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_第1页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_第2页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_第3页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_第4页
【教学设计】高中语文必修三教案:8《寡人之于国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寡人之于国也教案 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在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联系已有知识经验、上下文语境,翻译课文,在此过程中,积累:数、胜、兵、直、发等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一、导入新课  孟子的犀利、庄子的恣肆、荀子的浑厚和韩非子的峻峭,被称为先秦散文的“四大台柱”。作为继孔子之后最伟大的儒学大师,由于时代及学术交流与竞争使然,孟子论辩之术在气势、声威、心理、思想、情感和技巧上,体现出众多高超之处。那么我们今天就更进一步走近孟子,学习他的寡人之于国也。  二、作者介绍  孟子(约前372前289

2、),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城东南)人。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猛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学生。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主张“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人皆有不忍之心”。他把道德规范概括为四种,即:仁、义、礼、智。孟子还十分重视道德修养,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孟子是先秦诸子杰出的散文著作,内容包括孟子的政治学说、政治活动、哲学思想和个性修养。孟子与论语同是语录体散文,与论语相比,它篇幅较长,内容也更具体,描绘也更细致。

3、孟子语言犀利酣畅,感情洋溢饱满,说理深刻透彻。三、明确能力发展目标:出示学习目标,学生补充完整目标并齐活动 教学过程预设活动一、教师范读文章,同学梳理字词。 重点字词标记:  弃甲曳(yè)兵        涂(涂tú通假字,同“途”)有饿pio( 莩)   鸡豚(tún  )狗彘( zhì)之畜(xù)   数(cù )罟(g

4、)不入w (洿 )池   无(无wú通假字,同“毋”)失其时   谨庠(xiáng )序之教   颁(颁 bn通假字,同“斑”)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申之以孝tì(悌)之义   活动二:小组合作学习预习时解决不了的疑难词句,标注并积累重要文言知识。活动步骤:组内合作学习,相互解答预习时的疑难词句,并由4号将组内共同的疑难词句展示在黑板上能解答黑板上疑难的小组,由4号到黑板上解

5、答,其余补充教师引导帮助解答全班共同的疑难出示重要句子,学生动手翻译,并口译全文重点字词:一、通假字 1.直不百步耳(直,通“只”,不过。) 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无,通“毋”,不要。) 3.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也(颁,通“斑”,斑白。)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涂,通“途”,道路。)二、古今异义词  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古代国君称自己的谦词。今用于形影孤单的人。) 河内凶(河,黄河,今泛指河流。凶,谷物收成不好,今常指人暴躁,心肠狠。)    请以战喻(请,请允许我。今常用于对方。例如

6、:“请坐”,让对方坐下;“请指导”,让对方做指导。)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可以,“可”是“可以”,“以”是凭借。今常连用,表示同意,认可。) 弃甲曳兵而走(走,跑,这里指逃跑。今常指一般的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有的人,不定代词。今常用于选择复句中的选择词。) 斯天下之民至焉(斯,则,那么。今常用于代词,当“这”“此”讲,如“斯文”等。)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供养活着的人;今常用义是保养身体。) 王无罪岁(无罪,不要归咎;今常用义是没有犯罪) 三、一词多义1、数 愿令得补黑衣之数(触龙说赵太后)(名词,数

7、目、数量) 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寡人之于国也)(数词,几、若干) 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六国论)(名词,命运)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陈涉世家)(副词,shuò,屡次) 数罟不入洿池(寡人之于国也)(形容词,cù,密、细密) 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赤壁之战)(动词,sh,计算) 范增数目项王(多次) 兴尽悲来,识盈虚之有数!(高兴到极点,悲哀就来了,认识到盛衰自有定数。)滕王阁序 2直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爱莲说)(形容词,与“曲”相对,不弯曲) 直不

8、百步耳,是亦走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仅、只) 系向牛头充炭直(卖炭翁)(名词,通“值”,价值) 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指南录>后序)(副词,径直、直接)3发 百发百中(成语)(动词,发射)  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陈涉世家)(动词,征发、派遣)  涂有饿莩而不知发(寡人之于国也)(动词,打开粮仓,赈济灾民)  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醉翁亭记)(动词,花开)  主人忘归客不发(琵琶行)(动词,出发)  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

9、(五人墓碑记)(动词,实施)  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动词,发出、抒发) 4兵 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名词,兵器)  穷兵黩武(成语)(名词,战争)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名词,军队)  草木皆兵(成语)(名词,士兵)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名词,兵器)5胜 驴不胜怒,蹄之(黔之驴)(动词,承受)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寡人之于国也)(副词,尽)  此所

10、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形容词,胜利)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忆江南)(动词,超过)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岳阳楼记)(形容词,优美的) 沛公不胜杯杓(经不起) 6于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介词,比)   寡人之于国也(介词,对) 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介词,在)   移其民于河东(介词,到)   移其粟于河内(介词,从)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介词,与,和)7.王  然而

11、不王者(动词,为王,读“wàng”)  梁惠王日(名词,君王,读“wáng”)8以 请以战喻(介词,用、拿) 可以无饥矣(介词,凭借,此处的“可以”也可看作古今同义)  以时入山林(介词,按)   申之以孝悌之义(介词,把) 9食  狗彘食(动词,吃)人食(名词,食物)而不知检 10之  填然鼓之(音节助词,没有意义的衬字)    王道之始也(结构助词,“的”)  申之以孝悌之义(复指代词,代“孝

12、悌之义”。或为兼词“于之”,向他们)  寡人之于国也(结构助词,起舒缓语气的作用)  无如寡人之用心者(结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鸡豚狗彘之畜(结构助词,提宾的标志。或作复指代词,指代“鸡豚狗彘”)四、词类活用 (一)名词的活用 1.名词作动词 填然鼓之(鼓,名词用作动词,“敲起鼓”“击鼓”。一说,非活用,用本意)  树之以桑(树,名词用作动词,“种植”)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衣,名词用作动词,“穿上”)  王无罪岁(罪,名词用作动词,“归罪”

13、)  然而不王者(王,名词用作动词,“为王“称王”“统一天下”) 2.名词的为动用法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名词的为动用法,“为办丧事”) (二)动词的活用 1.动词当名词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生:活着的人;死:死去的人)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移,使迁移,使动用法)(三)形容词的活用 1.形容词作动词 谨庠序之教(谨,形容词作动词,“认真从事”“认真办好”)  五、古汉语句式 (一)判断句   

14、60;非我也,岁也(也,表判断)   非我也,兵也。(也,表判断)       是亦走也(也,表判断)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也,表判断)  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也,表判断)    (二)倒装句   1.宾语前置句 未之有也(宾语前置,应为“未有之也”)    

15、0; 鸡豚狗彘之畜(宾语前置,应为“畜鸡豚狗彘”)      2介宾结构后置(状语后置句)       移其粟于河内(“于河内”为介宾结构)        树之以桑(“以桑”为介宾结构)顿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于道路”为介宾结构)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于刺人而杀之”为介宾结构)

16、60;    申之以孝悌之义 (“以孝悌之义”为介宾结构 ) (三)省略句   可以无饥矣(“以”后省略宾语“之”,句意是:可以凭借它不受饥饿之苦了) 六、特殊结构(结合课后“研讨与练习”第二题作小结)      1“或或”(有的人,有的人)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有的人逃跑了一百步然后停下来,有的人逃跑了五十步然后停下来。  &

17、#160;  2“直耳,是也”(只是罢了,这也是啊)      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没有跑上一百步罢了,那还是逃跑啊。      3“是何异于” (这跟有什么不同呢)  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这种状况和拿刀子刺人,把人杀死后,说“杀死人的不是我,是兵器”有什么不同?五、 反思小结:重要文言知识:凶、加、曳、走、或、直耳、数、憾、谨、庠、序、申、颁、饿殍、发、岁、罪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谨庠序之教,申之以

18、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狗彘食人食而不知检,涂有饿莩而不知发,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曰“非我也,兵也?”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六、布置作用  1、背诵课文  2、思考孟子与梁惠王所认为的王道有什么不同?3.完成随堂检测学生用书49页1、2、3、4、5、6、7题。第二课时:1、 学习目标: 根据课文内容,在整体把握文意的基础上,梳理课文的写作思路,在此基础上,概括孟子的主张,体会孟子的论辩艺术。2、 回顾导入:提问第一课时中的重要字词及句子意思3、 明确能力发展目标:出示目标并齐读【活动一】学生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