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环球雅思学科教师辅导教案 组长签字: 审核时间: 学员编号: JNST02421935 年 级:初 一 课 时 数: 3 学员姓名: 赵景迁 辅导科目:语 文 学科教师: 孔冉冉授课类型C伤仲永C为学T巩固提升星 级 教学目的两篇重点文言文(文本分析、重点字词句的翻译)教学重点难点文本分析授课日期及时段 2016-04-24 10:10-12:10教学内容C 伤仲永一、作者简介: 王安石(10211086),字介甫,号半山,人称半山居士。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县(今临川区邓家巷)人。本文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二、文章简介:伤仲永是北宋文学家王安石创作的一篇散文。讲述了一个江西金溪人名叫“方仲
2、永”的神童因后天父亲不让他学习和被父亲当作造钱工具而沦落到一个普通人的故事。文章借仲永为例,告诫人们决不可单纯依靠天资而不去学习新知识,必须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三、原文: 金溪民方仲永,世隶耕。仲永生五年,未尝识书具,忽啼求之。父异焉,借旁近与之,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传一乡秀才观之。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或以钱币乞之。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 余闻之也久。明道中,从先人还家,于舅家见之,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又七年,还自扬州,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 王
3、子曰:仲永之通悟,受之天也。其受之天也,贤于材人远矣。卒之为众人,则其受于人者不至也。彼其受之天也,如此其贤也,不受之人,且为众人;今夫不受之天,固众人,又不受之人,得为众人而已耶?四、注释及译文:文章注释伤:哀伤,叹惜;对感到惋惜(意动用法)金溪:地名,现江西金溪县。民:百姓。世:世代。隶(lì):属于。耕(gng):耕种劳作,耕田。 世隶耕:世代从事农业生产。异焉:对此感到诧异 。年:岁。未:不;没有。尝:曾经 。识:认识。书具:书写工具。忽:忽然。啼(tí):哭叫,大哭。求:索求,索要。异:对感到诧异(意动用法)。焉:于此,对此。旁近:附近,这里指邻居。与:给。即:立
4、即,立刻。书:书写,写。并:并且。自:自己。为:题上。名:名字。其:他的。以:把。养:奉养,赡(shàn)养。收族:和同一宗族的人搞好关系。收:聚、团结。为:当做,作为。意:内容传:传送。一:全。观:观看。自:从。是:此。以.为意:以当作诗的内容。秀才:指一般学识优秀的士人。指:指定。作:写。立:立刻。就:完成。其:代指这首诗。文:文采。理:道理。皆:都。可:值得。观:欣赏。者:的地方(方面)。邑(yì)人:同(乡)县的人。奇:对感到惊奇(奇怪)。(意动用法)之:代指仲永的才华。稍稍:渐渐。宾客:这里指以宾客之礼相待的意思;把当作宾客。(宾客在本文是意动用法)其:他的,代仲
5、永的。或:有的人。以:用。乞(q):求取。之:它,代仲(zhòng)永的诗。利其然:认为这样是有利可图的(意动用法)。利,认为有利可图。其,这样;然,这样(同义复用)。日:每天。扳(pn):通“攀”,牵,引。环:四处,到处。谒(yè):拜访。 环谒:四处拜访 。使:让。余:第一人称代词,我。闻:听说,听闻。之:代词,代这件事。明道:宋仁宗(赵祯)年号(10321033)。从:跟随。先人:意为先父,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还:返回。于:在。令:让,使。作:写作,书写,作诗。称(chèn):相当,相称。前时之闻:以前的名声。时:时候。之:的。闻:传闻。自:从。复:又,再。
6、问:询问。焉:指方仲永的情况。泯(mn)然众人矣:这里指方仲永原有的特点完全消失了,成为普通人。泯然:消失。众人,平常人,普通人。矣,语气词。王子:王安石的自称。通悟:通达聪慧。受:承受,来自。不至:没有达到(要求) 。彼其:他。彼:他。其:他。(同义复用)且:尚且。固:本来。得:能够。卒(zú):最终,最后。夫:读“fú”。那些的意思。受之天:“受之于天”的省略,意思是先天得到的。受,承受。贤于材人:胜过有才能的人。贤,胜过,超过。材人,有才能的人。受于人:指后天所受的教育。天,人对举,一指先天的禀赋,一指后天的教育。得为众人而已耶:能够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意思是比普通
7、人还不如。耶yé,语气词。译文 金溪有个叫方仲永的百姓,家中世代以耕田为业。仲永长到5岁时,不曾认识书写工具。忽然有一天仲永哭着索要这些东西。他的父亲对此感到诧异,就向邻居那里把那些东西借来给他。仲永立刻写下了四句,并自己题上自己的名字。这首诗以赡养父母和团结同宗族的人为主旨, 给全乡的秀才观赏。从此,指定事物让他作诗,方仲永立刻就能完成,并且诗的文采和道理都有值得欣赏的地方。同县的人们对此都感到非常惊奇,渐渐地都以宾客之礼对待他的父亲,有的人花钱求取仲永的诗。方仲永父亲认为这样有利可图,就每天带领着仲永四处拜访同县的人,不让他学习。 我听到这件事很久了。明道年间,我跟随先父(亡父)
8、回到家乡,在舅舅家见到方仲永,他已经十二三岁了。我叫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名声相称。又过了7年,我从扬州回来,再次到舅舅家去,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的才能消失了,和普通人没有什么区别了。” 王安石说:方仲永的通达聪慧,是先天得到的。他的天赋,比一般有才能的人要优秀得多;但最终成为一个平凡的人,是因为他后天所受的教育还没有达到要求。他得到的天资是那样的好,没有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尚且成为平凡的人;那么,现在那些本来就不天生聪明,本来就是平凡的人,又不接受后天的教育,难道成为普通人就为止了吗?五、文章层次童年:才思敏捷,天资非凡 自是指物作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少年:才能衰退
9、,大不如前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青年:才思平庸,与众无异泯然众人矣。六、文章理解题目理解“伤”,是哀伤,叹惜的意思。“伤”有三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为仲永这样一个天才最终沦为一个普通人而感到惋惜,第二层意思是为像仲永的父亲这样不重视后天教育,思想落后的人而感到可悲,第三层意思是为那些天资不及仲永,又不接受后天教育,最终连普通人都不如,重蹈了仲永的覆辙的人哀伤。 文体介绍本文叙事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闻”。叙事一气贯通而又层次分明,详细有致而又结构紧凑,内容集中而又意指鲜明。这种见闻录的方式使方仲永与“我”发生了联系,富有生活气息,给人以真切之感。文章语
10、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文章以“伤仲永”为题,写的是可“伤”之事,说的是何以可“伤”道理,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于一个神童“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 七、方仲永的形象天生神童,却因后天的不学习,而沦为普通人的典型形象。八、思想感情本文通过记叙方仲永才华泯灭的事例,指出了当时不重视人才培养的时弊,强调了后天的学习和教育对人才成长的重要性。九、文章的道理方仲永的通达聪慧,其天资比一般才能的人高得多,可惜没有受到后天的教育,而最终成了一个平凡的人令人感到痛惜,人能否成才,与天资有关,更与后天所受的教育以及自身的学习有关。要学习,强调后天学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和对泯灭人才环境的批评。也对应了孔子的一句话:“
1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十、主题 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整体把握 本文见闻得当,借事说理,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文章分两部分:叙事部分写方仲永幼年时天资过人,却因其父“不使学”而最终“泯然众人”,变得平庸无奇;议论部分则表明作者的看法,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文章通过方仲永这一实例说明具有普遍借鉴意义的道理,给人以深长的思考。 本文的语言十分精当。叙事部分仅以二百三十四字就完整地叙述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变化的过程,议论部分也不过七十余字,文中的每一词、句都有其确切的表达作用,而不是可有可无。例如
12、第一段,首句交代籍贯、身份、姓名、家世,这不仅是必不可少的一般介绍,而且“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一个“啼”字,生动地写出方仲永索求书具的儿童情态;“忽”“即”“立”三个副词,使一个天资非凡、文思敏捷的神童形象跃然纸上;“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仅一句话就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自得的可悲可叹的愚昧无知之态;“不使学”三字,看似平淡,却为方仲永的变化埋下伏笔,点出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第二段叙事极为简要,仅以一“见”一“闻”一“问”就交代了方仲永后来的变化和结局。结尾的议论部分,言简意深,说理严谨。对本文语言精
13、当的特点,可以逐词逐句体察、品味。 本文语言平实而又不乏感情色彩。字里行间流露着作者对一个神童最终“泯然众人”的惋惜之情,突出了主题,对“受之天”而“受于人者不至”者的哀伤之情,并以鲜明的态度表明作者的观点。深度探究:1、第一段为什么特别交代方仲永“世隶耕” ?“世隶耕”三字是对“未尝识书具”、“不使学”的必要铺垫,既衬托了方仲永的非凡天资,又暗示了造成他命运的家庭背景。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仲永生五年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幼年时天资过人,有作诗才能; “十二三矣,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十二三岁时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又七年泯然众人矣。” 又七年后完全变成平庸之人。3、方仲
14、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原因是什么?原因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贪图小利,目光短浅,而“不使学”。因为“其受于人者不至”,即没有受到后天正常的教育。 4、最后一段的议论讲了什么道理?指出方仲永才能衰退是由于“受于人者不至”,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5、本文为什么详写方仲永才能初露时的情形?一是说明“仲永之通悟”是“受之天”,与后文“泯然众人矣”形成强烈对比。二是点明“泯然众人”的原因是未能受到正常的后天教育。意在以方仲永为反面的例子,说明“受之人”即后天教育的重要性。6、“余闻之也久”这句话在本文叙事中有什么作用?本文叙事采用了见闻录的方式,第一段是“闻”,第二段是先“见”后
15、“闻”。这种见闻录的方式给人以真切真实之感。7、怎样认识“受之天”与“受之人”的关系? 作者所说的“受之天”,是指人的天资;“受之人”,是指后天教育。作者认为,二者之间,后者更为重要,即后天教育对一个人是否成才是至关重要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8、刻画出方仲永父亲贪图小利而愚昧无知的句子是: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9、方仲永命运变化的关键因素是三个字:不使学。10、归纳本文主题以方仲永的实例,说明后天教育对成才的重要性。11、题目中“伤”是什么意思?有什么作用?本文用“伤”字点出作者的写作意图。“伤”是哀伤,痛惜的意思,表达了作者对方仲永这样的人才,"泯然众人&qu
16、ot;的哀伤,惋惜之情。12、文中“忽啼求之”、“即书诗四句”、“自是指物作诗立就”三句中的几个副词对表达文意有何作用?形象具体地表现了仲永才思敏捷,天资非凡。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邑人 扳 环谒 泯然2解释下列句子中指定的词。 未尝识书具 尝:_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族:_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文理:_ 从先人还家 先人:_3.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其
17、”所指代的内容。 即书诗四句,并自为其名 其:_ 其诗以养父母、收族为意 其:_ 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其:_ 稍稍宾客其父 其:_ 父利其然也 其:_4.按原文填空。 幼年仲永天资聪颖,表现为“_”;少年仲永才能大不如前,表现为“_”;青年仲永已变得很平庸了,表达这个意思的句子是“_”。 仲永之所以会发生如此大的变化,是因“_”。这个事例告诉我们_。(这一空用自己的话作答)【参考答案】1. yì;pn; yè;mn2. 曾经 和同一族的人搞好关系 文采和道理 指王安石死去的父亲3. 自己的 他的 他的 他的 这种4. 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 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 泯
18、然众人矣 父利其然也不使学 即使天赋再好,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C-为学知识讲解一、文章介绍: 为学,原名为学一首示子侄,收录于白鹤堂文集,为清代彭端淑作品,作于乾隆九年(公元1744年),因彭端淑同族子侄很多,仅其祖父直系就达69人之众,但当时连一个文举人都没有,作者见状,甚为忧心,急而训之,所以才写出这篇文章来。可见这篇文章是长辈对晚辈的指教与劝导。二、原文: 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吾资之昏,不逮人也;吾材之庸,不逮人也;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与庸也。吾资之聪,倍人也;吾材
19、之敏,倍人也;屏弃而不用,其与昏与庸无以异也。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然则昏庸聪敏之用,岂有常哉? 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贫者语于富者曰:“吾欲之南海,何如?”富者曰:“子何恃而往?”曰:“吾一瓶一钵足矣。”富者曰:“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越明年,贫者自南海还,以告富者,富者有惭色。西蜀之去南海,不知几千里也。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者,自败者也。昏与庸,可限而不可限也;不自限其昏与庸而力学不倦者,自力者也。三、注释及翻译:重点词语:1. 为学:做学问。 2. 之:代词,它,指天下事。 3.
20、亦:也。4. 矣:了。 5. 则:就。 6.者:的事情;的人。7. 资:天资 8. 庸:平庸。 9 .去:到10. 逮:及,赶得上。 11. 旦旦:天天。 12.怠:懈怠。13. 之: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14. 之:它,指代学问。 15.蜀:四川。16. 之:的。 17. 鄙:读(b)音,边境。18. 语:读(yù)音,告诉,对说。 19. 于:对。 20.欲:想要,要。 21. 之:到去,往,到。22. 何如:如何,怎样,怎么样? 23.恃:凭借,倚仗。 24.何:怎么样?这是商量语气25.钵:佛教徒盛饭的用具。26.足:足够。 27.数年:几年。28. 下:顺流而下。 29.还
21、:回来。 30.越明年:到了第二年。 29. 越:到了。 30. 明:第二。 34.自:从。 35. 惭色:惭愧的神色。 36. 顾:难道。 37.焉:加强语气的助词。38. 哉: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吗”。39. 恃:凭借,依靠,倚仗。40.买舟:雇船。41. 以:介词,相当于“把”、“拿”、“将”。42. 犹:还,仍然。43.顾:反而,还。44.至:到达。45.去:距离。46.色:神色,脸色。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翻译: 天下的事情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做,那么困难的事情也变得容易了;如果不做,那么容易的事情也变得困难了。人们做学问有困难和容易的区别吗?只要肯学,那么困难的学问也变得容
22、易了;如果不学,那么容易的学问也变得困难了。 我天资愚笨,赶不上别人;我才能平庸,赶不上别人。我每天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等到学成了,也就不知道自己愚笨与平庸了。我天资聪明,超过别人;能力也超过别人,却不努力去发挥,即与普通人无异。孔子的学问最终是靠不怎么聪明的曾参传下来的。如此看来聪明愚笨,难道是一成不变的吗? 四川边境有两个和尚,其中一个贫穷,其中一个富裕。穷和尚对有钱的和尚说:“我想要到南海去,你看怎么样?”富和尚说:“您凭借着什么去呢?”穷和尚说:“我只需要一个盛水的水瓶一个盛饭的饭碗就足够了。”富和尚说:“我几年来想要雇船沿着长江下游而(去南海),尚且没有成功。你凭借着什么去!”到了第
23、二年,穷和尚从南海回来了,把到过南海的这件事告诉富和尚。富和尚的脸上露出了惭愧的神情。四川距离南海,不知道有几千里路,富和尚不能到达可是穷和尚到达了。一个人立志求学,难道还不如四川边境的那个穷和尚吗?因此,聪明与敏捷,可以依靠但也不可以依靠;自己依靠着聪明与敏捷而不努力学习的人,是自己毁了自己。愚笨和平庸,可以限制又不可以限制;不被自己的愚笨平庸所局限而努力不倦地学习的人,是靠自己努力学成的。意义: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我们只有立下了目标,努力去实现,才会获得成功。主观努力是成败的关键。人贵立志,事在人为。人要立长志,不要常立志。人之为学,贵在立志,无论客观条件的好坏,天资的高低,关键在于主观努力
24、。关于文中“吾一瓶一钵足矣”的:两个“一”字表现贫者对物质要求极低,一个“足”字体现了他战胜困难的坚定信心,表现了贫者面对困难知难而进的勇气和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念,以及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和敢于大胆实践的精神成功行动,坚持立志文中以四川两个和尚去南海的故事为例,生动形象地说明了难与易的辩证关系,告诉我们事在人为的道理。文章内容理解1.作者是如何提出观点的?作者先由天下事说起,天下事难不难关键在于做不做,进而推出做学问难不难关键在于学不学,正反对比,亮明观点做学问,只要学,难的也会变简单,不学,简单的也会变难。2.作者是如何证明自己的观点的?第二段,作者从正反两方面说明昏庸与聪敏的辨证关系,是可
25、以相互转化的,再用曾参传圣人之道加以佐证.第三段通过故事比喻论证。3.结尾一段可否去掉?不可以,结尾一段总结故事,得出结论。4.本文的论证方法有哪些?道理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5.两个和尚同时面对着困难,“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是何道理? 贫僧立志而行,在困难面前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去为,而富和尚只强调客观条件,不立志而行。告诉我们,为学的成败,不在天资的高低和客观条件的好坏,而在于人们的主观上是否努力。勤奋努力,意志坚定,难事也能变容易;反之,则一事无成。(人贵立志,事在人为。) (以事喻理)6、写作特点:全文始终用了对比的方法来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如一开始便从天下事“难”与“
26、易”的不同落笔,指出在学习中“难”与“易”是相对的,可变的。文中多用偶句,如:“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7、文题是“为学”,文章为什么从天下事说起?(天下事包括人之为学,由天下事引出人之为学,将两者相提并论,有突出为学之意。)8、文中两名“吾欲之南海”语气各有什么不同?各表现了富和尚什么态度?(前一句是疑问语气,表现了富和尚怀疑的态度;后一句是感叹语气,表现了富和尚嘲笑讥讽的态度。)9、赏析“吾一瓶一钵足矣”(两个“一”表现穷和尚对物质条件要求极低;“足”体现出穷和尚战胜困难的信心。这句话表现穷和尚在困难面前实现远大理想的坚定信心和无所畏惧的坚强意志。)10、“富和尚有惭色”
27、的原因是什么?富和尚原以为自己条件优越,想去南海却没去成;而穷和尚仅凭一瓶一钵到了南海,这让富和尚倍感惭愧。)11、学了本文之后,你悟出了什么道理?1)事在人为。难和易可以相互转化,只要做难的就变易;不做,易的也变难;2)后天的努力比优越的条件更重要;3)在困难面前要志向坚定,勇于进取,保持向上的进取心;4)沉迷于幻想,一味空谈,最终会一事无成。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上正确的读音: 为学( ) 语于富者( ) 恃( )
28、160; 钵( ) 焉( ) 哉( ) 2、文学常识: 为学作者是_代的_,选自_,原题为_。 3、解释下列加点字: (1)贫者语于富者曰( ) (2)吾欲之南海(
29、160; ) (3)西蜀之去南海( ) (4)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 ) (5)蜀之鄙(
30、60;) (6)一瓶一钵足矣( ) (7)吾欲之南海( )
31、; (8)西蜀之去南海( ) (9)越明年( )
32、0; (10)为之,则难者亦易矣( ) (11)人之立志( ) (12)犹未能也(
33、 ) (13)子何恃而往( ) (14)子何恃而往( ) (15)欲买舟而下(
34、60; ) (16)不逮人也( ) (17)久而不怠焉( )
35、; (18)为之( ) (19)迄乎成( ) (20)屏弃而不用( ) (21)岂有常哉(
36、0; ) (22)犹未能也( ) (23)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 ) (24)旦旦而学之( ) 4、句子翻译: (1)子何恃而往?_ (2)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 _ (3) 人之为学有
37、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 _ (4)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子何恃而往! _ (5) 旦旦而学之,久而不怠焉,迄乎成,而亦不知其昏于庸也。_ (6) 吾资之聪,倍人也_ (7) 圣人之道,卒于鲁也传之。_ 5指出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有误的一组。( C ) A.不逮人(à) 迄乎成(ì) 昏与庸() 屏弃() B.蜀之鄙()&
38、#160; 何恃(ì) 饭钵() 惭色(á) C.语于富者() 僧人()久而不怠(à)彭端淑() 6解释下列句中“者”的意思。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 的东西 ) 富者有惭色( 的人 )
39、; 7解释下列句中“之”的意思 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学之,则难者亦易矣(助词,起凑足音节的作用,可不译 ) 吾欲之南海( 去,往 )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 8下边的 “乎”、“矣”、“也”、“焉”、“哉”都是文
40、言中常用的语气词。先朗读下边的句子,然后说明加点词所表达的语气。 为之,则难者亦易矣(表感叹语气) 吾数年来欲买舟而下,犹未能也(表肯定语气) 僧富者不能至而贫者至焉(表加强语气) 人之立志,顾不如蜀鄙之僧哉(表反问语气) 9下面句子节奏与停顿错误的一组是:( C )C组停顿应为“蜀之鄙/有二僧”。 A.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 B.人之/为学/有难易乎? C.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 D.是故/聪与敏,可恃/而不可恃也。
41、0;10判断正误,对的打“”,错的打“×”。 A.孔子,名丘,字仲屁,战国时鲁国陬邑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 × ) B.彭端淑,清代四川人,著有白鹤堂文集。( ) 11、文章理解: (1)本文开头运用_的修辞手法,作用是_。 (2)“子何恃而往”一句在文中出现两次,说说它们的区别。 (3)“_”、“_”表明二僧的物质条件截然不同。 (4).二僧对话中,富者两次说“_”,表现了他只强调,“_”则不但表明富者计划去南海的时间之长,
42、而且表明他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高:“_”表明贫者对物质条件的要求之低。 (5)“_,_”是明写贫者的行动,他终于克服艰难险阻,取得了成功:“_”表明富者的物质条件准备永无完备之日,“_”则暗写富者到底没能去南海。 (6) 用简洁的语言说说穷和尚能完成去南海心愿的原因。_ (7) 为学讲述了怎样的故事?从中告诉我们什么道理_ T 能力提升强化练习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每小题2分,共14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意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洗濯(zhuó ) 冉冉(r
43、225;n) 泯灭(mn)B掳去(l) 报酬(chou) 扒窃(bá)C拖累(li) 倜傥(tng) 书塾(shú)D卵石(日un) 沉淀(diàn) 蹂躏(lìn)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蜕变 慷慨 人生鼎沸B臃肿 劳骚 险象迭生C玷污 诅咒 突如其来D鞭策 奢望 专心至志3下列画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我同桌温和沉静的性格中我获益匪浅。 B他优点很多,被选为班长是问心无愧的。C不要把别人的生活想的太美好,小小年纪不要太多愁善感。D在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中,他的父王被杀。4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A中间挂着一块
44、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B他以和小溪流同样清亮的嗓子回答:“休息?为什么?那可不成!”C。从吆喝来说,我更喜欢卖硬面饽饽的:声音厚实,词儿朴素,就一声“硬面饽饽”,光宣布卖的是什么,一点也不吹嘘什么。D费了半天力,捉住的不过三、四只。5下列各句中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邑人奇之 奇:惊奇B伤仲永 伤:悲伤C愿为市鞍马 市:买D不能称前时之闻 闻:听说6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为学作者彭端淑,唐代人,本文选自白鹤堂文集,原题“为学一首示子侄”。 B木兰诗是一首乐府民歌,作者是宋代的郭茂倩,选自乐府诗集。C朝花夕拾是一部散文诗集,作者鲁迅是我国现代
45、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D伤仲永选自临川先生文集,作者是宋代王安石,是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7填入下面文字中横线上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那霏霏的春雨,像蚕丝儿那么柔和, ,给人一种清新、神爽、舒适之感。烟雨迷蒙,使所有的景色若隐若现,若幻若真, ! A飘在脸上,凉沁沁的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B凉沁沁的,飘在脸上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 C软绵绵的,飘在脸上恐怕没有哪位国画家能挥洒出如此飘逸的笔墨 D飘在脸上,软绵绵的就像哪位国画家画出来的一幅优美的水彩画二、古诗文积累与阅读(18分)8诗词填空(8分)春夜洛城闻笛中表达思念家乡的语句是:
46、, 。 故园东望路漫漫, 。 ,崔九堂前几度闻。 ,青山独归远。木兰诗中描写边塞战斗环境恶劣的句子是:, , 。 ,上有黄鹂深树鸣。夜发清溪向三峡, 。写出连续两句含有“马”的诗句: , 。 三、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习题(31分) 向日葵 尤今到伦敦度假,住在女儿的公寓里。那天,约好在她下班后共进晚餐,做事有条不紊的女儿体恤地说道:“餐馆坐落在九曲十八弯的窄巷里,不太好找,你们就在餐馆附近的小公园等我吧。”我穿了一袭宽松的棉质衣裙,没带外套。和老公提早十分钟来到游人稀少的小公园。天很冷,刺骨的寒风夺命也似地想把人的脸皮整层刮掉,我冷得几乎连血液也凝结了。到了七点整,一向准时的女儿踪
47、影不见,我们的手机偏又留在公寓里忘了带,无法联系。寒风肆无忌惮,我冻成了冰湖底下一尾郁悒的鱼。看着时间滴滴答答地流走,怒气像蚂蟥一样往我心里钻。到了七点半,我的脸已幽幽地长出一层青苔。“天气这么冷,她竟不为我们着想!”我口出怨言,“简直就是个工作狂啊!”“唉,”老公叹气,“伦敦的工作压力真是太大了!”七点四十分,女儿才气喘吁吁地赶到,连声道歉:“爸爸,妈妈,对不起,对不起!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呀!”我和老公对看一眼,果然不出所料!我被冻得有如一片在树梢瑟缩颤抖的枯叶,我的声音,比雪更冷:“工作做不完,不是还有明天吗?你过去守时的好习惯,去了哪里?”说着,径自往前走,不再看她一眼。到了餐馆,女儿轻车熟路地点了各种美食。刺身、煎和牛、鳗鱼饭、酱渍豆腐、软蟹手卷、天妇罗可口的美食一道接一道地上,然而,我觉得心里冒出了很多冻疮,灼灼地痛,半点胃口也没有。女儿欢欢喜喜地说着办公室里的一些趣事,我没有答腔,只一筷一筷闷闷地吃,一心只想快点回家盖上厚厚的被子蒙头大睡。第二天,日上三竿才醒来。薄薄扁扁的阳光从窗隙硬生生地挤了进来,看看钟,哟,九点多了!奇怪的是,厅里竟传来了女儿和她爸爸说话的声音。我翻身起床,走出厅外,还没开口,女儿便说了:“妈妈,我今天请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部用化妆水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2024年修订版:货物买卖合同标准文本
- 建筑工人用工合同书(2篇)
- 学校餐饮供应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盐池压平机项目营销计划书
- 航空业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改进方案
- 医疗物联网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计量用玻璃器皿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乘客的空中运输行业相关项目经营管理报告
- 高尔夫球座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湘教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 sch壁厚等级对照表
- 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自我评价表
- 药物分类目录
- 中石油-细节管理手册 03
- 柿子品种介绍PPT课件
-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保护项目安防消防防雷计划书
- 护士对预防患者跌倒的问卷调查表
- 道路开口施工方案
- 天然气脱硫(课堂运用)
- 幼儿园教师师德师风考核表(共2页)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