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D患者活动耐力和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分析_第1页
COPD患者活动耐力和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分析_第2页
COPD患者活动耐力和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分析_第3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COPD 患者活动耐力和肺动脉收缩压的相关性分析【摘要】目的分析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患者进行六分钟步行试验(6MWT )与动脉血气指标、肺通气功能指标、肺动脉收缩压( sPAP)的相关性,探讨影响COPD 患者活动耐力的相关因素。方法60 例 COPD 稳定患者根据六分钟步行距离(6MWD )分为A 组 ( 18 例)、B组 ( 21 例)、 C 组 ( 21 例 ),分析肺通气功能参数、动脉血气参数、 sPAP 与 6MWD 的关系。结果三组一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 )和 FEV1 占预计值百分比 ( FEV1%pred )、 氧分压 (PaO 2)、sPAP 比较差异有统

2、计学意义 ( P<0.05),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 , 其对 6MWD 影响的独立相关因素按其重要性依次为 sPAP、 FEV1 、 FEV1%pred 。结论 sPAP 对 COPD 患者的活动耐力影响最大。 6MWD 可作为对 COPD 患者长期监测的一种手段 ,可对 COPD 患者病情的评价进行有效补充。【关键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动脉收缩压;活动耐力;六分钟步行试验 DOI :10.14163/ki.11-5547/r.2015.32.003COPD 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成 6MWT , 记录下 6MWD 。 病 , 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与

3、肺部对有害气1. 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3.0 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体或有害颗粒的炎症异常反应有关。 COPD 患者活动耐力受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 ±s)表示,采用t 检验;计损的程度与其生活质量、住院率和生存率有着重要的关联。数资料以率( %)表示, 采用 2 检验。三组间样本均数比较评估活动耐力有助于了解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 预测预后。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比较各变量之本文通过研究,分析COPD 患者引起活动耐力下降的相关因间的相关性。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素, 现报告如下。2 结果1 资料与方法2. 1患者基

4、本资料比较其中1 例患者在 6MWT 的过程中1. 1 一般资料选择 2012 年 3 月 2014 年 3 月因COPD 急出现心率上升到130 次 /min , 经过休息后不能缓解 , 最后因性发作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治疗的未能完成6MWT 而没有被列为研究对象。其余 60 例患者按 61 例患者。男 50 例、女 11 例, 年龄 54 82 岁, 每例患者吸照 6MWD 大小分为三组, 即 A 组 6MWD 200 m( 18 例), B 烟指数在 810 1500 年支。 组200 m 300 m (21 例 ),1. 2 方法入院后均给予抗感染、平喘、化痰、吸入

5、激素分组后各组的年龄、性别、吸烟指数、体重指数比较差异无等治疗, 患者症状体征恢复到平时稳定状态2 d 后行常规测统计学意义( P>0.05), 具有可比性。体重、身高、肺通气功能、 动脉血气分析和心脏彩超, 并完 2. 2 三组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三组患者肺功能指标中FEV1 、FEV1%pred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1。而肺功能作者单位: 353000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南平市第一医院的其他指标差异不明显。2. 3 三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三组动脉血气中PaO 指标差 2. 56MWD 和肺功能、动脉血氧分压、 sPAP 的多元逐步 3 讨论COPD 是呼吸内科的

6、一种常见病, 由于其患病人数多 , 死亡率高 , 呈缓慢进行性进展而且严重影响患者的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在COPD 的研究过程中, 6MWT不仅可以评价患者的肺功能变化, 还可以反映患者的活动耐力 , 是 COPD 患者的一种长期病情的监测手段 1 。在特定临床条件下 , 6MWT 更能反映患者日常活动能力,6MWT 结果与一些生活质量的评价指标相关性更好。本试验60 例患者按 6MWD 分为三组。发现三组中 FEV1 、FEV1%pred 、 PaO 2、 sPA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用多元逐步回归的方法进行分析, 发现影响COPD 患者6MWD 最重要的因素是sPA

7、P。 6MWD 可以用来作为评价COPD 患者肺动脉压力的变化, 从另一个角度说明了COPD 患者的活动耐力同肺动脉压力密切相关。肺动脉高压( PH)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常见并发症。COPD 患者合并PH 通常只是轻到中度增高,且进展缓慢, 然而仍有5% 10%的进展期COPD 患者病程中可能合并重度PH、右心功能衰竭, 使病情急剧恶化。COPD合并 PH 的发病机制, 目前的研究认为长期慢性肺泡性缺氧引起 PH 主要机理之一 , 其主要机制为肺泡缺氧性肺血管收缩、肺血管内皮功能失调和肺血管重建2。活动后肺动脉压力升高是COPD 患者合并PH 病变的一个特征,是 COPD 患者活动耐力减低

8、和肺动脉压力升高相关性的一个可能机制。 COPD 患者长期慢性的肺动脉压力和肺血管阻力升高, 右心后负荷持续增加可引起右心的肥厚、扩大, 最后导致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甚至诱发右心功能衰竭, 从而造成了患者的运动耐力和生活质量的下降。同时Loke 等 3 的研究也证实了COPD 患者右心功能的受损程度能够降低运动耐受力。活动后缺氧加重是COPD 患者活动耐力和sPAP 相关性的另一个可能机制。COPD 患者由于通气储备能力下降、呼气流速受限和通气负荷增大以致不能满足运动负荷增加时对通气量增加的需要, 出现动脉血氧下降。在 COPD 患者中, 慢性缺氧是PH 形成的最重要的病理生理, Scharf

9、等4 通过对120 例重度肺气肿患者进行研究证实了缺氧同PH 形成密切相关。而长期的运动性低氧血症对机体的影响有 PH、心脏损害、骨骼肌功能损害等 , 甚至右心功能衰竭 ,从而导致活动耐力受损。 同时本研究对 6MWD 和 PaO2 的相关性研究得出( r=0.0644, P<0.05), 两者呈显著正相关 , 即患者的血氧分压越低, 6MWD 越短 , 活动能力越差 , 这直接证实了患者活动耐力和缺氧的相关性。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和重构是PH 形成的机制之一, 重构后的肺动脉容易造成通气/血流的比值失衡; COPD 患者运动时为了增加心脏射血指数而被迫减少肺的血管床, 这可能导致通气 /血流比值的失衡; 这些都使缺氧进一步加重, 同时缺氧又加重了肺动脉压力的升高, 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故通气 /血流的比值失衡可能是患者活动耐力下降和肺动脉压力升高联系在一起的关键环节所在。综上所述 , 该实验通过对6MWD 和肺通气功能指标、动脉血气指标、 sPAP 分析 , 说明了 sPAP 对患者的活动耐力影响最大。虽然降低肺动脉压力是否能提高患者的活动耐力 ,能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