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_第1页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_第2页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_第3页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_第4页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思考与对策    3.教学过程的变化。高校教学既是一个认知的过程,也是一个知识传递与创造的过程。布卢姆和安德森的认知理论认为,按照认知层次的不同,从低到高可以将人的认知活动划分为记忆、理解、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六个层次6。其中,记忆和理解属于低层次的认知活动,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属于高层次的认知活动。传统教学过程是按照课前教师备课、学生预习,课上教师讲解、学生记忆理解,课后教师答疑、学生通过作业及考试等予以消化、吸收。根据上述认知理论,传统课堂将师生大部分时间资源分配给了记忆和理解等低层次的认知活动,学生没有足够

2、的时间在教师的指导下从事应用、分析、评估和创造等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知识管理理论则认为,知识按其属性的不同可以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显性知识是指可以用语言或公式、图标、手势语、旗语等符号进行完整表述和交流的知识;隐性知识是指以个人经验为基础,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存在于个人头脑中的难以系统化、很难言述及交流的知识7。传统高校教学将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分配在了显性知识的讲解和传递上,而对于隐性知识的创造与传递这部分更有价值的知识管理活动投入不足,使学生的学习效果大打折扣,容易导致学生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基于互联网的教学创新有助于打破上述的不利局面。以翻转课堂为例,互联网优化了教学流程,提升了教学资源的

3、配置效率,具体表现为:在课前环节,学生观看学习教师预先录制的教学视频,完成了记忆和理解等低层次的认知活动,使得显性知识得以有效的讲解和传递:在课中环节,学生通过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深入讨论,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分析、解决问题,不仅能让学生深化对相关知识的理解,而且能有效完成应用、分析、评估等高层次的认知活动,并实现隐性知识的创造与传递;在课后环节,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一步巩固已有的学习成果,甚至可能实现知识创造这一更高层次的认知活动。通过优化整个教学流程节省下来的时间,既可以用于加强师生之间、同学之间的互动、讨论,在反复思考、不断辩论的过程中,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教师实现对所教

4、知识的提炼更新、优化升级;也可以让教师更好地针对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予以个别指导。(二)教学本质的不变关于教学本质的分析,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详细的论述:“一、先生(即教师)的责任在教学生学;二、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三、先生须一面教一面学。第一种和第二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学生的学联络:第三种理由是说先生的教应该和先生的学联络”8。这也就是中国传统儒家文化所强调的“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目标追求。从这个角度看,互联网改变了高校教学的教学场景、师生关系与教学过程,但是并没有改变高校教学的本质,具体表现在:第一,教学本质强调教学需要师生共同参与,互联网对教师提出了更多的要求,但是并

5、没有取代教师的地位;第二,教学本质强调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信息双向交流,互联网只是提供了更加高效、易用的互动交流手段;第三,教学本质强调教学要适应学生个性化的特点,互联网通过优化教学资源配置为教师关注学生个性需求、提供个别指导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与可能。有鉴于此,互联网不仅没有改变教学的本质,反而让我们更加接近教学的本质。随着中国连续多年的高校扩招,高校学生数量有了较大规模的增长,而高校教师资源却未能实现与之相匹配的增长。高校教师资源的供需矛盾日益突出,资源配置亟待进一步优化。一是高校教师总体数量增长相对有限,特别是优秀高校教师资源处于一个相对紧缺的状态;二是一些高校在教师考核及职称晋升上“重科研

6、、轻教学”的现象比较严重,导致教师将更多的时间分配在课题申请、研究及学术论文发表上,对教学工作投入不足;三是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将主要的教学精力花在知识的讲授而非师生之间的互动上。互联网技术在高校教学的引入和应用,为教师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解决及优化配置创造了条件,提供了技术层面的支持,能够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高效互动,满足“教学相长,因材施教”的教学本质要求。四、“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的具体对策互联网既是未来高校教学必须面对的机遇与挑战,也是未来高校教学的发展趋势与努力方向。在“互联网+”时代,高校教学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它的成功推进需要学校、教师和学生三个方面的共同努力。(一)学校方

7、面学校既是教学硬件提供者,又是教学活动管理者,在互联网教学创新上,应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1.加强互联网软硬件设施投入。先进的教学软硬件(包括计算机、投影仪、教学网络设备、资源数据库等)是互联网教学的前提和基础,未来不论是慕课还是翻转课堂,都建立在优质的硬件设施基础之上。未来学校应加大教学硬件的资金投入比例,进一步完善教学硬件设施建设。与此同时,还应加强在线学习平台的升级和配套应用的研发。站在为教师服务的角度来看,学校应组织专业力量引进、推广乃至开发操作简单化的硬件设施,方便教师搜集教学素材、制作教学视频,降低互联网教学设备的使用难度。站在为学生服务的角度来看,学校应建立并完善在线学习监测评估

8、系统,实时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即时反馈学习效果,确保线上学习的质量。未来,学校还可以尝试与科研机构合作,将大数据技术引入在线学习平台,记录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分析学生的学习特点,提供更加个性化的学生培养方案。2.积极组建互联网教学服务部门或团队。许多大学教师受限于自己的专业背景,缺乏进行互联网教学所必需的技术知识,学校可以考虑组建专门的技术服务部门或团队,给予教师及时、便捷的服务支持,减少教师在技术研究、操作方面的时间投入,将更多的时间投入到课程内容的开发上。未来,学校还可以考虑开设与互联网教学相关的专业技术课程,比如计算机语言、网站及网页制作与设计、程序设计等课程,帮助师生更好地掌握基础的互

9、联网教学技术知识。3.建立适应互联网教学的考核评价体系。考核评价体系是高校教学活动的指挥棒。当前高校教学活动的考核评价体系关注的是课时数量多少和课后学生评分;针对学生的考核评价重点关注学分是否修满以及考试成绩高低,难以适应互联网教学创新的需要。以翻转课堂为例,教学更应侧重教学过程的优化,而非教学课时的完成。未来改革的核心应该是:从单纯重视结果性评价向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并重转变。对教师教学的考核评价应彻底改变“重科研、轻教学”的局面,具体到教学考核评价中,不能仅仅局限于课时数量是否完成、学生课后满意度打分高低,还要关注教师与学生能否进行有效的互动,能否对学生进行及时的个性化指导,能否培养学生

10、运用相关知识有效地分析、解决问题并开展创新活动。对学生的考核评价不再局限于学分多少和考试成绩,而是将学习的全过程纳入考核评价体系,对其学习动机、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开展三位一体的考评,充分关注学生是否养成寻找所需信息和知识的能力,是否培养了在学习共同体(如班级、学习小组)中交流、分享、贡献知识的能力,是否能够将相关知识加以应用(如社会实践),是否已经具备知识创造的能力(如论文发表)。(二)教师方面为了更好地开展互联网教学创新,教师应积极转变思想,调整心态,提升能力,转变自己的角色定位,更好地适应新环境、新技术所带来的变化,重点做好以下工作:1.强化学生中心意识。教师应积极尝试以学生为中心来理解和

11、处理师生关系,采用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设计教学方案、编排课程、设计教学单元、选择教学方法,积极利用互联网技术,加强与学生多维度、多渠道的沟通与交流,针对特点不同、诉求各异的学生提供个性化、定制化的指导与帮助。2.强化互联互通意识。互联网在打破地区、学校之间界限的同时,也逐步打破了专业学科之间的界限,教师应充分利用慕课模式所提供的教学资源,加强与本学科其他教师、本校其他专业教师、其他高校教师的相互学习与交流,博采众长,将各种优质的教学资源、先进教学经验融入自己的教学过程之中。3.强化终身学习意识。互联网加快了知识传播的进程,改进了知识传播的方式,并不断地推进知识的创新与融合。在知识日新月异的

12、大趋势下,特别是在互联网技术使得教师相对于学生的信息优势大为减弱的情形下,教师更应具备一定的危机感,持续更新、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不仅要及时了解、掌握本学科理论发展的前沿动态,而且要关注本学科与其他学科的融合以及与本学科密切相关的实践领域发展的最新动态,以形成更坚实、深厚、前沿的知识积淀,更好地为学生传道、授业、解惑。4.提升信息技术能力。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是教师开展互联网教学的前提和必要条件。教师应积极、主动地学习互联网相关技术,既可以采用自学的形式,也可以参加学校、社会组织的各类信息技术培训,为互联网教学夯实技术基础。5.提升互联网教学能力。信息技术只是开展互联网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对于教师

13、而言,更重要的是培养互联网教学课程设计和课堂掌控能力。高校教师应认真研究慕课、翻转课堂等新型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根据互联网教学环境下学生学习的特点、规律,研究教学模式的改革,持续创新课程设计、教案内容、课堂结构以及具体的教学形式,探索建立一套适合互联网教学的新办法。(三)学生方面互联网教学要求学生由被动学习者转变为主动学习者,打破以往“被动参与”的角色桎梏,成为知识的共享者和参与者。要适应上述角色转变,未来高校需要重点培养学生以下三种能力:1.自我管理能力。慕课、翻转课堂等互联网教学创新的特点之一是将学习的主动权和学习责任交给学生,其有效实施的前提是学生具有高度的自主性和自我管理能力,能够开展自

14、我学习活动。有鉴于此,为应对互联网教学创新,一方面,学校和教师应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通过适度的他律来实现学生的自律;另一方面,学生也应加强自我管理,树立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培养学习的主人翁意识,主动地融入到学习过程中去,保持较高的自我能动性。2.信息处理能力。互联网既为学生提供了海量的学习资源,也可能产生大量的冗余信息。高校学生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信息处理能力:一是信息搜集能力,掌握学校图书馆、各种数据库、在线学习平台、各种手机应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准确、快速地搜集各种相关信息;二是信息甄别能力,在搜集到相关信息之后,能够根据课程学习的需要,迅速筛选出契合度高的学习资料,剔除契合度较低、相对

15、边缘的资料;三是信息加工能力,能够对经过筛选之后的信息资料进行深度加工,以便更加牢固地掌握相关知识,并形成自己的认知和判断。3.互动交流能力。充分交流既是教学过程的核心,也是教学本质的要求。互联网教学有助于将师生之间的单向交流转变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多向互动。面对这一变化,高校学生应尽快培养自己的互动交流能力,能够将自己经过系统思考所得出的观点和结论完整、清晰地表达出来,有效地传递给其他人;同时,学会倾听,能够对不同的观点做出比较和甄别,善于从别人的发言中接收对自己有价值的内容。在反复的沟通、辩论过程之中,不断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与掌握程度,确保知识的内化,实现知识的溢出效应。参考文献:1荆全忠,邢鹏.“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教学模式创新研究j.教育探索,2015(9).2曾晓洁.美国大学mooc的兴起对传统高等教育的挑战j.比较教育研究,2014(7).3严文蕃,李娜.互联网时代的教学创新与深度学习美国的经验与启示j.远程教育杂志,2016(2).4杨伊.“互联网+”时代的教学观转型从传统教学三要素到网络教学三要素j.科教文汇,2016(6).5吴红耘.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