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新知识_第1页
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新知识_第2页
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新知识_第3页
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新知识_第4页
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新知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两岸三地专家 2007 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新知识白文杰:我邀请两岸三地的专家来一起探讨,我们在国际化的进程中人力资源的管理,我们会面对的一些挑战。首先我自己先来讲一下,我自己对国际化的一些看法。在IBM 二十多年的发展中,我们看到了中国一个非常快速的变化,尤其是中国经济的快速的发展,吸引了更多的国际化的投资。我们也看到了,更多的中国的企业,走出了国门,像刚才看到的联想,以及海尔,华为,很多中国的品牌,中国的公司已经走出了国际化。不管说我们全球化的公司扎根中国,能够把全球化的管理也带到中国来,还是说我们中国的公司要走出国门,进行国际化。这个对我们人力资源管理来讲,是一个很大的挑战。我们如何来为我

2、们中国的企业找到,或者是培养出,具有国际化理念,能够进行国际化专业管理的人才,这个是摆在我们面前非常重要的挑战。今天我们请来了四位专家,一起来跟大家共同探讨这方面的话题。首先我们有请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总经理周力游女士。台湾中华人力资源管理协会的理事长林灿萤先生,还有MMD 控股有限公司总裁郎旺凯先生,以及我们ABB 公司高级副总裁韩愉先生。大家请上台。我们先请各位嘉宾稍微简短的介绍一下,给大家打招呼。周力游:大家好,我是在香港人力资源协会服务超过十年,主要是全面的领导协会的发展,还有各方面的活动,这是简单的介绍。林灿萤:各位朋友大家早!非常高兴今天能够有这样的机会,到我们北京来,参加我们

3、HRA 的年会。我个人有三四年时间都是在企业工作,曾经在台湾的国有的单位工作。也在民营企业工作过,也曾经在制造业,大概所有的行业都待过以后,最后就拿了学位,现在到学校来教书。我的情况是这样的。台湾的中华人力资源管理协会成立有16 年的时间,历届的理事长都是有经验的,到我刚好是第七届和第八届的理事长。我们到今年年底马上会选新的理事长了。谢谢!郎旺凯:各位朋友早上好,首先感谢HRA 邀请我作为一个嘉宾。很抱歉我不是一个专家,我自己目前是一个不务正业的。为什么呢?第一,在经营企业,大概60%的时间做企业。还有20%到 30%的时间做我自己感兴趣的学术。还有一部分的时间周游各地。在这个过程当中,在中国

4、的经济改革开放以来,我自己经历了一个到国有企业工作,然后到外资企业工作,然后政府官员,然后再自己做。所以中国经济改革发展过程当中,所经历的深有感触。现在大部分经历主要管理一个英国的集团公司MMD 。刚才乔老师讲了一番话,我深有感触。作为一个中国人走向国际化面临的挑战,以及中国人如何整合西方的文化的过程当中,我有很多的感受。所以这个过程当中,自己研究生毕业,工作七年的一个博士,到现在是七年之痒了。希望今天给我一个机会,把我经历过的跟大家共享,谢谢!韩愉:我是作为一个离席来做协会的工作。我是一个理事,作为理事还是要尽些责任的。所以我有机会参加今天的座谈,特别是探讨国际化的过程中,在人才培养方面,特

5、别是如何加速培养本地的全球化的人才,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在今天的场合里,两岸三地共同探讨这个过程,特别是方法,我觉得是非常有意义的,我愿意分享我自己的经验。白文杰:各位嘉宾的背景也是非常的国际化的。我们韩总虽然在做理事,但是还是在做管理工作的。我们虽然是国际化的管理的人才,但是我想先问一下我们各位嘉宾,大家心目中,对于我们所谓的国际化人才,你们是怎么样理解的?国际化人才应该有哪些技能1 / 7或者是素质?周力游:我个人的感受,一个国际化人才有两条。第一个就是需要本土的本地的中心,具体来说,咨询是重要的一条。应该有一个跨文化的管理的能力;另外需要在领导能力方面,尤其影响他人的影响方面,要比较突出。

6、在行为方面有几点。第一个需要有一个好奇心,很有冲动,愿意去发问。我想当然他应该有一个深厚的知识。大概是这样的吧,在座的很多也是。林灿萤:商人应该有国籍,可是是没有国界的。你做生意的时候,一定是全球的思维。因为基本上只要是人,他对各式各样的产品,各式各样的工人都会有需要。基本上当商人销售商品的时候,是没有国界的。任何一个企业也是一样。比如乔女士报告里说的,IBM的一个品牌刚开始是好像有国籍的,但是销售到全世界以后,就是没有国界了。所以这个是很重要的一个关键。我们看到说,即使在这个界定的过程当中,所有的资本,不管怎么移动,刚开始我们觉得这个资本只是我们国家的,可是慢慢我们发现说,全世界资本的移动也

7、是很快的。我们对人才也是这样的。联想用了很多的外国人的员工。同样我们在许许多多的员工也是到别的国家去服务。所以我们说,人才是有国籍的,但是他在服务的时候也是没有国界的。所以全球化也是周总讲的一样,一个人才要变成全球化的人才,首先他的眼界要足够的高,足够的广,能够看得高,看得广,基本上他对全世界每个国家的状况,每个企业的状况,才会掌握得更好。所以我们说一个全球化的人才国际的视野是非常重要的。当然要在没有国界的情况下去运作,这个人才语言能力是间接的条件。如果没有语言的沟通是有许多的障碍的。所以想要成为一个全球化的人才,基本上全世界的语言,至少你除了自己的母语以外,你要懂得两三种。在这种情况下沟通才

8、不产生问题。还有一个张院长介绍说,信任应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因素。因为全球化的过程当中,人才移动,在对话的过程当中,不管是赢得别人的信任,或者是信任别人,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过程。如果说我们没有办法取得信任,或者说没有办法信任别人,那我们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许多的事情都没有办法做的。所以我们说在全球化的过程当中,全球化的人才,信任别人和赢得别人的信任,我相信这是一个重要的关键。既然要赢得别人的信任,要信任别人,那更重要的就是沟通的能力。前面我们所谈过的语言能力加上这个特质合起来就是能力。我们要听取别人要表达的,不管是表现的意义,还是潜在的意义,我们都要了解。我们要倾听,我们要表达很清楚,我们想要表

9、达的事情让人家容易掌握,我相信基本上在沟通上就不会产生问题。刚刚联想的报告说,这些东西有许多的文化的差异,我相信,中国和韩国日本基本上,不管是生活上的差异,还是许多的差异,如果我们通过语言的表达,沟通的表达,我相信,我们差异上的问题会解决的。还有如果没有足够的热诚,要成为全球化的人才也很难。这几点就作为大家的参考,谢谢!郎旺凯:大家谈得最多的就是全球化。我们北京市也培养全球化的人才。作为中国人怎么样成为全球化的人才?我不断的反思。实际在这个过程当中,特别的复杂。我想西方的现在国际化的人才概念,结合中国的国情,把我自己亲身的感受谈一下。首先国际化的人才定位两类人才。第一类是专业化的人才,我们讲的

10、是具有国际跨国经验的国际化管理人才。所以我们定义两类国际化人才的时候,本身他们的要求就不一样。但是他们两个有一个共性。第一个首先要求的是我们有开放的意识。这个可以分为三个层面。第一个层面,我们必须想法,包括理解的方式能够开放式的。不要以为我曾经受过教育来衡量其他的是对与2 / 7错。第二个方面,欢迎外来者。我们经常在工作当中,或者是生活当中,可以经常看到中国人会聚到一起。这可能是亚洲人的文化特点。西方人可以到任何场合去,和任何一个陌生人进行陌生的交流,这个需要我们欢迎外来者。第三个有一个容纳心态。人的语言行为都不一样,你应该都接受。这是一个开放的心态。到一个国家的时候,我们的举止行为是不是符合

11、当地的举止行为呢?再一个目标,我们既然走向世界,我们带着目标。在这个过程当中,你放弃了自己的目标了吗?我们经常在国外碰到很多困难,碰到很多挫折,这个时候你消沉了,还是继续安慰自己重新来?我经常碰到很多人会放弃。还有一个我们人生去面对各种压力和各种挑战。在国外的工作过程当中,经常会碰到孤独感,没有认同感,没有理解感,这个过程当中,当你压力大的时候,你能不能很好的面对这种压力,能够更好的释放压力。我们自己很重要的,沟通过程当中,语言的掌握,能够把你要表达的思想,能够准确无误的表达给对方,这个就是驾驭的能力,理解文化的能力。还有一个文化概念。世界上每个国家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在这个过程当中,我是接受文

12、化,还是简单的以我的文化为主,实际上没有一种文化是正确的,也没有绝对正确的文化。首先我们融入,理解它,然后从文化的差异中看到更好。如何把文化的差异变成一种机会,来用到我们的工作当中,可以克服文化的差异。最后我讲很重要的一方面。在国际化过程当中,在并购一个炼钢厂当中,就派过去一百多个韩国人,韩国人过去以后,他们的家属过去,首先进行了当地的培训。没有家庭的支持,其实我们国际化很难进行。我们中国很多家庭没有出去,所以往往最后半途而废。所以在所有跨文化的国际化人才,我用几方面谈到了我的感受,谢谢!韩愉:先想想有什么样的全球化的岗位,这是从岗位出发的。然后再看看人才是不是具有这样的能力。举两个我们公司的

13、例子。我们公司最近在自动化部最主要的业务是搞自动化,他们的部门是做冶金的,因为全球的钢铁工业整合得非常的厉害,所以我们的客户也在选择全球化过程当中,要求业务由原来的区域市场,变成全球市场。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可能要求本地的原来中国的冶金部,做得很好的高管和总经理,他们开始在全球的业务部门里面负责亚洲的市场,我们和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的一块工作。意思是说,我们觉得俄国的,印度和中国的工程师,相对来讲比较便宜。从概念出发,就把三个国家放在一块了。德国人和印度人中国人在一块工作,虽然成本,工资看起来比较便宜,但是管理者非常高,因为工作不是非常有效的。他们在一块工作很困难,沟通有问题。所以我们在谈全球

14、化的过程当中,我觉得从经营的层面上,操作的层面上,大家在一个团队里工作,更多是怎么解决问题,怎么解决冲突的,怎么做决策的,大家怎么谈判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除了我们要求的所有的商业管理基本的能力以外,包括全球导向,战略能力,团队合作等等。除了这个以外,我觉得最大的挑战是在跨文化的过程中,你的敏感性怎么样?你是不是感觉到你的对象的敏感性。第二个就是说跟这些人一块共事,我觉得最大的意义就是中国人能不能和美国人,在计算机这个行业一块共事。包括我自己去厦门待了三个月,文化也有差异,气侯不一样,吃的、语言不一样。三个月以后我去了上海,到了上海以后才知道上海是什么样的。听他们讲话听不懂,从上海回到北京,然

15、后到香港,前一段时间管日本、韩国、台湾、香港。这是我作为这个工作,有两个方面的挑战。第一个挑战,所有的挑战不太相信我能做这个事情。第二个挑战,我自己也不太相3 / 7信。原因在哪呢?有简单的测试,答完了以后归类,你是归英美的还是归亚洲的,非常的简单,测试了一下非常的管用。我到日本测试了一下,岁数大一点的就是归亚洲的,下面非常年轻的干了七八年的,都是欧洲的。我觉得最大的挑战,包括我自己最大的问题在哪?我公司叫ABB , A 是瑞典公司, BB 是瑞士公司,两个小公司有很多年的历史,88 年的时候合并了。小国家小市场做大工业,从很早就为跨国经济奠定了基础。包括中国的团队,一个老板德国人,一个老板瑞

16、士人,一个老板是意大利人,一个老板是德国人。所以加上澳大利亚籍的人,团队里没有一个是重复的。最大的体会就是,中国人可以当很好的工程师,可以当很好的部门经理在中国市场,但是再往上走,现在已经是瓶颈了。白文杰:我听了一下全球化的体会,大家都谈到了几点。一个是说能够看大局,从全球化的思维模式,还有开放的意识。我们要对跨文化有敏感度,跨文化的沟通。我要跟美国人,瑞士人,印度人沟通的时候,中间的差异更大一点。因为大家的语言有障碍,行为表示都会有障碍,这个是说我们的人才愿不愿意接受这样的挑战,去跟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去沟通和交流。我们 IBM 现在亚太的总部是在上海,我们员工在讲,大家都有一个很好的机会。大家

17、可以做到跨文化的管理,可以管印度、新加坡、日本、澳大利亚,但是我们的员工是说,一方面是要通过瓶颈,另一方面不愿意去做跨文化的事情。一方面我们工作的时间是有变化的,对印度、对澳大利亚跨几个时区,每天的工作内容都是在打电话,他的工作的强度和工作的时间,都会有要求。另一方面,他会涉及不太懂得的一些业务,对当地的法律法规也不是很清楚。所以大家在这种工作的时候出来的时候,反而会非常的犹豫,要不要接受这样的机会。可能还会有竞争机会的职位,大家也会考虑会不会接受。周力游:听说香港人才比较国际化,可能一部分是的。但是国际化人才不是叫出来的,我们香港人才有一部分比较国际化,其实是一个环境造成的。香港很多的背景,

18、很多不同的原因有密切的关系。无论是历史、政治、经济发展,文化方面都有背景。香港第一就是国际城市,当然会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其实和有多年的殖民地背景有重要的因素。可以和大家说明一下,第一个就是教育,虽然说国际人才不是教育出来的,但是香港的 97 年之前,基本上教育是英语的教育。英语目前为止,起码在社会上是一个比较国际语言。所以在多年的教育之下,香港的确有一部分人才,比较能够掌握英语这个相对比较国际的语言。刚才说的语言问题,我也听过一个故事。我有一次跟国内南方比较大型的民营企业,跟他们有一个交流。他的人事部门经理跟我们说,他派出去的中国经理,碰到很多问题。他也讲了,他怎么为这个中国经理准备他到国外去

19、,他说他甚至为这个中国经理配了一个厨师。他觉得他为中国的经理已经安排得很好了,但是那个中国经理没有成功的到国外去。我们回来之后跟我们一些香港的人说,他说他不应该对这个中国经理配一个厨师。因为他应该有融入当地的文化,吃饭是一个很重要的一个部分。如果他每天在享受中国美食,他根本比较困难走出去。还有他本身是可以说英语的,但是除了需要沟通以外,另外不是教育,我想应该是培训。通过这样的一个系统,为香港打造了不少具有国际水平的专业人才。还有一个,香港从七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有不少跨国企业成立总部,但是跨国企业的训练,其实也是让4 / 7本地的人才积累了不少。这个也是很重要的因素。刚才我说的是教育,是专业团

20、体,是跨国企业提供的培训。我想香港根本就是一个开放的城市,就是说香港太少了。我们差不多很大的经济是香港外来的,我第 一份工作,接触的是香港以外的人。然后我又在一个商会去工作,香港是亚洲四小龙文化,当时是出口的。我们在商会做工作也是和世界各地打交道。我们在这样的氛围下,接触各地的资讯的比较多。所以如果在香港,你希望比较国际化一点,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其实不少香港人应该有一点多一点国际化,就是在海外能够待一些时间,第一就是留学生。香港八十年代之前只有两所大学,所以不少的家长在七十年代把子女送到国外去。香港过去几十年一个重要的历史,就是移民。不少香港人由于一些原因移民到国外去,主要是欧洲,英美、加拿大

21、等国家。然后也因为不同的原因回流到香港。所以香港人的网络相对来说比较广一点。还有一条,这个可能是影响香港人生成价值观,就是香港的法律制度。香港法律主要是来自英国的制度,深层次来说,也是打造了香港人一些价值观,是比较有利于国际化的进程。我说了这么多,香港在过去十多年,香港人也有危机感。我想简单的介绍一下我的经验。白文杰:刚才您谈到了教育,还有经验经历,还有能够有国际化的舞台去表演。也谈到了个人社会体系的问题,政府的支持,教育的支持,以及社会上的职业训练。作为企业家怎么去培养这个员工的意识。所以这样打造了香港这么多的高端的专业人才,或者是管理人才。这个也是非常好的经验,可以为我们中国的发展借鉴。我

22、想问一下林先生,台湾也曾经是四小龙之一,我们看到台湾的企业也是国际化。台湾的企业在全球化的过程中,人才的培 养有 哪些挑战 ,是怎么 样克服 的 ?林灿萤:台湾从六十年代开始,开放了很多加工的企业,那时候许多的制造企业到台湾来,所以这样会让台湾有机会转变成长。其实整个成长是有脉络可以循的。外国的总部到台湾,同样可以把机器引进来。台湾在七十年代到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这三十年的时间,有许多的厂商走出去,到全世界做生意。在这个过程当中,他都会了解全世界的情况。台湾有很多的企业,就会知道,如果在我的企业里面要国际化,应该怎么做。我们台湾的整个成长环境,你会发现,是有成绩有过失的。从全世界做生意,到发现

23、很多的制造业,然后说聚集全世界的人才,什么样的才是最好的人,找过来,这个已经把视野拉开了。刚刚我们提到的文化的问题,台湾许多的国际化的公司,他们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工作。所以企业的培养对象,不仅仅是员工包括家庭的成员,要有机会做交流。很多事情需要一个调和,最后管理就是要刚刚好,这样的状态是非常的理想的。所以过去台湾全球化的人才的培养,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我们现在这个过程,基本上可能和香港不一样,现在我们有大量的世界级公司,通通到北京来设立总部,这应该是中国很大的一个契机,如果这样的机会,国外的人才进来,中国的人才出去,作为一个密切的交流,相信会有很大的好处。所以越早培养人才越好,在读小学,中学的

24、时候,有机会就让他去,我相信这是一个良好的机会。现在的台湾很流行,在读高中的时候,读大学的时候,就去游学,这也是一个扩展视野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我说了很多,谢谢!白文杰:对于中国现阶段来讲,我们看到了中国现在经济的热潮,也是吸引了很多的海归派,目前有小的后八零年代的小孩,也是从国外回来,我想现在到了国际化的教育,5 / 7中国的人才国际化,我想问一下郎先生,您个人的经历也是非常广,做企业的顾问,找到国际化的人才,您有什么样的建议呢?郎旺凯:我最近思考,中国的企业走出去或者走进来,我们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如何培养这些人才?人力发展这个过程当中,其实人力资本,再好的资本,如果不能热情的发挥,这个就

25、没有什么效果了。我们在人才战略发展,和公司的发展战略吻合,在这个基础上,制定了一个方式。我的感触,第一尽快把公司发展战略,你一定要把人力资源的管理制定和公司战略发展相吻合。咱们根据这个要求制定一系列的培养,比如外派,比如我们自己搞培训。这是第一个可行的。第二个在短期所需要的人才不行的情况下,当然招聘到几个人才进来以后,当然有一定的风险。如何管理这个人才呢?第三个引进国外的外派人才。西方人在中国工作,外方派来的不一定是人才,95% 是二流人才。他们进来中国市场工作的时候,他们往往能不能融合到中国的社会中去。所以我希望各位专家们,如果你们要引进外派人才,你们必须要从中国的要求制定一系列的,所谓的人

26、才引进方案。如何融入中国的文化,至少要对中国文化有一些认识。他们的英语和我们的沟通能力,也就在文化里面。所以在很短的时间里面输入这样的人才是很不容易的。这是我们现在国际化的流程的方式。我们现在有很多的误区,英语好就是国际化的人才了。所以很多时候我们的英语,我们公司分成六组。就是专业英语组,就是真正学习了西方在这一学科领域的通用的表达方式。这个工作做完了以后,团队沟通起来明显好多了。大家谈共同的语言概念的时候,同一个定义。第二个做的是开发了一系列跨文化管理的模型。如何按照西方的模式,我们来做一个计划,如何写信函等等。我希望做一个实验,结果如何,进行观察。这是我讲的企业在这个过程当中遇到的问题。刚

27、才几位谈到,我们要成为国际化,很难在商学院教会。但是你可以帮助他,确定他需要什么样的知识,在什么时候用什么样的方法去获取。我想国际化用这个语言来结合,这是很好的一个感悟。我在印度的时候,我们公司招总经理,问了一句话,我们印度完全有能力提供你所需要的人才。我就反思中国的教育体系,我们的教育什么时候能够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这个是作为反思和大家分享,谢谢大家!白文杰:由于时间的关系,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要多种方法并存。我想听一下韩老师,您能介绍一下ABB公司的经验吗?韩愉:作为一个外资公司在中国来讲,因为它的发展在过去的过程的话,我们的做法是大概这样的。最开始的时候,因为我们是做工业的。我们开始都是独立

28、的协会、技术、产品,建了很多的工厂,培养了很多的管理人员。所以在当年有一个工程,叫做管理人员的规划。在当年的时候,我们希望到2000 年的时候,ABB 的高管 80% 都是本地人。后来亚太区的老板,一个年轻的瑞士人,他说2000 年的目标太远了,要1998 年的时候。后来演变完全不在计划中。一个是中国的市场开始做两三亿美元,后来做十亿十五亿的美元。中国的市场越做越大了,中国也越来越重要了,老外也越来越减少了。但是我们的结构也变化了。我们在八几年的时间,很快的部门经理本地化。然后就是总经理本地化。最近一两年,我们本地人做总经理的特别多了。但是我后来跟我的前任在沟通上面也有一些探讨,我开始谈管理人才本地化。后来我觉得理念不一样,我就换了一个说法,管理人才国际化。在这个过程中,确实有这个必要的。总经理以上的人,确实要有国际化运作的能力。还有中国的成员还是需要相应的训练的。就和任何的经理人谈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