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解决答好抒情手法的两个问题_第1页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解决答好抒情手法的两个问题_第2页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解决答好抒情手法的两个问题_第3页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解决答好抒情手法的两个问题_第4页
二轮复习诗歌鉴赏之解决答好抒情手法的两个问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解决答好抒情方法题的两个问题解决答好抒情方法题的两个问题 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自我诊断,找出答题短板 1(2014浙江浙江)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1)(2)题。题。溪行逢雨与柳中庸溪行逢雨与柳中庸 唐唐 李端李端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三峡吟三峡吟 南宋南宋 徐熙徐熙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注注上有青枫林:上有青枫林:楚辞楚辞招魂招魂中有中有“湛湛江水兮上有枫,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目极千里兮伤春心”句。句。(1)这

2、两首诗都以这两首诗都以_来写愁。来写愁。(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简要分析这两首诗抒情手法的差异。答案(1)猿声(2)李诗寓情于景,“昏”“繁”二字点明了愁;徐诗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李诗以“那堪”唱叹抒情;徐诗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解析(1)本题考查分析诗歌形象的能力。两首诗表达情感的共同意象就是猿声,通过猿声来抒发诗人的愁怀。(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两首诗中抒情手法的差异,主要从内容和手法两方面比较。内容上,两首诗都写“猿声”,都与“愁”有关,但李诗景中含愁,“昏”“繁”二字点明愁情,“那堪”二句则是直抒愁怀;手法上,都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感情

3、,但徐诗的愁情主要通过运用典故来抒发,与李诗有所不同。溪行逢雨与柳中庸赏析赏析本诗写的是诗人的“逢雨”经历,场景具体。除抒写自身落寞、愁苦之情外,也表达了对友人的思念、关切之情。“日落众山昏,萧萧暮雨繁”,写的是黄昏时雨势繁密,景中含情。“那堪两处宿,共听一声猿”,直抒胸臆,表达孤独、思念之情。“一声猿”属写实,也具象征义。猿啼既表明周围静寂,也含“愁苦”意。其实,听见猿声的仅限于作者自己,但是他却将猿猴的哀鸣连同周遭山昏雨繁的景观一起推向友人,设想两处分宿而能共听同感,个人体验便因相思之情而更添了厚度。在这里,诗人没有着意写如何思念友人,而是将视觉意象“日落”“昏山”和听觉意象“萧萧暮雨”“

4、凄凄猿声”并置,就烘托出萧瑟凄凉的环境氛围,把羁旅逢雨怀友的主题抒发得既情真意切又哀婉凄伤。三峡吟赏析标题“三峡吟”,意为“吟三峡”,也即把“三峡”当作“吟”的对象,因而整首诗类似“咏物”之作,借吟咏三峡来阐明某个道理。“咏物”可以抒情,也可以说理。徐熙的这首诗意在说理,告诉读者三峡一带的猿啼本身没什么愁苦之说,“行人”听了觉着愁苦,是因为“行人”心里本身有愁苦,这就是“啼猿不自愁,愁落行人心”的蕴意。至于“山水七百里,上有青枫林”并非实写“三峡”景致,只是笼统交代三峡的概貌:距离多少,植被怎样。虽然可能用到楚辞招魂里“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的字句,但彼此关联并不密切。这首诗以猿

5、声来写愁。其景不显愁,借典故写愁,以理写愁,辨析猿声“不自愁”,愁在人心。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闻庆州赵纵使君与党项战战中箭身死,辄书长句中箭身死,辄书长句杜牧杜牧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将军独乘铁骢马,榆溪战中金仆姑。死绥死绥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却是古来有,骁将自惊今日无。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青史文章争点笔,朱门歌舞笑捐躯。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谁知我亦轻生者,不得君王丈二殳。注注党项:西北少数民族。党项:西北少数民族。金仆姑:箭名。金仆姑:箭名。死绥:古军法死绥:古军法规定军队败退,将军当死。

6、规定军队败退,将军当死。殳:兵器。殳:兵器。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颈联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分析。(4分分)问题反思1古诗的抒情方法有哪些?答:2高考考查古诗的抒情方法在问题设置上有什么特点?常考的抒情方法有哪些?答:比对答案,领悟答案升格之道1分:借代+错误 分析2分:对比+部分情感3分:对比+两种情感+偏义分析本题问的是“如何表达情感”,答案应包含能表达情感的方法。该答案答的是借代,与表达情感关联不大,勉强可得1分。至于对手法的分析及要表达的情感,均是错的。 该答案手法答得准确,部分情感(指“对不满”)表述准确,但对“对比”手法分析不准,还有一重情感未答出。 该答案“对比”手

7、法答得准确,所要表达的两方面情感表述得准确、完整,可是在谁与谁的对比上分析不准。 解读现场满分答案得分现场满分答案满分赏析满分4分 对比+分析+情感该答案“手法”答得准确,“分析”到位,“情感”答得完整且准确。参考答案:参考答案: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史家和达官贵人对赵纵将军的颈联运用对比的手法,将史家和达官贵人对赵纵将军的态度作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对赵纵将军的热烈赞扬,对达态度作对比,鲜明地表达了对赵纵将军的热烈赞扬,对达官贵人的强烈愤慨。官贵人的强烈愤慨。(手法手法1分,分析分,分析1分,情感分,情感2分分)评分建议:(1)颈联使用的手法有:对比、间接抒情、借代、侧面描写等。答出任何一种手法

8、给1分。但本题问的是“如何表达情感”,考生应该答能表达情感的手法。借代、侧面描写等手法,与表达情感关联不大,分析酌情给分。(2)情感可从两个方面表述:一方面表达出对将军的赞美、称颂之情;另一方面表达出对达官权贵的不满、愤慨之情。如果表述为“对将军为国捐躯却被人耻笑的痛心”也可给分。赏析诗中的“金仆姑”指箭,“死绥”指贪生怕死者,“青史”“争点笔”是赞颂死者以英勇战死名垂青史,而“朱门”“笑捐躯”则是谴责那些在国家危难时刻只顾寻欢作乐,甚至讪笑为国捐躯者的人。诗的最后两句说诗人自己也是性情中人,是为了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人,恨只恨没有手执武器上阵杀敌的机会。此处的“殳”(音“书”)就是做兵器的长杖

9、。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借题发挥,突破答题核心问题 一、重点掌握几种常见的抒情方法 1常见的抒情方法古诗常见的抒情方法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一种是直接抒情,一种是间接抒情。间接抒情。间接抒情是考查重点,主要有:借景抒情,借景抒情,借物抒借物抒情情(托物言志托物言志),借事抒情,借事抒情,借人抒情,借人抒情,用典抒情,用典抒情,借古讽今,借古讽今,借议抒情借议抒情(寓情于理寓情于理)。另外,像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及对写法像衬托、对比、虚实结合、联想想象以及对写法等手法,也属于抒情方法等手法,也属于抒情方法。应该说,它包括表达技巧中的几乎所有的表现手法。但要注意:一些写景技

10、巧,如动静结合、正侧结合、多感官结合,又如个别修辞手法,它们都与表达情感关联性不够紧密而直接,一般不在抒情方法的知识系列中。边练边悟1指出下列诗句所用的抒情方法。(1)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4)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5)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6)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7)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8)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借景抒情)(托物言志)(直接抒情)(借事抒情/对写法)(托物寓理/托物言志)(用典抒情/对比)(借事抒情/细节描写)(用典抒情)刘安楚辞

11、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以久留。” 2两类易混的抒情方法(1)借景抒情与借物抒情借景抒情。这是古诗最重要的表现手法,也是最重要的抒情方法。虽说有借景抒情、触景生情、融情于景等几种形式,但从高中复习的实际看,都可叫借景抒情。高考对它的考查,不只是在判断上,更是在景与情的关系和所要抒发的情感上。借景抒情中的景与情的关系主要有三种:哀景哀情、乐景乐情、乐景哀情(这时多答成“反衬”)。理清了关系,才有助于理解所要抒发的情感。边练边悟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画堂春秦观 落红铺径水平池,弄晴小雨霏霏。杏园憔悴杜鹃啼,无奈春归。柳外画楼独上,凭栏手撚花枝。放花无语对斜晖,此恨谁知?注撚(n

12、in):持取,捻弄。上阕的景物描写是如何表现无奈之情的?请作简要分析。 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上阕通过描写铺径之落红、弄晴之小雨、憔悴之杏园、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哀啼之杜鹃等残春景象,表现伤春(惜春惜春)的无奈之情。的无奈之情。(哀景哀情)(哀景哀情)赏析该词描写春归之景,以惜春之怀,发幽婉深恨之情,令人思之不尽,可谓这首词的显著特点。 词的上片写春归之景。从落红铺径、水满池塘、小雨霏霏,到杏园花残、杜鹃啼叫,写来句句景语、情语。清秀柔美,深美婉约。先写飘零凋落的花瓣已经铺满了园间小路,池水上涨已与岸齐平了,再写说晴不晴,说阴不阴,小雨似在逗弄晴天一样。观看

13、杏园已失去了“红杏枝头春意闹”的动人景色。它像一个青春逝去的女子,容颜显得憔悴而没有光泽了。再听枝头杜鹃鸟儿,传来声声“不如归去”,泣血啼唤,多么令人伤感。杜牧诗有“莫怪杏园憔悴去,满城多少插花人”,这句可能化用小杜诗意。作者从所见所闻之春归的景物写起,不用重笔,写“落花”只是“铺径”,写“水”只是“平池”,写“小雨”只是“霏霏”,第三句写“杏园”虽用了“憔悴”二字,明写出春光之迟暮,然而“憔悴”中也仍然有着含敛的意致。片末,总括一句“无奈春归”,其无可奈何之情,已在上述描写中得到充分表现。但也只是一种无奈之情,而并没有断肠长恨的呼号,这样就见出一种纤柔婉丽之美。 词的下片,侧重写人。写独自一

14、人登上冒出柳树枝头的画楼,斜倚栏杆,手捻花枝。这句似由冯延巳谒金门“闲引鸳鸯香径里,手挼ru红杏蕊”词意化来。紧接着又写下一句“放花无语对斜晖”,真是神来之笔。因为一般人写到对花爱赏只不过是“看花”“插花”“折花”“簪花”,都是把对花的爱赏之情变成了带有某种目的性的一种理性之处理了。而从“手撚花枝”,接以“放花无语”,又对“斜晖”,委婉含蓄,哀怨动人,充分体现了秦观词出于心性之本质的纤柔婉约的特点。 借物抒情(托物言志或象征)。这种方法多指咏物诗的整体表现手法,有时,非咏物诗也用此法。在实际学习过程中,考生会把它与借景抒情弄混。其实,它们有明显的不同,同是抒情,一个是借物,一个是借景。一个所借

15、之物是物品,是一些具有象征意味的客观事物;一个所借之景是自然风景;一个所借之物,是主体式、单独的;一个所借之景,是众多的,无主体的。 边练边悟3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玉楼春欧阳修 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栏干倚遍重来凭,粉泪偷将红袖印。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试分析下片画线句的抒情特色及效果。 借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借物抒情,借埋怨蜘蛛、喜鹊多次误传喜讯,表达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了自己久盼不归的失望,从侧面体现出思念之殷切,委婉动人。动人。 赏析这是一首写闺情的词作。上片通过写景表现时光

16、的流逝,来烘托心中的闺思;下片通过人物行为表现对心上人的思念。情感委婉真实。 上片从分手的时候写起。“去时梅萼初凝粉,不觉小桃风力损。”“萼”,花萼,花瓣下的一圈绿色小片。“初凝粉”指花蕾开始孕育,在花萼中呈现出雏形。“小桃”,桃花的一种,开花在旧历正月,梅花开后。“损”,伤,这里指桃花被风摧残而凋谢。这两句话是说,分手的时候梅花刚要长出花蕾,不知不觉桃花也已经凋谢。“梨花最晚又凋零,何事归期无定准。”这两句是说,开花最晚的梨花都已经凋落,你因为什么事还确定不了归来的日期?上片三折而下,写心上人久不归来,闺中人相思日重。 下片前两句具体描绘相思之情。“栏干倚遍重来凭,粉泪偷将红袖印。”“栏干倚

17、遍”说明登高盼归之多,而“重来凭”表现出相思之深、之切。“粉泪偷将红袖印”,是说擦拭眼泪把衣袖弄上了脂粉。“偷”字表现出相思之情怕人知道的害羞之态,将情感写得很含蓄。结尾由盼心上人转而怨恨蜘蛛、喜鹊:“蜘蛛喜鹊误人多,似此无凭安足信。”“蜘蛛”,这里指一种小蜘蛛,即俗传报喜的喜蛛。俗传喜鹊能报喜讯,所以有“喜鹊登枝”之说。这两句是说蜘蛛和喜鹊已多次相见,但心上人始终未归,真是误人不浅,像这样的不讲信用怎能让人相信。不怨人不归,而怨蜘蛛、喜鹊“无凭”,无理而妙。(2)借古讽今(喻今)与用典抒情借古讽今主要指诗人借助历史人物或事物影射、讽刺现实,抒发自己的思想情感。用典抒情主要指作者在诗句中引用古

18、人古事或化用前人诗文词句来抒情。前者主要指咏史诗的整体表现手法;后者主要指具体的诗句中,多是局部文字的,不一定是咏史诗才有的。边练边悟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念奴娇登多景楼陈亮 危楼还望,叹此意、今古几人曾会?鬼设神施,浑认作、天限南疆北界。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 因笑王谢诸人,登高怀远,也学英雄涕。凭却长江,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小儿破贼,势成宁问强对!注这首词写于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春,隆兴和议后,南宋统治者欲以“长江为界的南北定势”为借口,放弃北伐,苟安江左。陈亮坚决反对。中流誓:这里引用的是祖逖t统兵北

19、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小儿破贼:淝水之战时,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然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是怎样运用借古喻今的表现手法的。(2)这首词下片画线句运用了哪两个典故?有何作用?(1)词的上片借批判东晋统治者偏安江左,来谴责南宋统治者不图恢复中原,同时又借六朝往事委婉批判南宋统治者不思收复失地完全是只求苟安的“门户私计”,戳穿了“南疆北界”的欺骗性。(2)两个典故:祖逖中流击楫、谢玄在淝水之战中以少胜多的故事。作用:劝勉南宋当权者,希望他们坚定信念,利用有利形势,长驱千里,扫清河洛,尽收故土,表达了作

20、者必胜的乐观信念。赏析开头两句,凌空而起。撇开登临感怀之作,先写望中景物的俗套,大笔挥洒,直抒胸臆,借景抒情:登楼极目四望,不觉百感交集,可叹自己的这番心意,古往今来,又有几人能够理解呢?因为所感不止一端,先将“此意”虚提,总摄下文。 接下来两句,从江山形势的奇险引出对“天限南疆北界”主张的抨击。“鬼设神施”,是形容镇江一带的山川形势极其险要,当时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苟且偷安,将长江作为拒守金人南犯的天限。作者所抨击的,正是这种藉天险以求苟安的主张。“浑认作”三字,亦讽亦慨,笔端带有强烈感情。 “一水横陈,连岗三面,做出争雄势。”“做出”一语,表达了作者目击山川形势时兴会淋漓的感受。在作者看来

21、,山川形势足以北向争雄,问题在于统治者缺乏争雄的远大抱负与勇气。因此,下面紧接着就借批判六朝统治者,来揭示现实中当权者苟安论调的思想实质:“六朝何事,只成门户私计?”前一句是愤慨的斥责与质问,后一句则是对统治者划江自守的苟安政策的揭露批判原来这一切只不过是为少数私家大族的狭隘利益做的打算! “因笑”二字,承上片结尾对六朝统治者的批判,顺势而下,使上、下片浑然一体。前三句用“新亭对泣”的故事,“王谢诸人”概括东晋世家大族的上层人物,说他们空洒英雄之泪,却无克服神州的实际行动,借以讽刺南宋上层统治集团中有些人空有慷慨激昂的言辞,而无北伐的行动。“也学英雄涕”,讽刺尖刻辛辣,鞭辟入里。 “凭却长江,

22、管不到、河洛腥膻无际。”这是对统治者“只成门户私计”的进一步批判。“管不到”三字,可谓诛心之笔。到这里,由江山形势引出的对当权者的揭露批判已达极致。下面转而承上“争雄”,进一步正面发挥登临意。 “正好长驱,不须反顾,寻取中流誓。”“中流誓”,是祖逖统兵北伐,渡江击楫而誓的故事。这几句词情由前面的郁愤转向豪放,意气风发,辞采飞扬,充分显示出作者豪迈爽朗的胸襟气度。 “小儿破贼”见世说新语雅量。淝水之战,谢安之侄谢玄等击败苻坚大军,捷报送达,谢安方与客下围棋,看书毕,默默无语,依旧对局。客问淮上利害,答曰:“小儿辈大破贼。”“强对”,强大的对手,即强敌。到这里,一开头提出的“今古几人曾会”的“此意

23、”已经尽情发挥,全词也就在破竹之势中收笔。二、掌握答抒情方法题的规范 1直接问:题干明确要求答抒情方式(法)。常见的提问方式有:该诗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该诗(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试分析某句(某联)的抒情方式(方法)。答题除要答出所用手法外,还要视题干要求要不要进一步作答。一般而言,这类题很少只要求答出抒情方法即可的,如果题干中要求“说明”“简析”,则要完成以下两步:对所用手法分析,点出所要抒发的情感。边练边悟5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苏轼苏轼我行日夜向江海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枫叶芦花秋兴长。长

24、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注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月初诗人路过寿州之时。这年四月,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求外放为杭州通判,十月至颍口(今安徽寿县附近)。江海:指杭州。 赏析最后一句在抒情上的艺术特色。答案对面落笔,以景结情。诗人设想朋友在岸边长久地眺望江上,可谓从对面落笔,更见深情;一派念友之情尽收无尽苍茫云烟之中,韵味悠长。 赏析首联“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点明被外放的季节、行走路线和地点。接下来几句

25、,便在“秋兴长”三字上做文章。颔联“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两句,开拓了一幅旷远迷茫的画面,这是幅远景,也是这幅贤人去国图的背景。诗人以自我为中心,将目力投向天涯尽头:长长的淮河消逝在天地尽头,远处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即,久久地停留在视野中,与行船起伏上下。这两句诗紧扣诗题“出颍口,初见淮山”,形象地道出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感受:诗人出京是沿着蔡河、颍水南行,蔡河、颍水水面狭窄,加上两岸为平原,景色较为单调,但一出颍口、入淮河,气象就截然不同了;淮河水天相接,气象万千,一直延伸到天地尽头,青山也浮现在地平线上,与行船上下低昂,诗人不觉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 中间四句皆是写景状物,尾联“波

26、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则是由物到人、即景抒情。“波平风软”写细绵秋雨中的淮河水面。“风软”是因,“波平”是果,而这又造成了苍茫烟雨的景象。其中的“平”,尤其是“软”,已不是客观景物描写,而是带有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望不到”则由物到人,着重抒写了故人情谊。2间接问:题干用语多带有“如何抒情”“如何抒发什么感情”。这类问法较为普遍,难度也大。因为针对它的回答,不只是答出抒情方法,它还有写作内容和层次的梳理、所要表达的情感完整而准确地表述出来这两个要点。另外,在答抒情方法上,角度也较宽泛,不要仅仅在几个常用的抒情方法中思考,像选材、语言、意境等可能都要考虑进去。边练边悟6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秦楼月向子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可堪更近乾龙节,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注向子: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进湖南围长沙,他曾率军民与金兵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