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历代文书选读复习重点大纲第一章 誓辞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誓辞的含义、发展变化;掌握尚书的源起、构成及其对后世的影响。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誓辞(重点)识记:誓辞的含义理解:誓辞的演变应用:誓辞之于现阶段的使用“誓辞”,也称“誓”,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公文文种之一。这种文体主要是用来表示告诫、 信诺和决心的意思, 以达到动员、 约束和统一大家行动的目的。早期的“誓”, 应用范围局限于统治者上层人物之中, 后来范围和内容逐渐扩大, 成为战争之前主帅告诫全军将士的言辞。“誓”还可以作为一种表示决心和承诺的文书,如同今天的宣誓词。(二)尚书(次重点)
2、识记:尚书的内涵理解:尚书的构成应用:尚书对后世文诰类文体的影响尚书,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记言体文件汇编。原称书 ,因记上古之事,故名尚书 ,又称书经。所记上起原始社会末期的虞舜时代,下讫春秋时代的秦穆公。按时间先后,分为虞书、夏书、商书、周书四个部分。按内容可分为典(记载帝王典范行为的文献) 、谟(朝廷商讨大事的记录) 、训(帝王的教诲) 、诰(训诫文告) 、誓(誓词)、命(命令)等 6 类。这些初具规模的古代公文,对后世公文体裁,特别是文诰一类体裁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三)汤誓、与国人誓(一般)识记: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该誓文产生的背景应用:该誓文的历史意义第二章诏书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
3、过本章的学习,了解诏书的含义、发展变化;掌握诏书在汉代的分类;把握诏书按内容及情势不同的分类;厘清诏书在历史上的文体演变。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诏书(重点)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识记:诏书的含义;诏书产生的时代理解:诏书的分类应用:诏书文体的演进诏书,又称诏、诏旨,古代帝王下达给臣属或告示天下的公文。上古时帝王的告命,三代时称之为训、诰、誓、命,战国时,则称命,称令。秦统一天下,于是改命为制,改令为诏。汉代定制,把皇帝下达给臣属的文告分为四种:制书、策书、诏书、戒书。秦汉以后,诏书专指帝王的文书命令。诏书根据内容的不同,可分为即位诏、遗诏、哀诏等。而根据下达诏书时的情势而
4、言,又可分为密诏、口诏、血诏等。两汉时,诏书由尚书负责,魏晋以后,改中书负责。诏书原用散文,魏晋时期改用骈体文,唐以后,骈散兼用。(二)问魏征病手诏 (次重点)识记:问魏征病手诏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问魏征病手诏一文的背景应用:问魏征病手诏一文显示出李世民的什么精神?(三)求茂材异等诏 (一般)识记:求茂材异等诏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该诏文提出的背景应用:刘彻提出了什么样的选才原则?该选才原则在今天有何意义?第三章告示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告示的含义、红示的内涵;掌握入关告谕、禁馈赠告示等公文在历史上的价值。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入关告谕 (重点
5、)识记:入关告谕一文的作者;约法三章的内涵;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秦民欢迎该告谕的原因何在?首先,告谕极富针对性,抓住了秦民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秦朝的严刑苛法问题;其次, 告谕不仅废弃了戕害人民的苛法,而且还立下了保护人民的新法;再次,宣告了军队的任务是为民除害,而绝不骚扰人民。应用:评价入关告谕一文在历史上的地位。(二)告示(次重点)识记:告示的含义;红示的含义告示:是古代官府昭示民众的一种下行公文文种。红示:清代凡新官上任前,也在衙门前张贴用红纸书写的告示,称为“红示”理解:文体明辨对告示的解释(三)戒浮文巧言谕 (一般)识记:戒浮文巧言谕一文的作者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理解:
6、该文的矛头指向是什么?应用:结合时下的文风问题,谈谈戒浮文巧言谕的历史价值。第四章教令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教令的含义、文体特点;掌握求贤令 、求言令、军令等公文主要内容及其历史价值。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教令(重点)识记:教令的含义理解:教令的演进应用:教令文体的特点及其现实意义。“教”和“令”,是古代帝王官吏下行公文文种的名称,“教令”则是二者的统称。“教”,就是仿效和教化的意思 , 帝王发布文告,臣民们仿效去做。汉代以后,官吏下达的文件也称“教”。“令”就是命令。早时只有帝王的命令、文告才能称“令”。商周时代则称为训、誓、诰、命,战国时代将训、誓、诰、命统称之为“
7、令”。秦以后改“令”为“诏”, “令”则限于皇后和太子下达的文告。 汉代以后, 诸侯王发布的命令称为“令”,以后又将官府发布的命令,都称为“令”。教、令文体近似,一般篇幅较短,文字凝练、准确、坚定,给人以不容置疑之感。(二)求贤令、求言令(次重点)识记:求贤令、求言令等公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什么是“面从”?应用:求贤令、求言令等公文在历史上的价值。(三)军令(一般)识记:军令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军令的文体特色和语言特色。第五章表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表文的含义、 格式及文体特点; 掌握历史上表文的使用变化情况;掌握出师表 、陈情表的主要内容。二、考核
8、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表文(重点)识记:表文的含义,翻译出师表、陈情表中的经典句。理解:表文使用的演进情况应用:简析明太祖朱元璋对表文体进行规范的意义。表文是起源于汉代的一种上行文种,用于臣僚向君主陈述政事,表达情感。东汉以后, “表”的使用已不仅限于“陈情”。 三国两晋把凡属于陈述性的上行文都称为“表”,内容也更加广泛,包括论谏、劝请、陈乞、进献、推荐、庆贺、慰安和讼理、弹劾等。唐宋以后,“表”的进言议事的作用逐步由其他文种替代,而仅用于陈谢(谢官、谢赐)、庆贺、进献之类了。明代,凡遇朝廷举行庆典,如寿旦、元旦、冬至等,内外臣僚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都在照例进贺“表”,“笺”。
9、“表”用于皇帝和皇太后,“笺”用于皇后。明太祖朱元璋认为“颂美之辞过多,规戒之意未见” , 提倡“文章平实,勿以虚辞为美”,并将韩愈、柳宗元表文作范本,颁告天下,严禁“表笺疏奏”用四六骈体。此后,又正式颁布“表笺”程式,统一这种文体,从此“表”的程式走向固定化。(二)陈情表(次重点)识记:陈情表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陈情表的写作背景及其语言特色。应用:作者怎样将“忠”与“孝”的矛盾进行调和的?(三)出师表(一般)识记:出师表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出师表的前半部分,向后主提出的三点建议是什么?第六章封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封事的含义、 产生原因;掌握封事的演
10、进过程; 掌握封事消失的年代。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封事(重点)识记:封事的含义理解:封事的产生及其演进封事是产生于汉宣帝时的上行公文文种, 亦称“封奏”或“封”。 属于奏启类, 机密性较强,类似以后的“密呈”和“密函”。“封事”不止密奏阴阳, 只要是属于不能泄漏的机密事项, 均用“封事”上呈皇帝, 而封建君主为加强其统治,也通过这种文书了解下情。汉代的章奏一般都不封口,只有奏陈秘密事项,才封口上呈。到了唐代, “封事”仍用于秘密进谏,杜甫诗中就有“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的句子。元明以后,“封事”逐渐消失。(二)举成公敞封事 (次重点)识记:举成公敞封事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
11、:举成公敞封事的写作背景及其语言特色。应用:举成公敞封事表现了作者怎样精神?(三)戊午上高宗封事 (一般)识记:戊午上高宗封事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戊午上高宗封事产生的背景。应用:戊午上高宗封事一文的历史影响。第七章札子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札子的含义、起始年代及其使用范围上的演变。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一)札子(重点)识记:札子的含义理解:札子的产生及其演进“札子”也称“札”,又称“札子”,是古代朝廷官府的一种简便公文。始于宋代。 宋代以后的札文, 既可作上行文又可作下行文。 向朝廷上奏的上行文称“札子”,而用作朝廷和官府发
12、布命令的下行文“札”和“箚”称作“御札”“省札”“札子”等。清代使用的“札”文最普遍。上级官厅向下级官厅行文, 凡委任事项, 督催某事等都用“札”。(二)本朝百年无事札子 (次重点)识记:本朝百年无事札子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本朝百年无事札子的写作背景。(三)论按察官吏札子 (一般)识记:论按察官吏札子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论按察官吏札子产生的背景。应用:论按察官吏札子一文的写作目的及其对现实的影响。第八章奏疏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奏疏的概念、 起始年代、 产生背景、 文体要求; 把握谏逐客书、论贵粟疏、谏太宗十思疏等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
13、标(一)奏疏(重点)识记:奏疏的含义理解:奏疏的产生、格式及文体特点“奏”的文种始于秦朝,追溯它的前身,据说源于周朝的“事书”,战国的“上书” 。秦始皇出于尊君抑臣的需要,将“书”改为“奏” ,从此“奏”就称为群臣上书君主的专用文书。“疏”始用于汉代,也是上书君主的专用文书,由于其功能一致,故以“奏疏”作为臣属向皇帝谏政论事公文的统称。 “奏”是进的意思, “疏”是分条陈述的意思。“奏疏” 的格式十分严格,行文必须以 “臣某言” 或“臣昧死上言”开头,用 “死罪,死罪”结尾。由于“奏疏”是呈进君主的,因此还要讲究“典雅” ,这无疑反映了封建社会的严格的等级制度和君权至上的观点。(二)谏逐客书
14、、论贵粟疏(次重点)识记:谏逐客书、论贵粟疏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谏逐客书的写作背景。应用:论贵粟疏对西汉初政权巩固的意义。(三)谏太宗十思疏 (一般)识记:谏太宗十思疏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谏太宗十思疏产生的背景。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应用:谏太宗十思疏 “十思”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十思”的现实意义在哪里?第九章奏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奏记的概念、与奏疏的关系;把握奏记立嗣 、都亭奏记等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奏记(重点)识记:奏记的含义理解:奏记与奏疏的关系奏记,属上行公文类,用于上陈的简牍,包括笺、笺记等。清代吴曾祺文
15、体刍言 :“奏记,奏进也。或称奏记。或称奏书,或称奏牍。其实一也。与上书相拟,同为进御之称,而臣下可以通用者也”。清王兆芳在文体通释中则说:“奏记,进事于王侯大臣而申言阙志,奏书之别支也。主于言事进志,与奏疏相类”。这就是说佐僚对上司陈述意见,百姓向州郡上书,下属向上司都称奏记。(二)奏记立嗣 (次重点)识记:奏记立嗣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奏记立嗣的写作背景。应用:奏记立嗣中表现了丙吉对汉室的什么精神?(三)都亭奏记 (一般)识记:都亭奏记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都亭奏记产生的背景。第十章檄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檄文的含义、二尺书的含义:檄文的写作要求;代徐敬
16、业传檄天下文、为袁绍檄豫州等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檄文(重点)识记:檄文的含义 ;二尺书的含义;檄成为正式公文文种的年代理解:檄文的写作要求应用:檄文之于现代公文写作的意义檄文,是古代一种军事类的文告, 经典释文中解释说:“檄,军书也。”它是古代在从事征伐时的一种声讨性的文字,有的时候也用于征召和晓谕臣民。早在虞舜时代,就已产生檄文的前身。战国时期,檄成为正式公文文种。汉代以后,檄文成为一种正式的文体形式。汉代檄文,书写要在木简上,长二尺,所以又称“二尺书”。“檄”的写作,要叙事明白,说理雄辩,气势强盛,说话果断,忌隐晦曲折、和缓细巧。声讨性质的“檄”还要宣传己方的英明,
17、 揭露敌方的罪行, 分析敌我形势和人心的背向,算计彼此力量的强弱,以鼓舞士气。檄文的风格,就是要张扬其辞,务在雄壮刚健,表现出压倒敌人的气势。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二)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次重点)识记: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代徐敬业传檄天下文的写作背景及其写作特色。(三)为袁绍檄豫州 (一般)识记:为袁绍檄豫州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都亭奏记产生的背景及其写作特色第十一章盟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盟文的含义、盟文的写作特点:左传简介;把握晋楚“宋之盟”盟文等公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盟文(重点)识记:盟文的含
18、义、左传简介理解:盟文的由来应用:盟文之于现代公文的影响盟文,亦称“盟约”、“盟契”、“盟书”、“载书”等,是古代社会集团、邦国之间订立同盟而写的一种文体。西周之前,不见盟文,春秋战国以来,国际之间争霸争雄,人际之间尔虞我诈。为了保持某种状态下的平衡稳定,常常须盟誓,因而也就常常应用盟文这种文体。盟文写作要点,必须写明危难发生的因由,奖励忠孝,彼此存亡与共,同心协力;祈祷冥冥中的神灵,以此进行鉴察,指着九重天作为证人;激动奋发地来树立诚信,恳切深挚地安排词句。 今天我们仍然有“同盟条约”这种文件,但内容和形式要求,都不同于古代了。(二)晋楚“宋之盟”盟文(次重点)识记:晋楚“宋之盟”盟文的作者
19、;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晋楚“宋之盟”盟文的写作背景。(三)与段匹单盟文 (一般)识记:与段匹单盟文一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与段匹单盟文产生的背景第十二章状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状文的分类、行状、逸事状的含义;掌握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 、段太尉逸事状等公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状文(重点)识记:状文的分类、行状的含义、逸事状的概念理解:逸事状与正式的行状之间的区别应用:行状文与一般的传记文之间的区别状文,有行状、 呈状之分, 行状,是源于汉代的类似人物传记的文种。所谓“行状”,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就是指一个人
20、的德行状貌意思。古代一些有名望的人死后,他的家属、门生、故旧,为替他向朝廷请求谥号,或请求“史馆”(国家设立的修史机构)为他立传,便将死者的名字、爵里、生平事迹、享年等写下来送呈上去。为这一用途而写下的文字,即称为“行状”。这是“行状”的最初用途。 后来大量的“行状”, 则已不是出于这一用途, 大半是请人替死者代撰墓志文以前,由死者家属或了解死者的人,事先起草的一篇有关死者的生平事迹的资料。这样,行状文也就多起来了。从内容来说, 行状文也就是传记文, 但由于行状的用途不同, 因而它与一般的传记文比较起来,往往有两个特点,一是它叙述人物的生平事迹,比较详尽,篇幅较长;二是传记文可以有褒有贬,而行
21、状文则有褒无贬。 其所以较详,这是因为它本有为写传、写墓志提供原始资料意思;所以有褒无贬,是因为它本是为旌扬死者而写。“逸事状”, 它不同于正式的行状, 即并不全面地介绍死者的生平事迹, 而仅记死者的某些逸事轶闻,应属于行状的变体。(二)段太尉逸事状 (次重点)识记:段太尉逸事状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特色应用:段太尉逸事状的写作风格之于现代公文的意义(三)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一般)识记: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奉天请罢琼林大盈二库状产生的背景第十三章传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
22、过本章的学习,了解传记的分类, 史记的产生,自传、小传、列传、后传、外传、内传等的含义;掌握张中丞传后叙 、方山子传等公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传记(重点)识记:传记的分类、记传体史书的开端,理解:自传、小传、外传、列传、内传应用:古文运动之于公文写作的意义我国传记体文章,大致可分三种,一种是史书上的人物传记,称为“史传”;一种是史书之外, 一般文人学者所撰写的散篇传记; 一种是用传记体虚构的人物故事, 实际是传记小说。我国的史书,最早是记言体和编年体,而记传体史书,创自汉代司马迁的史记。至司马迁的史记产生以后,我国正式出现了以人物为描写中心的史传文。自从司马迁开创史传体,
23、我国的历代正史, 基本上都沿袭了这一体例,一部二十四史,史传文占有其最大的篇幅。史书以外的传记文,可以溯到汉代刘向所写的说苑新序和列女传等著作,其中多写一些人物故事,虽未必完整, 但已是以人物为中心来写其生平事迹,是属于史传文以外的传记文了。作家所写的人物传记逐渐多起来,并正式成为文章中的一体,是从唐代开始的。唐代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的古文运动推动了各体文章的发展, 也为传记文学开辟了广阔的道路。 古文运动的两位主将韩愈、柳宗元,首先在这方面做出了贡献。我国古代传记文学的种类多种多样的。 如有自叙生平的传记文, 称“自传”。 古代的自传体文,有的以“自传”名篇,有时并未题写“自
24、传”名称,实际上是自传文。此外,还有记录轶闻逸事以补充正史的“外传”;有记载人物遗闻轶事的“内传”;有篇幅短小的“小传”;还有补充本传的“后传”;有列叙人臣事迹的“列传”等等。(二)张中丞传后叙 (次重点)识记:张中丞传后叙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张中丞传后叙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特色应用:张中丞传后叙的历史价值(三)方山子传 (一般)识记:方山子传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方山子传的写作缘由第十四章碑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碑文的分类、碑文的含义;掌握柳子厚墓志铭、陋室铭、五人墓碑记等公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碑文(重点)识记:碑文的分类、碑文的概念理解
25、:碑与铭的区别应用:碑文的历史价值碑文是刻在石碑上的文辞。碑文又称碑志、碑铭, 碑志就是已碑记事的意思,铭则是铭刻的意思。碑文后面的韵语部分称为“铭”,前面的散文部分则称志、序。古代碑文按照其用途和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记功碑文、宫室庙宇碑文和墓碑文。碑文是记事文体,古代的碑文往往保存许多珍贵的史料,具有重大历史价值。(二)柳子厚墓志铭 (次重点)识记:柳子厚墓志铭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墓志铭的构成理解:柳子厚墓志铭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特色应用:柳子厚墓志铭主要从哪些方面颂扬柳宗元的?(三)陋室铭、五人墓碑记 (一般)识记:陋室铭、五人墓碑记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陋室铭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
26、怀?五人墓碑记的写作背景及写作特色第十五章移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移文的含义及行文情况;掌握北山移文 、移告属县等公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移文(重点)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识记:移文的概念、移文的行文方向、移文的使用范围理解:移文的写作特色移文,也称“移”,“移书”,是一种起源很早的平行文种。战国时,“移书”成为各国之间, 各国官员之间或国内不相统属的各官署之间交往的一种平行文书。由于当时各国兼并剧烈, 国与国之间交往很频繁,所以“移”的使用是很常见的。到了汉代,“移书”成为各衙署之间、 平级官员之间正式使用的平行文书,用于不相隶属机关的往
27、来公务联系。三国以后,亦单称“移”或称“移书”、“移文”。这种文书, 用于劝喻训戒, 故文词或明晓, 或刚健, 或简约, 而义理则必须清晰明显。(二)北山移文 (次重点)识记:北山移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北山移文的写作背景及语言特色(三)移告属县 (一般)识记:移告属县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移告属县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怀?第十六章杂记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杂记的含义及其分类;掌握岳阳楼记 、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等公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杂记(重点)识记:杂记的概念、杂记的分类理解:杂记的写作特色古人将以“记”名篇的文章称为“杂记体。杂记的内容很复
28、杂。广义地说,它包括了一切记事、记物之文,把所有形诸文字而难以归属的杂品文字,都置于“书记”类。后人则将书(指书牍,即书信)另为立类,称书牍类,其他杂项文字,如状、牒、令、疏等,也都分别归属他类,只留下以“记”名篇的文字,称杂记文。但杂记文实际仍然很杂,所谓杂记文,也包括有些文章不易归属,不得已而独成一类的意思。从现存的“记”文来看,有的记人,有的记事,有的记物,有的记山水风景;有的尚叙述,有的尚议论,有的尚抒情,有的尚描写,是非常复杂多样的。我们根据杂记所记写的内容和特点,似可以简约地分为四类:即台阁名胜记、山水游记、书画杂物记和人事杂记。(二)岳阳楼记 (次重点)识记:岳阳楼记的作者;翻译
29、文中经典句理解:岳阳楼记的写作缘由应用:岳阳楼记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精神?(三)黄州新建小竹楼记 (一般)识记:黄州新建小竹楼记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黄州新建小竹楼记一文的写作特色第十七章赠序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赠序的使用范围与演变过程; 赠序成为单纯赠别之作的年代; 掌握兰亭集序 、送孟东野序 、送董邵南序 、滕王阁序等公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赠序(重点)识记:赠序成为单纯赠别之作的年代;赠序的概念理解:赠序的使用范围及演变过程应用:赠序的用途古代以“序”名篇的文章,有赠序一类,是专门为了送别亲友而写的。在文体
30、分类上,过去把它与序跋合为一类,直到清代才把它单独列出,称为赠序类。赠序是由诗序演变而来。赠序一般以述友谊、叙郊游、道惜别为主。(二)兰亭集序 (次重点)识记:兰亭集序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兰亭集序的写作缘由应用:兰亭集序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审美意境?(三)送孟东野序 、送董邵南序 、滕王阁序(一般)识记:送孟东野序 、送董邵南序 、滕王阁序等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送孟东野序 、送董邵南序的写作背景;滕王阁序的语言特色应用:“不平则鸣”观在历史上的影响第十八章序跋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 了解序跋的内涵、 序跋的出现年代、 初期序文的特点以及跋文的分类;掌握金石录后序 、
31、跋李庄简公家书等公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序跋(重点)识记:序的含义、跋的内涵、序正式出现的年代理解:初期序文的特点、跋文的分类应用:序与跋的区别序,指序文,是写在一部书或一篇诗文前边的文字;跋,指跋文,又称题跋或跋尾,是附写在书后或诗文后的文字。 序和跋的性质是相近的, 它们都是对某部著作或某一诗文进行说明的文字。先秦时代未见序文出现。序的正式出现大约由汉代始。初期的序文一般有两个特点,一是序文都置于全书之后, 与后世不同 (只有单篇文章、 作品的序文, 是放在前边的, 如史记、汉书中的志、表、书、传之类的短序和班固两都赋序;二是书序的内容,除讲该书写作的缘由和经过以外,
32、还包括全书的目录和提要。这类自序文是后世研究作者生平、思想和全书面貌的重要资料。跋,就是写在书后、文后的说明文字或议论文字。 跋文汉晋时代还没有,唐代称题某后或读某,如李翱有题燕太子丹传后 ,韩愈有读荀子等,称“跋”,最早见于宋代欧阳修,欧阳修有集古录跋尾若干篇,是附在他所珍藏的碑文真迹之后,考订和说学习资料学习资料收集于网络,仅供参考明每篇碑文 情况的。一般说来,跋文要比序文简短,主要附于书、文后作说明文字,但有的跋文,也带有记叙性。跋文可分二类,一类属学术性的,其中包括读后感和考订书、文、画、金石碑文的源流、真伪等;一类是文学性的,相当于散文小品之类。(二)金石录后序 (次重点)识记:金石
33、录后序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金石录后序的由来;金石录后序的写作特色(三)跋李庄简公家书 、革命军序(一般)识记:跋李庄简公家书 、革命军序等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跋李庄简公家书 、革命军序的写作背景及文风特点第十九章祭文一、学习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祭文的内涵、使用范围、语言风格;掌握祭十二郎文 、祭石曼卿文、祭陈同父文等公文的主要内容。二、考核知识点与考核目标(一)祭文(重点)识记:祭文的含义理解:祭文的使用范围及语言风格祭文,祭祀时诵读之文。古代祭文,一般分四种:祈祷雨晴,驱逐邪魅,祈求降福,哀悼伤亡。而以哀悼死亡为主。古代祭文, 只是请亡灵享受祭品而已, 中世以后, 兼赞死者的品德。 而形式则有散文,有韵文,而韵文之中,又可分四言、六言、杂言、骚体等。刘勰指出祭文的风格应该是恭敬而悲哀,切忌追求词藻的华丽。韩愈对这种文体作了革新,他的祭十二郎文用散文抒写哀思,非常成功,开创了此后散体祭文的格局。(二)祭十二郎文 (次重点)识记:祭十二郎文的作者;翻译文中经典句理解:祭十二郎文的由来应用:祭十二郎文成为祭文中的“千年绝调”的原因(三)祭石曼卿文 、祭陈同父文 (一般)识记:祭石曼卿文 、祭陈同父文等文的作者;翻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