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经pt课件_第1页
十四经pt课件_第2页
十四经pt课件_第3页
十四经pt课件_第4页
十四经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5、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the heart channel of hand-shaoyin) 目的要求n1掌握常用穴位(神门、少冲)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n2熟悉主治概要。n3了解本经的体表循行手少阴心经手少阴心经(the heart channel of hand-shaoyin) 神门神门局部解剖:局部解剖:在尺侧腕屈肌腱与指浅屈肌之间,深层为指深屈肌;有尺动脉通过;布有前臂内侧皮神经,尺侧为尺神经。定位:定位: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仰掌,在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缘,腕横纹上取穴。腕横纹上取穴。 主治:主治:心痛,心烦,健忘失眠,惊悸,癫狂痫,掌中热,头痛眩晕,咽干不嗜食

2、,失音。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心悸怔忡心痛心烦 健忘失眠癫狂痫操作操作:直刺0.3-0.4寸。2、少冲(井穴)、少冲(井穴)定位:小指桡侧距指甲角 寸。主治:心悸心痛 癫狂昏迷 热病刺灸:浅刺寸, 或点刺出血。可灸6、手太阳小肠经、手太阳小肠经(the small intestine channel of hand-taiyang) 目的要求n1掌握常用穴位(后溪、颧髎、听宫)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n2熟悉主治概要。n3了解本经的体表循行后溪后溪局部解剖:局部解剖:在小指展肌起点外缘,有指背侧动、静脉,手背静脉网;布有掌背神经(尺神经分支)。定位: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定

3、位:第五掌指关节尺侧后方,第五掌骨小头后缘,赤白肉际处取穴缘,赤白肉际处取穴。主治:主治:头项强痛,耳聋,目赤目翳,肘臂及手指挛急,热病,疟疾,癫狂痫,盗汗。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疟疾,癫狂痫,盗汗,落枕,聋哑,腰痛。操作操作:直刺0.5-0.8寸。颧髎:n 目外眦角直下,n颧骨下缘凹陷处 【取穴方法】面部,在目外毗直下,颧骨下缘凹陷处取穴 【刺灸方法】直刺o5一i寸,局部酸胀感,艾条温灸1015分钟 【主治病症】三叉神经痛,面神经麻痹、面肌痉挛、牙痛尚可用于颅脑手术及拔牙术的针刺麻醉听宫听宫局部解剖:局部解剖:有顳浅动、静脉的耳前支;布有面神经及三叉神经第三支的耳顳神经。定位:在耳屏与下定位:

4、在耳屏与下頜頜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关节之间,微张口呈凹陷处取穴。凹陷处取穴。 主治:主治:耳聋耳鸣,项强痛,目赤目翳,耳聋耳鸣,项强痛,目赤目翳,肘臂及手指挛急,热病,疟疾,癫狂痫,肘臂及手指挛急,热病,疟疾,癫狂痫,盗汗。盗汗。临床应用:临床应用:疟疾,癫狂痫,盗汗,疟疾,癫狂痫,盗汗,落枕,聋哑,腰痛。落枕,聋哑,腰痛。操作:操作:直刺直刺0.5-0.80.5-0.8寸。寸。7、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the bladder channel of foot-taiyang) 目的要求n1 1掌握常用穴位(攒竹、肺俞、心俞、肝掌握常用穴位(攒竹、肺俞、心俞、肝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委

5、中、承俞、胆俞、脾俞、胃俞、肾俞、委中、承山、昆仑、至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山、昆仑、至阴)的定位方法、主治特点和刺灸方法。和刺灸方法。n2 2熟悉主治概要。熟悉主治概要。n3 3了解本经的体表循行了解本经的体表循行攒竹攒竹定位: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取穴。定位:在眉毛内侧端,眶上切迹处取穴。局部解剖:局部解剖:有额肌及眉皱肌,有额动、静脉;分布着额神经内侧支。主治:主治:头痛,眉棱骨痛,目眩,目视不明,目赤肿痛,迎风流泪,近视,眼睑目闰动,面瘫。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头痛,三叉神经痛,面瘫,结膜炎。操作操作:治疗眼疾,可向下斜刺0.3-0.5寸;治疗头痛,面瘫,可平刺透鱼腰。肺俞肺俞定位:

6、俯伏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定位:俯伏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身柱(督脉)旁开 1.5寸处取穴。寸处取穴。局部解剖:局部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三肋间动、静脉背侧支的内侧皮支,布有第三、四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主治:主治:咳嗽,气喘,胸满,腰脊痛,吐血,喉痹,骨蒸,潮热,盗汗。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咳喘,哮喘,颈项强直,肩背痛。操作操作:斜刺0.5-0.8寸。心俞心俞定位:俯伏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定位:俯伏位,于第五胸椎棘突下,神道(督脉)旁开 1.51.5寸处取穴。寸处取穴。局部解剖:局部解剖:有斜方肌、菱形肌、深层为最长肌,有第五

7、肋间动、静脉背侧支,布有第五和第六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主治:主治:癜狂,痫证,惊悸,失眠,心悸,健忘,心烦,咳嗽,吐血,心痛,胸引背痛。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心绞痛,心律不齐,神经衰弱,精神病。操作操作:斜刺0.5-0.8寸。肝俞肝俞定位:俯伏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定位:俯伏位,于第九胸椎棘突下,筋缩(督脉)旁开 1.5寸处取穴。寸处取穴。局部解剖:局部解剖:有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有第九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九、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主治:主治:黄疸,胁痛,吐血,纽血,目赤,视物不明,眩晕,夜盲,癫狂,痫症,脊背痛。临床应用:临床应

8、用:眼病,肝病,胃病,胸胁痛,腰背痛。操作操作:斜刺0.5-0.8寸。胆俞胆俞定位:俯卧,于第十胸椎棘突下,中枢(督脉)旁开定位:俯卧,于第十胸椎棘突下,中枢(督脉)旁开1.5 寸处取穴。寸处取穴。局部解剖:局部解剖:在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之间;有第十肋间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十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十胸神经后支外侧支。主治:主治:黄疸,口苦,舌干,咽痛,呕吐,胁痛,饮食不下。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肝病,胆囊炎,胆石症,腰背痛。操作操作:斜刺0.5-0.8寸。脾俞脾俞定位:俯卧,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定位:俯卧,于第十一胸椎棘突下,脊中(督脉)旁开 1.51.5寸处

9、取穴。寸处取穴。局部解剖:局部解剖:有背阔肌、最长肌和髂肋肌,有第十一肋间动、静脉后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十一、十二胸神经后支的内侧皮支,深层为第十外侧支。主治:主治:胁痛,腹胀,黄疸,呕吐,泄泻,痢疾,便血,完谷不化,水肿,背痛。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胃病,肝病,肠道病,慢性出血性疾患,贫血,浮肿。操作操作:斜刺0.5-0.8寸。胃俞胃俞定位:俯伏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定位:俯伏位,于第十二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1.5寸处寸处 取穴。取穴。局部解剖:局部解剖:有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有肋下动、静脉后支的内侧支,布有第十二胸神经后支内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主治:主治:胸胁痛,胃脘

10、痛,腹胀,翻胃,呕吐,肠鸣,完谷不化。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胃痛,呕吐,胃下垂,腹泻。操作操作:斜刺0.5-0.8寸。肾俞肾俞定位:俯伏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定位:俯伏位,于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门(督脉)旁开 1.51.5寸处取穴。寸处取穴。局部解剖:局部解剖:有腰背筋膜、最长肌和髂肋肌,有第二腰动、静脉后侧支的内侧支,布有第一腰神经的后支外侧皮支,深层为外侧支。主治:主治:遗精,阳痿,遗尿,小便频数,月经不调,白带,腰膝酸痛,目昏,耳鸣,耳聋,小便不利,水肿,洞泄不化,喘咳少气。临床应用:临床应用:尿路感染,尿潴留,阳萎,遗精,慢性盆腔炎,慢性腹泻,腰背痛,耳鸣耳聋。操作操作:直

11、刺0.5-1.5寸或向脊柱方向斜刺。委中委中定位:定位:当腘窝横纹中央,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当腘窝横纹中央,于股二头肌腱与半腱肌腱的中 间,俯卧屈膝取穴。间,俯卧屈膝取穴。局部解剖:局部解剖:在腘窝正中,有腘筋膜,皮下有股腘静脉,深层内侧为腘静脉,最深层为腘动脉,有股后皮神经,正当胫神经处。主治:主治:腰痛,髋关节屈伸不利,腘肌挛急,下肢痿痹,中风昏迷,半身不遂,腹痛,吐泻,盗汗,丹毒,疖疮,发背。临床应用:临床应用:腰痛,坐骨神经痛,腰扭伤,膝痛,急性吐泻,高热抽搐。操作操作:斜刺1-1.5寸,或点 刺出血。承山承山定位: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出现交角定位:在腓肠肌肌腹下,伸小腿时,当肌腹下出现交角 处取穴。处取穴。局部解剖:局部解剖:在腓肠肌两侧肌腹交界下端;有小隐静脉,深层为胫后动、静脉;布有腓肠肌内侧皮神经,深层则为胫神经。主治:主治:腰背痛,腿痛转筋,痔疾,便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