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量变”和“质变”的探究_第1页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量变”和“质变”的探究_第2页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量变”和“质变”的探究_第3页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量变”和“质变”的探究_第4页
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量变”和“质变”的探究_第5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语文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量变”和“质变”的探究 【内容提要】本文从如何提升学生语感水平的角度,强调在教学中语感培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探究语感培养的“量变”和“质变”的关系,特别是从自身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培养学生语感的几个途径,对读者有较多启发。 作为语文教师,都会或深或浅地意识到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培养学生语感既是语文教学的支点和中心工作,是语文教学的关键的突破口,是实行语文教学的前提和基础,又是语文教学的目的之所在。从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水平,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的要求,到语文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的体会都充分地说明这个点。基

2、于此,在初中语文教学活动中又如何培养学生的语感?我们认为要培养学生的语感,就要努力实现从“提升学生的字词感受水平”、“增强整体理解力”的“量变”到“增强言语实践活动”的“质变”,具体地说就是在下面的三个方面着手。一、注意语文知识积累,从提升学生的字词感受水平入手学生在小学阶段的学习中,都已经掌握一定数量的字词,对文字的社会功能、汉字的字形、词汇的构成、短语的组合有一定的了解,但是还普遍缺乏较深刻、较敏锐的语言感受力,这就给我们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要培养学生的语感,仍必须扎扎实实从字词积累入手的迫切要求。学生积累词语并不但仅依靠字典、词典等工具书,而是在持续的阅读中获得的,但说话者、写作者所要传达

3、的涵义却往往是流动的、可变的,具有较鲜明的个人倾向,学生若要理解其中韵味,就必须要有相对应的语文知识的积累。如我在讲授赵师秀的约客时,就引导学生体会“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中的“闲”字的涵义。一个“闲”字,写出了黄梅时节的夜晚,在乡村池塘传来的阵阵蛙鸣声中,诗人所等待的客人不至,只能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进而把作者孤独、寂寞心情的含蓄地表达出来,而这种韵味在字典上是查不到的。又如王维的竹里馆一诗中出现的“独坐”、“幽篁”、“长啸”、“深林”、“明月”等词语,共同构成了诗人在夜深人静的竹林里通过弹琴、长啸而自得其乐的生活画面,把诗人宁静、淡泊的心情巧妙地表现出来,而这个切仅靠词典上

4、的解释是难以品味得到的。我们都知道,主体性原先积累和储存的经验、知识跟当前所面临的问题相互撞击,才会迸发出耀眼的直觉思维的火花。正如布洛赫说“我认为直觉和经验二者是密切相关的,所谓直觉,是把那些你已经了解的很充分的事物的理解拼起来形成更完整的理解”,没有主体原有的经验、知识作为前提,直觉思维只能是令你捉摸不到的“水中月”、“镜中花”。从语文学习的角度看,语文学习的经验越丰富,对语文知识理解越透彻,越容易对语文中的现象与问题产生直觉。所以,在语文教学活动中,我们必须把提升学生字词感受水平的功夫做足做透,坚持不懈,这是持续提升学生语感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 强化诵读,增强整体理解力。语文课程标准在

5、对学生提出“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中,明确地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到400万字以上,为我们坚持强化学生的阅读水平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从侧面说明了在课堂教学中强化学生的诵读训练的必要性。古人说的“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其实就是强调诵读和整体理解力的关系。学生大量地阅读文章,当所汲取的言语作用达到某种水准,积淀在言语主体的言语规则就自动实行组合、调整,最终形成一种语言直觉结构。要使学生形成语言直觉结构,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强化学生的诵读,通过诵读提升学生的整体理解力。 学生语感的培养有赖于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增强学生对阅读内容的和形式的感受力,启发、引导学生感受课文的言语,把文质兼美的课文言

6、语转化为学生的语感素质。如我们在教学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时,就要启发学生从以下两个方面去思考:1、从所记内容来看,作者为何不用“我的父亲”这个既通俗又易懂的题目?2、从所记情景看,作者为何不用“送别”这个容易勾起人们伤感的标题。显然,这是作者这样拟题是有他的深刻用意的。我们在引导学生仔细揣摩课文的内容时,就要利用朗读,让让学生在读中想象并揣摩父亲过铁道为“我”买橘子的过程一系列的动作描写的作用,然后再实行点拨:“蹒跚”可见步子的艰难,从月台下去所以用“探”,“攀”和“缩”能够想象爬的困难。这样就能够通过抓重点词句的品味训练,让学生既明白语意,也感悟到语言的情味,从而较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感。这就很好地

7、印证了宋朝理学家朱熹所说的阅读要“涵咏”,要有强烈的作者、读者的角色意识,沉浸在生动的言语情景中,达到张裕钊在与吴函父书所说的“必讽诵之深且久,使我之心与古人沂合于无间,然后能得契自然之妙,二终极其能事”的境界。能够毫不夸张地说:学生养成诵读的好习惯,对于提升文章的理解力是大有裨益的,正所谓“善于诵者强语感,语感强者得语文”。 三、理性分析,加强言语实践活动如果说上面所谈的培养途径基本上还是停留在感性认识(量变)的层面上的话,那么,学生的语感素质的提高更要上升到后天的理性成分的高度(质变)上来认识。科学研究表明:每一个正常的人都有一定的语感技能,要不人们就无法进行言语交际了,但是后天接受语文教

8、育的差异,会造成人们语感素质和技能的差异,即语感有高下之分,技能有强弱之别。概括地说,文化程度和语文素质越高,接受言语符号的范围和深度就更为广阔和深入,精神、心理活动更易趋向细致和和深刻。语感素质就更高,语感技能就更强有强。我们强调语感作用并不意味排斥或贬低语文知识的教学,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有此差异,语文知识的教学才义不容辞地充当起缩小这些差异的“马前卒”、“急先锋”。正如毛泽东所说的“只有理解的东西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它”,在语文教学中,我们只有引导学生经常地、有目的地对言语对象进行认知、感受和理解,才能提高学生的语感水平,使他们由初级的、浅层次的语感水平向高级的、深层的语感水平推进,具体地说,

9、就是让学生自己接触和使用语文材料,即学生在掌握语言的一定实际能力后,自觉地、进一步地加强自身的言语实践活动。语文教学的主要手段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听、说、读、写”实践,所以,学生学习的能动性参与与积极性发挥的怎样,取决于学生的言语实践能力。经验告诉我们:只有通过长期有效的训练,在学生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性的关系模式,才能将有意识地语言知识规则等变成无意识的感觉。我们平时重视开展如演讲、写作及各种综合性学习等活动,就是对学生进行良好的语感训练的很好载体。每个语文教师都要善于引导学生通过理性分析,加强学生的言语实践,完成从上述两个途径的“量变”到自觉的强化自己的“言语实践活动能力”的“质变”,实现叶圣陶所说的“教,是为了不教的”的目标,而这也正是我们进行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今社会对人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自然倒逼着中学语文教学责无旁贷地强化学生的语感训练,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但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语感是一种语言修养,是长期规范的语言感受和语言应用中养成的具有浓厚经验色彩的比较直觉、迅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我们在培养学生语感的教学活动中就必须既坚定不移又持之以恒地进行科学的、合理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