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_第1页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_第2页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_第3页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_第4页
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序 号试验检测项目及参数备注1沥青弯曲蠕父劲度试验12沥吉流艾性质试验53沥青惭裂性能试验84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老化试验115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稳定性试验146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157派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制作方法(SGC)208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和剪切性能试验249沥青混合料单轴压缩动态模量试验2910沥青混合料四点弯曲疲劳寿命试验3411稀浆混合料车辙变形试验3712稀浆混合料拌合试验3913稀浆混合料配伍性等级试验4114T0601加T取样法4415T0602沥青试样准备方法4716T0603沥青密度与相对密度试验4917T0604加T针入度试验5318T0605沥青延度试验581

2、9T0606浙青软化点6120T0607沥青溶解度试验6421T0609沥青薄膜加热试验6822T0610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7223T0611沥青闪点与燃点试验(克利夫兰开口杯法)7524T0614派青灰分含量试验7725T0615沥青蜡含量试验8126T0619沥青运动粘度试验(毛细管试验)8427T0620沥青运动粘度试验(真空减压毛细管法)8728T0624沥青粘韧性试验9029T0625沥青旋转粘度试验(布洛克菲尔德粘度计法)9330T0654乳化沥青与粗集料粘附试验9531T0657乳化沥青与水泥拌合试验9732T701沥青混合料取样法9933T0661聚合物改性沥青离析试验101

3、34T0702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10435T0703沥青混合料制件方法(碾压法)10936T0704沥青混合料试件制作方法(静压法)11337T0705沥青混合料制件方法(表干法)11538T0706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水中重法)12339T0707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蜡封法)12540T0708压实沥青混合料密度试验(体积法)12841T0709沥青混合料马歇尔稳定度试验13042T0710沥青路面芯样马歇尔试验13443T0711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真空法)44T0712沥青混合料理论最大相对密度试验(溶剂法)13645T0715沥青混合料弯曲试验13846T071

4、6沥青混合料劈裂试验14147T0718沥青混合料抗剪强度试验(三轴压缩法)14548T0719沥青混合料车辙试验15049T0726从沥青混合料中回收沥青的方法(阿布森法)15350T0726从沥青混合料中回收沥青的方法(旋转蒸发 器)15651T0730沥青混合料渗水试验15852T0732沥青混合料谢伦堡沥青析漏试验16053T0733沥青混合料肯塔堡飞散试验16254T0752稀浆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1641沥青弯曲蠕变劲度试验(弯曲梁流变仪法)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 本方法用弯曲梁流变仪测定沥青的弯曲蠕变劲度和m值。测量的弯曲蠕变劲度范围为201000Mpa1.2 本方法适用干原样沥

5、青、压力老化后的沥青和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 烘箱)后的老化沥青。1.3 根据本方法进行试验时,若试件的形变大于 4mml£小于0.08mm时,试 验结果无效。二、仪具与材料2.1 弯曲梁流变仪试验系统由以下几部分组成:2.1带有试件支架的加载框。2.1将试件保持在试验温度下并提供浮力以抵消试件重力的恒温2.1计算机控制和数据自动采集系统元件。2.1试样梁模具。2.1检量和校正系统的梁。2.2 试验系统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2.2.1 加载框:由一套试件支架、加载轴、荷载传感器、荷载调零装置、加 载装置及位移测量传感器等组成。示意图如图T0627-1所示。图T0627-1弯曲梁流变仪示意图

6、1-温度传感器;2-沥青试件;3-控制与数据采集;4-位移传感器5-加载轴;6-空气轴承;7-荷载传感器;8-水槽;9 -试件支架保持在980mNt 50mNZ内。技术要求如下:1)加载系统要求:试验荷载的升压时间应不少于5s。开始试验时系统在0.52.2.2加载系统:能向试件施加 35mlNt 5mN的接触荷载,试验过程中将试验荷载5s内将接触荷载从35mNt 5mNt曾加到初始试验荷载980mNt 50mN此时试验荷载应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 50mNL内,之后稳定在平均试验荷载± 10mN2)加载轴:带有半径为6.3mmt 1.3mm球形接触点。3)荷载传感器:用来测量

7、初始接触荷载和试验荷载。最小量程应不小于2.00N,分辨率不小于2.5mN4)线性差动式位移传感器(LVDT :量程不小于6mm分辨率不小于2.5a m5)试件支架:接触半径为3.0mm± 0.3mm由不锈钢或其他防腐蚀金属制成 的支架。2.2.3 温度传感器:测量范围为0-36C,精确至士 O.1C。2.2.4 恒温浴:在-360c范围能将浴内各点温度保持在试验温度土0.1 C2.2.5 数据采集系统分辨率:最小荷载 2.5mN最小形变为2.5pm和最小恒温浴内温度变化为±0.1 。当接触荷载转换到试验荷载信号被激活时,数据采集系统将及时感受该点。数据采集系统将记录在8.

8、0s、 15.0s、 30.0s、 60.0s 、120.0s 和 240.0s 的荷载和形变。2.2.6 试件模具:材料为铝板或不锈钢(也可用硅橡胶)。 模具内部尺寸为:长 127mmi 2.Omm 厚 6.35mmh 0.05mm 宽 12.70mmh 0.05mmo图 T0627-2 为试件 成型示意图。图 T0627-2 试件成型示意图(铝板)1-醋酸盐塑料;2-0形橡胶圈;3-沥青样品;4-铝模2.2.7 不锈钢(厚)梁:长 127mn± 2.Omm 宽 12.7mmt 0.1mm 厚 6.4mm土 0.1mm 不锈钢(薄)梁:长 127mrrt 0.5mm 宽 12.7m

9、mt 0.1mm 厚 1.0 1.6mm2.2.8 标准整码:通常需要4个,每个质量100.0g ± 0.2g,用于BBRW载传 感器的标定。2.2.9 标准温度计:分度值0.1 C;的浸入式玻璃液体温度计,用于检查温度传感器的温度。塑料片:厚度为0.080.15mm的干净塑料片,塑料片不会因热沥青的作用而变形。丙三醇一滑石粉混合物:用作金属模具内端面上的隔离剂。可用20%的丙三醇和80%的滑石粉。恒温浴液体:不被沥青吸附及不影响沥青性质的溶液。液体在试验温度下的相对密度应不超过1.05,合适的液体包括乙醇、甲醇、稳定的异丙醇、丙三醇一甲醇一水的混合液(例如:60%的丙三醇,15%的

10、甲醇,25%的水),也可使用其他试剂,但不得使用硅酮或含有硅酮类的混合物。三、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按操作说明书打开软件、加载和数据采集系统。3.1.2 选择试验温度并将浴液的温度调节到所选温度。试验前将温度恒温到试验温度±0.1 。3.1.3 打开空气轴承, 用荷载调节器调节加载轴,使它在垂直路径约中间点处自由漂浮。3.1.4 调节负载设置:将厚6.4mm的不锈钢梁放在支架上,调节相关按钮,使接触荷载达到35mN 10mN相应的初始t验荷载应为 980mNt 50mN3.1.5 系统检查:在每次进行试验前,将厚度为 1.01.6mm的不锈钢(薄)梁放在样品支架上,按

11、程序要求操作测定薄梁模量,模量值应在薄梁模量的标准值范围内。3.1.6 温度传感器的检查:当试验温度改变时,用标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与数据采集系统显示的温度进行比较,数据采集系统显示的温度与标准温度计显示的温度差应该在±0.1 内。3.2 试件制备3.2.1 金属模具的准备将模具清理干净,在模具的3 个长金属部分的内表面涂一层石油基润滑脂,用润滑脂将塑料片平粘到金属上。1)将塑料片放在金属表面,用手指挤压塑料片,靠摩擦力将塑料片压在金属表面上。2)在两个端件的内表面涂一层丙三醇和滑石粉的混合物,以防止沥青粘到金属端件上。3)按图T0627-2安装模具。用。形橡胶环将模件紧紧捆在一起。检

12、查模具,用力将塑料片向金属表面压,以挤出气泡。4)安装结束后,将模具放在室温下等待浇注沥青。3.2.2 试件的制备1)按本规程T0602的方法准备试样。将沥青在烘箱中加热,直到沥青充分流动,成为容易浇注的状态。2)浇注试件(金属模):模具放在室温下,将沥青从模具的一端向另一端来回浇注,使沥青略高出模具。倾倒时使盛样容器距模具顶端 2030mm以单 一路径向另一端浇注沥青,将倒满沥青的模具在室温下冷却 4560min。冷却到 室温后 , 用热刀切掉并切平冷却后高出模具顶端的沥青样品。3.2.3 试件的存放和脱模1)试验前将模具中的试件置于室温下,试件浇注完后应在4h 内完成试验。2)在脱模前,将

13、含试件的金属模放在冷却室或水浴中冷却,保证试件在脱模时不变形。冷却温度宜采用-5±5C,冷却时间为510min。3)当模具内试件已达到脱模条件时,宜立即拆掉金属模具将试件移出。为了避免试件变形,应将塑料片和侧模从试件上滑动脱模。注:在脱模过程中, 小心拿好试件不要使试件变形。变形的试件将会影响测得的劲度和m值。四试验步骤4.1 试件脱模后,立即将试件放入达到试验温度的恒温浴中,恒温保持60min土 5min 后,将试件安放在支架上,保持恒温浴温度在试验温度±0.1 内。4.2 将试件资料、试验荷载、试验温度等有关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4.3 向试件手动施加一个35mNt 10

14、mN勺接触荷载,施加荷载时间不能大于 10s,且保证试件和荷载头之间的接触。4.4 激活自动试验系统,加载过程为:1)在1 s±0.1s内施加980mNt 50mNB初始荷载。2)将荷载减少到35mNt 10mN维持20s ± 1s。3)施加试验荷载980mNt 50mN维持时间为240s。计算机将从0.5s起,以0.5s 的时间间隔自动记录并计算荷载及形变值。4)卸去试验荷载并返回到35mNt 10mN勺接触荷载。5)从支架上移走试件进行下一个试验。2 沥青流变性质试验(动态剪切流变仪法)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1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沥青的动态剪切模量和相位角。沥青动态剪

15、切模量测量值的范围0.1lOMPa相应的温度范围为585Co1.1.2 本方法适用于原样沥青、压力老化后的沥青和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后的老化沥青。如用于含有颗粒的沥青,本标准试验方法只适用于颗粒尺寸小于250仙m的沥青。1.1.3 通过本方法测得的复合剪切模量和相位角经计算可以确定沥青性能( PG)分级等级。二、仪具与材料1.1.4 剪切流变仪:试验系统由平行金属板、环境室、加载设备、控制和 数据采集系统组成。其基本原理如图T0628-1所示。作用应力或应振荡板位置B变图T0628-1动态剪切流变仪基本原理1-沥青;2-振荡板;3-固定板2试验系统基本技术要求和参数2.2.1 试验板:两

16、种规格的表面光滑的金属板。一块直径为8.00mmt 0.05mm另一块直径为25mn± 0.05mm2.2.2 环境室:用来控制试验时试件的温度,通过加热或冷却维持一个恒定 的试件环境。环境室中加热或冷却试件的介质应为不影响沥青性质的液体或气 体。2.2.3 温度控制器:在585c温度范围内可将试件温度控制在试验温度士0.1 C 内。2.2.4 加载设备:可以向试件施加10rad/s ±0.1rad/s频率的正弦振荡荷载。 加载方式可采用应力控制荷载或应变控制荷载。2.2.5 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可记录温度、频率、偏转角和扭矩。应满足表T0628-1中规定的精度要求。表T0

17、628-1控制和数据采集系统精度要求测定值精度测定值精度温度0.1 0 c扭矩10mN?m频率1%偏转角度100仙 rad2.2.6温度传感器:精确至± 0.1 C。2.3试件修整器:刮刀或刀片,用于修整试件。三、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按本规程T0602的方法准备试样3加热沥青至足够流动状态,用来浇 注试件,原样沥青加热的温度不宜高于135C ,改性沥青加热温度不超过163c 在加热过程中给样品加盖,并适当进行搅拌以保证样品的均匀性和赶走气泡。3.1.2 将选择的试验板固定于试验机上,在试验温度下,建立试验板零间隙 水平。向上移动顶板,使板间隙为 1mm±

18、 0.05mm (直径25mm用于原样沥青和 薄膜烘箱或旋转薄膜烘箱老化后的沥青)或2mmi 0.05mm(直径8mm用于压力老 化后的沥青)。3.1.3 仔细清洁试验板表面,使沥青均匀牢固地粘到试验板上。当采用 8mm 试件时,将环境室温度升到约 45C;当采用25mn«件时,将环境室升到试验温 度或试验温度范围的初始温度。3.1.4 取出试验板,将沥青浇注在试验板的中心处,使得沥青基本覆盖整个 板(除了周边留有2mnffi外)。待沥青变硬后将试验板装回流变仪。3.1.5 移动试验板挤压两个试验板间的试件,加热试件修整器,修整周边多 余的沥青。3.1.6 试件修整后,调整间隙到试验

19、间隙。3.2 试验步骤3.2.1 调整好试验板间隙后,将试件温度升到试验温度±0.1 C。1)当对沥青进行确认试验时,从沥青性能分级要求(PG中选择合适的试 验温度。2)将温度控制器设定到所需要的试验温度土 0.1 C:,对试件恒温至少10min, 然后开始试验。3.2.2 在应力或应变控制方式下进行试验。1)当采用应力控制方式时,从表 T0628-2中选择合适的应力值进行试验。 动态剪切流变仪能自动控制应力,不需操作者调整。2)当采用应变控制方式时,从表 T0628-3中选择合适的应变值进行试验。 动态剪切流变仪能自动控制应变,不需操作者调整。表T0628-2目标应力值材料临界值(

20、kPa)应力(kPa)目标水平范围原样沥青C*/sin6>1.00.120.09 TFOT/RTFO我G*/sin5>2.20.220.18 PAV戋留物G*sin5<500050.040.0 G*为复合剪切模量表T0628-3目标应变值材料临界值(kPa)应发()目标值范围原样沥青G*/sinS>1.012915TFOT/RTFO我G*/sin5>2.2108 12 PAV残留物G*sin5<500010.8 1.2 ,3.2.3当温度达到平衡时,设备将自动以10md/s的频率和选择的应力(或 应变)目标值进行试验,第一次10个循环,不记录数据,第二次10

21、个循环,记 录数据,用于计算复合剪切模量和相位角。记录和计算均由数据采集系统完成。3.2.4 试件制备和修整结束后,应立即进行试验。在多个温度下进行试验时, 从试件加热到整个试验结束应在 4h内。3沥青断裂性能试验 (直接拉伸法)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本方法规定了用直接拉伸试验测定沥青破坏应变和破坏应力的方法,适 用于原样沥青、沥青旋转薄膜烘箱试验后(RTF0T和沥青压力老化容器老化(PAV 后的沥青材料。试验温度范围:0-36C。2本试验方法只适用于颗粒尺寸小于 250 pm的沥青。二、仪具与材料2.1 直接拉伸试验仪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2.1.1 以闭路耦合反馈控制的位移与加载系统。

22、2.1.2 试件夹持系统。2.1.3 低温液体冷浴槽。2.1.4 荷载测量和伸长测量记录仪。2.1.5 温度检测和记录设备仪。2.1.6 数据自动采集和显示系统。2.1.7 信号控制器:控制力、位移及应变,并与计算机连接。2.2 直接拉伸试验仪的技术要求和参数:2.2.1 具有温控系统的加载设备:加载能力不小于500N1加载系统可安装于 桌面。夹持系统应浸没在冷却液中。夹具应在液体表面下至少 25mm通过直接 拉伸试件完成加载。图T0629-1为直接拉伸试件示意图。2.2.2 试件夹持系统:具有轴向拉力和自动对中能力。保证塑料端模能挂上 去。图T0629-1直接拉伸试件示意图2.2.3 冷冻机

23、和冷浴槽:冷冻机通过管道与冷却槽相连接。冷浴槽应有足够的空间,能容纳试件和夹持系统。温度控制范围为试验温度±0.1 。2.2.4 荷载测量和记录系统:荷载最小量程为500N,用灵敏度为0.1N的荷载传感器测量,用数据采集系统分析数据,荷载和应力显示精度为0.1N。2.2.5 伸长测量和记录系统:精确至1叩。2.2.6 数据采集系统:计算机应具备自动显示荷载、伸长量、温度和应力一应变曲线的功能。2.3 冷却液:宜采用醋酸钾溶液,也可用质量比42%的乙酸钾粉末和58%的去离子水或蒸馏水的混合液。2.4 试模:由铝合金制成。2.5 标准温度计:分度值0.1 。2.6 烘箱:温度为160&#

24、177;5的强制对流式烘箱。2.7 隔离剂:质量比1: 1 的甘油和滑石粉调成的混合物。2.8 溶剂:用于清洁试模、端模和板,可用石油醚、庚烷等无溶解性和无腐蚀性的溶剂。三、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按本规程T0602的方法准备试样。将冷浴槽设定在要求的试验温度并稳定于± 0.1 范围内。将沥青样品加热,直至呈容易浇注状态,但加热温度不宜超过135;对于改性沥青或者老化后的沥青,应保证浇注时的流动度,且加热温度不宜超过165。加热时间应尽量短,为保证均匀性可以稍加搅拌,搅拌时应小心不要让气泡裹进沥青中。3.1.2 用隔离剂涂满试模的两个内侧模板,使其金属表面均匀分布一薄层

25、隔离剂,金属表面无暴露部分。将一张预先裁好的隔离纸放在试模的托板上,将侧模板放在隔离纸上,将端模放在试模的两端,将另一侧模放在底板上形成一个完整的试模组件。把试模组件放在一个平整的瓷砖上,并放入163烘箱中保温30min。3.1.3 从烘箱中取出瓷砖和试模,置于平坦的台面上,然后一次性浇注成型。热沥青的液面应稍稍高出试模表面,便于冷却后修整。3.1.4 将试模在室温下自然冷却约60min, 然后用热刮刀刮平顶部多余沥青。注意,修整后的沥青试件表面应是平整的。3.1.5 将带模试件放入0冰箱或冷浴中冷却5min 左右, 待试件变硬后小心脱模。注意,在脱模过程中应避免扭曲或弯曲试件, 否则影响试验

26、结果。3.2 试验步骤3.2.1 按 3.1 所述准备6个试件。3.2.2 设定冷浴温度至试验温度,稳定至±0.2 ;然后按程序将力值调零。3.2.3 将试件放入恒温的冷浴中养护 60min±5min;然后用专用夹子夹住试 件,将试件安装在销子上。注意,试模的孔与样品架的上下轴相吻合。3.2.4 试件就位后,检查试件是否安放平稳。注意,此时计算机上显示的力值数值应小于0.1N,否则需检查原因。3.2.5 设定拉伸速率为lmm/min。将位移及应变复零,开始试验。3.2.6 当试件拉断或应变超过10%时停止试验,并移走试件和沥青碎片。3.2.7 当荷载达到峰值时试件突然断裂,

27、记为脆性破坏,此时为最大应力状态下的最大应变; 如果试件达到最大应力时未断裂而继续变形,则破坏应变记录为相应于最大应力时的应变;当应变超过10%时,不必继续试验,记录破坏应变为“大于10%”,该沥青满足有关规范试验温度下的要求。3.2.8 记录破坏荷载和试件的破坏形状,如果试件在颈部破坏,则记录破坏数据并注明在颈部;如属于超过10%未断裂,则记录10%伸长时的荷载并注明试件没有断裂。3.2.9 重复3.2.23.2.7步骤,直至6个试件测试完毕。塑料端模可重复使用,试验完成后应认真清洗。将塑料端模浸在溶剂中,然后用柔软的布擦干净,再用干净的肥皂液或洗涤剂去除黏结面上溶剂留下的油膜。4 计算按照

28、式( T0629-1 )计算每个试件的破坏应力。f Pf /A( T0629-1)式中 f 破坏应力(MPa);PfN);a试件的初始横断面积(mm2。按照式(T0629-2)计算每个试件的破坏应变。f f / L ( T0629-2)式中: f 破坏应变(mm/m);mf 破坏时伸长值( mm);L 试件有效拉伸长度(mm)。4 压力老化容器加速沥青老化试验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 本方法采用高温和压缩空气在压力容器中对沥青进行加速老化,目的是模拟沥青在道路使用过程中发生的氧化老化,用来评价不同沥青在试验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抗氧化老化能力,但不能说明混合料因素的影响或沥青实际使用条件下对老化的

29、影响。1.2 本方法使用的样品为旋转薄膜烘箱试验方法得到的残留物。二、仪具与材料2.1 压力老化试验仪(PAV)如图 T0630-1 所示,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图T0630-1压力老化t验仪(PAXV示意图1 压缩空气瓶;2-压力调节器;3- 针阀; 4- 压力计;5-安全膜;6-压力缓释阀;7-减压阀;8-针阀;9- 铂电阻;10- 压力容器;11-温度控制2.1.11 个压力容器。2.1.12 压力控制设备。2.1.13 温度控制设备。2.1.14 压力和温度测量设备。2.1.15 标准的薄膜烘箱盛样盘等。2.2 直接拉伸试验仪的技术要求和参数。2.2.1 压力容器:压力在2.1MPa&

30、#177; 0.1MPa压力容器包括一个盘架,盘架可 以水平放置10 个薄膜烘箱盛样盘。图 T0630-2 为压力容器(PAV) 内部结构示意图。2.2 压力控制设备1)减压阀:防止容器中的压力超过容器的设计压力。在老化过程中容器中压力应不超过2.5MPa。2)压力调节器:将容器中的压力控制到:±0.02MPa,并且在老化过程中,使容器的压力控制在2.1MPa± 0.1MPa (表压)。3)压力缓释阀:完成试验后,在 815min内将容器中2.1MPa的压力慢速地减至大气压力。图T0630-2压力容器(PAV内部结构示意图1-组件支撑点;2-与传感器表面至少有 5mm争距;

31、3-壁净距10mm 4-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显示线;5-距离沥青胶结料顶部10mm 6-盛样盘和支撑组件;7-10个老化盛样盘放在支座架上,整个组件可以作为一个完整的单元移动 a-组件支撑点到各层支座架顶面距离;组件支撑点不少于3个,测量3个组件支撑点到各层支座架顶面距离,3个值之间的差值控制在土 0.05mm控制差值主要是保证盛样盘的水平性;b-距离压力容器内部顶面距离0 10mm , c- 12mm2.2.3 温度控制设备:在90110c温度范围,能够将压力容器内部温度控制在老化温度的±0.5 。2.2.4 温度记录设备:在整个老化过程中记录温度并准确至0.1 。2.2.5 压力表:

32、 在老化过程中,将压力容器内部的压力准确测量至±0.02MPa之内:2.2.6 盛样盘:10个满足薄膜加热试验标准的不锈钢盘。2.2.7 天平:感量不大于O.lg 。2.2.8 压缩空气瓶。 三、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按本规程T0602的方法准备试样。沥青进行旋转薄膜烘箱试验(RTFOT ,将老化试验后的残留物倒入一个容器中。3.1.2 将已知质量的标准薄膜烘箱试验盛样盘放在天平上,向盘中加入50g±0.5g的沥青,使沥青薄膜厚度约3.2mm如果残留物已冷却,可将其加热至流 动状态再灌样。3.2 试验步骤3.2.1 将盘架放在压力容器内部,按相关要求选择压力

33、老化容器温度,开启加热器, 将压力容器预热到选定的老化温度。当温度达到老化温度后,迅速将压力容器打开,将准备好的盛样盘放入压力容器中的试样架上,然后关闭压力容器。3.2.2 当压力容器内部的温度达到低于规定温度 2c时(要求在2h内达到), 供给2.1MPa± 0.1MPa的空气压力,并开始计时。保持压力容器内的温度和空气 压力20h± 10min。3.2.3 到规定的20h老化寸问后,开启减压阀,使压力老化容器(PAV内 的压力在815min减小到与外部压力相同。3.2.4 在20h的老化阶段,如果温度记录设备显示的温度高于或低于目标老 化温度± 0.5 C的总

34、时间超过60min,则老化过程无效,废弃试验样品;同样, 如果压力超出规定范围,亦废弃试验样品o3.2.5 打开压力容器,拿出试验架和盛样盘, 将盘中热的残留物倒人一个容器中,加热并搅拌除去气泡后,可立刻进行压力老化(PAV残留物的性能测定。如果不立即对残留物进行试验,应盖好在室温下存放,留待以后试验。5乳化沥青与水混合稳定性试验一、目的与适用范围本方法适用于中裂和慢裂乳化沥青,不适用于快裂的乳化沥青。二、仪具与材料2.1 滤筛:筛孔为1.18mm。2.2 量筒:200mL最小分度1mL2.3 烧杯:400mL。2.4 秒表。2.5 天平:感量不大于O.1g。2.6 水:蒸馏水或纯净水。2.7

35、 其他:玻璃棒等。三、方法与步骤3.1 准备工作3.1.1 将烧杯、玻璃棒及1.18mmg筛用溶剂及蒸储水(或纯净水)擦洗清洁,烘干后备用。3.1.2 将乳化沥青过1.18mmg筛备用。3.2 试验步骤3.2.1 取一个400mL勺玻璃烧杯倒入50m乳液,然后边不断搅拌边逐渐加入150m隰储水(或纯净水)3.2.2 在 25±2条件下,让混合物静放2h, 然后观测是否有明显的沥青聚结。3.2.3 无明显聚结时,记录为“通过”;否则,记录为“不通过”。6 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试验 (燃烧炉法)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 本方法适用于采用燃烧炉法测定沥青混合料中沥青含量,也适用于对燃 烧后

36、的沥青混合料进行筛分分析。1.2 本方法适用于热拌沥青混合料以及从路面取样的沥青混合料在生产、施 工过程中的质量控制。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2.1 燃烧炉:由燃烧室、称量装置、自动数据采集系统、控制装置、空气循环装置、试样篮及其附件组成。2.1.1 燃烧室的尺寸应能容纳3500g以上的沥青混合料试样,并有警示钟和 指示灯,当试样质量的变化在连续3min 内不超过试样质量的0.01%时,可以发出提示声音。燃烧室的门在试验过程中应锁死。2.1.2 称量装置:该标准方法的称量装置为内置天平,感量0.lg , 能够称量至少 3500g 的试样(不包括试样篮的质量)。2.1.3 燃烧炉:具有数据自动采集

37、系统,在试验过程中可以实时检测并且显示质量, 有一套内置的计算机程序来计算试样篮质量的变化,并且能够输人集料损失的修正系数,进行自动计算、显示试验结果,并可以将试验结果打印出来。2.1.4 燃烧炉:应具有强制通风降低烟雾排放的设施,在试验过程中燃烧炉的烟雾必须排放到室外,不得有明显的烟味进入到试验室里。2.2 试样篮:可以使试样均匀地摊薄放置在篮里。能够使空气在试样内部及周围流通。2 个及 2 个以上的试样篮可套放在一起。试样篮由网孔板做成,一般采用打孔的不锈钢或者其他合适的材料做成,通常情况下网孔的尺寸最大为2.36mm 最小为 0.6mm2.3 托盘:放置于试样篮下方,以接受从试样篮中滴落

38、的沥青和集料。2.4 烘箱:温度应控制在设定值±5。0.lg 。2.5 天平:满足称量试样篮以及试样的质量,感量不大于2.6 防护装置:防护眼镜、隔热面罩、隔热手套、可以耐高温650c的隔热罩,试验结束后试样篮应该放在隔热罩内冷却。2.7 其他:大平底盘(比试样篮稍大)、刮刀、盆、钢丝刷等。3准备试样3.1 按本规程T0701沥青混合料取样方法,在拌和厂从运料卡车采取沥青混 合料试样,宜趁热放在金属盘(或搪瓷盘)中适当拌和,待温度下降至100c以下时,称取混合料 试样,准确至0.1g 03.2 当用钻孔法或切割法从路面上取得的试样时,应用电风扇吹风使其完全 干燥,但不得用锤击以防集料

39、破碎;然后置烘箱125c ±5C加热成松散状态,并 至恒重;适当拌和后称取试样质量,准确至 0.1g。3.3 当混合料巳经结团时,不得用刮刀或者铲刀处理,应该将试样置于托盘 中放在烘箱125c ± 5c中加热成松散状态取样。3.4 试样最小质量根据沥青混合料的集料公称最大粒径按表T0735-1选用。表T0735-1试样最小质量要求公称取大粒径试样取小质里(g)公称取大粒径试样最小质量4.7512001920009.5120026.5300013.2150031.5350016180037.540004标定4.1 标定要求4.1.1 对每一种沥青混合料都必须进行标定,以确定沥

40、青用量的修正系数和 筛分级配的修正系数。4.1.2 当混合料中任何一档料的料源变化或者单档集料配合比变化超过5%时均需要标定。4.2 标定步骤4.2.1 按照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步骤,取代表性各档集料,将各档集料 放入105c ± 5c烘箱加热至包重,冷却后按配合比配出 5份集料混合料(含矿 粉)。4.2.2 将其中 2 份集料混合料进行水洗筛分。取筛分结果平均值为燃烧前的各档筛孔通过百分率Pbi,其级配需满足被检测沥青混合料的目标级配范围要求。4.2.3 分别称量3份集料混合料质量mBi,准确至O.lg。按照配合比设计时 成型试件的相同条件拌制沥青混合料,如沥青的加热温度、集料的

41、加热温度和拌和温度等。4.2.4 在拌制 2份标定试样前,先将1 份沥青混合料进行洗锅,其沥青用量宜比目标沥青用量R多0.3%-0.5%,目的是使拌和锅的内侧先附着一些沥青和粉 料 , 这样可以防止在拌制标定用的试样过程中拌和锅粘料导致试验误差。4.2.5 正式分别拌制2份标定试样,具沥青用量为目标沥青用量Pbo将集料混合料和沥青加热后, 先将集料混合料全部放人拌和机, 然后称量沥青质量mB2, 准确至0.1g。将沥青放入拌和锅开始拌和,拌和后的试样质量应满足表 T0735-1 要求 3 拌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直接放进试样篮中。4.2.6 预热燃烧炉。将燃烧温度设定538±5。设定修正

42、系数为0。4.2.7 称量试样篮和托盘质量mB3, 准确至0.lg 。4.2.8 试样篮放入托盘中,将加热的试样均匀地在试样篮中摊平, 尽量避免试太靠近试样篮边缘。称量试样、试样篮和托盘总质量mB4,准确至O.lg。计算初始试样总质量mB5 (即mB-mB3),并将输入燃烧炉控制程序中。4.2.9 将试样篮、托盘和试样放入燃烧炉,关闭燃烧室门,检查燃烧炉控制程序中显示的质量是否准确,即试样、 试样篮和托盘总质量( m2) 与显示质量( mB4)的差值不得大于5g,否则需调整托盘的位置。锁定燃烧室的门,启动开始按钮进行燃烧。燃烧至连续3min 试样质量每分钟损失率小于0.01%时,燃烧炉会自动发

43、出警示声音或者指示灯亮起警报,并停止燃烧。燃烧炉控制程序自动计算试样燃烧损失质量mB6,准确至0.lg o按下停止按钮,燃烧室的门会解锁,并打印试验结果,从燃烧室中取出试样盘。燃烧结束后,罩上保护罩适当冷却。将冷却后的残留物倒入大盘子中,用钢丝刷清理试样篮确保所有残留物都刷到盘子中待用。重复以上4.2.64.2.11步骤将第2份混合料燃烧。根据式(T0735-1 )分别计算两份试样的质量损失系数Cfi 。Cfi (m6 mB2)*i00 (T0735-1)mB5 mBi式中G质量损失系数mBi 每份集料混合料质量(g);mB2 沥青质量(g);mB5 初始试样总质量(g);mB6试样燃烧损失质

44、量(g)。1)当两个试样的质量损失系数差值不大于0.15%,则取平均值作为沥青用量的修正系数G。2)当两个试样的质量损失系数差值大于 0.15%,则重新准备两个试样按以 上步骤进行燃烧试验,得到4个质量损失系数,除去1个最大值和1个最小值, 将剩下的两个修正系数取平均值作为沥青用量的修正系数G。当沥青用量的修正系数G当沥青用量的修正系数 G大于0.5%时,设定482c 土 5c燃烧温度按照4.2.1482c的沥青用量的修正系数C。如果482c与538c得到的沥青用量的 修正系数差值在0.1%以内,则仍以538c的沥青用量作为最终的修正系数 G;如 果修正系数差值大于0.1%,则以482c的沥青

45、用量作为最终修正系数 G。确保试样在燃烧室得到完全燃烧。如果试样燃烧后仍然有发黑等物质,说明 没有完全燃烧干净。如果沥青混合料试样的数量超过了设备的试验能力,或者一 次试样质量太多燃烧不够彻底时, 可将试样分成两等份分别测定,再合并计算沥 青含量。不宜人为延长燃烧时间。级配筛分。用最终沥青用量修正系数 G所对应的2份试样的残留物,进行筛 分,取筛分平均值为燃烧后沥青混合料各筛孔的通过率Pb。燃烧前、后各筛孔通过率差值均符合表(T0735-2)的范围时,则取各筛孔的通过百分率修正系数 Gi=0,否则应按式(T0735-2)进行燃烧后混合料级配修正。Gi=FBi -PBi (T0735-2)式中P

46、Bi 燃烧后沥青混合料各筛孔的通过率();PBi燃烧前的各档筛孔通过百分率(% 。表T0735-2燃烧前后混合料级配允许差值筛孔(mm>2.360.15 1.180.075允许差值±5%±3%±0.5%5试验方法和步骤5.1 将燃烧炉预热到设定温度(设定温度与标定温度相同)。将沥青用量的修正系数G输入到控制程序中,将打印机连接好。5.2 将试样放在105c ± 5C的烘箱中烘至恒重。5.3 称量试验篮和托盘质量 m,准确至O.lg。5.4 试样篮放入托盘中,将加热的试样均匀地摊平在试样篮中。称量试样、 试验篮和托盘总质量m2,准确至0.1 g 。计

47、算初始试样总质量m3 (即m-m), 将m作为初始的试样质量输人燃烧炉控制程序中。5.5 将试样篮、托盘和试样放入燃烧炉,关闭燃烧室门查看燃烧炉控制程序 显示质量,即试样、试样篮和托盘总质量(m2)与显示质量(RB4)的差值不得大 于5g,否则需调整托盘的位置。5.6 锁定燃烧室的门,启动开始按钮进行燃烧。5.7 按照标定步骤4.2.10的方法进行燃烧,连续3min试样质量每分钟损失 率小于0.01%寸结束,燃烧炉控制程序自动计算试样损失质量,准确至 0.1g。5.8 按照式(T0735-3)计算修正后的沥青用量 P,准确至0.01%。此值也可 由燃烧炉控制程序自动计算。P 四*100 Cf

48、(T0735-3) m35.9 燃烧结束后,取出试样篮罩上保护罩,待试样适当冷却后,将试样篮中 残留物倒人大盘子中,用钢丝刷将试样篮所有残留物都清理到盘子中,然后进行筛分,得到燃烧后沥青混合料各筛孔的通过率P',修正得到混合料级配P (即P'-Cpi)。6允许误差沥青用量的重复性试验允许误差为 0.11%,再现性试验的允许误差为0.17%: 7沥青混合料旋转压实试件制作方法(SGCT 法)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1 本方法适用于旋转压实法成型小150mm£小100mn®青混合料圆柱体试 件,以供试验室进行沥青混合料物理力学性质试验使用。1.2 本方法也适合于在

49、试件成型过程中测量剪切应力的变化,用于分析沥青 混合料性能。2 仪具与材料技术要求2.1 旋转压实仪:主要由反力架、加载装置、旋转基座、计算机控制系统、内旋转角测量装置、试模、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测力装置和压力 传感器等组成。必要时可配置剪切应力测试系统和压头加热系统。2.1.1 反力架应有足够的刚度,以保证旋转压实时旋转角的稳定;应有安全 防护门,并配有电源控制开关。2.1.2 加载装置,应保证旋转压实过程中垂直压力的稳定,使垂直压力达到设定值±18kPa。2.1.3 旋转基座由旋转套、压实角度调整功能、旋转传动功能、试模底座等组成。压实角度可调,其调整范围应满足试验的

50、要求。出厂前压实角度应进行标定, 使有效内旋转角允许波动范围为设定值的±0.02 °。 旋转基座的工作转速应达到设定值±0.5r/min 。2.1.4 计算机控制系统应具有对旋转压实仪运行的自动控制和试验数据采 集、分析等功能。2.1.5 内旋转角测量装置,应具备数据采集系统、温度测量、数据显示等功 能。2.1.6 试模、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1)试模应采用钢材制造,试模壁的厚度大于7.5mm洛氏硬度至少为HRC48 HRC57试模内壁应足够光滑(粗糙度RaO.4项。650mni式模内径为149.90 150.00mm6100mmC模内径为99.9010

51、0.00mm,高度不小于250mm2)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必须采用钢材制造,洛氏硬度宜为HRC48 HRC55 6 150mm式件锤头(上压盘)和底座(下压盘)其外直径尺寸为149.50 149.75 mm,6100mmC件其外直径尺寸为99.5099.75mm锤头和底座与混合 料接触面应平坦,光滑(粗糙度 Ra0.4 ni)。锤头和底座尺寸宜每年标定一次, 试模内直径和压盘外直径之差应小于0.50mm。2.2 旋转压实仪应具有自动测定试件高度、旋转次数及对应高度的记录和显示功能,精确至0.lmm。同时应配备标定装置,对内旋转角、垂直力和试件高度 测量装置宜每半年自校一次,旋转转速宜

52、每年自校一次。2.3 脱模仪。2.4 试验室用沥青混合料拌和机:容量不小于10L。2.5 烘箱:大、中型各1台,装有温度调节器。2.6 天平或电子秤:感量不大于 O.lg。2.7 温度计:宜采用有金属杆的插入式数显温度计,金属杆长度不小于150mm量程0300C,分度值1C。2.8 其他:游标卡尺、托盘、沥青熔化锅、拌和铲、刮刀、隔热手套、垫纸 等。三、方法与步骤3.1 标定步骤3.1.1 确定试验条件,加载装置垂直压力为1-内旋转角测量装置;2-600kPa± 18kPa,压实车圻S为 30r/min ±0.5r/min 。上压盘;3-试模;4-下压3.1.2 将试模、上

53、下压盘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的盘;e偏心距,一般为施加表面清理干净。当试模内壁或者上下压盘接触混合料的表面处有划痕或损坏寸, 不得再使用。3.1.3 检测内旋转角有加热和室温两种方式。通常情况下宜选择加热方式, 即开始检测前将试模置150c ±5C的烘箱中加热不少于45min,内旋转角测量装 置无需加热。室温检测时试模不需加热。3.1.4 按3.3的步骤准备好旋转压实仪,按照该仪器的说明书设定旋转次数。3.1.5 将内旋转角测量装置组装好,放进试模中,将仪器探头或参考基座适 当定位以测量底部内部角和顶部内部角。将试模放入旋转压实仪中,注意试模和旋转压实锤对中。3.1.6 开始旋转压实,使

54、试模和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一起作旋转运动,如图T0736-1所示。旋转时宜符合以下条件:产生的偏心距 e为22mm力矩M (即e X F)为 466.5N?m± 10N?m0.013.1.7 旋转到设定次数后,停止压实,待旋转压实仪上压头上升至一定高度后,从试模中取出内旋转角测量装置。记录测定结果,准确至3.1.8 不断调整内旋转角测量装置位置,按照3.1.4a bi和顶部内旋转角a ti ,底部内 旋转角和顶部内旋转角分别测定 3次。如果分别测 定的3个底部内旋转角(或顶部内旋转角)差值大 于0.02 ° ,则必须重新测定。取3个底部内旋转角 a bi的平均值为底部内旋转角a

55、 b;取3个顶部内旋 转角a ti的平均值为顶部内旋转角a t。取a b和a t 平均值为有效内旋转角a e。a b和a t差值a b宜大于0.02 ° ;有效 内旋转角应该满足设定值的± 0.02°要求。3.2 准备工作3.2.1 按照本试验规程T0702的方法确定制作沥青混合料试件的拌和与压实 温度。常温沥青混合料的拌和及压实在常温下进行。3.2.2 按本规程T0701在拌合厂或施工现场采取代表性的沥青混合料,当混 合料温度符合要求时,可直接用于成型。在试验室人工.配制沥青混合料时,按本规程T0701的方法准备矿料及沥青,然后按本规程T0702的方法拌制沥青混合 料。3.3 成型步骤3.3.1 按照该设备的使用说明书进行操作。如打开压实仪的电源开关、配件 的电源(或气源)开关、计算机(或控制面板),并与压实仪连接;需要打印数据时,还需连接打印机等。3.3.2 设定旋转压实仪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不同的设计方法和体 系,旋转角、垂直压力和旋转速率可能不同,因此参数的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