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疾病诊断_第1页
鱼类疾病诊断_第2页
鱼类疾病诊断_第3页
鱼类疾病诊断_第4页
鱼类疾病诊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鱼类疾病诊断河北瑞晖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一、病毒性疾病 草鱼出血病 鲤鱼痘疮病草鱼出血病 【病原】呼肠孤病毒 【症状】病鱼各器官、组织有不同程度的充血、出血现象;体色暗黑,小的鱼种在阳光或灯光透视下,可见皮下肌肉 充血、出血,病鱼的口腔上下颌、头顶部、眼眶周围、鳃盖、鳃及鳍条基部都充血,有时眼球突出,剥除鱼的皮肤,可见肌肉呈点状或块状充血、出血,严重时全身肌肉呈鲜红色,肠壁充血,但仍具韧性,肠内无食物,肠系膜及周围脂肪、鳔、胆囊、肝、脾、肾也有出血点或血丝。 上述症状并非全部同时出现,按其症状表现颌病理变化的差异,大致可分为3个类型,可同时出现,亦可交替出现。 【流行情况】草鱼、青鱼都可发病,但主

2、要危害草鱼,从2.515cm大小的草鱼都可发病,发病死亡率可高达80%以上,有时2足龄以上的大草鱼也患病。:水温在2033时发生流行,最适流行水温为2028 。当水质恶化,水中溶氧偏低,透明度低,水中总氮、有机氮、亚硝酸态氮和有机物耗氧率偏高,水温变化较大,鱼体抵抗力低下,病毒量多时易发生流行。水温12及34.5时也有发生。 【防治方法】1. 注射或浸泡草鱼出血病组织浆灭活疫苗或细胞弱毒疫苗进行预防。 2. 发病季节全池泼洒二氧化氯、非凡等消毒剂。 3.每隔1520天全池泼洒鱼虾调理液改善鱼体质。 鲤鱼痘疮病 【病原】疱疹病毒 【症状】早期病鱼体表出现乳白色斑点,以后变厚、增大,形成表皮的“增

3、生物”。色泽由乳白色逐渐转变为石蜡状,长到一定程度后自行脱落,但又会重新长出。当“增生物”数量不多时,对病鱼无多大危害。如蔓延到鱼体的大部分,就严重影响鱼的正常生长,使鱼消瘦,并影响亲鲤的性腺发育。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一、二龄鲤鱼鱼种。一般流行季节在秋末至初冬或春季,水温在15以下易发病。在发病期间同池其它鱼类都不感染。流行于秋末至春初的低温季节及密养池,当水温升高到15以上后,病鱼会逐渐自愈,一般不会引起大批死亡。此病不常见,只有鲤鱼对这种病较为敏感,流行面不广,危害性不大。 【防治方法】1. 严格执行检疫制度,不从患有痘疮病渔场进鱼种,不用患过病的亲鱼繁殖。 2. 将病鱼放到含氧量高的清

4、水或流水中饲养一段时间,体表的“增生物”会逐渐脱落转愈。 3. 每立方米水体用0.1克虎黄抗毒液全池泼洒,对治疗痘疮病有一定的效果。 4. 投喂四黄粉药饵,有一定疗效。 5. 排去原池水3/5,用生石灰全池泼洒,调ph为8,410小时后加入新水。 二、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败血症 细菌性烂鳃病 细菌性肠炎病 赤皮病 白头白嘴病 竖鳞病 打印病 白皮病 疖疮病细菌性败血症 【病原】病原为嗜水气单胞菌、河弧菌、鲁克耶尔森氏菌等 【症状】早期表现为病鱼的口腔、颌部、鳃盖、眼眶、鳍及鱼体两侧轻度充血症状,肠道尚见有少量食物。随着病情发展,充血现象加剧,鳃丝充血,呈浅紫色,肿胀,肌肉呈出血症状;眼眶周围充血

5、,眼球突出,腹部膨大、红肿。腹腔内有腹水,肝、脾、肾肿大,肠壁充血、充气,有的病鱼肛门红肿并伴有肠液溢出。病鱼周身病变,在水中行动迟缓或阵阵狂游。 【流行情况】细菌性败血症也称为细菌性出血病、出血病、出血性腹水病、腹水病等。作为暴发性流行病其危害最重,流行最广,周期最长,殃及的鱼类品种最多,死亡率最高,患此病的锦鲤从发现症状到死亡仅3-5天,短期内会造成大幅度死鱼,甚至绝产,是池塘养殖的恶性病害。细菌性败血症在华南地区大面积暴发,高密度养殖鲮、鲫、鲢、鳙、鲤、武昌鳊等鱼池占发病池塘的95%以上。成村连片流行,时间从4月初至12月底,水温9-34。【防治方法】1. 彻底清塘,清除池底过多的淤泥,

6、从而减少淤泥消耗大量的氧气2. 做好鱼体;饲料、工具和食场各项的消毒。疾病流行季节应用药物预防,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防范在先。3. 该病一旦发生则周身病变,必须以内服与外用泼洒两种方式结合进行,单用一种方式,治里则不治表,治表则不治里,达不到里表兼治的目的。4. 患细菌性败血症的鱼体,常常有寄生虫寄生,如发现鱼有阵阵狂游症状,在施用上述药物前,应先用混杀威ml亩米予以杀灭,疗效更加明显。5.外用药物及施用方法:采用二溴海因片200g亩米,水体的浓度全池泼洒,每天下午5点左右泼洒1次,连续3天。第一疗程完成后,隔3-4天进行第二疗程,方法与剂量相同。6. 内服药物与施用方法:采用聚维酮碘制剂,每1

7、00千克鱼体重,在饲料中掺入5克药剂,制成药料,全天投喂,连喂10天为一疗程,需2个疗程。如果是颗粒料,可用喷壶将稀释好的药液均匀地喷在饲料表面,但不应使饲料潮解,应马上进行人工投喂;如果散料,可将饲料先用药液浸泡,然后扣堆定点投喂。细菌性烂鳃病 【病原】是由鱼害粘球菌引起 【症状】病鱼鳃丝腐烂带有污泥,鳃盖骨的内表皮往往充血,中间部分的表皮常腐蚀成一个圆形不规耻的透明小窗(俗称开天窗)。在显微镜下观察,草鱼鳃瓣感染了粘细菌以后,引起的组织病变不是发炎和充血,而是病变区域的细胞组织呈现不同程度的腐烂、溃烂和“侵蚀性”出血。另外有人观察到鳃组织病理变化经过炎性水肿、细胞增生和坏死三个过程,并且分

8、为慢性和急性两个类型。慢性型以增生为主,急性型由于病程短,炎性水肿迅速转入坏死,增生不严重或几乎不出现。 【流行情况】细菌性烂鳃病主要危害当年草鱼种,每年的79月为流行盛期。12龄草鱼发病多在45月。 【防治方法】1.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 2. 用二氧化氯泡腾片全塘消毒,100150g亩米 3. 混饲每千克饲料用鳃净舒1g,一日1次,连用35日。 细菌性肠炎病 【病原】由肠型嗜水气单胞菌及豚鼠气单胞菌等感染引起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鱼体发黑,食欲减退,以至完全不吃食,剖开肠管,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腔内没有食物或只在持段有少量食物,肠内粘液较多。严重时肠道因淤血呈紫红色,肠壁弹性较差,肠内

9、有大量淡黄色粘液,肛门红肿。将病鱼的头部提起,即有黄色粘液从肛门流出。 【流行情况】此病是我国养殖鱼类最严重的病害之一,重病鱼池死亡率高达90%以上。全国养殖区均有发生,流行时间为49月份,草鱼、青鱼易得此病。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 2.内服每100kg饲料添加200400g肠清拌饵投喂,一天一次,连用34天。 3.外用非凡50ml亩米全池泼洒。赤皮病 【病原】荧光假单胞菌 【症状】病鱼行动缓慢,反应迟钝,衰弱、离群独游于水面。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鳞片脱落,特别是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鳍充血,尾部烂掉,形成“蛀鳍”。鱼的上下鄂及鳃盖部分充血,呈块状红斑。有时鳃盖烂去一块,呈小圆窗

10、状,出现“开天窗”。在鳞片脱离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寄生,加重病势。发病几天后就会死亡。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危害草鱼、青鱼、鲤鱼、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在我国各养鱼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流行,尤其是在捕捞、运输后。鱼的体表完整无损时病原菌无法侵入鱼的皮肤。只有当鱼因捕捞、运输、放养使鱼体受机械损伤,或冻伤,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引起发病。 【防治方法】1. 二氧化氯泡腾片100g亩米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 2. 溴氯海因片200g亩米,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 3. 聚维酮碘溶液100200ml亩米,疾病流行季节,全池泼洒,15天1次。白头白

11、嘴病 【病原】粘球菌的一种 【症状】发病时,病鱼的额部和嘴部周围的细胞坏死,色素消失而表现白色,病变部位发生溃烂,有时带有灰白色绒毛状物,因而呈现“白头白嘴”症状。在水面游动之病鱼,症状尤为明显。当病鱼离水后,症状就不显著。严重的病鱼,病灶部位发生溃烂,个别病鱼头部出现充血现象,有时还表现白皮、白尾、烂尾、烂鳃或全身多粘液等病变反应。病鱼一般体瘦、发黑,呼吸加快,食欲不振,游泳缓慢,不断地浮出水面,不久即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是一种暴发性疾病,发病极快,传染迅速,一日之间可全部死亡。此病流行季节性比较明显,一般在5月下旬至7月上旬,6月为发病高峰。 【防治方法】1. 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保

12、持水质清新,经常用二氧化氯泡腾片消毒,用生物活水素调节水质。 2. 发病池塘使用非凡50ml亩米全池泼洒。 3.用康健拌料制成药饵投喂,每100kg饲料添加5075g。竖鳞病 【病原】引起竖鳞病的细菌有:点状极毛杆菌、水型假单胞菌、嗜水气单胞菌等等。在水温低的季节,尤其是越冬之后的鱼,体质较差,抵抗力也弱,容易患病。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游动缓慢,无力。疾病早期鱼体发黑,体表粗糙,鱼体前部的鳞片竖立,向外张开像松球;而鳞片基部的鳞囊水肿,内部积聚着半透明的渗出液,以致鳞片竖起。严重时全身鳞片竖立,鳞囊内积有含血的渗出液,用手轻压鳞片,渗出液就从鳞片下喷射出来,鳞片也随之脱落。 病鱼常伴有鳍基

13、、皮肤轻微充血,眼球突出,腹部膨大,腹水等症状;病鱼贫血,鳃、肝、脾、肾的颜色均变淡,鳃盖内表皮充血;病情严重的鱼体鳍基部充血,鳍有腐烂的现象。 患病鱼体游动迟钝,呼吸困难,腹部向上,2至3天后即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鲤鱼。在中国东北、华北、华东等养殖区常出现,有两个流行季节:一为鲤鱼产卵期,二是鲤鱼越冬期。一般以鲤鱼产卵期为主要流行季节。亲鱼因此病死亡率最高的可达85%。此病的流行与鱼体受伤、池水污浊及鱼体抗病力降低有关。 【防治方法】1.彻底清塘 2.避免机械损伤 3.外用溴氯海因片消毒水体,667m3水体用200g。 4.内服康健每100kg饲料添加5075g。 5.加强水质管

14、理,定期泼洒改良水质打印病 【病原】点状气单胞菌点状亚种 【症状】病灶主要发生在背鳍和腹鳍以后的躯干部分;其次是腹部两侧;少数发生在鱼体前部,这与背鳍以后的躯干部分易于受伤有关。患病部位先是出现圆形、椭圆形的红斑,好似在鱼体表加盖红色印章,故叫打印病;随后病灶中间的鳞片脱落,坏死的表皮腐烂,露出白色真皮;病灶内周缘部位的鳞片埋入已坏死表皮内,外周缘鳞片疏松,皮肤充血发炎,形成鲜明的轮廓,随着病情的发展,病灶的直径逐渐扩大和深度加深,形成溃疡,严重时甚至露出骨骼或内脏,病鱼游动缓慢,食欲减退,终因衰竭而死。 【流行情况】本病主要危害鳙、白鲢,从鱼种、成鱼直至亲鱼均可发病,近年来,已发展成重要的常

15、见多发病,对亲鱼危害较严重,各养鱼地区均有此病出现。病鱼感染后,往往拖延较长时间不愈,严重影响生长发育和繁殖,花、白鲢感染率有的可高达80%,近年来,草鱼亦有此病发生。本病终年可见,但以夏秋季较易发病,28-32为其流行高峰期。一般认为此病的发生与操作受伤有关,特别是家鱼人工繁殖操作有很火影响,池水污浊亦影响发病率。 【防治方法】1.加强水质管理,每隔1520天用颗粒双改或久氧安调节水质。 2.发病池塘全池泼洒神碘2号或非凡,一天一次,连用2次。 3.败血止拌料内服,每100kg饲料添加50100g一天一次,连用34天。白皮病 【病原】主要是白皮假单孢菌(大小为0.8x0.4微米)、鱼害黏球菌

16、、革兰氏阴性,也有由粘球菌或柱状屈挠杆菌引起的。本病并非单一病原。 【症状】发病初期,病鱼背鳍下方或尾柄处出现白点,尾柄处发白,并迅速蔓延扩大。随着病情发展,以致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俗称“白皮花腰”。病情严重时,病鱼的尾鳍烂掉或残缺不全,头部向下,尾部向上,与水面垂直,时而作挣扎状游动,时而悬挂于水中,不久即死亡。 【流行情况】是花、白鲢鱼种阶段的主要疾病之一,每年68月份为流行季节,尤其在夏花分塘前后,因操作不慎,碰伤鱼体或外表有大量车轮虫等原生动物寄生而损伤鱼体时,病原菌趁机而入,导致爆发流行。主要危害鲢鱼及鳙鱼,草鱼和青鱼有时也可受害从发病到死亡只要23天时间,死亡率高达50%以

17、上。 【防治方法】1、在牵捕、运输过程中操作要细致,避免鱼体受伤。 2、保持池水清洁,避免鱼体损伤。 3、鱼种放养前或发病初期,可用聚维酮碘水溶液浸泡鱼体半小时,药液浓度是每立方米水用5克。 4、每667立方米水体用二氧化氯泡腾片100g全池泼洒。 5、水深1米,每亩水面用韭菜2-2.5公斤,加适量豆饼和食盐混合捣碎投喂。疖疮病 【病原】该病病原是灭鲑气单胞菌 【症状】病鱼离群独游,活动缓慢。体色发黑,在鱼体躯干部,通常在背鳍基部两侧的肌肉组织上出现数个小范围的红肿脓疮向外隆起,柔软浮肿。隆起处逐渐出血坏死,溃烂而形成溃疡口。特点:溃疡范围小,不成片,红肿隆起,常发生在背鳍两侧。肠道充血发炎,

18、肾脏软化、肿大呈淡红色或暗红色。肝脏退色,脂肪增多。 一般分3型:急性型鱼急性死亡,尚无外部症状。亚急性型病情发展较慢,在躯干肌肉形成疖疮。因而有外部症状,陆续死亡。慢性型病鱼长期处于带菌状态。无症状也不死亡。 【流行情况】该病主要流行于欧洲、北美、日本等地,流行范围较广。该病主要危害鲑科鱼成鱼,鱼种较少见,多有外伤。中国也有疖疮病,也称瘤痢病,主要危害鲤鱼、草鱼和青鱼成鱼。 【防治方法】1.用颗粒双改改良水质,可按每亩(水深1米)首次施用量1公斤,以后每隔15天施用1次,用量0.5公斤。也可用常规水质改良剂优化水质。 2.防止鱼体机械性损伤:在扦捕、搬运、注射、放养时,应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19、3.用混杀威杀灭水中鱼体外寄生虫,以防寄生虫侵害鱼体,鱼体受损而感染此病。 4.鱼种应按时注射疫苗,增强免疫力,注射疫苗后可用3-5%的食盐水或20克/立方米浓度的高锰酸钾液浸泡10-15分钟。 5.如少量鱼体受外伤,可用新鲜大蒜汁抹擦2-3次。 6.养殖期间,每隔15天按100g亩米二氧化氯泡腾片全池泼洒。 7.内服药物:用四黄粉0.5-1公斤拌100公斤饵料投喂,每天2次,连用3-5天;每100kg饲料添加败血止75g拌饵投喂,一天一次,连用3天。 链球菌病 【病因】链球菌感染引起 【症状】患病的鱼一般在池塘边离群独游、身体弯曲打转,或者在水面上慢游,反应迟钝,体色发黑,鱼体运动失衡,角膜

20、浊白、眼球外突、肛门红肿等。病鱼眼球突出或混浊发白,同时伴随着眼部出血,鱼体下颊部出现鳞片脱落、出血、肌肉坏死等现象,其他部位如腹鳍、胸鳍、尾鳍的基部有出血并伴有肌肉坏死现象;胆囊、肝脏、脾脏肿大,严重时糜烂;肠道发炎,肠胃较空,内有积水或黄色粘液;部分患病鱼内脏如肠道、肝、脾、肾有出血现象。 【流行情况】网箱和池塘养殖的罗非鱼均有此病的发生,主要危害亲鱼和100克以上的幼鱼和成鱼;流行高发期为59月份;流行水温为2537,在水温32以上易发;传染性强,发病率达20%30%,发病鱼的死亡率可达80%以上。 【防治方法】1、发病期间,减少投喂,尽量切断病原菌传播;加强水质管理,如增氧、调水等。

21、2、进行水体消毒,可采用氯制剂或碘制剂全池泼洒进行杀菌。如每亩1米水深用666.73333.5克三氯异氰尿酸(有效氯80%以上),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2天。 3、内服抗生素类药物败血止;每40公斤饲料拌100克败血止,连用35日可有效治疗;有肝胆综合症的病鱼应加喂康健,每40公斤饲料拌200克,7天一个疗程,即可明显改善;若病情严重,可延长药期。 4、发现病死鱼,首先停止投喂饲料,一两天后: (1)内服:10%氟本尼考:1克/公斤饲料;维生素c:0.2克-0.3克/公斤饲料;或者氟哌酸原粉:1克/公斤饲料,连续服用5-7天,效果更佳。 (2)同时要进行水体消毒:用8%二氧化氯粉剂进行水体消

22、毒,2-3亩/公斤,隔天一次连续两次。 (3)水质较差时,可多开设增氧机或用生物制剂进行调节水质,保持水质良好。诺卡式菌病 【病原】诺卡式菌感染引起 【症状】病鱼上浮水面,反应迟钝,食欲下降;外部症状:起初病鱼体表、鳍基部和腹部有少量出血,部分鱼眼球突出,最后,腹部肿大。解剖发现发病初期靠脊椎处有一颗颗乳白色的突起,紧接着肝脏充血、有大肿瘤块及血块,后期有腹水、肿瘤充满胸腹。 【流行情况】该病流行季节较长,从411月均有发生,发病高峰在69月,水温在2832,发病呈慢性型。上年发病鱼池,第二年开食后一个星期左右,就有该病发生。 【防治方法】治疗对发病池首先大量换水,将池水的34排出,加入新水。

23、再用三氯异氰脲酸03克米全池泼洒,隔天一次,连用两次。用利福平拌饲料投喂,100千克饲料鱼添加利福平01千克,同时添加维生素及护肝药物。具体使用方法:药物先用干面粉拌均匀,等冰冻鱼软化后掺入冰冻鱼中并拌匀;投喂时,饲料鱼用桶一次性倒入饲料台,不采取抛投方法,以防药物在鱼块入水过程中散失。连续投喂35天,可以有效地治疗该病,减少经济损失。对上年发病鱼池,第二年开食后即采用上述治疗方法投喂药物。 三、真菌性鱼病 水霉病 鳃霉病水霉病 【病原】水霉菌感染引起 【症状】1. 感染部位形成灰白色棉絮状覆盖物。 2. 病变部位初期呈圆形,后期则呈不规则的斑块,严重时皮肤破损肌肉裸露。 3. 鳃组织亦会被侵

24、犯感染,造成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全国各地均有流行,流行季节为早春和晚冬,密养越冬池塘易发此病。 【防治方法】1.除去池底过多淤泥,并彻底消毒。 2.加强饲养管理,提高鱼体抵抗力,尽量避免鱼体受伤。 3.亲鱼在人工繁殖时受伤后,可在伤处涂抹10%高锰酸钾水溶液等,受伤严重时则需肌肉或腹腔注射链霉素5万10万单位/鱼。 4.发病鱼池全池泼洒霉菌净100ml亩米。鳃霉病 【病原】鳃霉菌感染引起 【症状】鳃组织教鳃霉菌侵蚀破坏,呈不规整白点状,失去正常的鲜红色,色泽苍白,病情严重的鱼鳃长满棉絮状物,象一块小棉球。体表有点状充血现象,病鱼失去正常游泳姿态,受惊后游动时晃头。病鱼不进食,呼吸困难,如不

25、及时治疗。终会因呼吸受阻而死亡。全国各地都有发病。 【流行情况】此病流行情况本病常发生在水质很坏,有机质含量很高的发臭池塘,常在510月发生。6 7月份为流行。发病率可达70%一80% ,死亡率可达9o% 上,危害严重。 【防治方法】1、发现此病后应迅速加入清水,或将鱼迂移到水质较瘦的池塘 或迂移到流动的水体中。这样可防止病情继续发展。 2、发病鱼池全池泼洒霉菌净100ml亩米。四、寄生虫病 车轮虫病 指环虫病 三代虫病 小瓜虫病 孢子虫病 锚头鳋病 中华鳋病 绦虫病 鱼鲺病车轮虫病 【病原】车轮虫和小车轮虫 【症状】寄生在体表和鳃上,鱼苗可出现“白头白嘴”或“跑马”(环游不止)症状。病鱼表现

26、为鱼体发黑,离群独游。有的又成群围绕池边狂游,常引起鱼苗、鱼种的大批死亡。寄生于鱼体表的车轮虫在鱼体表来回滑动,剥取宿主的皮肤组织细胞和鳃组织作营养,破坏皮肤和鳃组织,影响鱼的呼吸和正常活动。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多种鱼类的鱼苗,鱼种阶段,流行的高峰季节为5-8月,水温20-28。 【防治方法】1.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一次量,每1立方米水体,0.5g和0.2g,配制成合剂后全池泼洒一次。 2.车轮绝杀全池泼洒200ml亩米。指环虫病 【病原】指环虫寄生引起 【症状】大量寄生指环虫时,病鱼鳃丝粘液增多,鳃丝全部或部分成苍白色,妨碍鱼的呼吸,有时可见大量虫体挤出鳃外。鳃部显著浮肿,鳃盖张开,病鱼游动

27、缓慢,直至死亡。 【流行情况】指环虫病是一种常见的多发性鳃病。它主要以虫卵和幼虫传播,流行于春末夏初,大量寄生可使鱼苗鱼种大批死亡。对鲢、鳙、草鱼危害最大。 【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1530分钟,药液浓度是每立方米水20克,可杀死鱼种鳃上和体表寄生的指环虫。 2.指环净全池泼洒67100g亩米三代虫病 【病原】三代虫属中的一些种类寄生而引起的鱼病。 【症状】大量寄生三代虫的鱼体,皮肤上有一层灰白色的粘液,鱼体失去光泽,游动极不正常。食欲减退,鱼体瘦弱,呼吸困难。将病鱼放在盛有清水的培养皿中,仔细观察,可见到蛭状小虫在活动。 【流行情况】三代虫寄生于鱼的体表及鳃上,分布很广

28、,其中以湖北和广东较严重。每年春夏危害鱼苗鱼种。 【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每立方米水用含20克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种1530分钟,以杀死鱼种体上寄生的三代虫。 2. 指环净全池泼洒67100g亩米。小瓜虫病 【病原】为凹口科、小瓜虫属、多子小瓜虫。 【症状】病鱼体表和鳃瓣上布满白色点状的虫体和胞囊,肉眼可见,故又叫白点病。体表头部、躯干和鳍条处黏液明显增多,与虫体混在一起,似有一层薄膜,小瓜虫病有明显的发病季节,春、秋季南方初冬季均是流行季节。成熟的小瓜虫脱离鱼体后,身体分泌透明而又有弹性的胞囊,沉入水底或附着于水草及植物碎屑上,然后开始分裂。经9至10次分裂后,形成300至1000个幼虫

29、。幼虫在15至20摄氏度时,经24小时左右,脱离胞囊,在水中游泳,并侵袭宿主。故小瓜虫是以胞囊形式繁殖和传播子代的。养殖密度大、水质差的池塘容易发生。无宿主特异性,任何鱼类都可被侵袭、发病。 【流行情况】此病多在初冬、春末发生,尤其在缺乏光照、低温、缺乏活饵的情况下易流行,是危害最严重的疾病,苗种期间感染率极高,尤其在鱼种下池初期体质未恢复或因管理不当鱼体质较差时感染率极高。如环境条件适于此病,几天内可使鱼全死亡。 【防治方法】发病鱼塘,每亩水面每米水深,用辣椒粉210克、生姜干片100克,煎成25公斤溶液,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泼2天。每立方米水体用亚甲基蓝2克化水全池泼洒,每隔3天泼洒一次

30、,连泼3次。孢子虫病 【病原】孢子虫病由原生动物孢子虫纲的粘孢子虫寄生在鱼的鳃部或体表上。 【症状】粘孢子虫主要寄生于鱼的鳃部和体表。白色包囊堆积成瘤状,包囊寄生部位引起鳃组织形成局部充血呈紫红色或贫血呈淡红色或溃烂,有时整个鳃瓣上布满胞囊,使鳃盖闭合不全,体表鳞片底部也可看到白色包囊。病鱼极度瘦弱,呼吸困难,缺氧而致死。 【流行情况】主要危害鲤鱼、鲫鱼的鱼苗、鱼种阶段,尤其是夏花苗种。 【防治方法】1. 放养前池塘要排尽水,清理过多的淤泥,有条件的池塘进行冬季晒塘。 2.用混杀威2533ml亩米全池泼洒。锚头鳋病 【病原】多态锚头鳋、四球锚头鳋、鲤锚头鳋寄生引起。对鱼类危害最大的为多态锚头鳋

31、。 【症状】锚头鳋把头部钻入鱼体内吸取营养,使鱼体消瘦。鱼体被锚头鳋钻入的部位,鳞片破裂,皮肤肌肉组织发炎红肿,组织坏死,水霉菌侵入丛生。锚头鳋露在鱼体表外面的部分,常有钟形虫和藻菌植物寄生,外观好像一束束的灰色棉絮。鱼体大量感染锚头鳋时,好像披着蓑衣,故称“蓑衣病”。此病对鱼种的危害最大,一条69厘米长的鱼种,有35个锚头鳋寄生,就能引起死亡。以秋季流行最严重。 【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生,水温1233,成虫产卵繁殖最适水温2025. 【防治方法】1.用生石灰清塘消毒,可以杀灭水中的锚头鳋幼虫。 2.鱼种在放塘以前,用1100000150000的高锰酸钾溶液浸洗鱼体152小时,可杀死全部幼

32、虫和部分成虫。 3. 用混杀威2533ml亩米全池泼洒。中华鳋病 【病原】中华鳋寄生引起 【症状】中华鳋寄生在鱼的鳃上,除了它的大钩钩破鳃组织,夺取鱼的营养以外,它还可能分泌一种酶的物质,刺激鳃组织,使组织增生,病鱼的鳃丝末端肿胀发白、变形,严重时,整个鳃丝肿大发白,甚至溃烂,使鱼死亡。 【流行情况】此病主要危害1龄以上的草鱼。每年59月为流行盛期。 【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每立方米水放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浸洗鱼种203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 2.病鱼池用混杀威2533ml亩米全池泼洒,杀死中华鳋幼虫,可以减轻病情。绦虫病 【病原】头槽绦虫、舌状绦

33、虫 【症状】夏片下塘后半个月左右开始发现有绦虫感染,病鱼吃食量明显减少,甚至停止摄食,鱼体变黑、消瘦,整池鱼种逐渐死亡。成鱼寄生绦虫后,病鱼生长缓慢,体格较同群鱼小,有的鱼体畸形。 【流行情况】绦虫病主要危害团头鲂、草鱼、鲫鱼,以团头鲂发生最为严重。主要危害一龄鱼种和夏片,流行时间在510月。团头鲂鱼种养殖中,绦虫感染率可达90%以上。 【防治方法】1.春天治疗绦虫病,待水温达到20左右,鱼正常吃食后,开始投喂药饵,选择晴天用药。 2.感染绦虫的鱼摄食量减少,摄食强度减弱,所以在投喂药饵时要延长投喂时间,使病鱼吃到足量药饵。 3.空腹用药效果好,所以投喂药饵在上午10时和下午3时分两次进行,投

34、喂量为正常日投喂量的80%,连用2天。 4.绦虫卵在水温1520时,1115天就能孵化出钩球蚴,经中间宿主感染鱼,绦虫感染严重的水体要勤检查,发现鱼感染绦虫要及时用药治疗,一龄团头鲂养殖期间(510月)一般需治疗两次。鱼鲺病 【病原】常见为东方鱼鲺 【症状】鲺病是由鲺寄生在鱼的体表、鳃和口腔中引起的鱼病。是一种常见的观赏鱼的寄生虫病,对鱼的危害较严重。 肉眼观察,鲺的外形很像小臭虫,大概有2毫米3毫米大小。鲺寄生在鱼的体表,刺伤或撕破鱼的皮肤,分泌物还能刺激鱼体,病鱼因而出现烦躁、狂游的现象。特别是一些类似龙鱼的大型鱼,烦躁、狂游现象更为严重,甚至发生冲撞缸壁和跳跃等情况。由于鲺的寄生损坏了鱼

35、体,病鱼还极易感染其它病菌。如果一尾鱼寄生了几只鲺虫,甚至可能引起鱼的死亡。 【流行情况】全国各地均有发生,长江流域每年68月为流行季节。 【防治方法】(1)鱼种放养前,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合剂(每立方米水放硫酸铜5克,硫酸亚铁2克)浸洗鱼种2030分钟,杀灭鱼体上的中华鳋幼虫。 (2)病鱼池用90晶体敌百虫泼洒,每立方米池水用药05克,杀死中华鳋幼虫,可以减轻病情。五、营养性疾病 肝胆综合症肝胆综合症【病因】引起肝胆综合症的原因主要有三大类:一、是养殖密度过大、水体环境恶化。当水体中的氨氮浓度过高时,鱼体内氨的代谢产物难以正常排出而蓄积于血液之中,引起鱼类代谢失衡引发肝胆疾病。二、是乱用药物。

36、如低剂量、长期在饲料中添加呋喃唑酮、氯霉素、磺胺类等,或使用了副作用大、残留高的鱼药如敌百虫、硫酸铜等药物,造成了肝损伤。三、是饲料酸败变质、营养成分的失衡和饲料中含有有毒物质以及维生素缺乏。如蛋白质含量过高、碳水化合物含量偏高或长期使用动物性脂肪和高度饱和脂肪酸等,导致饲料能量蛋白比过高。高蛋白饲料易诱发肝脏脂肪积累,破坏肝功能,干扰鱼类正常生理生化代谢。碳水化合物含量过高,会引起鱼类糖代谢紊乱,造成内脏脂肪积累,妨碍正常的机能,其主要病变部位是肝脏,大量的肝糖积累和脂肪浸润,造成肝肿大,色泽变淡,外表无光泽,严重的脂肪肝还可引发肝病变,使肝脏失去正常机能,因此,出现了以肝胆疾患为主要特征的

37、鱼类疾病,即鱼类肝胆综合症。鱼饲料氧化、酸败、发霉、变质。脂肪是易被氧化的物质,脂肪氧化产生的醛、酮、酸对鱼类有毒,将直接对肝脏造成损害。胆碱、ve、生物素、肌醇、vb等都参与鱼体内的脂肪代谢,缺乏上述维生素均会造成鱼体内脂肪代谢障碍,导致脂肪在肝脏中积累,诱发肝病。棉粕中的棉酚、菜粕中的硫葡萄糖甙、劣质鱼粉中的亚硝酸盐等有毒有害物质均能引发鱼类的肝胆类疾病。【症状】肝胆综合症以肝胆肿大、变色为典型症状。病鱼发病初期,肝脏略肿大,轻微贫血,色略淡;胆囊色较暗,略显绿色。随着病情发展,肝脏明显肿大,可比正常情况下大1倍以上,肝色逐渐变黄发白,或呈斑块状黄红白色相间,形成明显的“花肝”症状,有的使

38、肝脏局部或大部分变成“绿肝”;有的肝脏轻触易碎,胆囊明显肿大1-2倍(有时导致胆汁溢出或胆囊破裂),胆汁颜色变深绿或墨绿色,或变黄变白直到无色,重者胆囊充血发红,并使胆汁也成红色。有时,病鱼的脾肾也明显肿大,脏器系统同时膨大。由于主要脏器出现严重病变、受损,机体的抗病能力下降,给其它病菌的侵入以可乘之机,因此该病重症者常同时伴有出血、烂鳃、肠炎、烂尾等症。本病最典型的特征是肝胆肿大和变色。诊断时,应在检查鱼体表及鳃、眼等病变外,剖开鱼腹,认真检查肝胆病变情况,若肝、胆肿大和变色明显,即可初步确定为肝胆综合症。【流行情况】肝胆综合症是近两年在鱼病发生中很频繁的鱼病之一,流行季节主要从6月份开始一直到10月份都有发生,已普遍流行于全国各地,尤其是鱼苗、鱼种发病率高,危害的对象主要是鲤、鲫、草鱼、斑点叉尾鮰、云斑鮰、乌鳢、虹鳟、裂腹鱼、团头鲂、青鱼、罗非鱼,也常见于鳖。由于普遍误诊为其它鱼病,用药不对症,死亡率可达50%-60%,甚至可达 60%-90%。【防治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