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污水处理工程工艺调整方案对××××工程设计项目组二六年一月十日1 概况××××化工股份有限废水处理工程于 03年 10 月完成该项目的施工图设计工作,并 于 11 月底完成施工图交底工作。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安装由××××化工股份有限自行 负责完成,我院承担调试的指导工作。项目于 2004年 6月投入调试。调试接种污泥采用当地牛仔布棉纺厂生化污泥,最初阶段,由于进水量较小(510 吨/ 小时),进水 COD控制在 5000
2、毫克/ 升,由于系统容量大(按设计水量 1500 吨/ 天,总停 留时间约 7 天),系统运行状况正常,未见异常。随着水量的逐步提高和调试进程的延续, 生化池中水温一度达到 4047 度左右,泡沫严重,污泥性能下降,处理出水质量下降,通 过对压缩空气、进水采取降温措施,情况有所好转,另一方面气温的下降也使降温的效果 比较明显,系统逐步恢复正常,尽管进水浓度波动很大(COD:200015000 毫克/升),水量逐步提高到 20 吨/ 小时左右,泥量仍有大幅度提高,出水 COD尚维持在 200300之间。 为加快调试进度, 甲方采购了 300磅的针对降解有机负荷的进口生物制剂投入 A/O泥法段,
3、从甲方及供应商的介绍来看对泥量的增长有明显作用, SV达到 2530%,出水基本稳定的情 况下。当进水量提高到 30吨/小时左右,起初系统尚稳定,但由于 10 月上旬从调节池的来 水浓度连续几天 COD达到 14000毫克/升,系统开始出现污泥膨胀现象, SV曾达到 90%,由 于缺少水质监测资料,只能从甲方电话中了解的情况判断可能是由于负荷过高、抑制物浓 度累积使污泥中毒或曝气量不足引起了污泥膨胀,通过控制进水水质、降低负荷、加强曝 气等多种措施系统逐步得到恢复,但系统总体效果有所下降。现进水控制在18 吨/ 小时左右,但处理出水水质比原先下降不少,在 11 月份监测中,进水平均 COD50
4、00毫克/ 升左右, 氨氮在 155毫克/升左右,出水 COD在 1742毫克/升左右,氨氮在 485毫克/升左右,从该 处理结果来看,调试是不成功的,应该说存在的问题比较多。随着环保问题的日益严峻,对该系统的改造和如何完善并使之满足设计要求已经相当 紧迫。通过对该项目深入了解,在我院技术委员会相关技术人员的支持下,编制本方案 对策,以期尽早使工程达到预期效果。2 工艺设计及运行状况分析2.1 工艺设计2.1.1 废水特点1) 水质特点是污染物浓度高,总氮浓度高,尤其是有机氮浓度高,其CODcr/TN在 7左右,但氨氮浓度低。主要污染成分有甲醇、一甲胺、二甲胺、DMF等,基本上是溶于水的小分子
5、有机物, SS浓度很低。2) 有机胺废水的排放呈间断性。水质、水量随时间而变化,波动范围较大,且存在事 故性排放。2.1.2 设计指标表 1-1设计水量、水质一览表废水量 (m3/d)CODcr( mg/L)总氮( mg/L)氨氮( mg/L)PH(mg/L)设计值范围设计值范围设计值范围设计值范围150050001200070090050509-119-11表 1-2 设计出水水质一览表污染指标CODc(r mg/L)氨氮( mg/L)PH(mg/L)控制值100506-9备注:其中要求生化出水 COD200mg/L2.1.3 工艺流程事故调节池废水均匀泵入综合调节池,其它废水进入综合调节池
6、,废水在此均质、均 量,并鼓入二氧化碳预中和。调节后废水经泵提升加盐酸调节 PH后进行隔油处理,除油后 废水进入泥膜两段多级 A/O 生化处理系统,活性污泥段由 O1/A1/O2/A2/O3各池组成,污泥经 中间竖流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 100回流至泥段 O1 池,出水进入膜法段,膜法段由 A3/O4/A4/O5各池组成,出水经平流式终沉池进行泥水分离,污泥部分回流至A3 池,其余进入污泥浓缩池。终沉池出水进行 Fonten 试剂处理,后加入 NaOH调节 PH69,使废水进行 混凝反应并进行连续式流砂过滤,清水达标排放。浓缩污泥进行离心分离,干泥外运,清 液经集水池收集后泵入生化池 O1
7、 池。流程图见图 1-1 。事故废水事故废水集水引风机活性炭吸收塔废气排放综合调节池CO2其它生产废水H+管道混合器排油隔油池泵集水井回流O/A/O/A/O干泥外运Fonten 试剂中间沉淀池废水排放图 1-1 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图构筑物参数处理单元尺寸(m)容积(m3)停留时间(h)备注事故调节池20×15×51200综合调节池20×15×51200综O1182929.2活性污泥法主要构筑物工艺参数表 1-3合池A12934.6O2120019.2A22934.6O390714.5中沉池146竖流式 qv=1.4m3/m2?hA3146423.4生物膜法
8、O4146423.4A4117118.7O55869.4终沉池32332平流式 qv =0.88m3/m2?h氧化池373综合池为一座整体构筑物,活性污泥段由O1/A 1/O2/A 2/O3 各池组成,生物膜法段由A3/O4/A4/O5各池组成,各池位置及流向示意图见下图。O4A4O5终沉池O4A3O2A2O3中沉池氧西南北O2A1 化O1池东废水流向 污泥流向图 1-2 综合池分隔及流向示意图A/O 多级串联工艺本工程设计生化处理工艺流程如图 1-1 所示,活性污泥段 O1/A1/O2/A2/O3流程如图 1-3 , 生物膜法段 A3/O4/A4/O5流程如图 1-4 。进水A2O3中沉池膜
9、法段污泥回流( 1.0Q)回图 1-3 活性污泥段工艺流程泥法段A3O4A4O5终沉池回流( 0.5Q)回流氧化池图 1-4 生物膜法段工艺流程A/O生物处理工艺其 NH3-N 的去除是利用生物的硝化作用,由两类化能自养细菌参与, 亚硝化单细胞菌首先将 NH3-N 养化成 NO-2-N(亚硝酸盐),再由硝化细菌将 NO- 2-N(亚硝酸 盐)氧化成 NO-3-N(硝酸盐),从而使 NH3-N 得到去除。在缺氧池中再通过反硝化细菌作用 将 NO-3-N 转化为 N2,从而达到废水中脱氮的目的。2.2 调试状况分析表 2-1 为 05 年 11 月份测得的运行数据表 2-1 部分生化运行监测数据汇
10、总表项目原水O1O2中沉池O4O5出水CODNH3-NCODCODCODNH3-NCODCODCODNH3-N平均值5000155283127272427464.2193719171742485.6去除率43.3%3.67%11.0%20.0%1.03%9.13%设计值500050500200备注:在 9月份中间沉淀池出水测得的 NO3-、NO2-分别为 0.06 mg/L 、0.02mg/L从表 2-1 的数据来看现有系统的运行不尽人意,结合到工程实施至今的情况,对可能 存在的问题分析如下:2.2.1 水质本工程废水主要成分有:一甲胺 CH3NH2、二甲胺 CH2(NH2)2、甲醇 CH3O
11、H、DMF N,N-二甲基甲酰胺等,废水表观 COD浓度高、 NH3-N 浓度低,但 TN浓度高, C/N比低 是该废水的一个显着特点。在生物脱氮的反硝化过程中,碳 / 氮( C/N)比是控制脱氮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其比 值愈低,反硝化去除的氮就愈少。一般认为,当废水中的 BOD/TKN之比在 58 时可以不考 虑外加碳源,而针对本工程废水水质, BOD/TKN1:1 3:1 ,对生物硝化反硝化来说,水 质调整或相应的工艺调整是必须的。2.2.2 NH3-N抑制一甲胺、二甲胺上氨基在 O1 池中水解成无机氨氮,使废水中氨氮值成倍上升,对于含 高浓度氨氮的废水在氨氮浓度大 100mg/L 时,高
12、浓度氨氮对硝化菌有抑制作用,从而硝化 作用受到抑制。根据现有的监测数据和各池运行氨氮的波动情况,本系统氨氮浓度大大高 于 100mg/L,抑制明显,硝化作用不明显或基本未发生,从这个方面讲现有系统需要工艺 调整,一方面需改善工艺以提高对高氨氮浓度的适应能力,降低高氨氮的抑制作用,另一 方面还应强化对高浓度氨氮的去除,为生化系统的进行及出水达标创造良好的环境。2.2.3 溶解氧 DO氨氮硝化需氧量很大,曝气池内必须供给足够的溶解氧,硝化反应才能正常进行, 通 常当曝气池内溶解氧质量浓度在 2 mg/L以下,溶解氧浓度就成了硝化反应的抑制因素。表 2-2 为 11月下旬测得生化池平均 DO数据。表
13、 2-2 生化池部分 DO监测数据汇总表单位 mg/L测点项目O1O2O3O4O5平均DO0.62.361.832.444.491.97表观上在现有水质水量的状态下, DO能基本满足硝化的要求,至少对硝化未有明显抑 制,进一步分析可以知道,现有 DO值是在硝化作用受到 NH3-N 抑制的状态下测得的,如果 将系统内的氨氮全部转化为硝基氮,则空气仍存在很大的缺口,在水质调整或氨氮有效削 减工艺未实施前, 现有的空气供应远未能满足系统对 DO的要求,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空气 供给设备进行检修、维护,使其充分发挥本身效率,并且在水质或工艺为调整后,应视具 体情况予以增加,以满足生物硝化对 DO要求。
14、2.2.4 A/O 硝化反硝化在 A/O 工艺中,好氧池的作用是使有机物碳化和使氮硝化;缺氧池的作用是反硝化脱 氮,故两池的容积大小对总氮的去除率极为重要。 A/O 的容积比主要与该废水的曝气分数 有关。缺氧池的大小首先应满足 NO3-N 利用有机碳源作为电子供体, 完成脱氮反应的需要, 与废水的碳氮比,停留时间、回流比等因素相应存在一定的关系。本设计中泥法段 A1/0 2、A2/0 3容积比分别为: 6:1 、4:1 ,从 A/O组合的角度讲应该说该 比例还是比较符合 A/O 工艺的要求,但由于本工程废水的水质特点,各单元的容积是否合 理是个问题。而膜法段 A3/0 4、A4/0 5分别1:
15、1 、2:1 ,由于膜法段 A池中均设有曝气装置,其 运行已非严格意义上的 A/O 系统,但其合理性值得商榷。回流比是 AO系统运行中的一个重要控制参数,应包括混合液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 混合液回流的作用是向缺氧池提供硝态氮 . 作为反硝化的电子受体;污泥回流的作用主要 是保持系统的污泥平衡。前置反硝化 AO 工艺要求大部分混合液回流到缺氧池,以确保 反硝化的正常进行, 因此回流比的大小直接影响系统的脱氮效果。 从本工程工艺设置来看, 仅有污泥回流而没有混合液的回流,而且泥法段污泥100回流至于 O1 池,该回流系统对保持 O1池的污泥平衡、促进 O1 池生物水解有重要作用,但是从 O1 池的
16、 DO值和氨氮浓度来 看,污泥在此性质可能发生变化,在后续的 A1 池中未能发挥作用;另外,膜法段的回流同 样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从 A/O 工艺的原理来看应该说本工程 A/O 工艺的调整和完善 应是首先应该着手考虑的问题。调试配套能力首先,调试过程水质监测分析环节薄弱,不能满足调试要求。在废水处理调试过程中, 水质分析工作极为重要,它对废水处理过程起着指示与指导作用,同事对监测数据的分析 可以反映出废水处理构筑物的运转状态以及各种特异变化情况,定时定点的水质分析工作 是检验废水处理成果和调整、控制废水处理运转状态必须进行的工作。水质监测分析能力薄弱是本工程调试之初就存在的一个问题, 对本
17、工程低氨氮、高 COD、 高 TN 的废水水质特点, 其工艺调试难度远大于一般的市政污水, 调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 和需要解决的问题的对策均异于城市污水,因此,水质分析工作尤为重要。调试中各种新 的问题不断出现,但数据积累十分有限,使工程技术人员对问题的解决缺少必要的数据支 持,系统出现反复恶化,并形成现在的不良循环。再者,现场操作人员缺少相关经验。现场参与调试运行的操作人员大多数都是从各个 化工车间转岗过来的,对生物处理技术缺少必要的经验,在设计人员不能常驻现场指导的 情况下,对系统或运行中产生的问题还不能灵活处理也是本工程调试出现反复的一个重要 原因。另外,污水站与各排污车间的协调困难,信
18、息交流不够。污水处理工程是末端处理, 是废水在厂区内流向的最后一个环节。废水处理处理效果的好坏依托于厂区内各个产污环 节与污水处理站的有机结合,这样污水处理站的相关人员才能根据排污情况做出相应的措 施,以避免或防止污水处理站处理效果的下降或失效。从这个层面上说,本工程做的还不 够到位,部门之间协调困难,相关的问题得不到落实,在一定程度上给调试工作带来了难度。3 方案对策根据本工程的调试状况和所暴露的问题,工艺调整对策拟分三步进行实施,一是加强 清洁生产,控制进入污水站污染物特别是 TN浓度,从源头上为处理达标创造有利条件;二 是提高调试管理和水质监测分析水平, 加强内部协调机制, 使出现的问题
19、能得到及时处理; 三是对现有工艺进行有效的调整,使之能满足设计的进出水要求。具体如下:3.1 清洁生产末端治理把环境责任只放在环保管理人员身上,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对生产过程中已 经产生的污染物的处理上。具体对企业来说只有环保部门来处理这一问题,所以总是处于 一种被动的、消极的地位。污染控制与生产过程控制没有密切结合起来,资源和能源不能 在生产过程中得到充分利用,任一生产过程中排出的污染物实际上都是物料,污染物产生 后再进行处理,处理设施基建投资大,运行费用高,因此改进生产工艺及控制,提高产品 的收率,可以大大削减污染物的产生,不但增加了经济效益,与此同时也减轻了末端治理 的负担。建议公司方不断
20、采取改进设计、 使用清洁的能源和原料、 采用先进的工艺技术与设备、 改善管理、综合利用等措施,从源头削减污染,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者避免污染物 的产生和排放,以减轻末端治理的负担和难度。3.2 人员配置建议建立强力调试小组根据现有调试经验和日常运行状况分析,各相关部门之间必须建立有效的协调和协作 机制,以对各生产车间的正常生产和污水处理站的正常运作起到协调作用,保证各单元之 间信息交流通畅,使一些突发状况或事故性情况能得到有效的预防或降低其相互影响,因 此有必要组建一个强有力的调试领导小组, 以在各部门之间充分协调, 有序安排各项工作, 在大环境下保证调试工作顺利开展。调试领导小组的可以由
21、公司领导任组长,相关车间主 任、污水站行政负责和技术负责以及设计方现场调试指导人员任组员。3.2.2 健全污水站管理人员组成公司虽然是化工领域的佼佼者, 在化工和机械方面人才众多, 但在污水生物治理上面, 人才缺少。对本工程行政领导可由其他部门的领导兼任,其主要作用是对废水处理站进行 全面管理,并协调与其他部门之间的关系,但是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配备,而且该工程 技术负责必须具有几年以上的污水处理工作经验。一方面可以对操作工提供技术指导,另 一方面可以针对废水处理状况提出解决方案,以保证日常正常运行。3.2.3 建立专业的运行队伍在污水处理站的日常管理工作中,工人和管理人员的素质直接决定了污水
22、处理站的运 行效果。为了运行好各种设施设备。管理好各种运营工作,保障设备正常地发挥作用,除 了要制定一系列规章制度外,操作员工必须进行相关的技术培训,提高相应的操作技能及 理论水平,做到“四懂四会” ,即懂污水处理基本知识,懂站内构筑物的作用和管理方法, 懂技术经济指标含义与计算方法、化验指标含义及其应用。会合理操作设备,会合理调度 空气,会正确回流与排泥,会排除操作中的故障。并取得相应的上岗资格证,3.3 化验能力建设工厂环保监测工作是生产和科研的一个重要环节,为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一方面要 求建立健全的化验室,配备本工程各化验指标所需要的试验设施和试剂,各化验设施和试 剂可按水和废水监测分
23、析方法进行配置;另一方面还应配备具有化验上岗证的化验人 员,以科学的方法进行化验,做好日常各项化验任务。分析任务如下:·常规监测分析项目: CODcr、pH、 DO、TN、NH3-N、SV30、温度、镜检,非常规分析 项目: NO3-N、NO2-N、SS、TP、BOD5、MLSS。·常规项目每日至少检测 1 次,其中 DO、CODc、r PH、温度与 SV30每日至少检测 2 次, 非常规项目 NO3-N、NO2-N、SS、TP、MLSS、BOD5每周检测 1 次(调试阶段可视分析能力适 当加强)。3.4 工艺调整方案根据对工程现有问题的分析,工艺调整拟分以下几步分步实施,实施步骤可视上步效 果以决定实施与否对现有工艺的完善1)供气量调整 增加现有同型号离心鼓风机一台,型号为D60-68.6-110 ,风量 Q=60m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