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实用化研究_第1页
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实用化研究_第2页
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实用化研究_第3页
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实用化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10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实用化研究    李德科摘 要:馈线自动化能够实现对线路故障的自动定位与隔离,并恢复正常线路的供电。这对减少配电网故障停电时间,提高供电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故障进行隔离以及恢复供电的方式的不同,可将馈线自动化分为就地控制、集中控制和智能控制等模式。分析了各种馈线自动化的工作原理及优缺点,总结了各种模式的应用场合。关键词:馈线自动化;就地控制;集中控制;智能控制:tm76 :a doi:10.15913/ki.kjycx.2016.23.154馈线自动化能对线路正常状态以及事故状态进行监测,同时还具有四遥、自动投切电

2、容器组等功能。最重要的应用是,10 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能在线路发生故障后,对故障进行自动定位,并将故障区域隔离开,恢复正常区段的供电,以降低故障停电对用户的影响。根据对故障进行隔离以及恢复供电的方式,馈线自动化模式往往不一样。本文对各种馈线自动化模式的特点进行研究,并对其实用性进行总结。1 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模式1.1 馈线自动化就地控制模式就地控制模式指的是对故障采取就地处理的方式,它采集就地电流、电压的变化,由重合器或分段器根据设定的逻辑依次动作,实现了对故障的判断与隔离,并恢复正常线路的供电。在整个处理过程中,就地控制模式不需要主站系统的控制。图1为电压就地控制型馈线自动化系统。电压就

3、地控制型以手拉手环网为例,s为联络开关,通常处于断开状态。当检测到联络开关s一侧带电而另一侧失电,则经一定时限后闭合。该时限要足够长,躲过线路上重合器、分段器动作时间。联络开关s闭合后,为失电侧线路的故障点下游非故障区段恢复供电。具体动作过程为:如果k1点发生永久性故障,重合器r1首先跳开,线路1断电,fdk1、fdk2跳开。经延时后r1重合,再经延时t1后,fdk1合闸于故障k1,立即断开并闭锁,不再重合。经一段时间后r1再次重合,r1与fdk1之间线路恢复供电,而fdk1至联络开关s段失电。当联络開关s检测到线路1侧没有电压而线路2侧有电压,经延时后合闸。随后经延时t1后fdk2合闸于故障

4、k1,fdk2、fdk3、fdk4、r2跳闸。其中,fdk2闭锁不再合闸,r2、fdk3、fdk4经延时后依次合闸,fdk2至r2段线路恢复供电。而fdk1、fdk2都断开,将故障k1隔离开。采用这种方式可能导致联络开关另一侧正常线路短时停电。1.2 集中控制型馈线自动化模式集中控制型馈线自动化模式是主站/子站通过通信系统集中收集馈线终端ftu检测到的故障信息,启动故障处理程序,对故障进行识别与定位以及隔离控制的。整个过程包含了主站/子站、通信网络和ftu 3个环节。以架空环网为例对集中控制型馈线自动化模式动作原理进行阐述。当k1点发生永久性接地故障时,r1断开并重合于故障再次跳开,主站收到故

5、障检测信号启动故障处理程序。fdk1处的ftu检测到故障电流,而fdk2处的ftu没有检测到故障电流,主站判断接地点在fdk1与fdk2之间,通过自动或手动遥控将fdk1、fdk2断开,故障点k1被隔离。最后合上联络开关s,非故障线路段都恢复正常供电。这种模式对故障定位准确,不需重合器多次重合,对电网冲击小,但要增加通信网络方面的投资。1.3 智能控制模式传统馈线自动化对故障的处理时间在分钟级,而采用点对点对等通信技术,能在数秒时间内完成故障的处理。它的工作原理为:将重合器r以及ftu都接入以太网,向配网自动化主站发送所有检测信息。某一ftu检测到故障电流后,主动向相邻ftu发送故障信息,同时

6、请求相邻ftu检测信息。每个ftu将自身检测信息与相邻ftu的检测信息进行对比,从而定位出故障,并做出故障隔离、恢复供电的控制策略。故障处理完成后,ftu将处理信息发送给主站/子站,整个故障处理过程中不需要主站/子站的参与。这种方式处理时间快,有利于提高供电可靠性。由于只使用自身以及相邻ftu的检测信息,不需知道整个配网的拓扑结构,对ftu进行整定配置较为简单。同时,这种控制模式对通信要求较高,造价不低,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以及成本的降低,这种智能控制模式会有较好的发展前景。2 总结馈线自动化就地控制模式不需要通信,投资相对较小,可靠性高,实施方便,主要应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要求不高、通信条件不好的

7、配电线路。但由于电缆线路不允许重合,因此这种模式只能应用于架空线路。集中控制型馈线自动化模式能对线路运行状态进行监控,不需要重合器进行多次重合来配合隔离故障,因此不会对电网造成冲击,同时适用于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不足之处在于,这种模式需要建设通信通道,投资较大,主要适用于对供电可靠性较高的地区。智能控制馈线自动化模式采用终端与终端之间使用对等通信网络交换数据,能够实现快速故障处理,适用于重要负荷的线路,虽然目前应用得不多,但相信随着技术的发展会逐渐被推广使用。参考文献1王哲,葛磊蛟,王浩鸣,等.10 kv配电网馈线自动化的优化配置方式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6,28(3):65-70.2张伟,徐士华.一种提高分布式馈线自动化故障判定可靠性方法j.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2013(22):122-127.3刘健,张小庆,张志华,等.配电网两相接地短路故障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