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_第1页
浅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_第2页
浅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_第3页
浅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_第4页
浅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浅谈中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    摘要:本文从研学旅行的内涵分析,分析研学旅行活动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提出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通过充分调研,定制个性化课程方案的前期准备策略;精心打造研学内容,“游、学、行、思”相得益彰的过程指导策略以及重视评价机制的构建的后期总结策略,为研学旅行的质量提升提供参考依据。关键词:研学旅行;课程方案;实施策略一、研学旅行的内涵分析研学旅行,从国家政策来看,首先是教育教学活动。是由学校组织,通过集中旅行的方式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和旅游体验相结合的校外教育活动。研学旅行的活动特点是研究性、教育性、体验性、趣味性和

2、创新性相结合,以教育性、普及性、公益性、实践性和安全性为基本原则。参与的形式是由学校组织,集体参与,亲身体验,多方关注。研学旅行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核心要素,使中小学生树立牢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抓手,是推动中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研学旅行也具有非常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研学旅行的发展,对旅行社等相关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形成研学+生态圈。二、研学旅行活动发展现状(一)发展现状研学旅行自2013年通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文件进入大众视野,在2016 年 11 月教育部等11个部门印发了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文件后,呈井喷式

3、发展。研学旅行是教育融入旅游要素,是以教育为主体的一种实践教学活动方式,得到了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在我国,研学旅行作为实践教学的创新形式,对中小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形成、小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研学旅行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重要创新和补充形式,已被大众认可接受。(二)存在问题受传统教育的影响,仍出现“只游不学”、“只学不游”的现象,“游”与“学”的比例失调,这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关于研学旅行活动的评价机制还未成熟。在国家政策上,顶层设计亟待完善,具体表现在关于研学旅行产品设计、研学旅行的开展与实施等没有细节性的相关规定。目前研学旅行活动课程方案(也可称为教育线路)系统性不强,缺乏完整

4、的课程体系,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方面均有待完善。市面上的研学活动方案水平参差不齐,学生知识转化率不高。研学旅行方案没有体现个性化,出现很多“一刀切”的课程,没有体现中小学生年龄阶段、心理特点的差异,设计方案大同小异。很多方案在设计时并没有进行充分市场调研,需要深挖学情生情,根据教育线路筛选出不同类型、不同内容的课程资源,保证供需平衡。三、研学旅行活动的实施策略(一)前期准备策略1.充分调研,定制个性化课程方案研学旅行活动的前期准备工作及其重要。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参加研学旅行的学校文化、学情生情,制定个性化活动课程方案,才能保证活动顺利开展。比如小学阶段课程方案要从小学生

5、的心理特征和认知能力出发,重点引导小学生走出课堂,融入社会与自然,观察体验,主动思考,提出想法,遵守公共场所基本行为规范等。初中阶段课程方案也根据年级不同,重点加大研学主体的参与度,从而保证研学课程方案的延续性;高中阶段则更加注重课程目标和研学成果内涵的要求,过程中自主化程度加大等。制定好方案后要及时与学校沟通,征集教师团队和学生家长的意见,及时修改调整反馈,做到“沟通有效、反馈及时”。方案通过招标后,仍需进一步修改,保证方案能够达到“以研促学”的教育目的,成为一门真正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2.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正面引领舆论导向研学旅行近几年才有一定规模,很多学生家长并不能真正理解研學旅行的内涵

6、,做好宣传动员,让家长理解研学旅行课程的价值,介绍课程的特点和实施方法,让家长如何配合学校和承办方开展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保证活动取得更好的效果,也可在社会上起到正面的舆论导向作用,从而推进研学旅行的发展。同时,对学校教师和研学导师进行培训,保证教师能够在研学导师的岗位上正确旅行职责,使课程实施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3.制定研学旅行预案,保证学生安全研学旅行安全性是活动最基本的原则。制定完善的研学旅行预案,保证学生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安全是活动方案的重中之重。在预案中要考虑到研学旅行过程中的可能出现的问题,如国家规定活动现场必须配备1名医生以保证随时处理突发医疗状况。因此,政府的的引导和参与也是非

7、常有必要的,政府可与学校共同制定安全保障措施,建议可由政府牵头组织成立相关机构对研学活动进行管理、监督。(二)过程指导策略1.精心打造研学内容,“游、学、行、思”相得益彰研学旅行不同于传统课程,不再是单纯课堂上的理论学习,二是做到“游、学、行、思”,达到知行合一。在研学旅行中获得实地体验,在实践中学到理论知识,带着问题在实践中验证,相互探讨,寻找真知。从方案设计开始,遵循着过程指导原则,让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探究,过程中培养合作交流、探索创新的能力,打破思维定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获得知识与技能。2.根据活动主题的不同,采取不同指导策略如果是主题教育活动模式,则要侧重培养学生的探究、判断问题和

8、思考问题的能力。将学生参与研学旅行主题教育的主动性、积极性、合作性、探究性等各种表现作为学习阶段性考核与评价依据,从而推动研学旅行主题教育的有效开展。如果是研究性的研学旅行活动,则是侧重培养学生知识掌握、领悟力、发散性思维,能够对学科课程知识进行梳理总结,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总结归纳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在研学旅行中,学会合作与分享,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个人担当。(三)后期总结策略1.重视评价机制的构建,多种评价相结合研学旅行活动过程和结束后,应采取各种方式的评价。可以通过自我评价、他人评价相结合的过程性评价方式。如表1的针对研学旅行主题“继承革命传统,做忠诚爱国者”的过程性评价表包含评价项目

9、,社会参与、合作能力、问题研究和实地考察四项,能够涵盖研学旅行全过程培养学生的能力评价。自我评价可以通过个人总结提升个人内驱力,从而提升对自我的要求。他人评价可以客观的反映本次研学活动的表现。评价设置优秀、良好、加油三个级别,避免破坏学生的自信心。2.制定行后课程方案,重视课程总结交流研学旅行结束后,及时制定行后课程方案,主要包括课程成果汇报交流、成果展示评比表彰、评价结果的认定等内容。同时,承办方重点总结课程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找出课程设计的优点和不足,对课程设计方案或研学手册进行及时修订。结合教学评价,对课程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最后是对各供应方的工作情况进行总结,例如对地接工作、景点或营地、酒店、交通及保险公司的情况进行评价,为后续是否继续合作提供决策依据。参考文献1严钰帆,杨崝源,马倩怡.文旅融合时代下我国研学旅行的发展和展望以上海市为例j.地理教学,2020(11).2李静娟.浅谈特色研学旅行课程的开发与设计j.文理导航(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08).3曾素林,叶再娇.小学生研学旅行活动实施机制的构建j. 教学与管理,2020(08).4彭其斌.研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