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焦村镇 贤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现代农业)1. 概论1.1 规划指导思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20 字”方针即生产发展、生活宽裕、 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1.2 规划基本原则1.2.1 实事求是,量力而行的原则1.2.2 因地制宜,体现特色的原则1.2.3 突出重点,短小精悍的原则1.3 规划主要依据1.3.1 中共中央国务院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若干意 见;1.3.2 市委、市政府关于“抓百村、促千村” ,加快建设社 会主义新农村的意见 ;1.3.3 区委、区政府 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实施意 见;1.3.4 黄山区农业十一五发展规划;1.3.5 焦村镇十一
2、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1.4 规划期限2006 年 1月 2008年 12月1.5 规划范围焦村镇贤村村所辖 10 个村民组2. 产业发展前景分析2.1 产业现状及资源优势评价2.1.1 地理位臵 贤村村地处黄山区西南部,距黄山区府所在地 32 公里,距焦 村镇政府 12 公里。北与乌石乡毗邻,南接焦村镇省级九龙峰自然 保护区, 东与上岭村接壤,西与焦村镇汤家村相连,218 省道横贯境内,交通非常便利。2.1.2 自然条件贤村村介于东经 117.5 ° 118°,北纬 32° 32.5 °之间, 系山地、丘陵、河谷盆地结合地区,农业资源丰富,土壤肥沃, 是
3、宜农、林、牧、工、旅游业的综合发展地区。四季分明,雨量 允沛,全年日照1704小时,年辐射总量75.7千卡/cm2,平均气温 15.4 C,无霜期215天,年降水量1656mm全村森林覆盖率 78%2.1.3 社会经济概况全村有村民组 10 个,自然村 20 个, 2005 年底总户数 397 户, 总人口 1356 人,其中农人业人口 1336 人,农村劳动力 596 人, 外出务工 384 人,约占总人口的 29%。主导产业为种植业和林业, 其次为养蜂业和畜牧业,种植业以粮油、药村种植(木灵芝、垂 盆草)及茶叶生产销售为主,林业以毛竹、木材生产销售为主。 全村 2005 年农村经济总收入
4、720 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 3900 元。 全村由戴一、戴二、西岸、古岭、刘家、朱家、子坊、大坑、九 一、九二等十个村民组组成,国土面积 23.1 平方公里,其中农业 耕地 142 公顷,林地 1570 公顷,木灵芝和垂盆草种植用地 24 公 顷,是该村的主导产业。2.2 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2.2.1 药材产业虽为全村的主导产业,中介作用发挥也很明 显,但产品销售受市场及订单影响比较大,初级产品销售比重大, 缺乏加工龙头企业。2.2.2 主导产业规模还有待扩涨, 对生态资源的保护有一定影 响,配套的措施如沼气池整村推进还需大量投入,也有大量工作 要做。2.2.3 主导产业产品的标准化基地
5、建设与生产技术规程应用 尚需时日,主导产品的质量认证等还有大量工作要做。2.2.4 传统产业、 主导产业抗自然灾害能力仍然脆弱, 农田基 础设施建设和设施农业仍需大量的资金投入。2.2.5 青壮劳力外出打工或就地转移比重大, 在家务农群体整 体素质提高仍需努力,大坑等村民组居住分散,异地发展仍有大 量的工作要做。2.3 市场定位与需求2.3.1 传统产业粮食(水稻为主) 、油料(油菜为主)是该村的传统产业,以 自给为主,商品率约 40%。水稻以一季中稻为主,米质中等偏上, 油料以甘兰双低品种为主,油质优良,粮油加工企业大多为作坊 式企业。2.3.2 主导产业 药材是该村的主导产业,以垂盆草和木
6、灵芝种植为主,种植 面积分别为 300 亩和 60 万棒,垂盆草鲜草、木灵芝孢子粉和子实 体全部供应给当地和外地加工企业。2.3.3 优势产业茶叶在该村有一定的种植规模,生态很好,内质不错,开发 有机茶条件具备;养蜂业在该村也有一定规模,蜂业年产值已达 40万元,扩大规模具备一定的基础条件。3. 主要发展目标3.1即期目标2006年实现农民人均收入 42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 3 万元。3.2预期目标2008年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5000元,村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5万元,主导产业农业产值比重及基础设施等指标达到新农村示范 村建设考核指标要求。具体目标详见表一、表二。表一农民人均纯收入与村经济
7、集体收入分年度目标、目标 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元)本集体经济可支配收入(万元)200642003000020074600400002008500050000表二分年度产业增加值目标单位:万元产业增加值年度一产二产二产小计20061553040200751.5103293.520089220351474. 规划建设具体内容4.1 产业布局和耕制安排4.1.1 传统产业粮油作物以戴一、戴二、西岸、古岭、刘家、朱家村民组为 主,主要发展水稻生产,推行一油一稻、一瓜一稻等种植模式。4.1.2 主导产业 垂盆草以西岸、古岭、刘家、朱家、九一、九二村民组为主, 木灵芝以戴一、戴二、西岸、古岭、刘家、朱家、
8、九一、九二村 民组为主,推行一药一稻种植模式。4.1.3 优势产业茶叶以子坊、大坑村民组为主,蜂业以古岭、西岸、刘家村 民组为主。4.2 建设内容4.2.1 传统产业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 1600 亩,重点建设 200 亩,优质高产杂 交稻示范片;油菜种植面积稳定在 1300 亩,重点建设 200 亩双低 油菜示范片;整合粮、油加工企业,提高稻米和菜籽油的加工品 质。主要配套措施:改善农田灌溉条件,提高旱涝保收良田比重 (达 80%以上);引进优质高产、高抗粮油品种,加快品种更新步 伐;示范推广超级稻、水稻旱育稀植、无盘旱育抛秧、水稻直插、 机插秧等轻型、节本新技术,示范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和无公
9、害 粮、油栽培技术;推广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化学除草、 叶面施肥等实用技术;改善农田机耕道路,提高小、中型农机作 业水平; 开展新型农民科技培训, 加强“三新”(新品种、新技术、 新材料)技术服务;培育发展粮、油生产合作经济组织或农机、 植保、施肥等专业服务组织。力争到 2008 年粮食单产提高 10%, 亩增收节支 63元,新增产值达到 10 万元;油料单产提高 30%,亩 节本增收 77 元,新增产值达到 10万元。实现增收 20 万元,实现 农民人均增收 150 元。4.2.2 主导产业扩大基地规模,垂盆草规模 2008 年发展到 800亩,其中旱地 200 亩,木灵芝 2008
10、年规模发展到 80 万棒,其中袋料 20万棒。主要配套措施:示范推广垂盆草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加大 夏草病害防治技术攻关;提高木灵芝设施化栽培水平,加大套袋 技术推广力度,努力改进木灵芝产品品质,提高总产;加大特色 品种灵芝研发,开发木灵芝新产品;加快农村沼气整村推进步伐, 节约清山杂柴,为木灵芝栽培提供培养基原材料,保护林木资源 和林业生态环境;开展替料培养新技术示范,开发木灵芝系列产 品;引进或依托加工龙头企业,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增加木灵 芝产品附加值;开展药材生产全程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培训药 农;建立中药材生产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组织的产前、前中和产 后服务功能。到 2008 年垂盆草
11、新增产值达到 20 万元;木灵芝新 增产值达到 20万元。实现农民增收 40 万元,人均增收 300 元。4.2.3 优势产业茶叶栽植面积 2008 年发展到 100 亩,其中新辟良种茶园 50 亩,养蜂户 2008年发展到 50 户,其中新增养蜂户 30户。主要配套措施:示范茶叶无公害、有机栽培技术,开展茶叶 的无公害、有机认证;建立茶叶精制加工厂,提高茶叶精、深加 工水平,提高茶叶市场品质;开展种茶、制茶和养蜂技术培训, 强化技术指导服务;在现有条件基础上,发挥蔬菜制种基地优势, 加强合作,建立制种基地;发挥当地山坞、荒山荒坡、庭院等优 势,适当扩大经果林比重。到 2008 年茶叶新增产值
12、 2 万元,蜂业 新增产值 6 元,制种、经果及森林食品(竹笋、野山菌等) 、林业 产品(树漆等)新增产值 2 万元。实现农民增收 10 万元,人均增 收 80 元。5. 投入概算与资金筹措5.1 投入概算5.1.1 传统产业总投入 150 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措施内容的实施,其中农田 灌溉、机耕道路、技术培训与示范等是投入重点。5.1.2 主导产业总投入 400 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措施内容的实施,其中基地 建设、龙头培植、合作组织建立、技术引进、产品检测与认证以 及沼气池整村推进是投入重点。5.1.3 优势产业 总投入 50 万元,主要用于配套措施内容的实施,其中加工环 节、技术培训是投入重点
13、。5.2 资金筹措 采取农户自投、企业自筹、地方配套和上级支持的办法,以 农民投入为主体,企业为主导,地方和上级为支撑,农民投入主 要在基地建设和生产环节, 企业投入主要在加工和市场营销环节, 地方和上级投入主要在引导和社会化服务环节。6. 保障措施6.1 组织保障。 加强对示范村工作的领导, 强化村委会班子建 设,强化民主决策和民主管理,完善村规民约,提高基层党组织 的凝聚力,发挥全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6.2 政策保障。 进一步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惠农政策, 强化政 策宣传,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促进作用和保护作用。6.3 投入保障。 多方面、 多渠道、 多形式增加对新农村建设的 投入,尤其是
14、对生产发展的投入,加大对上争取力度,依托农业、 农村各类项目加大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环节的投入;加大农业对 外招商,依托外资加大加工和龙头企业培植环节的投入;加快民 营企业的发展,依靠民间资本加大产前和产后服务环节的投入。6.4 科技支撑。 强化农业科技信息服务、 技术培训和技术指导, 建立农业科技应用示范点、示范户;加大企业产品科技开发,提 高产品科技含量;引进科技人才,培育乡土人材,发挥农村致富 带头人的作用。6.5 服务支撑。 充分发挥基层组织和农村经纪人、 创业带头人 的作用;依靠当地政府、部门和企业,全方位、多层次为农业服 务,为农民办实事。发挥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村企对接优势。6.6
15、机制保障。 实行村务公开,财务公开;完善“一事一议” 规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和村民代表意志;推行项目建设招标制、 项目资金管理报帐制、公益事业决策公示制和村务管理责任追究 制。11焦村镇 贤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林业)1. 基本情况1.1 社会经济情况贤村村位于黄山区的西南部 ,与黄山风景区毗邻, 省道 218 公 路穿境而过。全村有村民组 10个,自然村 20 个,现有人口 1351 人,农业人口 1336 人,农业劳动力 870 人,农民人均耕地 1.36 亩,粮食总产量 85.85 万公斤。全村全年社会总产值 720 万元, 人均收入 3900 元,其中人均林业收入 150
16、0 元(详见表 1)。1.2 自然资源状况全村土地总面积 36525 亩,其中林业用地面积 28485 亩,非 林业用地 8040 亩,在林业用地中有林地 25650 亩,灌木林地 2126 亩,宜林地 165 亩,森林覆盖率 70.28%。境内土壤肥沃,气候湿 润,自然环境优美,森林资源丰富(详见表2)。2. 规划指导思想和原则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主题,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以 促进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发展可持续性林业,坚持生态优先的 原则,利用现有的林地资源和先进的林业生产技术,提高林地生 产率,充分发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 规划建设的主要内容规划建设的主要项目为人工营造雷竹林,通过
17、对贤村村林业 资源的调查分析,贤村村不仅拥有大量的宜林荒山荒地,还有许 多宜林荒滩和闲臵抛荒的坡耕地资源。这一部分土地资源没有得 到合理利用,而且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本次规划就是要充分利用宜林地资源,营造雷竹水源涵养林 500 亩(详见表 3)4. 规划建设的布局 规划的造林项目主要以该村的九里溪、刘家村民小组为项目 建设重点和中心,带动全村农民发展雷竹生产。5. 规划实施年度项目实施年度为 2007年至 2009年,分 3年完成。第一年完成 整地、造林,第二、三年进行抚育管理。6. 主要技术措施6.1 整地:对山场实行全垦整地和块状整地, 清除杂灌和树桩, 并按株行距定点挖大穴。对抛荒的坡耕地
18、进行翻垦,开设排水沟, 定点挖大穴。6.2 苗木: 采用移植,选取 1-2 年生健壮竹母, 保留来去鞭和3-5 盘枝,多带土球,及时栽植。6.3 栽植: 栽植时要根据竹母竹鞭的走向,坡度较大的地方需用树枝设支架对其固定,以防风吹摇动伤及竹鞭。每亩栽植密度 为60株,株行距为3.3米X 3.5米。6.4 抚育:每年 5-6 月和 8-9 月对竹林进行一次全面抚育, 清 除杂草。6.5 对成园的竹林按技术要求进行科学施肥和覆盖, 提高出笋 率,达到丰产高效的目的。7. 项目建设投资概算 项目建设任务为 500 亩,每亩投资 600 元,总投资为 30 万元。 其中自筹(含林农自筹劳力折算) 25
19、万元,区级补助 5 万元(对 符合林业项目建设条件并验收合格) 。8. 效益分析贤村村水源涵养林项目建成后,不仅改善了贤村村农村的生 态环境,而且还能取得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可以解决 50 名以上农村劳力就业,项目建成后纯收益每亩可达1000 元以上,年增加收入 50 万元以上。通过营造高产笋用林,对农村土地进行 综合治理,既能涵养水源,又能增加农民收入,效益十分显著。9. 保障措施为确保贤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林业产业规划项目的顺利 实施,在区农委及林业主管部门的协助下,与其他产业项目同时 实施,做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贤村村确定专人负责项目的施 工管理。项目施工时由焦村林业站负责业务
20、技术指导。社会经济情况表单位土地 总面积 (公顷)自然村 组数(个)户数(户)人口(人)土地承 包人口(人)农业农民人 均耕地 (亩/人)粮食 总产量 (公斤/亩)粮食 亩产 (公斤/亩)年 社会生 产总值 (万元)农民人 均收入 (元/人)农民 人均林业 年收入 (元/人)计农 户小计农业 人口劳动力(人)贤村村2435204013971351133612568701.3685850050072039001500各类土地面积统计表单位土地 面积 (亩)林业用地(亩)非林业 用地 (亩)森林 覆盖率(%合计有林地灌木 林地疏林地未成 林造林 地苗 圃 地无林地计天然林人工林合计宜林 荒山荒 地
21、采伐迹地火 烧 迹 地宜林沙荒地贤村村3652528485256509052.5165982125.5535.5165165804070.28贤村村水源涵养林项目规划设计表单位:亩、厘米、株小 班 号建设 单位权 属建设 地点小 班 总 面 积地类规划 林种规划 树种造林措施设计抚育设计种苗设计初植 密度混交 比例整地 方式整地 时间整地 规格造林 方式造林 时间抚 育 次 数抚育 时间施肥 数量(公 斤)需苗 量苗木 规格1贤村村集 体九里溪150宜林地水源 涵养雷竹60全垦 大穴2006.1260 X 60x 30移植2007.33年6次5 6月8-9月9000I级2贤村村集 体刘家350宜林地水源 涵养雷竹60全垦 大穴2006.1260 X 60x 30移植2007.33年6次5 6月8 9月21000I级14焦村镇 贤村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建设产业发展规划(农村新型工业)1. 概况现有农产品加工型企业 1 家,主要产品为工具柄,年销售收 入 38 万元,利税 8 万元,正在筹建农村化工工业企业 1 家,拟开 发产品为钼酸钠。2. 规划目标 做大做强联谊工艺厂,重点建设鑫光化工有限公司,力争工 艺厂 2008 年销售收入达到 50 万元,利税 12 万元;有限公司 2008 年销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广东省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住宅租赁合同
- 2025年度幼儿园装修工程保修服务协议
- 2025年度按揭房屋转让与贷款利率调整协议
- 2025年度养猪场养殖废弃物处理设施运营管理合同
- 2025年度户口分家及遗产继承协议书模板
- 2025年度海洋资源资产托管与可持续发展服务协议
- 2025年度山林流转与生态农业开发合同
- 2025年度商业地产合租运营管理服务协议
- 办公家具运输简易合同
- 2025年度房地产合伙人股权分配与项目开发协议
- 物业管家客服培训课件
- 2024年01月23649电气控制与PLC期末试题答案
- 餐饮业供应链管理指南
- 涵洞工程专项施工方案
- 七年级上册生物2024-2025学年新人教版期末综合试卷(含答案)
- 校园食品安全与膳食经费管理工作实施方案3篇
- 乡村生态旅游研学基地建设方案
- 战救课件教学课件
- 2024年社区警务工作规范考试题库
- 小学2024-2025 学年课程设置方案
- 高考英语语法专项训练-代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