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华准电锅炉受热面检查作业指导书_第1页
国华准电锅炉受热面检查作业指导书_第2页
国华准电锅炉受热面检查作业指导书_第3页
国华准电锅炉受热面检查作业指导书_第4页
国华准电锅炉受热面检查作业指导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准电公司锅炉受热面检查作业指导书批准:审核:编制:编制部门:国华准电公司生产技术部编制时间:2014年08月10日准电公司锅炉受热面检查作业指导书总则:为了防止锅炉水冷壁、过热器、再热器和省煤器管漏泄,减少锅炉非计划停运,提高锅炉运行的可靠性和经济性,国华准格尔发电有限责任公司特制定防磨防爆检查实施计划。公司坚持“预防为主,质量第一”的工作方针,本着“宁繁不简,宁细不滥,全面检查,把握重点”的工作原则,做到“分工明确,互不交叉,责任到人,检查到位”,充分利用每次停炉检修机会对受热面进行全面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防止或减少“四管”漏泄的发生。1.作业管理及组织机构1.1.实行三级检查制度第

2、一级:由检修承包方进行检查;第二级:由设备维护部组织锅炉专业技术人员及本体班进行检查;第三级:由国华技术中心与生技部进行检查。经以上三级检查,达到检查不遗漏,层层把关,每步检查对上一步进行考核。1.2.检查组织机构:一级检查:组 长:李 涛 (承包商代表)成 员:戴飞健 秦俊林 贺 功 何 栋 (承包商代表)二级检查:组 长:石俊峰成 员:王永胜 李 忠 刘贵生 王同乐 王 锋 张 鹏 郭 俊 杨 智 三级检查:组 长:李占元副组长:刘新民成 员:王文彬 张端阳 孙广东 孙英波 郭景晨2.受热面检查部位的分配2.1建立明确分工责任制,做到各负其责,分头把关,不出纰漏。分工如下表序号部 位一级负

3、责人二级负责人1水冷壁前后凝渣管(上联箱下部弯头)2水冷壁折焰角3左侧水冷壁4右侧水冷壁5前侧水冷壁6后侧水冷壁7二级过入口部分(沿炉宽23片)8二级过出口部分(沿炉宽46片)9一级过上部管束10一级过下部管束11一级过出口管束12屏过前侧管束(沿炉宽9片)13屏过后侧管束(沿炉宽9片)14省煤器前引出管(一级过悬吊管)15省煤器后引出管(一级过悬吊管)16省煤器入口管排管座角焊缝17省煤器水平管组18左侧包墙过热器19右侧包墙过热器20尾部竖井左墙前侧、后侧包墙过热器21尾部竖井右墙前侧、后侧包墙过热器22尾部竖井前后包墙过热器23水平烟道侧包墙过热器24再热器水平管组(沿炉宽125片)25

4、再热器垂直管组(沿炉宽62片)26再热器过渡管组27顶棚过热器28热箱间左侧29热箱间右侧30吹灰器吹扫部位(吹灰通道及短吹辐射区)31锅炉结焦部位(喷燃器、屏过)2.2受热面检查时间安排序号检 查 部 位一级检查时间二级检查时间三级检查时间1水冷壁2低温再热器 高温再热器 过渡段3二级过热器 屏式过热器4一级过热器 省煤器5尾部竖井包墙过热器6顶棚过热器7水平烟道包墙过热器8热箱3.受热面防磨防爆检查常规检查部位3.1省煤器3.1.1省煤器管排应平整、间距应均匀,不存在烟气走廊及杂物,重点检查管排弯头的磨损情况。3.1.2检查吹灰器通道内的省煤器管子吹损减薄情况,并进行测厚记录。3.1.3省

5、煤器管卡及阻流板附近的管子应无明显的磨损。3.1.4检查阻流板、防磨护瓦等防磨装置(脱落,歪斜或明显磨损)。3.1.5检查省煤器水平管排上部一、二、三层管磨损情况。3.1.6检查支吊架、管卡等物(无烧损、脱落)。3.1.7检查悬吊管及悬吊管周围的管壁磨损情况。3.1.8检查悬吊管吊挂钩处磨损情况3.1.9吹灰通道内省煤器管排在测厚时,指定5-10根管子进行定点定位检测,根据检测数据计算管子的磨损速度3.2.水冷壁3.2.1检查燃烧器处水冷壁让位管及热负荷较高的区域(是否有鼓包、过热、磨损减薄现象)(是否有鼓包、过热、磨损减薄现象)。3.2.2检查水冷壁结焦情况,并进行清理(产生超温过热、垢下腐

6、蚀)。3.2.3检查水冷壁管壁的冲刷磨损和腐蚀程度。3.2.4检查水冷壁四角鳍片运行情况(有无撕裂)。3.2.5检查水冷壁整体变形和管子鼓包情况。3.2.6检查水冷壁斜坡有无机械损伤,管壁减薄情况。3.2.7检查人孔门、看火孔周围水冷壁让位管及鳍片有无拉裂、鼓包、磨损、变形等异常情况。3.2.8折焰角区域水冷壁管外观检查(管子应无明显变胀粗、鼓包,管壁应无明显减薄)。3.2.9检查水冷壁斜坡及弯管外弧处壁厚及管子的胀粗情况。3.2.10检查吹灰器辐射区域水冷壁的吹损情况(疲劳裂纹、磨损)。3.2.11检查水冷壁凝渣管(疲劳裂纹,管子胀粗鼓包,飞灰磨损,定点监测管子的壁厚变化情况)。3.2.12

7、水冷壁鳍片的检查,鳍片与管子的角焊缝检查(重点应对组装的片间连接、与包覆管连接、燃烧器处短鳍片等部位100%的外观检查)。3.2.13锅炉水冷壁热负荷最高处设置的监视段割管检查。3.2.14对前后水冷壁凝渣管上联箱下部弯管普查,前后水冷壁凝渣管管排在测厚时,指定5-10根管子进行定点定位检测,根据检测数据计算管子的磨损速度。3.3. 屏式过热器3.3.1检查穿屏管的磨损和变形情况。3.3.2检查管排间固定卡的磨损及损坏情况。3.3.3检查屏式过热器管排结焦情况,并进行清理。3.3.4检查屏式过热器管排平整度、均匀度。3.3.5检查屏式过热器管子下弯头(磨损和腐蚀、鼓包,外壁氧化层厚度不大于0.

8、6,管子胀粗不超过2.5%)。3.3.6检查吹灰器通道内的管子的吹损减薄情况,并进行测厚记录。3.3.7检查屏式过热器管穿炉顶部分与顶棚管应无碰磨等。3.4.一级过热器3.4.1检查一级过热器前后耐火可塑料完好情况。3.4.2检查一级过热器附件安装情况(拉杆、定位块。3.4.3检查一级过热器迎风面管排、吹灰通道内防磨护瓦加装情况。3.4.4检查吹灰器通道内的一级过热器管子的吹损减薄情况。3.4.5检查一级过热器管排平整度、均匀度。3.4.6检查后部弯头、上部管子表面烟气走廊附近管子的磨损情况。3.4.7检查一级过热器迎风面管排飞灰磨损情况。3.4.8吹灰通道、迎风面一级过热器管排在测厚时,指定

9、5-10根管子进行定点定位检测,根据检测数据计算管子的磨损速度。3.5二级过热器3.5.1检查二级过热器出口段、入口段下弯头磨损及错列情况。3.5.2检查管排间固定卡的磨损及损坏情况。3.5.3检查二级过热器管排平整度、均匀度。3.5.4检查二级过热器迎风面管排磨损情况。3.5.5检查吹灰器通道内的管子的吹损减薄情况,并进行测厚记录。3.5.6检查二级过热器迎风面管排、吹灰通道内防磨护瓦加装情况。3.5.7过热器管穿炉顶部分与顶棚管应无碰磨,磨损。3.6.再热器3.6.1检查再热器前后耐火可塑料、耐火砖完好情况。3.6.2检查再热器管排平整、间距。3.6.3检查再热器迎风面管排、吹灰通道内防磨

10、护瓦加装情况。3.6.4高温再热器管子表面应无明显变形、鼓包等情况。3.6.5高温再热器管夹、梳形板应无烧损、移位脱落,管子间无明显碰磨情况。3.6.6高温再热器管应无明显碰磨。3.6.7检查吹灰器通道内的再热器管子吹损减薄情况,并进行测厚记录。3.6.8检查再热器过渡段迎风侧弯头磨损,并进行测厚记录。3.6.9吹灰通道内再热器管排在测厚时,指定5-10根管子进行定点定位检测,根据检测数据计算管子的磨损速度.3.7. 包墙过热器3.7.1包墙过热器管座、鳍片角焊缝打磨检查。3.7.2包墙过热器四角磨损检查(烟气冲刷对四角造成磨损)。3.7.3尾部竖井中隔墙与侧墙密封连接处检查。3.7.4尾部竖

11、井包墙过热器、水平烟道人孔门让位管磨损检查。3.7.5尾部竖井包墙过热器与水平烟道相邻处鳍片密封检查。3.7.6人孔门、吹灰孔让位管处鳍片断口检查。3.8. 顶棚过热器3.8.1检查顶棚过热器飞灰磨损情况。3.8.2检查顶棚过热器管与穿棚管机械磨损情3.9.热箱3.9.1检查联箱管座角焊缝有无裂纹及焊接缺陷。3.9.2检查联箱变形及支吊架完整情况。3.9.3检查联箱联络导管焊口有无焊接缺陷及裂纹。3.9.4检查联箱各疏水、排空管座有无裂纹及焊接缺陷3.10.支吊架3.10.1检查支吊架完整性(不倾斜,螺母,垫圈,销子应齐全)。3.10.2检查吊杆松动,吃力情况,(严重松动时,应分析原因及时调整

12、)。3.10.3检查吊杆弹簧完整性(弹簧应无裂缝,弹簧应无卡煞现象)。3.10.4检查吊杆过热,起氧化皮或变形情况。4.管子磨损、胀粗、金相组织检修要求标准按照有关技术规定,锅炉受热面管子经检查发现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安排计划更换和处理:4.1碳钢和低合金钢壁厚减薄大于20%时,更换管段。4.2碳钢管胀粗超过3.5% ,合金管超过2.5%时,更换管段。4.3腐蚀减薄度大于壁厚的30%时,更换管段。4.4表面裂纹肉眼可见的,更换管段。4.5石墨化四级时换管。4.6高温过热器表面氧化皮超过0.6mm,且晶界氧化裂纹深度超过35晶粒度的。4.7局部磨损面积不超过10mm2,磨损壁厚不超过原壁厚的30

13、,进行补焊或加装防磨护瓦。4.8吹灰器附近的管排局部磨损深度<1mm者,可以补焊或加装防磨护瓦。5.受热面检查方法5.1炉膛进行水冲洗,清除积灰、焦渣(水冲洗后磨损处呈锈渍)。5.2管排进行目视、手摸检查。5.3对磨损减薄部位用超声测厚仪进行检测。5.4对怀疑产生裂纹的部位进行打磨着色检查或超声波检查。6.受热面检查后续工作:6.1整理受热面原始检查记录,并进行分类统计;6.2检查中发现的缺陷进行原因分析,并制定相应的检修方案(根据缺陷的类型申请厂家、专家、外出调研等技术支持);6.3每次检查后根据管排定点定位检测数据计算管子磨损速度,并制定相应的防范措施;6.4针对检查发现的缺陷及时更

14、新受热面检查作业指导书。7.炉内检查人员安全注意事项7.1办理热力机械检修工作票, 7.2锅炉泄压、放水,受热面降至常温;7.3炉内平台、架子、栏杆必须完善、可靠;7.4炉内照明必须良好,准备充足的安全流动电源; 7.5防磨小组成员进行检查时,至少两人以上,并戴安全帽、系好安全带。附件1:附件2注:为了更好的摸索与掌握受热面管道磨损(烟气冲刷/机械磨损)、吹灰减薄、腐蚀的具体情况,在受热面的每段特设定几个检查点,每次固定对设定点检查与数据收集,并进行数据累计分析,寻找设备损坏规律,做到提前预防、提前处理; 序号设备名称/位置规格材质检测位置备注一级过热器一过入口段51×5.5、25M

15、n1.前通道存在烟气冲刷2.吹灰磨损一过出口段51×6、12Cr1MoV两个吹灰通道左右侧及中部各检测根管并记录吹灰磨损省煤器中间水平段60×9 25Mn吹灰通道(一个)左右侧及中部各检测根管并记录吹灰磨损出口水平段60×9 25Mn三个吹灰通道左右侧及中部各检测根管并记录吹灰磨损水冷壁低温段60×6.5 25Mn1、 短杆吹灰器左右侧或前后侧各检测两根管并记录;2、 水冷壁斜坡段前后四角、中部各取根检测并记录、吹灰磨损、飞灰磨损、灰渣磨损、冷激形成疲劳裂纹高温段60×6.5 SA210c短杆吹灰器左右侧或前后侧各检测吹灰磨损两根管并记录;吹灰

16、磨损前凝渣管60×8mm 25Mn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吹灰磨损后凝渣管60×6mm 25Mn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吹灰磨损1314二级过热器入口段51×mm12Gr1MoV51×.5mm15GrMo51×mm SA213T9151×7.5mm12Gr1MoV51×7.5mm15GrMo51×mm12Gr1MoV51×8.5mm.12Gr1MoV51×mm SA213T91穿屏管与垂直管段相邻处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1.顶棚以下部分2.机械磨损出口段51

17、15;9mm 12Gr1MoVG51×7mm SA213T9151×8mm SA213T9151×mm SA213T91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1.顶棚以下部分2.吹灰磨损屏式过热器51×7mm 12Gr1MoV51×6.5mm SA213T9151×6mm SA213T9151×8.5mm 12Gr1MoV前后屏穿屏管与垂直管段相邻处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 1.顶棚以下部分2.机械磨损16再热器水平管组60×4.5mm 15GrMo60×5mm 20G在47米/42米吹灰通道左右侧

18、、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吹灰磨损17再热器过渡管组60×4.5mm 15GrMo前弯头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烟气冲刷18再热器垂直管组60×6.5mm 15GrMo60×4.5mm SA213T2260×4.5mm 12Gr1MoVG60×4mm SA213T9160×4mm 12Gr2MoWVTiB60×4.5mm 15GrMoG60×4.5mm 12Gr1MoVG前后吹灰通道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吹灰磨损以下为受热面各段检查点:序号设备名称/位置规格材质检测位置备注一级过热器一过入口

19、段51×5.5、25Mn三个吹灰通道左右侧及中部各检测根管并记录1.前通道存在烟气冲刷2.吹灰磨损一过出口段51×6、12Cr1MoV两个吹灰通道左右侧及中部各检测根管并记录吹灰磨损省煤器中间水平段60×9 25Mn吹灰通道(一个)左右侧及中部各检测根管并记录吹灰磨损出口水平段60×9 25Mn三个吹灰通道左右侧及中部各检测根管并记录吹灰磨损水冷壁低温段60×6.5 25Mn3、 短杆吹灰器左右侧或前后侧各检测两根管并记录;4、 水冷壁斜坡段前后四角、中部各取根检测并记录、吹灰磨损、飞灰磨损、灰渣磨损、冷激形成疲劳裂纹高温段60×6.

20、5 SA210c短杆吹灰器左右侧或前后侧各检测吹灰磨损两根管并记录;吹灰磨损前凝渣管60×8mm 25Mn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吹灰磨损后凝渣管60×6mm 25Mn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吹灰磨损1314二级过热器入口段51×mm12Gr1MoV51×.5mm15GrMo51×mm SA213T9151×7.5mm12Gr1MoV51×7.5mm15GrMo51×mm12Gr1MoV51×8.5mm.12Gr1MoV51×mm SA213T91穿屏管与垂直管段相邻处左右侧

21、、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1.顶棚以下部分2.机械磨损出口段51×9mm 12Gr1MoVG51×7mm SA213T9151×8mm SA213T9151×mm SA213T91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1.顶棚以下部分2.吹灰磨损屏式过热器51×7mm 12Gr1MoV51×6.5mm SA213T9151×6mm SA213T9151×8.5mm 12Gr1MoV前后屏穿屏管与垂直管段相邻处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 1.顶棚以下部分2.机械磨损16再热器水平管组60×4.5mm

22、15GrMo60×5mm 20G在47米/42米吹灰通道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吹灰磨损17再热器过渡管组60×4.5mm 15GrMo前弯头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烟气冲刷18再热器垂直管组60×6.5mm 15GrMo60×4.5mm SA213T2260×4.5mm 12Gr1MoVG60×4mm SA213T9160×4mm 12Gr2MoWVTiB60×4.5mm 15GrMoG60×4.5mm 12Gr1MoVG前后吹灰通道左右侧、中部各取五根管检测并记录;吹灰磨损以上所述

23、各点以第一次检测位置为原始点,在以后的受热面检查过程中滚动记录原始点测量数据,并整理保存.附件3:锅炉受热面管材规格型号:序号名称规格、材质备注1一过入口段51×5.5 25Mn31422一过出口段51×6 12Cr1MoV163一过中段51×6 15CrMo7304后侧包墙过热器管42×5 15CrMo5省煤器引出管(悬吊)60×9 12Cr1MoV9水冷壁60×6.5mm 25Mn下部10水冷壁60×6.5mm SA210c高温段11水冷壁60×8mm25Mn冷凝管12二级过热器入口管组顶棚管上部接口以上部分5

24、1×mm 15GrMo51×mm 15GrMo51×mm 12Gr1MoV1 415272813二级过热器入口管组顶棚管上部接口以下部分51×mm12Gr1MoV51×.5mm15GrMo51×mm SA213T9151×7.5mm12Gr1MoV51×7.5mm15GrMo51×mm12Gr1MoV51×8.5mm12Gr1MoV51×mm SA213T9112 141A2AA 、14A10A13级过热器出口管组顶棚管上部接口以上部分51×mm 1

25、2Gr1MoV51×10mm 12Gr1MoV51×11mm12Gr1MoV14.12145610117915二级过热器出口管组顶棚管上部接口以下部分51×9mm 12Gr1MoVG51×7mm SA213T9151×8mm SA213T9151×mm SA213T9124.121457.91181.5A11A16再热器水平管组60×4.5mm 15GrMo60×5mm 20G16176817再热器过渡管组60×4.5mm 15GrMo818再热器垂直管组顶棚管上部接口以上部分60×6.5mm 15GrMo60×4.5mm SA213T22 45819再热器垂直管组顶棚管上部接口以下部分60×4.5mm 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