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八单元 克和千克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初次学习质量单位。它的主要内容有:认识克和千克、解决问题。其中“克和千克的认识”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克与千克是比较抽象的知识,必须依靠学生的体验去感知知识,为了便于学生理解,教材注意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实际操作活动进行感知。“解决问题”则注重对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增加学生对克和千克的感性认识并联系实际,使学生初步体验克和千克在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常用长度单位和时间单位的基础上,来学习常用的质量单位。二年级学生以具体形象思维为特点,需要在操作中充分地感知,并逐步达到完善。同时,这部分内容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是学生身边的数
2、学,它的实践性比较强,不仅是学生今后学习的重要基础,也为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创造了条件。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已有经验,建立在操作的基础上,提供与学生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材料,为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特别注意让学生亲身体会,感受克与千克的不同,帮助学生建立质量观念,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认识生活中常见的秤并在实践活动中感知1克、1千克的物体有多重,了解克、千克的实际意义及1千克1000克。数学思考: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渗透数学模型思想。问题解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会根据具体物体选择恰当的质量单位,培养应用能力。情感态度:在实践活动中,
3、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和实际解决问题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教学重点:1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知道1千克=1000克2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教学难点: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第一课时:千克、克的认识。导学过程一、激趣定标(一)、体验轻重1、说一说 你身边的书本和笔,谁轻谁重? T:今天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些有关物体重量的问题。哪位同学知道重量有哪些的单位?(二)、出示课题“克与千克”,师说明g和kg分别是克与千克的国际单位符号。(三)、T: 要想准确地知道物品有多重,要用什么方法呢?1、同学们说说自己认识的秤。(课件展示秤)2、比较轻的物品用_秤称?
4、比较重的物品用_秤称?更重的的物品用_秤称?(四)、展示学习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了解用秤称物品的方法。二、自学互动,适时点拨【学习活动1:】学习内容:认识重量单位克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通过掂、称等方法探讨1克及几克的重量学习任务:l 1克有多重?1、 一个2分硬币,你觉得怎样?轻的物品用什么秤称?一个2分硬币约有_重?2、 把自己的物品让组里的小朋友掂一掂,称一称看谁说得最准确。3、 教师指导(小结): 对于很轻的物体的重量,我们就用克来作单位。T:重一些的物体比如书桌、椅子等用克作单位数字太大,我们用另一个质量单位来表示【
5、学习活动2:】学习内容:认识重量单位千克 学习方式:小组合作 通过动手操作探讨1千克及几千克的重量学习任务:l 1千克有多重?1、往盘秤上放一些有标识重量的零食,称出1千克来。2、两袋500克的盐与1克的2分硬币,你觉得怎样?要有多少个这样的2分硬币才与两袋盐一样重?每袋盐重500克,两袋盐正好多少克?两袋盐与1千克的洗衣粉的重量一样重吗?统计:1千克= 克。3、学生随便称一称, 1千克或几千克的物品。4、教师指导(小结): 比较重的物品的重量用千克作单位。三、测评(一)、李奶奶从市场里买了苹果、鸡蛋和鱼,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重 1 千克 重 2 千克 重 500 克 要求:小组讨论提出问题,
6、并汇报结果。(二)、1、说出下面的物品各重多少克。2、写出体重。( )千克 ( )千克 ( )千(三)、在( )里填上合适的单位。150( ) 4( ) 450( ) 100( )(四)、在里填上“”“”或“”。2千克2000克 5千克4900克800克1千克 2500克3千克四、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两个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大家有什么收获?知道了称量轻的物品时一般用克作单位,称量重的物品时用千克作单位。还知道1千克=1000克。学生在生活中对物体的轻重已经有所体验,以此为基础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数学思维,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创设了生动有趣
7、的学习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从激活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激发探究欲望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的学习过程,从而发展数学思维与数学能力,在学习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与人交流与合作。在练习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感受1千克的重量大小,用学生熟悉的物品,使学生在活动中真正感受到1千克有多重,使知识更丰富、形象,深化对千克的认识。本课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因为活动环节比较多,再加上这种活动型的课形,学生比较兴奋,因此要注意学生的把控。课后作业:千克与克的认识练习题
8、; 一、 仔细想,我会认真填。1、量比较轻的物品的重量,常用( )做单位量比较重的物品的重量,常用( )做单位2、1个2分钱币大约重1克,1000个2分钱币约重( )3、1袋精盐重500克,( )袋精盐正好是1千克4、 1000克( )千克,1000克又叫1( )5、 5000克=( )千克 6千克=( )克 200克+800克=( &
9、#160;)克=( )千克 8600克=( )千克( )克6、填上适当的单位(千克、克) 二、我把“”、“”或“=”送回家。3千克3000克 900克1千克 2千克400克2050克6千克5999克1000克1千克 5200克5千克20克三、我能从重到轻排列。600克、1千克、
10、400克、3千克、3001克( )( )( )( ) ( ) 四、 我能算得又对又快。60千克+35千克= 40克+38克 56千克÷7= 6克×8=
11、; 52克-25克 70千克-42千克=五、我能解决生活中的数学。1、1块橡皮重5克,6块这样的橡皮重多少克? 2、 小华体重26千克,小方体重23千克,小方比小华轻多少千克? 3、小明家原来有6000克葡萄,卖了3千克,还剩多少千克? 六、数学小赛场1、苹果每个重200克桃子每个重125克肥皂每块重250克(1)( )个
12、苹果重1000克 (2)( )个桃子重1千克(3)( )块肥皂重1000个1克(4)商店便利袋最多能装5000克物体,小梦妈妈三种商品都要买,猜一猜,她会怎样买? 2、甲筐有8个西瓜,每个重6千克,乙筐有9个西瓜,每个重4千克,从甲筐拿几个西瓜放入乙筐,两筐才能同样重? 教学反思: 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回顾反思克和千克的教学过程,感到以下几个教学环节取得较好教学效果。 一、
13、以学生已有经验为基础,在生活中感受数学。 数学课程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之一。在教学的过程中我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已有的生活经验(比轻重)出发以及课前布置到超市调查物品的净含量来揭示课题,学生感到很亲切,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通过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 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但是对质量单位还是缺乏认识。质量单位
14、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教学中我采取了多种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千克的观念: 1、通过活动帮助学生建立1克和1千克的表象。如通过1个2分硬币和2袋食盐,让学生掂一掂,感知1克和1千克有多重,并通过游戏抱一抱同桌同学,来感知比1千克重的物品。 2、给学生提供实际测量物品的机会。如说明“要知道物品的轻重,可以用秤称”,让学生说说你认识哪些秤,再通过课件演示介绍一些常用的秤及认识盘秤的使用方法。再如让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称出1千克食盐,1千克的苹果,1千克的梨。&
15、#160; 3、采用估测方法。如:在学生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后,给他们提供先估测再实测(猜一猜1千克苹果、梨各有几个;估估文具盒、擦子各有几克等)的练习,让学生比较估测与实际测量所得结果的差别,让学生在修正的过程逐步建立质量单位与具体实物的关系。 4、运用对比的方法建立知识间的联系。如一手掂一袋1千克的黄豆,一手掂1个2分硬币,这样通过比较,学生对这两个单位的实际“轻重”形成较鲜明的表象,也容易掌握单位间的关系。 三、引导学生在体验中建构概
16、念 体验学习,就是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实践性。让学生主体参与教学的全过程,通过自身的实践活动,建构属于自己的知识体系。因此在教学中先让学生亲身感受物体都有轻、重,使学生对看不出、听不见的质量能够用手或身体的其他部位的感觉而感受到,体验并比较什么“重”,什么“轻”。再想方设法使学生亲身感受“1千克”“1克”的实际重量,进而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称出1千克的食盐、拿起1个2分硬币放在手上掂一掂,感受这1千克与1克放在手上的感觉;再联系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如:1千克苹果、梨大约有几个,1个文具盒、1个擦子大约有几克,让学生借助对苹果、梨、文具
17、盒、擦子的质量的感知,迁移到对1千克、1克重量的感受。所有的这些实践活动,不仅使学生都能较为深刻地认识质量单位“千克”和“克”,并在学习知识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观察、想象、交流、实验等能力。 千克和克的认识教学反思一、在生活情景中发现知识课前,让学生深入社会生活到超市调查关于“克和千克”方面的信息。通过实践,学生了解了很多商品上都标有质量,如50克、100克、450克、500克、1000克等,知道了克和千克之间的进率,还知道了轻的东西是用克来做单位的,重的东西是用千克来作单位的。二
18、、在动手体验中感受知识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建立1克的概念时,让学生掂一掂一个1角的硬币,充分感受1克的重量,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加深了对克的印象。在建立1千克的概念时,我把内容分层细化,让学生亲手掂一掂一块月饼50克,一袋盐350克、两袋白糖、1000克。通过掂一掂、比一比、说一说系列活动,充分感受100克、500克、两个500克(1000克)的实际重量。三、在实践操作中升华知识为了有机地把教学内容与生活中物品的质量建立联系,把抽象的质量单位更形象具体化。我让学生将水果、书包、数学书、铅笔盒,先估一估有多重,再用秤称一称验证估计的是否正确。
19、学生通过这些操作,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在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地位凸现了,真正亲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在自主学习、自主活动的乐趣中升华了对克和千克的理解。学生学得主动、学得开心,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四、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享受学习的乐趣新课程的新理念之一,就是要让学生的学习方式产生实质性的变化,提倡自主、探索与合作的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在教学中我们采用小组合作实践(如称一称)、合作验证(验证估测的结果)、合作交流(统一估测的意见)的方式,给学生创造了自主探索的课堂教学环境,学生们都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到观察、猜想、操作、讨论、验证交流之中。克与千克的认
20、识教学反思 本课时的教学是基于学生在已经掌握比较轻与重的方法后,对重量单位的初步认识。学生也是第一次接触有关质量的概念。通过对教材以及教参的学习,了解班中学生的学情后以及学校器具的准备情况后,我定下了以下目标:1、认识质量单位克、千克,能正确读出称的刻度。2、通过垫一掂,找一找、抱一抱等活动建立克与千克的量感。3、通过实物,丰富对克和千克的感觉,培养估测物体轻重的意识,逐步提高估测能力。通过教学以及学生的反馈情况,我的总体感觉如下1、以学生身边的情境引入,让学生感知质量单位就在我们身边,以学生昨天体检时称体重为切入口,不仅引出在生活中,经常使用称来计量物品的质量。还让学生互相说一说体重,抱一抱
21、感知对方后多重,巩固比较重的物体时常用“千克”作单位这一发现。通过这一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质量的存在。2、以多种形式感知,让学生建立量感。为了能够让学生建立克与千克的量感,我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枚2分硬币,让孩子们掂一掂,闭上眼睛感受一下,还准备了很多小东西,如小橡皮、回形针、双色片,在听的过程中建立量感;带来了酸奶、喜蛋等让孩子们在寻找角落中的重量;也在学生得出比较轻的物体用克作单位,比较重的物体时,用千克作单位后,让学生找一找身边那些物体可以用克作单位,哪些物体可以用千克作单位中建立量感;让学生互相抱一抱,体验二十几三十几千克是多重等各种不同的形式体验克与千克的不同。3、过于急躁,
22、没有很好利用资源。学习盘秤后,读出三个人的重量时,可以利用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这样更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也会更加有兴趣。在互相说一说体重再抱一抱的环节中,可以在抱一抱之前先估一估对方的体重,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以及提高估测意识。克与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用活教材,诱发学习的动机教材出现给我们是一个静态的知识,它所创设的情境有些离本地同学的生活实际较远。在备课时,教师要吃透教材的编写意图,发明性地使用教材,创设同学熟悉的生活情境和问题情境。找准“知识的最近生长区”,诱发同学学习的内在动力。在本节课中,我先让同学交流平时购物中的一些发现,同学学会了认识商品的质量标注,从而感受到
23、克和千克的知识是真实的、亲切的,就在我们的生活中,为同学学数学建立了充分的信心。二、为学生提供“做数学”的机会在本节课中,我充沛地给同学提供了“做数学”的机会,让同学积极、主动地去建构知识。同学通过掂一掂、猜一猜、称一称的活动,形成了克和千克的表象认识,然后又充沛地去掂量、去感受并例举了生活中许多大约重1克的物品。同学通过大量的操作:称一称2分硬币、数学书、1千克重的食盐、书包等,对克与千克的质量观念是越来越清晰,越来越深刻。同学由最初的表象“克很轻”、“1千克有点重”逐步发展到用弹簧称称物品、估测物品、认识物品的质量,这些生活中的数学不是由教师教的,而是小朋友们自身体验到的,并形成了一定的技
24、能,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三、拓宽学生体验的自由空间同学们对克和千克的认识假如仅仅停留在“1个2分硬币重1克”、“两袋盐重1千克”的认识上,是远远不够的。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同学学习的潜能,调动多种感官积极参与,拓宽同学的体验空间。在本节课中,同学称了2分硬币,又称了数学书、文具盒等缺乏1千克重的物品,接着又分小组称了称超越1千克重的物品。在小组活动中,同学们分工合作,有的同学换物品,有的同学看指针,活生生的一幅“购物局面”得到了再现。更可喜的是,在交流知识的过程中,在思维的碰撞中,同学们体会到同是1千克重的物品,有的体积大,有的体积小,从而拓宽了学生体验的空间。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在实
25、践中感知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师生共同努力,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学生进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二、在体验中建构体验是由身体活动和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
26、,体验让学习进入生命领域。因为有了体验,知识的学习已不再仅仅局限于认知与理性范畴,它已扩展到情感、生命和人格等领域,从而使学习过程不再仅仅是知识增长的过程,而且是身心、人格健全和发展的过程。数学学习的体验性是现代学习方式的一个突出特征。传统教学中认识质量单位,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单位的换算上,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记忆的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学完质量单位后,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西瓜重3克,一个鸡蛋重50千克,王老师的体重是60克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严重脱节。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总经理聘用合同签订与授权
- 休闲度假房产打印身心放松
- 商业建筑砌墙施工合同
- 农村宅基地租赁协议模板
- 航空客服招聘合同模板
- 农业园区机耕道修建协议
- 防噪音卷帘门安装合同样本
- JJJ景区餐饮店投标方案
- 服装设计教师招聘协议
- 教育机构加班安排细则
- 2025年北京探矿工程研究所招聘高校应届毕业生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2030年中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 宜宾天原5万吨氯化法钛白粉环评报告
- 创意写作与文学欣赏
- 糖果行业大数据分析-洞察分析
- 名画中的瘟疫史知到智慧树章节测试课后答案2024年秋上海健康医学院
- 高空伐树作业施工方案
- 新媒体用户行为研究-洞察分析
- 新建二级加油站项目投资立项可行性分析报告
- 湖北省荆门市(2024年-2025年小学六年级语文)统编版质量测试(上学期)试卷及答案
- 2025版国家开放大学法学本科《知识产权法》期末纸质考试总题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