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1页
《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2页
《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3页
《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4页
《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故乡的桂花雨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1探索文章优美之处,学会圈点批注。2品读课文,体会作者那浓浓的乡情,培养一颗颗兼善天下的好心。学习重点:学习用圈点批注的方法来阅读,精读“摇花乐”的有关内容,交流评点。学习步骤:一、导入:美丽的大自然中,雨可以说是最能触人心弦的景物之一了,你们见过哪些雨呢?(学生答:暴雨、小雨、蒙蒙细雨)今天我们将见识到一种特殊的雨桂花雨(出示课题)二、指导朗读:体会文章渗出的温馨的人情。(有重点地指导两个地方的朗读:一是“摇花乐”,要读出“我”问母亲时语气的急切,母亲却说“还早”,这时“我”的心情是失望的。“台风要来了”,语气也是急促的。从“这下可乐了”到“好香的雨

2、啊。”充满欢乐,语气要略显夸张。另一处是最后一句话,语速要舒缓,以传达出绵绵不尽的怀念和遐思)。三、出示有关桂花的图片(桂花树林,桂花朵。让学生感受桂花的美丽学生在音乐与图片的渲染中,将会喜欢上桂花。在此情境中,让学生结合图片和对桂花的回忆,把桂花的美丽用自己的方式描绘出来,学生描绘的方式可能会有如下几种:画画、朗读有关句子、回忆有关桂花的诗句。此时,教师应给学生以广阔的自由描述空间,并一一加以肯定。)大家所描绘的桂花真美呀,可以想见大家对桂花的喜爱,文中的作者对桂花也是情有独钟,我们看看她笔下的桂花是怎样的?大家试着把描写桂花的语句找出来看看?(学生回答,教师评点)2、文章结构桂花不仅美丽清

3、香,还可以吃呢。文章的第一段(1、2节)为我们介绍的清楚。1 / 28第二段(3节)采用倒叙的方式回忆了故乡的桂花雨,具体描绘了“摇花乐”,大家喜欢“我”的父母亲吗?为什么?(学生大多会回答,“喜欢”,摆出的原因不一而足,老师总结:因为母亲敦厚、温柔,父亲儒雅和乐)最后一段(4、5节)作者还回忆了在杭州念中学时和桂花有关的一段往事。全文脉络很分明,衔接上不着痕迹,其中有一句话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桂花,真叫人魂牵梦萦”,什么作用呢?(点2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五、主旨探究故乡的桂花雨,笼罩着一层黯黯的感伤和偶尔跳跃着的淡淡的喜乐,从中我们捕捉到了作者其实想要向我们倾诉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选代表作答:对故乡的怀念;对亲人的思念;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六、美点的圈点、批注1教师示范:“啊!真像下雨,好香的雨啊!”回应文章题目,令人拍案叫绝,赞叹不已杭州的桂花再香,还是比不得家乡旧宅院子里的全桂“月是故乡明”啊,表现出了作者的恋乡情节。2学生发言。七、词语积累:魂牵梦萦、袅袅、才高八斗、沉浸、淡雅。八、迁移创新“乡愁”是什么?(出示关于“乡愁”的诗:余光中的乡愁,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学生齐诵,然后讨论关于乡愁蕴含的情感,分组交流。)后记:琦君的散文总是蕴藏着生命的喜乐和慈悲,总在讴歌着人性的良善,在教学中,我着重让学生体会这一点,并在此情境中掌握了一定的技

5、能:朗读的、品析的。他们在学习之后或多或少有了关于生命的、生活的启迪,语文方法、技能上的收获和词句方面的积累,我想这也是我们的语文课所应该做到的吧。参考教案一、教材说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课文先写小时候对桂花的喜爱,写为什么要摇桂花,接着主要描写了“我”帮大人摇桂花、收桂花的快乐情景,最后写“我”对童年时代“摇花乐”的怀念。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理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

6、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选编本课的意图,一方面是为了继续培养学生分清文章主次的能力,理解课文内容,另一方面是激发学生对自己的童年生活、对自己家乡的热爱,培养热爱生活的情趣。二、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三、教学建议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如果有条件,教师可多读一点琦君写的文章,以便

7、对她有较多的了解。2.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探究。可以先安排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注意停顿,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把自己思考的结果与小组的同学交流,听听小组同学的意见,如果意见不相同,互相讨论讨论。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做一定指导。3.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者分享童年的欢乐。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是教学上的难点。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

8、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4.要注意朗读的指导。课文第二、三、五、七、八自然段分别表现出人物的不同情感:“我”对桂花的喜欢、母亲的担心、“我”盼望摇桂花的迫切心情、摇桂花时的欢乐、“我”对“摇花乐”的怀念。这些情感应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用适当的语气、语调表达出来。教师可作适当点拨,比如,选择一两处作示范朗读,或者请学生范读,再作评议。5.课文中的许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如,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摇落桂花时那

9、飘洒的阵阵桂花雨。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看过桂花的学生,可以回忆桂花盛开时的景象。又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6.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如联系古诗或者联系课外阅读谈谈人们对家乡的怀念;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小语第八册教案:桂花雨 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互联网 点击数: 45 更新时间:2005-5-3 教学要求:1、自学课文中的新

10、词,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的含义。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感情。教学过程;一、引出新课、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思考:1、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三、理解词语欣赏、桂花、台风、四,学习课文1、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的?、小组讨论、全班发言2、学习第一、二自然段,读了这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什么了解?3、学习第三至六自然段。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学习第7

11、、8自然段,你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上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老师总结:这篇课文通过摇桂花的事,看出了我对童年生活的怀念,也看出我和母亲对家乡的桂花有着多么深的感情。5、带着感情朗读课文。桂花雨作者:未知 文章来源:中国学习联盟 点击数: 1059 更新时间:2005-1-5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3教师

12、: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

13、使劲地摇”。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3)指导感情朗读。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附:板书设计  教案点评:由于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学生会很感兴趣。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在读中感悟和理解,自己发现问题,并

14、在读书、思考、讨论交流中自己解决问题,掌握学习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说一说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在阅读学习中培养口头表达能力。 桂花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理解课文内容,分清文章的主次,能说出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想象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建议】【教材分析】1这是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描写了在家乡摇落桂花时的情景,表现了儿时生活的乐趣,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家乡、对童年生活的无比怀念。2作者以童年时代的眼光看待事物,反映出纯真的童趣、纯朴的情感,这种情感集中体现在摇桂花这一场景之中。3文章语言清新,情感丰富而真挚。引导学生从摇花乐中体会到作者

15、对童年生活的留恋和对家乡的怀念是教学的重点,教学难点是体会母亲说的“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所表达的感情。【阅读提示】中国有这样一个民俗,每当桂花开放时,很多百姓喜欢摘一朵桂花挂在胸前,香气扑鼻。但从未听说过什么桂花雨,它能下雨吗?本文作者通过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表达了纯真的思乡之情。【学习目标】1读文章,发挥想象力,描述文中的情景。2理解“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一句话的意思。3体会作者表达的浓浓思乡之情。【词语解释】姿态:姿势;样儿。台风:发生在太平洋西部海洋上的热带气旋,是一种极强烈的风暴。指指点点:指出来使人知道。【难句解析】“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

16、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这句话并不是说“这里”的桂花没有家乡院子里的桂花香,而是仅仅打个比方,是说,在母亲的内心,时刻惦记着家乡的一切,家乡的东西是最好的,没有什么比得上。【语言积累】指指点点 香飘十里桂花树的样子笨笨的,不像梅花那样有姿态。【品读感悟】本文作者回忆童年生活后,采用记实性的手法写下了这篇佳作。从文中的字里行间饱含着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浸透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对那些身处异乡的人来说,此文的确使人容易产生共鸣。【文本链接】桂花:桂花以金黄色的花色、浓郁的花香,为秋天倍增异彩,被人们推崇为金秋娇子。它是一种常绿灌木或小乔木,也称木樨,原产我国。除观赏外,花可提取香精或直接作食品香

17、料,如酿制桂花酒等;花及枝叶都可制药。【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盛开怒放 喜欢喜爱反义词:香臭 盛开凋零 担心放心【教法建议】1可以从学生童年生活中不能忘怀的人或事引入本课的学习,让学生相互交流童年生活中一件最有趣的、印象最深的事,激起对童年生活的回忆。2引导学生根据“阅读提示”自主阅读探究。先安排学生自由读,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再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分别写了哪些内容,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对课文中的重难点,教师要做一定指导。3引导学生体验摇花乐是教学的重点。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多读几遍课文,再画出有关描写摇花乐的句子,然后一边读一边结合课文插图想象摇花乐的情景,和作

18、者分享童年的欢乐。母亲对故乡桂花的怀念是教学上的难点。杭州的一处小山全是桂花,香飘十里。而母亲却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可仿照这个句式,让学生说说,以便他们对母亲的话有更具体的感受,如,这里的环境真好,母亲会怎么说?这里的生活真舒适,母亲会怎么说?从而体会到母亲表达的是对家乡的热爱和怀念。4要注意朗读的指导。5课文中的许多情景都可以形成生动的画面。如,桂花盛开时香飘十里的情景,摇落桂花时那飘洒的阵阵桂花雨。这些情景可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积累和体验进行想象。如,看过桂花的学生,可以回忆桂花盛开时的景象。又如,学生可能有淋雨的经历,雨丝飘落在头发、脖颈上的感受与课文中“

19、桂花雨”的飘落有相似之处。可让学生由雨及花,想象桂花飘落在身上的情景和感受。还可以发挥课文插图的作用,引导学生仔细看图,观察人物的动作、神态,想象人物的内心感受。6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这篇课文的感受,还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感受。【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1导语:童年是美好的,那一幕幕童年往事会给人以永久的回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板书课题)2齐读课题。3教师:读了课题,你有问题要问吗?(学生自由提出疑问)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2读书交流。(l)请学生选读感兴趣的段落。(2)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

20、么事?(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讨论。三、细读课文,探究解疑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以下问题。1“我”为什么喜欢桂花?从文中找出“我”喜欢桂花的句子读一读,说说“我”为什么喜欢桂花。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2重点理解摇花时的乐趣。(l)为什么说摇花对“我”来说是件大事?(理解“总是”)(2)画出“我”摇桂花的句子。理解“这下,我可乐了,帮大人抱着桂花树,使劲地摇”。想象“桂花纷纷落下来,我们满头满身都是桂花。”的情景。为什么说桂花纷纷落下来的情景“真像下雨”,而且是“好香的雨”?点击课件,电视屏幕上出现“我”帮母亲摇桂花时的情景,使学生也感受其中的乐趣。(3)指

21、导感情朗读。3理解“于是,我也想起了在故乡童年时代的摇花乐,还有那摇落的阵阵桂花雨”。这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四、课堂总结1课文通过回忆小时候摇桂花时的有趣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童年往事的无比怀念以及对家乡的热爱之情。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全文。五、拓展延伸回忆一下自己的童年生活,有没有不能忘怀的人和事?如果有,说给大家听听。六、板书设计二十六课  桂花雨教学要求1、 体会作者喜欢桂花、摇桂花的乐趣和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2、 自学课文中的新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表达作者感情的句子的含义。3、 想像课文描写的情景,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

22、,体会作者表达的感情。2、 想像课文描写怕情景。教学课时: 一课时教具准备   有关桂花的挂图一、 引出新课堂  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   思考:1、 课题“桂花雨”是什么意思?这里用了什么修辞手法?2、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3、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和不懂的问题。三、理解词语四、学习课文1、 自由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哪几段是写这件事的?(1)小组内讨论。       (2)全班发言。2、 学习第1、2自

23、然段:读了这段你对“我”、桂花都有了什么了解?3、 学习第36自然段。这部分主要写了什么?找出相关的词句读一读,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4、 学习第7、8自然段。你如何理解母亲说的话?杭州小山上的桂花真的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吗?5、 请大家带着感情朗读课文。五、 作业二十七课   她是我的朋友教学要求1、 学习小男孩在误以为献血后自己就会死去的情况下仍坚持献血的无私奉献的精神。2、 学习本课的10个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理解“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表现的思想品质。3、 体会描写阮恒献血时动作、表情的语句,了解他当时的复杂心情;

24、练习运用“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句子的意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2、 抓住描写小男孩献花血时神情、动作的句子,体会他内心活动的变化。难点:1、 理解“啜泣、呜咽、哭泣、抽泣”几个近义词的细微的差别。2、 理解“她是我的朋友”这句话表现的人物的思想品质。教学课时  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朋友”是大家多么熟悉的称呼,多么亲切的称呼。可是,你知道什么是朋友吗?(同学们自由发言,各抒已见)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这是一篇写战争时期的故事的课文,读了以后,我们会对“朋友”有更深的认识,这篇课文的题目是她是我

25、的朋友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思考:1、题目中的“她”是谁?“我”又是谁?  2、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三、细读课文1、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习生字、新词。2、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写了什么。3、画出不懂的问题。四、检查自学情况1、学习生字(出示卡片) 2、理解词语。  3、检查朗读课文。五、学习课文1、请同学读第14自然段。思考:(1)课文讲的事的起因是什么?  (2)从哪看出当时情很严峻?在书上画出。2、共同讨论。六、作业1、看拼音写汉字。  2、在括号填上合适的词语。第二课时一、学习课文

26、1、细读第511自然段,找出描写小男孩动作表情的语句,体会他的心理活动情况。(全班讨论,自由发言)3、 请同学读第1214自然段。重点体会男孩回答医生的问题时说的话“她是我的朋友”阮恒以为会把他的血都给那个小姑娘,这样他就会死去,但即使是这样,他仍愿意献血,原因是“她是我的朋友”。这话说得多么轻松,但从这朴实的话里,可以看出“朋友”一词在阮恒心中的位置和分量,它比自己的生命更为重要,从中看出阮恒的无私奉献的精神。二、联系实际,谈谈你学了这课有什么收获?三、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选词填空(抢救、挽救)(1)优共产党尚秀云靠细致的工作和爱心( )了一个又一个失足青少年。(2)如果不立刻(

27、),受重伤的小姑娘就会死去。3、修改病句男孩阮恒用牙咬着自己的小拳头,想用尽力气竭力制止哭泣。二十八课   争吵教学要求1、教育学生懂得人与人之间要相互宽容,团结友爱。2、自学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3、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父亲说的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课文写了什么事。2、 理解父亲说的话的含义。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二、布置自学1、读读文中带拼音的字,想想它的意思。2、读读课文,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3、画出自己不理解词语,不明白的地方。三、检查自学情况1、请同学读课文,要

28、读准字音。  2、理解词语的意思。四、学习课文1、理清课文层次。(全班讨论)(1)默读课文,标出全文共几个自然段。(2)课文哪个自然段写了“我”和克莱谛发生争吵的原因?(3)哪几个自然段写发生争吵后“我”和克莱谛的表现?(4)哪几个自然段写放学后,克莱谛主动找“我”,我俩和好了?2、学习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1)请同学读这部分课文。(2)先同桌讨论,后全班讨论:“我”克莱谛发生争吵的真正原因是什么?发生吵后双方表现各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什么?3、学习第二部分(第58自然段)(1)请同学读这部分课文。(2)自己默读,在书上批画描写“我”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我”的心情。(

29、3)读读自己画的句子,说说自己的理解。(4)老师引导,弄清下面两个问题。A、“克莱谛不时用眼睛瞟我,从他的眼里表示出来的不是愤怒,而是悲哀。”这是为什么?B、克莱谛两次说“我在外边等着你”,而“我”也回答:“我也等着你!”两人想的一样吗?从中你体会到什么?4、学习第三部分。(第913自然段)(1)读这部分课文,找找描写两个人表现的词句,你体会到什么?(2)全班分两组,一组说“我”的表现,一组说克莱谛的表现。5、读最后一段,理解父亲的话。(全班讨论后老师总结)五、作业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选择正确的读音。    3、造句积累,运用七教学要求1、教学学生

30、懂得无论他人对自己的付出多么微小,我们都应该对他人 的付出表示感谢;通过实践活动,认识规范用字的重要,培养认真做事的习惯。2、学习成语,会读、会背、了解它的意思;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练习以第一次×××为题写作文,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的感受。3、能力;进行用字情况的调查,培养从事实践活动的能力。重点难点1、 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2、 练习写第一次×××的作文,要会选材,写出合要求的作文。3、 组织好实践活动,写出调查报告。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会读、会背12个成

31、语,了解它们的意思。2、 阅读短文,理解短文的内容,体会短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的意思。教具准备:成语卡片教学过程1、 学习成语xx2、 说说成语的意思。3、 按“一、二、三的顺序背诵,看谁先会背。二、 阅读短文1、 自由读短文,自学生字词,标出自然段。2、 检查自学情况。(1)生字词掌握情况。 (2)朗读情况。3、 共同讨论文后的两个题目。4、 感恩节简介。5、 共同讨论,自由发言(到了感恩节,你准备给谁什么感恩礼物?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明确习作要求,指导选材,指导习作。2、 要把事情写清楚,写出自己第一次×××的真实感受。教学过程一、习作指导1、审题意,明确写作内

32、容和范围。请同学比较第一次×××和一次×××两个文题有什么不同。一次×××限于写一次,不能写两次、三次,但可以是任何一次;而第一次×××则限制在“第一次”这个范围内。2、选好材料。选材的思想要宽,选哪个方面的材料都可以: 第一次学习某项技能,内容有:剪纸、编中国结、钉扣子、做航模、写毛笔字、学骑自行车、滑冰第一次从事某项劳动,内容有:种树、洗衣服、擦玻璃1、 为了做到写清楚,应事先列个作文提纲,确定写作顺序。2、 在叙事过程中要写出第一次×××时

33、的心情、感受,要真实。第二十九课  太阳     教学要求1、 了解有关太阳的知识,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科学兴趣和探索精神。2、 学会本课的13个生字,掌握“估计、繁殖、煤炭、寸草不生”等词语;了解太阳的特点及太阳和人类的关系。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读懂说明文;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展开想像,体会太阳的特点。重点难点重点:了解太阳的特点,知道太阳和人类的关系密切。难点: 1、具体想像太阳离我们有多远,它有多大,有多热。3、 学习说明文的说明方法。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13个生字,掌握

34、文中的常用词语。2、 学习第13自然段,了解太阳的特点。3、 归纳说明文的说明方法。4、 朗读课文的前三个自然段。教具准备: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 初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讲了有关太阳的哪些知识?三、 自学预习1、 学习生字。读准字音,记清字形,了解字义。2、 细读课文,标出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想每段讲了什么?3、 练习朗读课文,提出疑问。四、检查自学情况(出示卡片)1、读准字音。    2、记住字形。 3、检查朗读情况。(每人读一个自然段)五、学习课文1、 学习第1自然段。(1) 请同学读课文。  

35、(2)讨论两个问题:A、 课文的开头有什么特点?和哪课开头相同?你听说过这个传说吗?B、 学了这段,了解了太阳的什么特点?是怎么知道的?2、 读第2、3自然段,说说太阳还有什么特点?一、 作业4、 朗读第13自然段课文。5、 组词:低(   )钢 (    )殖(    )估(    )灰(    )疏(    )抵(   )刚

36、 (    )植(    )故(    )炭(    )蔬(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学习第48自然段,了解太阳和人类的关系。2、 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教学过程一、学习课文1、 太阳离我们那么远,和我们的关系怎样呢?自己读课文,在书上画出来。2、 全班讨论,自由发言。3、 共同讨论对最后一句话的理解,激发兴趣,加深对课文的理解。二、利用各种形式练习背诵(个人背、小组背)三

37、、板书远:一亿五千万、三千五百、二十几  如果就是太阳的特点  大:一百三十万个地球            数字、比较、假设热:大火球   六千   三千   就是动植物、人类生活太阳与我们关系密切 气象 没有就没有防治疾病一、 作业1、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2、 从课文中找出三组反义词。第三十课  有趣的生物共栖现象教学要求1、 体会生

38、物共栖现象的趣味,培养探索自然界奥秘的情趣。2、 自学生字、新词,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3、 通过读课文,弄清生物共栖的原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重点难点1、 了解什么是生物的共栖现象和它们共栖的原因。2、 展开想像,体会生物之间朝夕与共、和睦相处的情景。教学准备:有关动物挂图。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谈话导入新课(板书课题)二、 解题:查一查“共栖“是什么意思?三、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四、 自己预习1、 查字典、词典学习字词。2、 读课文,标出自然段。文中哪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在书上画出。3、 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学情况,提出疑问,讨论解决。4、 重点检查生字词理解情况。五、 学习课

39、文内容1、 请同学分段读课文。2、 讨论下面的问题。(1) 课文中讲了几种生物的共栖现象?它们各是什么样的动物?为什么能共栖?(2) 课文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读后你感觉怎样?六、 补充内容,激发兴趣请大家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界的共栖现象还有什么?说说自己知道的生物的其他有趣现象,互相交流。七、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八、 板书设计犀牛与犀牛鸟生物共栖现象  鳄鱼与燕千鸟      相依生存各得其利有趣 百舌鸟和金黄鼠第三十一课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路教学要求1、 激发学生使用电脑网络的兴趣。2、 学会

40、本课的11个生字,掌握常用的词语;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学习上网,交流上网的体会。重点难点重点:  1、读懂课文内容,知道课文中讲了哪两件事。2、知道信息高速路指的是电脑网络,了解它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难点:  初步了解文中出现的名词术语:网络、网站、电子邮件 教学课时: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学会本课11个生字,掌握“网络、便捷、屏幕、迫不及待、应有尽有”等词语。2、 初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教具准备:字词卡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解题(板书课题

41、)二、默读课文,了解大意三、学习生字、新词1、易错的生字。(出示卡片)2、理解词语(出示卡片)四、学习课文1、 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哪两件事?全文共有几个自然段?在书上做个记号。2、小组内讨论,交看法。3、讲读第1自然段课文。(1)请同学读课文。(2)共同讨论:什么是“信息高速路”?它有什么作用?五、作业1、 朗读课文第1自然段。2、 用直线把词语搭配起来。查阅 世界 绘制 纸张建立 信息 节约 环境了解 联系 保护 贺卡第二课时教学目标3、 学习第25自然段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写了哪两件事。4、 知道信息高速路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带来的好处。5、 交流上网的体会,激发使用电脑网络的

42、兴趣。教学过程一、引出本课内容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第一自然段,通过爸爸的话,使我们了解了什么叫电脑网络,它有什么作用。下面通过写“我”上网的两件事,具体介绍了网络的功能。二、学习课文1、 请同学读读后一部分课文,想想课文写了哪两件事?2、 读第2、3自然段,讨论下面两个问题。(1) 你有过“我”这样经历吗?在网上查过什么信息?(2) 从哪些词句看出“我”对网络的喜爱之情?3、 读第4自然段,从爸爸妈妈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4、 读第5自然段。共同讨论网络的用处还有哪些。让大家尽情地发言,达到互相交流、激发兴趣的目的。三、板书查阅信息信息高速路(电脑网络) 发送邮件 喜爱、赞叹之情四、作

43、业1、 带着感情朗全文。2、 组词:络(    ) 捷(    )钩(    )幕(    )辅(    )贺(    )落(    ) 睫(    )购(    )慕(    )铺(    )架(    )3、 用上关联词把两句话起来。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