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轨道交通应急预案_第1页
合肥轨道交通应急预案_第2页
合肥轨道交通应急预案_第3页
合肥轨道交通应急预案_第4页
合肥轨道交通应急预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合肥城市轨道交通有限公司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合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施工突发风险事件预防及应急措施遵照“预防为主” 和“以人为本”的原则,加强施工安全风险的预防预控管理,科学、及时、有效地实施工程应急救援,防止次生灾害和事故扩大化。确保及时、有序、高效地处置工程和环境突发事故,最大程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编制依据和目的(1)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第17号令);(2)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AQ/T 90022006);(3)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评审指南(试行)(安监总厅应急200973号);(4)合肥市轨道交通工程生产安全事故

2、应急救援预案(指挥部、集团公司级);(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工程质量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管理办法的通知建质(2014)34号;(6)安徽省及合肥市相关制度及轨道公司有关管理办法等。通过开展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培训和演练,做好我市轨道交通建设安全工作,加强对突发事件处置的综合协调指挥,提高紧急救援反应能力,妥善地处置轨道交通突发事件,维护正常的工作秩序和社会秩序。二、工作原则(一)以人为本,科学决策。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最大限度地减少财产损失放在首位。运用先进技术,充分发挥专家作用,实行科学民主决策。 (二)统一指挥,明确职责。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处置工作在市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由市建委牵头

3、负责。市公安局、市安监局、市卫生局、市环保局、市公安交管局、市公安消防局等相关部门按照各自的职责分工和权限,落实应急处置的责任。 (三)相互协调,有效应对。相关部门要整合资源、信息共享、主动配合、形成合力,保证事故灾难信息的及时准确传递,高效、有序地开展救援工作。(四)平战结合,常备不懈。应急处置机构对事故灾难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建立应对事故灾难的有效机制,坚持应急处置与日常建设相结合的原则,做到常备不懈。三、组织机构 总指挥为市建委主要负责人,常务副总指挥为市建委分管负责人,副总指挥为市公安局、市公安消防局、市安全监管局、市卫生局分管负责人以及轨道公司分管负责人。 指挥中心成员为市公安局指挥

4、中心、市公安交管局、市安监局、市政公路局、市环保局、市轨道交通管理办公室有关负责人。 指挥中心职责:负责全面指挥、协调应急救援工作;负责批准预警信息的发布和解除;负责本预案的修订;负责督促有关部门建立健全应急救援队伍,并组织各种应急演练;负责协调事件调查和处理工作并及时向市人民政府报告情况。 指挥中心为非常设机构,突发事件一旦发生,指挥中心即刻形成。在突发事件处置过程中,所有部门必须无条件服从指挥中心的统一指挥,各司其职,协调联动。指挥中心下设办公室、专家组和若干专业指挥组。 (1)抢险救援指挥组:由市公安消防局分管负责人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事件现场的灭火、消除污染工作,抢救受困人员。 ()保

5、卫警戒指挥组:由市公安局分管负责人任组长。负责事件现场秩序保障,视情况对事发现场和相关区域进行交通管制和警戒,参与对事件性质的甄别; (3)客流疏导指挥组:由市客管办分管负责人任组长。负责调集和组织交通运输工具,迅速疏散现场客流,保证现场应急救援工作的需要。 (4)医疗救护指挥组:由市卫生局分管负责人任组长。根据国家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卫生救援应急预案的有关规定,组织、协调应急医疗卫生救援工作,保护人民群众的健康和生命安全。 (5) 物资保障指挥组:由轨道交通运营单位主管负责人任组长。 负责提供、运送救援抢险所需物资等工作。 (6)市政排水指挥组:由市市政公路局分管负责人任组长。当隧道、基坑内出现

6、大面积积水时,负责调集市政排水设备、人员进行抢险。(7)事件调查指挥组:由市建委分管领导任组长。负责组织专家组及市安全监管局有关人员,对事件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事件原因,对事件进行定性并提出处理建议等。因突发事件造成运营环境污染,由市环保局实施控制,防止扩散并进行调查处理,对恢复运营作出环境评价。 (8)善后处理指挥组:由轨道交通主要领导任组长。负责接待伤亡人员家属,按照有关规定,对伤亡人员给予抚恤、补助或补偿以及征用物资补偿等善后事宜,并负责做好消除环境污染等工作。 四、应急预案演练体系各专业部门和单位建立健全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应急处理系统,加强对相关部门人员的教育培训和应急处置演练。专业和局部

7、性演练根据需要由各专业指挥组负责组织,综合性演练由指挥中心适时组织。 指挥中心和轨道交通公司密切关注国内外轨道交通行业的突发事件,吸取经验教训,弥补自身管理不足,不断完善轨道交通的应急处理系统。五、预警机制(一)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紧急程度和发展态势,预警级别分为级(特别严重)、级(严重)、级(较重)、级(一般)四级预警,依次分别采用红色(级)、橙色(级)、黄色(级)和蓝色(级)表示。 (二)轨道交通公司指挥中心对可能发生和可以预警的突发事件进行预警。预警信息的主要内容应该具体、明确,要向公众详细告知突发事件预警级别、起始时间、可能影响范围、警示事项、应采取的措施和发布机

8、关等。 (三)预警信息的发布、调整和解除报指挥中心批准后,由轨道交通公司负责,通过广播、电视、报刊、通信、信息网络、警报器、宣传车等方式向社会发布。六、应急处理和保障措施凡属于轨道公司应急预案约定事件范畴或一般、重大、较大、重大及特别重大事故,均应启动预案。轨道工程施工突发事故一旦发生,事故发生地相关参建单位必须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市轨道工程应急指挥部主管领导报告,同时按照事故报告程序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并立即启动施工现场应急预案,抢救伤员,保护现场,设置警戒标志,防止次生、衍生事故发生,实施先期抢险救援工作。 1、按抢险指挥部组织分工,第一时间赶赴现场组织实施; 2、各施工标段均应立即启动本标

9、段应急预案,并按预案立即组织安排人员、调配应急物资、抢险队伍,立即开展自救;3、每条轨道交通线路设置一支综合抢险队伍,配备相应的救援物资,并负责全线汛期机动排水任务,并视情况安全地开展救援工作。 七、事故调查和评价(一)事故调查 1、发生级、级突发事件,由轨道交通公司组织人员深入调查,及时、准确地查清事件原因,查明事件性质和责任,总结教训,提出整改措施,并做好突发事件处理的上报工作,由上级主管部门负责对事件责任者进行处理。 2、发生级、级突发事件,由专家组配合事件调查指挥组做好事件责任的认定工作,与轨道交通运营单位做好信息沟通,将突发事件处理结果及时上报市人民政府。 (二) 总结评价 应急状态

10、解除后,指挥中心负责组织轨道交通公司整理所有的应急记录和文件等资料;总结和评价导致发生突发事件的原因和在应急期间采取的主要对策和成效;必要时,修订应急预案,并向市人民政府作出书面报告。总结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发生突发事件的地铁基本情况,事件原因、发展过程及造成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经济损失、环境污染)分析、评价,采取的主要应急响应措施及其有效性,主要经验教训和事件责任人及其处理结果等。八、轨道交通建设相关应急预案(一) 深基坑施工应急预案 1 基坑围护结构流砂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地下连续墙等围护结构的垂直度,避免开叉;(2)地下连续墙施工时,增加刷壁次数,保证刷壁效果;(3)混凝土浇注时必须

11、连续,避免出现堵管、导管拔空等现象,及时清除绕管混凝土;(4)对地下连续墙进行墙趾注浆,防止出现不均匀沉降;(5)地下墙施工中发生的质量问题都详细记录,在基坑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采取专项措施进行处理;(6)基坑开挖中,随挖随撑,防止围护结构出现大的变形,造成地墙接缝渗漏;(7)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基坑之间或管线(箱涵)底部基础,采取水泥土搅拌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减施工对其的影响;(8)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9)基坑开挖期间,24小时值班,及时对地墙质量和渗漏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抢险措施(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

12、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4)查清漏点后,先用棉被封堵,用基坑土方回填覆压,在基坑漏点附近增设临时支撑和复加轴力;(5)在围护结构漏点外侧打孔,压注聚氨脂溶液进行封堵。当漏点被彻底封堵、不再涌砂后,再压注双液注浆,对地基进行加固;(6)当漏砂严重,封堵无效有可能导致周围环境破坏时,用土方、砂或水泥等材料回填基坑;(7)对周围建筑物、管线和道路进行监控,当变形较大时,采取双液跟踪注浆措施,调整变形速率,对流失的土体填充。2 基坑纵向滑坡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基坑开挖坡度;(2)开挖前和开挖过程中采用具

13、有针对性的降水措施,保证该层土中降水效果;(3)暴雨来临之前所有边坡应铺设塑料膜防止暴雨冲刷,同时在坡脚设置大功率水泵抽水,防止坡脚浸水;(4)如果遇到特殊情况,需要基坑停工较长时间,应在平台、基坑边和坡脚设置排水明沟和积水坑,并派专人抽水值班,必要时对基坑边坡面进行喷射素砼保护;(5)在进度允许的条件下尽量采用少开工作面的形式,避免暴露太多的基坑工作面;(6)坡顶严禁堆积荷载,坡顶不允许设置便道;(7)紧贴基坑四周设置砖砌或砼挡水墙,严禁在四周设排水沟,防止沟内积水向坑内渗透。抢险措施:(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

14、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4)如果纵向滑坡后基坑没有坍塌: 在具备条件和不危及人员安全的前提下补强支撑,并对坡脚处进行土方回填;如果不能补强支撑,则立即组织对坡脚处进行回填土方或沙;(5)如果纵向滑坡后基坑发生坍塌:立即组织对基坑坍方处进行回填土方或沙;(6)进行坡顶卸载;(7)尽量减少动载;(8)杜绝任何流入基坑边坡内的水源。3 支撑失稳预防措施:(1)钢支撑失稳前有拱起侧弯或下沉的先兆,发现情况要迅速采取加固或补撑措施,在基坑开挖期间要加强对支撑的观察。每班要有专人巡察;(2)对监测报表中的数据要进行认真的分析;(3)对支撑材料要严格把关,杜绝使用有缺陷的支撑材料;(4)支撑施工要严格按

15、要求架设、施加预应力等。对安装轴力计的支撑,要有特殊措施进行保护;(5)要根据立柱桩的沉降情况,及时调整支撑,防止支撑因立柱桩的沉降或上抬而造成偏心,影响支撑受力。抢险措施:(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4)如果发生钢支撑失稳,基坑未坍塌:在失稳的钢支撑旁架设钢支撑,并施加预应力。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采取复加预应力加固措施。如果支撑松弛而发生支撑失稳,则应立即查找周边超载、围护结构背土是否流

16、失、支撑材质等原因,防止失稳现象扩散;(5)如由于支撑失稳已经引起基坑坍塌:立即对基坑坍塌处回填土方,并清理基坑周边的超载,如果围护结构背土发生土体流失,要立即填充砂或砼,同时对周围支撑复查,查找是否有支撑松弛,如果发现有支撑松弛,应立即复加预应力,防止失稳现象扩散;3 坑底隆起预防措施:(1)基坑开挖过程中加强基底隆起监测;(2)地基加固、井点降水等措施严格按要求施工;(3)基坑周边防止过多的超载;(4)围护结构插入比要满足要求;(5)开挖前对围护质量摸底、详察,对可能会发生渗漏的部位作必要的技术处理。抢险措施:(1)疏散险情现场人员,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2

17、)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公安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封闭,并调整事故路段内的交通;(4)一旦发现坑底隆起迹象,应立即停止开挖,并应立即加设基坑外沉降监测点;(5) 对小型基坑如出入口等,可及时采用回灌土方、水的方法,对大型基坑则应立即回填土,直至基坑外沉降趋势收敛方可停止回灌和回填;(6)如果采用回灌水的方法,马上与消防部门联系,从附近消防栓中取水回灌,另外由于回灌水用水量较大,如消防栓水量不够,同时与自来水公司联系,从附近供水管道中取水。4承压水突涌预防措施:(1)施工前针对工程水文地质情况,科学计算承压水降低标准,合理布设井点;(2)在基坑开挖施

18、工过程中,对承压水的水位进行仔细、认真的观测和控制;(3)为防止井点坏损,布设一定数量的预备井点。抢险措施:(1)险情现场人员疏散,同时对可能造成影响的周边单位或住宅内的人员进行疏散;(2)通知相关管线单位,根据影响程度进行管线监护和处置;(3)会同交警部门对影响到的周边道路进行调整和交通疏解;(4)开启所有承压水抽水泵,降低承压水水位;(5)对小型基坑如出入口等,可及时采用回灌水填土等方法,对大型基坑则应立即进行回填土方(以粘性土为佳);(6)如果采用回灌水的方法,马上与消防部门联系,从附近消防栓中取水回灌,另外由于回灌水用水量较大,如消防栓水量不够,同时与自来水公司联系,从附近供水管道中取

19、水;(7)加强对基坑及周边建筑物的沉降观察;(8)在降水措施采取的同时,寻找涌水源,对其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9)对用SMW和搅拌桩作围护的基坑,慎用双液浆,一定要对注浆压力有严格控制,防止压力过大破坏围护结构。(二) 盾构施工应急预案 1 建筑物(房屋等)变形过大预防措施(1)施工前先对建筑物进行调查,并根据需要采取必要的结构加固措施;(2)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3)施工时采取土体改良,确保土体和易性和流动性等,保持进出土顺畅;(4)正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同步地进行注浆;(5)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与推进速率相符;(6

20、)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7)推进时,经常地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8)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状况,尽量布置地面注浆管,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9)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抢险措施(1)变形可控状态 对建筑物进行结构加固; 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平衡压力,出土量等; 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用补压浆的措施; 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 布置地面注浆管的,及时进行地面跟踪注浆; 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 加强监测频率

21、和监测要求,成立公司(或分公司)现场施工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2)变形非可控状态 盾构停止推进。同时根据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制止地层的进一步变形; 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根据指令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 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管线、警局等),并及时撤离建筑物内人员及贵重物品,疏散周边人员; 协助相关部门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配合相关部门进行抢救工作。2 管线变形过大预防措施(1)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2)施工时采取土体改良,确保土体和易性

22、和流动性等,保持进出土顺畅;(3)正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同步地进行注浆;(4)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与推进速率相符;(5)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6)推进时,经常地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7)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隧道之间或管线(箱涵)底部基础,采取钢板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8)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 抢险措施(1)变形可控状态 开挖并暴露管线,并对其进行悬吊等方式加以保护; 根据地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平衡压力,出土量

23、等; 根据建筑物及周边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用补压浆的措施; 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 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隧道之间或管线(箱涵)底部基础,采取钢板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 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 联系管线部门,并配合管线部门对局部已产生变形,但还不影响周边环境的管线进行修补。 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成立公司(或分公司)现场施工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2)变形非可控状态 盾构停止推进。同时根据地面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

24、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制止地层和管线的进一步变形; 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根据指令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 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管线、警局等),并及时撤离、疏散附近人员、搬移贵重物品; 管线内渗漏物对周边环境有害的,应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在专业部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抢救工作。3 江河防汛堤(墙)变形、开裂预防措施(1)施工前先对河堤进行预加固,巩固大堤基础,在大堤上布置地面注浆管;(2)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3)施工时采取土体改良,确保土体和易性和流动性等,保持进出土顺畅;(4)正

25、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同步地进行注浆;(5)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与推进速率相符;(6)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7)推进时,经常地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8)根据管线及周边地面状况,在管线与隧道之间或管线(箱涵)底部基础,采取钢板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9)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抢险措施(1)变形可控状态 根据监测数据及河堤的变形情况,进一步进行河堤进行注浆加固,巩固河堤的基础,开启地面注浆管,进行地面跟踪注浆; 根据河堤变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

26、推进速度,平衡压力,出土量等;同时及时调整隧道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取进一步加强补压浆的措施; 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 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 联系防汛部门,并配合防汛部门对局部已产生变形,但还不影响防汛功能的河堤进行修补; 若变形状态的可控性还不能确定,且又时逢防汛季节的,可筑防汛袋或在河堤内打板桩等构筑临时防汛堤墙,以备万一。 加强监测频率和监测要求,成立公司(或分公司)现场施工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2)变形非可控状态 盾构停止推进。同时根据河堤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

27、,减缓或制止地层和河堤的进一步变形; 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 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防汛、警局等),并及时撤离、疏散附近人员、搬移贵重物品; 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在专业部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抢救工作。4 高架桩基或承台变形过大预防措施(1)施工前先对高架桩基(承台)进行预加固,增加桩基(承台)的基础承载力和桩基的摩阻力;(2)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3)施工时采取土体改良,确保土体和易性和流动性等,保持进出土顺畅;(4)正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地进行注浆;

28、(5)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与推进速率相符;(6)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7)推进时,经常地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8)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抢险措施(1)变形可控状态 在高架底部紧急附加临时支撑,确保高架结构安全及其交通的安全; 对高架桩基(承台)进行紧急注浆加固,固化桩基(承台)下部及周边土体,增加桩基(承台)的基础承载力和桩基的摩阻力; 根据高架及桩基变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平衡压力,出土量等;同时及时调整隧道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取进一步加强补压

29、浆的措施; 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 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 加强监测频率和监测要求,成立公司(或分公司)现场施工指挥小组,进行现场施工管理; 联系高架及道路等管理部门,进一步作好相关的交通组织及其他防范工作。(2)变形非可控状态 盾构停止推进; 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 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高架及道路等管理部门),并及时协助交警组织地面交通疏散; 协助交警等部门封闭该段高架道路; 协助相关部门及时建立安全隔离区,及时撤离危险区内人员。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在专业部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专业部门进行

30、抢救工作。5 铁路轨道线变形过大预防措施(1) 施工前先对穿越铁路区域进行预加固,巩固铁路下部基础;(2)严格控制平衡压力及推进速度,避免波动范围过大(3)施工时采取土体改良,确保土体和易性和流动性等,保持进出土顺畅;(4)正确确定注浆量和注浆压力,及时、同步地进行注浆;(5) 注浆应均匀,根据推进速度的快慢适当地调整注浆的速率,尽量做到与推进速率相符;(6)采取措施,提高搅拌浆的质量,保证压注浆液的强度;(7)推进时,经常地压注盾尾密封油脂,保证盾尾钢丝刷具有密封功能;(8)根据铁路及周边地面状况,在铁路与隧道之间或铁路底部基础,采取钢板桩及注浆加固等形式隔断或减小盾构施工对其的影响;(9)

31、加强施工监测,实施动态信息化施工管理。应急措施(1)变形可控状态 根据监测数据及轨道的变形情况,进一步对穿越区域进行注浆加固,巩固铁路下部基础; 根据铁路变形监测情况及时调整盾构施工参数,如推进速度,平衡压力,出土量等;同时及时调整隧道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可采取进一步加强补压浆的措施; 损坏的盾尾及时更换,或在盾尾内垫海绵,对盾尾进行堵漏; 从管片上进行壁后注浆,减少盾尾漏浆; 成立公司(或分公司)现场施工指挥小组,加强动态信息化施工,实施现场信息化施工管理; 联系铁路管理部门,加强对轨道的监测,并对局部已产生的变形,由铁路维修人员及时进行调整;(2)变形非可控状态 盾构停止推进

32、。同时根据铁路变形情况及时调整注浆量、注浆部位,对于沉降大的部位进一步加大采用补压浆的措施,减缓或制止地层和铁路的进一步变形; 紧急组织所有应急人员到位,快速调集足够的应急物资到场; 紧急向上级部门汇报,紧急联系所有相关部门(街道、道路、铁路等),并及时撤离、疏散附近人员; 协助铁路部门建立安全隔离区,并参与警戒和巡逻工作; 在专业部门的领导下,配合相关专业部门进行抢救工作。6 突发盾构机进出洞事故预防措施:(1)加强操作规程交底、地质勘探等避免门洞钢筋砼的破除不合理形成水土压力过高;(2)控制掘进速度、压力,加强周边建筑物沉降监测;(3)控制掘进速度、压力,加强相邻管线沉降监测;(4)控制掘

33、进速度、压力,加强道路沉降监测。抢险措施:(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2)应立即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遇有人员受伤,立即通知“120”急救中心,并派人至路口接应。“120”未到之前应及时对伤员进行临时救治:对轻伤人员及时进行创面清洗、包扎后送就近医院治疗;伤较重的,应用敷料或用清洁床单、被单、衣服等包扎创面,尽快送往特色医疗单位;(3)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如管线单位等)的人员到场监护,抢险中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破坏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

34、并与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4)应负责做好前来指挥抢险的各级领导及专家的接待工作,安排好办公、生活、住宿、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料,做好联络,确保信息传递畅通;(5)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事故发生时间、地点、部位、原因、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相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抢险、事故调查和分析提供相关资料;(6)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各种资料,通过简短的会议决定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如临时围护、支护、注浆加固等);(7)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立即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组织居民安全

35、有序的撤离;(8)应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对现场通道进行封锁,疏散围观人员,劝说无关人员不要进入事故现场,做好媒体接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周边居民发布安民告示。7 突发隧道进水事故 预防措施:(1)加强对周边等地质勘探等相关技术手段;(2)临近江河边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3)对灾害性天气情况及时了解并正确判断下一步工序。抢险措施:(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2)应立即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或沿着墙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遇有人员受伤,立即通知“120”急救中

36、心,并派人至路口接应;(3)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如管线单位等)的人员到场监护,抢险中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破坏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与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4)应负责做好前来指挥抢险的各级领导及专家的接待工作,安排好办公、生活、住宿、车辆等后勤保障工作。及时提供所需的技术资料,做好联络,确保信息传递畅通。(5)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隧道进水发生时间、地点、部位、原因、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相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抢险、事故调查和分析提供相关资料。(6)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各种资料,

37、通过简短的会议决定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如临时排水、抽水、封堵、注浆等)。(7)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立即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组织居民安全有序的撤离。(8)应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对现场通道进行封锁,疏散围观人员,劝说无关人员不要进入事故现场,做好媒体接待,并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周边居民发布安民告示。(三)联络通道施工风险1旁通道施工、地面加固、矿山法开挖渗漏预防措施(1)预配二路供电电源;(2)加固土体范围必须经过严格计算,并得以有效贯彻;(3)对搅拌桩垂直度进行控制,确保搅拌桩体均匀;钻芯取样不但要有代表性,并避免对以后旁通及泵房施工造成危害,芯孔及时用水泥浆液回填;(4

38、)特别要注意微承压水和承压水对施工的影响,充分考虑到各种不利状况,对承压水的水位进行仔细、认真的观测和控制;(5)重点对管片壁后环形通道封闭的控制;(6)严格控制开挖步距,及时做好支撑体系;(7)开挖面附近备足抢修物资(如聚胺脂、沙包、水泥、棉花胎等);(9)预先埋设降低承压水的井管;(10)加强对周边环境的监测。抢险措施(1)先用棉被封堵漏点,用土方及砂袋等材料回填覆压;(2)当渗漏速度较快或其它原因造成安全防护门未能及时关闭或门缝封闭不严时,在地面向加固体底部或开挖面渗水处注入聚胺脂,及时封堵隧道内的渗漏部位;(3)启动预先埋设的井管降承压水;(4)组织人员对隧道变形严重的部位,采用圆木或

39、丝杠千斤顶搭设“米”字型支撑,纵向用钢管联成一体,保证支撑的稳定性;(5)渗漏无法封堵,隧道出现严重变形,可能危及周边环境时,采取隧道内回灌水的措施;(6)对旁通道地面附近的建筑物、管线和道路加强监测,当变形较大时,采取双液跟踪注浆措施,调整变形速率,对流失的土体填充。2通道开挖面渗漏或局部坍塌预防措施(1)预配二路供电电源;(2)对需要进行加固的联络通道,严格按照设计要求进行加固;(3)及时检测测量导向设备,并定时进行复核;(4)严格控制开挖步距,及时做好支撑体系;(5)开挖工作面附近备足足够的抢修物资(如聚胺脂、沙包、水泥、棉花胎等)。抢险措施(1)及时补充支撑;立即用双快水泥、木板堆砌封

40、堵漏水点,迅速在漏水点周围堆积起5至10层的袋装水泥,用木板加固水泥堆。危险时,停止施工,撤离施工人员;(2)加强监测,对加固范围进行重新加固,待土体稳定后才打开防护门继续掘进。(四)触电应急预案 (1)如果发生触电事故时首先断开电源。如果电源开关在较远处,则可用绝缘材料(如木条等)把触电者与电源分离;(2)高压线路触电:马上通知供电部门停电,如一时无法通知供电部门停电则可抛掷导电体(如裸导线),让线路短路跳闸,再把触电者拖离电源;(3)触电者脱离电源后马上进行抢救,同时通知120送往最近的医院;(4)安监部进行事故调查,责任分析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领导小组;(5)总结经验教训,教育职工。(五)

41、起重吊装应急预案事故发生后必须立即停止吊装作业,立即向现场值班负责人汇报,由现场值班负责人向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报告。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接到事故报告后,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组织有关人员赶赴现场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事态扩大,最低限度降低事故的损失程度。(1)立即救护受伤者,疏散人员。(2)认真保护事故现场。不得移动和破坏凡与事故有关的物体,为抢救受伤者需要移动某些物体时,必须做好标志,应尽量对事故现场和抢救过程进行录像或拍照。(3)由技术专家、机电技术人员对事故原因进行分析,并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控制事态发展的针对性措施。在未能排除危险情况并取得安全验收合格之前,任何人员不得擅自进行相关作业。(4)若事

42、态不能有效控制,在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统一指挥下,立即向指挥部及当地有关部门求援。(5)事故上报参照有关事故上报程序。(六)火灾、食物和有害气体中毒应急预案1 突发火灾事故预防措施:(1)建立健全消防安全责任制;(2)加强监督检查和违章处罚力度,加强火灾隐患整改力度和验证;(3)加强动火作业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培训;(4)加强动火作业操作规程教育;(5)禁火区域设置醒目标识;(6)做好动火区域环境选择,清除易燃物品;(7)按照规定设置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8)设置合格的危险品仓库并将危险品入库;(9)按要求做好避雷、接地等装置并加强检查;(10)购置合格动火器材、电器产品并做好进场验收。抢险措施

43、:(1)一旦发生突发火灾或相关的灾害性事故,项目经理部必须在第一时间报“119”火警;15分钟内向现场业主单位负责人和公司值班室报告;施工现场负责人之后按事故性质、损失大小、人员伤亡等情况,以最快方式逐级上报;(2)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负责人必须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施工现场的抢险救援小组成员必须接受统一指挥,投入抢险救援工作;(3)应立即组织隔离、疏导交通和保护现场。组织人员从安全通道或沿着墙壁向安全出口方向迅速疏散、撤离。(4)应立即通知相关单位(如管线单位等)的人员到场监护,抢险中应对周边环境进行监控,有可能造成破坏时,及时采取安全措施。并与应急救援物资供应单位联络,保证物资供应渠道畅通;

44、(5)应立即组织技术人员迅速查明现场的实际情况(如火灾发生时间、地点、部位、原因、火场危险物质、过程、已采取的措施及可能发展趋势导致的后果等),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运用拍照、录相等手段取得资料,为现场抢险、事故调查和分析提供相关资料;(6)应根据现场提供的各种资料,通过简短的会议决定应采取的应急措施(如灭火、防毒等);(7)有可能危及周围居民的安全时,应立即通知政府组织及当地居委会,组织居民安全有序的撤离;(8)应有专人负责事故现场设立警戒线,对现场通道进行封锁,疏散围观人员,劝说无关人员不要进入火灾现场,做好媒体接待,根据实际情况,及时向周边居民发布安民告示;(10)灭火方法:发生电气火灾,应

45、立即切断起火部位的电源(由电工控制电源或根据灭火抢险需要敷设电气线路),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如有人员触电,应用绝缘棒使伤员尽快脱离电源。救援人员切不可直接接触伤员,防止自身触电而影响抢救工作的进行;发生气体(乙炔气、液化气、煤气等)火灾,应立即关闭气源,使用干粉、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的气瓶及易燃易爆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气瓶及易燃易爆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发生液体(汽油、柴油、煤油、润滑油、油漆及溶剂等)火灾,使用泡沫、砂土、麻袋、干粉及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可燃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发生一般固体物质火灾,使用水、泡沫

46、、麻袋、干粉及二氧化碳灭火器等灭火,用喷淋水对着火点附近物品进行降温保护,并尽快将可燃物品抢运到安全地点;2 区间隧道有害气体中毒预防措施:有害气体预防采用送气方式,隧道内通风采用大功率、高性能风机,用风管送风至开挖面,送风有效距离大于2KM,以确保远距离通风的要求;加强隧道内空气质量检测,超过安全标准立即启动应急预案。隧道内含氧量及有毒有害气体浓度标准和检测仪器见下表。气体浓度检测一览表(含氧、有毒有害气体)序号名称指标测试仪器备注1氧 气(O2)19.5氧气测试仪国家标准21.8,18为含氧量下限2硫化氢(H2S)10PPM硫化氢测试仪为国家测试标准3甲 烷 (CH4)1测爆仪为国家标准爆炸下限的1/44一氧化碳(CO)30mg/m3一氧化碳测试仪为国家测试标准5氮氧化物(NOX)50mg/m3氮氧化物测试仪为国家测试标准抢险措施:a隧道内发现有人昏厥,发现疑似有毒气体或异味时,立即启动应急预案;硫化氢(H2S):毒作用机理:硫化氢对眼和呼吸道粘膜产生强烈的刺激作用。硫化氢吸收后主要影响细胞氧化过程,造成组织缺氧;中毒表现:按吸入硫化氢浓度及时间不同,临床表现轻重不一。轻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