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组件边缘脱层原因研究及改善措施_第1页
太阳能光伏组件边缘脱层原因研究及改善措施_第2页
太阳能光伏组件边缘脱层原因研究及改善措施_第3页
太阳能光伏组件边缘脱层原因研究及改善措施_第4页
太阳能光伏组件边缘脱层原因研究及改善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太阳能光伏组件边缘脱层原因研究及改善措施    刁维村别红玲何杰峰丁金安摘 要:本文介绍了微尺度弹性粘着接触理论,并将该理论应用到层压组件边缘分层原因的分析;分别从剥离数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背板的杨氏模量、eva交联度、背板电晕值等方面进行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关键词:太阳能光伏组件;边缘脱层;剥离数;微尺度弹性粘着接触1 概述自2011年欧债危机以来,欧洲对太阳能补贴的不断削减,全球光伏市场需求迅速萎缩,占全球60%左右光伏产能的国内光伏行业产能已过剩50%;美国双反的实施,更使寒冬中的国内光伏产业雪上加霜。高利润驱使下的光

2、伏产业盲目扩张已是昨日黄花,高效率、低成本已成为太阳能光伏发电的发展趋势。其中,保证组件成品的质量,提高成品组件一次加工合格率,减少成品组件的维修降级,也是降低成本的方法之一。据了解,某公司在冬季使用某些背板时,边缘分层组件占一次加工不合格组件(占总组件数1%-2%)的半数,导致较多组件维修、降级,人力和资源的浪费;另外,在室外使用过程中由于温度的变化,未分层和轻微分层的组件边缘存在内应力以及背板与eva热膨胀系数的不同而产生的热应力共同作用会使背板与eva分层,从而导致组件边缘的密封性显著降低,最终影响组件的耐候性。本文就层压组件边缘的分层问题从微尺度弹性粘着接触理论的角度分析了原因,并提出

3、改善措施。2 理论分析2.1 微尺度弹性粘着接触理论 宏观接触理论在研究接触问题时由于表面作用力和弹性力相比很弱,没有考虑表面力的影响。当研究对象特征尺度减小到一定范围时,将出现很多传统宏观接触理论所无法解释的现象,究其原因就是两物体间表面力的作用。从众所周知的尺度率关系来看,随着尺寸的减小,与特征长度l成2次方标度的表面力将大于与l成3次方标度的体积力;当表面力成为主导因素时,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方法显示出明显的不足;此时将表面力(或表面能)所引起 的粘着与经典接触力学相结合,形成了微尺度粘着接触理论1-2。表面之间粘着力的作用将产生粘附能,当粘着作用大于使微结构产生变形的弹性恢复力时,将发生

4、粘附。这种体系中存在结构产生的弹性变形能和使表面粘附到一起的表面粘附能。mastrangel3等在讨论微结构中的粘附现象时引入了无量纲数剥离数(peel number)作为微结构发生粘附的重要判据。e为杨氏模量,是界面粘附能其物理意义是悬臂梁的挠曲弹性应变能与粘附能的比值,当np>1,弹性能大于粘附能,悬臂梁和基底产生剥离;当np<1,弹性能小于粘附能,悬臂梁和基底产生粘附2。当长、短悬臂梁在粘着力作用下,会出现如图 1 所示的两种粘附情形:对于长悬臂梁(如图 a),(公式1)对于短悬臂梁(如图 b),(公式 2)42.2 微观接触理论在层压组件边缘分层问题上的应用 背板作为直接与

5、外界环境大面积接触的光伏封装材料,具有保护功能外,还应具备25年之久的可靠的绝缘性能、水汽阻隔性能,耐长期湿热、温度、紫外老化等性能5,现今主流的太阳能背板都是三层复合膜结构,其中间层pet作为主要基体力学性能,两外层膜结构起主要的抗紫外等耐候性能以及与eva的粘附性能。背板与eva的接触表面看是宏观接触(组件层压时的情形如图2所示)。但是,背板与eva粘接时的表面力已然大于背板的弹性恢复力,因此,需要从表面力与经典接触力学相结合即微尺度粘着接触理论角度分析背板与eva粘接问题。本文将微尺度粘着接触理论应用到层压组件边缘分层原因分析中时,将背板视为单层膜结构,力学性能考察总体三层膜的弹性模量(

6、对于tpe 结构背板,若其e层较厚则将其剥掉), 粘附情况考察外层膜的粘附性能。从公式1和2中可以看出,背板剥离数与其弹性模量、背板厚度的三次方以及垫起的高度h的平方成正比,这些数值愈大,np 愈大于1,会导致背板与eva剥离;剥离数与弧形跨度s的四次方和粘附能成反比,即s和粘附能愈大,粘附效果愈好。并且,采用质量更好的层压胶皮,在层压胶皮严重弯曲,而是整面平整,s变大从而np减小,有利于粘附。3 实验结果与讨论3.1 背板杨氏模量 选择11种背板用伺服式万能拉力机,在相同室温和拉力速度条件下做背板拉伸试验(对于sws kpe和swa kpe的e层较厚,将其e层剥去;其他 pye、tpe、kp

7、e 结构的背板,e层均较薄,且相对于pet的杨氏模量较小,所以e层均未剥去)。现获得背板的杨氏模量如表1所示(背板厂家名称不宜透露,现分别以英文代号表示,不涉及任何名称)。将上表中的杨氏模量和e*t3数据按e*t3递增的顺序转换成如图3所示的趋势图:根据剥离数的定义,剥离数与(e*t3)成正比,从图中(e*t3)的趋势图,可以看出各背板理论分层情况从优到劣的顺序依次是ys hei、xfd kpe、xfs kpe、gr ddf、ys hong、sw kpk、tb tpt、swa kpe、sws kpe、cwmb pye、cwmh pye。但对于类似tpe含e层结构的背板,其e层相当于引进了中间过

8、渡层,增强了薄膜的结合能力4。从某公司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背板分层情况来看,各背板分层情况基本符合了上述理论试验结果。另外,背板作为高分子复合材料,它的动态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变化曲线符合高分子材料的基本特性,杨氏模量随温度的升高呈减小趋势6,于是印证了层压后组件在冷却过程中会有分层现象发生。3.2 eva 交联度 本实验选择一种eva与一种tpt结构类背板,分别相同时间不同温度条件下层压做取的eva交联度及其与背板的粘接力。 将eva的交联度及与背板剥离强度与层压温度关系绘成图4:从上图中可以看出,交联度越高,背板与eva粘接力愈大,也即eva与背板界面粘附能?越大,越有利于粘接。又由于组件在层压

9、时,玻璃受热后四角翘起不利传热,导致组件边缘交联度较中间位置偏低,从而更易发生分层,因此在解决组件边缘分层问题时,提高组件边缘eva交联度是改善途径之一。3.3 背板电晕值 本节实验,取不同电晕值的背板与相同eva在相同层压条件下做层压后做剥离试验。将背板与eva平均剥离强度汇总见表 3:将其平均剥离强度绘成如图 5 所示的趋势曲线:从图中可以看出电晕值从44到52达因的此背板,剥离强度最佳,也就是此时背板的表面能处于较大的最佳位置,但是图中也可以看出背板并不是电晕值越高,粘接力越大,因为过度的电晕致使背板氟层分解成小分子,粘接力反而降低6。因此在解决层压组件边缘分层问题时,保证背板始终最佳剥

10、离力时的电晕值也是改善措施之一。3.4 加垫条试验 当某背板易发生分层时,在组件边缘加垫与组件同样厚度的垫条(如图6所示),分层情况也有所改善。该方法是基于将公式1和2中的弧面高度差h趋向于零,从而使剥离数大于1而与基体粘附。4 结论公式1和公式2可以从理论上推出,剥离数与材料的弹性模量和厚度的三次方乘积成正比,与弧面高度差的平方成正比,与弧面宽度s四次方和界面粘附能成反比。因此对于背板其e*t3越处于较低值,越有利于粘附改善边缘分层问题;eva的交联度处在较高的位置,和背板的电晕值处在最佳粘附力的位置,均有利于提高背板与eva的界面粘附能,从而改善背板与 eva 的脱层;加垫垫条可以使弧面高

11、度差 h 减小,改善边缘脱层;选择层压时整个胶皮面更能保持平整的胶皮,使层压件边缘的弧面高度差减小,或弧面宽度s增大,亦有利于改善层压件边缘分层。总之,各影响因素应该综合考虑,选择最佳改善措施。参考文献:1zhao y p(赵亚溥),wang l s(王立森),sun k h(孙克豪).tabor number,adhesion parameter and elastic theory of micro-scale adhesive contact(tabor 数、粘着数与微尺度粘着弹 性接触理论)j.advances in mechanics(力学进展),2000,30:529-537.2

12、亚溥,王立森 表面粗糙度对于微结构粘附的影响分析j.摩擦学学报,2002,22(4):339-343.3mastrangelo c h ,hsu c h.mechanical stability and adhesion of microstructures under capillary forces-part ii:experiments.journal of microelectromechanical systems.1993,2:44-55.4周益春, 郑学军. 材料宏微观力学性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5王端.太阳能电池背板市场j.信息记录材料,2010(4):28.6董萼良,康新,林保平,何小元,汪凤泉.动态力学热分析法测定合成薄膜的力学性能j.振动、测试与诊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