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1页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2页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3页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4页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摘要目前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较为迅速,它具有鲜明的地域性、较强的针对性,但在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对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问题及原因进行研究,有助于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优势专业,培养出真正意义上的技术技能人才,更好的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关键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问题原因【分类号】g718.5一、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的现状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的专业设置通常有两个主要依据:一是学科分类;二是职业分类。就高等职业教育而言,社会职业岗位状况决定了其专业设置,故高职专业应区别于通常意义上的“学科专业”,更接近

2、于“岗位专业”。高职专业的知识并非强调专业知识的完整性、系统性和逻辑性,而是由与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相关联的有关知识所构成,强调职业岗位技术工作的针对性和应用性。随着社会科技的高速发展,职业岗位的内涵和外延都产生了急剧的变化。因而,当前高职有拓展专业宽度的趋势。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指导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尤其是在专业设置方面,面向市场,服务市场,基本摆脱了以往普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原则的羁绊,形成了较为鲜明的高等职业教育特色。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意识到了专业设置在高职院校发展中举足轻重的作用。专业设置越来越贴近社会需要和个体需求,结构日趋合理,较好地反映了技能岗位需求

3、、高校扩招和教育对象择业观念的变化。但是专业设置从总体上来说还没有形成令人满意的特色,如职业技能培训与学术性之间界限模糊,在专业设置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现象,如专业设置价值取向的功利主义色彩严重,过分追求“服务地方”和“创建自身特色”,把“职业导向”作为办学目标,专业数量增多了,专业面变窄了,忽视了社会发展与个体发展的统一,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够,新专业的设置缺乏严格的科学论证和市场调研,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专业设置、建设和管理与行业、企业的联系不够紧密,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模糊;优质教育资源缺乏,专业软硬件(如师资、实验实训设施、课程体系、教

4、材等)建设滞后,教育教学改革力度不大,教育质量不高;部分专业的设置缺乏稳定性,短期行为明显,对社会潜在的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调查研究,市场需求面狭窄;对传统优势专业和老专业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进行改造和调整等等。而这些问题的根源集中反映在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还没有把主动服务地方社会经济作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第一要务,更没有切实有效地体现区域社会的需求,因此急需构建与区域社会相适应、与产业发展相衔接的服务型高等职业教育体系。二、我国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1.专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专业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专业结构不合理。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受到方方面面的影响和制约

5、,但最主要的是受经济结构变化的制约。可以说,经济结构直接决定高等职业教育专业结构的调整与改革的方向。有些地方性高职院校的专业结构,三类专业的数量明显高于一、二类专业,一类专业的数量偏少,而且主要集中在机械制造领域。究其原因,第三产业投入少,见效快,调整也比较容易,生源较好。由于办学成本低,所以这类专业普遍设置较多。而有些支柱性产业的专业,如化工类、材料类、能源类等,由于办学成本较高,即使市场需求大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开设。有些地方高职院校的专业基本上是文科类专业独领风骚,少量工科类专业只是充当绿叶陪衬的局面。因此相对单一的专业设置,一方面不利于地方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增加了学生未来的就业风险和高

6、职院校的发展风险。另外,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方面还存在专业设置超前力度不足、专业设置重复性较高等結构性问题。2.对专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专业设置过于随意有些学校对专业发展的整体规划不够完善,专业设置短期行为明显,只求一时的适应,急功近利。在专业设置过程中,主观化倾向严重,在未对专业特色、课程体系、就业前景等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的情况下,仅凭感性认识判断哪个专业的市场前景好、哪个专业走俏,就盲目地设置该专业,缺乏广泛的调查和严密科学的论证过程,因而带有很大的随意性,缺乏科学性。(1)追求“大而全”随着经济的发展,市场将需要各种各样的专门人才。如果哪些专业“热门”,就设置哪些专业,这势必会形成所有高职

7、院校的专业设置无所不包的局面。例如,某职业技术学院在成立之初设置有6个专业,仅仅3年的发展时间,该学校就增加到26个专业及方向,形成了“大而全”的专业设置。人们不禁怀疑:学校的师资以及教学软硬件设施是否能满足学校规模快速扩张的需要?一个学校是不可能全面发展的,尤其是在短时间内达到全能型的学校。(2)专业设置规模过大,专业内涵建设相对滞后各高职院校纷纷抢抓机遇,根据社会发展和院校建设需要,逐年申报增加新专业,使专业设置数量不断攀升,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规模的扩大,带来了专业课教师严重不足、实验实训建设压力加大、特色专业和精品专业建设投入不足等问题,使专业内涵建设跟不上专业规模扩张的步伐,影响了人才

8、培养质量的稳步提高。有些院校不能及时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对老专业进行改造和调整。很多院校办学经验表明,专业不仅要推陈出新,而且要对原有专业进行发掘改造,拓展内涵,力求使老专业重新焕发青春。一些院校把专业设置仅仅理解为设置新的专业或更换专业名称,没有深刻理解高等职业教育专业设置与改革的内涵,缺乏专业的创新意识。专业创新的本质就是建立新的课程体系。不少院校在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中,不能根据职业岗位群的实际需要,确定人才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没有把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与教学计划相融合并落实在具体的理论和实践教学之中。产学研相结合是专业进行自主更新的有效途径之一,一些院校虽然对

9、产学研相结合有一定的理解,但还没有形成一套有效的运行机制,影响了专业的内涵建设。 (3)专业变化频繁,缺乏骨干、特色专业有的院校开办新专业数量增长过快,专业变化频繁。一个新专业还没有毕业生,便撤掉停招,又更换新专业,缺少长远专业、品牌专业的建设。缺乏专业设置和建设相对的稳定性,缺乏相对稳定的特色专业、骨干专业。有的院校专业设置门类齐全,专业的设置和管理与行业、企业和职业界的联系不够紧密,带有粗放性。专业设置没有明显的特色,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缺乏时代特色。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与时代息息相关,不同时代有不同时代的职业教育要求,市场经济时代赋予高等职业教育新的内涵,就是为社会培养具有高新科学技

10、术和技能的产业大军,以满足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缺乏明显的地方特色。高职院校应该是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因而必须了解地方的经济、文化、历史。地方经济发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职院校就设置什么专业。脱离各地区经济发展战略目标的高职院校的专业设置,不仅难以培养适应当地经济发展的人才,而且由于缺乏地方特色而难以凸显专业与学校特色,从而影响高职院校的长期发展;三是缺乏高职院校本身的特色。没有结合各高职院校本身的历史传统、现实条件和未来发展。3.不考虑人才市场需求,缺乏针对性有的院校在新专业设置过程中,对社会潜在的人才需求缺乏应有的、充分的市场调查研究,而是仅仅根据现有师资来考虑“安置”教师,“充

11、分利用”现有师资,所设置的专业人才市场需求面狭窄,社会需求不迫切,缺乏吸引力,导致囤积毕业生,专业越办越窄,成为“昙花专业”。有的院校什么“热门”就上什么,不考虑该专业的自身师资力量和教学条件是否具备,不论证当地人才市场和经济社会发展是否需要,缺乏针对性。新专业设置缺乏市场调查和科学分析论证,争相创办所谓热门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带有随意性、粗放性和盲目性,致使专业趋同现象十分严重,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大。高职专业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重专业申报、轻专业建设;重经济效益、轻社会效益;重眼前效益、轻长远效益;重社会需求、轻自身条件”的现象,专业设置研究和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专业划分过细、覆盖

12、面狭窄,与市场经济结构的多样性、综合性和效益性不相适应,没有充分考虑到高职学生的特点与个性、综合技术能力的提高和人文素质的培养,制约了学生潜能的发挥以及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协调发展。专业发展不平衡,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之间矛盾凸显。受人才市场供求关系变化和院校办学经济效益的双重影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普遍追捧制造、电子信息、财经、土建等领域的热门专业,导致热门专业重复布点率偏高,毕业生数量激增,供过于求的矛盾开始显现。4.中高职衔接不够当前职业教育仍然是我国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在专业、课程与教材体系、教学与考试评价等方面仍然存在脱节、断层或重复现象,职业教育整体吸引力不强,与

13、加强技能型人才系统培养的要求尚有较大差距。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将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作为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任务,这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增强职业教育支撑产业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迫切需要更新观念、明确定位、突出特色、提高水平,促进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成人教育相衔接与沟通的人才成长“立交桥”,是深化我国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提高职业教育的质量和效益、形成学习化社会和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举措。尽管这一改革主张已提出多年,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还存在许多问题,在专业

14、设置方面表现为中高职衔接不够。一些中职设有的专业在高职却没有,导致某些专业的学生不能升人对口专业继续深造。5.缺乏企业参与缺乏企业参与,是我国职业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尽管在高职院校实践环节中,都强调“实训”,注重实训基地的建设,在设置专业时,都注重行业、企业的参与,而实际上在校企合作方面,学校的积极性比较高,而企业的态度并不积极。因为学校知道,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直接掌握人力资源的需求情况,以调整专业设置,使之与社会需求动态适应。此外,学校还可以依靠企业帮助决定实习场地、培养学生职业素质、安置毕业生就业等等,而企业没有认识到校企合作的重要性,近期看不到给自己带来的效益,同时我国在校企合作方面

15、还没有法律法规来约束,因此企业参与高职院校专业建设的主动性不高,参与力度不大。三、专业设置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专业设置中存在上述问题,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概括为学校外部和学校内部两方面的因素。1.从学校外部因素看(1)由于受地方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在专业设置上的确存在一定的困难,一方面,一些投入较大的专业受到经费和条件的限制而难以开设;另一方面,就业市场的不景气以及社会对人才的片面追求,又给学校的专业设置带来了压力。此外,学生和家长一味追求社会热门专业也使得学校有的时候显得无能为力。(2)宏观调控力度不大。目前,高职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拥有很大的自主权,教育行政部门只需备案。教育行政部门对专业设置

16、没有整体规划,缺乏宏观管理,高校在不具备相应条件的情况下随意设置专业,是导致专业重复设置、内涵不明确、招生规模小、效益不高、教育资源严重浪费的主要根源。(3)过分倚重市场导向。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需求,这是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前提,但部分高职院校办学市场意识过浓,专业设置完全围绕市场这个指挥棒转动,必将导致办学方向的偏移。教育行政部门甚至把学校是否能紧跟市场需求作为评判高职院校办学好坏的唯一标准。市场的快速发展及不可测性必然导致专业设置决策行为具有相当程度的短视性。2.从学校内部因素看(1)目前高职院校大部分是从原来的中等职业学校升级而来,其专业设置具有一定的沿袭性和连貫性,还有一些学校隶属于普通高校当中,专业设置深受所在大学的影响。部分学校缺乏市场竞争意识和长远发展的战略眼光,更多时候是跟随或盲从而不是创造。此外,眼前利益的驱动及学校教学条件等硬件设施也是制约专业设置的重要原因。(2)办学经费筹措不足。大多数高职院校均是地方政府主管,由于受地方财政因素的制约,政府支持力度不够大。经费不足造成各高职院校没有能力改善教学基本条件,没有能力申报那些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购买设备的专业。相反瞄准了那些不需要过多投入的“轻装备”专业。这就导致高职院校专业设置趋于第三产业,而回避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3)办学理念严重滞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只有十多年的时间。大多数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