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谈中学古诗词教学_第1页
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谈中学古诗词教学_第2页
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谈中学古诗词教学_第3页
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谈中学古诗词教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从审美心理的角度谈中学古诗词教学陈雪梅(永泰县第二中学 福建 永泰350700)【摘 要】中学古诗词教学应着重围绕情感、认识、想象即审美三要素来展开, 依循审美心理特点,让学牛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体验美,欣赏美,最终学会创造 美。【关键词】古诗词教学;审美三要素;情感;认识;想象from appreciate beauty the angle of men tai state to talk a high school a thou a poem phrase teachingchen xue-meiabstract high school thou poem phrase teachi ng

2、should emphasize circumambie nee emoti on, un d erst a nding, imagi nation namely appreciate beauty three main factors to laun ch, the basis appreciate beauty men tai state characteristics, let the student is in easily the delectation of the atmosphere experience the united states, appreciate the un

3、ited states, end academic association creation the united states.key words】the thou poem phrase teaching; appreciate beauty three main factors; emotion; understanding; imagination古诗词是中学语文教材中的重要内容,也是中高考必考模块之一。古诗 词那美轮美奂的结构形式、丰富多彩的语言文字、灵博精深的思想情感和悠然隽 永的古声古韵昭示着我们当依据学牛审美心理特点的独特方式来进行教学。美学 研究认为审美体验是超功利性的,是一

4、种带有强烈情感色彩的心理活动,具有特 殊的表现形态和展开形式。情感,认识和想象是审美休验的三要素,学牛学习的 过程也是审美体验过程。因此,应着重围绕这三要素展开教学,以唤醒学生的美 感体验,进而认识美、表达美、创造美,并从中陶冶情操,培育他们高尚的道德情怀,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下面笔者试从审美心理的角度浅谈古诗词教学的几点 做法:1 循声吟诵,探索情感美学生对古诗词的审美体验的主体内容是审美情感。情感审美过程是学生 用i 口有的生活经验去同化或顺应特定作品的情感。那么教学中应如何唤醒这种体 验呢?古典诗词无论是古体还是近体,都是很讲究声律的,其结构形式本身就蕴 含着音乐美和声韵美。音以律变,情随

5、声转,引导学生循声吟诵,探索情感美, 是审美体验的展开形态之一。如教学李白的将进酒一诗,首两句是十言与七 言相间,教师引导学生按其句式的长短变化,韵脚的疏密转换,在激扬强劲的“君 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冋”的长句调中,感受黄河奔腾而来的非凡 气势,在徐缓,沉重的“悲白发,暮成雪”的余韵中,学生体验着那吋 光易逝,人生易老的悲伤之情。在这一涨一消,舒卷往复的咏叹中,学生用记忆 中的情感同化作品独特的情愫,从而展开强烈的审美体验。接下来三句皆是七言, 引导学生在“须”、“欢”、“莫”、“月”、“我材”、“用”、“还”、“且”等词中重读, 在益发加快的旋律中去体验李白那“我辈岂是蓬蒿人”的

6、自信,那知己相聚,开 怀行乐的欢悦,“会须一饮三百杯”的豪迈高歌,使学生淋漓尽致地感受到诗人 狂放之情的宣泄。接下来似乎忽然插入的四个短句,使诗的节奏富于变化,也使 学生仿佛听到诗人在席上的频频劝酒声。在紧随而来的高声放歌之中,学生体验 着诗人的感情由狂放转为愤懑,激越最后终于如火山爆发般涌出“同销万古 愁”的感情激流。诵读至此,学生的意识里奔腾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情感激流,享 受畅快的审美体验。在教学中,我们应引导学生揣摩作品中词句声咅上的情感色 彩和作者情绪的变化,在缓急、曲直的语调中,循声吟诵,去探索作品中的情与 理的融合与升华,在体验中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怀。2涵咏教材,认识意境美学生对古诗词

7、的审美认识主要是指认识作品中情景交融的审美意境以 及作品所塑造的艺术形象。中学生必修和选修的古诗词荟萃着中国文学作品中的名篇佳作,展示着一幅幅精 美的画卷,如苏轼的赤壁赋:“大江东去,浪淘尽,乱石穿空,惊涛拍岸, 卷起千堆雪”,当学生放声吟诵吋,容易触发起壮阔豪迈的思想感情,而对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的深层意义却很难把握,难以进入作品所描绘的意 境。此时,教师对苏轼的生平经历以及思想与抱负的启发,可以让学生认识到作 品所表现的意象不仅仅是具有磅礴气势的自然景观,还蕴含了时间上的跨度和张 力,积淀了诗人对人生意义的嗟叹,表现了诗人关于生命和存在意义的探讨,展 示了一位虽历经挫折,却旷达、豪

8、迈的诗人形象。通过师生共同涵咏教材,学生 能较好地领略其意境美,在情景交融中审美认识得以加深。审美认识与审美情感的展开形态,不是孰先孰后的问题,是相互渗透和 推动的,也就是刘勰所说的“气之动物”,“物之感人”的过程,一切景语皆情语 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态。但这对中学生来说是较难把握的,因此,教师在品析作 品吋要引导学生掌握必要的审美方法。首先,审美人物形象,要知人论世,关注 背景,如“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一句气势高亢,大气磅礴, 联系背景,理解诗人为了国家宇愿慷慨赴死的民族气节,准确地把握作品的艺术 形象。其次,审美意象要从物人一体的角度来把握事物的特点。如刘禹锡的秋 词,“自古

9、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学生在吟诵中能感知到白鹤冲天,晴空碧霄的画面美,但是如何让学生进入意境, 理解这种物我一体的表现形态呢?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品析作品,理解那排云 直上的白鹤正是诗人奋发进取形象的写照,晴朗的秋空正是诗人宽广胸怀,乐观 向上精神的一种外现。帮助学生明确一切景语皆情语的表现形态,真正认识了融 合作者主观情意的意境美,获得了丰富的审美经验。此外,审美物象还要掌握运 用拟人手法来表达事物的神韵的方法,女口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诗人把“落红”拟人化,以含蓄隽永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社会,对生活的眷恋深 情。最后,审美意境还要善

10、于概括每个意象特点,描摹图景,挖掘深层的诗意, 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展现的是洞庭湖浩瀚的气势,壮阔的图景,但还 要体会深层的诗意,把握作者博大的情怀,才能真正认识意境美。总之,审美情感因认识而升华,审美认识因情感而深化。3. 融情想象,再现整体美想象是审美体验的要素之一。想象、联想的展开,审美意象认识的变换, 审美情感的净化和不断深化流动,就是审美心理感受的展开形式。别林斯基说: “在艺术中起着最积极和主导作用的是想象。古诗词以其简约的语言文字和特定 的一些表现方法如侧面烘托、比兴、虚实结合等的使用,给艺术作品留下了许多 空白。在教学中,要善于激发学生的想象,再现作品的整体美,进一步培

11、养审美 能力。如陌上桑里的罗敷,美在哪里呢?作者写道:“行者见罗敷,下担捋 髭须;少年见罗敷,脱帽著绡头。耕者忘其锄,来往相怨怒,但坐观罗敷。”在 这里,罗敷究竟怎样美,一句也没写,作者只是用美的效果来烘托,教师应引导 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从这种美的效应来无拘无束地想象人物有多美,可以用自 己的生活经验来自由填补作品中的“空白”状态。想象和联想是进入审美意境的 途径之一。杜甫在月夜中写道'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学生对“湿”、 “寒”展开想象,设想诗人之妻对月念远,站至夜深,那梳成环形的头发被秋夜 的雾露沾“湿” 了,洁白如玉的手被清冷的月光映“寒” 了,清幽的夜,诗人之 妻思情缱绻

12、,笼罩在清光夜雾之中,诗人因真切的思念而产生幻觉,这幻觉是诗 人的也是学生的。融情想象,学生与作品所表现的悲苦之情产生共鸣,再现了意 境整体美,审美认识也随之深化。又如,“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蒸”、“撼” 两个动词,所表现的浩瀚气势,动感态势是何其壮观,学生需要展开想象和联想, 才能有整体的审美意境。4. 多样表述,创造诗意美在教学中,我们还常常要求学生学会多样表述,用适当的方式把审美经 验表达出来,比如要求学生用散文的形式再现古诗词的诗意美。这也是学生释放 审美情感,分享审美认识的重要途径,是再创造的过程,也是最终学会创造美的 一种手段。创造美离不开表达技巧,表达技巧是一个含义广泛的概念,一是指记 叙、描写、说明、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二是指抒情方式如直抒胸意、借景抒 情、寓情于景,托物言志等;三是表现手法如象征、用典、烘托、虚实相生、动 静结合、欲扬先抑等;四是指修辞手法。学生掌握一定的技巧是提升审美能力的 需求也是学会创造美的重要前提。教学这些技巧应该融入审美心理的展开过程, 像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如引导学生用夸张的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