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1 北师大版必修2_第1页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1 北师大版必修2_第2页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1 北师大版必修2_第3页
高中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1 北师大版必修2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高一语文给我的孩子们教案11 北师大版必修2一、重点知识归纳(一)文章的主题送行本文通过两种送行情形的具体描述,隐含了要善解人意,倡导真诚的人情的主题思想。给我的孩子们这篇文章是丰子恺先生为子恺画集写的序,作于1926年圣诞节,寄托了对儿童的爱,对儿童率真的天性给予高度肯定,表现出对成人世界“不由自主”的悲哀。(二)文章的结构送行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按照时间顺序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3段),写送行活动中虚应故事的尴尬。文章一开始就说“扮好送行的角色似乎是世界上最难的事情了”。第2段提到送行过程中送行人表现出的笨拙与无能。第3段把在家中送客与车站送客作比较。这一部分用了较多的笔墨,

2、是为下文勒罗的送行作铺垫。第二部分(第4段到结束),写勒罗作为送行人的精彩演出。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46段),重复送行人尴尬。不过,这里是具体的描写。第5段写饯行,是一次“完美的送别”,主人感谢客人的光临,惋惜他的即将离去,依依惜别。第二层,写车站遇勒罗。在层层铺垫之后,“送行”在我们看来,已经成了尴尬无比的事,在这时候,勒罗出现了。勒罗出现时,他的表现与我们一行的尴尬形成鲜明的对比。虽然同样是送行,虽然同样地是一个在车内,一个在月台,他的“演出”炽热动人。“这魅力我也似曾相识”一句引出插叙,“我”记起这个人是原优秀演员勒罗。对勒罗过去的交代是为了映衬他的现在。“我”和勒罗的交谈交

3、代了事情的真相。作为“英美社交处”的雇员,勒罗的任务是受雇为孤独的在英国没有朋友的美国旅客送行。给我的孩子们本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7段),写孩子们率真、自然的性格。这一部分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第1段),想到孩子们不可能理解自己的话而悲哀。第1段的文字基调是伤感的。想把自己的内心话告诉孩子们,可是孩子们不会理解,而等到孩子们可以理解的时候,已经到了不再被憧憬的年龄。参读第11段,可以看出这种悲哀是贯穿始终的。第二层(第27段),对照成人世界的各种毛病,写孩子们的率真、真情。第2段写瞻瞻的“尤其可佩服”。第3段写孩子们在游戏活动中有自主的创造,而成人却喜欢给同类的行动赋以“意义”和

4、标语口号。第4段,作者揣摩孩子们的心态,一定认为爸爸的工作是无聊的,妈妈的劳动是沉闷的。这样的心态反衬出孩子们的快乐,并以此引出一个重要的家庭课题,即与孩子们的相处之中,成人在不经意间“摧残了你们”。第二部分(第811段),抒发了失去了童真的悲哀。(三)文章的艺术特色送行1、这篇散文在幽默中蕴含着对生活的深刻思考。在生活中,人们往往有感情而不懂得如何表达,所以常常是事与愿违,会在一些场合出现尴尬,而勒罗受雇扮演“送行者”却表现出令人感动的真情。这种看似不可思议的故事,通过幽默传达了人与人渴望真实情感的愿望。2、文章在故事发展中刻画人物。描写勒罗的手法艺术,先写勒罗送别的场面,接着插叙勒罗的经历

5、,然后写勒罗的谈话。刻画勒罗的形象,一是通过车站送行的动作神态的描写,此时“我”并不知道勒罗是受雇送客,因而完全被他的形象所感动。勒罗真诚而慈爱,充满感情,几乎像那位美国小姐的父亲;勒罗极有风度,穿着得体大方,像个银行家;勒罗是有教养的,他见到“我”之后的举止温文尔雅。在他和“我”的交谈中,读者可以对勒罗有进一步的了解。勒罗是聪明的,他选择了这样一个职业;勒罗是敬业的,他出色而认真地完成每一次送行;勒罗是有自己主见的,他并不认为送行是纯粹的演戏;勒罗也是精明的,他知道自己已经是送行人中的行家里手,可以借助这方面的技巧来赚钱。除了勒罗送行的动作神态描写以外,还有几个细节值得注意。如他还记得七八年

6、以前借过别人微不足道的“半克朗钱”,说明他是一个诚实的人;当“我”提出要学习送行时,“他翻了翻一本精美的记事本又说道”,让人感到他是一个认真的人。3、“不动声色”也是幽默手法之一,作者把一件几乎是不可思议的事写得一本正经,甚至理直气壮。文章写送行的尴尬,说“互相注视着就像不会开口的动物瞧着人一样”,“只盼着车警吹哨开车来结束这一出滑稽戏”;被送者出现在列车上时,“已像是一张陌生人的脸,一个巴望讨好、哀哀求助、笨拙的陌生人”,把他的尴尬写得惟妙惟肖。写勒罗在车站与美国小姐告别假戏真做的动作神态,出神入化;而勒罗的教养风度,则又反衬出“我”这样的知识分子的没有见识。这种幽默的写法使文章产生了戏剧性

7、的效果。给我的孩子们1、这篇文章是书序。文章真情直白,亲切自然,毫无矫饰,是真正的丰子恺风格。作者在与孩子们对话。虽是父亲对儿女说话,但他能“蹲下来”,和孩子一样高,在这种平等的气氛下,他能了解孩子的心理,所以他的观察和思考是准确的。2、善于从最普遍的现象中有所发现。文章中有关孩子们活动的内容,都是司空见惯的,而作者出于对孩子的“大爱”,为他们的未来成长考虑,从这些生活琐事中感悟到人性在社会中的畸形发展,从而不动声色地对社会风气和教育弊端作出了否定。二、难点知识剖析送行1、勒罗虽然是演员出身,且受雇来为人送行,但勒罗的车站送别流露的显然是真情,为什么这样说呢?一种看法认为,文章实际写的是社会上

8、人与人之间感情冷漠。关于这一点,不宜轻易下结论。如果认为这是表现金钱社会中人与人的冷漠与虚伪,不但文章中的有些内容解释不通,生活中某些正常交往的礼节也会被忽略。在英国,人们注重礼貌教养,虽然不免出现繁琐的礼节,但是人们以此为一种文化。这也是美国单身旅客到英国旅行时希望有人送行以得到车警的尊敬,不愿意被同车人瞧不起的原因。也正是因为送行在一些人看来已经成了一种形式,而且如同受罪,勒罗的送行才会引起“我”的兴趣。勒罗以送行为职业,刚开始时可能确有逢场作戏的成分,因为送行不过是他谋生的手段,雇他送行的人也仅仅是为了虚荣。但是勒罗逐渐发现了人们对感情的渴望,否则他不会“注视着列车远去,直到看不见时才转

9、过身来”,他也不会“泪水盈眶”。勒罗有仁爱之心,无数次的送别,使他懂得了被送者的心情,想到要不让他们感到孤独,虽然文章直到最后还写了勒罗以教授“送行法”谋利,但是这不能说明他在车站为陌生人送行时是虚情假意,从文章的内容看,勒罗在车站上送行流露出的是真情。2、勒罗认为自己虽然以送行为职业,但也是有感情的,而且能被感动,你认为他说的是真心话吗?勒罗刚开始时,可能的确是逢场作戏,仅仅以送行作为谋生的手段,雇用他送行的人也许的确是为了虚荣。但是在这种送行中,勒罗体会到了人们对感情的渴望,否则他不会“注视着列车远去,直到看不见时才转过身来”,他的眼睛也不会“泪水盈眶”。我们从文中可以体会到勒罗是个有仁爱

10、之心的人,无数次的送别,使他最能体会被送者的心情,他已经能想到“免得让他们感到孤独”,这是他的真情实感。3、人常说“礼多人不怪”,课文却写出了“礼多人也怪”。结合课文分析,为什么为朋友送行常常会成为“一出滑稽戏”?有时候,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仅仅停留在形式上。与人告别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机动形式多样,但是演变成了“不得不送”“不敢不送”,强作欢颜,因此没有话找话说,走也不是留也不是,浑身不自在,这都是因为过于拘从礼节而然。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这样难以捉摸的事。4、作者认为在家中送客与在车站送客有何区别?在家门口送客,“亲切自然”,“脸上会流露出心中的感到的真诚的忧伤,话语也很得体,双方都没有拘

11、谨,不觉得尴尬”;可是双方都不敢到此为止,一定要到车站再告别一次。在车站的告别大相径庭,主客双方之间像是有了“一道深渊”,话也不会说了,恨不得早早分手,结束这种尴尬。其实,送行的一方与被送的一方都预知会有这种后果,但是所有的人似乎都不敢破坏这种习惯。这种经历许多人都有过,但是作者把这种场面写得很“透”。为什么在家中送客自然自如,而到车站送客会不自在呢?这是因为:在车站送行,不仅场合变了,真正分手告别的时间也不由自己掌握了。给我的孩子们1、如何理解第6段中关于瞻瞻裁书一事?旧时书店印书,会根据作者读者要求出一部分毛边本,即书页装订好以后不切边,由读者读书时才用刀裁开,这是读书人的一种情调。而连史

12、纸印的线装书是不用裁也不能裁开的。瞻瞻看见父亲裁毛边纸书,以为线装书也要裁开,帮了倒忙。2、联系文章开头一段与末尾四段,谈一谈作者要表达的是怎样的一种感情?作者爱自己的孩子,从孩子们身上,也许他想到自己同样率真的童年,随着人的长成,人们失去率真,失去自由,变得虚伪世故,想到可爱的孩子长大后可能摆脱不了这个规律,不得不过着与自己相似的日子,作者从心里感到悲哀。3、读下面的话,想一想,这些话有什么作用,表现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大人间的所谓“沉默”,“含蓄”,“深刻”的美德,比起你来,全是不自然的,病的,伪的!大人们的呼号“归自然!”“生活的艺术化!”“劳动的艺术化!”在你们的面前真是出丑得很了!依样画几笔画,写几篇文的人称为艺术家,创作家,对你们更要愧死!以此反衬孩子们的率真可爱,只知行动而不空谈。孩子们在玩中“创造创作”,而大人只是虚应故事,动不动谈“意义”。作者在这里表现出愤世嫉俗、反对虚伪世故的情绪。4、“孩子们!如果你们果真抱怨我,我倒欢喜;到你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