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光光与我们的生活关系非常密切。光是一种电磁波,按照波长可以将光分为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射线等几个波谱区。其中,可见光区又可细分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光既具有波动性,又具有粒子性。本单元的内容安排如下。第1课,感受光的作用。光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物质,由于过于熟悉反而会忽略光的重要性。通过这节课,让学生体验一次没有光的世界,从而真切地感受到光的重要性,激发对光深入探究的兴趣。第26课,先后研究了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和反射现象。首先研究光的直线传播,因为只有在理解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基础上,才能正确认识光的折射和反射现象。接着进一步探讨光遇到不同障碍物时会产
2、生怎样的现象,如当白光通过三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被分散成七种色光;当光遇到不透明的物体时会被阻碍并发生反射,根据光的反射规律,进而对光进行了一系列的应用。这样的设计逻辑缜密、严谨,在潜移默化中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第7课,利用光的反射特点设计制作潜望镜,并解释其工作原理。在制作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光的反射特点及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学生每天与光接触,在生活中也接触了一些利用光的原理制作的玩具或仪器,因此对本单元的内容是有一定认知基础的。但是,五年级学生的理解水平有限,没有必要指导学生从光的本质去认识光,而应该引导学生观察并发现光沿直线传播、光的折射、光的
3、反射现象,认识太阳光是一种复色光,可以经三棱镜分散成七种单色光。1围绕光的直线传播、折射、反射进行教学,注重概念的连贯性。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认识光的传播特点。将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遇到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时传播路线发生变化等现象作为线索,逐步探究光的传播规律。因此,在教学时,应注重这些概念的连贯性,温故而知新。2依托聚焦、探索、研讨和拓展等推进教学,注重探索的递进性。由于本单元的知识概念具有很强的连贯性,所以在每节课的教学活动中,首先通过回顾旧知识、小游戏或“头脑风暴”式讨论等形式聚焦课题,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再通过大量实验,引导学生根据实验现象和数据分析光的传播特点;然后通过
4、研讨交流,总结归纳光的传播规律第1课有关光的思考(教材P24)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有关光的思考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科学探究目标1.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2.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2.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什么是光源,并会判断哪些物体是光源。难点:认识到没有光就看不到物
5、体。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红苹果、带小孔的黑色盒子、黑布、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教材单元首页阳光照射树林的图片。)你们看到图片后想到了什么?(预设:阳光;清晨;树林;雾气;)2.讲解:光,我们都很熟悉,我们每天都能见到各种各样的光。但是你们了解光吗?它是怎样传播的?它在现代科技中有哪些应用?本单元将带领大家认识奇妙的光世界!3.布置任务:发放调查表并展示汇总结果。4.揭题:大家对光的了解可真不少!虽然光在我们的生活中很常见,但它也包含了很多奥秘,本节课让我们先来进行一些有关光的思考。(板书:有关光的思考)探索与研讨【设计意
6、图】利用调查表先梳理学生对光的已有认知,再汇总他们还想知道的有关光的知识,进而聚焦到对光源的研究上。探索:哪些物体是光源1.讲解:我们先来认识光源。通常我们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比如太阳,而且太阳是最重要的光源。但是我们不能直接用肉眼直视太阳,因为它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2.布置任务:出示本课教材中的部分图片,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图片中的物体,哪些是光源,哪些不是光源,并简单说明理由。3.展示:课件出示“哪些物体是光源”班级记录表。4.提问:仔细观察班级记录表,你们有什么发现?(预设:第3组和第4组认为月亮是光源,其他小组都认为不是。)5.交流:指导学生再次分组讨论月
7、亮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预设: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本身不发光,而是反射了太阳的光。)判断月亮是不是光源,学生容易出错,在这个环节让小组再次讨论,加深学生对光源的理解。6.追问:没有点燃的蜡烛还是光源吗?请说明理由。(预设:不是光源,因为没有点燃的蜡烛不能发光。)探索与研讨7.小结:判断一个物体是不是光源,前提是该物体要能发光,然后正在发光且是自身发出的光,而不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这样的物体才是光源。如蜡烛本身不是光源,而燃着的蜡烛是光源;月亮不是光源,因为它的光不是自身发出的,而是反射了太阳的光。研讨: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1.讲解:光源自身能发光,所以我们可以看见光源。而我们能看见不发光
8、的物体是因为光照到物体上,物体再将这些光反射到了我们的眼睛里。2.提问: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我们还能看见物体吗?(预设:如果没有光,我们将什么都看不到。)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体验“能否看到黑暗中的红苹果”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4.研讨汇报。探索与研讨5.小结:只有在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后,我们才能见光源或该物体。没有光,我们将什么也看不见。拓展与小结1.过渡:在黑暗的环境中,由于光线不足,我们会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体。人们为了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够看清物体,便发明了夜视仪。(教学提示:出示夜视仪图片。)2.讲解:夜视仪一般是安装在照相机中的一种发光仪,它可以在“黑
9、暗”的环境中发出人眼看不见的光,这种光能被照相机感知并照亮物体,夜视仪再将其转换成电子信号,我们便看到了“黑暗”中的物体。3.布置任务:生活中还有什么跟光相关的设计呢?请同学们课后查阅相关资料。【设计意图】生活中跟光相关的设计有很多,如无影灯、额镜、透镜、平面镜等。夜视仪弥补了夜间光线不足造成的视线模糊,刚好承接研讨环节的体验活动,让学生体会到科学技术对光的广泛应用。4.小结:自身能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叫光源。我们想要看到物体必须要有光,如果没有光,几乎所有的动物都无法看见物体,绿色植物也无法进行光合作用。光对人类、对所有的生命体、对世间万物都是不可或缺的。板书设计教学反思五年级的学生在日常生
10、活中对光源和光已经有所了解,但他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获得的认知可能不准确甚至是错误的,而这种已有的认知又是很难纠正的。因此,本节课首先用阳光照射树林的情境,通过“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聚焦到对光源的研究上,并了解他们对光已有的认知。再结合生活现象,通过比较不同的发光物体,引出光源的概念,使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归纳的能力。最后通过研讨交流,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光对人类、对生命、对世间万物都是不可或缺的,从而突破本课教学重难点,圆满地完成了本课各项教学任务。第2课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材P56)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光是怎样传播的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
11、知识目标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2.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3.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4.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态度目标1.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2.知道推测要有依据。3.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难点: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无孔矩形卡纸、在同一位置打孔的矩形卡纸、长尾夹、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
12、、激光笔。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老师现在给你们上课,你们能看到我,也能听到我的声音。而观看演出时,我们在幕前,能够听到幕后人说话的声音,却看不到幕后的人,这是为什么?(预设:因为声音是以波的形式传播的,幕后人说话的声音可以通过幕后的空气传播到幕布,然后通过幕布传播到幕前的空气,再传播到我们耳内,从而被我们听见。但光不能穿过幕布,所以我们看不见幕后的人。)2.提问:像声音一样,光也有自己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预设:光的传播速度很快;光不能绕过障碍物传播;光是沿直线传播的;)3.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激光笔并对着黑板打开,引导学生观察并猜测激光笔发出的光是
13、怎样传播到黑板的。)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光是怎样传播的)用简单的现象来引发学生的思考:光的传播和声音的传播到底有哪些不同。探索与研讨探索:光是怎么传播的1.提问:当老师用激光笔照射前方的墙壁时,前方的墙壁上会出现一个明显的光斑。(教学提示:边说边演示。)大家思考一下,为什么光斑不会出现在左、右或后面的墙壁上呢?(预设:光只能向一个方向传播;光只能沿直线传播;)2.出示:出示手电筒、1张无孔矩形卡纸、3张在同一位置打孔的矩形卡纸、4个长尾夹。3.提问:利用以上材料,你们会怎么设计实验来验证光的传播方式?(教学提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验证光沿直线传播,并阅读课本上的实验步骤。
14、)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探索与研讨5.研讨汇报。(教学提示:根据各小组的需求进行投影。)6.小结:光在同种均匀介质(如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设计意图】在明白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道理后,用这个道理解释纸屏上的光斑在中间一张卡纸横向移动前后的变化,并将光的传播与声音的传播相比较,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拓展与小结1.提问:同学们都明白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那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呢?(预设:前排同学站起来,后排的同学就看不到黑板了;夜晚汽车在拐弯时,车灯会照到道路侧边;)2.拓展:(教学提示:出示各种显示光沿直线传播的图片。)这些现象都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
15、的。【设计意图】鼓励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寻找更多的依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延伸能力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板书设计1.2光是怎样传播的声音:以波的形式传播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教学反思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淡化以知识传授为核心的教学模式。首先,从听到幕后人说话声,却看不见幕后人的经验出发,对比声音和光的传播方式,推测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然后,通过设计光直接穿过小孔和移动一张卡纸两个实验,观察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改变来探究光是否沿直线传播。接着,通过研讨交流,达成共识,确认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最后,通过列举事例,在生活中寻找更多的依据,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16、。通过这些环节,让学生经历“问题猜测验证解释”的过程,不仅认识了光是怎样传播的,也培养了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课后作业见“状元成才路”系列丛书创优作业100分对应课时训练P5第四题。四、下图是状状和同学们一起做验证光的传播路线的实验装置。根据你所学知识帮助状状回答下列问题。1.如图甲,三张卡纸的小孔在同一条直线上,让手电筒的光从1号卡纸小孔射进。这时,在左侧纸屏上_(填“能”或“不能”)看到光斑。请在图甲中画出光行进的路线。2.如图乙,将三张卡纸中的2号卡纸向右移动一小段距离,让手电筒的光从1号卡纸小孔射进。这时,在左侧纸屏上_(填“能”或“不能”)看到光斑。请在图乙中画出光行进
17、的路线。3.以上两个实验可以证明光是沿_传播的。4.(多选)下列实验操作方法正确的有()。A.四张卡纸都需要打孔B.我们需要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C.矩形卡纸上的孔的高度要相同参考答案四、1.能如图甲所示。2.不能如图乙所示。3.直线4.BC第3课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材P79)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2.知道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科学探究目标1.能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光传播路径的变化。2.能运用阳
18、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来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科学态度目标1.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2.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3.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人们很早就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教学重难点重点: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传播路径的变化。难点:根据现象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推理。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透明玻璃、塑料杯、薄纸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激光笔、水槽、线香。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提问: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当把三张打孔的矩形卡纸对齐时,
19、光会沿直线一一通过小孔,在纸屏上形成光斑。把第二张打孔卡纸向右移动5厘米,纸屏上的光斑发生了什么变化?(教学提示:播放该演示实验的动画或图片。)(预设:光从第一张卡纸的小孔穿过后,并没有穿过第二张卡纸的小孔,而是在第二张卡纸的小孔左侧形成了光斑,纸屏上没有形成光斑)。2.揭题:在该实验中,我们发现手电筒的光在传播过程中被卡纸挡住时,不能沿直线继续传播。如果是被其他物体挡住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索“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板书: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设计意图】延用上节课的实验,既温习了上节课的知识,又能将学生的关注点快速聚焦在本课要研究的课题上。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光能否穿过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
20、体1.提问:光不能穿过卡纸,那如果把卡纸换成别的物体,光能穿过吗?(预设:能;不能;有的物体能穿过,有的物体不能;)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步骤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3.研讨汇报。探索与研讨4.小结:光能穿过一些透明的物体,比如透明玻璃;能部分穿过一些比较薄的物体,比如纸张;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比如书本,因为光的传播被阻碍了。让学生猜测、观察手电筒的光能否穿过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感受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时发生的变化,并对这三种不同现象做出解释。探索二:光照射烟雾的现象1.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水槽。)用激光笔从水槽一端照射过去,会看到什么现象?(预设:激光穿过水槽,在另一
21、端的水槽壁上形成光斑。)2.演示:用激光笔从水槽一端照射过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水槽中的现象并提醒学生一定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出示线香,点燃后放入水槽并盖上水槽盖。3.提问:刚才用激光笔照射空水槽时,你们在水槽内看到激光的传播路线了吗?(预设:没有,只看到另一端水槽壁上有光斑。)待水槽内充满探索与研讨烟气后,如果再用激光笔从一端照射过去,又会看到什么现象呢?(预设:激光可能会穿过去继续传播;激光可能被烟气阻碍了,穿不过去;被照射到的烟可能会散到旁边,激光就直接沿直线传播到水槽的另一端;)4.演示:用激光笔从充满烟气的水槽一端照射过去,引导学生观察现象。5.小结:当激光穿过充满烟气的水槽
22、时,会看到一条笔直的光路,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烟本身是很小的不透明的固体颗粒,虽然会阻碍光的传播,但有一部分会被照亮,所以能让激光的光路可见。6.研讨:日食和月食都是有规律的天文现象,它们只有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发生。引导学生观看视频日食和月食,并尝试用光的传播方式来解释。(教学提示:当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的某个位置时,由于光沿直线传播,太阳的光会被月球挡住,在地球上就能观测到日食;当月球运行到地球的阴影中时,由于无法被照亮就会形成月食。)【设计意图】希望学生能运用本节课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看到的日食和月食现象,这也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拓展与小结小结:光能直接穿过透明的物体、部分
23、穿过半透明的物体而继续传播,但是不能穿过不透明的物体。因此,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并不能一直以直线的方式传播下去。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课是光沿直线传播概念的延续,与前一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学重点是研究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时会产生什么现象。所以,本节课首先回顾前一课的内容,引出课题“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然后通过探究活动探索光能否穿过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体,引导学生先做出相关预测,再去探索、观察和发现。接着通过观察光照射烟雾的现象,引导学生采用对比的方式进行分析,指导学生用无烟雾、无“干扰”,看不见“光束”,有烟雾、有“干扰”,清晰地看见“光束”等词进行描述。最后通过研讨交流,引导学生用
24、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物体时,光的去路被阻挡了,不能继续传播,就形成了影子的道理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从而圆满地完成了本节课的各项教学任务。 第4课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教材P1011)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进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实验观察现象,自行分析、归纳规律。2.能用对比的方法观察光从空气到水中发生的光线变化。科学态度目标在小组合作探究活动中提升合作意识、培养合作能力。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自然界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
25、重点:推测光进入不同介质时传播路径的变化。难点:根据现象实事求是地分析和推理。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玻璃杯、激光笔、铅笔、方形鱼缸、金鱼、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回顾:在前面的学习中,我们研究了光的传播方式。当激光笔对着黑板打开(教学提示:边说边操作。),激光笔发出的光是沿直线传播到黑板的,说明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2.提问:那么光在水中是怎样传播的呢?(预设:光在水中也是沿着直线传播的。)3.追问:如果光从空气进入水中,传播的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请说明猜测的理由。(教学提示: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讨论。)(预设:不会,既然光在空气中
26、是沿直线传播的,那么在水中也是沿直线传播,光从空气中到水中,只是位置发生了改变,传播的方向不会发生改变;会,因为水和空气是不同的物质,光进入水中的瞬间就会改变传播方向;不会,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只有遇到镜子、玻璃等反光物体才会改变传播方向。)4.揭题:同学们勇敢地表达了自己的想法,并说明了理由,接下来让我们通过实验来验证吧!(板书: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设计意图】学生已经知道激光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进而思考激光在水中的传播方式,由此便自然地过渡到本课要研究的课题光从空气射入水中,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探索与研讨探索: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将现象以图文
27、结合的方式记录下来,“我的解释”可先不写。2.研讨汇报。(教学提示:根据各小组的需求进行投影。)3.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水面处发生偏折。4.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根据研讨帮助卡分组讨论并完成实验帮助卡中“我的解释”。探索与研讨探索与研讨【设计意图】让学生描述并解释自己看到的现象,进一步理解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拓展与小结小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从而使光线在不同介质的交界处发生偏折,进而改变我们看到的现象。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前一节课的教学延续。首先,通过回顾前一节课有关光的知识,回忆生活中所见的现象,推
28、测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什么变化,引出课题“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改变吗”。然后,通过“激光笔射出的光透过空气进入水中,从侧面观察现象”“铅笔倾斜和垂直放入水中,从侧面观察现象”“调整观察角度,使鱼缸里的一条鱼看上去是两条”三个探索活动,验证光的传播方向是否会发生改变。最后,通过研讨交流,解释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在水面发生偏折,即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从而达成本节课各项教学目标。第5课认识棱镜(教材P1214)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认识棱镜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棱镜可以改变光的传播方向。2.知道棱镜是利用光的折射定律控制光的传播线路的光学元件。3.
29、知道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科学探究目标能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科学态度目标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人类的好奇心和社会的需求是科学发展的动力。教学重难点重点:太阳光包含不同颜色的光。难点:通过实验发现各种色光在不同介质中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三棱镜、手电筒、白纸、硬纸板、水彩笔、火柴、细线、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班级记录表、教学课件。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回顾: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会改变传播方向,科学上把这种现象称为光的折射。那么光由空气斜
30、射入玻璃等其他材质的透明物体时,也会发生折射吗?说说理由。(预设:会发生折射,因为空气和玻璃不是同一种物质。)2.提问:(教学提示:出示教材中的彩虹图片。)雨后的天空中有时会出现美丽的彩虹,大家知道什么情况下可能出现彩虹吗?(预设:雨后如果出太阳,就有可能出现彩虹。)3.揭题:看来彩虹和太阳光有一定的关系呢!不过在分析彩虹形成的原因之前,我们需要先认识一下棱镜。(板书:认识棱镜)通过对上节课内容的回顾,提出新的探究问题。利用雨后出现彩虹的现象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光的奥秘。探索与研讨探索一: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1.活动:出示三棱镜,引导学生观察三棱镜并总结其特点。(预
31、设:透明玻璃材质、横切面是三角形。)探索与研讨2.提问:你们预测一下,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可能有什么变化?(预设:传播方向可能会改变;光的颜色可能会改变;)3.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4.研讨汇报。5.小结:白光是由许多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当白光进入棱镜时,由于不同颜色的光发生折射的程度不一样,就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等各种颜色的光。探索二:制作一个彩色轮1.提问:我们发现白光通过三棱镜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不同颜色的光是不是可以混合成白光呢?(预设:既然白光可以分解成不同颜色的光,那么不同颜色的光当然可以混合成白光。)2.布置任务:出示实验帮助卡,指导学生制作一
32、个彩色轮。探索与研讨3.研讨汇报。4.讲解:红、绿、蓝为三基色,等量的红、绿、蓝光混合就能得到白光。大多数的色光都可以由红、绿、蓝光按一定的比例混合而成,同样,绝大多数单色光也可以分解成红、绿、蓝三种色光。【设计意图】先利用三棱镜将白光分解成多种色光,再利用彩色轮将不同的色光混合成白光,用简单易行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白光与不同色光的关系。拓展与小结1.拓展:播放科普视频彩虹形成的奥秘,引导学生认真观看。2.提问:现在大家知道雨后天空中美丽的彩虹是怎么形成的了吗?(预设:雨后空气中有许多小水珠,这些小水珠相当于我们实验中的三棱镜,太阳光照到小水珠时发生了折射,就分散出不同颜色的光,于是便形成了美丽
33、的彩虹。)3.小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作光的折射。棱镜对光有折射作用,白光通过三棱镜会分散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其中红、绿、蓝是光的三基色,等量红光、绿光和蓝光混合便能得到白光。拓展与小结【设计意图】先认识三棱镜对光的折射作用,再通过实验发现不同颜色的色光混合后又会变成白光,进而得出彩虹形成的原因,这样的过程既有助于学生理解白光的组成,又满足了学生对“彩虹之谜”的好奇心。板书设计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承接前一节课的内容,继续探索光由空气斜射入玻璃等其他透明物体时,是否也发生折射。因此,本课首先回顾光的折射现象,为折射概念做了界定,并展示彩
34、虹现象,让学生对彩虹的形成原因进行推测,进而引出本课课题,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兴趣。然后,通过“观察白光通过三棱镜后发生的变化”和“制作彩色轮”这两个探索活动,引导学生对折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理解,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最后,通过研讨交流,引导学生理解棱镜改变光的传播方向的原理,明白三棱镜能将白光中的各单色光分开,单色光也能混合成白光的道理,并能应用光的折射原理解释彩虹形成的原因,从而圆满地完成了各项教学目标。课后作业三、选择题。1.下图属于光的折射现象的是()。2.制作彩色轮时,要用水彩笔将三个扇形分别涂上( )三种颜色。A.红、黄、蓝 B.红、绿、蓝 C.红、紫、绿3.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后被分
35、散成许多种颜色,从上至下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A.红、橙、黄、绿、靛、蓝、紫B.红、橙、黄、绿、蓝、靛、紫C.黄、橙、红、绿、靛、蓝、紫参考答案三、1.B 2.B 3.B第6课光的反射现象(教材P1517)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光的反射现象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光碰到镜面会改变传播方向,形成反射现象。2.知道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3.知道我们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物体上有光反射到眼睛里。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阴影、晃眼睛等生活情境发现光的反射现象,并提出探究问题及假设。2.能通过实验发现光的反射规律。科学态度目标1.善于观察生活中光的反射现象,并产生探究的欲望。2
36、.能科学严谨地对待实验,从实验现象中得出光的反射规律。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知道人们利用光反射原理发明了很多有用的器具。2.认识到自然事物的变化是有规律的。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光的反射现象,认识到反射光也是沿直线传播的。难点:理解并解释生活中有关光的反射的现象。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手电筒、黑色卡纸、胶带、镜子、白纸、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教学提示:将一面镜子在阳光下晃动,使太阳光反射到教室的天花板上,形成光斑。)这种现象是怎样形成的?(预设:镜子反射了太阳光。)2.讲解:光在沿直线传播的过程中,如果碰到物体,就有一部分光线从物
37、体表面被反射回去,这种现象叫作光的反射。3.揭题:镜子是怎样把光反射到天花板的呢?光的反射有没有规律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光的反射现象”。(板书:光的反射现象)大多数学生已有用镜子反射太阳光的相关生活经验,从他们的生活经验切入,引发有关光的反射规律的思考,从而激发学生对本课题的探究兴趣。探索与研讨探索一:光的反射现象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实验,并完成实验帮助卡。2.研讨汇报。3.讲解:我们将光源发出的光称为入射光,经物体反射后的光称为反射光。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入射光和反射光都是沿直线传播的,而且反射光会随着入射光的变化而变化。探索与研讨4.小结:与镜面反射相同,任何物体都能反射光,只
38、不过是光在物体表面的反射情况有所不同。我们能够看到物体就是因为它们反射的光进入了我们的眼睛。【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并进行归纳概括。通过不断重复实验,使学生发现光的反射规律,从而对科学实验产生兴趣。探索二:光的反射规律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根据活动帮助卡完成学生活动手册上的课堂活动记录。2.交流:每组选出一位同学将所完成光的反射路线图进行交流展示,通过对比多组光的反射路线图,引导学生总结正确的画法。3.提问:你们成功地用镜子照亮阴影里的小球了吗?(预设:成功了。)4.追问:回想调整镜子的过程,结合你们画的光的反射路线图,你们认为光反射的角度有什么规律?(预
39、设:入射光与镜面的夹角有多大,反射光与镜面的夹角就有多大。)5.讲解:如果在光线与镜面的交点处,画一条垂直镜面的虚线,那么入射光线与这条虚线的夹角等于反射光线与这条虚线的夹角,我们把这两个夹角称为入射角和反射角,即光在反射过程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试着画出光反射的路线图,通过对比多组光反射的路线图,结合小组探讨,总结光的反射规律。拓展与小结1.拓展:引导学生阅读教材拓展部分内容,根据课堂时间酌情讲解利用光测距离的原理。2.提问:照明灯上为什么要装灯罩?(预设:灯罩可以把灯泡发出的向上的光反射到下方,和本来向下的光合在一起,增加亮度。)教室的墙壁为什么要涂成白色?(预设:因为
40、白色物体反光能力较强。)拓展与小结【设计意图】生活中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的实例很多,引导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的知识对生活中的现象进行解释,并了解科学家也会通过光的反射来解决科学上的难题。板书设计1.6光的反射现象光的反射:光碰到物体时改变传播方向的现象反射规律:反射光也沿直线传播,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反射的应用:医生的额镜、汽车后视镜、测量地月距离教学反思本节课研究的是光传播的另一个特点反射。学生不一定清楚光的反射原理,但对于光的反射现象是熟悉的。因此,本节课首先通过演示学生熟悉的用小镜子把太阳光投射到天花板上的实验,聚焦课题光的反射现象。然后,指导学生自己动手完成光的反射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引
41、导学生在不断地挑战中发展探究兴趣,提升实验能力。再借助课堂活动记录,引导学生画出光的反射路线图,并通过研讨交流,引导学生总结光的反射规律。最后,通过拓展阅读,引导学生利用本课所学知识对生活中有关光的反射现象的问题进行解答,拓展对光的反射的应用,从而突破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效果显著。课后作业三、选择题。1.经过镜子反射后的光()。A.沿直线传播B沿曲线传播C沿折线传播2.夜晚我们能在灯光下读书、写字,是利用了()原理。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3.如图是医生戴额镜给病人检查耳朵时的场景,这是利用了()原理。A.光的反射B.光的直射C.光的折射4.月球离我们有多远?科学家解决这个问
42、题的方法是()。A.利用飞机飞的速度和时间B.利用光的反射C.利用长距离的望远镜5.词语()涉及光的反射现象。A.镜花水月 B雨后彩虹 C立竿见影参考答案三、1.A2.B3.A4.B5.A第7课制作一个潜望镜(教材P1819)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制作一个潜望镜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知道潜望镜利用了光的反射规律。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对潜望镜内部结构的研究,探究潜望镜的基本原理。2.通过亲自制作潜望镜,加深对光的反射原理的理解。科学态度目标通过制作潜望镜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欣赏、评价他人的作品,尊重他人劳动成果,愿意合作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能根据潜望镜的工作原理,利用
43、生活中的材料,模拟制作潜望镜。教学重难点重点:知道潜望镜的工作原理以及光在潜望镜中的传播路线。难点:制作简易潜望镜。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纸盒、平面镜、三角板、直尺、铅笔、剪刀、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制作好的简易潜望镜、教学课件、图片、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引导学生分组做两个游戏,小组中一人操作,其他人观察。游戏1:把一个平面镜放在自己面前,用另一个平面镜面对黑板上的国旗图片,调整平面镜的角度,使自己能在面前的平面镜里看到国旗图片。游戏2:学生藏在桌子下面,在不出来的情况下,通过平面镜观察黑板上的国旗图片。2.提问:从镜子里看到国旗图片时,你们发现两个平面镜的镜面有什么
44、位置关系?这对你们有什么启发?(预设:两个平面镜的镜面相对且是平行的关系,我得到的启发是无论两面镜子怎么放,都必须是平行的,如果不平行,就看不到国旗图片。)3.揭题:(教学提示:出示潜水图片,介绍潜水在水下航行时,如何利用潜望镜观察海面和空中的情况。)潜水艇工作人员为什么能通过潜望镜观察到潜水艇周围的环境呢?潜望镜有什么神奇的功能呢?它的内部构造又是怎样的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潜望镜的奥秘,并且亲自设计一个潜望镜。(板书:制作一个潜望镜)【设计意图】从做游戏入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引出潜望镜。探索与研讨探索一:潜望镜的原理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活动并完成活动帮助卡。2.研
45、讨汇报。3.小结:潜望镜上下各有一面倾斜45°角的平面镜。地上的、远处的景物反射的光,照射到潜望镜上面的平面镜上,再反射到下面的平面镜上,最后反射到人的眼睛里,人就从低处看见了地上的、远处的景物。4.讲解:(教学提示:出示各种潜望镜的图片。)潜望镜不只应用于水下,科学家还发明了应用于陆地上的潜望镜,如战壕潜望镜、坦克潜望镜等,甚至还发明了应用于空中的飞机潜望镜。探索二:制作一个潜望镜1.布置任务:指导学生分组按活动帮助卡所示步骤制作一个简易潜望镜。探索与研讨2.提问:在潜望镜的窥测口,你们能看到经过两次反射后的物体吗?如果不能,是什么原因呢?(预设:能看到;不能看到,可能是因为平面镜
46、的摆放角度不对。)拓展与小结1.讲解:简易潜望镜的制作方法很多,用塑料管、牙膏盒、空牛奶盒等都能做。大家可在课后利用网络查询更多潜望镜的制作方法,了解更多光学知识。2.布置任务:设计一个能够看到四面八方的潜望镜。板书设计1.7制作一个潜望镜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研究潜望镜的光学原理并制作一个潜望镜,是本单元知识的综合应用。所以,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首先通过两个小游戏引出课题,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接着通过课堂活动,用简易潜望镜观察周围环境,打开简易潜望镜观察其内部结构,探索潜望镜的工作原理。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潜望镜的原理,制作一个潜望镜,激发学生动手操作的热情。最后在课后布置查阅资
47、料和制作的任务,拓展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圆满地达成本课各项教学目标。2 地球表面的变化 本单元中的“地球表面”主要指地球表面的形态,简称地形,又称地貌。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本单元主要指导学生认识地球表面常见的地形及其变化的原因。属于小学科学课程标准中的“地球与宇宙”中“地表及变化”的范畴。地球表面的形态是多种多样的,其形成的原因也非常复杂,为了让学生理解影响地球表面地形变化的因素,教材的编排循序渐进,贴近五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掌握能力。本单元教材编排的顺序是:观察发现复杂多样的地表形态,激发学习兴趣认识地球内部结构,奠定基础地球内部运动引发地震、火山喷发,初步塑造地表形
48、态外力(风、水)作用缓慢改变地表形态综合运用本单元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引起地形地貌的变化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地球内部运动和外部力量在现实情境中都非常复杂,为了更好地理解,可以通过简化情境的模拟实验排除干扰,让学生更好地关注这些力量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在进行模拟实验的同时,阅读图文并茂的资料,可以丰富和拓展学生对这些力量的认识。关于地球表面的形态,五年级的学生已有不少见闻。他们对高山、河流、平原这些常见地形地貌并不陌生,溶洞、瀑布、峡谷等一些特殊的自然景观会引起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地震和火山喷发也是他们非常感兴趣的话题。对于本单元的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非常浓厚。学生学习本单
49、元内容是有一定基础的。在前面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对地表物质水和空气、岩石和矿物有一定的了解,对地球内部构造和火山成因,以及岩浆岩、沉积岩、化石成因有一定的认识基础。通过实物建模,探究地震、火山喷发、风力、水力对地形地貌的影响。实物建模就是引领学生模仿地震、火山喷发的真实情况来制作简易模型。从理论上来说,模型与现实情况越接近,提供的信息也越接近实际,但不是百分之百,因为现实世界实在是过于复杂,五年级学生的动手能力也有限。阅读地形变化的相关资料可以补充这些不足,帮助学生全面了解地球内部的运动如何引起地形变化,地震和火山喷发的成因,以及风力、流水、波浪、冰川等对地表的侵蚀、沉积等作用。第1课地球的表面
50、(教材P2123)授课时间:_累计_1_课时课题地球的表面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2.知道常见的陆地地形有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科学探究目标1.能够通过观察、分析图片等资料获得关于地形地貌特点的信息。2.能够用恰当的词语描述常见地形地貌的特点。3.能够对地形地貌变化的原因进行有依据的猜测。科学态度目标1.愿意交流、表达自己的观点。2.发展探究地形地貌变化原因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各种各样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我国的地形图,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难点:从地形图
51、中发现并描述地形地貌的特点。教学准备为学生准备:世界地形图、中国地形图、典型地形地貌的图片、学生活动手册。教师准备:教学课件、班级记录表。流程教学设计二次备课聚焦1.引入:引导学生完成单元起始页的课前调查,展示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调查表并揭示单元主题“地球表面的变化”。聚焦2.提问:(教学提示:展示从太空中观察到的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表面是什么样子的?(预设:地球的表面是“坑坑洼洼”的。)地球现有的面貌是本来就有的吗?(预设:不是本来就有的。)是什么力量使地球变成了现在的样子?(预设:地壳运动、大自然的力量使地球的样子发生了变化。)3.揭题:本节课将学习“地球的表面”。(板书:地球的
52、表面)【设计意图】图片上的地球呈现出丰富的色彩和高低不平的表面,使学生从整体上感知地球表面的样子。此时,通过聚焦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地形地貌形成及其变化原因的思考。探索与研讨探索一:观察世界地形图,描述地球表面的样子1.提问:(教学提示:展示世界地形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地球表面有什么特点?(预设:地球的表面由海洋和陆地组成,海洋面积比陆地面积大;海洋分布很广,大陆分布不均;海洋分布多,而大陆分布很少;陆地大概占地球表面的30%,海洋大概占70%,海洋比陆地多很多;陆地大部分分布在北边,海洋多在南边;地图上的陆地颜色不同,高度也不一样。)2.小结:不同的颜色代表不同的海拔高度和表示地势的高低,
53、“坑坑洼洼”也正体现了地球表面的高低不平。【设计意图】让学生从整体了解地球表面的样子。帮助学生认识到,整个地球的表面都是高低不平、复杂多样的,使学生对地球的地表形态有一个宏观的认知。探索二:观察我国的地形图,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1.展示:展示我国的地形图。2.布置任务:指导学生阅读资料,并根据活动要求,完成活动帮助卡。【设计意图】观察我国的地形图,让学生从局部认识陆地的地形地貌。这个活动是在整体感知地球表面地形特点的基础上,将学习的视角聚焦到陆地,建立具体的“地形”的概念。3.展示:课件展示研讨主题。4.研讨汇报:指导学生分组汇报,其他小组补充,然后帮助学生完善。探索与研讨5.小结:我国地势西高
54、东低,西部多山地、高原,东部多平原。按照起伏高低和形态的不同,陆地地形分为平原、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等。平原低又宽广,高原高又宽广,山地比较高、有点陡,丘陵坡度较缓,盆地四周高中间低。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设计意图】经过观察探索、根据资料完善、分组汇报、教师帮助完善这几个步骤,引导学生对我国主要地形及其特点、影响因素有深入的认识。拓展与小结1.小结: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是复杂多样的,也是不断变化的。影响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地壳运动、火山喷发、风的作用、流水作用等。2.交流:你们居住的地方呈现出怎样的地形地貌特点?结合实际描述它的特点。3.提问:对于地球表面的地形地貌,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教学提示:可根据课堂时间回答或建议学生课后查阅资料。)板书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金融机构公对公汇款业务合作协议3篇
- 2025年度房地产公司挂靠合作经营管理协议3篇
- 2025年度环保技术兼职合同3篇
- 2025年度新型商业空间使用权转让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竞业协议期限及竞业限制解除赔偿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国有企业劳动用工合同范本3篇
- 2025年度新材料研发与应用合伙人股权合作协议书3篇
- 2025年度留学生实习实训项目资金资助协议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大米产业链品牌建设与市场营销服务合同3篇
- 二零二五年度店面转让定金支付及独家代理协议3篇
- NY 5052-2001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
- 【讲座】2020年福建省高职分类考试招生指导讲座
- 性格决定命运课件
- 球磨机安全检查表分析(SCL)+评价记录
- 学习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课件
- 双面埋弧焊螺旋钢管公称外公壁厚和每米理论重量
- 富士施乐VC2265打印机使用说明SPO
- 服务态度决定客户满意度试题含答案
- 中学历史教育中的德育状况调查问卷
- 教科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复习教学设计及知识点整理
- 重庆万科渠道制度管理办法2022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