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保障系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我身边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1页
[劳动保障系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我身边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2页
[劳动保障系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我身边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3页
[劳动保障系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我身边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4页
[劳动保障系统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 我身边的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劳动保障系统科学开展观调研报告 我身边的科学开展观调研报告 根据市直劳动保障系统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的通知精神,结合我中心学习实践科学开展观活动开展情况和工作实际,我们把市劳动力市场建设情况作为学习实践调研专题,组织专人进行调研,通过深入实际,走访企业了解用工情况、与职工交谈、查阅资料等形式,根本掌握了我市劳动力市场建设的情况。 一、劳动力市场开展情况 安康市公共职业介绍中心(安康劳动力中心市场)成立于1997年11月,隶属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是政府部门批准设立的公益性职业介绍效劳机构。随着市场经济的开展和劳动制度改革的深化,我市劳动力市场得到初步发育,劳动力市场的中介机构

2、有了一定规模的开展,截止xx年底,全市共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220家,其中劳动保障部门办211家(县区及以上14家,街道4家,乡镇192家),其它组织办5家,公民个人办4家,根本形成了以劳动部门办的市县区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以乡镇劳动效劳站(所)为依托,以其它组织和民办职业介绍机构及街道社区效劳为补充的多层次、多功能、全方位的职业介绍网络。与此同时,各级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采取有力措施,积极培育劳动力市场的开展,市本级新购建占地面积为4.5亩,使用面积2500平方米的11类标准化人力资源市场正在进行改建和装修,今年上半年将投入使用,各县区按照市局的统一部署,抢抓机遇,积极建立完善各自人力资源市场,预

3、计全市人力资源市场根底建设将在09年全部完工,xx年底前,实现网络全覆盖,市级人力资源中心市场数据中心将网络延伸至乡镇(街道)、社区,并实现与省劳动保障数据中心的连接,到达信息资源共享。 1、劳动力市场机构建设和信息网络建设进一步加强。 近年来,我市劳动保障部门不断加大对公共职业介绍机构投入,强化劳动力市场根底设施和信息化建设,各县区均建立了专门的劳动力市场,并配备了计算机和触摸屏电脑,实现了对劳动力供求情况微机管理和屏幕显示,到达了职业介绍、职业指导、政策咨询、档案管理、劳动保障事务代理“一条龙”效劳,市中心市场在05年还开通了安康劳动力市场专页网站,。截止xx年底,全市共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

4、220家,已根本形成以各级劳动保障部门的职业介绍机构为主体,延伸至街道,覆盖全市乡镇的职业介绍效劳体系。职业介绍机构在促进就业活动中的功能逐渐显现。 2、劳动力市场管理步入标准化、法制化轨道。 2000年3月29日陕西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四次会议通过了陕西省劳动力市场条例,条例从求职择业、招用人员、职业介绍、管理监督、法律责任等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特别是对职业介绍从业人员的素质、工作制度、收费标准、业务范围、统计工作等方面进一步标准,使我市劳动力市场管理步入标准化、法制化轨道。市劳动和社会保障每年还会同公安、工商等部门对全市各类职业介绍机构都要进行一次验证和清理整顿,对不符合开办

5、条件存在严重问题的,坚决进行查处和取缔,确保了全市劳动力市场的健康开展。 3、积极开展职业介绍和劳动事务代理,引导农村劳动力和下岗失业人员转移就业和自主择业。 各级职业介绍机构在做好市内职业介绍工作的同时,为减轻本地就业压力,积极与兴旺地区企业联系,收集外地用工信息,做好宣传发动,组织引导农村充裕劳动力跨地区、跨省异地就业,即解决了农村充裕劳动力就业问题,同时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我市新农村建设步伐; 同时,县级以上公共职业介绍机构结合下岗失业人员择业特点,积极开展职业指导,为其提供续接老保险、医疗保险等人事代理效劳,解除其自主择业、创业的后顾之忧,截止xx年12月,仅市本级累计接收人事档案

6、9303份,接续养老保险7654人; 办理灵活就业医保2505余人,办理灵活参保人员住院审核185人次,报销医疗费金额达100万余元,有效促进了我市再就业工作。 4、劳动力市场资源配置的根底作用得到初步发挥。 各类职业介绍机构,积极收集用工信息,开展求职登记、组织劳务洽谈,为用工单位及求职者双向选择提供效劳。通过为企业招工、组织劳务输出、介绍家庭各类效劳、开展技术工人交流、劳动力余缺调剂等多种形式,帮助求职者实现就业。仅xx年,全市各类职业介绍机构共办理求职登记35862人,介绍成功xx4人,09年第一季度新增组织转移农村充裕劳动力达1.6万人,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

7、、劳动力市场发育的特点 1、企业和劳动者作为劳动力市场供求主体地位已根本确立。从劳动力需求主体来看,实行市场就业机制后,扩大了企业用人自主权和求职者的选择权,改善了不同利益主体对劳动力的需求,形成了用人主体多元化格局。从劳动力供应主体来看,市场调节作用范围不断扩大,劳动者正以空前的规模进入市场,并根据自己的意愿,跨所有制、跨城乡流动,自主择业。 2、劳动力市场运行机制初步形成并开始发挥积极作用。其主要标志有三:一是劳动力竞争就业机制已经形成。劳动者为了获得就业岗位或更高的收入而进行的流动竞争就业,不再局限在一个企业、一个行业小范围,从而打破了所有制和城乡界限,; 二是双向选择的竞争机制发挥了作

8、用。企业为了获得最正确经济效益,十分注意择优录用、节约使用劳动力,劳动者为了获得较高收入而进行职业选择; 三是职工工资收入的决定机制已由政府转向市场。许多企业已经利用工资分配自主权建立了适合自己特点的工资制度,工资调节供求、供求确定工资的市场机制已逐步形成。 3、劳动力市场运行规那么已初步建立。陕西省劳动力市场条例明确规定各类职业介绍机构须在劳动部门统一指导下从事中介效劳活动,明确了政府、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三者在劳动力市场上的法律地位和必须遵循的原那么。条例的公布实施,进一步标准了劳动力市场主体及中介机构的行为,促进了市场有序运行。 4、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机制根本确立。一是根据我市经济开展情况,

9、确定了失业率调控目标,并将其列入对各级政府的考核目标内容加以落实; 二是建立了劳务协作网络和培训体系,组织、引导劳动力跨省区有序转移就业,根本实现了培训输出维权的转移就业模式,到达“输的出,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三是制订和实施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了劳动者提供正常劳动后的根本劳动收入。 三、劳动力市场存在的问题 1、劳动力总体供大于求,供求比例不平衡。我市是个农业市,工业根底差,就业空间较小,吸纳劳动力有限,因此,异地就业占相当大的比重,由于去年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局部企业生产经营发生困难,农民工返乡增多,就业压力增大,加之劳动力供需结构不合理,且局部求职人员择业要求过高,导致有的用工单位想招

10、的人招不到,求职者想去的单位去不成,形成了“有人无事干,有事无人干”的现象。 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经济的开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就业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求职者较多考虑工作环境、个人爱好、报酬上下等多种因素,另一方面,随着生产力的开展,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企业对劳动力的素质要求提高,劳动力供需不匹配。 2、用工行为不标准,企业随意招工现象较严重。我市系经济欠兴旺地区,就业矛盾相对突出,局部企业不按制度进行用工申报,随意用工,也不按劳动法、劳动合同法为员工建立社会保险,不签定劳动合同,使劳动者权益受到侵犯,拖欠工资等非市场行为依然存在,导致投诉、劳动争议案件成逐年上升,不利于市场作用的发挥。

11、 3、社会保险的社会化程度低,不利于劳动力的合理流动。一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机制尚未得到全面的健全和完善,养老、失业保险覆盖面小、社会化层次不高; 二是人们对社会保险意识不强,参保积极性不高,特别是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参保的积极性不高; 三是由于受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险统筹体制格局的制约,不同单位、地区之间的社会保险接续渠道不畅,特别是跨省间社会保险转移更为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和劳动力市场的开展。 四、标准开展劳动力市场的建议。 1、按照科学开展观的要求,充分认识劳动力市场在统筹城乡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切实把劳动力市场纳入政府宏观调控目标。首先要把控制失业率作为各级政府宏观调控的

12、主要目标,通过制定劳动就业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人力资源开发利用规划,把它纳入各级政府经济和社会开展总体规划,并通过建立行政首长责任制加以落实; 其次,各级政府在制定投资、外贸、教育、财政和产业政策时,应吸收劳动部门参加,听取劳动部门的意见,使劳动力市场宏观调控指标与国民经济社会开展重大指标相衔接,以利于促进就业; 第三,各级政府应当支持劳动部门通过制定和调整就业政策、特殊困难就业群体保护政策和建立失业监测体系等,加大对劳动力市场运行的调控力度。 2、积极探索建立企业工资新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对工资分配的宏观调控。通过建立完善经营者年薪制和集体协商决定工资的试点,建立按劳分配与按资分配相互制约的约

13、衡机制。在此根底上,结合企业生产经营特点,建立科学合理的以岗位技能工资制度为主要内容的根本工资制度,建立和调整最低工资标准,保障低收入者的根本生活。 3、改变宏观调控方式和手段,走出“市场万能”的误区。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劳动力资源的同时,重视发挥方案机制在劳动力资源配置中的宏观调控和引导的作用。建立完善企业用人报告制度,建立企业裁员报告等制度,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4、建立劳动力供求宏观调控机制,加强对就业的引导。要把重点放在劳动力供求结构调整上,建立健全劳动力跨地区流动的农民工的预测、引导和分类管理; 增加职业教育培训的投入,大力开展职业技能教育,提高劳动者素质,提升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同时,结合当地产业实际,把跨地区就业与就地转移就业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大力开展乡镇企业,开展种养业,以及为农业效劳的行业,多渠道解决农业劳动力就业问题,实现农民“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就地转移,促进我市城乡经济与社会协调开展。 5、加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提升综合效劳能力。要以八大民生工程建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