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9章习题及详解_第1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9章习题及详解_第2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9章习题及详解_第3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9章习题及详解_第4页
自动控制原理第二版9章习题及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9章习题及详解9-1 试分别写出图9-41中所列典型非线性特性的数学描述式。 (a)(b)(c) (d)(e)图9-41 习题9-1图解:(a);(b) ;(c);(d);(e) 或者(e) 当,;当,9-2 试用解析法求下列系统相轨迹方程的解。(1)(2)解:(1)相变量方程为相轨迹方程的解为(2)相变量方程为相轨迹方程的解为9-3 考虑系统,其中,试用解析法求该系统的相平面图。解:引入相变量和改写为相变量方程利用相轨迹微分方程解的公式(9-6)在区间上求定积分得整理得即这是一个以原点为中心的椭圆相轨迹,所描述的运动是周期运动,相轨迹为一簇同心椭圆,椭圆的大小与初始状态有关。因,椭圆的长半

2、轴和短半轴的长度分别为和。9-4 试用解析法求非线性系统的相平面图。解:由题知相变量方程为相轨迹方程的解为可分下面三种情况:当,相轨迹方程解为此时相平面图为一组顶点在轴上的双曲线,渐近线为,顶点位置与初始状态相关。当,相轨迹方程为此时相平面图为一组顶点在轴上的双曲线,渐近线为,顶点位置与初始状态相关。当,相平面图为两条直线,即和整个相平面图如下:9-5 试用等倾斜线法绘出下列系统的相平面图。(1)(2)解:(1)等倾斜线满足方程等倾斜线法绘出的系统相平面图为(2)当时,有,故等倾斜线满足方程注意到是关于的偶函数,相轨迹为轴对称,所以可以在相平面的上半部绘出对应线性系统的相轨迹,然后在相平面的下

3、半部对称绘出相应的相轨迹即可。等倾斜线法绘出的系统相平面图为9-6 试判断下列系统是否有奇点,确定奇点类型并画出奇点附近的相轨迹。(1)(2)解:(1)相变量方程为故,即为该系统的奇点。在处对进行泰勒级数展开有即 ,其特征方程为,故特征根为,所以奇点为中心点。奇点附近的相轨迹为(2)相变量方程为故,即为该系统的奇点。在处对进行泰勒级数展开有系统在奇点附近线性化后得,其特征方程为,故特征根为所以奇点为不稳定焦点。奇点附近的相轨迹为9-7 描述某运动的微分方程为,试根据奇点的性质绘出系统的相平面图。解:由于必有,而意味着对于所有,有。因此,意味着在轴上点均为该系统的奇点。下面对于,分别考虑轴上奇点

4、和两种情况。情况1:对于所有,考虑奇点,用变换将方程在轴上奇点坐标平移到原点,即在处附近展开泰勒级数故在处附近有,其特征方程的根为因此,对于所有,系统的奇点均为中心点。情况2:对于所有,考虑奇点,用变换将方程在轴上奇点坐标平移到原点,即在处附近展开泰勒级数故在处附近有,其特征方程的根为因此,对于所有,系统的奇点均是鞍点。MATLAB仿真后绘制的相平面图为9-8 考虑具有继电器非线性的控制系统如图9-42所示,试用分段线性化法求系统在输入信号 作用下的相轨迹。图9-42 习题9-8图解:系统非线性特性的数学描述为可分成两个区段,相平面上的转换线为。设斜坡输入为。当时,有。由线性环节的微分方程为和

5、,可得区:当时,相轨迹微分方程为:。定性分析可知:(1)时,相轨迹斜率为零,是一条直线;(2)时,相轨迹垂直通过轴;(3)上半平面,意味着相轨迹斜率为负;(4)下半平面,时相轨迹斜率为正,时相轨迹斜率为负;(5)相轨迹斜率与无关,所有相轨迹都是某一相轨迹水平移动的结果,因此各相轨迹的形状是一样的;(6)令,等倾斜线方程为平行于轴的水平直线,显然,系统在区无奇点。区:当时,相轨迹微分方程为: 。由可知,区相轨迹与区相轨迹关于原点对称,系统在区无奇点,区的相平面图可按与区原点对称办法绘出,等倾线方程为平行于轴的水平线。系统在输入信号 作用下的相轨迹为9-9 考虑具有饱和非线性的控制系统如图9-43

6、所示,试用分段线性化法求系统在输入信号 作用下的相轨迹。图9-43 习题9-9图解:由图可知饱和非线性特性的数学描述为(1)可分三个线性化区段,相平面上的转换线为,而线性环节的微分方程为(2)不失一般地,设阶跃输入为,其中为常数。当时,有,从而。由式(2)和,此时可得(3)I区:因,由式(3)得(4)相变量方程为(5)相轨迹微分方程为(6)定性分析可知:(1)时,相轨迹斜率为零,是一条直线;(2)时,相轨迹垂直通过轴;(3)上半平面,式(6)意味着相轨迹斜率为负;(4)下半平面,时相轨迹斜率为正,时相轨迹斜率为负;(5)相轨迹斜率与无关,所有相轨迹都是某一相轨迹水平移动的结果,因此各相轨迹的形

7、状是一样的;(6)等倾斜线方程为平行于轴的水平直线(7)显然,系统在I区无奇点。II区:由线性关系和式(3)得(8)相变量方程为(9)系统在II区是标准的线性系统相图,并且满足原点对称条件,奇点在处,等倾斜线方程为过原点的直线(10)系统的特征方程为(11)其特征根为(12)和为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根,II区存在奇点,相轨迹以振荡方式趋近于稳定焦点。III区:有,则(13)相变量方程为(14)相轨迹微分方程为(15)由于,对比式(6)可知III区相轨迹与I区相轨迹关于原点对称,系统在III区无奇点,III区相平面图可按与I区原点对称办法绘出,等倾线方程为平行于轴的水平线(16)系统在输入信号

8、作用下的相轨迹为9-10 具有死区特性的非线性系统如图9-44所示,其中。若,试用分段线性化法求系统的相平面图。图9-44 习题9-10图解:已知死区非线性特性的数学描述为(1)可分三个线性化区段,相平面上的转换线为,而线性环节的微分方程为(2)当时,有,从而。由式(2)和,此时可得(3)开关线和将平面分成三个区。I区:因,由式(3)得(4)相变量方程为(5)相轨迹微分方程为(6)因此,I 区的相轨迹是斜率为-1的直线。II区:由线性关系和式(3)得(8)相变量方程为(9)相轨迹微分方程为:等倾斜线方程为(10)II区存在奇点,系统的特征方程为(11)而特征根为(12)和为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

9、根,相轨迹以振荡方式趋近于稳定焦点。III区:有,则(13)相变量方程为(14)相轨迹微分方程为:(15)等倾斜线方程为(16)III区存在奇点,系统的特征方程为(17)其特征根为(18)和为一对具有负实部的共轭根,相轨迹以振荡方式趋近于稳定焦点。因此系统相平面图如图所示。9-11 考虑带滞环的非线性控制系统如图9-45所示,输入为单位斜坡函数。试绘制系统的相平面图。图9-45 习题9-11图解:带滞环的非线性特性为(1)根据和将相平面分成两个区段,相平面上半平面,转换线为,而下半平面,转换线为,转换线为一条折线。线性环节的微分方程为:,因为,所以,。I区:因得相变量方程为(2)相轨迹微分方程

10、为(3)即,解析法得(4)其中,为常数。因此,I 区的相平面图是一簇对称e轴、开口向左的抛物线。II区:由得相变量方程为(5)相轨迹微分方程为:(6)即,解得(7)其中,为常数。II 区的相平面图是一簇对称e轴、开口向右的抛物线。系统的相平面图如图所示:9-12 已知非线性控制系统如图9-46所示,其中,设输出为零初始条件,输入为。试求:(1)绘出相平面图;(2)判断该系统是否稳定,最大稳态误差是多少;(3)绘制及的时间响应的大致波形。图9-46 习题9-12图解:(1)由系统结构图知系统描述函数的微分方程为:, 其中(1)可分三个线性化区段,相平面上的转换线为,而线性环节的微分方程为(2)当

11、时,有。由式(2)和,此时可得(3)开关线和将平面分成三个区。I区:因,由式(3)得(4)相变量方程为(5)相轨迹微分方程为(6)因此,I 区的相轨迹是斜率为-1的直线。II区:由线性关系和式(3)得(8)相变量方程为(9)相轨迹微分方程为:(10)等倾斜线方程为(11)III区:有,则(12)相变量方程为(13)相轨迹微分方程为:(14)等倾斜线方程为(15)相平面图在每个区域均为线性系统的标准相图,整体相平面图如图所示:(2)由相轨迹可知,无论初始状态如何,该系统均稳定,系统输出最大稳态误差是。(3)若输出为零初始条件而输入,II区相轨迹方程:,计算可得其进入I区时,(准确值为-0.784

12、4),故必然穿过I区而进入III区,并最终返回至II区。故对应误差先有1降至-0.25,则回升至稳态误差满足。时间响应的大致波形为:时间响应的大致波形为:9-13 图9-47为一带有库仑摩擦的二阶系统,试用相平面法讨论库仑摩擦对系统单位阶跃响应的影响。图9-47 习题9-13图解:假设开始时系统处于静止状态,即 ,,由系统结构图有, 其中为库仑摩擦非线性环节输出则 因为: 所以: , ,整理得: 当时,相轨迹微分方程为:令得等倾斜线方程为:当时,相轨迹微分方程为:令得等倾斜线方程为:未引入库仑摩擦非线性环节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等倾线方程为:所以引入库仑摩擦非线性环节后,系统对单位阶跃响应收

13、敛速度加快,超调量减小,从而改善了系统动态性能。系统的相平面图如下:由相平面图可知,引入库仑摩擦非线性环节后,系统响应不再为无阻尼振荡,而是经有限次振荡(初始状态远离原点时)或者单调(初始状态为远离原点时)收敛并最终静止于输入值附近,最大稳态误差为。因此,摩擦环节的作用为加速阶跃响应收敛,减小超调量,从而改善系统动态性能。9-14 为了获得满意的系统过渡过程,可在系统中添加如图9-48所示的变增益特性,若,试确定和的取值范围。图9-48 习题9-14图解:系统微分方程为由变增益特性的数学表达式并且有,由此得到,当时,系统微分方程为即此处处于大偏差阶段,应重点保证响应速度。此时,闭环系统的特征方

14、程为可知和,应使,即使处于欠阻尼状态,此时特征根为,奇点、为稳定焦点。同理,当时,系统的微分方程为考虑到此时系统处于小偏差阶段,重点是保证响应平稳,因此选择使系统处于过阻尼状态,即,得,此时系统的特征方程的根为,奇点类型为稳定节点。因此选择和的取值使得其满足。系统相平面图如下:9-15 图9-49所示为一个带非线性反馈的二阶系统,试用MATLAB绘制系统的相平面图,并分析系统的运动。图9-49 习题9-15图解:直线和将相平面划分为三个线性区域。,饱和非线性特性和数学描述为,将代入上式得线性环节的微分方程为:即:I区:当时 相变量方程为相轨迹微分方程为区域I有一个奇点为稳定焦点。II区:当,即

15、,可得相变量方程为相轨迹微分方程为等倾斜线方程为区域II相应的相轨迹方程为上式也为椭圆方程,中心点在处。III区:当,即时,得相变量方程为相轨迹微分方程为等倾斜线方程为区域III相应的相轨迹方程为式中,A由初始条件决定,上式是椭圆方程,中心点在处。由相轨迹可知,无论初始状态如何,该系统均稳定。9-16 根据本章表9-1中已知的非线性特性描述函数,求图9-50所示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 (a) (b)(c)图9-50 习题9-16图解:图9-50(a)中非线性环节相当于死区非线性和死区继电非线性环节的并联(图1),由描述函数定义,并联等效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为各非线性特性描述函数的代数和。因此

16、图 1 图9-50(b)中的非线性环节相当于两个死区继电非线性环节的并联(图2) 图 2 图9-50(c)中由于非线性特性对称,故只需要考虑的情况。当时 ;当,否则 ;令,则有 故 ,即当时,有,。因此,图9-50(c)中两个非线性环节可以等效为死区继电非线性环节(图3)图3其描述函数为:其中 。9-17 判断图9-51所示各系统是否稳定? 与的交点是稳定工作点还是不稳定工作点。 (a) (b) (c) (d) (e) (f)图9-51 习题9-17图 解:图(a)(b)(c)的曲线与曲线相交,可出现稳定的极限环也可出现不稳定的极限环。根据极限环稳定性判据,图(a)的交点处出现稳定的极限环,是

17、稳定工作点,图(b)的交点处出现不稳定极限环,是不稳定工作点,图(c)中的交点a处出现不稳定极限环,是不稳定工作点,交点b处出现稳定极限环,是稳定工作点。图(d)和(e)中的曲线完全被曲线包围,系统不稳定,图(f)的曲线不被曲线包围,系统稳定。9-18 某单位反馈系统,其前向通道中有一描述函数的非线性元件,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试用描述函数法确定系统是否存在自振?若有,参数是多少。解:由题意知非线性部分的描述函数为 ,其负倒描述函数为 。作和的曲线可知系统存在稳定的自振点。由描述函数分析法,有: 即: 解之得:,所以系统产生自持振荡:9-19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图9-52所示,图中非线性

18、环节的描述函数,试用描述函数法确定:(1)使该非线性系统稳定,不稳定以及产生周期运动时,线性部分的值范围。(2)判断周期运动的稳定性,并计算稳定周期运动的振幅和频率。图9-52 习题9-19图解:(1)非线性环节的描述函数的负倒描述函数为:。由,得为单调减函数,作和的曲线如下图所示:其穿越频率,曲线与负实轴的交点为 。当 时,的曲线不包围曲线,系统稳定;当 时,的曲线和曲线存在交点(,曲线由不稳定区域进入稳定区域,系统存在稳定的自振;当 时,的曲线完全包围,系统不稳定。由上述知,随着的增大,系统由稳定变成自振,最终不稳定。(2)系统周期运动是稳定的。由自振条件:解得:9-20 饱和非线性系统如

19、图9-53所示,试求:(1)确定系统稳定时的最大值。(2)当时,分析系统的稳定性,若产生自持振荡,求振荡频率和幅值。图9-53 习题9-20图解:(1)饱和非线性特性的描述函数为 其负倒描述函数为当时,。因此,曲线负实轴上段,欲使系统稳定,则线性部分曲线必不包围段。由线性部分传递函数可得令上式虚部为零,即解得,曲线与负实轴相交点的频率代入,可得负实轴交点处的坐标值,即令,可得K的临界值,即(2)当时,令,即(按近似求解,可估计X值很大,故由得。带入上式验证得10.002)解得,因此,当时,系统不稳定,振荡频率为,振幅为。9-21 已知非线性系统的结构图如图9-54所示,其中继电特性的描述函数为,线性部分的传递函数为,试确定系统的稳定性,并求出当自振幅值时,自振频率和放大系数的数值。图9-54 习题9-21图解:该系统的非线性部分可以看成由放大系数为1的放大环节与继电特性相并联而成,因此可得其描述函数为则负倒描述函数为当由变化时,曲线是在复平面上由原点到点的一段直线。系统稳定性分析:当K 比较大时,曲线将包围曲线,这时,控制系统不稳定;当 较小时,曲线将于曲线相交,这时,控制系统产生相应于交点处的自持振荡。已知自振的振幅为,则有因此,曲线与相交于点,因为令的虚部等于0,即有所以,令的实部等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