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顶油藏研究现状以及开发机理_第1页
气顶油藏研究现状以及开发机理_第2页
气顶油藏研究现状以及开发机理_第3页
气顶油藏研究现状以及开发机理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气顶油藏研究现状以及开发机理    周瑜一、国内外气顶油藏的分类气顶油藏是特殊油气藏中的一种,通常是用来表述那些构造顶部有共存的气相烃类而构造底部有与水体处于同一压力平衡下的油藏。在俄罗斯,称其为气油藏,在西方则为气顶油藏或气帽油藏,在我国一般笼统称其为气顶油藏。气顶油藏由于其复杂性以及多样性,在分类的时候,通常按照不同气顶油藏的特点和性质进行分类,如含气区相对体积、气顶覆盖含油带的宽度、气顶与油环的关系以及过按相态和组成分类等等多种分类方法。在我国,对于不同油藏由于工作性质或研究目的的不同常常有多种分类方法,但常见的有三种,即石油地质法、油藏开

2、发地质法和油气田开发方地质法。为了研究方便,根据气顶油藏不同性质又可进行细分。(一)按油藏构造形态分类:块状油气藏、层状油气藏、复杂油气藏、断块型油气藏;(二)按油藏内烃类流体特性分类:稠油油藏、稀油油藏、挥发油藏;(三)按气顶气体组分分类:常规气顶油气藏、凝析气顶油气藏、湿气顶油气藏;(四)按气体与油区体积比分类:以气驱为主、油气两者驱动能量相当、气驱能量不强;(五)按油气藏的岩性、物性以及储层渗流特性归类若按渗透性划分气顶油藏,针对不同类型以碎屑沉积为主的孔隙型储层,又可进一步划分为中高渗、低渗、特低渗砂岩气顶油藏;对于受次生成岩作用或构造应力作用所形成的砂岩储层,又可进一步划分为裂缝型、

3、裂缝-孔洞型以及两者之间的裂缝-孔隙型或孔隙-裂缝型双重介质储层等气顶砂岩油藏。二、气顶油藏基本特征及应注意问题任何油藏的渗流特征和储层流体评价对其开发方案的设计都很重要,对于气顶油藏来说更是如此。首先,它在一个构造内同时有两种流体共存,即位于顶部的气藏和构造底部的油藏;而在一些气顶油藏构造底部或边部可能还存在水体。在经历上万年物理和化学变化的成藏过程中,构造内的流体正处于一种微弱的平衡中,一旦有外力作用或某一因素变化,原来的诸多平衡,如水动力平衡、热力学平衡和多组分相态平衡等,都遭到破坏并开始出现物质和能量的交换。上述影响因素通常是指油层开发,压力变化、质量传递、界面移动、相态转化、流体性质

4、变化等等。另外,因为气体所具有的压缩性和气顶油藏的特点,都指出压力的变化对气顶油藏开发效果的影响,因而投产后任何压力的变化都会引起油气相态的改变,当气顶气的组分或所处储层地质构造复杂时,这种变化更为明显。这些基本特征会影响气顶油藏的整个开发过程,其中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需要我们反复研究。从历来的开发实践经验中,我们需要注意以下4个问题:多相渗流特征和机制,油气界面的移动方向、速度问题,开发过程中面临的气锥或底水锥进问题中成锥的渗流特征、锥进的规模大小、突破时间以及临界流量问题;开发方式问题。三、国内外气顶油藏开发方式由上述可知,气顶油藏中的气区和油区由于二者是处于同一压力系统之下,开发后,任何

5、一方的变化都将影响到另一方。因此无论是先进行采气还是先进行采油,都会破坏原有的平衡,造成油气界面发生移动并引起油气之间的相互驱替,在实际生产上表现为油气互窜并产生剩余油,造成原油可采储量的损失。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及时注意油气界面移动问题,对降低或避免油侵现象或气窜程度有着深远意义。根据以往和研究结果,气顶油藏主要开发原则、方法和程序如下:(一)气顶油藏开发原则气顶油藏由于其复杂性,人们对其进行了长时间的研究,掌握了气顶油藏的开发的一般原则:1.油层部分先于气顶开发2.油区开采以人工水驱为主3.尽可能使油气界面保持不变4.选择与气顶油藏的驱动能量相适应的布井方式5.针对具体油藏采用灵活的完井方式

6、(二)气顶油藏开发方法由于砂岩的成层特性和砂体的分隔性,在气顶油藏开发中,气顶不仅要受构造作用影响,还受周围岩性或砂体的控制。而在制定开发方案过程中,又要依据目标油藏的实际特点和市场需求、经济状况、技术指标等来综合考虑。目前,国内外研究结果表明,气顶油藏开发的方法主要有以下五种:1.以气顶的弹性膨胀开发油气藏2.油气区均衡降压同时开采3.控制生产压差,保持油、气区压力平衡,封住气顶采油4.气顶注气采油的方法5.屏障注水隔离开采(三)气顶油藏开采程序目前普遍接受的气顶油藏开采程序有以下几种:只采油不采气只采气不采油先采油后采气先采气后采油油气同采2。以上几种开发程序各有其特点和适用条件,要依据国

7、情、需求、经济状况、技术指标等来综合考虑。但为了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油气采收率,在开发方案设计时要同时考虑油气的不同影响。四、气顶油藏开发实例莫北2矿区位于准噶尔盆地,是侏罗系三工河组的气顶底水油藏,而且还是一个受断层遮挡形成的单斜油藏。自2001年开发伊始,主力区块采用排状布井,油气同采,至今累计产量达71.74万吨,采出程度10.13%。由于初期天然能量充足,单井产能较高,于2001年底产油量达到高峰,而后一路下滑,到2002年5月末时平均降幅已达44%左右;油藏原始气油比也是一路攀升。为了阻止油井气窜、并补充地层能量,矿区在2002年7月采取部分井转注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气顶气窜的趋势并弥补了地层亏空,减缓了地层压力的下降趋势。参考文献:1张朝珅等.气顶砂岩油藏开发模式m.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7:1-9.2姚约东,李相方.气顶油气田开发程序的探讨j.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