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障教育学校转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_第1页
智障教育学校转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_第2页
智障教育学校转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_第3页
智障教育学校转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_第4页
智障教育学校转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智障教育学校转岗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摘 要:本文采用scl-90对智障教育教师进行调查发现,智障教育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尤其在抑郁、焦虑和偏执因子上的得分显著高于普通人;女性教师心理健康狀况显著高于男性教师;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存在显著差异。关键词: 智障教育 转岗教师 心理健康引言转岗教师指由普通义务教育学校、特殊教育中盲聋教育专业转岗至智障教育的教师以及社会招聘非特殊教育专业大学生。在国家第二期特殊教育提升计划中提出保证残疾少年儿童义务教育入学率的背景下,各地采取了多种措施(如新建、扩建、改建)来实现智障教育学校数量的

2、增加,而智障教育队伍除部分特殊教育专业师资之外,大多数则通过学校培养、岗位训练、转岗培训等途径来解决。智障教育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不仅影响到自身的生活质量,而且直接关系到教学质量的提升以及与教育对象的良性互动程度。所以智障教育学校教师特别是转岗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应该引起教育部门特别是智障教育学校的重视。一、调查工具、对象及数据统计1.调查工具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elf-reporting inventory),又名“90项症状表(scl-90)”,作为本次调查研究的主要测评工具。2.调查对象笔者先后向80名调查对象发放个体心理健康状况scl-90调查表,调查对象主要来自陕西省、青海省部

3、分培智教育学校,收回70份,有效问卷70份,回收率87.5%,符合回收要求。3.数据统计(1)个体调查表统计将收回的70份问卷,逐一进行统计,得出总分(90个单项自测分之和)、总均分(总分/90),以及个体因子分x= t/n (自评子项总分/项目数)。(2)群体数据统计将回收的70份调查表,应用笔者编制的scl-90心理测评统计系统软件,对个体调查数据进行统计计算,得出群体的症状分(t) 和因子分(m)(表1)。三、智障教育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对为了全面评价、准确判断智障教育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与相关人群的差异,笔者将智障教育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与全国普通人群常模、幼儿教师以

4、及小学教师加以比对、分析。1.智障教育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横向比对(1)与普通人群心理特征心理状况比对通过比对可以看出,智障教育学校教师处敌对、恐怖、精神病性指标低于常模外,其他指标均高于常模。(2)与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对笔者将该次调查结果(表1)与沈阳市幼儿园100名大班幼儿教师随机调查结果进行比对(见表2)。通过比对可以看出,智障教育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的各项指标普遍低于或接近于幼儿教师,特别在躯体、敌对方面明显好于幼儿教师,人际关系、抑郁、焦虑、偏执方面较差于幼儿教师。(3)与普通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对笔者将该次调查结果(表1)与吉林市400名中小学教师随机调查结果进行比对。通

5、过比对可以发现,智障教育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和中小学教师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在躯体、敌对、恐怖和精神性方面明显好于中小学教师,而在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偏执方面则差于中小学教师。2.智障教育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纵向比对(1)不同性别智障教育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对通过对受访的70人按性别分析(其中男性18人,女性52人),从中可以看出在智障教育教师中,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明显好于男性,而且女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指标均在平均数以下,男性的心理健康状况各项指标均在平均数以上,这样的结果在调查以前是没有想到的。(2)不同年龄段智障教育学校教师心理健康状况比对通过对受访的70人按不同年龄段分析(其中 3

6、0岁以下23人,31-40岁29人,40岁以上18人),从中可以看出,智障教育学校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随年龄的增长而恶化。特别是51岁以上教师的心理健康状况尤为严重,如躯体、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郁郁、焦虑等均明显高于平均值,更高于30岁以下教师的三分之一左右,调查发现不同年龄段的教师在敌对、恐怖、偏执和精神病性等方面不存在明显差异。四、讨论与分析通过和不同类型的人群比较以及对智障教育学校教师中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人群的比较发现,智障教育学校教师(特别是从其它岗位转到智障教育岗位的年龄较大的教师)在强迫、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等四个方面的健康状况比较突出,结合日常教学实践,分析如下。1.强迫

7、症状特殊教育学校教师大部分一辈子就在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岗位上从事固定的工作,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有些潜移默化的习惯可能成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现象,甚至发展成为职业强迫症。长期下去无法把工作和生活完全区分,如这种心理状态不能得到及时调节,一部分人便渐渐呈现出职业“病态”。2.人际关系敏感由于智障教育领域圈子小,人员流动少,学校内部的矛盾极易显现,教师与领导、领导与领导、教师与教师之间结下的恩怨,一时难以化解,靠其自身解决又无能为力,所以导致人际关系敏感;另外由于智障教育学校办学相对封闭,教学管理相对独立,接触的家长及社会相对简单,教师的知识面相对偏窄,凡此种种,导致智障教育教师在社会上

8、朋友少,人际关系简单、敏感。3.抑郁从评价体系上说,由于智障教育系统缺乏有效的、符合自身实际的评估系统,工作中独具匠心的创造性工作者与无所用心的南郭先生区别不大,前者心理失衡,后者不以为然。特别是职称评定、晋级时将智障教育学校教师和普教教师放在一起评比,其成果“难以启齿”,其教材“难拿出手”,其结果可想而知。4.焦虑智障教育学校教师长期面对特殊的教育对象,师生间缺乏良好的心理互融度。智障学生的教学更是对教师信心、耐心、爱心、意志力的一种考验。对于残疾儿童教学的艰难程度,常人是无法想象的。就教育岗位来看,智障教育学校教师在某些方面比普通教育教师付出的更多,但其得到的则不成比例,很多教师特别是从其

9、它岗位转岗到智障教育岗位的教师觉得自己是一无所得、一事无成。另外,智障教育学校有些教师的质量观、教育观相对模糊,对自己的工作不知所云,以至于产生难以排除的困惑和焦虑。水尝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击则生灵光。任何一个领域,同行之间的学习、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而智障教育学校教师之间缺乏相互交流的感知和见解,缺乏在讨论过程中的各抒己见,难免造成自我封闭、固步自封、唯我独尊的偏执心理。教育部门特别是智障教育学校,要重视教师特别是转岗教师心理健康的培训和疏导,并通过各种形式丰富多彩的活动,提升教师的心理健康程度和职业幸福指数,进而提升智障教育的水平。参考文献1 秦梅清:吉林市中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东北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62张磊:天津市中小学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