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现代汉语中给字句的语义特征_第1页
试论现代汉语中给字句的语义特征_第2页
试论现代汉语中给字句的语义特征_第3页
试论现代汉语中给字句的语义特征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试论现代汉语中“给”字句的语义特征    杨丹摘 要:“给”字句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复杂且重要的句式,具有表达给予义、被动义、使役义及处置义的语义功能,本文旨在结合构式语法理论,对“给”字句的几种语义特征进行分析。关键词:“给”字句;语义特征;构式语法:h136 :a:1002-2139(2018)-32-01一、给予义表达给予义是“给”字句式最基本且最常见的用法,在表达“给予义”的“给”字句中,存在着“与者”、“受者”及“给予物”三个语义成分。其中“与者”是给予行为的主动实施者,“受者”是受到给予行为影响的被动承受对象,“给予物”即“与者所与且受者

2、所受之物”,通常为某种确指的、所有权可供转移的客体,“给予”可看作该客体的位置由“与者”向“受者”转移的过程。从语义特征上来看,“与者”可标记为+人+主动性+可控、“受者”可标记为+人或+组织或+生命体+被动性+不可控、“给予物”可标记为+具体或+抽象+转移性,总的来看,表达给予义的“给”字句完整的语义为“与者有意识地将某物转移给受者”。二、被动义“给”字句除表达给予义外,在一定条件下,还可表达被动义,常见句式为np1+给+np2+vp+了。在该句式中,“给”字后面出现了一个vp,这个vp使其失去了作为动词中心的句法意义,“给”字因而不再具有表达给予义的功能,并成为替代“被”字的一个被动标记。

3、此外,口语当中还存在一种“给”字与“把”字句、“被”字句合用的情况,如:np1+把np2+给+vp+了/np1+被+np2+给+vp+了,在这类表达被动义的句式中,倘若将“给”字省略,句子的语义完整性仍能够得到充分保障,换言之,即在该类句式当中,“给”字完全不具备任何句法功能,是一个冗余成分。如此并非说明“给”字在该类句式当中毫无意义,其作用通常体现在语用层面,与普通被动句式np1+被np2+vp+了相比,该句式在vp前多加了一个“给”字,如此能够使句子的语气重音更多地集中在vp上,从而起到加强句子信息焦点的作用。因此,当“给”字同“把/被”字句合并使用时,给字将会失去其被动标记的作用,转而成

4、为句子的信息焦点标记。三、处置义“给”字句的处置义用法多见于口语,“给”字在句中用作处置标记,如“这两天给我累坏了”。“给”字句的处置义用法同“给”字的介词词性相关,“给”字后为名词成分,表示被处置的对象。四、使役义“给”字句的使役用法通常表示为np1+给+np2+vp,其中np1为施令接收对象,np2为施令者,vp为施令者发出、施令对象执行的内容。“给”字句的使役用法通常被看作源于给予义,“给”字的基本语义为“给予”,词性为动词,当用在“给+np+vp”的结构当中时,“给”字的词性发生变化,其词义也随之发生转移,由原先的“给予”义引申为“允许、让、使”的意义。五、“给”字句的歧义问题“给”字

5、句式类型多样,情况复杂,有時甚至会出现歧义现象,最典型的为“给”字用在动词前的情况,如“苹果给孩子吃了”。在该句当中,“给”字可看作动词,做“给予”义理解。该句也可做被动句解释,“给”字不做动词,而是一个替代“被”字的被动标记。该类句式对语境的依赖性较高,倘若脱离语境孤立地进行语义理解,极易产生歧义现象。六、“给”字句的语用类型“给”字句是人们日常交际中使用频率较高的一种句式,也是现代汉语当中一种较为复杂的句式,原因之一在于对“给”字词性的界定,“给”字既可以作动词,在某些句子形式当中,“给”字又具有介词或助词的功能。“给”字句最主要的从语义上来看,此类“给”字句的语义特征基本相同,但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句式结构不同的“给”字句,往往具有不同的语用表达效果。总的来说,“给”字句的语用类型有以下几种:强调事物的获得对象(ns+给+n1+v+n2)如“我给他买书”;强调给予的具体事物(ns+v+n1+给+n2),如“我买书给他”;强调动作完成途径(ns+v+给+n1+n2),如“我买给他书”;强调动作实施主体(ns+给+n+v+了),如“书给我买了”。小结:现代汉语中的“给”字句句式较为多样,能够表达给予义、使役义、被动义及处置义四种语义。“给”字的词性及句式结构不同,其所表达的语用特征即有所区别。参考文献:1朱德熙.与动词“给”相关的句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