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_第1页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_第2页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_第3页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_第4页
(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化学)中考化学化学计算题真题汇编(含答案)一、中考化学计算题1 .有一赤铁矿样品(主要成分为Fe2O3),某学校化学兴趣小组为了测得样品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进行了如下探究:小明取10 g赤铁矿样品(杂质不溶于水和酸),不断加入稀盐酸到固体的质量不再减少,加入稀盐酸的量如图所示。求:则亲周处襄道国加入稀盐酸质密g(1)赤铁矿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是 。(2)计算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 。 【答案】 80% 10%【解析】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铁和水,所以反应中固体质量减少,最 终不溶的固体是杂质,所以氧化铁的质量为:10g-2g=8g,设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为x,Fe2O+

2、6HCl=2FeCl3+3H2O 160 219 8g x 160/8g=219/x x=10.95g 所以所使用的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10.95g +109.5g X 100%=10%答:略 点睛:方程式的计算,关键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找出相关物质的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 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计算,易错点是,由方程式求质量比算数错误,所以这一步要 仔细检查。2 .取CaC2和CaCO的混合物12.5g于烧杯中,向其中滴加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稀盐酸, 请加稀盐酸的质量与产生气体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求:(1)混合物CaCQ中的质量为 ;(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3)恰好完全反应时,

3、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精确到0.1%)试题分析:盐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由图可知:二氧化碳的质量为4.4g设碳酸钙的质量为 x,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为z,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y。CaCQ+2HCl=CaC2+H2O+CQ T100 7311144x z y 4.4g100 73 1U 44 2 二 - 22 " x z y 4.4gx=10g z=7.3g y=11.1g(1)混合物CaCQ中的质量为10g;7(2)稀盐酸中的溶质质量分数为 了三受X100%=7.3%;1005(3)恰好完全反应时,所得不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10

4、0% 12.6%25g一10甘11.运12. &g+100g - 4, 4g考点: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计算;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3.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镒的混合物共6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同时测定13t管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请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反应时间/min1.02.03.04.05.0剩余固体质量/g5.204.604.204.104.08(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g;(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 ?(计算结果精确到0.1%)【答案】1.92g 81.7%【解析】(1)氯酸钾发生分解反应生成氯化

5、钾和氧气,二氧化镒作催化剂,反应前后二氧化镒的质量不变,根据质量守恒定律,生成氧气的质量为:6g-4.08g=1.92go (2)设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为x。八八MnO 2 入2KC1C322KC1+3QT24596x1.92g245 x96 1.92g解得x=4.9g4.9g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X 100%=81.7%6g点睛:首先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求出氧气的质量,然后根据化学方程式找出氧气与氯酸钾的 质量关系,利用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比不变进行列比例式计算,易错点是,由质量比算数错 误,所以这一步一定要仔细检查。4.现有100g 8%的NaCH溶液,通过计算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

6、若用该溶液吸收 CC2,最多可以生成 N32CC3多少克? (写出详细计算过程)(2)当NaCH全部转化成为 Na2CC3后,Na2CC3还会继续与 CC2、H2C发生反应:Na2CQ+CC2+H2C= 2NaHCQ,直至Na2CC3完全反应完。请在如图画出利用100g8%的NaCH溶液吸收CC2与生成NaHCC3的曲线。N1HCO)119(3)现有三种溶液: 100g8%NaCH溶液、100g8%NaCH溶液吸收 CC2转化为NmCQ 溶液、100g8%NaCH溶液吸收过量 CC2转化为NaHCC3溶液,分别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硫酸与上述三种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需要的硫酸的质量 (选填“相等”或“

7、不相等”), 原因是。f、山co的居骨【答案】10.6g£6的住盘相等三种溶液中所含的钠元素质量相等,与硫酸反应产生的 Na2SO4质量相等,故消耗同种硫酸的质量相等【解析】【详解】(1) 100g8%的 NaOH 溶液中含 NaOH 的质量=100gx 8%=8g(2)设碳酸钠的质量为 x,与氢氧化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V,碳酸氢钠的质量为 z,和碳酸钠反应的二氧化碳的质量为a根据 2NaOH+CQ=Na2CO3+H2O和 Na2CQ+CQ+H2O= 2NaHCQ,可得关系式为:2NaOHCO2Na2CO3CO22NaHCO 38044106441688gyxaz80 _ 44

8、_ 106 _ 44 _ 1688g y x a z x= 10.6gy=4.4gz= 16.8ga= 4.4g利用100g8%的NaOH溶液吸收CQ与生成NaHCQ的曲线,起点4.4、拐点(8.8, 16.8)。如图:re的乐蚩(3)三种溶液中所含的钠元素质量相等,根据钠元素守恒和硫元素守恒,可知与硫酸反应 产生的Na2SO4质量相等,故消耗同种硫酸的质量相等。故答案为(1) 10.6g;(3)相等;三种溶液中所含的钠元素质量相等,与硫酸反应产生的Na2S。质量相等,故消耗同种硫酸的质量相等。5 .某炼铝工厂想测定铝土矿中 AI2O3的含量,将矿石粉碎(其中杂质不溶于水,不与酸反 应,且不含

9、铝元素),进行如下实验,第一步反应的物质质量关系如坐标图所示:2M嘛疏酸12.75g铝土产滤液21龟加入 400g7.3%稀盐酸充分反应第一步加入3也的AhCh r恰好完全反应|蒸发57 fg水|二二二三二只含一种溶质的不饱和溶液 第二步(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根据已知条件列出求解第一步实验铝土矿中参加反应的(3)铝土矿样品中 A12O3的含量;(4)坐标图中B点所示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A12O3质量(x)的比例式 氧化铝,g(5)在第二步实验结束后所得溶?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6)用1700t此铝土矿冶炼得到 540t的铝,则在冶炼中,铝土矿的利用率是 。_ _1

10、02 x 219 21 9【答案】Al2O3+6HCl=2AlC3+3H2O = (或=)80% AlC3、HCl 10%219 21.9102 x75%【解析】【详解】(1)上述实验过程中发生反应是氧化铝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水,其化学方程式是Al2O3+6HCl=2AlC3+3H2O;故填:Al2O3+6HCl=2AlC3+3H2O(2)设第一步实验铝土矿中参加反应的AI2O3质量为x;第一步参加反应的HCl的质量为300g7.3%=21.9gAl 2O31026HCl = 2AlCl 3 +3H2O21921.9g102219 21.9;x=10.2g ;故填:102 x219 21.9

11、(或空二空)102 x(3)根据图可知此时氧化铝完全反应,所以铝土矿样品中铝土矿样品中A12O3的含量为:10.2g100%=80%;故填:80%12.75g(4)坐标图中B点盐酸有剩余,所以所示溶液中溶质为生成的氯化铝和剩余的盐酸,对应的化学式是:AlCl3、HCl;故填:AlCb、HCl(5)在第二步实验结束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设生成的氯化铝的质量为y。Al 2O3 + 6HCl = 2AlCl 3 +3H2O219267219 _ 400g 7.3%;y=35.6g400g 7.3%267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35.6g10.2g+3.4g+400g-57.6g100%=10%;故

12、填:10%(6)用1700t此铝土矿冶炼得到 540t的铝,则在冶炼中,铝土矿的利用率为:540t27 2 X00%=75% 故填:75%1700t 27 2+16 3【点睛】 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第一要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第二要使用正确的数据,第三计算 过程要完整。6 .为了测定某硫酸铜溶液的质量分数,小杨同学取50. 0g样品置于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和生成沉淀质量的关系如下图所示。请计算:020 0 Xa OH溶涌的质量目(1)NaOH的化学式量为。 (2)硫酸铜刚好完全反应时,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g(保留一位小数)。 (3)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 ?(

13、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40 65.1 16.0% 【解析】 【分析】 (1)根据化学式量为化学式中的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之和, (2)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分析所得溶液的质量; (3)根据氢氧化铜的质量结合化学方程式计算硫酸铜的质量,进一步计算硫酸铜溶液中溶 质的质量分数。 【详解】 (1) NaOH的化学式量为 23 + 16+1 = 40;(2)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50.0g+20.0g-4.9g = 65.1g;(3)设样品中硫酸铜的质量为xCuSQ+2NaOH=Cu (OH) 2j+Na2SQ 16098x4.9g16098x 4.9g x= 8 g 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 8g ”“

14、100% 16.0% 50g 答:硫酸铜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6.0%。7 .某化学活动小组用稀盐酸对赤铁矿中Fe2O3含量进行测定时(杂质不与盐酸反应),得到一黄色残液。为防止直接排放造成环境污染,对其组成进一步进行探究。过滤该残液,取 100g滤液向其中不断加入 5%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沉淀与加入NaOH溶液质量的关系如下:(1)由图像分析可知,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写化学式)。(2)选择合理的数据,计算 100g滤液中溶质的质量(若有多种溶质,任选一种。结果精确 度 0.01%)。【答案】HCk FeC3 100g滤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1.83g(或溶质FeC3的质量为8.13g)

15、【解析】【详解】(1)氧化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由图像分析可知,刚开始没有沉淀生成是因为氢氧化钠先与稀盐酸反应,故该滤液中含有的溶质是HCl、FeC3。(2) 100g滤液中含有HCl的质量为x,NaOH + HCl = NaCl +H 2O4036.540g 5% x40 二 36.540g 5%- xx 1.83g答:100g滤液中溶质HCl的质量为1.83g o8.过氧化钠(化学式为 Na2O2)是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物质,它能与水发生化学反应,其反 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H2O=4NaOH+O4 ,现将一定质量的过氧化钠加入到盛有175.2g水的烧杯中,反应完毕后称得溶液

16、的质量比反应前过氧化钠和水的总质量减少了6.4g,试计算:(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2)求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 6.4g(2) 16%【解析】(1)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以知道反应前后减少的质量即为氧气的质量,即生成氧气的质量为 6.4g.(2)设参加反应的过氧化钠的质量为x,生成氢氧化钠的质量为y2Na2O2+2H2O 4NaOH+O2 T156160 32x y 6.4g156二 18。二 32k y 6.4g解得:x=31.2g, y=32g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答:反应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2g175. 2g+31.2吕-6,奥X100

17、%=16%16%.9 .将氯化钠和碳酸钠组成的固体混合物 18. 9克完全溶解于196. 8克水中,向该溶液中 加入一定质量的氯化钢溶液恰好完全反应,滤出 19. 7克沉淀。若将滤液蒸发 100克水 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 10%。计算:(1)蒸发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所用氯化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答案】(1) 200g (2) 20%【解析】试题分析:解:设反应后生成氯化钠为X,需要氯化钢的质量为丫、碳酸钠的质量为 ZNa2CQ+BaC2=BaCQ J +2NaCl 106 208197117Z Y 19.7g x208/197=y/19.7g1977117=19.7g/X197

18、/106=19.7g/ZY=20.8gX=11.7gZ=10.6g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18.9g-10.6g+11.7g=20g蒸发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g/10%=200g(2)所用氯化钢溶液的质量为:200g+100g-(18.9g+196.8g-19.7g)=104g所用氯化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8g/104g x 100%=20%答:(1)蒸发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200g; (2)所用氯化钢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20%考点:有关溶液的计算、有关化学方程式的计算10 . 100g某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硫酸恰好与13g锌完全反应.请计算:(1)反应产生氢气的质量是 g.(2)稀硫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