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大题临五班_第1页
皮肤病大题临五班_第2页
皮肤病大题临五班_第3页
皮肤病大题临五班_第4页
皮肤病大题临五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点2【大题】黑体下划线为考过【P14】大题 【皮肤的生理功能】1.屏障功能:免受外界有害因素损伤;防止体内水分,电解质及营养物质丢失 2.吸收功能:3途径:角质层(主要途径);毛囊皮脂腺;汗管3.感觉功能:单一感觉和复合感觉 4.分泌和排泄功能 :通过汗腺和皮脂腺完成 5.体温调节功能:既可感受外界环境变化;又可接受中枢信息对体温进行调节6.代谢功能 :与其他器官相比,具有特殊性 7.免疫功能:皮肤免疫系统和其他免疫系统作用,维持皮肤微环境和机体内环境的稳定【P17】大题 【皮肤的免疫系统细胞种类】细胞种类角质形成细胞朗格汉斯细胞淋巴细胞内皮细胞肥大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真皮树枝状细胞分布部

2、位表皮表皮真皮真皮血管真皮乳头血管周围真皮浅层真皮真皮主要功能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参与抗原递呈抗原递呈,合成分泌细胞因子,免疫监视等介导免疫应答分泌细胞因子,参与炎症反应,组织修复等I型超敏反应创伤修复,防止微生物入侵参与维持皮肤免疫系统的自稳可能是表皮朗格汉斯细胞的前身【P21】大题 【论述十种继发性皮损】(1) 【糜烂erosion】 局限性表皮或粘膜上皮缺损形成的红色湿润创面,常由水疱,脓疱破裂或浸渍处表皮脱落所致。因损害较表浅,预后一般不留瘢痕。(2) 【溃疡ulcer】 局限性皮肤或粘膜缺损形成的创面,可深达真皮或更深位置;可由感染,损伤,肿瘤,血管炎等引起;其基底部常有坏死组织附着,

3、边缘可陡直,倾斜或高于周围皮肤。因损害常破坏基底层细胞,故愈合较慢且愈后可留有瘢痕(3) 【鳞屑scale】为干燥或油腻的角质细胞的层状堆积,由表皮细胞形成过快或正常角化过程受到干扰所致;鳞屑的大小,厚薄,形态不一,可呈糠秕状(如花斑糠疹),蛎壳状(如银屑病)或大片状(剥脱性皮炎)(4) 【浸渍maceration】皮肤的角质层吸收较多水分导致表皮变软变白;常见于长时间浸水或处于潮湿状态下的皮肤部位,如湿敷较久,指趾缝等皮肤皱褶处;摩擦后表皮易脱落而露出糜烂面,容易继发感染。(5) 【裂隙 fissure】也称皲裂,线状的皮肤裂口,深达真皮,常因皮肤炎症,角质层增厚或皮肤干燥导致皮肤弹性降低,

4、脆性降低,牵拉后引起。好发于掌跖,指趾,口角部位(6) 【瘢痕scar】真皮或深部组织损伤或病变后,由新生结缔组织增生修复而成。可分为增生型和萎缩型两种;前者为隆起的表面光滑的无毛发的索状或形状不规则的暗红色略硬斑块(见于烧伤性瘢痕及瘢痕疙瘩);后者较正常皮肤略凹陷,表皮变薄,皮肤光滑,局部血管扩张(红斑狼疮,陈旧性瘢痕等)(7) 【萎缩atrophy】为皮肤的退行性变,可发生于表皮,真皮及皮下组织。因表皮厚度或真皮和皮下结缔组织减少所致。1.表皮萎缩:皮肤变薄,半透明,表面有细皱纹呈羊皮纸样,正常皮沟变浅或消失;2.真皮萎缩:局部皮肤凹陷,表皮纹理可正常,毛发可能变细或消失;皮下组织萎缩:明

5、显凹陷(8) 【痂crust】由皮损中的浆液,脓液,血液与脱落组织,药物等混合干涸后凝结而成;痂可薄可厚,质地柔软或脆硬,附着于创面。根据成分不同,可呈淡黄色(浆液型)、黄绿色(脓性)、暗红或黑褐色(血性)或因混杂药物而成不同颜色(9) 【抓痕excoriation】也称表皮剥脱;为线状或点状的表皮或深达真皮浅层的剥脱性缺损,常由机械性损伤所致,如搔抓、划破或摩擦。皮损表面可有渗出,血痂和脱屑,若损伤较浅,则愈合后不留瘢痕(10) 【苔藓样变lichenification】因反复搔抓,不断摩擦导致的皮肤局限性粗糙增厚。表现为皮嵴隆起,皮沟加深,皮损界限清晰。见于慢性瘙痒性皮肤病(如慢性单纯性苔

6、藓,慢性湿疹等),常伴剧痒【P25】大题 【尼氏征定义及检查方法】【定义】尼氏征又称棘层松解征,是某些皮肤病(如天疱疮)发生棘层松解时的触诊表现;【检查方法及阳性体征】1.手指推压水疱一侧,水疱沿推压方向移动;2.手指轻压疱顶,疱液向四周移动3. 稍用力在外观正常皮肤上推擦,表皮即剥离4.牵扯已破损的水疱壁时,可见水疱周边的外观正常皮肤一同剥离【P26】【大题】皮肤表皮病变包括几种?(下划线为考过的名解)1. 【角化过度hyperkeratosis】由于病理性改变所造成的角质层增厚;可以是相对的,也可以是绝对的;见于扁平苔藓,掌跖角化病,鱼鳞病等2. 【角化不全parakeratosis】角质

7、层内仍有残留的细胞核,常伴颗粒层变薄或消失。见于银屑病,玫瑰糠疹,汗孔角化症等。3. 【角化不良dyskeratosis】表皮或附属器个别角质形成细胞未至角质层即显示过早角化;良性疾病可见毛囊角化病,病毒感染等;恶性疾病中最常见于鳞状细胞癌,其角化不良细胞可呈同心性排列,接近中心部逐渐出现角化,称角珠。4. 【颗粒层增厚】颗粒层增厚;因细胞增生或肥大所致。5. 【棘层肥厚】表皮棘细胞层增厚,常伴有表皮突延长或增宽,一般由棘层细胞数目增多所致;由细胞体积增大所致称为假性棘层肥厚;见于银屑病及慢性皮炎等6. 【疣状增生】指表皮角化过度,颗粒层增厚,棘层肥厚和乳头状瘤样增生四种病变同时存在,表皮宛如

8、山峰林立。见于寻常疣,疣状痣等7. 【乳头瘤样增生】指真皮乳头状不规则的向上增生,往往表皮本身也出现不规则增生,使表皮呈不规则的波浪状;见于黑棘皮病,皮脂腺痣等8. 【假上皮瘤样增生】棘层高度或显著不规则肥厚,表皮突不规则延伸,可达汗腺水平以下,其间可有炎症细胞。常见于慢性肉芽肿性疾病(寻常狼疮),慢性溃疡的边缘9. 【细胞内水肿】主要指棘层细胞内发生水肿,细胞体积增大,胞质变淡。高度肿胀的细胞可呈气球状(气球样变性),若细胞膨胀破裂,邻近残留的胞膜形成许多网状中隔,最后形成多房性水疱(网状变性),见于病毒性 皮肤病,接触性皮炎10. 【细胞间水肿】细胞间液体增多,细胞间隙增宽,细胞间桥拉长而

9、清晰可见,甚似海绵,又名海绵形成;水肿严重时形成表皮内水疱(皮炎湿疹)11. 【棘层松解acantholysis】指表皮与上皮细胞间失去粘连,呈松解状态,导致表皮内裂隙或水疱(天疱疮,毛囊角化病等)12. 【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基底细胞空泡化和崩解,重者基底层消失,使棘细胞直接与真皮接触,常伴真皮内噬黑素细胞浸润。见于扁平苔藓,红斑狼疮等13. 【kogoj微脓肿】颗粒层或棘层上部海绵形成的基础上中性粒细胞聚集成的多房性脓疱,称为。14. 【munro微脓肿】角质层内聚集的中性粒细胞形成的微脓肿(脓疱型银屑病等)15. 【Pautrier微脓肿】指表皮内或外毛根鞘淋巴样细胞聚集形成的细胞巢。见于

10、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P34】大题 【真菌检查的步骤】1. 直接涂片最简单而重要的检查方法(用于检查无菌丝或孢子,但不能确定菌种);方法:取标本置玻片上,加一滴10%KOH溶液,盖上盖玻片,在酒精灯火焰上稍微加热(溶解角质后),轻轻加压盖玻片使标本透明即可镜检。2. 墨汁图片用于检查隐球菌及其他有荚膜的孢子;方法:取一小滴墨汁与标本混合,盖上盖玻片直接镜检3. 涂片或组织切片染色:革兰氏染色白色念珠菌,孢子丝菌等;瑞氏染色组织胞浆菌;PAS染色组织切片(多数真菌被染成红色)4. 培养检查:可提高真菌检出率,并能确定菌种;方法:标本接种于葡萄糖蛋白胨琼脂培养基上,置室温或37度培养1-3周,必

11、要时可行玻片小培养协助坚定。【P42】大题 【H1受体拮抗剂的作用机理及两代药的优缺点】【作用机理】1.与组胺有相同的乙基胺结构,能与相应靶细胞争夺相应靶细胞H1受体,产生抗组胺作用对抗组胺引起的毛细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高,平滑肌收缩,呼吸道分泌增加,血压下降等效应;2.一定的抗胆碱及抗5-HT作用【两代药的优缺点】【第一代缺点】1.易透过血脑屏障导致嗜睡、乏力、困倦、头晕、注意力不集中等;2.抗胆碱作用导致粘膜干燥,排尿困难,瞳孔散大;高空作业,精细工作者和驾驶员禁用或慎用;青光眼,前列腺肥大患者也须慎用【第二代优点】1.不易透过血脑屏障不产生嗜睡或仅有轻微困倦作用;2.抗胆碱能作用小;3

12、.本组药物吸收快,作用时间较长,一般每天服用1次即可【P50】大题 【外用药的剂型种类】剂型溶液酊剂和醑剂粉剂洗剂油剂乳剂软膏糊剂硬膏凃膜剂凝胶气雾剂药物水溶液药物的酒精溶液或浸液;前者非挥发,后者挥发性干燥,保护和散热功能振荡剂:为粉剂与水的混合物植物油溶解药物或与药物混合油和水经乳化而成凡士林,单软膏或动物脂肪等作为基质的剂型含有25%-50%的固体粉末成分;半固体基质贴服于裱褙材料上药物溶于易挥发性溶剂中形成高分子化合物和有机溶剂配成药物与液化气体混合制成功能清洁,收敛作用,主要用于湿敷酒精挥发使得溶解的药物分布在皮肤表面止痒,干燥,散热,保护功能清洁,保护,润滑作用保护,润泽保护创面,

13、防止干裂的作用作用与软膏类似,但具有一定的吸水和收敛作用牢固的贴在皮肤表面,作用持久,阻止水分散失,软化皮肤,增强药物渗透性溶剂迅速挥发,在皮肤上形成薄膜可形成一层膜,无刺激性主治急性皮炎湿疹类疾病急性皮炎无糜烂和渗出的皮损,特别适用于间擦部位亚急性皮炎和湿疹亚急性,慢性皮炎慢性湿疹,慢性单纯性苔藓等,不用于急性皮炎湿疹渗出期多用于轻度渗出的亚急性皮炎湿疹;毛发部不宜用糊剂治疗慢性皮炎和职业病防护急慢性皮炎均可急慢性皮炎及感染性皮肤病【P51】大题 【外用药物使用原则】1.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种类:【根据皮肤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进行选择】细菌性皮肤病抗菌药物;真菌性皮肤病抗真菌药物;超敏反应性疾病

14、糖皮质激素或抗组胺药;瘙痒者止痒剂;角化不全者角质促成剂;角化过度者角质剥脱剂2. 正确选用外用药物剂型:【根据皮肤病的皮损特点】1.急性皮炎:仅有红斑,丘疹而无渗液粉剂或洗剂;炎症较重,糜烂,渗出较多溶液热敷;有糜烂但渗出不多糊剂;2.亚急性皮炎:渗出不多者糊剂/油剂;如无糜烂乳剂/糊剂;3.慢性皮炎乳剂,软膏,硬膏,酊剂,凃膜剂等;4.单纯型瘙痒无皮损乳剂,酊剂3. 详细向患者解释用法和注意事项:应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如年龄,性别,既往用药反应等向患者详细解释使用方法,使用时间,部位,次数和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方法。【P52】大题 【光化学疗法的概念?】原理:内服或外用光敏剂后照射UVA光敏

15、剂在UVA的照射下与DNA中的胸腺嘧啶形成光化合物,抑制DNA的复制,从而抑制细胞增生和炎症;一般先从最小光毒量开始,后逐渐增加,每周三次,大部分皮损消退后次数逐渐减少,部分患者需维持治疗。使用于银屑病,白癜风,原发性皮肤T细胞淋巴瘤,斑秃,特应性皮炎等。【P61】大题 【初发性单纯疱疹表现类型】1. 疱疹性龈口炎:较为常见;多见于1-5岁儿童;好发于口腔,牙龈,舌,硬腭,咽等部位;皮损表现为迅速发生的群集性小水疱,很快破溃形成表浅溃疡,也可开始即表现为红斑,浅溃疡。疼痛较明显,可伴有发热,咽痛及局部淋巴结肿痛。自然病程1-2周2. 新生儿单纯疱疹:70%患者由HSV-2型所致,多经产道感染。

16、一般出生后5-7天发病,表现为皮肤(尤其是头皮)、口腔黏膜、结膜出现水疱、糜;严重者可伴有发热,呼吸困难,黄疸,肝脾肿大,意识障碍等。可分为皮肤-眼睛-口腔局限型,中枢神经系统型和播散型;后两型病情凶险,预后极差。3. 疱疹性湿疹:常发生在患湿疹或特应性皮炎的婴幼儿,多由HSV-1所致;多见于躯干上部,颈部,头部。皮损表现为原皮损处红肿并出现散在密集水疱或脓疱,融合成片,水疱中央有凹陷,周围有红晕。病情严重者可在一周内泛发全身,并伴有发热等全身症状4. 接种性疱疹:皮损为限于接触部位的群集性水疱。发生于手指者表现为位置较深的疼痛性水疱【P63】大题 【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典型表现】发疹

17、前可有轻度乏力,低热,纳差等全身症状,患者皮肤自觉灼热或灼痛,触之有明显的痛觉敏感,持续1-5天,亦可无前驱症状即发疹;好发部位依次为肋间神经、颈神经、三叉神经和腰骶神经支配区域;患处首先出现潮红斑,很快出现粟粒至黄豆大小丘疹,簇状分布不融合,继而迅速变成水疱,疱壁紧张发亮,疱液澄清,外周绕以红晕,各簇水疱群间皮肤正常;皮损沿某一周围神经呈带状排列,多发生在身体一侧,一般不超过正中线;神经痛为本病特征之一,可在发病前或伴随皮损出现,老年患者较为剧烈;病程一般2-3周,老年人3-4周,水疱干涸,结痂脱落后留有暂时性淡红斑或色素沉着。【特殊表现】1. 眼带状疱疹:病毒侵犯三叉神经眼支,多见于老年人

18、,疼痛剧烈,可累计角膜形成溃疡性角膜炎2. 耳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和听神经所致,表现为耳道和鼓膜疱疹;膝状神经节受累同时侵犯面神经的运动和感觉神经纤维时,可出现面瘫,耳痛及外耳道疱疹三联征3. 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带状疱疹在发疹前,发疹时以及皮损痊愈后均伴有神经痛,统称为带状疱疹相关性疼痛ZAP;如果皮损消退后(通常4周)神经痛仍然存在,则为PNH4. 其他:可表现为顿挫型(无皮损,仅神经痛)、不全型(仅红斑丘疹无水疱即消退)、大疱型、出血型、坏疽型、泛发型(累及两个以上神经节产生对侧或同侧多个区域皮损)、播散型(产生广泛性水痘样疹+并侵犯肺脑)【治疗】自限性;治疗原则:抗病毒,止痛,消炎

19、,防治并发症1. 内用药物治疗:1)抗病毒药物:早期足量(50岁以上患者有利于减轻神经痛,缩短病程;)通常在发病48-72小时内开始抗病毒治疗。阿昔洛韦/伐昔洛韦2)止痛:可酌情选用索米痛定、吲哚美辛等,同时给予营养神经的药物3)糖皮质激素2. 外用药物治疗:1)外用药:以干燥消炎为主;疱液未破可外用炉甘石洗剂,阿昔洛韦乳膏或喷昔洛韦乳膏;疱疹破溃后可酌情用3%硼酸溶液或1:5000呋喃西林溶液湿敷,或外用0.5%的新霉素软膏或莫匹罗星软膏2)眼部处理:如合并眼部损伤,外用3%阿昔洛韦眼膏,碘苷滴眼液,局部禁用糖皮质激素外用试剂3. 物理治疗:缓解疼痛,促进水疱干涸,结痂【P69】大题 【脓疱

20、疮的临床表现】1. 接触传染性脓疱疮:又称寻常型脓疱疮,由链球菌或与葡萄球菌混合感染所致;传染性强,常在托儿所,幼儿园发生流行;可发生在任何部位,但以面部较多;皮损初起时为红色斑点或小丘疹,迅速转变为脓疱,周围有明显红晕,疱壁薄,易溃破糜烂,脓液干燥后形成蜜黄色厚痂,常向周围扩散或融合;陈旧痂一般6-10天后脱落,不留瘢痕;病情严重时有全身中毒症状及淋巴管炎,甚至引起败血症或急性肾小球肾炎2. 深脓疱疮:主要由溶血性链球菌导致;多累及营养不良的儿童和老人,好发于小腿或臀部;皮损初起为脓疱,逐渐向皮肤深部发展,表面有坏死和蛎壳状3. 大疱性脓疱疮:主要由噬菌体II组71型金葡菌所致;多见于儿童,成人也可发生;好发于面部,躯干,四肢;皮损初起为米粒大小水疱或脓疱,迅速变成大疱;疱内容物先清澈后浑浊,疱壁先紧张再松弛,直径1cm左右,疱内可见半月状积脓,疱周红晕不明显,疱壁薄,易破溃形成糜烂和结痂,痂壳脱落后有暂时性色素沉着4. 新生儿脓疱疮:起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