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及对策_第1页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及对策_第2页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及对策_第3页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及对策_第4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一国或一地间经济发展离不开区域间的交通一体化。近几年,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推进,三地间大量增加交通基础设施,整个交通体系得到了很大改善,但还存在着不少“断头路”、“瓶颈路”,严重影响三地间的经济发展。我国“第三经济增长极”京津冀的交通一体化发展水平与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相比,有很大差距。京津冀三地间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其核心之一是构建现代交通网络系统,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三地间如何形成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一体化发展格局,是无论从政界还是学术界都是关注的焦点。此刻,研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及对策,对加速实现京津冀三地间交通一体化发展,很有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本文以区域协调

2、发展理论和区域一体化理论为依据,采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定量分析法,全面深入地考察了国内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对京津冀三地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进行了深入剖析,并从整体方向、规划平台、现代综合体系和资金投资四个角度提出推进交通一体化的对策建议。关键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智能交通 Abstract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of one country or one plac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integration of regional transportation. In recent&

3、#160;years,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of beijing-tianjin-hebei, and between a huge increase in transport infrastructure, the traffic system have improved a lot, but there are a lot of "dead end highway", "bottleneck&qu

4、ot;, seriously affect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between the three. Compared with the Yangtze river delta and the pearl river delta,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transportation integration, the "third economic growth pole" in China, is far behind. Coordinated developmen

5、t between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is a major national strategy. One of its core elements is to build a modern transportation network system and build "beijing-tianjin-hebei on orbit". How to form an integrated development pattern with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and mutual benefit between

6、the three regions is the focus of attention from both the political and academic circles. At the moment, it is of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to study the difficulti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transportation integration.In this paper, according to the

7、theory of regional harmonious development and regional integration theory as the basis, using literature method, comparative method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a comprehensive in-depth is investigated on the basis of related literature at home and abroad, the development of integration in jing-jin-ji

8、 three traffic, carried on the thorough analysis, and from the overall direction, planning platform, a comprehensive modern system and capital investment in the four angles push traffic integration countermeasur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Keywords:Beijing-Tianjin-Hebei region;Traffic integrat

9、ion;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目 录摘 要 IAbstract II目 录 III第1章 绪 论 1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1 选题背景 1913.2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 133.2.1 陆路交通“断头路”现象严重 13343.2.4 三地间智能交通发展悬殊 15第4章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的原因 164.1 地方利益驱使 164.2 缺乏统一规划平台 164.3 各地交通政策缺乏联系 174.4 三地资金投入力度不够 17第5章 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效果的对策 195.1 把握交通一体化发展方向 195.2 构建统一交通规划平台 19

10、90结 论 21参考文献 23致 谢 25第1章 绪 论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1.1.1 选题背景首都经济圈包括两大直辖市与11个地级市,不仅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还是中国北方经济的重要核心区,更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提出的基础。国家发展改革委在2011年就开始启动首都经济圈相关工作,对其进行规划和编制,包括经济圈范围内基础设施、医疗、生态环境、监管等方面的建设。其中,交通规划和建设是首都经济圈建设的重点问题。如今,京津冀地区占地约21.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1205万人,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国家重大战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更得到了国家的政策支持,如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京津冀交通一体

11、化是京津冀协调发展的重要前提。这是完成京津冀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一步,对京津冀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但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中,它面临着一些实际问题,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困难。需要进一步统一认识,合理布局,科学规划。1.1.2 研究意义 本文针对交通这一影响经济发展的重大因素,在京津冀地区展开研究。由于京津冀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三地的交通状况以及一体化发展中存在的问题迫在眉睫,必须通过研究分析,深入了解现状。优化京津冀区域交通发展,促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转变的过程有利于增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实施效果,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硬件支撑,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1.2.1

12、 理论意义交通一体化问题一直以来是公共管理学中重要的研究课题,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问题更是热点研究问题。任何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必定要与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联系在一起。通过对京津冀交通现状的分析,找出发展中面临的困境,明确社会各方面的因素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影响和它们之间的辩证关系,有着深刻的理论意义。1.1.2.2 实践意义完善的交通网络和高效的运输效率,是区域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先导性条件,在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研究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存在困境的原因和影响因素,明确社会各方面,特别是政府方面的职责,为政府接下来进一步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目标指明方向,更好地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这

13、一战略目标。1.2国内外研究现状1.2.1 国内研究现状才国伟,张学志(2012)认为随着城市的发展和交通运输工具的不断完善,对两者之间协调关系进行研究,也成为这一领域的一项新课题,同时将这两方面与政府效率进行相关分析,找出之间的影响方向,也是一个新的切入点。1胡鹏等(2012)对发达国家的交通发展历程进行了研究分析,总结出公路建设大致分为产生、发展和成熟等阶段。2胡鹏认为,一个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所处的历史发展阶段是影响该区域公路建设发展状态的重要因素。曾青(2013)认为,交通管理体制不合理是当前我国交通运输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市场化和经济全球化浪潮的背景对目前的交通管理体制提出了更高的

14、发展要求,强调要在法律的监督下对交通管理体制进行改革,让各种交通方式综合协调发展,同时改革投资方式和融资模式,扩大资金流入。3单飞,李旭宏(2014)分析珠江三角洲交通一体化进程,找出五个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总结当前的战略措施需求 4段进,陈晓东(2016)在研究时,建立了一个运输经济模型。该模型对经济发展与交通发展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非线性分析和定量分析。 51.2.2 国外研究现状Jules Dupuit(2004)在题为“交通一体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的理论探讨中,提出了“消费比”的概念。他将高效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网络认定为促进区域间或国家间经济交流的有利保障。6 在现有的综合运输网络基础

15、上,项目计划的成本效益分析和评估已被广泛用作项目选择方法,同时也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投资决策和评估。7Reg Harman(2014)研究表明法国高铁的开通,使商务人士和游客在某两地之间的当日往返成为现实,减少了过夜率。同时为游客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使得选择一日游的人数大量增加,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出游习惯。8 Alessio Brancolini(2015) 根据国家铁道局提供的官方数据,预测2030年高速铁路将如何影响加利福尼亚湾的就业和人口变化,表明交通建设将推动沿线的旅游收入和就业增长线。9Kager,L 和Bertolini (2016)通过高铁对地中海地区旅游业的影

16、响进行,研究表明高铁会游客数量增长,因为高铁的带来的便利缩短了路途的时间,更能激发普通游客对于旅游的渴望和热情。他通过总结长期以来游客的出行路线和安排,进而分析出高铁建设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10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1.3.1 研究内容交通运输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连接不同区域,促进资源的流通和合理配置,为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物质和人才资源。在经济全球化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京津冀的交通运输建设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背景下,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进一步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对京津冀交通连通状况有了更高的要求,其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刻不容缓。本文以区

17、域协调发展理论和区域一体化理论为依据,比较分析法和数据分析法是主要的研究方法,全面客观地分析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现状和制约因素,重点研究政治因素的影响,确定四大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1.3.2 研究方法文献研究法:通过网站和图书馆进行搜索和阅读国内外期刊,文章等。学习和吸收其他学术成果,形成自己的思路、开拓这方面研究的视野,不断寻求突破。比较研究法:对近年来有关京津冀交通状况的研究进行收集分析,比较不同作者的切入点和注重点。也对不同时期的交通方面的研究进行纵向比较。最后对整体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比较,进而发现新问题,找到创新点,实现研究的创新性。定量分析法:通过查找京津冀交通情况的相关数据,通

18、过加工整理得到不同分类的表格进行比较,首先是对同一指标在不同年份的数据进行纵向比较,然后再对同一时期的不同指标进行横向分析,对京津冀交通现状进行更为客观全面的了解。第2章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相关理论概述2.1 交通一体化的基本概述2.1.1 交通的界定与特征公共交通,即交通,具有公共服务性质,分为运输和邮电两方面。在本文中所指的交通概念是狭义上的,主要指公路、铁路、水路交通和航空这四类交通方式,最常用于居民日常出行、货物运输。公路交通与人们的生活联系紧密,不仅方便灵活、覆盖地区广所以可达性强,而且建设周期短、易于改造满足新的需求。但是使用公路运输的成本较高,环境污染和交通拥堵也不可避免。铁路交

19、通,是一种依托铁轨才能实现运输的交通方式,是现代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具有运输能力强、能耗低、安全性高等优点。但是运输路线受地域条件的限制,并且铁轨的施工成本较高。水路交通,以船舶作为运输的主要交通工具,以内河或者海洋作为主要运输媒介,以港口作为主要连接点。最适用于特大宗物品或者较长距离的运输,且运输成本最低。航空交通,依托飞行工具进行运输。速度快、方便及时、舒适性强是其最显著的优点。但运输成本较高且容易受恶劣天气环境影响。 2.1.2 交通一体化的实现途径实现交通一体化,实际上就是将生活中常用的交通运输方式最大限度的联系起来。这就需要完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进行综合交通管理

20、,保证区域内的交通管理在统一高度,实现协调统一。具体实现途径如下:(1)协调的组织机构。组织机构协调统一是实现其他各方面协调统一的基础。将区域内的组织行为方式固定下来,有一定规范的标准和程序以及行为准则。只有通过规范的行为准则进行约束,才能确保各项行动的有效开展。政府间的互信平台需要充分利用起来,成立跨行政区域的领导小组,来开展跨区域行动 ,以构建完整的区域交通网络。(2)有效的行动对接。硬件的建设管理和软件的统一规划共享是两个主要的方面。一个完整的交通网络,在硬件基础设施上,无缝式连通道路轨道,各类交通方式高效配合、充分利用。在软件管理上,避免政策垄断,加强信息互通,资源共享,进行联合行动。

21、(3)推进技术创新。充分利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背景,以信息网络为基础,实现区域资源的共享。如实现区域内高速公路的联网收费(ETC),实现公共交通一卡通,实现运政管理系统的联网操作等等。2.2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相关概述2.2.1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总体规划要点以现有交通格局为基础是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总体规划的前提,也是大背景。发展城镇交通运输为主轴,城际铁路主骨架要基本建成,形成多层次、多节点的综合交通网络,构建国际化的航空枢纽,促进京津冀三地互联互通,改变单中心格局,形成纵横交错的交通网格。2.2.2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政策梳理政策向来是推动一项事业的重要力量。自2014京津冀

22、协同发展提出以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成为了国家的一项战略安排。为实现京津冀协调发展,实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国家出台的相关政策支持必不可少,从政策层面对京津冀的交通发展做出一定的规划和安排,使得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有序推进。有关政策颁布如下(见表2-1):(表2-1续表)2.3 本研究的理论依据2.3.1 区域协调发展理论国外区域经济理论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区域经济理论也经历了近40年的发展,一些理论成果得以实现。比如以这一基础提出的城乡融合发展理论,是中国所独创的。还有生产力均衡分配理论,提出要均衡发展三大产业等等。在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中,区域必须是开放的,从而建立联系,不仅相互联系,而且具

23、有密切的相互作用。各个区域的经济发展因此能够共同持续地发展,相互之间的经济差异日趋缩小。最终促进整个区域之间形成的系统经济发展呈现出向上状态。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为了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我国提出城镇化与城市群、精准扶贫等政策。包括京津冀协同发展,以及在此基础上提出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也是为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而提出的战略安排。2.3.2 区域一体化理论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经济全球化的不可逆趋势,地区之间的经济与社会一体化发展必然成为历史发展的选择。在我国,先后有珠三角和长三角等战略规划,且均取得了令全世界瞩目的成就。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仅是两个或以上的国家经济形态逐渐组合成一个经济形

24、态的过程,更是各大范围内的经济集团效应形成的过程。区域经济的一体化和社会的协同发展,已然而成为了经济全球化的前身。历史上的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完全可以验证这一点。区域经济一体化是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结果。正是在这一理论的积极推动下,区域经济一体化为全球各个地区找到自己的发展模式提供了必要思路和智力支持。分析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前提和基础,也是深入研究整个人类社会发展的必要途径。第3章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现状及困境3.1 京津冀交通发展现状京津冀地区占地21.6万平方公里,共有人口11205万。超过7.46万亿元的生产总值占据了整个国家10%的经

25、济总量,经济水平有了很大提升。经济发展起来了,交通水平也有了很大提升,增加了多项基础设施建设。公路方面,新建11条国道,从北京出发,辐射津冀各地。同时,京台高速公路北京段开通,打通了与河北段之间的障碍。铁路方面,高铁上主要建成京沪高铁和京广高铁,城际铁路进一步完善了京津城际,经过加速发展期,铁路里程超过8600公里。航空方面,京津冀区域现有已建成的机场12座、在建的机场1座。现有6座属于北京,2座属于天津,5座属于河北。其中首都国际机场运输量巨大。北京新机场预计2019年建成,不断提升京津冀地区国际航空门户功能,缓解首都国际机场运输压力。港口方面,天津和河北的沿海运输港口是我国重要的煤炭输出基

26、地 。区域一体化的智能交通服务也有了很大发展。截至2017年2月,仅北京地区ETC用户就达到284万,天津和河北地区的电子智能交通也在进一步推动。共有39条城际公交线路(含常规公交线路,公交专线等)已从市区开通到燕郊,三河,泸州,廊坊等地,月旅客吞吐量突破1100万人次。省际客运专线已有300多条线路通过北京,并可通往河北省和天津市的各县。货运发展水平突出,在该地区发挥了示范作用。3.1.1 京津冀陆路交通运输发展趋势从表3-1可以看出,在公路客运方面,京津冀三地包括地区总的公路客运需求量是逐渐下降的,三地间差距逐渐变小,但北京的年公路客运需求量是最高的。在铁路客运方面,京津冀三地包括总的铁路

27、客运需求量是逐渐上升的,同时北京的年铁路客运需求量仍然是最高的。从表3-2可以看出,在公路货运方面,北京和河北的公路货运需求量呈下降趋势,天津和京津冀区域总的公路货运需求量呈上升趋势。在铁路货运方面,北京、河北和三地总的铁路货运需求量呈下降趋势,天津的铁路货运需求量逐年上升。从数据看出近七年,河北省的铁路货物量超过北京和天津,北京铁路的客运量逐年增加,而货运量逐年减少,说明京津冀三地的铁路分工逐渐分化。河北省区域面积较大,而且拥有黄骅、秦皇岛这样的主要货物输出港,故而铁路货物量非常大。因此京津冀三地重新定位铁路功能时,河北省应该重点提升货运能力。而从客运方面来讲,三地始终有着较高的铁路客运量,

28、说明京津冀地区客运需求量大,因此需要加强交通服务设施的建设。七年来,河北省铁路发展迅速,铁路运营里程大幅度增加,而京津铁路里程建设已逐步达到饱和。由于京津冀地区联系日趋紧密,打造公路交通也是发展京津冀陆路交通的重要着力点。与铁路运输不同,京津冀公路客运量逐年下降,这也由于公路交通建设不畅通,人们对于交通的需求转移到发展得更好的交通方式。河北省由于面积优势,公路里程远超京津地区,担负着更多地公路货物运输压力。但北京市不仅是首都,还是北方主要客运枢纽,所以公路客运量巨大。3.1.2 京津冀航空发展现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等交流更为密切,对航空运输的需求大大提升,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大力发展

29、航空交通运输业,京津冀地区也因此收益。截止到2018年,京津冀地区现有已建成的机场12座、在建的机场1座。现有6座属于北京,2座属于天津,5座属于河北。其中军用机场有北京沙河机场、北京西郊机场、北京八达岭机场3座,天津塘沽机场属于农牧航空定点站。本文主要针对民航机场,因此着重分析介绍京津冀其余的9座机场。(见表3-3)北京新机场已于2016年开工建设,目前已有航站楼建筑完工,虽然最终的命名暂未确定,但其地位却不容忽视,它将经历1000多天在2019年建成投入使用后将是超大型国际航空综合交通枢纽,为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忧解难,同时促进雄安新区发展。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和天津滨海国际机场是除北京新机场之

30、外目前等级最高的机场中的顶梁柱,但由于皆建成早于1960年,其次是石家庄正定国际机场,建成时间也是在20世纪90年代,所以面对新的航空需求和地区发展,现有的机场格局有些力不从心。2000年以来,由于国家加大了扶持力度,京津冀地区机场数量有了较大提升,但河北航空业发展只是重视机场数量,而忽略了机场质量,使得河北航空业竞争力不强。3.2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3.2.1 陆路交通“断头路”现象严重在河北与北京、天津陆路对接的一些地方,因为施工时间不同步、标准也不统一,目前依然存在着“断头路”与“瓶颈路”问题,这些城市、城乡之间缺乏顺畅的交通通道,或者修建的道路满足不了交通需求,从而形成交通“瓶颈

31、”。对于如何将京津冀之间的“断头路”打通,三地都提出将打通“断头路”、拓宽“瓶颈路”作为建设的重中之重。截至目前,北京市存在的“断头路”经过努力,只剩京秦高速和首都地区环线高速公路了。除这两个加速建设中的项目外,三地之间仍有合计2300公里的“断头路”和“瓶颈路”。例如:河北省三河市,于北京相连通的交通需求较大,节假日的交通拥堵更为严重。三河市为解决这一问题虽然已修建多条道路,但是与北京的对接却难以实现,很多变成了“断头路”,难以满足现阶段交通需求,而距此不远的京秦高速也迟迟未能开通。如果京秦高速开通,对于缓解三河市居民进京的交通压力,必然会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从更大层面上看,也实现了北京与天津

32、北、唐山和秦皇岛三地的直接连通,对于更好地发挥秦皇岛和唐山的港口优势,包括天津港,具有重大的意义。 3.2.2 三地航空资源配置不合理旅客吞吐量首位度是根据对城市首位度的概念的运用得来的,就是将城市首位度中的城市人口规模替换成旅客吞吐量(见表3-4)。由表3-4可以看出,京、津、冀三地旅客吞吐量首位度呈现下降趋势,说明由于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长年处于超负荷运转之中,运营提升能力明显不足,相对于京津冀机场群的其他机场地位不断下降。但从绝对量来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旅客吞吐量却一直保持上升的趋势,超负荷运载的问题持续加重,没有得到有效缓解。“中心外围”格局是京津冀航空发展呈现出最明显的一个特点

33、。从分量角度来看,2016年,北京首都国际机场飞机起降高达606081架次,每两架次起降之间大约只有52.03秒。相比较而言,唐山三女河机场整年仅实现飞机起降2986架次,每两架次起降之间大约2.93小时,两者差距十分显著。从总量角度看,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分别占据了京津冀8座机场的75.30%和86.27%的旅客吞吐量和货邮吞吐量总和。这反映出在航空运输方面, 京、津、冀三地的资源利用程度显然存在巨大差异,并未实现良好地分工合作,导致三地航空资源严重浪费。北京首都国际机场因为常年超负荷运转,在安全维护方面需要花费高昂的成本;而其他机场的吞吐量却因常年未达到既定阈值,大量的航空资源处于闲置状态。所

34、以对京津冀区域内部机场资源进行整合,对于有效提升三地机场的使用效率,降低航空资源浪费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3.2.3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滞后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表明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基本框架为“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11与之相对应,一个多层次、高效率、优势互补的综合交通网络布局体系必不可少。然而,从京津冀区域交通发展现状来看,综合交通网络布局尚未成熟,缺乏足够的综合交通枢纽来连通三地交通。虽然北京、天津两大城市交通网络布局较为完善,但河北各地的交通网络系统性和覆盖率较低,这样的交通网络布局难以实现京津冀区域核心城市对于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由于过分以北京为中心,并且首都环线高速公路尚未

35、建成,与北京无关的客货流量也需要在此中转,导致大量客货运车辆需要穿越北京城区,造成运输成本增加,加重了北京道路的运输压力。也就是说,京津冀城市综合交通呈现扁平化发展的趋势。一方面,天津、唐山和秦皇岛具有明显的港口优势,但是在现状交通布局来看,天津港却没有与唐山港、曹妃甸港和秦皇岛港口形成有效的联动和优势互补,同时也没有充分发挥各自港口优势的其他交通规划。另一方面,区域内城市交通布局各自为阵,千篇一律,缺乏互通性、互补性和宏观的布局思路,使得城市虽然交通设施相对齐全,但却没有因地制宜充分发挥自身交通优势,劣势也难以补足,呈现出一种扁平化态势,难以推动京津冀区域的协同发展。3.2.4 三地间智能交

36、通发展悬殊“十二五”期间,智能交通的建设已渗透到北京的交通运营管理和服务的各个方面,为精细化交通管理和精细化服务提供了有力支撑。同时建设交通大数据中心为20多家公司提供数据共享服务。17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水平大幅提高,道路管理、行政管理、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都基本实现信息化,有统一平台安排工作。相对于北京智能交通的快速发展,天津和河北进展就十分缓慢,仅在交通一卡通和ETC系统的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在构建京津冀区域交通大数据体系方面,远远落后于北京,从而影响了京津冀三地交通运输服务的一体化。京津冀地区目前没有一个信息和技术共享平台,在大数据时代,有用的信息却难以沟通,难以互相充分利用,对于

37、京津冀地区的智能交通发展有很大的不利影响。第4章 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困境的原因4.1 地方利益驱使“各自为政”始终是京津冀三地政府在交通一体化建设中面对的重要障碍,行政区域的分割,且经济发展和增长水平不平衡的,发展过程中受地方利益驱使,难以得到整合。北京市和天津市作为我国首都和一个直辖市,享有河北省难以得到的政策和行政资源。不平衡的经济增长的直接导致区域内行政协调不便,使得交通设施投资高低不一,交通一体化发展便会困难重重。在各自行政区域内对交通建设的投入水平不一,导致三地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难以实现统一,交通一体化发展受到挑战。对于存在的交通障碍,担心自己出钱出力,最后却无法得益或收益有限。

38、例如“断头路”问题,即使资金比较充足,仍然缺乏解决问题的热情和主观上的动力,怕承担风险和责任,致使区域间长期存在交通壁垒。三地为了各自地方的利益,缺乏统筹意识和责任意识,导致交通一体化发展进程遇到很多困难都不能及时解决。 4.2 缺乏统一规划平台虽然国家统一成立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小组,但是只是在政策和意识层面加以明确,实际操作过程中进行指导还存在问题,没有形成一个真正的统一规划平台。除了三地各自的政府外,中央政府也在对京津冀的协同发展出谋划策。由此一来,在交通建设上难以形成有效的一直政策。虽然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一个战略目标,但是迫切需要一个纵览全局的规划平台来深入领导指挥这项事

39、业,安排各项细致的工作。在航空方面,机场建设时三地未能进行有效的沟通与协同,使得各地机场互补不足。京津冀区域交通规划平台,应是以信息交流和共享为主的统一管理模式,同时,在政策和资源上也应做到互惠互利,多方共赢。目前,尤其是对于缺乏政策和资金优势的河北省来说,当务之急就是要建立统一规划的信息平台,与京津两地共享信息与资源。建立统一的信息规划平台,能够有效促进三个地区的信息互动与往来。尤其是在政策和投资、融资上的分享,能够帮助河北省更加快速的自我发展,加速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之中。4.3 各地交通政策缺乏联系由于三地不同的行政区划,以及缺乏统一规划的思想高度,使得京津冀三地制定相关交通政策时,没有从

40、大局出发,且缺乏沟通。三地制定出来的交通政策都只是基于自身的背景及优惠政策,而没有站在京津冀一体化的高度制定政策,使得各地交通政策之间缺乏联系。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中因为这一原因,出现了很多问题,也使得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出现了发展困境。比如全国交通“一卡通”项目,住建部有一套标准,后来交通运输部门又提出了另一套标准。这样一来国家就存在了两种不同的标准,却没有一个机构来规定哪一个地方该用哪一套标准,每个城市根据自己的利益需求和发展需要选择不一。包括京津冀地区也是如此,并没有因为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要求,而加强政策沟通,确定统一的标准,导致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难以深入推进。4.4 三地资金投入力度不

41、够北京作为首都,急需缓解巨大的交通压力,因此应该在天津和河北边界建立重要的交通枢纽,逐步缓解北京的交通压力。尽管北京市急需大量的资金投入,但北京市做的力度仍不大。京津冀地区的政府交通投资在全国各个区域内,无论是总量还是质量均未达到预想状态。从交通投资的总量上看,京津冀地区虽然在近年来一直持上升趋势,但与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发达地区相比,仍然落后;从结构上看,北京市的交通投资远超过天津市和河北省,三地发展不均衡,显然不能满足当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迫切需要。(见表4-1)特别是智能交通的发展,科学技术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虽然京津冀三地的投资力度和投资结构都存在问题,但北京的资金投入是三地中最多的,有

42、相应的资金支持北京的智能交通也是三地中发展的最快速的。正因为三地资金投入的差距,导致了三地交通领域新技术发展的差距。第5章 提升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效果的对策5.1 把握交通一体化发展方向从宏观层面来看,京津冀协同发展不仅仅是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还对推动环渤海地区整体发展,乃至辐射北方地区、甚至带动全国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所以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必须站在一定的高度,有一个统一的发展方向,不能只从单一方面出发,而是要与全国交通有机联系起来,与总体布局相融合,按照全国交通一体化示范区的标准进行统一。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必不可少,安排交通硬件设施建设,规划顶层设

43、计方案、实现合理资源调配,都要从这一要求出发。突破行政界限,交通规划体现大局思维。同一标准、同一期限是项目实施的硬性要求,做到同步推进、同时投入使用,从第一步开始就把好关,实现规模效益。5.2 构建统一交通规划平台在信息化的时代,交通的发展离不开数据和网络的大力支持,交通一体化更是要依托于信息化的发展成果实现区域内的最大连通。GPS、EDI、GIS 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以及客流、物流等信息联动发布,使得信息快速传播得到利用,形成高效、可靠地区域交通管理硬件、软件信息平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必须要用长足发展事务眼光,吸收优秀经验,提高检测标准和对自身要求,从宏观角度出发加强三地的交流与合作,

44、逐步实现信息共享。逐步降低三地信息沟通和交通运输成本,是构建统一交通规划平台的短期目标,最终是为实现交通一体化。首先建立协调的的工作平台。要逐步建立定期会议和探索机制。在京津冀国家重点区域项目中,我们必须从源头入手,实现布局规划和技术标准的整体吸收和衔接。其次统一技术标准。在实践中,有必要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硬件和软件标准担保实施。特别是在软件技术标准方面,由于它是一个具有操作性的技术要素,因此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在通信时必须保持统一。5.3 构建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首先集中应用最新科技成果,使交通运输充分体现绿色、智能的理念。另一个就是综合性,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交通体系,如

45、不能实现城市与城市间的互相补足,就称不上综合交通体系。例如北京新机场的意义在于破解北京地区航空硬件能力饱和,但如果仅靠即将投运营的北京新机场,而不构建京、津、冀现代立体综合交通体系,那将难以发挥北京新机场的真正作用,而是成为下一个不堪重负的首都国际机场。疏解首都交通压力,主要是疏解首都过度的交通枢纽的功能,提升其他城市交通中心的地位是关键所在。天津是首选,距离北京仅120公里,地理优势明显,可以为京津冀区域乃至更大的区域,提供陆海空联运服务。所以应该树立起天津的中心地位,完善天津的对外通道,发挥其在京津冀区域交通运输网络格局中的重要作用。其次是河北省会石家庄。石家庄一直是重要的铁路枢纽,是京津

46、冀区域对外连通重要交通节点。将石家庄发展成为新的交通枢纽,建立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之间的联系,更有利于实现互联互通。5.4 改革投资模式从国家层面,必须设立专门的京津冀投资融资领导小组,加强对京津冀地区的资金投入和政策支持,保证每一分钱对京津冀交通建设的作用,对纳税人负责。对京津冀三地而言,交通投资量和质都是交通一体化的重要步骤和先发环节。同时,不能只依靠国家的资金支持,必须改变当前的投资模式和融资模式,发展新的融资模式,为资金注入新的活力。拓宽新的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筹资,缓解国家财政压力。应该从以往的以来国家的资金支持,转向面向广大的社会。在以前,投资主体知识单一的国家和政府部门,目前应该逐

47、渐转向国家、政府、企业及个人的多元化投资主体模式。完善交通资本信用评价和资金保障制度。在资本密集型的交通产业中,融资是推动交通建设的重要力量,因此改善融资模式始终是其重要一环。要保障资本的有效供给,必须让交通市场面向广大的社会乃至国际,面向更多地投资主体。结 论本文从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国家重大战略要求出发,从京津冀地区的公路、铁路、航空三个方面中,总结出当前京津冀交通一体化进程中的特点和问题,并找出京津冀地区在交通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的困境,最后从整体方向、规划平台、现代综合体系和资金投资四个角度提出推进交通一体化的对策建议。本研究以区域协调发展理论与区域一体化理论为依据,利用京津冀交通历年的统计

48、数据和颁布的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相关政策,全面深入地剖析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的差距和差距带来的交通水平差异,以及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有影响的各方因素,得出以下结论:统一把握京津冀交通发展方向。为推动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必须按照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协商制定统一交通规划。(2)构建统一的交通规划平台。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必须要用长足发展事务眼光,吸收优秀经验,提高检测标准和对自身要求,从宏观角度出发加强三地的交流与合作,逐步实现信息共享。(3)多中心发展,构建立体综合交通体系。疏解首都交通压力,主要是疏解首都过度的交通枢纽的功能,提升其他城市交通中心的地位是关键所在。(4)改革投资模

49、式。不能只依靠国家的资金支持,必须改变当前的投资模式和融资模式,发展新的融资模式,为资金注入新的活力。拓宽新的融资渠道,实现多元化筹资,缓解国家财政压力。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大量的最新的数据,从各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比较,从而分析出三地的差距,找到三地不同的发展目标。同时收集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历年政策,按照国家层面和地方层面对政策进行梳理,更加清楚京津冀交通一体化的发展进程。利用城市首位度的延伸,对机场利用程度进行比较。由于作者研究水平及能力有限,对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所进行的研究还有不足之处,推进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发展的对策方面有很多可以完善的内容,缺乏对绿色交通的展开。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将继续用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完善本课题,为京津冀交通发展做出贡献。参考文献才国伟,张学志.政府层级错配与政府效率研究J. 经济管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