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命》精品教学设计_第1页
《热爱生命》精品教学设计_第2页
《热爱生命》精品教学设计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热爱生命教学设计课程名称】热爱生命 教学对象】 高一年级 科 目】 语文 课时安排】 1课时【教材分析】热爱生命选自新人教版语文必修四第三单元第十课,此单元主要学习社会科学 方面的随笔和杂文。单元提示说到,阅读这个单元的随笔、杂文等,就能感受到真正有 思想深度的好文章给人带来的思想冲击的力量。同时还提到,阅读时要从文章结构入手, 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要对文章从不同的角度 去思考、质疑或阐发,就能接近更高的思想境界。而第十课的三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 哲学意味,虽篇幅短小,却是作者洞悉了人生诸多问题之后的精妙阐述,其中蕴含的感 悟与哲理,其实就是对“人”的思考。

2、这些高深的哲理,对学生而言,领悟起来还是有 一定难度的。教参建议, “对课文涉及的艰深理论问题不必深究” ;再从课后练习来看, 三道习题都揭示出一个方向让学生对生命、对生活能有所思考、有所感悟。所以, 把三篇短文所阐释的哲理恰当地糅合、统一到一起,就能很好地启迪学生对人生进行整 体的思考与感悟,这应该是学习三篇课文的总体构想。学生要对每篇短文有初步的认知 与感悟,再结合学生的思考、质疑的难点和课后练习,去引导学生领悟文中的难句,或 者对文中有哲理的句子进行较深层面的探究。而我所任教的班级,实际上已经学习了三 篇文章的第二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 ,对人的全部尊严在于能思想、人的价值 在于思想这一

3、层意思已经有了较为深刻的理解。因此对热爱生命这一篇侧重强调我 们该以何种态度对待生命才能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的短文,我将主要采取小组思考、探 究和小组讨论的形式来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观点的精神;培养学生与他 人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基于以上单元提示 及对教材、学情的分析,特确定教学目标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真和意义的阐述。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瞻前顾后、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的方法,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2. 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赏析文章,拓展阅读,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4、 【教学重难点】 认识生命的本质、生命的意义;领悟品味哲理性语言。【教学准备】学生准备: 1.查阅蒙田的有关材料。 2. 查找有关热爱生命的文章。 教师准备: 制作课件。【教学资源】 演示文稿、多媒体白板。【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同学们,上次课我们学习了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这一篇随笔,从中我们学习到人的全部尊严在于能思想,因此我们要努力好好地思想,从而实现我们的人生价值。而对 待生命,我们又该持以怎样的态度呢?今天我们将借助蒙田的热爱生命来再次领悟生 命的意义,认识生命的本真。(接着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总结的关于阅读这一类哲理散文的方法。 ) 设计意图: 上节课学习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后,学生

5、已经对生命有了一定程度 的理解认识,将知识迁移合并,温故知新,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二、学习目标 明确指出本课时的三维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理解、体会蒙田对生命本真和意义的阐述。 过程与方法目标: 1. 通过瞻前顾后、抓关键词的方法,理清思路,把握文章主旨。2. 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赏析文章,拓展阅读,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设计意图: 学习应做到有的放矢,才能提高学习效率。三、作者介绍 我们说学习语文最重要的是培养我们的语文素养, 而积累相关的作家常识也能够提高 我们的语文素养。 课前布置大家以学习小组的形式利用课外时间搜集蒙田的相关信息, 现

6、在请大家展示同学们的合作成果。 (请其中的两个小组来分享, 主要介绍蒙田的个人经历、 主要作品)设计意图: 新课标要求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能力,而这种能力的体现仅仅靠 课堂这四十分钟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 所以要激发学生的课前学习热情, 发挥主动性与创 造性。四、思路把握(一)同学们,当你们看到“热爱生命”这个标题的时候,脑海中会产生怎样的疑 问? ( 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板书写出问题。 )明确:因为生命值得称颂, 富有乐趣,是自然的厚赐, 优越无比,所以要热爱生命。 享受生活,珍惜光阴,增加生命的分量。(二)按理说,文章应直接写为什么要热爱生命的,但文章并不是一开头就谈热爱生

7、 命,而是由词语谈起。哪个词呢?(度日)1. 日子分为哪两种?2. “好日子”与“坏日子”各指什么?3. 针对好坏不同的日子,作者觉得怎么度过呢?明确: “度日”。坏日子,要飞快地“度” ,好日子,要停下来细细品尝。 (因为不能 让生活中的挫折、不愉快的事破坏生活的兴致, “细细品尝” 是为了更充分地享受生活 中的乐趣。)生命和度日密不可分, 因为我们的生命是由我们所度过的每一天组合而成的。 同时,作者从如何度过生命中平凡的每一天这个稀松平常而与我们人人都紧密联系的话题 入手,也会给读者带来一种熟悉亲切之感,调动读者阅读的兴趣。(三)再接着看第一段和第二段,看看文中还提到了哪几类人对生命的理解

8、? 明确:“哲人”:“打发”“消磨”“回避”“无视”它,仿佛生命是“苦事” “贱物”; “我”:认为生命是“值得称颂” “富有乐趣”的,我们的生命是受到自然的厚赐,它 是优越无比的。“糊涂人”:把希望寄托于来世。 总结:从比较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待生命始终抱着热爱、感激的态度。法国思想家卢 梭曾说过,人生就像一本书,傻瓜们走马观花似的随手翻阅它,聪明的人用心阅读它,因 为他知道这本书只能读一次。所以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理解和态度。(四)同样,生和死是无法分开来说的,有生就有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如果说 第一段讲述了生命的常规状态,那么,第三段就补充了生命的特殊状态死亡。作者热爱生命,那

9、为何在第三段中说“我却随时准备告别人生,毫不惋惜”? 作者 对“死亡”抱有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明确:这倒不是因生之艰辛或苦恼所致,而是由于生之本质在于死。因此只有乐于生 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而作者之所以不感到死亡的恐惧, 随时准备告别人生 也毫不惋惜,也就是因为他乐于生。 作者对死亡抱着坦然的态度。总结:分析到这里,我们大概理清了文章的思路,文章虽然只有短短数百字,但逻辑 思路却异常清晰、严密,文章前半部分谈论“生” ,后半部分则是谈论“死” ,或者说前半 部分由“度日”引出一对比,又对“哲人” 、“我”、“糊涂人”进行对比;前半部分明确为 什么要热爱生命,后半部分明确怎样热爱生命。设

10、计意图: 单元提示说到,阅读时要从文章结构入手,沿着作者的思路,看作者怎样 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通过设计问题,层层深入,把握文章结构,有利于学生 体会文章的逻辑性,感受哲理散文的特点。始终强调瞻前顾后、圈点勾画、抓关键词的方 法,实现教学目标。五、语言品味小组合作讨论,品味哲理性语言。1. 生之本质在于死。 点拨:生与死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人有生必有死,我们每个人之所以能够真真切切 感受到自己生存在这个世界上, 正是由于我们每个人必然有走向死亡的那一天。 我们生的 状态是相对于死的状态而存在的,正如幸福之于痛苦、饱与饥、胖与瘦的关系一样,他们 相对存在,缺一不可。作为个体生命的存在,

11、都是短暂的、有限的,总是要死亡的,是人 人所不能避免的。这句话从生命的终极归宿上来看待生命,由此引出珍惜生命的话题。史 学家司马迁说过:“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2. 乐于生的人才能真正不感到死之苦恼。 点拨:正面:如果我们珍惜生命,热爱生命,认真而充实地生活,正如蒙田在课文里 所说的享受生活要讲究的方法是要抓紧时间,有效利用时间,增加生命的分量,进而善于 享受生活中各种快乐的人就感到死而无憾,就不感到死的苦恼了。反面:如果一辈子懒散拖沓,萎靡不振,不能积极乐观地对待生活,留有好多遗憾, 临死时必然感到苦恼。人最宝贵的是生命。 生命对人只有一次。 人的生命应当这样度过: 当他回

12、忆往事的时 候,能够不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不因碌碌无为而羞耻;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 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解放而进行的斗 争。”设计意图: 品味文章朴实又富有哲理的语言,有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水平。六、思想提升课本的插图也是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请大家结合热爱生命这篇随笔,谈谈你对 课文底下插图的理解,再结合现阶段同学们的主要任务,结合同学们的前途与理想,往具体做法上谈谈我们应该怎样热爱生命。要求大家结合文本,发散思维,小组合作,提升思 想境界。明确:这幅漫画有钟表盘,布满了蜘蛛网;有钟摆,斜插在大地上,还有人,背对钟 表盘和钟摆。揭露了浪费时间的现象,发

13、出了人与时间相比何等渺小的慨叹。“布满蜘蛛 网的时钟”象征的是一些人浪费时间,糟蹋生命时间的现象。“斜插在大地上的钟摆”象征的是现代社会中的一些人的脱轨(虚掷时间,抛却时 间)现象,含有对地球上生活中的人们的警示。那只失落的,斜插在大地上的钟摆我认为象征着死亡。对于一个人来说,当他生命的 钟摆停摆时,就意味着生命的终结。“渺小的人”显示出人在时间面前显得无比渺小。“背对钟表盘和钟摆的人”指虚度生命、浪费时间的人。是文中所说的“一生枯燥 无味,躁动不安,却将全部希望寄托于来世的”“糊涂人”这幅画是对“热爱生命”的最好注脚,从某种程度上可以说,热爱生命,珍爱生命, 就是珍惜时间。漫画者把蒙田的热爱

14、生命的全部内容与思想都融进了画中,第一段的“度日”和 “哲人(或“糊涂人”)表现”,第二段中的“我”的“乐于生”在画中都有所体现。整幅漫画,与热爱生命思想完全一致,它们都要告诉我们:生命的重要意义就在 于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为此人的一生要珍爱生命,不要虚度光阴。而作为学生的我们,像 同学们所说的一样,我们要树立远大理想,脚踏实地,努力学习,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 价值观,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一份光与热。设计意图: 单元提示说到,阅读这个单元的随笔、杂文等,就能感受到真正有思想深 度的好文章给人带来的思想冲击的力量。 从课后练习来看, 三道习题都揭示出一个方向 让学生对生命、对生活能有所思考、

15、有所感悟。因此,教学设计应侧重对学生思想境界 的提升。七、拓展阅读课前已布置学习小组搜寻积累与热爱生命相关的文章,如杰克·伦敦热爱生命 史铁生我与地坛等,并进行自主学习,在课堂上可直接让小组发言人展示其小组的合 作成果。设计意图: 采取小组思考、合作、探究的形式来完成,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观点的独立精神;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的精神,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同时,课外素材的积累,有利于学生开拓视野,提高语文素养。八、作业布置课外练笔:我们的身边有数不清的热爱生命的例子,请课外搜集相关例子,写一篇300 字左右的小论文论证热爱生命的观点。设计意图: 学生的学习不

16、应仅仅局限于课本与课堂,更重要的是取法于课本,取法于 课堂,走出课本,走出课堂。同时,应从各个不同层面训练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九、课堂小结今天的这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蒙田的热爱生命 。作者从“度日”的含义谈起,引 出对生命的不同理解和不同的态度。从对比中得出结论:生命是否可爱,取决于对生命的 认识。如果认识有偏差,只好虚度此生。接着,换一个角度,从生命的特殊形式死亡 谈起,指出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没有死亡的苦恼,作者由于讲究生活的方式,才使生命丰 盈饱满。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后,我们又品味文章哲理性的语言,再结合课本的插图提升 自己的思想认识, 得到关于人生的深刻启示。 紧接着又拓展阅读了与生命相关

17、的一些课外 文章,拓宽大家的知识面,加深同学们对生命的理解。希望大家懂得:如何热爱生命,怎 样更好地生活,如何最大限度地体现生命的价值。十、结束语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 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 我们一定要把它燃烧得 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十一、板书设计热爱生命蒙田为什么要热爱生命怎样热爱生命值得称颂享受生活富有乐趣珍惜光阴自然的厚赐增加分量附一、教学评价设计哲理短文, 无论是把握内容, 还是品味语言, 对高中生来说, 都有一定的难度。 所以, 教师在设计这类文章教学时,要注意重视阅读,整体感知,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理清思 路,圈点勾画,引导学生瞻前顾后抓住重难点词

18、句进行深层解读,探究学习;审美探究, 品味语言,激发学生对阅读赏析哲理短文的兴趣;联系实际,感受生活,给学生一双“慧眼”,让他们去发现生活中的哲理与诗意附二、教学反思早在 1910 年,杜威在他的著作我们怎样思维中,就倡导教师进行教学反思。在 杜威看来,反思的出发点是对问题情境的困惑,经过分析、假设、推理和检验最终达到解 决问题的目的。是否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反思,似乎已成为当代衡量优秀教师的标准。美 国著名学者波斯纳提出教师成长的公式:成长经验 +反思。新课程教学呼唤教师从单纯 的知识传递者走向研究者、反思者,也就要求新时期的教师不仅专业学识要较为丰富,而 且还要善于对教学问题进行研究和反思。所谓教学反思,就是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发现问题、反思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行 为,是教师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而高中语 文教学反思就是一种以追求语文教学实践合理性为目的,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发现、 反 思、解决问题,对教学行为和教学活动进行批判的、有意识的分析与再认证的过程。新课程标准对高中语文课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高中语文教师在实施组织教学时要反 思,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热爱生命是蒙田的代表作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