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城市化与乡城人城市化与乡城人口流动口流动 v第一节.城市化的定义、类型及水平测定v第二节.城市化机制(我国的城市化道路)v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v第四节.我国的乡城人口流动一一. .城市化的定义城市化的定义 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社会现象,是城市化是一种世界性的经济社会现象,是 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经济活动不乡村分散的人口、劳动力和非农经济活动不 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断进行空间上的聚集而逐渐转化为城市的经济要素,城市相应的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济要素,城市相应的成长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的过程。动力的过程。 第一节.城市化的定义、类型及水平测定第一节.城
2、市化的定义、类型及水平测定 城市化进程中,人口向城市集中,城市人口增加,城市数目增多,城市规模扩大,城市人口在总人口中的比重不断提高,农业人口不断转化为城市人口,城市用地扩展,城市建设水平提高,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日益渗透到整个社会生活当中。第一节.城市化的定义、类型及水平测定二.城市化的类型1.都市型城市化和乡村型城市化v都市型城市化是在历史、地理因素形成的原有城市的基础上,城市规模的扩大,人口增多,包括县城和小城市的大城市化,大中城市的大都市国际化v乡村型城市化是农村人口聚集到集镇、乡镇,造成市镇人口的不断增多,规模扩大,包括村落的集镇化,乡镇的市镇化 第一节.城市化的定义、类型及
3、水平测定2.集中型城市化和分散型城市化v集中型城市化是人口、资源不断由农村向城镇、城市流动聚集的过程,出现在城市化的发展初期和中期v分散型城市化是城市人口、资源向周边地区辐射和扩散,主要出现在城市化的高级阶段。第一节.城市化的定义、类型及水平测定三.城市化水平的测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是最常用的城市化测量指标v 城市人口比重指标城市人口比重指标 P=U/(U+R)P=U/(U+R) P P表示城市化水平或城市化率。表示城市化水平或城市化率。U U表示城表示城 市人口,市人口,R R表示乡村人口。表示乡村人口。第一节.城市化的定义、类型及水平测定v流动人口是否作为城市人口数是一个有待争论的问题
4、,大量城市流动人口在统计上仍有一定难度。v我国的户籍制度(二元户籍制度)对城市化的影响 第二节.城市化机制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一、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一一) )、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农业发展是城市化的初始动力 1 1、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为城市人口提供商品粮。 2 2、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为城市工业提供资金原始积累。 3 3、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为工业生产提供原料。 4 4、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为城市工业提供市场。 5 5、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为城市发展提供劳动力。 (二)、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动力城市化率工业化率年份1800185019001950(63.6%
5、)%5070(三)第三产业是城市化的后继动力产业发展阶 段农业化阶 段工业化初 期重工业阶段“后工业” 化阶段前期后期人均NI5000产业特征第一产业占主导,轻纺工业起步,二元结构明显第二产业占主导,重化工业领先增长,机械电子等组装工业起步第三产业领先增长,高技术产业成为主导二元结构基本消失第二节.城市化机制二、我国城市化道路v1 1、城市化道路、城市化道路国民经济恢复时期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1949-1952 一五时期一五时期 1953-195753-1957 大跃进时期大跃进时期 1958-196058-1960 经济发展的徘徊时期经济发展的徘徊时期 1966-197866-
6、1978 改革开放之后改革开放之后 中国的人均GDP与城市化水平的关系1 2 3 4 5 6 7 8 9 人均GDP($100)2015105194919551958195919601961196219631965196919761978二、我国城市化道路v从1949年建国到1978年“三中全会”以前,中国大陆的城市化相当缓慢,在1950至1980年的30年中,全世界城市人口的比重由28.4%上升到41.3%,其中发展中国家由16.2%上升到30.5%,但是中国大陆仅由11.2%上升到19.4%。v1979年以前的中国城市化大致可分为四个阶段:1、1949到1957年是城市经济恢复和顺利发展的
7、一个时期,也是城市化进程稳步推进时期。在这一时期,城镇人口由5765万人增加为9949万人,年均增长率达7.1%,大大超过了这一时期总人口的增长速度,使其在总人口中的比重由10.6%上升到15.4%。2、1958至1960年是城镇化超速发展阶段。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重上升到19.7%。3、1961到1965年,是建国以来的第一次逆城市化阶段。4、1966至1977年,是城乡人口大对流的阶段。 二、我国城市化道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19781984年,以农村经济体制改革为主要动力推动城市化阶段。2、19851991年,乡镇企业和城市改革双重推动城市化阶
8、段。3、19922000年,城市化全面推进阶段,以城市建设、小城镇发展和普遍建立经济开发区为主要动力。 2008年城市化水平年城市化水平:44.9%2011年城市化水平年城市化水平: 47% 二、我国城市化道路v三十年中国城化发展的重要变化1.城市化发展日益加速,增长率渐趋稳定年份城市化率进程年均增长1950-197811%-17.92%0.281978-199817.92%-33.35%0.771998-200733.35%-44.94%1.11三十年中国城化发展的重要变化2.城镇人口集聚以大城市为主 1978年50万以上的大城市有40个,100万以上的城市有13个;到2007年,这两个数据
9、分别是237个和131个,分别增长了5.9倍和10倍,而20-5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和小于20万人口的小城市仅仅增长了2.5倍和2.9倍。三十年中国城化发展的重要变化3.城市化动力日趋多元化 由改革开放初期的乡镇企业推动到政府、外资、国有经济、非国有经济,形成中国城市化发展的多彩格局和持续推进的形势,非国有经济在城市化进程中的重要性日趋突出。4.土地城市化大于人口城市化 1990-2006年,中国城镇人口增加了91%,而城镇建设用地增长168%2.中国城市化模式的独特性v城市化的独特形式。中国城市化形式的独特性在于它总是与政治运动和政府的意向相伴,而与经济发展进程缺乏紧密联系。(拒绝城市化-承认
10、城市化)v独特的政策措施。支持小型城市的方针以及控制人口流向城市的措施。(大中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v独特的政府干预模式。20世纪80年代以前,中国的城市化始终是以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为背景的、政府推动型的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一、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的特点 1 1、起步晚,水平低、起步晚,水平低 2 2、发展不平衡、发展不平衡 3 3、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 4 4、城市首位度畸高、城市首位度畸高 “过度城市化”指城市化水平远远超过了本国的工业化水平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表现为没有工业化和没有经济发展的城市化。191019101920193019501
11、96019701980发发达达国国家家人均人均GDP4756506258351125151522402920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水平3134374047546164拉拉美美国国家家人均人均GDP310360370380465520620775城市化城市化水平水平2022252840485664 “滞后城市化滞后城市化”和和“过度城市化过度城市化”相反,是指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相反,是指城市化进程落后于一国的工业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能真实的反映其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化进程和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城市化水平不能真实的反映其工业化水平和经济发展水平。发展水平。 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城
12、市化问题及对策二、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 1.城市贫困化 2.城市失业 3.城市环境污染 4.城市的社会问题第三节.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问题及对策三、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问题的解决办法 1.降低人口出生率 2.控制城市规模 3.实施城市分散化计划 4.改变偏重城市的倾向,努力促进农村社会经 济的发展第四节.我国的乡城人口流动一、人口流动模型v刘易斯模型v拉尼斯-费景汉模型v乔根森模型v托达罗模型刘易斯模型v1954,提出著名的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人口流动模型,开创了人口流动的部门分析的先河。v既然工业部门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农业部门又可以为工业部门提供足够廉价的劳动力,那么,对经济发展而言,决定经济成长的
13、关键,在于工业部门自身的扩张,而这种扩张的前提和物质基础便是资本积累。v资本积累被视为经济发展和劳动力转移的唯一动力。v工业生产在支付了工资之后,还有利润,如果全部利润用于投资,则劳动的边际生产率得到提高,资本家雇用工人的总量上升,开始发挥转移劳动力的作用。v在劳动无限供给下,如何促进劳动力由传统部门向现代化部门转移、现代部门就业增长以加速二元向一元转变。拉尼斯-费景汉模型v认为农业部门除了能够为工业部门提供廉价的劳动力之外,还可为工业部门提供农产品的支持。因此建立了包含工、农业两部门共同发展的人口流动模型。v在农业部门中,凡是边际生产率小于平均收入水平的劳动力,都可以算是一种剩余劳动力。v劳
14、动力的转移分成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将劳动边际生产率为0的那部分劳动者先转移出来; 第二阶段是将边际生产率大于0但小于平均收入部门的劳动力转移出来;第三阶段是对农业中边际生产率大于平均收入的劳动力进行转移。v从第二阶段开始,劳动力的转移开始影响农产品的供给。v认为:如果排斥农业部门的发展,则工业部门也难以获得真正的发展,因为粮食的短缺将阻碍这种进程。v给予农业部门在经济发展中的地位,透彻地分析了农业部门是如何决定和影响工业部门的扩张和劳动力的转移的。乔根森模型 v认为工业部门的工资等于边际生产力,而农业部门的工资等于劳动的平均产品,劳动力可以在两部门之间自由流动,工业的发展取决于“农业剩余”和人
15、口规模,农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v不发达国家一般存在现代工业部门和落后农业部门。v当农业剩余等于零时,不存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只有当农业剩于大于零时,才有可能形成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v农业总产出与人口增长相一致。在这种条件下,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农业剩余的规模将不断扩大,更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将转移到工业部门。因此,农业剩余的规模决定着工业部门的发展和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规模。托达罗模型v提出预期收入的模型,来解释城市失业与乡村人口向城市涌入两者并存的现象。v就业概率、预期收入、非正规部门。v由于预期收入差距的存在,产生了乡村人口涌入城市的驱动力,而涌入城市的人口并不一定都能就业,从而出现城
16、市失业。v对迁移的成本-收益的比较分析是人口流动的决策基础。v乡-城预期收益的差异是决定人们迁移决策的关键变量。而这一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工资水平和就业概率。v就业概率取决于传统部门的就业人数与现代部门新创造的职位数。v当乡-城收入存在巨大差异时,就业概率对迁移决策行为的影响减弱,迁移的速度可能会大幅度加快。第四节.我国的乡城人口流动二、 我国乡城流动驱动因素 城市人口机械增长(人口迁移变动),特别是由农村进入城市的人口,是我国城市化水平增长的主要来源。 农业剩余劳动力大量向城市工业和其他非农 产业转移,农村人口流向城市非常明显。第四节.我国的乡城人口流动二、 我国乡城流动驱动因素 Mt=A0+A1Gt+A2Yt+A3Lt+A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爱心流水灯课程设计
- 网球初学者教学课程设计
- 预见2025:中国行业趋势报告-罗兰贝格-202501
- 汽车行业品牌推广咨询
- 纺织服装行业业务代表工作报告
- 教育行业人才选拔经验交流
- 2024年秋季小学开学典礼方案
- 2024年美发店管理制度
- 分布式电力供应合同(2篇)
- 2024年腊八节的贺词
- 生物化学期末考试题库与答案
- 山东昌乐二中的“271高效课堂”
- 人教版高中物理新旧教材知识对比
- 国际结算期末复习试卷5套及参考答案
- 六年级上册数学圆中方方中圆经典题练习
- 现场组织机构框图及说明
- 《城镇燃气管理条例》解读
- 七年级数学几何证明题(典型)
- X62W万能铣床电气原理图解析(共18页)
- 小康煤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
- (完整版)中央空调现场勘察信息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