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4、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劳动经济学是对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市场经济活动过程中的劳动力需求和供给的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和研究。 二、理解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1、劳动力是稀缺资源吗? 有价格 即使闲置也不能无偿使用 偶尔被无偿或低价使用,已经被使用的劳动力的价格也不会降低注意:若一种资源的价格不能有效降低,则对其使用量很难扩大,这种资源价格不能有效降低的现象就是价格刚性或价格粘性,比如,工资的粘性远远强于其他资源。2、劳动力资源配置 假定经济行为人是理性的 对理性的阐述:劳动者总是通过劳动收入和闲暇的组合来最大化其效用。注意:劳动力市场上经济行为人的理性使得劳动力市场上有着特殊的买卖劳动力需求
2、(买)和劳动力供给(卖)的关系。3、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的买卖 劳动力需求(买)的特殊性派生需求 劳动力供给(卖)的特殊性a、b a、人们“出租”给雇主的劳动显然不能与劳动者相互分离,即:使用价值(劳动)与价值(工资)不分离。 b、由于劳动者以某种工作形式在一周之内提供大约40小时的劳务,因此工作的非货币因素显然非常的重要,例如:工作的健康和安全特征、工作难度、稳定性、培训和晋升的机会、社会地位等等。一、研究方法 最大化分析 均衡分析 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实证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 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物,研究现象自身运动的规律及内在逻辑。 2、实证研究方法
3、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实证研究方法的步骤: 1、确定所要研究的对象,分析研究对象的构成要素、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搜集并分析相关事实资料。 2、设定假设条件。 3、提出理论假说。 4、验证。规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特点: 1、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还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的意义还是具有消极意义。 2、规范经济学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是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规范研究方法的价值判断或价值标准主要是指互惠的交换。互惠交换包含三种情况: 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4、 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收益,但无人受损。 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收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实证方法与规范方法的对比 第一、实证经济学要超脱价值判断,规范经济学以价值判断为基础。 第二、实证经济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规范经济学回答“应该是什么”的问题。 第三、实证经济学的结论是客观的,可以依据事实进行检验,而规范经济学的结论相对而言,受主观价值判断的影响难以检验。 第四、规范经济学以实证经济学为基础,实证经济学的结论离不开规范经济学的分析。 第五、实证经济学是当代经济学的主流。一、劳动力需求的涵义 定义:社会再生产吸收和容纳劳动力的能力和容量 a、是派生需求 b、具有联合需求的性质 c、与
5、物质资料需求相似又不同 d、在市场条件下,对劳动力的需求量与工资水平有相互依存的关系 e、是具有支付能力的现实需求 f、直接源于就业岗位的形成和扩大二、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因素 (一)宏观因素: 社会生产规模 国家经济体制 经济结构状况 科学技术进步的程度 社会制度安排 二)微观因素: 企业生产规模 企业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 企业的利润量(企业目标) 时间长短2、国家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国民经济管理制度和方法的总称,是政府发挥和实现国民经济管理职能的集中表现。 作用机理:合理、有效的经济体制有利于形成合理的区域、产业经济结构,有利于资源的高效配置,有利于生产力的
6、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较快的增长和效益的提高,有利于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从而吸纳更多的社会劳动力,有利于扩大社会劳动力需求的数量。3、经济结构状况(产业结构和所有制结构) 产业结构的影响 不同的产业有不同的资本有机构成(生产技术构成):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第二产业中的轻工业第二产业中的重工业。 对企业同样的投资,资本有机构成高的劳动力需求减少,而资本有机构成低的劳动力需求较多,因此,合理的产业结构对劳动力需求有重要的影响:在投资固定时,所吸纳的劳动力是: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农业服务业轻工业重工业。三、劳动力需求表、需求曲线 企业在雇佣劳动时,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就是指劳动需求的价格。那么,劳动需求价格与
7、劳动力需求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可以用表格的形式进行描述,进而得到企业劳动力需求表。进一步假设,工资率与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无限可分、且连续变动,根据需求表可以得出企业劳动力需求曲线。四、劳动力需求量的变动与劳动力需求的变动 劳动力需求是劳动力市场最重要的经济现象之一,同时也是最重要的变量之一,它的变动不仅受到制度结构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多种经济因素的影响。如果把影响劳动力需求的各种因素作为自变量,把劳动力需求作为因变量,则可以用函数关系揭示劳动需求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这个函数的关系就是劳动力需求函数。一、基本假设条件(一)、市场条件假设 1、产品市场、劳动力市场有众多的供给者和需求者,市场任何一个主
8、体的供应量与需求量占市场的份额低、比例小,从而任何一种交易都无法影响价格。(完全竞争下的市场) 2、劳动力是同质的,劳动条件是一样的。 3、资源完全自由流动,企业和劳动者均可以自由的进入或者退出某个行业。 4、市场主体具有完全的信息。(二)、关于生产的若干假设 1、企业的目标是实现利润的最大化(收益减去成本)。 2、技术水平对企业的产出水平没有影响。 3、生产时期假设为两类: 短期:这个时期内的其他的生产要素是不变的,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就是劳动力投入。 长期:这里指所有的生产要素都可以调整的时期,不仅劳动力的投入可以调整,资本也可以调整,新的企业可以建立。二、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 含义:在技术给
9、定和其他要素投入不变的情况下,连续增加某一种要素(劳动力)的投入所带来的总产量的增量在开始阶段可能会上升,但迟早会出现下降的趋势,这就是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也称之为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前提:技术水平不变。在其他生产要素不变的情况下,由劳动投入的增加引起的产量的变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边际产量递增阶段。 第二阶段:边际产量递减阶段。 第三阶段: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绝对减少阶段。说明:横轴为劳动收入L,纵轴为总产量、平均产量、边际产量,对应的三种产量的曲线是TP、AP和MP。特点: 其一, TP、AP和MP三条曲线都是先增后减。第一阶段,AP递增;第二阶段,MP递减;第三阶段,MP为负值
10、。 其二,AP和MP的交叉点为AP的最大值。两条曲线相交前,APMP,相交后, APMP。 其三,当MP=0时,总产量取得极大值。总结:劳动的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以及由它决定的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之间的关系,是研究企业短期劳动力需求决定原理的出发点。在区间中,平均产量一直在增长,同时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这种情况说明,相对于不变的资本而言,劳动投入不足,固定不变的资本等生产要素还不能够实现最充分的利用。在区间中,劳动投入的变动区间为a、 b 点,这一区域的平均产量下降,边际产量递减,但是仍然可以看到劳动投入增加促使总产量的增加,只不过增加的比率是下降的,到b点时,边际产量为零,总产量最大。
11、在区间中,劳动投入量大于b,边际产量为负,总产量也在绝对的减少,所以,仅从产出与劳动投入而言,在b点之后在增加劳动投入显然是没有任何积极的意义的。边际产品:增加一单位劳动要素投入所增加的产量。(边际产品按照现行价格出售,则企业得到的收入增量就是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因为假设是完全竞争的市场,产品价格不变,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边际成本: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所增加的成本。短期企业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所以,可变的成本就是指工人的工资。边际成本为MC,显然,MC=W。从经济学原理可知,企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必须使企业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即: MRP=MC(边际产品收
12、益=边际成本)又因为: MRP=VMP(边际产品收益=边际产品价值) MC=W(边际成本=工资率)所以: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短期企业的劳动力需求决定的原则是: MRP=VMP=MP*P=MC=W MRP=VMP=W说明: 企业为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其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必须遵循劳动的边际产品收益等于工资率的原则。如果不是这样,则不能够实现企业的利润最大化的目标。一、长期劳动力需求的含义与特点 定义 在长期中,企业的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都可以变化的条件下, Q =F (K,L) 。也即是说,雇主可以改变资本和劳动等生产要素的使用量。 特点: 1、通过规模效应或产出效应影响雇佣的水平; 2、工资率的提
13、高会导致要素之间发生替代现象。 中心问题:最大利润 1、成本最小化,即在可能最低的成本条件下生产产品。 2、利润最大化,企业选择生产多少产品使企业的利润最大二、生产方法的选择 (一)等产量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的组合的轨迹。 (二)等成本线:在总支出和投入既定的条件下,企业所能购买的各种生产要素的最大组合的轨迹。 三、固定技术系数下的劳动需求的决定 企业生产一定量某种产品所需要的要素的投入组合比例,称为技术系数。要素投入组合比例可以改变的,称为可变技术系数;要素投入组合比例不能改变,称为固定技术系数。固定技术系数条件下的等产量曲线是凸向原点的折线。(
14、一) 生产规模扩大与劳动需求调整企业的生产资本逐渐增加,生产规模随之扩大,产出水平也会逐渐提高,产业均衡点逐渐向外移动。将所有可能产出的水平的均衡点连接起来形成的曲线成为生产扩大线,它表示在生产要素价格不变和生产的货币资金逐渐增加的条件下,每一种产出水平劳动和资本投入的最佳组合。五、劳动需求理论在政策上的应用最低工资立法最低工资标准:指劳动者在法定工作时间或依法签订的劳动合同约定的工作时间内提供了正常劳动的前提下,用人单位依法应支付的最低劳动报酬。最低工资标准一般采取月最低工资标准和小时最低工资标准两种形式,月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全日制就业劳动者,小时最低工资标准适用于非全日制就业劳动者。一般包
15、括奖金和一些补贴。最低工资标准每两年至少年调整一次。确定最低工资标准一般要考虑的因素有:当地城镇居民生活费用支出、职工个人缴纳社会保险费、住房公积金、职工平均工资、失业率、经济发展水平等。确定的方法通常有比重法和恩格尔系数法。比重法是确定一定比例的最低人均收入户为贫困户,再统计出其人均生活费用支出水平,乘以每一就业者的赡养系数,加上一个调整数。恩格尔系数法就是根据有关数据,计算出最低食物支出标准,除以恩格尔系数,再乘以赡养系数,加上调整数。 目前,我国内地所有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均正式颁布实施了当地的最低工资标准。 一、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从劳动力需求表和需求曲线所反映出来的工资率与
16、劳动需求量的关系可以发现,工资率变动时,劳动力需求量也在相应的变动。劳动力需求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计算公式为: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Ed: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D/D: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W/W: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Ed=D/D÷W/W结论:因为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具有反向关系,所以,劳动力需求的自身工资弹性值是负值。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分为五类:需求无弹性,即:Ed=0。工资率不论怎样变化,劳动力需求量固定不变。需求有无限弹性,即Ed。工资率不变,或者说变动的百分比为零,而劳动力需求量的变
17、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大于零。单位需求弹性,即Ed=1。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与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绝对值相同。需求富有弹性,即Ed1。这种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较为平缓的曲线。需求缺乏弹性,即Ed1。这种劳动力需求曲线是一条向右下倾斜的较为陡峭的曲线。二、决定劳动力需求工资弹性的因素(希克斯-马歇尔派生需求定理)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长期和短期的需求曲线都是向右下倾斜的。但是,假设工资率提高10%,劳动力需求是下降2%、10%,还是下降15%?提问:1、为什么会存在这种差别?2、哪些因素决定了劳动力需求的工资弹性?第一定理: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第二定理:产品的需求弹性第三定理:劳
18、动成本占总成本的比率第四定理:资本的供给弹性理解第一定理: 一般来说,其他生产要素替代劳动力的可能性包含三层含义:其一是技术方面的,其二是成本方面的,第三是制度方面的。 从技术的角度而言,当工资率提高,而资本很容易的替代劳动时,企业就会决定用资本替代劳动。理解第二定理: 由劳动力需求的性质可以知道,劳动力需求是由市场对产品的需求所派生的需求。当工资率提高时,企业的最初反应不是马上的减少劳动的投入,从而降低产出的水平。通常的反应是,提高产品的价格,看是否能够将工资率的提高、成本的上升转移到消费者的身上。但是,产品价格的变动必然影响产品需求数量。影响度则取决于产品的需求弹性。产品的价格上升,必然会
19、降低产品需求的数量,除非产品的需求无弹性。而需求弹性越大,产品需求下降就越多,反过来就会减少企业所需要的劳动力。理解第四定理:资本和劳动力的相互替代,如果没有任何的技术性的障碍,那么,经济上的比较就占据突出的位置。在第一个因素的讨论中,曾假设资本价格不变,当工资率提高时,将导致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的确,当企业面临着极富有弹性的资本供给,企业增加资本的使用而又不会刺激资本供给价格的较大上升,但是,如果资本的供给弹性很小,对资本的需求稍有增加就会导致其供给价格大幅上升,此时,用资本替代劳动虽然在技术上是可行的,但是在成本的比较上是不可行的,这必将阻碍企业用资本替代劳动力。因此,生产要素之间相互替
20、换的技术可能性给定的情况下,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大,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越大;反之,资本的供给弹性越小,劳动需求的工资弹性就越小。劳动供给是指劳动力的供给主体(劳动者个人)在一定的劳动条件和报酬条件下自愿对存在主体之中的劳动力的使用权的出让。该定义体现的要点:1、劳动力供给是一种个体决策。2、劳动力供给受到个体意愿的影响。3、劳动力供给受时间因素的影响。劳动力的概念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人在劳动过程中所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劳动经济学所研究的劳动力(劳动力资源)又特指在一定的年龄范围内,具有劳动能力和劳动要求,愿意参加付酬的市场性的全部人口。劳动力概念的要点:1、劳动力具有年龄范围。2、劳动力参
21、与的是付酬的市场性劳动。3、劳动力是指具有劳动能力,同时有劳动要求和劳动意愿的人。4、劳动力包括就业者和失业者。三、劳动参与率1、含义:劳动参与率是研究劳动就业状态的重要统计指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与市场性劳动的程度。2、公式:(1)总人口劳动参与率(2)法定劳动年龄人口劳动参与率(3)年龄别(性别)劳动参与率(4)女性劳动参与率(5)男性劳动参与率四、劳动供给的分层个人劳动供给:指劳动者个人一生中向社会提供的劳动总量,它是一生中各个阶段劳动供给的总和。家庭劳动供给:指从家庭成立(结婚)到家庭解体(丧偶或离异),家庭全体成员向社会提供的劳动量总和。社会劳动供给:指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为社会提
22、供的劳动总量,也就是一个社会的经济活动所能够利用的劳动力的总量。影响劳动供给的因素自然因素(一) 人口规模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二) 人口的自然结构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三)劳动者个人的身体条件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经济因素(一) 劳动者的工作偏好对劳动供给的影响(二) 经济周期波动对劳动供给的影响社会因素一) 劳动制度(二) 工资制度劳动力供给曲线劳动供给量的变动-价格因素导致变动-供给曲线上不同的点劳动供给的变动-非价格因素导致变动-供给曲线的移动二、劳动力供给弹性1、含义:劳动力供给量变动对工资率变动的反应程度定义为劳动力供给的工资弹性,简称劳动力供给弹性。2、公式:劳动力供给弹性=3、劳动力供给弹性
23、的类型:劳动力供给弹性=供给无弹性(A) , Es =0. 供给有无限弹性 (B) , Es . 单位供给弹性(C) , Es =1. 供给富有弹性(D) , Es 1. 供给缺乏弹性(E) , Es 1. 一、劳动和闲暇(一) 假设条件1、劳动者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2、劳动供给涉及到劳动者对其拥有的既定的时间资源的分配。(二)劳动和闲暇二者的关系:此消彼长。增加收入就必须减少休闲,减少闲暇带来的收入增加取决于工资率和非劳动收入。一)偏好的含义:代表了消费者对某种商品相对于其他商品的心理愿望的强度。(二)闲暇收入无差异曲线(图3-6)1、定义:指能够给消费者带来相同的满足程度或效用的所有的闲暇
24、和收入的结合点的轨迹。2、特点: 具有负的斜率。 曲线凸向原点。 存在一个无差异曲线图。 任意两条无差异曲线之间不会相交。 针对不同的消费者,曲线的形状不同。三、收入约束线一) 定义:在既定的市场工资率下,单个消费者能够提供的收入和工作时数的各种组合。注意:收入约束线是个人在时间和劳动能力状况下,所能够消费闲暇和获得收入的最大组合线。二) 特点:1、斜率为负。2、预算线的斜率等于负的工资率。3、当工资率发生变化时,预算线也将随之发生变化。4、当存在非劳动收入时,预算线将沿着Y轴平行向上移动。收入效应由非劳动收入的变化所导致的工作时间的变化引出了劳动供给理论的重要概念收入效应。收入效应:是指在工
25、资率不变的情况下,非劳动收入的变化所导致的工作时间的变化。因为闲暇是正常商品,所以收入效应为负效应,既非劳动收入的增加将导致工作时间的减少。收入效应=替代效应替代效应: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尤其是在保持劳动者的收入水平不变的情况下,工资率的改变所导致的工作时间的变化。替代效应的实质:工资率上升-闲暇的价格上升-劳动者用工作替代昂贵的闲暇。和收入效应相反,替代效应是正效应。替代效应=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的关系收入效应表明:随着收入的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减少的;随着收入的降低,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增加的。(非劳动收入变化和工资率的变化)替代效应表明:随着工资的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增加的;
26、随着工资的降低,劳动者的工作时数是减少的。(工资率变动)市场劳动供给曲线将所有的单个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曲线水平相加,既得出整个市场的劳动供给曲线。劳动力需求曲线和劳动力供给曲线总和起来可以决定均衡的工资水平和均衡的劳动数量。人力资本的含义:相对于物质资本或者是非人力资本而言的,人力资本是一种非物质资本。它是指体现在劳动者身上的、能为其带来收入的能力,是通过投资形成的,在一定时期内,主要表现在劳动者所拥有的知识、技能、劳动熟练程度和健康状况。理解: 人力资本不是指人本身,而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知识、技术、能力和健康等因素。 一个人所拥有的人力资本并非与生俱来,而是靠后天投入一定成本获得的。 人力资本
27、是一种能够带来经济收入的能力。人力资本的类型:舒尔茨的分类标准:学习能力;完成有意义工作的能力;进行各类文艺体育活动的能力;创造力、应付非均衡的能力企业角度考察分类:技能型人力资本技术性人力资本管理型人力资本经营型人力资本三、人力资本投资的主体个人:人力资本最主要的投资者,最终目的是追求效用最大化,以提高生活质量。(经济收益和非经济收益)企业:主要是指在职培训,目的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人力资本的投资者,也是人力资本的需求者。政府和社会团体:主要是指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开发本国的人力资源,获得社会效益。净现值法设:某项人力资本投资,在未来一段时期(t年)内为投资者带来的收益为B1,B2Bt,贴现
28、率为r,t年内折现的收益为PV, B0为今年的现值,B1为明年的价值:内部收益率法:个人所能够接受的最低利息率,它大于或是等于其他投资的报酬率。教育投资的成本与收益分析(第四章)二、影响大学教育需求的因素(一) 四个判断1、目光短浅者比目光远大者上大学的可能性小。2、大多数大学生都是年轻人。3、若上大学的成本上升,则大学入学人数下降。4、若大学毕业生的工资报酬与高中毕业生的工资报酬之间的差距扩大,则大学入学人数会增加。三、普通培训与特殊培训1、普通培训: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多个雇主同样有用,例如指导秘书、打字员、文字处理秘书等。2、特殊培训:获得的技能只对提供培训的企业有用,或者说能使提供培训的
29、企业的生产率比其他企业的要高。中国的人力资本投资劳动力流动的概念 所谓劳动力流动,是指具有一定劳动能力的劳动者为了与生产资料结合的需要,相对与劳动力市场条件的差别,在不同的地理区域范围和不同的工作岗位之间的迁移和流动,在某些情况下也被称作劳动力迁移,它是劳动力在寻找工作过程中的基本现象。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作为商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流动性。劳动力的流动性从本质上讲是劳动力的自主寻优选择行为。劳动力流动会发生相应的直接和间接的流动成本,还要付出心理上的代价。但是人们可以由此预期在长期内获得更高的收益。所以,劳动力流动属于一种人力资本的投资。相关概念:劳动力流动与人口流动,劳动力流动的市
30、场化影响三、劳动力流动的成因A、劳动力流动的根本动因:根本动因:劳动者个人期望值与个人实现值之间存在的差距。个人期望值:指劳动者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的主观判断。个人实现值:指在特定的条件下,劳动者在社会中实际实现的价值。B、劳动力流动的经济动因分析:(一)区域间劳动力供求的不平衡(二)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三)不同国家和地区间同质劳动力的工资差别(四)经济周期引起的波动(五)强化工作匹配的意愿(六)国际资本流动的影响影响劳动力流动决策的因素年龄:劳动力流动的高峰年龄是在20-24岁之间。家庭:未婚、已婚、妻子就业、就业时间、是否有学龄儿童。教育:较高的教育水平确实有较高的迁移
31、率。流动的距离:随着流动的成本的上升,流动的劳动者数量会随之下降。职业与技术等级:职业流动率=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总的就业人数;流动率与技术等级成反比,技术水平越高,流动率越低;工作越稳定,收入越高,流动率越家庭对于劳动力流动的影响:1、相对于已婚性质的流动,未婚人口进行流动的几率更大;2、妻子就业阻碍流动。3、妻子就业时间越长,家庭就越不容易流动。4、有学龄的家庭不容易流动。一 、劳动力流动的经济效应一)流动能够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二)流动能够保证劳动市场的活力和效率(三)流动能够促进经济的增长和社会产出最大化(四)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的地位2、国际间劳动力流动的影响 对劳动力输入国的影响
32、 输入国输入的移民若教育程度高,受过良好的培训,这种移民未花费输入国一分钱投资,便增加了输入国的人力资本储备,属于输入国获得的外部经济,输入国的国民财富因此得到增加。输入国输入的移民若是教育程度低的体力劳动者,在输入国的体力劳动力市场上,外国移民的涌入破坏了原有的供需平衡,体力劳动者的劳动供给水平提高,供给曲线右移,此时,假设需求水平不变,需求曲线不动,新的供给曲线和需求曲线便相交在新的均衡点,体力劳动者的就业人数增加。注:体力劳动者移民对输入国的影响使输入国的消费者受益。 直接消费移民体力劳动者产品的消费者收益; 体力劳动商品价格下降,长远看会带动别的商品价格的下降。使体力劳动的雇主收益。
33、短期内,体力劳动投入的价格下降,雇主的盈利增加; 促进其他劳动力供给者的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 对劳动力输出国的影响 不利影响。移民的迁出,会使国家的人力资本的存量下降,迁出国的人力资本投资无法回收。 有利影响。 移民从国外流回的高收入外汇会增加输出国的国民收入和外汇储备; 移民回国将带回他们在国外积累的财富、技术和经验,以抵消出国时带走的人力资本,甚至可以为本国增值人力资本; 传递消费示范,影响、改变本国居民的消费方式,促进消费需求。中国劳动力流动的流向从农村流向城市从内地流向东部沿海地区由传统经济部门流向新兴经济部门由国有经济部门流向非国有经济部门我国劳动力流动的障碍户籍障碍信息障碍成本障碍
34、:就业成本(身份证、暂住证、计划生育证明、外出务工证明、治安管理费、卫生费)、生存成本(住房、教育)、交通成本、心理成本、风险成本(工资风险、伤病风险)改善我国劳动力流动的政策加快户籍制度的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加快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加强城市管理的效率和社区建设工资的本质工资从本质上讲是雇佣劳动的报酬。 现代意义上的雇佣劳动的货币报酬形式产生于工业革命以后,工业革命导致了分工、产生工厂制度、劳动者与资本和土地等生产资料分离。雇佣劳动成为工业革命或所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工资成为给雇佣者支付的劳动报酬的方式。3、工资的结构(国内对工资的结构理解) W1=基本工资等级表部分; W2=W1+奖金+津贴
35、; W3=W2+福利(医疗、住房、培训等); W4=W3+延期支付(养老金、员工持股计划)。影响工资水平的主要因素A、影响工资水平的内在要素内在因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有关的因素包括8个方面 B、影响工资水平的外在要素 外在要素是指与工作特性及状况无关,但又同时构成对工资本身确定具有重大影响的一些市场经济因素,包括6个方面A、影响工资水平的内在要素1、员工的天赋、努力和机遇 2、职位的高低和权力的大小3、技术和训练水平4、工作的时间性5、劳动条件的差别6、附加福利7、风俗习惯8、年龄和工龄B、影响工资水平的外在因素1、生活费用或者物价水平2、企业的经济效益状况3、地区或行业的工资水平4、劳动市
36、场的供求5、劳动的潜在替代物6、产品的需求弹性最低工资水平控制1、最低工资(minimum wages):是国家为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劳动时间内履行正常劳动义务后的劳动者必须支付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额。(课本P82-87)2、最低工资制度的重要作用:第一,对于低收入阶层或收入不稳定的劳动者,能够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第二,最低工资制度是国家调节经济活动、干预收入分配、体现社会公平的一个重要的手段,通过对每位劳动者提供一份有保障的收入,维持社会政治和经济的稳定。第三,减少社会贫困现象,削弱通货膨胀的消极影响,有利于保证生产的高效率和社会的购买力,从而
37、对发展经济起到积极的影响作用。第四,制约平均工资的变化。最高工资水平控制主要方式累进税制:累进税制是指随着课税对象数额或相对比例的大小而分级规定,且逐级提高的一种递增等级税率,又称“累进税率”。它将课税对象数额大小分为若干个级距,某一级距适用于某一相应的税率,课税对象数额越大,适用的税率越高。 然后再将计算出来的各段税额相加,即为应税所得额应交纳的个人所得税。 全月应纳税所得额税率速算扣除数(元)全月应纳税额不超过1500元3%0全月应纳税额超过1500元至4500元10%10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4500元至9000元20%55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9000元至35000元25%1005全月应纳税额
38、超过35000元至55000元30%2755 全月应纳税额超过55000元至80000元35%5505全月应纳税额超过80000元45%13505补偿性工资差别一)工作的非货币性特征 某些工作有趣、轻松又安全,而另一些工作艰苦、枯燥又危险。按照这些因素来判断,工作越好,在工资既定时愿意从事这种工作的人就越多。换句话说,那些工作轻松、有趣而安全的工作的劳动供给大于那些艰苦、枯燥又危险的工作。因此,这些因素导致了“好”工作往往比“坏”工作的均衡工资低。而影响工作选择的这些因素就是指工作的非货币性因素。二)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定义 为抵消不同工作的非货币性特征而产生的工资差别。 补偿性工资差别需要满足的
39、必要条件:(1)劳动或工作条件与工作效率有关,且劳动者必须关心这个条件;(2)改善或创造新的劳动条件需要付出很大的代价;(3)劳动者追求效用最大化;(4)劳动力自由流动;(5)受到劳动力供求关系的影响。 补偿性工资差别的案例煤矿工人得到的工资高于其他有相似教育水平的工人工资。他们的工资用于补偿采煤的枯燥和危险性,以及煤矿工人所面临的长期健康问题。工厂中夜班工人的工资也高于同类白班工人的工资。高工资用来补偿他们不得不夜里工作而白天睡觉这种大多数人都不习惯的生活方式。教授的工资低于受教育程度差不多的律师和医生。教授的低工资由于工作所带来的学术上和个人价值上的满足而得到的补偿。竞争性工资差别竞争性工
40、资差别是指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可以自由流动完全竞争的条件下,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差异。它是最重要的一种非补偿性工资差异。竞争性工资差别主要是由劳动者本身的劳动力质量差异、或者说是劳动能力结构差异引起。垄断性工资差别垄断性工资差别是一种非补偿性工资差别,同时也是非竞争性工资差别。它是由某种制度性因素或劳动者的自然特征所引起的、劳动供求特殊矛盾决定的某些职业劳动者处于垄断地位而形成的工资差别。发生在以下两种情况下:1、制度性因素造成的垄断性工资差别2、劳动者自然特征引致的垄断性工资差别一、委托代理关系中的雇佣合同1、什么是雇佣合同?雇佣关系可以看成是委托人(雇主)和代理人(雇员)之间的一种合同。雇员被雇主
41、用来帮助其实现自己的目标;雇员获得工资和福利作为劳动报酬。一位雇员为了在当前和未来获得工资而答应为一位雇主完成工作任务的这种协议可以被看成是一种合同。2、雇佣合同和正式合同的区别正式合同通常明确地指出双方承诺完成的事项以及如何在任何一方未能履行义务时所必须承担的责任。对于合同的履行情况所产生的争议可以诉诸法庭或交由第三方去解决。雇佣合同很少能事先把要求雇员完成的每一项特定工作都明确地列举出来;雇佣合同一般表现为一套非正式的默契,而这种默契因为太模糊而无法用法律来强制执行。1、计时工资 定义:以工人所费时间作为计算工资的标准,时间计算以小时、日、周或者是月作为单位。 适用范围:产品质量重于产品数
42、量的工作;工作不便以件数计算的工作;生产规模小,能够进行严密监督的情况。计时工资的优缺点:优点:计时工资数额确定计算简便;企业易于预算人工成本,员工有稳定的收入;员工可以专心提高产品的质量,不至于粗制滥造。缺点:需要严密的监督;缺少激励;单位产品人工成本难以确定;为保持效率需要多设监督人员,从而增加支出;不同生产率个人获得相同的报酬,有不公平性。2、计件工资 定义:以完成工作数量或产品的件数为计算报酬标准的一种制度。工资数随产品增减而高低不同,员工自身掌握劳动时间的长短。 适用范围:工作性质重复而便于以件计算的情况;有必要鼓励提高生产速度及数量的情况等。 计件工资的优缺点:优点:按照实绩计酬,
43、能是员工感到公平;易于计算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为增加产量多得工资,员工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增进效率;可减少监督人员,由此节省管理成本等。缺点:由于员工只求工作制度,产品质量难以维持;个人计件不利于团队精神的培养;也会损害员工对组织的集体忠诚度;对机器设备过度的使用;有时个人产出难以衡量。3、奖金含义:奖金是工资支付的补充形式之一,是对员工超额劳动或者增收节支的一种报酬形式。特点:针对性、灵活性、及时性、荣誉性收入取决于:个人绩效、团队绩效4、津贴含义:津贴是指对员工在特殊劳动条件下,以及特定条件下工作时所付出的额外劳动消耗、额外生活费用以及对职工生理或者心理带来的损害进行的物质补偿,也可以看作是
44、对特殊劳动条件下超长的劳动消耗所付出的报酬,是工资支付的重要辅助和补充形式。内容:岗位性津贴、地区性津贴、生活保证性津贴一、劳动力市场歧视的概念 劳动力市场歧视是指某些劳动者在劳动报酬以及劳动条件等方面受到不平等待遇。这些劳动者提供了相同的生产率,只是由于在一些非经济的个人特征上有所不同,如性别、年龄、民族、宗教、观念、地域、经济、出身、残疾、外貌等方面有所不同而受到歧视。理解:1、给企业带来同样的效益,工资和升职机会不同。(差距越大,歧视越大)2、是常态差异,而不是偶然差异。3、区分劳动力市场歧视与前市场差别前市场差别所谓前市场差别,是指劳动者在进入劳动力市场之前,由于所受到的教育程度、健康
45、状况等因素形成的劳动者之间在劳动生产率上的差异。能力不同给企业带来的效益不同工资不同个人偏见模型1、雇主歧视:定义: 根据个人偏好理论,雇主具有歧视的偏好,他为了达到与一部分人保持距离的目的而宁愿支付费用或放弃某种收入。2、顾客歧视:在有些场合下,顾客们可能偏好于让某类劳动力来提供服务,而是在有些场合让另一类来提供服务。企业需要迎合歧视性顾客需要,因此会雇佣那些顾客偏爱雇员群体中的人来为自己工作。导致相互隔离的工作场所出现。雇主要向顾客偏好的劳动力支付更高的工资,向顾客收取更高的价格。尽管部分顾客会被较高的价格所驱赶,从而改变自己的行为,单比例很小。因此,顾客歧视会继续存在下去。3、雇员歧视:
46、占优势地位的雇员可能会避开那些使他们不得不以一种自己不喜欢的方式与另一类成员打交道的工作。 雇主为了留住这些优势的雇员,必须向其支付一种工资奖励。 解决方法:在隔离前提背景下进行雇佣,使不同人口群体背景中的雇员不需要彼此发生联系。例如可以按照职位名称进行某种隔离。 研究发现:雇主通常只雇佣妇女或只雇佣男子来承担某一职位的工作。统计性歧视模型雇主在进行雇佣时,能够获得的求职者与生产率有关的信息只不过是教育水平、年龄、测试分数等群体特征。而这些群体特征知识实际生产率的一种不完全的“指示器”。如果成为企业雇佣决策的组成要素,则统计性歧视可能出现。非竞争性歧视模型1、拥挤效应理论 2、双重劳动力市场理论:3、搜寻成本与买方垄断理论4、串谋行为理论拥挤效应:由于职业隔离而带来的部分工作劳动力供给相对较多,工资相对较低的一种效应。职业隔离:在某种特定行业中,由于文化习俗和雇主意愿而造成的某种劳动者的就业选择减少的一种现象。讨论:用拥挤效应解释,为什么具有同样能力(给企业带来同样利润)的女性比男性工资低?市场力量1、部分企业为了多赚利润雇佣女性员工(给予低工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政府会计制度》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研究
- 四川电影电视学院《大学生网络安全教育》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中国当代文学一》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指导》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网络与信息安全》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软件项目管理》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电工学实验》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中国古典园林》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现代控制理论基础》2023-2024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嵌入式系统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超星学习通垃圾分类知识章节测试题(含答案)
- 关于成立工程建设检验检测公司可行性分析报告【范文模板】
- 事故油池施工方案交底
- 六年级上册美术课件-10 流动的风景线 |浙美版(2014秋)(共13张PPT)
- 第三章营养性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课件
- JJF(苏) 179-2015 风量仪校准规范-(现行有效)
- python期末考试练习题库(含答案)
- 组织知识清单
- 《倍的认识》说课完整版课件
- 风电场工程启动前监检监理汇报材料
- 起重机安全操作培训PPT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