两组图形,这些是平面封闭图形,怎样比较它们的大小? 由学生的操作活动,引出重叠比较与数方格比较的方法。(板书:重叠比较,数方格比较)(3) )总结面积的意义。提问: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叫做什么呢?看看书上是怎么说的。(板书课题的前半部分:面积)2、认识面积单位。(1) )出示教材第 61 页例 2.(2) )认识统一比较的重要性。教师出示一个正方形, 通过重叠确认它的面积比前面出示的两个长方形大,教师翻开正方形反面的

8、格子只有9 个格,激起学生的疑问。提问:这是什么原因呢?你有没有方法来证明呢?(3) )带着问题自学。提问: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哪些?说说每个面积单位的大小是怎么规定的?各自比一比,哪个手指甲的面积最接近1 平方厘米。同桌两人互相比画1 平方分米的大小。在黑板上贴出一1 平方米的纸,先估计能放下几本练习本。翻出反面,数一数,实际能放下几本练习本。巩固练习1、如图,每一个方格代表1 平方厘米,用红笔涂出8 平方厘米的一个图形,再用绿笔涂出面积为12 平方厘米的另一个图形。2、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1) )电视屏幕的面积是25( )。(2) )一块橡皮上面的面积是9( )。(3) )学校操场的面积

9、大约是500( )。(4) )教室的面积大约是40( )。3、完成 62 页做一做作业:练习册同步容教学反思:认识面积的教学要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加强直观教学, 同时应增加动手操作活动,让学生通过手、口、眼、耳多种感官的协同活动,特别是通过动手操作,掌 握相关知识, 有利于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有效地提高知识摄取的效果。从中让学生对所学容有更真实的感受, 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 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第 2 课时教学容:面积和面积单位( 2) 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重点: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

10、的理解。教学难点: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教具准备: 10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 1 根 1 分米长的毛线和1 个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1、请同学们说一说你都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2、你学过的面积单位有哪些?(板书: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3、引入新课: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有什么不同。二、探究新知:(一)学习教材第63 页例 3.1、比较 1 厘米和 1 平方厘米。(1) )请同学们动笔画一条1 厘米的线段和一个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2) )提问:、什么样的图形为1 平方厘米?、小组讨论说一说你看到的1 厘

11、米和 1 平方厘米有什么不同。、你能与用手势比画 1 厘米和 1 平方厘米吗?2、比较 1 分米和 1 平方分米。(1) )请同学们用手势演示1 分米和 1 平方分米。(2) )教师手里有一根毛线,它的长大约是1 什么?(展示 1 分米长的毛线)(3) )出示正方形请同学们估测这是1 什么?引导:你们看出1 分米和 1 平方分米的区别了吗?(4) )请你们在练习本上画出1 分米和 1 平方分米。(5) )展示学生画的图。3、比较 1 米和 1 平方米。(1) )教师的讲桌的长是1 米多,你能到前面指认一下是从哪里到哪吗?(2) )讲桌的面积有多大是指什么?(表象地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同学们

12、有了 1 厘米和 1 平方厘米, 1 分米和 1 平方分米的表象,你能说一说1 米和 1 平方米的区别吗? (小组合作到前面演示, 双臂开大约是 1 米,四个同学把伸开的双臂手搭手围成的面积大约是1 平方米)4、通过估算加深对概念的理解。(1) )先小组合作估计同学们所用课桌的长度和宽度,教师用皮尺帮助学生验证。(2) )估计自己课桌面的面积大小,再用同学们准备好的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3) )说一说,你周围哪些物体的一个面分别接近1 平方厘米、 1 平方分米、 1平方米。三、巩固练习:1、63 页做一做2、教材第 64 页练习十四第 5 题。3、画一个正方形并标出这个人正方形的边长和

13、面积。4、用 9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拼摆图形,算出它们的面积和周长、4、判断。(对的打,错的打×)(1) )一条线段长 1 平方分米。( )(2) )一居室的面积大约是10 米 。 ( )(3) )一根铅笔长 15 厘米。( )(4) )一座高楼高约100 平方米。( )作业:练习册同步容教学反思:在教学三个面积单位时,我先让学生自学教材中的介绍,再让学生通过动手画、 剪 1 平方厘米和 1 平方分米,并用它们分别来比较身边接近大小的物体的面积, 最后我展示课前准备好的1 平方米的白纸让学生充分感受其大小。这一过程的教学让学生经历了由了解体验理解,充分在头脑中建立了三个面积单位

14、的表象。第 3 课时教学容:面积和面积单位练习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长度单位、面积单位。2、区别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并能正确地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教学重点:通过图形和直观演示加深对长度单位与面积单位概念的理解。教学难点:由直观到抽象地区别面积单位与长度单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涂色”比赛。师:在黑板上随手画两个大小不一的封闭图形。要求男同学, 女同学各派一名代表把黑板上的两个平面图形涂满颜色,比比看谁先涂完?男女生代表:台前涂色比赛生质问:不公平师:为什么不公平?生:因为两个图形的面不一样大。师归纳:封闭图形有大有小,封闭图形的大小,也就是它们的面积。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面积的知识。(

15、 板书:面积 )( 设计意图:以比赛导入,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二、新知识练习( 一) 初步感知面积的涵义。1、联系生活经验,感受物体的表面。生摸一摸:身边物体的表面(书面,课桌面)。 生交流:某个物体的表面大,某个物体的表面小。2、重叠比较,感受封闭图形的大小。师:(出示两个面积接近的长方形) 看到这两图形,你想知道什么? 生猜:两个图形的大小。生动手:重叠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师:比较物体的表面大小还可以用 生:重叠比较的方法。师:揭示完整的概念:象这些物体的表面或封闭图形的大小,就是它们的面积。( 板书:面积概念 )( 设计意图: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说一说,摸一摸,观察、验证等

16、活动, 充分调用学生的感官去体验感受,把抽象的概念以形象的方式向学生展现,使学生印象深刻,便于理解。)( 二) 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师: ( 投影出示两个不规则图形) 怎样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呢? 生:尝试各种方法,并优化选用数格子的方法。生活动:数格子,算面积大小。师:像这些不规则的图形, 肉眼和重叠比较都很难知道它们的大小,我们有什么方法解决呢?生感受:要用统一面积单位。( 设计意图:从一系列矛盾冲突中,使学生经历观察、实验、估计、验证等数学活动,认识统一面积单位的必要性的形成过程,便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也培养了学生科学的探究能力。)三、练习指导: 1、64 页第 2 题直

17、观比较2、64 页第 3 题数方格比多少 3、65 页第 7 题在方格图中画好后再数数作业:练习册同步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第4 课时教学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导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在理解面积含义的基础上,推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过程与方法运用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确解决实际问题。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对所学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象的形成。教学重点:由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推出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具准备:准备 15 个面积是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口算下面各题。 15

18、×380×6060×3025×44× 3017× 8400× 59×1312×726×311× 10045×3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66 页例 4.(1) 出示以下图,请同学们说一说,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2) 同学们可以用手中的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去测量,会发现正好能摆15 个 1 平方厘米的正方形,它的面积是15 平方厘米。(3) 教师引导学生去观察摆小正方形的个数和长方形的长、宽有什么关系。(4) 引导学生去设想:是不是长方形的面积就等于“长×宽”

19、呢?它是不是适合所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呢?(5) 组织学生小组合作,用学生们准备好的1 平方厘米的小正方形拼成不同的长(6) 小组合作完毕后,由各组汇报本小组通过拼摆后的填表结果。(7)教师提问:通过拼摆和表格的填写,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总结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8)让学生齐读并记住求长方形面积的方法。2、引导学生总结计算长方形面积的方法。学生在拼摆1 平房里你的正方形求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时, 教师有意识地观察学生有没有在记录表上记录长和宽的数据相同的情况。如果没有,可指导学生去想,可不可以摆成一个每排个数和排数相同的图形呢?学生在汇报时,教师引导学生: “长和宽相同那是什么图形

20、呢?”(正方形)在正方形里,长和宽相等,我们就把长和宽统称为边长。提问:那么你们知道正方形面积怎么求吗?板书:正方形的面积=边长×边长通过让学生观察板书,说一说,今天的学习收获和应该记住的公式。3 小 结 巩固练习1、67 页做一做(1)、 30× 21=630 (平方厘米)(2)、从这纸上剪下最大的正方形,这个正方形边长是21 厘米,所以面积是 21× 21=441(平方厘米)三、布置作业练习册指定容第 5 课时教学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运用(67 页例 5)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在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正确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与方法2、

21、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每一步,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让学生对所学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面大小的形成。重点、难点:运用所学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教学过程: 一:复习1、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3、求长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67 页例 5.(1) 出示例5:数学书的封面的长大约是26 厘米,宽大约是18 厘米。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多少平方厘米?(2) 让学生读题找出相关条件和问题,并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道题给出了什么条件, 要求什么?(3) 学生独立在练习本上完成,学生说明计算过程后老

22、师指导并说明书写格式。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2 6 × 18=468(平方厘米)答:数学书封面的面积大约是468 平方厘米 .(4) 教师提示:同学们要注意单位名称不要写错。2、引导:同学们学会了面积的计算,你们想知道数学教材封面的面积吗?同学们可以先估算一下封面的面积再动手计算一下。3、小结三、巩固练习:1、口算以下各题。13× 5 5 × 11 2 × 23 16 × 8 31 × 3 8 ×10410× 3 7 ×12 42 × 2 4 × 12 130 ×

23、; 2 20 × 42、一个长方形游泳池,长45 米,宽 30 米,占地面积是多少?如果在四周围上栏杆,栏杆长多少?3、从一个长8 分米、宽5 分米的长方形纸板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四:作业: 练习册同步容教学反思:学生在探究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时,获变机械的学习为有意义的学习。探究学习的经历;推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能估计所给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指学生不仅能记住概念的描述或符号,而且能理解它们的在含义,了解相关数学概念的实质性联系。第 6 课时教学容:巩固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教学目标:1、巩固复习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2、长

24、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对比练习。教学重点: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进行题目的变式练习和引导学生发现规律的探究练习教具准备:准备一边长是10 厘米的正方形和一块手帕。教学过程:一、基础练习1、口算以下各题。4× 90 60 ×3 300 × 9 4 × 50 20 × 4 6 ×50022× 13 15 × 11 15 ×17 70 ×4 37 × 5 8 × 532、请同学们说一说,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面积公式,教师板书。3

25、、计算下面各图形的面积。(单位:厘米)由学生说明每个图形的含义,再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教师巡视指导,并规书写格式。4、先估算黑板的面积,再测量它的长和宽,并计算面积。学生先估算黑板的面积,然后派两个代表到前面来测量长和宽。全体同学计算它的面积,再看一看,计算结果和估算结果相差多少,从而丰富自己估算的经验。5、学生拿出自己准备的手帕先估算面积,再测量它的边长,算出自己手帕的面积。引导学生通过基础练习加深对面积公式的理解清楚地知道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长和宽两个条件,求正方形面积只知道正方形的边长就可以了。二、探究新知1、篮球场的长是28 米, 宽是 15 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半场是多少平方米

26、?学生解题,并口头分析,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小林要从下面的长方形纸上剪下一个最大的正方形。剩下的部分是什么图形?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学生读题并分析:从长方形中所剪下的一个最大的正方形,要以长方形的宽为方形的边长.指导学生在教材上画出要剪下的正方形,再按要求回答以下问题。6× 10=60(平方厘米)6× 6=36(平方厘米)60-36=24 (平方厘米)答:剩下的部分是长方形,它的面积是24 平方米厘米。三、对比练习1、花园里有一个正方形的荷花池,它的周长是64 米,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读题, 教师指导学生思考:求正方形面积需知道什么条件?边长与周长又有什么关系?

27、提问:题中给了正方形荷花池的周长,怎么求边长?指导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完成,教师巡视指导,集体订正。64÷ 4=16(米) 16 × 16=256(平方米)答:面积是256 平方米。 xkb 1. com2、从一边长为10 厘米的正方形纸上,剪去一个长6 厘米、宽 4 厘米的长方形。小明想到三种方法(教材第69 页第 10 题的图)剩下部分的面积是多少?周长呢?3、引导学生看书中的图,讨论这三幅图的面积和周长的变化。(1) 三幅图剩下的面积相等,都是76 平方厘米。(2) 第一幅图的周长和原正方形的周长相等仍是40 厘米; 第二幅图的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 4 厘米,是48

28、厘米;第三幅图周长比原正方形多了两个6 厘米,是52 厘米。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图,再计算剩下部分的面积和周长。四:巩固练习:1、计算下面各题的周长和面积。(1)长 23 厘米,宽17 厘米,求周长和面积(2)正方形边长=12 分米,求周长和面积。(3)正方形周长是36 米,求边长和面积。2、大伯要在一块边长为4 米的正方形菜地的四周围上一圈篱笆,要用多长的篱笆?菜地能种多大面积的菜?3、一块长方形绿地,宽24 米,长是宽的2 倍,这块绿地的面积是多少?如果每平方米种4 棵松树,绿化队应该准备多少棵松树就够了?4、一个长方形,它的宽增加2 厘米、面积增加8 平方厘米,正好变成一个正方形,原来的长

29、方形面积是多少?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步容 第 7 课时教学容: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练习教学目标 : 知识与能力1、在掌握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确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巩固练习。过程与方法2、学会解决实际问题的每一步,知道先求什么,再求什么。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让学生对所学容有更真实的感受,获得实实在在的直接经验,更有利于表面大小的形成。教学过程:一:学习容复习1、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2、求长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3、求正方形面积必须知道什么条件? 二:复习指导:1、68 页第 2 题28× 15=420 (平方米)420÷ 2=210 (平方米)

30、2、68 页第 3 题14× 9=126 (平方分米)3、68 页 4、 5、6 题要学生自己操作完成 4、69 页第 7 题(1)、 50× 25=1250 (平方米)(2)、( 50+25)× 2=150 (米)5、69 页第 9 题(10 6)× 6=24 (平方厘米)答:剩下的是长方形,面积是24 平方厘米。6、69 页第 10 题64÷ 4=16 (米)16× 16=256 ( 平方米)7、69 页第 11 题10× 10 4× 6=76 (平方厘米)10× 4=40 (厘米)10×

31、4 4×2=32 (厘米)10× 4 6×2=28 (厘米)答:剩下的面积是76 平方厘米,第一个周长剩40 厘米,第二个周长剩32 厘米,第三个周长剩28 厘米。三:作业:练习册同步容面 积 单 位 间 的 进 率第 8 课时教学容:面积单位间的进率(1)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过程与方法熟悉相邻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w w w .x k b 1.c o m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让学生主动探究,获取结论。教学重点: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教学难掌握单位换算的方法。教具准备:

32、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 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2、引入新课:教师板书题目,并把刚才学生们说的长度单位、面积单位归纳板书。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70 页例 6.出示边长是1 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 份, 1 份是多少?教师说明: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 厘米, 前面我们学了1 分米是 10 厘米, 按边长是10 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10× 10=100(平方厘米)让学

33、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吗? 教师板书: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 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8 平方米 =( )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5 平方米=(

34、 )平方分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述自己的思考过程。300 平方厘米 =( )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三巩固练习1、填一填、7 平方米 =()平方分米3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700 平方分米()平方米10 平方米 =()平方分米48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课桌长是5( ) 黑板的面积是3( )3、一块长方形玻璃,它的长是40 厘米,宽是25 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4、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0 厘米,它的长是

35、50 厘米,宽是多少分米?5、小明家客厅的地面长是8 米,宽是6 米。如果用每块面积是6 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约多少块地砖?五:布置作业练习册同步容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容对于学生来说比较抽象,因此在教学中我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新知。本节课“面积” 这个概念的揭示还是比较成功,学生在一系列用手摸身边熟悉物体的表面与体验封闭图形(与不封闭图形的对比)的活动中,已经建立了“面积” 的表象。他们之间的进率就比较好理解了。第 9 课时课题:面积单位间的进率(2) 教学目标:掌握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运用进率进行单位换算。教学重点:弄清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的算理。教学难点:掌握

36、单位换算的方法。教具准备:边长为 1 分米的正方形,上面划分成边长为1 厘米的小正方形。教学过程:一、学前准备1、让学生回忆之前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还学过哪些面积单位。2、引入新课: 二、探究新知1、出示边长是1 分米的正方形,让学生列式求出它的面积。翻过来看背面,现在把面积是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的边长平均分成10 份, 1 份是多少?教师说明: 这个正方形的边长可以看作是10 厘米, 前面我们学了1 分米是 10 厘米, 按边长是10 厘米再计算一下这个正方形的面积。10× 10=100(平方厘米)让学生观察两次求正方形面积的计算过程,分小组讨论,你能发现什么

37、吗? 教师板书: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引导学生去想,根据前面学习的经验,你能推出1 平方米等于多少平方分米吗? 教师板书: 1 平方米 =100 平方分米学生记忆相邻的两个面积单位的进率,教师把板书补充完整。2、长度单位间的进率与面积单位间的进率的对比。区别相邻的长度单位间的进率和相邻的面积单位间的进率,并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的规律。当相邻两个长度单位间的进率是10 时,相应的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就是1003、教学面积单位的换算。8 平方米 =( )平方厘米。让学生讨论并回答结果,然后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想的。5 平方米=( )平方分米。让学生独立完成,然后述自己的思考过程。300 平方

38、厘米 =( )平方分米。让学生比较这道题与前两道题有什么不同。(前两道题是从大单位换算成小单位,这道题是将小单位换算成大单位)请同学们讨论这道题该何如去做。三、课堂练习1、填一填、7 平方米 =()平方分米3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700 平方分米()平方米10 平方米 =()平方分米4800 平方厘米 =()平方分米2、在下面的括号里填上适宜的单位。课桌长是5( ) 黑板的面积是3( )3、一块长方形玻璃,它的长是40 厘米,宽是25 厘米,那么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合多少平方分米?四、思维训练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160 厘米,它的长是50 厘米,宽是多少分米?2、小明家客厅的地面长是

39、8 米,宽是6 米。如果用每块面积是6 平方分米的地砖铺地,一共需要约多少块地砖?五、作业练习册对应容解决 问 题第 10 课时教学容: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1)( 71 页例 7)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过程与方法3、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正确运用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教具准备:课件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让学生从大到小说出已学过的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教师板书)说出它

40、们之间的进率,并说出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和周长公式。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71 页例 7出示例 7 标识牌和问题。教师:观察图,(1)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2)我们怎样计算呢?怎样换算成平方米呢?2、先计算面积:正方形面积 =边长×边长80× 80=6400(平方厘米 )3、师生共同温习面积单位的换算方法。因为 1 平方分米 =100 平方厘米所以 6400 平方厘米 =64 平方分米(就是用6400÷ 100)4、分析、讨论面积单位间的换算方法。(学生之间进行交流)5、总结(1) 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方法一:乘它们之间的进率。方法二

41、: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就在数字后添几个“0”。(2) 较小面积单位的数换算为较大面积单位的数。方法一:除以它们之间的进率。方法二:两面积单位之间的进率中有几个“0 ”,就在数字后去掉几个“0 ”。所 以 6400平方厘米 =64 平方分米三:巩固练习1、71 页做一做第 1 题、 8 平方分米 =( 800 )平方厘米8× 100=8005 平方米 =( 500)平方分米5× 100=500300 平方厘米 =( 3)平方分米300÷ 100=3第 2 题、 20× 4=80(平方米)80 平方米 =8000 平方分米答:面积是80 平方

42、米,合8000 平方分米。2、73 页第 1、2 题(学生独立完成) 四、布置作业: 练习册同步容 第 11 课时教学容: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2)72 页例 8)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1、巩固复习面积和面积单位,区别面积单位和长度单位。2、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过程与方法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复习1、填空2 平方米=( )平方分米9 平方分米 =( )平方厘米400 平方分米 =( )平方米10000 平方厘米 =( )平方米2、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公式二:探究新知1、学习教材第 72 页例 8.(1

43、) )、出示例 8。观察图,从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知道客厅的长和宽,也知道地砖是边长为3 分米的正方形(2) )、师生共同探求计算方法。a、可以先算出客厅地面的面积,再除以每块地中的面积,就可以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方法一: 6× 3=18(平方米) 18 平方米=1800 平方分米3×3=9(平方分米)1800÷9=200(块)答:一共要用 200 块地砖。b、也可以先算出客厅的长和宽分别可以铺多少块地砖,然后再用乘法计算出一共需要的地砖数量。方法二: 6 米=60 分米3 米=30 分米60÷3=20(块)30÷3=10(块)20&#

44、215;10=200(块)答:一共要用 200 块地砖。(3) )、我们计算得对不对呢。下面来验证一下。9×200=1800(平方分米)1800 平方分米 =18 平方米正好与客厅的面积相等,解答正确。2、小结三、巩固练习1、让学生独立完成74 页做一做2、判断下面各题,错的要说明原因。(1) 6 平方米 =60 平方分米。(2) 边长为4 米的正方形,它的周长和面积相等。(3) 用 8 个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只有一种拼法。(4) 用 8 个 1 平方分米的正方形拼成的图形它们的面积都是8 平方分米。3、73 页第 4 题90× 6=540(平方米)540 平方米 =54

45、000 平方分米54000÷ 4=13500(块)四:布置作业练习册同步容教学反思:运用长方形、 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在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正确、灵活地根据已知条件选择计算方法列出算式,根据要求进行单位间的换算,鼓励学生进行验证,提高自己的学习兴趣。第 12 课时教学容:运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练习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通过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复习,巩固用面积公式解决问题能力。2、对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周长公式进行运用。过程与方法3、提高综合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4、能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教学重点:正确判断、选择面积与

46、周长的运用。教学难点:正确灵活地运用面积知识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一:知识的复习1、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2、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3、正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4、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5、什么时候用面积计算方法解决问题?6、什么时候用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问题?7、面积和周长在解决问题时的区别? 练习指导:1、指导学生完成教材第74 页的第 68 题。(1) 让学生先读题,并理解题意,说明每题要解决的问题和解决问题所需的信息数据, 然后独立完成。(2) 、学生在解答过程中教师注意巡视,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重点辅导。(3) 后指名学生说出解题思路、计算过程和计算结果。第 6 题: 18× 12=216(平方分米)(18+12)× 2=60(分米)答:墙报的面积是216 平方分米,花边总长60 分米。小结:一是求面积,一是求周长,所用公式不同,所用的单位也不同。第 7 题: 6 × 3=18(平方米)18-3=15 (平方米)答:要粉刷的面积是15 平方米。小结:用墙壁的面积减去黑板的面积,才是粉刷的面积。第 8 题: 200 × 6=1200(米)1200× 8=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